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输配电控制设备项目建议书模板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湛江输配电控制设备项目建议书模板范文.docx(1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咨询/湛江输配电控制设备项目建议书目录第一章 项目概述7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7二、 项目建设地点7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7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8五、 建设背景、规模9六、 项目建设进度9七、 环境影响10八、 建设投资估算10九、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0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1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12第二章 行业、市场分析14一、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14二、 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15三、 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16第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19一、 行业发展趋势19二、 行业发展情况20三、 行业技术水平特点24四、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5五、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
2、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27第四章 建筑技术方案说明31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31二、 建设方案32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32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33第五章 产品规划与建设内容35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35二、 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35产品规划方案一览表35第六章 选址可行性分析37一、 项目选址原则37二、 建设区基本情况37三、 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进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42四、 项目选址综合评价44第七章 法人治理结构45一、 股东权利及义务45二、 董事47三、 高级管理人员51四、 监事53第八章 运营管理56一、 公司经营宗旨56二、 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56三、 各部
3、门职责及权限57四、 财务会计制度60第九章 SWOT分析说明66一、 优势分析(S)66二、 劣势分析(W)68三、 机会分析(O)68四、 威胁分析(T)70第十章 进度计划方案74一、 项目进度安排74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一览表74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75第十一章 节能方案说明76一、 项目节能概述76二、 能源消费种类和数量分析77能耗分析一览表78三、 项目节能措施78四、 节能综合评价79第十二章 环保分析81一、 编制依据81二、 建设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82三、 建设期水环境影响分析83四、 建设期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分析84五、 建设期声环境影响分析85六、 环境管理分析86七、
4、结论88八、 建议88第十三章 投资方案90一、 编制说明90二、 建设投资90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91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92建设投资估算表93三、 建设期利息94建设期利息估算表94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95四、 流动资金96流动资金估算表97五、 项目总投资98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98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99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99第十四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101一、 基本假设及基础参数选取101二、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01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01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03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05三、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0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07四、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
5、09五、 偿债能力分析109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10六、 经济评价结论111第十五章 风险评估分析112一、 项目风险分析112二、 项目风险对策114第十六章 总结分析117第十七章 附表附件118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118建设投资估算表119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20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121流动资金估算表122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23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24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2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25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126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12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2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29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30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131项目实施进度
6、计划一览表132主要设备购置一览表133能耗分析一览表133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第一章 项目概述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湛江输配电控制设备项目项目单位:xxx(集团)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83.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可行性研究范围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市场需求预测;3、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4、建设地点与建设条性;5、工程
