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麦芽酮糖醇公司人力资源运营管理手册.docx

上传人:ma****y 文档编号:5025176 上传时间:2021-12-03 格式:DOCX 页数:92 大小:7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异麦芽酮糖醇公司人力资源运营管理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异麦芽酮糖醇公司人力资源运营管理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异麦芽酮糖醇公司人力资源运营管理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异麦芽酮糖醇公司人力资源运营管理手册.docx(9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异麦芽酮糖醇公司人力资源运营管理手册目录第一章 行业背景分析4第二章 项目基本情况6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6二、 结论分析6第三章 企业劳动定员制定修订的基本方法9一、 企业劳动定员制定修订的新方法9二、 企业劳动定员传统的制定修订方法11第四章 劳动定额水平14一、 劳动定额水平是定额管理的核心14二、 现代劳动定额的发展趋势15第五章 企业应聘人员的初步甄选20一、 笔试的适用范围20二、 利用笔试甄选应聘人员的方法20第六章 招募方式的选择22一、 参加招聘会的主要程序22二、 采用招聘洽谈会方式时应关注的问题24第七章 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课程26一、 培训课程设计的项目与内容26二、

2、培训课程的设计策略38第八章 企业培训制度的建立与推行分析44一、 企业各项培训制度的起草44二、 企业培训制度的执行与完善54第九章 绩效考评指标与设计56一、 绩效考评标准及设计原则56二、 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要求61第十章 绩效考评系统64一、 企业绩效考评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64二、 减小绩效考评误差的方法65第十一章 专项薪酬管理制度的起草68一、 薪酬管理制度68二、 薪酬管理制度的类别70第十二章 薪酬体系设计的前期准备73一、 薪酬体系73二、 技能与能力薪酬体系设计77第十三章 最低工资保障制度81一、 工资支付保障81二、 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85第十四章 岗位评价的基本

3、步骤89一、 进行岗位评价的基本原则89二、 岗位评价的概念91第一章 行业背景分析异麦芽酮糖醇(Isomaltitol),又称为益寿糖、帕拉金糖醇,是将异麦芽酮糖经氢化提纯后得到的唯一蔗糖衍生的二元功能型糖醇。异麦芽酮糖醇是白色无臭结晶的碳水化合物,味甜,可作蔗糖、淀粉糖及其它糖醇的优良替代品。异麦芽酮糖醇具有低吸湿性、高稳定性、高耐受性、低热量、甜味纯正等特点,在无糖饮料、无糖保健品、无糖药品、无糖巧克力等领域应用广泛。近年来,我国糖醇行业发展迅猛,产品种类从单一的山梨醇发展到木糖醇、甘露醇、赤藓糖醇、异麦芽酮糖醇等多个系列。目前我国异麦芽酮糖醇市场规模较小,市场价格和销量相对稳定,国内生

4、产公司包括山东绿健生物、山东保龄宝等。随着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食品行业逐渐向低糖化方向转型升级,在减糖大趋势下,异麦芽酮糖醇行业发展空间广阔。异麦芽酮糖醇是以白砂糖为原料,经蔗糖异构酶转化产生异麦芽酮糖溶液,其溶液经催化等工艺生成异麦芽酮糖醇溶液,然后经过脱色、过滤以及离子交换等一些列工艺去除杂质,从而得到澄清的异麦芽酮糖醇溶液,最后通过浓缩、固化、结晶、分筛等工艺得到固体异麦芽酮糖醇。随着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异麦芽酮糖醇生产成本将逐步降低,未来市场将逐步向优势企业聚拢。与麦芽糖醇、山梨醇等相比,异麦芽酮糖醇具有安全性能高、热量值低、甜味纯正、升糖指数低等优势,随着市场对异麦芽酮糖醇认可度进一步

5、提高,异麦芽酮糖醇市场发展前景可期。在硬质糖果中,异麦芽酮糖醇耐高温、不吸湿等特性有助于降低商品包装成本,提高产品货架期;在功能食品领域,异麦芽酮糖醇难被口腔细菌分解,不致龋齿;在包衣产品领域,异麦芽酮糖醇有助于提高包衣产品衣层的色泽,从而提升产品视觉吸引力。异麦芽酮糖醇是二元功能型糖醇,具有低吸湿性、高稳定性、高耐受性、低热量、甜味纯正等特点,在无糖食品领域应用广泛。目前我国异麦芽酮糖醇市场规模较小,在减糖大趋势下,异麦芽酮糖醇的市场认可度将逐渐提升,整体来看,未来异麦芽酮糖醇行业发展空间广阔。第二章 项目基本情况一、 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异麦芽酮糖醇公司(二)项目投资人xxx有限

