《2022XX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篇材料]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XX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篇材料] .doc(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XX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5篇材料 第一篇:xx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xx街道xx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调研报告 xx街道xx村党支部“第一书记”xxx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街道东片区,东和北与xx市接壤,南与xx街道接壤,西临xx大桥北接线,现有xx个村小组xx户,总人口xxxx人,耕地面积xxx亩。村党支部现有党员xx人,村“两委”成员7名,村组干部19人。2017年全村集体经济纯收入19.4万元,总收入41.2万元,包括转移支付及各项补助总支出67.26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1796元,在口岸街道23个村居处于22名,现有小农场3个,1个螃蟹养殖合作社,全村以传统农业生产
2、为主,无工业项目。 二、存在问题 1.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xx村内没有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农业生产尚未实现规模化,科技含量低,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难度大,村集体自身没有经济实体,产业发展和资源开发等受到严重制约。 2.基础设施建设滞后。xx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事业发展迟缓,农民文化教育、健身、娱乐场所和设施缺乏, 1村居环境脏乱差等问题尚待彻底解决。 3.农民致富门路单一。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低,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差,加之经济落后,人力资源匮乏,很少参加有关技能培训,只能以种田、打工等苦力劳动方式为生,经济收入收到严重制约。 4.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逐步
3、提高,农民对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村两委班子的办事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农村工作今非昔比,但部分党员干部短期内难以适应。一是服务意识有待提升。一些干部奉献意识不强,对农村工作缺乏热情,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差。二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干部从事农业生产,惯于传统的工作思路,思想僵化。 三、相关建议 1.加大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力度,整合现有资源,提升创收能力。一是加大对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管理和扶持力度,根据实际需要新建2-3个植保、农机等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全组织,完善制度,提供必要的市场、销售、资金服务。二是充分利用我区经济园区的发展优势和优惠政策,通过招商引资、充分挖掘农机、林业、特色
4、水产等潜在项目发展;三是通过注册劳务公司等服务型企业,有效利用村现有闲置劳力,与工业园区、主XX县区的建设和管理形成配套服务机制,闯出一条适合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好路子”。 22.加快民生工程建设,提升福利水平。一是增加资金投入,在借助新农村建设等政策扶持向上争取资金的同时,运用市场机制,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村内道路硬化、村庄环境整治、土地治理、农业现代化建设、村室建设等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二是满足群众需求,通过召开村“两委”会、村民代表会、入户访谈等方式,听取民意,科学制定民生工程工作计划,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三是完善政策措施。完善落实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质量监督,严格按政
5、策执行,确保民生工程政策公开、程序透明。 3.加强技能培训,拓宽致富门路。积极与区、街道宣传、农业、科技、劳动等部门联系,利用农闲时节,聘请专家对农民进行培训2次,提高农民致富技能,带动更多农民依靠科技知识走上致富路。 4.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对党员责任、思想及素质教育,采用集中宣讲和购买科普知识光盘组织党员、群众收看等形式,提高党员的党性觉悟,营造班子团结向上、党员干部密切配合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引导党员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依靠他们带头宣传、执行上级政策,切实把党的基层组织打造成汇聚民心、创业办事、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三是积极做好各项常规工作,逐步解决各类遗留问题,及时
6、调处各类矛盾,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努力营造健康、和谐发展的xx村。 第二篇:安庄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根据十七大报告的重大战略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当前我市提出的“大学生兴村计划”的统一安排,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我利用社会调查期间,问计于群众,了解群众的愿望,倾听群众的呼声,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完善配套水系,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地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安庄村地处台陈镇西南部,东临107国道,近邻京广铁路,距
7、集镇中心1公里,辖有蒜刘、于庄、大王庄、小杨庄和安庄等五个自然村,现有村民512户,总人口2179人,共分成7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有44名,耕地1820亩。2006年村经济收入达到了51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安庄村农业和各项用水主要依靠地下井水,地下水含水层主要位于120150米之间。整个村庄地形相对平缓,是我县一个中等规模的典型农业村。安庄村的村容村貌较为整洁,但村内绿化程度较低。住房基本上都是砖瓦结构,部分田间道路、村庄巷道尚未硬化,绝大部分农户以煤和秸秆为燃料,建有幼儿园、小学、卫生室、农民科技书屋等,但基础条件有待改善,安庄村已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但由于近年来宗族势力