7、技术方案;6、公用工程及辅助设施方案;7、环境保护、安全防护及节能;8、企业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9、建设实施与工程进度安排;10、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1、经济评价。四、 编制依据和技术原则(一)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3、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4、现代财务会计;5、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6、国家及地方有关政策、法规、规划;7、项目建设地总体规划及控制性详规;8、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及相关数据;9、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二)技术原则按照“保证生产,简化辅助”的原则进行设计,尽量减少用
8、地、节约资金。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辅助、服务设施及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采用先进可靠的工艺流程及设备和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使生产中的排放物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和规定,重视安全与工业卫生使工程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 建设背景、规模(一)项目背景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由于其在电力输送及新能源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成为我国重点鼓励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在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19)等产业政策中均被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领域。(二)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该项目总占地面积55333.00(折合约83.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
9、面积107700.74。其中:生产工程70563.19,仓储工程18667.43,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9790.03,公共工程8680.09。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xxx套输配电控制设备的生产能力。六、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七、 环境影响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选址布局合理,拟采取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具有经济和技术可行性。建设单位在严格执行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认真落实相应的环境保护防治措施后,项目的各类污染物均
10、能做到达标排放或者妥善处置,对外部环境影响较小,故项目建设具有环境可行性。八、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2956.8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1928.1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4.33%;建设期利息416.2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97%;流动资金10612.4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4.70%。(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1928.18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27657.58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354.60万元,预备费916.00万元。九、 项目主要技
11、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90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70161.46万元,纳税总额9588.82万元,净利润15190.25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8.28%,财务净现值37897.29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5.01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55333.00约83.00亩1.1总建筑面积107700.741.2基底面积34859.791.3投资强度万元/亩369.822总投资万元42956.832.1建设投资万元31928.182.1.1工程费用万元27657.582.1.2其他费用万元3354
12、.602.1.3预备费万元916.002.2建设期利息万元416.212.3流动资金万元10612.443资金筹措万元42956.833.1自筹资金万元25968.863.2银行贷款万元16987.974营业收入万元909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70161.466利润总额万元20253.677净利润万元15190.258所得税万元5063.429增值税万元4040.5310税金及附加万元484.8711纳税总额万元9588.8212工业增加值万元31769.9613盈亏平衡点万元31473.99产值14回收期年5.0115内部收益率28.28%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37897
13、.29所得税后十、 主要结论及建议本项目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来源广泛,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潜力巨大;本项目产品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成本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三废排放少,能够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本项目场地及周边环境经考察适合本项目建设;项目产品畅销,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社会效益显著,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第二章 行业、市场分析一、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是与电力工业密切相关的行业,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国防事业以及人民生活电气化提供所需的各种各样的电气设备的重任。输配电及控制设备是构成输配电系统的主体,主要指电力系统中电能从发电厂传输至电力用户之间的用于输送电能与
14、分配电能所使用的设。根据功能与应用场景的不同,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可具体分为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一次设备主要指完成发电-输电-配电环节的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母线、电力电缆和输电线路等;二次设备主要指对一次设备进行控制、保护、监察和测量的设备,包括测量仪表、继电器、控制开关、自动控制设备、信号设备、控制电缆等。其中变压器和控制开关为输配电系统的核心设备,变压器设备能够将电流升降压后进行运输和分配,控制开关通过控制电路开闭能够起到电路调节及保护作用,其他设备均为辅助设备。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衔接着电力生产至电力消费的产业链条,决定着电力传输的质量、效率、安全等情况,是电网升级、农网
