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厦门大学_林志扬版_期末复习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理》厦门大学_林志扬版_期末复习汇总.pdf(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1、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性的科学。2 2、管理:管理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内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活动的活动过程*四个关键点:管理存在于正式组织内;管理工作的中心是管理其他人的工作;管理工作是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来进行的;管理人员要考虑:被管理者的工作和被管理者本身3 3、为什么说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由于每个企业能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整个社会能用于社会生产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就要求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以可用的资源尽可能多地实现某种想要达到的任务或目标。由于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所以管理的目的就
2、是使组织的目标能有效地实现。每一个组织都要通过有效的管理,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使组织的有限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4 4、为什么说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答:(1)管理成效:管理成效:指管理活动的效果;组织成效:组织成效:指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2)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是通过作用于被管理者的业务活动而对组织的成效产生影响的。(3)正因为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在协调被管理者的业务活动从而影响组织成效的过程中 要受到工作方面和非工作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所以高的管理成效有可能导致低的组织成效,而低的管理成效却有可能导致高的组织成效。(4)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
3、的相关关系并不是说管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是无关紧要的,相反的,它更说明了要提高组织成效就必须提高管理成效。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管理成效会有助于提高组织成效。另一方面,从长远的观点看,影响组织成效高低的其他因素 也是管理活动的结果,组织完全有可能 通过自己的有效的管理活动 使之形成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 的其他因素。(5)在现实中,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万能的,管理者的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是互动的,我们既不能迷信“管理万能论”,也不能相信“管理象征论”。组织人格:组织人格:个人人格:个人人格:“管理万能论”“管理万能论”“管理象征论”“管理象征论”5 5、管理活动与具有组织特点
4、的业务活动的区别是什么,认识这些区别的意义?答:(1)管理活动是一种协调他人活动的活动;由管理活动进行协调他人的活动称为具有组织特点的业务活动。(2)区别:活动的主体不同:管理活动的主体是管理者;具有组织特点的业务活动的主体是业务活动者(被管理者)。活动的内容不同:管理活动具有普遍性和全局性;而业务活动具有特殊性和局部性活动的直接目的不同:业务活动的直接目标是实现组织的目标,而管理活动的直接目标却是协调业务活动,使业务活动能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3)区别的意义:是为了让每个管理者明确自己作为管理者的管理职责,不要把自己的工作与业务活动者的工作混淆起来。6 6、管理者: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
5、的主体。#7#7、管理者的特征:(1)管理者所从事的是协调组织中被管理者活动的活动。(2)管理者对组织目标的实现起间接贡献作用。(3)管理者在组织中的行为,受双重人格身份的影响和作用。(4)管理者在履行各种管理职能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组织整体的利益追求及组织中各个方面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关系。8 8、说的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工作:(1)确立目标(2)对组织的各种资源进行组织与安排(3)调动组织成员工作的积极性(4)在组织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9 9、管理者的类别:(1)按所处的管理层次:高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指处于组织最高管理层次的管理者(决策层)、中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指组织中各个部门的管理者(