8、复兴,矛盾突出,严重影响村民自治与乡村民主。特别是自8.26洪灾以后,许多房屋以成危房,需要及时维修或推倒重建,植被大部分损毁,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 二、经济状况 1、经济结构。安庄村主导产业为旱作农业,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第一产业为主。在第一产业中又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由于自然条件和传统习惯所限,经济作物种植很少。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民科技意识的增强,粮食单产较过去有所提高。全村今年种植大蒜近300亩,平均亩产1000公斤,由于今年大蒜价格较去年低,每公斤大蒜在1.2元上下,亩净效益1000元左右,经济收入较往年有所下降。农闲时期,劳动力以外出务工
9、和手工业为主,占到全村人口的1/5。目前全村有冷拔丝、油料、零售等商业经营9户,电气焊和机械维修3户,农产品加工2户,大型养殖场2家,厂房25间。 2、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一是种植业。粮食在作为口粮的同时,全村每年可出售小麦85万公斤,玉米43万公斤。高效农业种植户不多,规模不大。其中无公害蔬菜种植户20户,共100亩。年收入30万元。二是养殖业。全村现生猪存栏500头,肉、蛋鸡3万只。年收入在80万以上。三是运输业。全村现有大型运输车辆3部,中型运输车辆7部,大小 三、四轮农用运输车50台,从事运输行业15户。四是外出务工人员。目前该村在外务工人员283人,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城市,以技
10、术工和劳力工为主。 3、影响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一是农业种植成本高。尽管农民负担有所下降,粮食价格有所上涨,但基本被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价格上涨因素所抵消,农民种地的实际收益没有明显提高。二是缺乏技术和市场信息。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种植新技术推广面小,新品种覆盖率低。三是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较低,收入不稳定,劳动报酬无保障。四是农民自身素质的问题。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科技素质低,使得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推广受到限制。农民因文化水平低,缺乏竞争力,在非农领域就业面临着诸多困难,减少了增收的机会。 三、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安庄村
11、全部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农业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缺少产后加工处理,产业链条短,产品以自产自销为主,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农田灌溉沟渠严重老化破损,水资源浪费严重,部分田间道路、村庄巷道尚未硬化,文体活动设施不健全,绿化率较低,普遍采用传统旱厕,养殖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清洁能源使用户少,部分房屋年久失修。该村的土地较为分散,致使输水渠道过长,势必增加用水量和用水成本,难以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全面展开。 (二)、村民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村民各自为阵,缺乏龙头企业、经济带头人和专业合作组织,村里缺乏第三产业,村财
12、收入低,不能满足村民公共设施建设需求。一些村民对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不了解,缺少就业机会,缺乏种植技术,信息闭塞,增收的渠道相对狭窄,家庭生活负担较重,导致收入偏低。 (三)、农村基础建设滞后。目前村内电线老化且私拉乱接现象严重,缺乏必要的垃圾收集体系,人畜混居,影响村民居住环境卫生,严重威胁着群众的安全。医疗条件差,医务人员水平低,医疗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农民生一场大病往往意味返贫。弱势群体保障体系薄弱,科技文化投入不足,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 (四)、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不强。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
13、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2006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5%,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5%。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
14、,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 (五)、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缺乏对农村工作的热情
15、和对农民群众的感情,做“撞钟和尚”、做“太平官”。四是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部分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正常的办公费用都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因此村级组织作用无法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随之减弱。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因无力参与支持而无法实施。五是农村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不及时,财务公开内容不全面,无明细帐,当地群众有意见。六是农民的法治意识淡薄。农村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法律在调整和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过程中,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16、,农村社会法治文化的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安庄村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风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