15、改造、智能电网建设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性行业,对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由于其在电力输送及新能源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成为我国重点鼓励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在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19)等产业政策中均被列入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领域。二、 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智能配电网建设、微电网及综合能源管理、智慧泵站业务所涉及的电力工程行业、微电网行业、公共事业智慧能源管理(智慧泵站)行业均是围绕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展开。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竞争格局可具体划分为电网市场与用户市场两部分。其中,电网市场主要由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以及各省级
16、电力公司发起的招投标市场组成,电力公司通过面向全社会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进行年度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采购,并对竞标企业进行资质审核和后续产品质量跟踪;用户市场是指由政府、企业、房地产公司等投资主体进行采购的市场,这部分市场相对分散,并有较强的地域性。据统计,近3年来参与电网市场投标的企业数量呈上升趋势,市场竞争趋于激烈,每个大类产品的参标企业数量在100-200家,且企业的产品线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即以往只参与开关类产品的企业,也开始参与变电类产品的投标;甚至有二次设备企业参与一次设备投标的情况。用户市场由于较为分散,各地区的情况也有所不同,但市场竞争态势日趋激烈。三、 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1、技术壁
17、垒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品的研究设计、生产制造综合应用了电力系统和高压电气设计、电磁场分析技术、金属材料和绝缘材料技术、机械加工和制造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等多项技术。由于客户要求产品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对研发技术水平和应用服务水平提出极高的要求,一般从研发、型式试验到产品市场化推广需要23年时间,形成较高的技术壁垒。另外,企业的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及集成应用能力是保证企业产品研发制造水平先进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必要条件。近年来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品向小型化、智能化等方面发展,部分客户根据自身需要提出个性化要求,需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新产品研制、创新性改进,并为客户提出个
18、性化解决方案。2、人才壁垒行业技术含量较高,要求新进入者必须要有充足的研发人才储备,才能保证公司在技术方面的竞争力。同时,随着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以及生产工艺的不断智能化、精密化,对管理人才尤其是生产管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形成了本行业的人才壁垒。3、资质壁垒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质量和技术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出于对输配电设备安全运行的考虑,国家对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类产品实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和准入制度。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品须按照国家及行业标准进行设计、生产,并须经过国家认可的试验室进行型式试验。产品通过型式试验并取得型式试验报告和型号证书后,才具有进入电力系统的资格,这对拟进入本行业的企
19、业形成一定的资质壁垒。4、资金壁垒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的主要客户是各省市的电力公司和供电局等单位,客户在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销售回款时间较长,对营运资金占用较大。另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内通行的质量保证金制度要求供应商有足够的流动资金以保证生产和销售的可持续性。同时,技术不断进步以及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要求企业不断投入人力和物力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没有一定资金积累或支持的公司将难以参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拟进入企业必须拥有较多的营运资金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转。5、品牌壁垒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品的主要客户是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下属各省市电力公司和供电局等,在招投标采购制度下,行业企业大多通
20、过招投标方式获得合同,企业的技术水平、经营业绩、产品质量、市场信誉和售后服务等综合因素所形成的企业品牌是企业获得订单的重要因素,形成了行业的品牌壁垒。6、规模经济壁垒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品生产所需要的零部件差异较大,种类较多,生产企业普遍采用定制加工的方式购买零部件,因此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品毛利受原材料成本影响较大。而规模经济能有效控制原材料成本,较大程度影响了企业的盈利状况,从而对试图进入行业的潜在竞争者形成壁垒。从国家电网历年招标项目中标情况看,众多中标数量较大的厂家也多是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领域综合实力较强的生产厂家。第三章 背景及必要性一、 行业发展趋势1、政策环境推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技
21、术升级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能源及环境问题,低碳环保、科学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各行各业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为加快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和转型升级,国家大力鼓励工业企业加强节能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这一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指引下,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领域的行业技术发展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原有输配电设备产品由于应用材料、工艺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存在功率高、损耗大等问题,在提升运行效率,降低负载损耗等方面还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理念,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对于输配电核心设备-变压器产品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其联合发布的变压器能效提升计划(2021