6、分管层)、基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指组织中把中层管理者的计划更加具体化地分派给组织中的业务活动者,并对业务活动者的活动进行协调的管理人员(执行层、督导层)(2)按所从事的管理活动的领域宽度及专业性质:综合管理者、职能管理者、项目管理者(3)按职权关系:直线部门的管理者、参谋部门的管理者1010、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指对某一特殊技能特别是包含方法、过程、程序或技术的技能的理解和熟练运用人际技能:管理者与他人一起工作和作为一名小组成员而有效工作的能力思想技能:指能够总揽全局,判断出重要因素并了解这些因素之间关系的能力技术技能的重要性依据管理者所处的组织层次从低到高逐渐下降,而思想技能和人际技能则
7、相反。1111、我们把在组织中充分发挥其权利,切实履行其职责,实现其岗位目标的管理者称为有效的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者。有效管理者的特点:(1)善于利用和调配各种资源,重视资源组合的效益和集体效益(2)善于分析和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努力实现组织目标、资源、活动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3)善于处理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平衡(4)善于不断学习#12#12、要成为一个有效管理者要把握两个方面:(1)要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性,学习管理的科学理论,掌握新的管理方法;(2)要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艺术水平。1313、成功管理者:以组织中晋升的速度为标志;有效管理者:以工作成绩的数量、质量以及下属对其满意和承诺
8、的程度为标志。1414、管理学: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内在规律性的科学,它以组织中的管理活动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管理学的学科体系:(一)管理学是一个包括有许多分支学科的学科体系(二)管理学是一门吸收许多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三)管理学是一门包括多个知识层次的综合性的学科体系1515、为什么说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答:科学是指能反映事物内在规律性的理论体系;艺术是指以个人的经验和熟练程度为基础的技艺和技巧。(P22)1616、管理的二重性:管理的二重性:管理具有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意义:(1)它是我们正确对待西方管理理论的理论依据;(P27)(2)
9、管理二重性理论为我们的管理实践提供了基本的行为准则。1717、什么叫组织组织?答:(1)组织是“人们有意识地形成的各种职务或职位的系统”。(2)组织是人们实现某个目标的手段。(3)组织是现代社会人们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载体。(4)组织是由人所形成的社会技术系统。1818、组织的类型:类型组织的受惠者组织管理的主要问题互利组织组织的所有成员如何在组织中维持民主秩序经济组织组织的所有者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服务组织某些社会公众如何为公众提供良好服务公益组织所有社会公众如何使之接受外部的民主监督,纠正组织的官僚作风,为整个社会提供卓越的服务1919、构成组织的基本要素:人(最基本)、目标(
10、组织存在的依据)、组织规范(约束行为)2020、组织目标:组织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所追求的东西;是组织存在的依据,是组织中一切活动的起点,也是组织中一切活动的终点;是组织努力争取达到的未来状况。组织目标的类型P40(一)按实现目标的时间长度不同划分:长期目标;短期目标(二)按目标的具体化程度不同划分:资本目标;次要目标(三)按目标是否定量化表示划分:定量目标;定性目标(四)按目标的层次划分:使命;战略;战术;作业目标2121、为什么要坚持管理的目标原则?管理的目标原则:管理的目标原则:任何管理过程,都必须始于目标。就是说:管理者从事任何的管理活动,都必须从明确和确定目标开始。(1)目标指明了
11、组织发展的方向。P39(2)目标决定了管理活动的过程。(3)目标能成为一种激励因素。2222、组织目标的确定要考虑三个方面的利益要求:所有者的利益、组织中成员个人的目标、组织的社会责任。P462323、组织管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什么作用?组织目标的制定和实现过程中,管理起着协调、激励和调整的作用。(1)制定平衡的目标:要通过有效的管理,协调组织各参与者的利益要求,制定出既能满足各方利益要求,又能有利于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的组织目标。(2)调动组织成员实现组织目标的积极性:要把组织目标与组织成员个人的目标结合起来。(3)控制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组织目标的确定应该是及先进又切实可行的2424、目标差目
12、标差:目标实现的结果可能与预先制定的计划目标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现象我们称之为目标差。2525、外部环境:外部环境:指组织界限以外的一切事物。(它是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组织从外部环境输入组织系统生存和发展所必要的各种要素,并向外部环境输出组织系统运转后产生的结果。2626、外部环境分类:自然环境自然环境 组织所处的外部自然条件状况(1)按性质划分:物的环境(硬环境硬环境)组织所处的外部属于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人类劳动产物的物的东西精神环境(软环境软环境)精神的东西(2)按对组织的影响程度分:一般环境一般环境 指对某一特定社会的所有组织产生影响的环境具体工作环境具体工作环境 对某个企业组织产