17、,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 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至少一项致富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风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农村公路、农电网、电视网、电话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农村环境;编修农村规划,推进现代化农村建设,改变农村面貌。采取推行农村饮水改造、发展户用沼气、实
18、行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村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探索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全面实行村干部“直选”和村支部“两推一选”制度,完善“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村的
19、实际,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培育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富村。 优化产业结构,突出“一村一品”在稳定经济作物、适度发展畜牧业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蔬菜、果品,突出“一村一品”,在我县提出“学青洲、比贡献、促发展”的基础上学习高新技术,先进经验,将安庄村建设成为设施农业示范村。 1、果蔬种植。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以“户户有大棚”为目标,新建10栋塑料大棚,运用现代化种植技术,种植反季节蔬菜,并辐射和带动其他村设施蔬菜的发展,新建枣、梨、杏等果园150亩。 2.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建设大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区800亩、机耕道路500平方米,将安庄村建成为我县旱作节水农业示范
20、村。 3、建立节水管理机制,积极探索运用经济手段提高村民节约用水意识。采用管道输水、小畦漫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4、建设机耕道路,完善道路绿化林网。在设施大棚区,配备水表和比例施肥器等节水设施,采用微灌(滴灌或微喷灌)技术,实现灌溉的肥水一体化作业。 5、建设信息服务与产品展示厅。配备电子显示屏和产品展示台等设备,通过网络平台,方便农户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和价格信息,并对外提供产品信息。 6、通过双向互动,促进产品流通。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农民成立安庄村蔬菜果品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统一产品质量、统一组织销售、统一策划宣传,打造安庄村品牌,扩大销售渠道。引导扶持
21、经营能手带头组建联合销售实体,实行企业化运作,通过企业带动实现产业富村。 7、建设养殖小区。依托双汇产业化工程,发展现代畜牧业,在安庄村的西北约1公里处建设一个规模养殖小区,分为三个功能养殖区,一个物流服务区和一个办公区,共占地面积200亩,其中鸡养殖区65亩(包括蛋、肉鸡养殖区),生猪养殖区93亩,生猪育种区26亩,物流服务区12亩,综合办公区4亩。形成年饲养肉、蛋鸡10万只,猪存栏1000头的能力。配套打井1眼,确保养殖小区的用水需要。 8、拓展农业功能。开发“农家乐”、“乡村游”等旅游项目,实现观光农业与品味文化、度假休闲的有机结合,拓展安庄村的农业功能,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二)、加
22、强技术推广,实现科技兴村。 1、构建技术平台,整合推广资源。以“三电合一”为载体,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户上网率达到15%以上。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专家进村入户,为群众解答各种疑难问题,使安庄村农民及时有效地获取农业科技服务。 2、引进品种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加快引进大棚蔬菜新品种,发展多样化种植,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效益,依托河南农业大学、XX省果树所、临颖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等教育科研推广单位,按照“便捷、易行、实用”的原则,加快引进推广转化速度快,农民易接受,使用效果好的设施栽培、果园管理、果蔬产后加工、畜牧养殖、兽医防疫、农田灌溉等技术,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开展安庄村耕地质量检测和农
23、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打造安庄村绿色品牌。 3、聘请设施园艺、果树、畜牧养殖等方面的专家,每位专家负责联系和培训10个农民示范户,每个示范户带动10户农民,通过层层带动,不断提高科技入户率和技术普及率。 4、完善“农民科技书屋”,改善农民学习条件,在现有各类农业技术书籍、期刊、光盘的基础上,充实数量,尤其是增加设施栽培管理、绿色产品生产技术与规程等方面图文并茂、好懂易学的技术资料。 (三)综合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建村。 1、推广清洁能源,提高生活质量。普及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解决村民生活热水,利用养殖小区的粪便污水和其他生活废弃物建设大中型沼气设施,实现全村集中供气,解决炊事用能。
24、通过沼气和太阳能的利用,减少煤炭消耗,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将安庄村建设成我县清洁能源示范村。 2、完善配套建设,美化村庄环境。改善生活设施条件,将全村现有的传统蹲坑厕所改造为粪尿分集式生态旱厕,组织农民绿化庭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完善道路硬化、沿外循环线两旁建设环村庄绿化带,绿化美化村庄,创建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3、开展物业服务,完善村庄管理建立物业服务站,定时清运垃圾、粪便,清扫道路,管护花草树木,维护水、电、路、气、通过专业化服务,保障公共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家务劳动简捷化。 (四)、加强教育培训,实现人才强村。 1、开展校村合作,培育骨干人