6、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二、 结论分析(一)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待定),占地面积约69.00亩。(二)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三)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2059.7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3446.6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9.52%;建设期利息365.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87%;流动资金8247.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61%。(四)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42059.74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27136.44万元。根据谨慎

7、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4923.30万元。(五)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830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69533.52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9825.17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6.07%。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23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37806.94万元(产值)。(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46000.00约69.00亩1.1总建筑面积94269.24容积率2.051.2基底面积28060.00建筑系数61.00%1

8、.3投资强度万元/亩465.152总投资万元42059.742.1建设投资万元33446.662.1.1工程费用万元28970.60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3816.242.1.3预备费万元659.822.2建设期利息万元365.622.3流动资金万元8247.463资金筹措万元42059.743.1自筹资金万元27136.443.2银行贷款万元14923.304营业收入万元830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69533.52""6利润总额万元13100.22""7净利润万元9825.17""8所得税万元3275.05&

9、quot;"9增值税万元3052.20""10税金及附加万元366.26""11纳税总额万元6693.51""12工业增加值万元22613.31""13盈亏平衡点万元37806.94产值14回收期年6.23含建设期12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6.07%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1902.88所得税后第三章 企业劳动定员制定修订的基本方法一、 企业劳动定员制定修订的新方法(一)零基定员法零基定员法是以零为起点按岗位的实际工作负荷量确定劳动定员的一种方法。零基定员法是根据零基预算法或计划法的原理,为解决企业

10、中一些无定额考核的岗位人员劳动定员问题,而在20世纪出现的一种劳动定员方法。该方法要求在编制预算方案时,对财务年度的清款数目,不论是新、旧项目一概从基数零点开始予以审议,然后根据每个项目的效果,确定资源分配。(二)概率推断法概率推断法也称概率统计推断法,该方法是制定劳动定额的统计定额方法在劳动定员中的推广和应用。该方法是根据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为解决我国企业二线、三线人员岗位劳动定员问题而在20世纪出现的一种劳动定员方法。(三)窗口服务岗位定员法窗口服务岗位定员法也称排队论定员法,它所采用的计算公式来源于排队论,该理论是研究系统随机聚散现象和随机服务系统工作过程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又称随机服

11、务系统理论,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日常生活中存在大量有形和无形的排队或拥挤现象,如旅客购票排队、市内电话占线、银行营业窗口取号排队等现象,这些现象引起了数学家的兴趣和关注,由此产生了与此相关的数学理论。本方法是上述排队论在劳动定员中的推广和应用。(四)经济计量模型定员法经济计量模型定员法是先将企业员工需求量与影响需求量的主要因素之间的关系用数学模型的形式表示出来,并依此模型以及所涉及主要因素变量,测算出企业对某一类岗位人员的需求量,并以此为依据,根据企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以及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最终制定出该类岗位人员的劳动定员。(五)回归分析定员法回归分析定员法与上述经济计量模型定员法属于同一类型

12、的劳动定员方法。该方法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来预测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是研究变量间相互关系的一种定量预测方法,又称回归模型预测法或因果法,可应用于经济预测、科技预测,也可应用于企业人力资源预测及其劳动定员的制定。(六)岗位分析定员法岗位分析定员法是依据工作岗位研究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在组织机构设置科学化的条件下,在岗位调查和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核定某一类岗位劳动定员的一种方法。二、 企业劳动定员传统的制定修订方法传统的劳动定员制定修订方法是指自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五计划以来,在制定修订行业或企业劳动定员标准中所广泛使用的方法,具体包括按劳动效率定员法、按设备岗位定员法、按工作岗位定员法