22、-2023年)明确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到2023年高效节能变压器在网运行比例提高10%,当年新增高效节能变压器占比达到75%以上。此外,随着近年来电力系统对输配电系统的质量、可靠性、高效性、节能性、易操作性等要求持续的提高,对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性能和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输配电网的设备和运营提出了信息化、智能化等新要求。在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发展,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不断突破的环境下,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的发展有了较大的发展进步空间,未来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将向着智能化、环保化、低损耗等的技术方向发展。2、智能电网建设推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智能化发展智
23、能电网是在传统电力系统基础上,通过集成应用新能源、新材料、新设备和先进传感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形成具有高度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特征的新型现代化电网,可以更好地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经济、高效运行。发展智能电网是实现我国能源生产、消费和技术革命的重要手段,是发展能源互联网的重要基础。智能电网对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相关产品的智能化等性能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常规基础上配备电子器件、传感器和执行器等设备,具有自我诊断功能、通过网络数字接口实现关键状态参量的监测、控制与数据共享等的智能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将成为市场的主流,这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二、 行业发展情况输配电及控
24、制设备行业的发展建立在电力工业产业发展的基础之上,在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我国电力工业水平飞速发展,现已跻身全球电力工业强国之列。纵览我国电力工业70余年的发展,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1949年至1978年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第一阶段,从建国初期发展至改革开放时期,中国政府将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逐步建成基础的电力设备制造体系及电力生产供应体系,大部分地区都已用上电力,但相对而言电力工业基础还较为薄弱,电力损耗严重、电力供应不稳定,地区间供电不平衡等问题较为明显。从电力建设规模来看,1949年全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只有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
25、;至1978年末,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年发电量2,566亿千瓦时,基础建设方面已取得较大突破。1978年至2000年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第二阶段,国家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推动电力工业发展步入快车道。至2000年,全国发电机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37万亿千瓦时,较1978年分别增长了5.58倍和5.34倍,推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规模步入世界前列。2001年至2012年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第三阶段,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电力工业实施“厂网分开,主辅分离”。2002年,国务院对国家电力公司资产进行重组,组建了国家电网和
26、南方电网两大电网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五大发电公司以及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两个辅业公司,电力行业至此形成电力供给侧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电力工业产业由垄断经营全面走向市场化竞争,有力地推动了众多市场主体参与电力行业的建设,电力工业得到全面持续的发展。至2009年,我国电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11年,我国发电量跃居世界第一,截至2012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11.45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4.98万亿千瓦时。同期,我国电网网架体系不断完善,电力输送能力大幅提升,特高压输电工程逐渐投入商
27、业运营;水电等清洁能源建设力度不断增强,装机容量规模快速攀升,并建成三峡输变电工程,推动全国电力网络系统不断完善;电力工业在产业规模、装备水平、生产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电网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电力工业在本阶段的飞速发展下,基本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电力的充足供应,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强劲需求。2013年至今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第四阶段,电力工业由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电力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电力体制改革、电网改造、电网升级工程不断推进,同时鼓励加快清洁能源的发展,促进节能增效,切实提升用户用电质量。2013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跃居世界第一,截至2020年底,我国发电
28、装机容量达到22.01亿千瓦,年发电量7.63万亿千瓦时,全国电力供需形势继续呈现总体平衡态势。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作为电力行业的配套设备,其产业发展与电力工业同步发展,随着电力工业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在巨大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技术迅速进步,产业规模快速扩张。1、电力需求增长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创造巨大市场需求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在电力传输和使用中处于不可或缺的环节,电力需求的增长直接驱动电网的建设,带动对智能电网变电设备、智能电网成套设备等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需求。全社会用电量的持续增长极大的推动了电网产业的发展,为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
29、201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为41,923亿千瓦时,至2020年,全社会用电量达到75,110亿千瓦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00%。其中,2015年由于受电力消费需求放缓且非石化能源发电高速增长影响全年用电量增长较低,其余年份全年用电量均保持较为稳健的增长。2、电力投资建设拉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市场规模增长电力建设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在我国工业快速发展所带来用电缺口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国家对电力建设投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统计数据,2010至2020年间,我国发电总装机量从2010年的9.66亿千瓦增长至2020年的22.01亿千瓦,整体容量翻了一番,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