25、才与河南农业大学合作,选送高中毕业的优秀青年农民参加设施园艺、果树、畜牧、兽医等专业的大专班学习,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村民致富带头人。依托农业部“百万中专生计划”,重点对村组干部、专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等进行职业教育,培养1015名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 2、加强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依托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利用远程教育和现场教育相结合,开展科技培训入户、技术服务入户、农业信息入户、物化补贴入户、农业机械入户等活动。提高科技示范户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每年开展培训100人次,使每个青壮年劳动力平均掌握23项农业实用新技术。
26、(五)完善组织机制,强化支部带村。 1、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推进基层民主化进程。健全安庄村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落实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建立村民理事会、监事会等自治组织,健全以财务公开为主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完善“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制度,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完善和落实村民公约,形成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机制。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责任。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2、加强党组织
27、建设,发挥核心作用。加强党支部班子建设,开展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标准党支部活动。建立完善“一制三化”(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的工作机制。落实党员干部“两带三为”(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为民造福、为民解困、为民排忧)责任,全面开展“三项培养”(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的农村基层干部)活动,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安庄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六)发展公共事业,建设和谐新村。 1、加强基础教育,提高村民素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按照临颖县“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将目前
28、的村小学扩建成为标准化中心村小学。实现校园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专用教室设置、校园规模、班容量等五项指标达到规定标准。 2、发展文体卫生事业,提高健康水平。建设村文体活动中心,为农民提供文体活动场所。普及有线电视、宽带网入户,使农民享受现代文化娱乐。改造村卫生医疗室,完善医疗设施,保障村民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3、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和谐新村。以为民解困为核心,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农村五保对象救助、教育救助、养老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为辅助,以捐赠扶贫为补充,建立健全覆盖全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保障机制和养老保险制度。 回顾上半年工作还
29、存在着一些问题,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好政策,有县乡两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克服一切困难,完成党委政府所交给的各项工作,绝不辜负领导的希望,群众的要求,快速发展经济,带动群众致富,为创建文明董畦、平安和谐董畦和新农村建设而努力,争取年底交给党委政府一个满意的答卷。 第三篇。xx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精)xx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xx村主任助理xxx我是一名2009年9月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现担任滇滩镇xx村主任助理、滇滩镇团委副书记和xx村团总支书记。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根据十七大报告的重大战
30、略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县委提出的特色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我利用社会调查期间,问计于群众,了解群众的愿望,倾听群众的呼声,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地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腾板公路沿线镇政府西北方向,距XX县区城43公里,距镇政府14公里,座落呈三角形,主要居住汉、回两种民族,辖有杜家寨、黄牛山、金孙、下xx和上xx五个自然村,共分成11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537户,总人口2490人,党员有82名。耕地3798亩(其中水田2231亩,旱地1567亩,是
31、一个比较偏僻落后的行政村。整个村地形复杂居住比较分散,村主路全长13公里,9公里基本建成沙石路面,另有4公里尚未完善,大部分小组道路尚未 硬化、田间道路尚未建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锡矿业和种植业。拥有两所完小、两个卫生室,但基础条件较差,根据村情两所完小和卫生室有待合并。 二、经济状况 1、经济结构。xx村主导产业为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烤烟。2009年为贯彻县委提出的“323”战略,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提出的“种好两棵树、提升一片叶”的发展思路,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种植经济林泡核桃3947亩(其中连片2506亩,零星1441亩。2009年种植业销售收入达到124万元。目前全村有锡矿企业
32、1厂6车间,特色养殖户2户(豪猪、兔子,村计划发展红花油茶1610亩、加速发展、实施蔬菜订单农业。 2、农村经济情况。2009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122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42万元,占36%;畜牧业收入305万元,占24.8%;渔业收入2万元,占0.2%;林业收入20万元,占1.6%; 二、三产业收入359万元,占29.2%;工资收入100万元,占8.1%;农民人均纯收入3843元。 3、影响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一是农业种植成本高。尽管农民负担有所下降,粮食价格有所上涨,但基本被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因素所抵消,农民种地的实际收益没有明显提高。二是缺乏技术和市场信息。农业科技水平较低