13、、按比例定员法和按职责范围定员法五种方法,这些方法主要用于核算行业或企业中某一类岗位人员的综合劳动定员即定员总额。随着劳动定员定额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些方法在适用范围、精准程度、定员水平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拓展和进步,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一)按劳动效率定员法按劳动效率定员有三种具体核算方法。1、对实行劳动定额考核的岗位综合定员的核算方法。按劳动效率定员法一般是采用数学公式的形式,规定核算劳动定员人数的依据和方法。对于企业中可以实行工时定额或产量定额考核的一线生产岗位,可以采用按劳动效率定员法,依据以下计算公式,核算该类岗位的综合劳动定员即定员总额。(二)按工作岗位定员法1、采用经验推

14、断或对照比较的方法,在明确岗位主要工作内容的情况下,确定非直接生产岗位的劳动定员,并采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岗位的基本定员的内容和要求。2、以工作岗位调查为基础,采用多种方法,在明确岗位作业内容、质量要求和工作轮班、劳动组织等方面特点的基础上,采用文字和表格相结合的形式,展示基本定员的内容和要求。3、以工作岗位研究为基础,先进行工作岗位分析,在进行岗位再设计的基础上,编制工作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的业务分工及其职责范围,对各类岗位进行综合评价,并编制工作岗位分类标准。在制定工作岗位基本定员时,其构成要素一般应当包括岗位分类、岗位编码、岗位名称、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要求、人员数量与素质等多方面的内

15、容和要求。(三)按职责范围定员法功能模块定员法。在企业中,任何一个职能或业务部门的设置都具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系统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它自身具有特定的功能,并且其总功能是其分系统、分支系统子功能的集合。本方法是依据上述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将一个部门的总功能分解为分功能、分支功能及功能单元,依次按照具体的内容,逐一作出归类合并,并在科学合理衡量和调整各个岗位工作任务量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工作岗位进行再设计,编写部门工作说明书,具体提出本部门各层级岗位设置要求,明确岗位名称、职责范围及其基本劳动定员。第四章 劳动定额水平一、 劳动定额水平是定额管理的核心劳动定额水平不平衡,过

16、高或过低,都会直接影响劳动定额作用的发挥。在组织生产方面,定额水平不平衡,必然会影响企业实现有节奏的均衡生产,影响各项计划的准确程度,成本核算也容易出现时高时低的现象。定额水平过于先进,会使各项计划脱离实际,失去了指导生产的意义。定额水平过低,又会使各项计划过于保守,造成设备、人员和工时的浪费。在组织分配方面,定额水平不平衡,必然会造成分配不均,不能充分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按劳付酬的原则。定额水平过高,员工经过很大努力仍达不到,就会减少员工的收入,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定额水平过低,员工不经过努力也能轻易完成或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就会不合理地增加企业的负担,造成工资奖金的超支分配。劳动定额水平既

17、指导着生产,又制约着分配,因此劳动定额水平成为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核心问题。总之,企业劳动定额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劳动定额的制定、贯彻执行、统计分析以及修订等,都是围绕劳动定额水平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的。二、 现代劳动定额的发展趋势(一)巴克制给人们的启示巴克制是19世纪末泰罗的“科学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其根本特征是:在现有生产设备的基础上,通过对劳动效率的分析研究与管理,建立科学的标准时间,采用一系列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具体地说,它具有五方面的特点。1、根据科学的标准时间测定员工的工作效率。2、充分发挥基层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借以弱化物质刺激。3、从公司经理、厂长到每个员工

18、都有具体明确的职责范围和岗位责任,并按岗位等级核定工作效率。4、定额人员定期提出有关工作效率的分析报告,以便于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第一线监督人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或维持效率的高水平。5、设立专门从事增援的机动部门和人员,以保证各生产部门人员配备的合理化,最大限度地控制劳动力的使用,减少人力耗费和不必要的损失。据有关资料介绍,日本许多中小企业包括一部分大型企业推行巴克制以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劳动生产率就大幅度提高,有些企业甚至成倍增长,其效果极为显著。巴克制的出现,也引起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普遍重视,认为它是促进现代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十分有效的手段。6、根据对企业一般状况的

19、分析,通过技术开发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无疑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之一,但耗资多、费时长、风险大,所起作用是有限度的。更重要的是,它过分偏重“物”的考虑,忽视了生产力中“人”这一最革命、最活泼的要素。7、从“人”这一主观要素入手,研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可能性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应考虑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各级管理责任造成的工时浪费,据日本某企业的调查资料介绍,因管理责任损失的工时约占总工时的8%左右。其次,应分析如何减少操作工人责任造成的工时损失,它不仅潜力大而且是工人本身可自行调节的部分,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途径。最后,最积极、最重要的是靠操作工人提高作业速度,充分利用设备能力,选用最佳操作方