13、生直接影响作用的环境社会方面的环境政治方面的环境经济方面的环境一般环境:教育方面的环境科学技术方面的环境自然方面的环境竞争对手顾客具体工作环境:要素的供应者社会政治因素科学技术因素迈克尔.波特 五力模型:竞争者威胁;潜在进入者威胁;供应者威胁;购买者的力量;替代品威胁#27#27、外部环境因素对组织的影响作用:(1)外部环境影响了组织目标的确定。(组织目标的确定首先要考虑外部环境能向组织提供些什么,以及外部环境需要组织提供些什么)(2)外部环境影响了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在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中,组织要不断地与外部环境进行各种要素交换,因此,外部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3)
14、外部环境影响了组织系统的形成。(组织是从属于环境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这个子系统又包括结构分系统、技术分系统、心理分系统和管理分系统等。组织这个子系统以及各个分系统的形成一方面使组织内各个分系统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另一方面又受外部环境的影响。)由于组织是人们实现一定目标的工具,因此,组织系统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了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2828、组织的内部环境组织的内部环境,是指存在于组织边界以内、能够为组织所控制(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分类:(一)(一)按环境资源的内容分:人力资源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那些属于组织成员、为组织工作的各种人员的总和关系资源关系资源组织与其他各类公众良好
15、而广泛的联系以及组织内部各部门、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外部内向”指组织所了解和掌握的、对组织有用的各种外部环境信息“内部外向”指组织的历史、传统、社会贡献、核心竞争能力和信用等信息金融资源金融资源指拥有的资本和资金(特点:方便转化为其他资源)形象资源形象资源是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总看法和总评价(内涵&外显 内外统一)物质资源物质资源(二)环境资源的表现形态分:有形资源有形资源 具有一定实物、实体形态的资源无形资源无形资源 不具有实物、实体形态的资源2929、组织界限:组织界限:把组织系统与外部环境分隔开来的东西。(对社会系统:无形、不可见)组织界限对组织生存发展所起的作用:1、过滤作用
16、(+渗透作用)P702、保护作用。保护组织的相对独立性,是组织不会遭受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影响。3030、组织界限的确定要考虑的因素:(1)组织的类型(2)组织所追求的目标(3)组织系统有效运转的要求(4)组织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3131、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1)每个组织都是生活在一定的外部环境之中的,要从外部环境输入各种要素,并向外部环境输出各种要素。(2)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双行道式的关系,即一方面,组织必须适应环境,另一方面,组织要为自身创造和选择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32#32、为什么说组织要为自身创造和选择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一种主动的管理方式?答:外部环境并不是一个游离于
17、组织之外的超然之物(P63)即为自身创造和选择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33#33、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34#34、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划分为两个层级:第一级利益相关者第一级利益相关者 被认为是与企业之间拥有正式契约关系的个人和团体,包括:雇员、股东、信用机构、政府、供应商、中间商、竞争者和顾客等。第二级所有其他利益相关者所有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社会公众、环境保护组织、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所在社区、市场中介组织、新闻媒体等。#35#35、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的意义: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提出,对企业的管理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管理的目标
18、导向正在转变:企业的目标导向由股东价值最大化转变为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2)管理范畴得以扩展。(3)管理重心发生转移: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应着眼于企业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4)管理理念不断更新:实行以人为本的关系管理。(5)管理内容不断丰富。#36#36、社会责任的内涵是随着利益相关者队伍的扩大和这些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值的变化而发展的。(1)早期观点:社会责任概念的最早含义是最大利润。(2)近代社会责任内涵:既要为股东谋取利润,同时又必须承担部分社会责任,如: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员工福利,增加工作保障,制定公平的价格,生产安全的产品等。(3)当代社会责任的内涵:如果企业在承担法律上和经济上