33、,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种植新技术推广面小,新品 种覆盖率低。三是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较低,收入不稳定,劳动报酬无保障。四是农民自身素质的问题。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科技素质低,使得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推广受到限制。 三、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xx村农业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无产后加工处理,产品以自产自销为主,组织化程度较低。农田灌溉沟渠严重老化破损,水资源浪费严重,大部分田间道路尚未完善、小组道路尚未硬化,文体活动设施不健全,部分农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清洁能源使用户还少,部分房屋年久失修。该村的土地较为分散有的成梯田状,致使输水渠道过长,势必增加用水量,
34、难以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全面展开。 2、村民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村民各自为阵,缺乏龙头企业、经济带头人和专业合作组织,村里缺乏第三产业,村财收入低,不能满足村民公共设施建设需求。一些村民对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不了解,缺少就业机会,缺乏种植技术,信息闭塞,增收的渠道相对狭窄,家庭生活负担较重,导致收入偏低。 3、农村基础建设有待完善。截止2009年底村440户通自来水,97户饮用井水,537户通电,437户通有线电视。 缺乏必要的垃圾收集体系,人畜混居,影响村民居住环境卫生,严重威胁着群众的安全。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弱势群体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科技文化投入不足,缺乏多
35、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 4、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不强。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
36、淡化。 5、基层组织建设相对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 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面前力不从心。三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难于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
37、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难于实施;四是没有相应的软件配套设施,致使接收新信息、新事物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四、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就xx村实际情况而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前思路 可理解为:努力推进和实现农村的农业产业化、农民知识化、村风文明化、保障社会化和管理民主化。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
38、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 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至少一项致富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风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村主路、小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农村环境;
39、制定农村规划,推进现代化农村建设,改变农村面貌。继续推行农村饮水改造、沼气、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村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完善“四议两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村的实际,现对社会
40、和经济发展工作提出几点建议:(一培育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富村 1、特色经济林种植。响应政府号召,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不但种好更重要的是管好,按照“一分种、九分管”促使xx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 2、蔬菜种植。在政府的倡导下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改变原有的蔬菜种植形式,实行连片种植打特色,零星种植促增收,做到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菜园子,统一组织生产、统一产品质量、统一组织销售、统一策划宣传,扩大销售渠道; 3、突破畜牧业。在传统养殖的基础上继续倡导畜牧业发展,不但要发展好现有的豪猪、家兔养殖,并要结合实际发展切实可行的畜牧养殖产业,最主要的是突出特色,以点带面的发展;
41、4、贯彻落实“林、饲、菜、畜、沼”循环发展思路,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引进特色产业,为xx特色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农民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技术推广,实现科技兴村 1、构建技术平台,整合推广资源。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打造村民“求变、求富、求强”的团体精神,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专家进村入户,为群众解答各种疑难问题,使xx村农民及时有效地获取农业科技服务; 2、引进品种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加快引进新品种,发展多样化种植,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效益,按照“便捷、易行、实用”的原则,加快引进推广转化速度快,农民易接受,使用效果好的设施栽培、管理、加工、畜牧养殖、