30、.58%。电力建设规模的稳步发展极大的拉动了电线电缆、开关设备、变电设备等电力工程配套设备产业的发展,推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市场规模快速扩张。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0年我国输配电设备行业销售收入规模为17,306.15亿元,至2018年,我国输配电设备行业销售收入达到40,863.40亿元。2010至2018年间,我国输配电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11.34%,整体保持快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工业行业经济数据,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输配电设备企业总营业收入达28,645.82亿元。尽管2020年初新冠疫情对电力建设造成一定影响,但国家对新基建、智能电网、特高压的投资力度加大,对
31、输配电设备行业发展带来一定促进作用,输配电设备代表性企业营收均有一定增长,预计未来几年行业规模仍将逐步扩大。三、 行业技术水平特点输配电及控制设备行业综合应用了新材料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等技术,这些技术与电力系统专业知识相结合,具有跨学科特点,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领域。近年来,随着行业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应用,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企业不断研制和开发出满足下游产业发展新要求的产品。根据下游行业对产品特性要求的不同,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企业不断提高产品的适用性、稳定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安全性,同时降低产品损耗、噪声,并向小型化、紧凑型、少(免)维护型、
32、智能型、节能环保等方向发展,以实现高效满足项目运行需要、提高设备运行质量、节省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此外,由于供电可靠性关系到国计民生,电力系统对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安全运行要求十分苛刻,对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新技术或新产品在开发完成后需要在通过电力行业权威检测机构的严格认证之后才可向市场推广。四、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创新资源的集聚能力和使用效率,释放经济高效高质发展的内生动力,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聚焦应用基础研究主攻方向,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
33、,积极参与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对标国际一流实验室,加快建设湛江湾实验室,争取纳入全国性海洋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提高智能海洋装备、海洋绿色能源和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支持高新区发展,推动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海东新区、湛江高新区等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强与“双区”、海南的创新合作,主动对接融入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海南三大科技城,合作共建创新平台,推进与深圳鹏城实验室协同创新。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探索优化科技计划项目形成与组织实施机制。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财政支持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
34、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大企业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微融通创新,实现大企业“龙头带动”、中小微企业“特尖专精”。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搭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聚焦临港重化产业、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等重点领域,攻克一批智能绿色制造技术、海洋产业技术、新能源技术、现代农业技术以及重大疾病防控技术等前沿性、引领性关键核心技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和人才强市战略,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为重点,统
35、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政府人才培养、引进、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住房安居、医保社保、子女教育、配偶就业、金融支持及评价、激励、使用等人才政策。依托国家重点人才项目和“广东特支计划”“扬帆计划”“领航计划”等扶持项目,建立人才与项目深度对接机制,围绕重点产业引才育才,集聚一批掌握国际领先技术、有助于提升科技与产业发展主导权的高端人才、紧缺人才、青年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积极推行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等吸引政策,实施本地培养高层次人才与引进同等层次人才享受同等待遇政策,促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聚集。推动湛江与
36、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港人才交流合作。落实省直部门选派一批干部到湛江挂职帮扶和湛江干部赴省直部门跟班学习机制。加强各类人才国情教育培训,激发爱国报国、建功立业情怀。五、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全力做好“四篇文章”,深入实施“五大产业发展计划”,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打造世界级产业新城、北部湾和粤西地区产业中心,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临港产业集群。深入实施重大工业产业项目达产增效计划,发展壮大绿色钢铁、绿色石化、高端造纸、绿色能源、新能源汽车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延伸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强大产业支柱力量。推动东海
37、岛打造世界一流产业园区,以宝钢湛江钢铁、中科炼化、巴斯夫等重大龙头项目为抓手,推进东海岛现代钢铁、绿色石化和高端造纸产业链配套基地建设,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推动湛茂合作共建世界级绿色石化一体化基地。扩建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雷州乌石临港产业园,新建湛江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谋划建设徐闻临港产业园,高水平建设奋勇高新区产业园,加快建设新能源配套产业园。高水平建设空港经济区,配套发展现代物流、高端服务业、智能制造等临空产业。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配套建设上下游产业链基地,形成覆盖原材料供应、中间产品、高附加值下游产品、物流配送等配套产业链供应链。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大重要产
