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xx年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docx(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xx年七年级地理教案设计 在地理教学中,老师如果能掌握提问的常用技巧,采纳精彩迭出的提问艺术,就会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从而有效地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20xx年七班级地理教案设计,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xx年七班级地理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进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
2、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爱好; 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3.进一步形成乐观参加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沟通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进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进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习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
3、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2.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3.课件展示: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 目前印
4、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 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4.学生讨论,老师总结。 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近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5.学生朗读P36页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 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进展的压力。 6.学生讨论,老师引导,得出结论。 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开始实行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
5、划,但是由于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课件展示:图表7.1“印度部分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1998年)”,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印度的资源总量和产品总量都相当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进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7.课件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和图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
6、,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8.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特别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那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雨季的差别呢? 9.课件展示: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图7.40“南亚7月风向”,并思考: 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 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并填表。 10.学生讨论,代表发言,老师总结。 课件展示: 表格1 月份:风向:吹向:降水季节 69月:西南风:海洋陆地:雨季 10月次年5月:东北风:陆地海洋:旱季 表格2 :水灾:旱灾
7、西南风的变化: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 由于受季风(特别是西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过于集中,且年际间变化极大,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又很少,水旱灾害频繁。 11.课件展示:图7.36“印度的洪灾”和图7.37“印度的旱灾”以及一些印度抗洪抗旱工程的图片。 从图片可以看出,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抵御灾害,印度人民修筑了很多水利工程,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抗灾的需求,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板书设计: 印度 一、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二、水旱灾害频繁 20xx年七班级地理教案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政区划分以及地形河流概况。 能力目
8、标:1.通过对亚洲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如学会读图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学会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描述某一区域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运用地图及有关资料归纳出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并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地图和资料,尝试从不同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进展发散思维。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育探究意识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亚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育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于我们生活的大洲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对亚洲的学习,掌握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正确描述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运用地形图和
9、地形剖面图描述区域某一地势变化及地形分布特点。 教学准备:挂图、地形名称卡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你知道世界上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是哪一个吗?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世界陆地的最低点在哪吗?在哪一个大洲? 你知道中国在哪一个大洲吗? 对,以上所有的答案都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洲亚洲。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的对象将由上学期通观全球,转向距离我们周边的世界越来越近的地理环境,从某一大洲,深化到某一政区,再具体到某一国家。 讲授新课: 一、世界第一大洲 认识一个大洲,先要从“在哪里”入手,也就是明确位置,搞清楚范围、边界。 那么,应当如何描述亚洲在
10、世界中的位置呢? 活动:P3 1.读图6.1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描述亚洲在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中的位置。(绝大部分在东半球、北半球)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找出亚洲的纬度位置 老师利用“亚洲地形”挂图进行确认 最北:81N;最南:113S; 最东:16940W;最西:263E 3.读图6.2、6.3,你可以从哪些方面说明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小组讨论 1.计算: a.跨纬度数(约92,大部分在北半球,跨寒、温、热三带) b.地球上纬度相差1度,距离约110千米,则亚洲南北距离(10120千米) c.跨经度数(约164,大部分在东半球) d.比较和其他大洲的东西距离。 2.读图6.3七大洲面积