20、法以增加单位时间的产量,不断超额完成定额。严格说来,通过消除管理者和操作工人的工时浪费去提高工效,还只是消极被动的,最关键的是要取得“附加效果”,即不断超额完成现行定额。因为劳动定额是按具有平均熟练程度的工人的平均作业速度确定的,工人使自己的操作技能和速度超过平均并非很困难,对大多数工人来说,超额完成定额的机会时时存在。况且,加快作业速度,也并非要求工作超负荷劳动,而是限制在生理上允许的范围之内。许多事例表明,工人仅从改进操作方法、提高作业速度上,即使节约比例很小的工时,对于重复性强、批量大的产品,也能积少成多,取得惊人的效果。总之,重视人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立足于发掘全体员工的劳动潜力

21、,是巴克制所揭示的实现高度劳动生产率的秘密。巴克制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它的实施方法和经验,是值得我国企业波取的。现阶段,企业要面向市场,参与竞争,对包括劳动定额定员在内的各项基础工作,不但不能忽视,反而需要强化。这是因为只有一流的管理、流的生产效率,才能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具有竞争能力的产品,才能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内外许多先进企业的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只有强化劳动定额定员等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发掘劳动潜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二)劳动定额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水平将会不断提高,劳动定额工作

22、在科学化企业管理的带动下,将会出现新的变化。1、逐步实现科学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所谓科学化,是使劳动定额的理论和方法,建立在现代科学管理理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基础之上,吸收相关学科如心理学、管理学、技术学、经济学等科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达到新高度和新水平。所谓标准化,是以制定、贯彻劳动定额为主要内容的有组织的活动过程,将企业劳动定额工作纳入国家标准化的轨道,逐步推进企业劳动定额管理标准化、定额方法标准化、定额工作标准化。所谓现代化,是要求劳动定额广泛采用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计算工具,吸收现代数学的数量分析方法,建立劳动定额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各类产业部门劳动

23、定额数学模型和数据库,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形成网络系统。2、由传统的单一管理逐步转向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全员、全面、全过程的系统化管理。所谓全员,是指企业的全部员工,无论是厂长经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还是生产工人,一律纳入劳动定额一体化管理的轨道。所谓全面,是以“,为中心,又注重人与物、人与环境和工作地的相互结合,实行全方位的动态管理。所谓全过程,是指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都要实行定额管理,即从投入到产出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上都要以提高工效为中心;强化劳动定额管理,使劳动定额管理成为企业总体管理系统的重要子系统。3、由过去劳动定额与定员分散管理逐步转向劳动定额定员一体化管理。随着我国劳动定额标

24、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企业对劳动定员的重视程度也将逐步提高。如前所述,劳动定员即人员定额是劳动定额的一种发展和表现形式。实践证明,传统的劳动定员核算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亟待加以完善。例如,很多工业企业近几年采用的“零基定员法”就是采用更加精确的量化指标核定定员人数的一种新探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势必出现人力使用的严格控制。企业为了提高定员水平,将会引进最先进的定额方法,使定员管理定额化。第五章 企业应聘人员的初步甄选一、 笔试的适用范围笔试是一种最古老而又最基本的选择方法,它是让应聘者在试卷上笔答事先拟好的试题,然后根据应聘者解答的正确程度予以评定成绩的一种选择方法。这种方

25、法主要通过测试应聘者的基础知识和素质能力,判断该应聘者对招聘岗位的适应性。对基础知识和素质能力的测试,一般包括两个层次即一般知识和能力与专业知识和能力。一般知识和能力是指一个人的社会文化知识、智商、语言理解能力、数字才能、推理能力、理解速度和记忆能力等。专业知识和能力是指与应聘岗位相关的知识和能力,如财务会计知识、管理知识、人际关系能力、观察能力等。现在有些企业也通过笔试来测试应聘者的性格和兴趣,但性格和兴趣通常要运用心理测试的专门技术来测试仅靠笔试中的一部分题目很难得出准确的结论。二、 利用笔试甄选应聘人员的方法由于人员资格审查与初选不能反映应聘者的全部信息,企业不能对应聘者进行深层次的了解

