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上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上课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上课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上课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上课教案篇1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苏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 4、培育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沟通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
2、课 、教具演示 ()老师演示,学生观察,找出圆并感知圆,得出其是平面图形。 ()比较与其它平面图形的区别,知道圆是曲线围成的图形。 、师生对话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老师课件演示,并注意与球的区别,设置车轮是圆形的悬念。 (二)、探索新知。 1、各部分名称介绍 (1)师画圆,生注意观察 (2)讲解圆心的定义,并让学生知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3)知道什么是半径、直径,明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4)新授中的巩固:在圆内找半径和直径。(根据课堂变化出示课件巩固圆的知识) 2、画任意圆和固定圆 (1)生画一个任意的圆。 (2)继续画一个固定的圆,并剪下来。 3、操作与发现 (1)明确要求,分小组进行操
3、作。 (2)学生通过画、量、折等方法,探索同圆内半径,直径的特征及二者间的关系。 (3)学生操作后沟通,并将沟通结果记录在发现纸上。 (4)学生反馈沟通信息,师生共同评价。 (三)、新知巩固 1、基本练习,巩固本节课圆的知识。 2、发散性练习,提高学生对圆的认识。 (四)、运用实际 用本节课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即课始留下的车轮问题。 (五)、根据课堂实际灵活进行总结或延伸。 四、课后反思 新课程提倡学生主动参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培育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本节课老师通过创设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
4、乐观主动参加学习活动。如导入中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如自我习作、操作表演、大家共赏,享受成功的愉悦,可激发学生探知的欲望。如让学生剪、折、画、量、议、找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可培育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会探索的方法。如通过学生评价老师、学生,师生平等相待,可解放学生的脑、手、眼,让学生大胆地想、放开去说、随心地做,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教学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开放自由、心心相映、情感交融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这样教学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置身于这样的学习情境之中,真正达到了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意境。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上课教案篇2 让学生自学数学书上所呈现的
5、知识结论,会不会客观上造成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呢?如果学生通过预习已经知道了知识结论,我们的课堂还需要探索些什么?因此,长期以来,“预习”成了数学课的“禁区”。我们都希望上课之前所有的学生都是一张张“白纸”,在课堂上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但是往往事与愿违,每次上课前,总会有不少学生早已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知识内容。换句话说,学生事实的认知起点总会高于逻辑的认知起点。怎么办?我们思考能不能放开手,把“禁区”开放,把预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于是,我们结合认识圆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了实践探索,并有了以下几点体会: 1、预习使“双基”得到了有效的落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6、是数学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尺度之一。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知道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建立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理解半径、直径的特征及相互间的关系;技能目标是会用圆规画圆。从知识目标看,概念的建立是基础。一般认为,数学概念的解释可以通过三类语言: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以往,概念教学可以概括为从感性积累到文字提炼的过程。 换句话说,学生首先学会用“图形语言”解释,继而抽象成“文字语言”。但是,用精炼的数学语言描述事物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非常困难,因而我们往往要花费大量的教学时间。这堂课,先让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概念的文字定义,再通过“是”与“非”判断和“画一画”的操作活动完成意义构建,达到了建立概
7、念的目的。从效率上讲,这更省时省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正因为如此,画圆技能训练的时间有了保证。技能一定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操作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课堂上,我们先后两次进行了操作。第一次是任意画,旨在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第二次是画d=4cm的圆。按要求画圆,也是本堂课的具体目标之一。这样,技能目标就落实到位了。 2、预习有效地促动了课堂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学生有没有探究的愿望和需要?二是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认知基础?本堂课探究的问题是“怎样验证半径、直径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已经比较好地建立了半径、直径及圆心等概念