42、兽医防疫、农田灌溉等技术,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开展xx村耕地质量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打造xx村绿色品牌。 (三综合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建村 1、推广清洁能源,提高生活质量。普及推广太阳能,解决村民生活热水,在原有沼气户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沼气池建设,并专人负责管理维修。通过沼气和太阳能的 利用,减少森林消耗,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力争将xx村建设成清洁能源示范村; 2、完善配套建设,美化村庄环境。改善生活设施条件,将全村现有的传统蹲坑厕所改造为粪尿分集式生态旱厕,组织农民绿化庭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完善道路硬化、沿外循环线两旁建设环村庄绿化带,绿化美化村庄,创建舒
43、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3、整合锡矿、河道沙石、煤等资源。建立管理制度,严格管理,严格开采,实行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在开采的同时做到“安全第一”,并注意好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坚决铲除私挖乱采行为,并做好尾矿库建设,保护好下游农田; 4、整合土地资源。组织力量,配合实施好“兴地睦边”工程,提高土地利用率“小田改大田,低产田改高产田”,达到机械化耕作,提高项目区农业收入。 (四加强教育培训,实现人才强村 1、培育骨干人才,对优秀青年农民要倡导参加园艺、果树、畜牧、兽医等专业的学习,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村民致富带头人。重点对村组干部、专业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骨干、农村经纪人等进行职
44、业教育; 2、加强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依托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利用远程教育和现场教育相结合,开展科技培训入户、技术服务入户、农业信息入户、物化补贴入户、农业机械入户等活动。提高科技示范户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3、扩大就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通过抓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的工作思路,首先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努力创造条件,面向市场对劳动力进行“定单”式的培训,“菜单”式培养,提高劳动力的自身素质与就业能 力。努力壮大“打工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另外一方面要加大劳力输出的组织化管理,切实保护村民的正当合法权益。 (五完善组织机制,强化支部带村 1、健全村
45、民自治机制,推进基层民主化进程。健全xx村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落实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建立村民理事会、监事会等自治组织,健全以财务公开为主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完善“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民主议事制度,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完善和落实村规民约,形成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机制。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责任。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2、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核心作用。加强党总支及
46、下设党支部班子建设,围绕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党员“五带头”的基本要求,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开展好“创先争优”“三查三看”活动,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xx村党总支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六发展公共事业,建设和谐新村 1、加强基础教育,提高村民素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按照教育发展规划,将目前的两所完小合并并扩建成为标准化小学。实现校园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专用教室设置、校园规模、班容量等五项指标达到规定标准; 2、发展文体卫生事业,提高健康水平。大力加强村文体活动中心建设,为农民提供文体活动场所。普及有线电视、部分户宽带网接入,使农民享受现代文化娱乐。改善村卫生医疗室建设,
47、完善医疗设施,保障村民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3、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和谐新村。以为民解困为核心,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农村五保对象救助、教育救助、养老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为辅助,以捐赠扶贫为补充,建立健全覆盖全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保障机制和养老保险制度。总之,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源辟路,依托县乡经济发展的大气候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县委提出“做活产业、做优环境、做强组织、展示特色、构建和谐”的农村发展战略,干群一心,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社会和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而努力。2010年7月12日 第四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镇委、镇政府的统一部署,8月2日下午,镇委委员、企业工委书记詹耀东等调研组一行来到村进行了深入调研,主要了解今年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企业运行状况。调研通过与村“两委”干部座谈交流和深入企业彤声电子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形式进行。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