11、比较,亚洲面积是多少,相当于几个欧洲和南极洲面积之和?(三个欧洲和一个南极洲面积之和) 得出结论:为什么说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 3.面积(4400千米) 活动 1.角色扮演亚洲的邻居(读图6.2亚洲的范围) 前后7人为一小组,以中心课桌为亚洲,确定教室的北方,请该课桌周边的同学依据地图,说明自己应扮演哪一大洲或哪一大洋,并报出自己的方位,并按与亚洲的相邻关系调整前后左右的距离。 2.读图6.2亚洲的范围,仍由周边同学说出自己所扮演的大洲与亚洲的分界线 亚欧分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非分界:苏伊士运河 亚-北美分
12、界:白令海峡 3.通常,亚洲根据地理方位还可以划分为6个区域。 读图6.4亚洲地理分区,结合图6.5亚洲地形、政区,回答问题: 新、马、泰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阿富汗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北亚部分属于哪个国家的领土范围 哈萨克斯坦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 中国属于亚洲的哪个地理分区,这个地理分区还包括哪些国家 区域地理特征的学习通常要分为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下面我们就要看看亚洲这里最重要的自然特征有哪些。 二、地形和河流 播放亚洲雄风歌曲,提问从这首熟悉的歌曲里,你听到亚洲的大自然里有什么了吗?你感受到了亚洲的骄傲在哪里了吗? 复习地形图的阅读方法地
13、形图依据什么来分层设色的?每种颜色各代表什么高度?(读海深陆高表)基本地形有哪五种? 活动P5 结合读图6.5和P.5阅读材料,全班分成两组做一次亚洲之旅: 沿途说出你将经过哪些国家?哪些地形区?大致海拔高度是多少?有可能见到什么样的自然景观?或哪些世界之最或亚洲之最的地形? 1.请一组同学沿东经80度,从北向南做旅行,另一组同学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前后左右同学可“结伴而行”)请沿途纪录所经国家、地形区,所见到的地貌环境和地形特征(地名、海拔、景观等)。 2.每组学生依次上前指挂图描述所经地区名称、景观及海拔高度。全班对描述面、语言最流畅的同学予以鼓掌激励。 3.“造型活动”: (
14、老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分别采纳不同的颜色,如绿色、红色) 以上同学手拿卡片依次站成南北向和东西向两排,交叉成十字。老师提出“造型要求”: 各人以膝盖处为海平面,腰部为海拔2000米,头部为4000米,请以上同学将手中的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从同学们的描述及演示,能否得出亚洲地形大势有什么特点?(地形复杂多样,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引导学生阅读地形剖面图 同学们演示的地形高低起伏,即地势状况,大家一目了然。如科学的按垂直坐标和水平坐标标注在图上就成为沿北纬30度和沿东经80度的地形剖面图。(见p.6图6.7) 提问亚洲河流众多,依据以上特点,亚洲的河流大多应
15、从哪个方位发源,流向哪里?(呈辐射状,由中心流向四周) 总结: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2.主要地形区: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德干高原 3.主要河流: 太平洋长江、黄河、湄公河 印度洋印度河、恒河、伊洛瓦底江 北冰洋鄂毕河、叶尼塞河, 板书设计,世界第一大洲 1.跨纬度(跨寒、温、热带) 2.东西距离 3.面积(4400千米) 二、地形和河流 1.地形大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20xx年七班级地理教案设计3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预习目标: 1、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
16、的地理问题。 2、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道理知识。 预习重点: 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的关系 预习任务: 1、从日常生活出发,提出地理知识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 2、列举一些人类的生产活动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3、归纳各地风土人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预习珍断 一、 选择: 1、 下列体育活动与开展地区的组合正确的是: A 冲浪 内陆地区 B 冬季运动会 广州 C 登山运动 平原地区 D 滑雪运动 东北地区 2、 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是: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大豆 二、综合题 学校所在地和你的家乡群众最喜欢的体育活动是什么?与当地的
17、道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预习质疑 探讨如何解开道理之“迷”的方法。 地理学科七班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总二第课时) 第二课时 预习目标: 调查家乡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的种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预习重点: 农作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预习任务: 调查访问收集有关农作物生长的条件 预习诊断: 小麦、玉米等需要热量、水、肥沃土壤 20xx年七班级地理教案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差异,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进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
18、,培育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育学生的地理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进展的地理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进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边展示,学生边回答,老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 承转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
19、,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讲述新课: 在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例子。 承转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 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 启发老师可先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老师适当提示城
20、市的学校教育条件、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娱乐的内容等方面来比较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并由学生课前做好小课件,上讲台当小老师,与其他同学沟通小组的讨论结果。 老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人口规模、从事的生产劳动等方面来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讲述: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城镇,但我们也把它归为乡村聚落。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进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生活在城市的确存在很多的好处。 但是,
21、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你我就身在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你认为城市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老师引导学生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业困难等方面来进行讨论。 小结随着城市的进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我们更加要加强城市的绿化,管理与保护。在城市的建设中,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制造出更美妙的生存环境来。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与乡村。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进展与变化中的,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进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乡村