19、的义务(法律上的义务是指企业要遵守有关法律,经济上的义务是指企业要追求经济利益)的前提下,还承担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那么,我们就说该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37#37、支持社会责任的理由:(1)公众期望(2)长期利益(3)规避政府法规(4)问题可以变成利润(5)权利与责任对等(6)企业拥有各种资源(7)预防优于治理(8)公众形象(9)股东利益#38#38、如何做到对社会负责?答:当公司在对社会负责时,它也常常要面临社会责任的极大丰富性和公司资源有限性的矛盾。(1)公司在怎么样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应该有所侧重,应围绕其所造成的社会问题确定优先次序。(2)公司要善于通过创新,找到社会责任和企
20、业机会的结合点,即把一项社会问题转化成企业的机会。#39#39、管理道德管理道德:是关于管理决策或管理行为的准确或错误的价值体系或信仰体系,是判断管理行为是非的一种价值标准。#40#40、管理道德两个层次:(1)管理者个人的职业道德,所关注的是管理者个人利益及其与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2)管理者的组织身份所要求的管理道德,所关注的是企业利益及其与利益相关者乃至整个社会的关系。#41#41、三种道德观:(1)道德的功利模式:这是一种完全按照 成果或结果 来衡量 活动或决策好坏的道德观点。(2)道德的权力模式:也就是尊重和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力和自由的道德观点。(3)道德的公正模式:就是要求管理者能够
21、在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 公平、公正地分配 利益与损害 的道德观点。#42#42、如何提高管理者的管理道德?答:(1)加强组织文化建设(2)选拨合适的管理者(3)加强道德示范(4)进行道德培训(5)制定合理的工作标准(6)建立综合绩效评价4343、管理理论发展阶段:(1)传统的管理 或 早期的管理(2)科学管理理论 或 古典管理理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韦伯“官僚集权制”)(3)人际关系学说(4)现代管理理论#44#44、著名的早期管理实践:(1)金字塔的建造(2)古罗马帝国的管理(3)中国长城的修建(4)罗马天主教会的组织(5)威尼斯兵工厂的管理实践(6)英国索霍工厂的
22、管理实践4545、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标志着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已经形成。#古典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1)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管理提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要求。(2)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唯理主义哲学、实利主义经济学和新教伦理给古典管理理论打上了深深地时代烙印。(3)传统的管理不利于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榨取,这从主观上促进了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4646、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1)工时研究制定科学的工作标准(工作定额原理)(2)把工人的操作方法,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及作业的环境标准化。(3)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4)实行职能工长制(5)实行管理的例外原则(6)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实现了专
23、业化)例外原则:例外原则: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只集中精力处理企业中的那些重大的经营决策的问题,而把那些经常出现、重复出现的“例行问题”的解决办法制度化、标准化、并交给企业中的下级人员去处理。4747、差别计件工资制的内容:(1)制定科学的日工作标准(2)按照工人完成定额的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的工资率(3)把工资给“人”而不是给“职位”4848、对职能工长制的评价:答:通过实行职能工长制从而提高管理者的管理专业化水平,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效率,正是泰罗在组织管理理论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而实行职能工长制后会造成的各个职能工长之间的矛盾冲突,即出现多头领导和多头指挥的现象,正是职能工长制的致命弱点。也就是说,作
24、为一种思想,即管理专业化的思想,职能工长制对以后的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是有重大贡献的。但是作为一种具体的组织结构形式,职能工长制是不可行的,因为它违反了管理的“统一领导原则”和“统一指挥原则”。4949、科学管理的四大基本原理:(1)建立一门严格的科学(2)科学地挑选工人(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教育、训练和培养(4)管理部门和工人之间进行亲密无间的友好合作5050、论述题论述题:为什么说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一场心理革命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一场心理革命?(P124125)答:(1)(2)(3)5151、科学管理理论对人的认识:(1)“经济人”是科学管理理论对人的本性的基本认识。“经济人”“经济人”:人都是追