8、,这就为探究提供了认知基础。 再者,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同样在思考着这些问题:“半径有多少条?它们的长度相等吗?”“直径有多少条?它们的长度相等吗?”“半径和直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等等。当探究的问题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时,探究才具有了生命力,才会在课堂上出现这么多学生的精彩发言。 3、预习拓展了数学思考的空间。 课前预习使本堂课的知识技能目标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落实,因此也就赢得了知识拓展延伸的时间。“生活中圆的现象如何解释?”“没有圆规怎么画圆?”“怎样寻找圆心?”这些具有数学思考价值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充满了探究的渴望,更点燃了他们智慧的火花。“火堆就是圆心,人们围成一个圆,因为圆的
9、半径都是相等的,那么每个人与火堆的距离就一样长了,就一样温暖了”;“在周长相等的情况下,圆的面积最大,所以人们会围成一个圆”;“先画一个正方形,人站在中间,然后多量几个和人距离相等的点,连起来就是一个圆”;“在圆的四周紧紧围一个正方形,再找到四条边的中点,连起来,相交的点就是圆的圆心”。 4、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预习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这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 (1)预习是否只适合于高班级学生的学习,中班级行吗?低班级呢?“预习 验证”式的教学方式有没有普及意义?怎样的学习内容能较好地体现预习的作用? (2)预习后,课堂教学的目标定位应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我们还将继续探索、继续实践。
10、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上课教案篇3 圆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在教学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掌握圆的画法及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学生获取知识爱好浓厚,乐观主动。 一、从生活实际引入,并在进行新知的探究活动中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 课的开始,通过屏幕显示生活中常常见到的圆,如钟面、车轮、硬币等,接着又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圆形的物体。课的结尾让学生讨论车轮为什么要制成圆的,并出示小猴坐车的几个形象动画,使学生具体的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乐观性,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教育。 二、思维
11、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加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 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化一化、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学圆的认识时,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乐观体验,自己产生问题意识,自己去探究、尝试,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四、本节课,计算机直观形象、动静结合、节省教学时间的功能充分得到发挥,展现了知识发生、进展过程,加深了学生对知识
12、的理解和掌握。 但本节课让学生画圆时,由于学生比较感爱好,不停的想用圆规画,耽误时间较长,占用教学时间多了,导致课的总结时间不够。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上课教案篇4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知道圆心、半径的含义。学会使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策略: 1、通过现场操作和录像、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有意观察,感知圆的定点、定长的本质特征,以此达到教学重点。 2、组织学生多层次的操作,通过现场展示操作过程,操作成果,录像展示错误操作及其导致的结果,以正误对比,以及对操作成功或失败的反思,感悟用圆规画圆的动作要领及其深层内涵,以此突破难点。 技术
13、应用特色及整合点 以电子幻灯片和实物投影为主要展示平台,集成录像、动画等多种展示方式。 1、以大量配音图片出示生活中的圆,激活学生已有生活阅历,并让学生了解圆的文化内涵。 2、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圆的定义化过程和半径的概念,有助于激发学生爱好,以此动态表象来帮助学生理解,强化学生记忆。 3、将难以集中观察到的各种画圆的方式和适用个别指导的老师用学具圆规画圆的动作细节用录像的形式进行放大展示,有助于学生观察,掌握规范的使用圆规的方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第一环节:联系生活导入 联系生活,出示课题 展示大量生活中的圆的图片,引出课题 观察图片,唤起生活阅历,了解圆的文化内涵。 利用电子幻灯片展示大
14、量图片,通过配音旁白,带领学生进入圆形的世界 第二环节仿照、思考、尝试 1、了解圆的形成过程 2、感悟圆中定点和定长不能变,定长决定圆的大小。 展示绳栓小球成圆,绳栓铅笔成圆,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数学老师在黑板上画圆等使用简单工具画圆,多种成圆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有意观察,思考圆在形成过程中的不变的是什么?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 观察老师提供的学习内容,思考圆在形成的过程中什么不能变(定点和定长不能变,定长决定圆的大小)。在讨论中将不连贯的思考点加以系统化,连贯化。 利用动画、录像展示生活中使用简易工具成圆的过程,激发学生爱好,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有意观察。 第三环节:建立概念、学习技能 1、