22、进展成为城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聚落分布在世界各地,很不均匀,从前面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人口分布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布情况。 老师进一步引导:我们当地的民居建筑有何特色呢?(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 承转正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各异,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讲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展示各类文化遗产的图片,老师边介绍边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然后请学生考虑图片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共性? 学生思考讨论老师总结: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不同
23、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经济科技等到的进展水平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 老师提问有人在古代建筑物下刻写“_到此一游”,这种做法对吗?(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 小结: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我们讨论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民族风情等有着重大的意义。特别为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宝贵的资料! 课堂总结 课件展示课堂板书设计,概括本课知识要点: 1.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可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形式;两者的差别; 2.聚落的形成及其与
24、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课堂巩固 1.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农村放牧B.牧场伐木C.渔村捕鱼D.林场种植 2.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3.影响聚落形成与发民的主要因素有() 地形资源土壤水源气候植被地质交通 20xx年七班级地理教案设计5 地图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育学生读图方法和运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悟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
25、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运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
26、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什么是图例?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
27、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 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沟通记忆的好方法。老师给予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 3.老师可用电脑逐个展示各种图例,让学生辨认,也可用课前准备的“图例卡片”,进行“找朋友”或“对号入座”等游戏。 4.组织学生进行绘制自己居住房间平面图的比赛,看谁画的又符合实际又美观,图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己设计的图例等要素。 评价点拨 展示若干学生绘制的平面图,点拨评价后
28、说明记住图例当然很好,但地图一般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结合绘图中的问题,强调在绘图和填图时,图例要规范准确,特别是注记,应该字体清晰匀正,大小合适,排列应“横写自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也是线,面状事物不出面。 小结过渡 同学们,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阅读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与地图“对话”,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板书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提出问题 1.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方法
29、、手段,能够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讨论沟通 老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阅读材料“地图家族一览”,以学习小组讨论沟通,列举说明。 评价点拨 老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评价后小结点拨。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图,如气候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区或工业城市分布图、铁路、公路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商业中心分布图、政区图、军事地图等。 根据地图的内容,通常可以划分为一般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类。一般地图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概括程度高,多为小比例尺地图。专题地图则是根据专门用途着重反映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地图。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特别是计算机
30、在地图绘制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地图,地图家族中新贵族不断涌现,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使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成了现实,人们能够更快、更准确地传输和获取地理信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根据目的和需要,选择和使用地图,查找和获得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好习惯。特别是地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更是离不开地图,正如人们说的那样:“地图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图学好地理呢? 讨论引导 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沟通地图在自己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体会后进一步引导: 1.运用地图的方法上课时要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养成读图、用图的好习惯。 2.运用地图的步骤: 看和指在
31、图上找到所学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读和写生疏地名反复读,同音、近形、近义的地名要多写。 想和说看到的事物要多动脑想,想好以后要表达出来,能够“看图说话”,把“哑图”变为“活图”。 变和画变是指在地图上获取的信息,要善于迁移应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画是指要多动手进行画图练习。如照着画、默着画、反着画(如图上画的是南半球某种现象,你就画北半球相反的某种现象)、繁化简、图配文、创新画等。 总之,学地理,在脑海里时时、事事都要装有一幅活地图,逐步建立空间概念。 反馈练习 1.电脑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件事,让各小组去组织分配的活动,看看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为什么? 2.各小组再去韩国汉城乘坐地铁,让学生完成课本P21活动2。 课堂小结 根据以下电脑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地图基本要素的内容,强调养成运用地图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每个学习小组,用16开纸把学校的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我为学校提建议”为形式设计未来的学校建设方案;或以“我浪费时间了吗”为主题,结合现有城市地图分析本组同学上学的路线是否最为简捷。地图上要有自己设计的图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绘图小组同学的姓名,一周后,大家评比,看哪个组绘的最准确、最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