25、求经济利益和物质利益的,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使人在经济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2)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实质是一场心理革命。(3)泰罗强调的是作为“个别”的人而不是作为组织成员的人。5252、对科学管理理论的认识与评价:(1)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是科学管理理论的核心核心;(2)强调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特征基本特征;(3)“经济人”的认识是科学管理理论对人的本性的基本认识;(4)科学管理理论强调的是提高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5)科学管理理论系统内在的不一致性;5353、法约尔管理思想:(1)管理普遍性:管理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种组织的活动(2)提出加强管理教育的必要性(3
26、)法约尔与一般管理理论5454、论述题论述题:对管理普遍性的认识的意义答:这种关于管理的普遍性的认识是对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重大的贡献。(P135)是管理成为一门科学的一个认识前提。5555、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1)管理的五大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2)管理的 14 项一般原则:a 劳动分工原则b 权力与责任原则c 纪律原则d 统一指挥原则e 统一领导原则f 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原则g 人员的报酬原则h 集中的原则i 等级制度原则j 秩序原则k 公平原则l 人员的稳定原则m 首创精神n 人员的团结原则5656、论述题论述题:统一指挥原则和统一领导原则的区别和联系?答:(1)
27、统一指挥原则:“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人的命令。”一个下级人员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2)统一领导原则:“对于力求达到同一目的的全部活动,只能有一个领导人和一项计划。”一个下级只能有一个上级。(3)这两个原则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统一领导原则讲的是组织机构设置的问题,即在设置组织机构的时候,一个下级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上级。统一指挥原则讲的是组织机构设置以后运转的问题,即当组织机构建立起来以后,在运转的过程中,一个下级不能同时接受两个上级的指令。(4)违反了统一领导原则,就必然会违反统一指挥原则。但是,坚持了统一领导原则,并不一定能坚持统一指挥原则。“统一指挥不
28、能没有统一的领导而存在,但并不来源于它。5757、坚持统一指挥原则有两个基本要求:(1)在组织中形成一条不中断的等级链,也就是说要坚持统一领导原则;(2)上级不能越级下达指令,下级也不能越级接受指令。5858、秩序原则:包括 物品的秩序原则 和 人的社会秩序原则。(1)物品的秩序原则:“每件东西都有一个位置,每件东西都在它应该在的位置上。”对于每一件物品来说(P143)要注意防止表面上的整齐所掩盖着的实际上的混乱。贯彻物品的秩序原则就是要使每件物品都在它应该放的位置上(2)社会秩序原则:“每个人都有一个位置,每个人都在他的位置上。”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贯彻社会秩序原则就是要确定最适合每个
29、人的能力发挥的工作岗位,然后是每个人都在最能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发挥的岗位上工作,也就是“合适的人在合适的位置上”。5959、对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认识与评价:(1)法约尔的管理理论是从一般的角度来研究管理的,是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的。而泰罗却是从个别工人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提高每个工人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效率。(2)有其不科学的地方:1、他提出的管理14 项基本原则中,把纪律、首创精神、团结等也作为管理的原则来进行讨论,是不太合适的。因为这些是组织得以形成、运转的因素,并不是科学的管理原则。2、法约尔在其管理理论中,对组织的管理理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精辟的看法,这些看法
30、对以后的组织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应该指出,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的主要是从静止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结构的设计,而没有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来研究组织的运动和发展。3、另外,法约尔反对数学在管理中的应用。(3)但不管怎样,法约尔第一次从一般的角度阐述了管理理论,为管理基本理论的建立提出了一个非常有用的框架,因此,他对管理理论的贡献和影响都是巨大的。补充: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与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的关系:(1)法约尔的管理理论是从一般的角度来研究管理的,是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的。而泰罗却是从个别工人的角度来研究如何提高每个工人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效率。这就