15、学习使用圆规,学习画定圆。 2、知道圆心半径和概念,知道同圆半径的特点。 3、展示各种不同形态的圆规,帮助学生了解圆规相同的结构组成。 4、展示使用圆规画圆的规范操作过程。 5、在画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定点和定长的作用。出示圆心、半径概念。 6、组织讨论思考同一个圆的半径具有什么特点。 7、展示画规定大小的圆的方法。 8、展示各种由大小不一的圆组合成的图案。 9、了解圆规的结构。 10、尝试操作圆规画不定大小的圆。观看错误操作录像,找出错误动作。 11、在操作中感悟定点和定长的作用。观看动画,知道圆心和半径的概念,沟通讨论得出圆规的针尖脚即圆心,针尖脚和笔芯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 12、通过猜
16、想和验证得出结论:同圆半径相等以及圆的半径有无数条。 13、仿照操作,画规定大小的圆。 14、仿照、创新设计由圆组成的美图。 15、通过录像、实物投影,清晰放大展示画圆的过程,辨析错误的操作。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有明确而细致的指导作用。 16、以动画形式表述概念的形成过程,动态的表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第四环节:课外拓展 1、了解中国古代对圆的有关论述。 2、学会使用网络工具查找相关知识。 3、出示“圆,一中同长也,引导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讨论理解句子。 4、为什么生活中圆形应用如此广泛,推荐学生电子读物。展示相关页面。 5、沟通对句子的理解。上网搜索相关答案。 6、阅读网上文章“为什
17、么轮子的侧面是圆形的”“圆规是谁发明的” 7、观看电脑动画。激发无限遐想。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上课教案篇5 教学内容: 四班级第一学期第74-76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圆,知道圆心和半径及其作用。(2)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到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到圆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和观察活动初步认识圆。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次性杯子、棋子、线、图钉、圆规、直尺、铅笔、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我们已经
18、认识了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另一个平面图 形圆。(出示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2、出示:在我们生活中常常能看到圆,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生活中的圆。(媒体) 3、举例:你还在哪些地方看见过圆?(学生介绍) 二、尝试探索: 刚才大家举了很多圆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说明圆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 联系。如果请你画一个圆,你会吗?请大家用桌上的工具试一试,你能用几 种方法画圆? (一)尝试用各种工具画圆,并认识圆心、半径。 1.师提供的工具:线、图钉、一次性杯子、棋子、尺。生自备圆规。 2.学生尝试利用各种工具画圆。 3.沟通画法:(1)利用圆形物体画圆 (2)利用线、图钉画圆 (3)利用圆
19、规画圆 4.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用各种工具来画圆,画比较大的圆用第2种方法比较合适,比如体育老师要在操场上画个圆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出示媒体, 认识圆心和半径 5.师利用图钉、线、粉笔在黑板上示范画一个圆。(口头巩固圆心和半径) 6.如果请你在练习本上画比较小的圆,你认为用什么工具画圆又准确又方便? (用圆规) (二)尝试用圆规画的圆,。 1介绍画圆的专用工具圆规:(圆规主要由3部分组成,它有两个脚,一个是带针尖的脚,另一个是带有铅笔的脚,还有一个把手,用来旋转的。) 2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 3沟通画圆的体验(成功与失败),同伴互助,使画圆失败的同学画成圆。 4小组讨论用圆规画圆的要点。(板
20、书:定点、定长、绕一周) 5小结:定点就是圆心,出示板书:圆心;定长就是圆的半径出示:半径;绕 一周就画出了一个圆。 (三)尝试画半径是3厘米的圆 1、看视频 2、学生操作 3、组内互查 (四)探究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1出示:想一想:圆心和半径在圆中有什么作用? 2出示同心圆,这两个圆位置相同吗?大小呢?为什么? 3出示上下位置半径相同的两个圆,这两个圆呢? 4出示左右位置半径不相同的两个圆,这两个圆呢? 5通过观察你能不能说说圆心、半径在圆中有什么作用?(出示板书:决定圆 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五)质疑 1通过今天的讨论我们初步认识了圆,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把书翻到P.75、P
21、.76。 2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和大家讨论的吗? 三、总结: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出示:中国结,这是什么?它既是一种古老的编织艺术,又是吉祥挂饰,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喜欢用圆形来设计吉祥、喜庆的事物呢?因为在我国,圆象征着团圆。 四、拓展阶段: 通过今天的学习活动,同学们对圆有了初步的认识。圆不仅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我们还可以用圆设计出各种美丽的图案。(出示媒体)弯月、奥运五环、小花,你想不想也来试试!那我们就来试试吧!(可选一个画,也可自己设计图案) 同学们很有创意,设计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下面我们一起做一个折纸游戏,学生操作,把一个圆对折、对折、再对折,你发现了什么?这些折痕叫
22、什么?和圆有着怎样的关系?和圆有关的知识还有很多,下节课我们再来探究这些问题。 五、板书设计: 圆的初步认识 定点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定长 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绕一周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上课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规定大小的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能够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育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