26、,个人也无法得到关于企业更为全面的信息,因此需要通过其他选择方法使企业与个人各自得到所需要的信息,以便企业进行录用决策,以及个人进行是否加入企业的决策。笔试就是选择方法之(一)提高笔试的有效性应注意三个问题命题是否恰当命题是笔试的首要问题,命题恰当与否,决定着笔试考核的效果如何。无论是以招聘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为目的的论文式笔试,还是以招录员工和职员为目的的测试式笔试,其命题必须既能考核应试者的文化程度,又能体现出应聘岗位的工作特点和特殊要求。考试命题过难、过易都会影响其效果。(二)确定评阅计分规则各个考题的分值,应与其考核内容的重要性及考题难度成比例。若分值分配不合理,则总分数不能有效表示被测

27、试者的真正水平,(三)阅卷及成绩复核在阅卷和成绩复核时,顾客观、公平,不徇私情。为此,应防止阅卷人看到答卷人的姓名,阅卷人共同讨论打分的宽严尺度,并建立严格的成绩复核制度,以及考试违规处理的制度等。第六章 招募方式的选择一、 参加招聘会的主要程序由于招聘会的参展单位和应聘者众多,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否则,没有营销策略,甚至不懂营销原则,就很难将单位推销出去。参加招聘会的主要步骤如下。(一)准备展位为了吸引求职者,参加招聘会的关键是在会场设立一个有吸引力的展位。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争取选择一个尽量好的位置,并且有一个比较大的空间。在制作展台方面最好请专业公司帮助设计,并且要留出富余的时间,以

28、便可以对设计不满意的地方进行修改。在展台上可以播放公司的宣传片。在展位的一角可以设计一个相对安静的区域,单位的人员可以和一些有必要进行较为详细交流的人员在那里交谈。(二)准备资料和设备在招聘会上,通常可以发放一些宣传品和招聘申请表,这些资料需要事先印制好,而且要准备充足的数量,以免很快发完。有时在招聘会的现场需要用到计算机、投影仪、电视机等设备,这些都应该事先准备好。并且,要注意现场是否有合适的电源设备。其他特定的设备也要在会前一-准备好。(三)招聘人员的准备参加招聘会的现场人员最好有人力资源部的人员,也要有用人部门的人员,所有现场人员都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些准备包括要对求职者可能会问到的问

29、题了如指掌、对答如流,并且所有人在回答问题时口径要一致。另外,招聘人员在招聘会上要着正装,服装服饰要整洁大方。(四)与协作方的沟通联系在招聘会开始之前,一定要与协作方进行沟通。这些协作方包括招聘会的组织者、负责后勤事务的单位,还可能会有学校的负责部门等。在沟通中,一方面要了解协作方对招聘会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提出需要协作方提供帮助的事项,以便提前做好准备。(五)招聘会的宣传工作(六)如果是专场招聘会,会前要做好宣传工作,可以考虑利用报纸、广告等媒体,或者在自己的网站上发布招聘会信息。如果是在校园里举行招聘会,定要在校园里张贴海报。这样才能保证有足够的人员参加招聘会。招聘会后的工作招聘会结束后,一

30、定要用最快的速度将收集到的简历整理一下,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方式与应聘者取得联系。因为很多应聘者都在招聘会上给多家公司递了简历,反应速度比较快的公司会给应聘者留下公司管理效率较高的印象。二、 采用招聘洽谈会方式时应关注的问题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名目繁多,企业也一定会收到不少招聘会的组织者发出的邀请。是否参加这场招聘会,必须看这场招聘会对企业是否有价值。1、了解招聘会的档次。首先要收集信息,如规模有多大、都有哪些单位参加、场地在哪里等。如果参加招聘会的企业与本企业的档次有很大差距,那么最好不要参加这场招聘会,因为可能得不到合适的候选人。如果参加招聘会的企业档次不够高,那么也就很难吸引高素质的人才。2、