31、使泰罗的管理理论具有较大的实践性,而法约尔的管理理论具有较强的概括性和普遍性。(2)两者的理论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正好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这样讲,只有把从个别工人的角度来研究的管理理论与从企业整体的角度来研究的管理理论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管理理论,才能有效地指导企业的管理实践,真正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6060、韦伯与其官僚集权制权力的分类:(1)神授的权力(2)传统的权力(3)合理合法的权力官僚集权组织的主要要素:1、实现劳动分工2、在组织中建立一个不中断的等级链3、广泛的档案系统4、要根据通过正式考核或者经过正式教育而获得的技术资格来挑选组织成员5、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被任命的,而不是被选
32、举出来的6、行政管理人员是领取固定薪金的专职人员,而不是他们所管理的单位的所有者7、行政管理人员要遵守有关他的官方职责的纪律、规则和制度6161、对韦伯官僚集权制的评价:优点:从纯技术的角度看,它是一种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官僚制强调知识化、专业化、制度化、标准化、正式化和权力集中化,它在组织中消除了个人的情感、个人的社会关系、个人的个性特点对组织活动的影响。因此,它能使组织内人们的行为理性化,具有一致性和可预见性。在今天,各种各样的住址都或多或少地具有官僚集权组织的某些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确实如韦伯所说的那样,从纯技术的角度看,有利于提高组织的效率。但是,今天人们却也经常在批判官僚制,主要有
33、以下几个方面:(1)假设的有效性;(2)过分地强调组织原则和恪守规章制度;抑制创造力、革新精神和冒险精神。(3)忽视了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6262、人际关系学和科学管理的比较:答:我们把 20 世纪 20 年代末到 50 年代初这个时期的管理理论成为人际关系学说阶段(P152)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着。6363、人际关系学说的几个考点时代背景:1、经济危机的发生使人们的伦理观念发生了变化2、新的政治环境工人阶级斗争的结果提高了工人在整个社会等级结构中的地位3、科学管理理论所强调的经济刺激并不能充分地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先驱者:1、雨果.蒙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之父):电车实验;工业心理学
34、。贡献:P1552、福莱特(两个时代的桥梁):1、解决矛盾冲突的最好方法是结合(追求一个以群体原则而不是个人原则为基础的新社会);2、共享权力;3、给控制赋予新的含义(由事实来控制而不是由人来控制;是相互关联的控制而不是“上面强加给的控制”);4、领导的基础(领导不应以权力为基础,而应以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在形势中的相互影响为基础。)3、朗特里:1、重视人的因素,提出两条原则;2、福利、工时、工资等改革3、采取有利于加强劳资双方信息沟通的措施4、哈特内斯:工厂管理中人的因素强调5、亨利:1、强调管理中人的因素,采取多种经济的和非经济的激励措施2、采取自上而下的组织设计方式霍桑实验的过程简介 P15
35、9-1641、车间照明度变化对工人生产效率影响的试验2、工作时间与其他工作条件的试验3、访谈试验 梅奥(哈佛研究小组)五个假设4、绕线器的试验 发现 工人对于什么是“公平的一日工作量”有他们自己明确的理解;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6464、人际关系学说的要点:(1)职工是“社会人”【“社会人”“社会人”:人不但有经济方面和物质方面的需要须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人有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要须得到满足。】(2)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正确态度:1、正式和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即是一种客观现象,又是一种普遍现象。2、应对非正式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使之
36、有利于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P171 图)【正式组织正式组织:具有明确的目标;有明确的岗位分工;各个岗位有明确规定的权、责、利;有明确规定的各个岗位之间的关系 的社会群体。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没有;没有;没有;更没有 的社会群体。】(4)以社会和人群技能为基础的新的领导方式6565、论述题论述题:职工是“社会人”的认识的意义:(P169170)答:(1)“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不但有经济方面和物质方面的需要须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人有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要须得到满足。P164(2)P164174(3)P1766666、人际关系学说的特点:(1 1)对人的“社会人”的认识:)对人的“社会人”的认识
37、:人是追求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要的,因此,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使人在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与科学管理理论对人本性“经济人”的认识不同】(2 2)人际关系学说强调人的“团体”属性:)人际关系学说强调人的“团体”属性: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使组织中的成员团结、和睦相处。在组织成员之间,要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科学管理理论强调要按照每个人的能力来安排工作,要根据每个人的努力和贡献来支付报酬这种突出人的“个人”特点是不同的。】(3 3)用“非理性”模式取代了“理性”模式:)用“非理性”模式取代了“理性”模式:人际关系学说基于对人的“社会人”的假设,认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就要使人在社会