23、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 画圆,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纸圆、尺、圆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组合图形,你们能认识是什么动物吗? 师:出示课件组合动物图。 师:这是什么动物? 生:小鱼 师:小鱼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 师:右边这些图形有哪些相同点? 生: 师:左边的圆有什么特征? 师:今天我们就来讨论有关圆方面的知识,(板书:圆的认识) 二、认识圆、画圆 师: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圆? 生: 师: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一些圆? 课件展示
24、师:你们都认识了圆,你们画过圆吗?想一想怎样能画出圆? 生: 师:老师也有一些画圆的的方法,想看吗? 课件展示画圆方法 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现在我们就用圆规画一个圆, 学生画圆 生介绍画圆的方法。 师:你感觉到圆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吗? 出示课件一些图形 生: 师点拨: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三、自主探究讨论特征 1、自学书本96页 2、师生共同认识圆心、直径、半径,(板书圆心、直径、半径,) 3、生在自己的图上标出圆心、直径、半径 师: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通常用字母O表示;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如OA)是半径,通常用 字母r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
25、线段(如BC) 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表示。 4、合作沟通完成学案内容 课件出示例3。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师:根据准备好的圆,自己动手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同桌沟通。 (设计思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强调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认识圆各部分名称关系,用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加以总结,培育自学能力。学生在画画、量量、折折、观察等一系列活动中,动手操作,乐观思考,主动探索,经历了知识形成的
26、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反馈练习 1、出示“练一练” 2、画一个半径是6厘米的圆 3、练习十八第一题 五、全课总结: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上课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能在同一个圆里,找出任意的半径和直径并且会自主完成已知半径求直径或已知直径求半径的题目。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2、过程与方法: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培育学生作图能力。通过分组学习,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等活动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抽象概括等
27、能力,进一步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生能与人合作、沟通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圆的认识,感受到美源于生活,体验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 教学重点: 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解决措施: 通过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猜一猜、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及半径与直径的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理解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解决措施: 通过展示学生用圆规画出来的圆,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画得不好看和画得好看的圆里面的线段究竟分别有什么特征,然后师生共同验证,让学生充分理解利用圆规画圆的原理。 教学过程: 一、复
28、习旧知,导入新课 1、猜图形游戏。 2、对比椭圆和圆。 二、突出主题,探究新知 (一)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2、练习1、2 (二)小组学习用圆规画圆 1、介绍用圆规画圆并认识圆规 2、根据要求学习用圆规画圆 (1)解释画圆的原理。 (2)归纳画圆的步骤 三、应用特征,解决问题 (一)判断题 (二)拓展延伸 四、总结评价 五、作业 依据的理论 新课程标准指出: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观性,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索,合作沟通的平台,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这是广大老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基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1、有机整合教学资源,体现教学设计的实效性。在组织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自学,小组沟通等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圆的基本特征及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2、能在不断的设问中,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