31、了解招聘会面对的对象,以判断是否有企业所要招聘的人。例如,一场招聘会主要是面对大学毕业生的,而本企业并不需要大学毕业生,这场招聘会可能对企业的用处就不大。3、注意招聘会的组织者。例如,这个招聘会的组织者能力如何、社会影响力有多大,这将决定招聘会的声势和参加的人员。4、注意招聘会的信息宣传。例如,在某大学校园里举行一场招募会这次招募会上有一家企业恰好是本企业的竞争对手,而且了解到他们提供给学生的待遇条件比本企业要好,那么最好不要和那家企业同时参加招聘会因为学生选择那家企业的概率要远高于本企业。可以另外找一个机会专门为本企业举办一次有特色的招募宣传活动,这样可能效果会更好第七章 企业员工培训与开发

32、课程一、 培训课程设计的项目与内容(一)培训课程的分析培训课程的分析是培训开发流程的重要步骤,是培训课程调查与研究的阶段。其目标是确定受训人员必须掌握、用来执行符合课程意图的分内工作的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课程目标分析和培训环境分析。(1)受训人员分析。受训人员分析是指通过采访受训人员、现场观察等方法来了解培训前受训人员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的过程,分析结果汇总在受训人员分析报告内。(2)任务分析。任务分析是指分析受训人员所在岗位或目标岗位对就职人员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要求的过程,分析结果汇总在任务分析报告表中。(3)课程目标分析。课程目标是指在培训课程结束后,希望受训人员通过课程学习能达到的

33、知识、技能和能力水平。具体分析步骤如下。培训目标的确定。对培训目标进行划分,并对两者区别对待。对培训目标的各分目标进行可行性分析,根据企业培训资源状况,将那些不可行的目标作适当调整,确立课程的目标。对课程目标进行层次分析,即明确各个课程目标的内在联系,安排其实施次序。2、培训环境分析。培训环境分析是指对开展培训的环境进行分析,它影响课程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培训环境分析具体包括七项内容。(1)实际环境分析。实际环境包括培训的地点和培训设施,如教师休息室、电视、空调、洗手间、餐饮设施及娱乐服务等。(2)限制条件分析。主要分析课程进度安排、教学设施、成本、器材等的局限性,以确保培训所必需的资

34、源随时可支配使用。(3)引进与整合。主要说明将课程引进并整合到现有培训课程中的步骤和方法。(4)器材与媒体可用性。主要说明课程开发与交付所必需的器材和媒体。(5)先决条件。说明受训人员在授课前所必备的许可证、资格证书、结业课程或经验等,其中包括审查先决条件的方法及不满足先决条件会产生的后果等。(6)报名条件。主要明确鼓励或阻碍受训人员报名的要求。前者包括强制性报名、带薪脱产培训等,后者包括周末出差、周末上课、接受培训的同时必须按时完成工作等。(7)课程报名与结业程序。说明报名必须遵循的程序和学员完成课程的记录。(二)撰写培训课程大纲培训课程大纲是在明确了培训主题和了解受训人员之后,对培训内容和

35、培训方式的初步设想。大纲给培训课程定了一个方向和框架,整个培训课程将围绕着这个框架一步步充实和延伸。培训课程大纲应该是在了解受训人员是哪些人、他们现在具备哪些技能及他们需要了解哪些知识的情况下,为将要进行的培训课程所撰写的实施纲要。培训课程不能在没有计划的情况下就匆忙进行,就像写文章一样,培训课程大纲中要对课程的实施有所安排,包括授课模式和策略、教学组织、课程内容的选择等。在撰写培训课程大纲时,主要从四个方面考虑1、撰写课程大纲的流程。(1)根据课程目的和目标确定主题。(2)为提纲搭建一个框架。(3)写下每项想讲的具体内容。(4)选择各项内容的授课方式。(5)修改、重新措辞或调整安排内容。2、

36、设计适用的内容。对于内容开发,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课程的外观特征、适用性、可行性、一致性、互动性、关联性、实用性、进度及内容与受训人员知识水平的协调性。内容开发是培训开发流程中最具创造性的阶段,也是最耗费时间的步骤。撰写者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考虑课程大纲的撰写,以设计出适合于受训人员学习的课程。(1)受训人员需要知道学习的目的和原因。(2)受训人员感觉有现实或迫切的需要就会去学。(3)受训人员对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和结果尤其关注。(4)受训人员喜欢将新知识与经验作比较。(5)受训人员喜欢按自己的方式和进度学习,期望知道效果。(6)受训人员在轻松、愉悦和友爱的环境下学习效果更好。(7)受训人员易产生精神疲