38、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要得到满足。它强调的是通过建立企业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成员具有归属感、使人们相互之间能和睦相处、给予员工社会补偿、加强情感交流等来调动人们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这表明了管理理论进入了一个“非理性”分析的时代。【而科学管理理论强调用“科学”分析的方法、用理性分析的方法来提高职工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4 4)侧重于从侧重于从“个人”“个人”行为规律的角度来研究人在社会和心理方面需要的满足。行为规律的角度来研究人在社会和心理方面需要的满足。6767、对人际关系学说的批评:(1)对人际关系学说的认识前提的批评(2)对霍桑实验研究的方法论的批评:1、霍桑工厂不
39、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工厂;2、在对试验过程中所得出的资料数据的处理上,研究人员采用了一些不恰当的方法。(3)对“社会人”结论的批评6868、现代管理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管理理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没有哪一种理论能在这个时期的理论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出现了一种被称为“管理理论丛林”的现象,即出现了各种管理理论学派同时并存的现象。6969、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及人们道德伦理观念的变化 是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根本原因。(1)战后资源积累的重新完成又提出了提高效率的要求。(2)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管理提出了新的问题,同时也为管理理论的发展
40、提供了新的思想、方法和手段。(3)人们对“人”的本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促进了管理理论的发展。7070、管理理论丛林:(一)经济管理理论学派:(一)经济管理理论学派:这个学派又称为“传统学派”、“管理职能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创始人法约尔,主要代表人物孔茨。两步分类的方法:第一步:先确定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是干什么的,即先确定管理的职能。第二步:就是对这些职能进行研究。(二)人际关系学派:(二)人际关系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的基本出发点是:管理是通过人来完成某些事情,因此,研究管理必须着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心理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三)群体行为学派:(三)群体行为学派:这个学派关心的是群体中的
41、人的行为,而不是人际关系。又被称为“组织行为学”。(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基础)(四)合作社会系统学派:(四)合作社会系统学派:(1)这个学派把组织中的人看成是有各种社会的和心理的愿望和需求的人,而组织就是由许多具有这种社会和心理需求的人及其行为所形成的合作社会系统。着重研究组织中的管理者在这个合作系统中如何才能有效的维护和协调这个系统。巴纳德(2)协作系统的三个基本要素:协作的意愿(诱因贡献)共同的目标信息联系诱因:诱因:指组织给成员个人的报酬,这种报酬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贡献:贡献:指个人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作出的贡献和牺牲。(3)提出“效力”和“效率”的两分法:效力:效力:
42、如果一个协作系统的协作是成功的,达到了组织的共同目标,这个协作系统就是有效力的。效率:效率:个人目标的实现程度和个人动机的满意程度。对一个协作系统来说如果无“效率”就不可能有“效力”;只有高的“效率”,协作系统才能对组织成员产生强的向心力和内聚力,才能避免组织成员对组织产生离心力,也就是说组织才有“效力”。(5)权威接受理论:(P189)无差别圈:无差别圈:指上级管理人员的命令不受下级个人立场的影响而接受的范围。(五)社会技术系统学派:(五)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组织是由技术系统和社会系统形成的社会技术系统,个人的态度和行为都受到人们在其中工作的技术系统的很大影响。(特里斯特)管理不能光研究社会系
43、统,而要把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结合起来考虑主要研究技术与人及其工作的密切联系方面(六)系统学派:(六)系统学派:系统的方法是形成、表达和理解管理思想最有效的手段。(七)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七)数学或“管理科学”学派:只要管理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就可以把这个过程用数学的模型加以描述和表达,也就可以用数学的方法对这个数学模型进行优解。(八)经验或“案例”学派:(八)经验或“案例”学派:通过对管理人员在个别情况下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研究,会使人们懂得在将来相应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有效地方法解决管理问题。主要研究实际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经验教训(九)权变学派:(九)权变学派:不存在着“最好的”、“能