38、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发展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科技引领,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先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发展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装备、大型铸锻件制造、精密机床等配套产业,打造北部湾和粤西地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吸引具有研发能力的生物科技企业落户湛江,打造生物医药及生物衍生品、高端化学创新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链,建设国家级医疗器械检测区域中心、国家级食品药品检测区域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中高端合成树脂、精细化工类新材料、新型高强汽车和能源装备用精
39、品钢材等新材料。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提质增效。聚焦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入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计划,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结合工业互联网应用,推进生产智慧化升级,实现“湛江制造”向“湛江智造”转变。转型发展智能家电产业,建设出口型绿色家电基地。优化发展绿色家具建材产业,打造家具建材产业集群。升级发展农海产品加工产业,促进农海产品加工精深发展,鼓励企业向消费终端延伸、提升产业价值链,建设一批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特色优势农业生产基地。提升发展轻工纺织产业,推进羽绒、纺织、鞋业等轻纺工业基地建设。全面发展特色食品产业,保护利用好“中国海鲜美食之都”
40、“中国月饼之乡”“广东年糕之乡”“菠萝之乡”等品牌优势,扶持特色食品生产企业创新品种、创名创优,提升品牌形象。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提速计划,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集聚发展现代商贸业,重点发展总部经济、信息咨询、产权交易、设计创意等高端商务服务业。提升发展会展服务业,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广泛、功能完善的现代会展服务体系。提速发展金融服务业,打造北部湾和粤西地区金融服务中心。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打造辐射大西南、北部湾和粤西地区的重要物流中心。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物业
41、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统筹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综合开发,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强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提升船舶造修、海上钻井采油平台规模,引进一批海上风电装备、港口机械、海洋防务装备、高技术船舶等海工装备项目,打造海洋工程等装备制造一体化产业链。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业和渔业装备产业,积极发展海洋牧场及其配套产业。加快发展滨海旅游业,开发建设雷州西海岸滨海旅游度假区,推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打造中国南方冬休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和国内外知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加快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建成中海油湛江乌石油气基地。加快建设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
42、等海洋高端产业集群。推广海洋能利用新业态,支持徐闻建设海洋装备产业园与海洋能源立体综合开发示范项目。第四章 建筑技术方案说明一、 项目工程设计总体要求(一)总图布置原则1、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处理好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交通、人与空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统筹考虑建筑、道路、绿化空间之间的和谐,创造一个宜于生产的环境空间。2、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配套建设各项目设施。3、工程内容、建筑面积和建筑结构应适应工艺布置要求,满足生产使用功能要求。4、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地质条件,合理改造利用地形,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景观效果。5、工程方案在满足使用功
43、能、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力求降低造价,节约建设资金。6、建筑风格与区域建筑风格吻合,与周边各建筑色彩协调一致。7、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二)总体规划原则1、总平面布置的指导原则是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适当预留发展余地。厂区布置工艺物料流向顺畅,道路、管网连接顺畅。建筑物布局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进行,满足生产、交通、防火的各种要求。2、本项目总图布置按功能分区,分为生产区、动力区和办公生活区。既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又能美化环境。3、按照厂区整体规划,厂区围墙采用铁艺围墙。全厂设计两个出入口,厂区道路为环形,主干道宽度为9m,次干道宽度为6m,联系各出入口形成顺畅的
44、运输和消防通道。4、本项目在厂区内道路两旁,建(构)筑物周围充分进行绿化,并在厂区空地及入口处重点绿化,种植适宜生长的树木和花卉,创造文明生产环境。二、 建设方案主要厂房在满足工艺使用要求,满足防火、通风、采光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做到布置紧凑、节省用地。车间立面造型简洁明快,体现现代化企业的建筑特色。屋面防水、保温尽可能采用质量较高、性能可靠的新型建筑材料。本项目中主要生产车间及仓库均为钢结构,次建筑为砖混结构。考虑当地地震带的分布,工程设计中将加强建筑物抗震结构措施,以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三、 建筑工程建设指标本期项目建筑面积107700.74,其中:生产工程70563.19,仓储工程186
45、67.43,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9790.03,公共工程8680.09。建筑工程投资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工程类别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投资金额备注1生产工程20218.6870563.198983.611.11#生产车间6065.6021168.962695.081.22#生产车间5054.6717640.802245.901.33#生产车间4852.4816935.172156.071.44#生产车间4245.9214818.271886.562仓储工程7320.5618667.431692.312.11#仓库2196.175600.23507.692.22#仓库1830.144666.864
46、23.082.33#仓库1756.934480.18406.152.44#仓库1537.323920.16355.393办公生活配套2056.739790.031535.883.1行政办公楼1336.876363.52998.323.2宿舍及食堂719.863426.51537.564公共工程5228.978680.091011.40辅助用房等5绿化工程7967.95138.91绿化率14.40%6其他工程12505.2653.957合计55333.00107700.7413416.06第五章 产品规划与建设内容一、 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一)项目场地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55333.00(折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