37、倦。3、决定内容优先级。在决定内容优先级时,应用下列指导原则可以使内容更适合课程的目标和受训人员的需求。(1)根据互为依据的课题进行编排。(2)按照问题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编排。(3)按照问题的出现频率、紧迫性、重要性进行编排。4、选择授课方法。培训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的需要灵活选择不同的授课方法,只要能有效达到授课目的,可自由选择并综合使用。(三)培训授课方式的选择在企业培训中,培训授课方式的选择是决定培训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除了传统的讲授方式外,又出现了个案研究、角色扮演等更灵活的方式。1、讲授法。讲授法一直以来都是培训中主要的实施方法,一般是指培训师通过语言表达向受训人员传授知识。讲授法的

38、特点是比较简单,易于操作,成本不高。但是由于它是一种单向沟通的过程,受训人员容易感到单调和疲倦。讲授法是面向全体受训人员的,并没有针对性,受训人员的个别问题或许难以得到解决,学到的东西也容易忘记。所以,为了保证培训的效果,在讲授过程中还应该辅之以问答、讨论或者案例研究等形式。培训师是讲授法成败的关键,有效的讲授法要求培训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培训过程中鼓励新员工积极参与整个的教学过程,培训师和新员工展开讨论,相互切磋、相互启发。一般来说,师生互动的方法比单向讲授要好,因此,不仅要求培训师有丰富的经验并且对讲授的知识有深入的了解与研究,还要求培训师在授课技巧上和引导受训人员兴趣的措施上积极

39、采取合适的办法。(1)适当考虑受训人员的个性化需求。在培训之前,先了解受训人员的培训需求,建立受训人员个性化需求档案,并根据受训人员的个性化需求适当调整授课计划和内容。例如,有的受训人员喜欢小组讨论,培训师就可以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围绕某个专题来发言,这种方法重视受训人员在小组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作用,容易调动受训人员参与的热情。(2)加入实践的内容。理论不应用到实践过程中是没有意义的,即使培训师讲解得很清晰,受训人员学习也认真,并且将内容记在了脑子里,但是如果没有实践,受训人员是不会真正掌握理论的。例如,在销售培训中,受训人员可以通过培训师的讲解熟记产品的型号、规格、价格、性能及营销策略,

40、但是,当他面对客户时,是否能应用这些知识决定了其是否能成功营销。因此,培训师可以在理论讲解中穿插实践环节,如让受训人员进入商场或店铺实际接触客户等。经过实践体验,受训人员学习的理论知识才能真正被吸收。2、研讨法。研讨法以受训人员为主,注重调动受训人员的积极性,同时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受训人员的创新精神。研讨法基本的要求是每次讨论要建立明确的目标,并让每一位参与者了解这些目标,要使受训人员对讨论的问题发生兴趣,并启发他们积极思考。研讨法的应用需要具备三个条件。(1)研讨题目应具有代表性和启发性。在研讨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每次的研讨会上一般讨论一个题目,而且研讨会的时间可能会比较长。如果研讨

41、得充分,一次研讨会可能会持续3-4小时,这么长的时间对于培训师和受训人员双方都是十分宝贵的,所以研讨的题目可以是一段时间内工作中的代表性问题,也可以是这个行业中经典的案例、现象等。这样可以真正引起受训人员讨论的兴趣,才能真正启发受训人员的思考。(2)题目难度要适当。受训人员是研讨的主体,所以选择的题目要适合受训人员。题目的难度如果过大就会造成受训人员的积极性不足,会直接影响讨论的效果。研讨法强调受训人员的积极参与,鼓励受训人员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表达个人的感受,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讨论过程中,培训师与受训人员之间、受训人员与受训人员之间的信息可以多向传递,知识和经验可以相互交流、启发,取长

42、补短,有利于受训人员发现自己的不足,开阔思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促进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对提高受训人员的责任感或改变工作态度有明显成效。(3)研讨题目应事先提供给受训人员,以便做好研讨准备。受训人员对于研讨题目的事先了解可以加快讨论的进程,与学生在上课之前做预习是一样的。3、案例分析法。它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的,把实际中真实的场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受训人员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提高受训人员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可以帮助受训人员在没有实际问题和事件的压力下,了解问题的实质并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4、练习法。受训人员被要求完成指定的练习题作业,练