44、适应一切情况的”、“一成不变的”管理方法与管理理论。一切只能因情况而异,管理是环境的函数。(十)决策理论学派:(十)决策理论学派:“基本出发点:管理是以决策为特征的,管理的本质就是决策。”因此管理理论就应该围绕决策这个核心来建立。(赫伯特.西蒙、詹姆士.马奇)西蒙:(1)管理就是决策(2)用“管理人”模式代替了传统的“经济人”模式(有限理性、满意原则;最要紧和关键因素、心理因素影响:学习、记忆、习惯决策行动:踌躇选择型&刺激反应型)(3)决策的满意化原则 比“最优化原则”更现实合理(1、全部备选行为 2、全部复杂后果 3、具备一套价值体系,作为选定其一的选择准则)(4)决策是一个过程:情报活动
45、、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审查活动(阶段)(5)程序与非程序化决策(同泰罗的“例外原则”)(6)决策中的价值要素和事实要素目标手段链(目标层级系统)决策活动要解决的两个问题:目标的确定&目标的实现,分为价值判断价值判断(决策导向的目标的选取)和事实判断事实判断(决策包含最终目标的实现)价值要素价值要素:可以通过检验来确定其真伪的要素事实要素事实要素:不能(理解 P199)(十一)管理者工作学派(十一)管理者工作学派(经理角色学派)亨利.明茨伯格人际关系方面:作为挂名首脑、作为领导者、作为联络者的经理信息方面:作为监听者、作为传播者、作为发言人的经理决策方面:作为企业家、作为故障排除者、作为资源分配
46、者、作为谈判者的经理7171、论述题论述题:为什么说满意化原则是比最优化原则更为现实合理的决策原则?答:(1)(2)(P195P196)7272、管理理论丛林的成因:(1)人性假设的分歧(2)语义上的混乱(3)对“管理”下的定义不一致(4)先验的假设(5)对原则的误解(6)管理学者不能或不愿互相了解7373、论述题论述题:如何走出丛林,建立统一的管理理论?答:(1)需要给“管理”下个定义(2)把管理学同其他学科结合起来(3)澄清管理学用语的语义(4)要对管理学中的很多基本原理进行提炼和验证:管理理论所涉及的知识和研究范围应当是“可及的”管理理论应当有助于改进实践管理理论不能钻到语义的牛角尖里面
47、去管理理论必须认识到它只是一个更大的知识理论体系的一部分7474、论述题论述题:管理理论丛林的意义是什么?答:(1)(2)(P240P241)7575、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1)对建立一门统一的管理理论的追求(2)对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和谐的追求(3)对管理理论条理性的追求7676、论述题论述题:为什么要建立统一的管理理论?(P243)答:把系统理论应用于管理,认为组织是一个由许多个分系统组成的系统,而这个系统又是一个更大环境中的子系统,它在与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是一个开放系统。因此他们认为以前各个学派的观点都有其局限性,管理理论可以用系统的方法把各个学派的观点统一起来。7777、对个人目标
48、与组织目标和谐的追求:(P245)(用二重性追求)(1)(2)(3)7878、对管理理论条理性的追求 表现在两个方面:(1)对数量化的追求(2)系统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79#79、当前企业经营和管理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管理理论的影响:变化:全球化、一体化(P254)影响:(1)资源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管理理论的影响(P254)(2)技术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管理理论的影响(P255)(3)市场环境的变化及其对管理理论的影响(P256)#80#80、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理论的特点:(1)管理信息化(2)企业界限模糊化(3)从“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4)重视知识管理(5)建立学习型组织(6)企业再造8181、计
49、划:就是要预见未来,要预见未来所要实现的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行动方案。计划是管理职能中最基本的一个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高质量的计划过程和实施过程才可能带来高的组织成效(计划+行动)8282、计划的重要性:(1)使组织能对未来的变化做出积极的反应;(2)使组织的各项活动都能围绕组织的整体目标而展开;(3)有利于提高组织各项活动的工作效率;(4)有利于对组织各项工作的控制:计划为组织的控制提供了依据。8383、计划的分类:(1)按期限分:长期计划(5 年)、短期计划(5 年)编制长期计划能指明组织发展的方向,使组织的发展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编制短期计划是为了保证长期计划的目标能实现,是长期计
50、划的具体化和落实。【计划期限的“承诺原则”计划期限的“承诺原则”:指“计划所规定的期限,应足以实现或可能实现今日决策所承诺的任务”。】(2)按内容分:综合计划、专业计划编制综合计划能保证组织各项活动的整体性和协调性,而编制专业计划能保证组织各项具体的目标得以落实和实现(3)按性质分:战略计划、管理计划、业务计划(4)按具体表现形式分:目标目标:组织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所要达到的东西。确定目标是是计划工作的第一步,是组织各项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政策政策:组织指导和协调组织成员各种行为的一种原则性原则性规定(特点;没有具体规定组织成员在具体的条件下应怎么做)。政策的执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它有利于组织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