43、习通常在讲课和讨论之后进行。练习可以帮助培训师了解受训人员到底吸收了多少讲授过的知识。5、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指将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写成剧本,要求受训人员在剧中扮演特定角色,目的是让受训人员演练如何处理实际问题。表演结束后,进行讨论,评价表演结果,分析怎样用不同的方式处。(四)培训课程价值评估价值评估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包括诊断课程、修改课程、比较各种课程的相对价值、预测培训需求、确定课程目标达到的程度等。对课程设计的评估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1、课程评估的设计。对培训项目的评估并不是在培训结束时才做,是在课程总体设计时就做好方案,并在整个培训过程中一直进行。培训者不断从各方面得到反馈,

44、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对培训项目进行改进。2、学员的反应。向学员发放调查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快速、简便地了解到学员对培训的反应。这种方式的缺点是可能会造成培训者过多迎合学员,而不重视培训目的。3、学员的掌握情况。这可以通过培训结束时的考试和论文来了解。关键在于如何设计考题,考题能否全面反映学员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4、培训后学员的工作情况。这需要到学员的工作地点进行跟踪调查进行这项工作还有助于增强客户对培训工作的信任,而且可以使学员在培训结束时仍然得到帮助,但这项工作要花较多的人力和物力。5、经济效果。这是指培训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包括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改进、顾客满意度提高等。但这些

45、效益中哪些是由培训带来的很难确定,因此通常不对这项进行评估。(五)培训课程材料设计培训内容安排得再好,流程安排得再顺畅,如果不注意培训课程内容的精心制作,就不能在培训实施中帮助受训人员更好学习。课程内容制作的主要途径是建立资料库,将与培训有关的各种资料,无论使用纸制介质还是多媒体介质,都进行合理安排,以便更好地提升培训效果。培训材料应以提示重点和要点、强化受训人员认知为主要职能。另外,培训教材应留出一定的空白以方便受训人员做课堂笔记。PPT的制作也应该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演示课程大纲以重点内容即可。1、整理教学资料。在完成教学方案的同时,要开始整理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分为四类。(1)整理资料。通

46、常所说的资料是指整理资料,就是将讲义的要点和补充说明经过整理写出来的资料,又可以分为写上所有讲义内容和只写重点内容两种。(2)课题资料。即假设性案例或思考问题的资料,在授课过程中发给学员当作习题。(3)资讯资料。即靠讲课无法完全说明的内容或专门用语的解说资料用来补充讲课的不足,所以多在培训前分发。(4)摘要。即只记下讲义的项目名称的资料,不写具体的内容,可以当作笔记本兼资料,为了提高资料的使用效果,在制作资料时应能遵循以下原则:必须按照使用方法来决定内容的量与组合;教学中使用的资料应分项目来写,越简洁越好;资料不要在事前一次分发,说明的时候再分发;最好附上装订夹,使资料便于保管。2、培训课程内

47、容的制作。培训课程内容的制作应该包括五类材料,即理论知识、相关案例、测试题、游戏和课外阅读材料。(1)理论知识。理论知识是培训课程的中心内容。在培训课上用好了一个理论,就会给培训增加不少权威性,同时也会给受训人员带来深刻的印象和很大的启迪。如果理论知识浅显易懂、结合现实,受训人员还会自觉将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2)相关案例。案例及对案例的评述和分析是培训课上必不可少的内容,它往往会引发比较热烈的讨论场面,从而将培训课程推向高潮。在开始一个新的话题时,用案例来切入是一个好的办法;在讨论一个论点时,对真实案例的分析与讨论,将会加深受训人员对知识的印象;在课程的任一部分,符合实际的案例都将会调动受训人员的思维,引起他们的思考,并取得良好的效果。(3)测试题。培训课的精华就在于互动,而测试题是一种让受训人员能够完全投入的好方法。(4)游戏。在培训中,游戏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它是一种很好的活跃课堂气氛、启发深入思考、加深受训人员印象的方式。游戏分为两种:一种是破冰游戏和暖场游戏,主要是在培训开始时使受训人员相互认识、打破隔膜,在课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