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全套说课稿(人教版).pdf

上传人:1592****129 文档编号:50070713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PDF 页数:46 大小:49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全套说课稿(人教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全套说课稿(人教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全套说课稿(人教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全套说课稿(人教版).pdf(4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人教版人教版)说说课课稿稿2第一节第一节植物的生殖生物说课稿植物的生殖生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植物的生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本次说课。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的内容。从整个生物圈来看,生命总在不断地延续和发展着,通过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演奏着绵延不绝、跌宕起伏的生命乐章。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

2、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而且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又展现了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本节介绍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及应用,着重突出了植物的生殖方式与环境的相适应。这节课与其他章节相辅相成,紧密相连,尤其为学习生物的进化打下基础。(二)、教学目标的确定结合新课程的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研究性学习。以及本课内容在教材的地位中和学生实际,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1、知识与技能: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使学生能够列举一些常见的无性生殖,说出扦插和嫁接应具备的

3、条件,体会到不同的生殖方式对不同的环境的适应。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和小组讨论活动来获得结论,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扦插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生命的情感。(三、)重点和难点:对于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学生生活中有过接触,但对概念和本质没有科学的认识,所以把概述植物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及区别 作为本节的重点,而实际生活中学生实践操作经验几乎没有,所以把尝试植物的扦插作为本节的难点。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习过开花和结果,对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从此知识过渡和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应不大。三、说教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本着

4、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思想。”我大胆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利用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3氛围中去主动探索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的教学理念。四、说学法“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根椐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阅读、思考、分析、合作探究、讨论等多种途径,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

5、体的学习模式。五、说教学程序1设计思路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2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观察画面并提出问题:“植物通过哪些方式产生新个体?”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激发兴趣。然后回忆植物生殖的主要特点,分析不同的例子中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发生在植物的那个部位,它们有无本质区别?针对花生、玉米等通过种子产生新个体,组织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汇报交流,结合种子结构的基本知识,知道种子中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受精卵又是怎么来的?从而总结出有性生殖的概念。再组织学生观察植物无性生殖的图片,鼓励学生归纳出无性生殖的概念,并质疑:植物的无性繁殖在生产实践中有什么作用?讨论影响植物无性繁殖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6、同时分析总结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有哪些。组织学生如何开展植物的扦插繁殖,选择什么样的扦插材料能够提高扦插的成活率,扦插材料提前应做哪些处理?并进行扦插尝试。展示植物嫁接的图片,描述嫁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让学生认真观察,分析成活率的关键因素是什么?通过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比较,明确了这两种生殖的异同点,加强了前后所学知识的连贯性。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合作讨论、分析、理解扦插存活率的高低与对材料处理的正确与否有直接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分析、斟酌,归纳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展示课堂练习题,这些练习题由易到难,主要

7、是考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及易混淆的知识,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并回答,检验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适时地做出客观性、鼓励性的评价。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引导、点拨并组织学生搞好各项活动,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新课标理念。3.板书设计对本节课的知识,我从四个方面引导学习展开学习的,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的适当时机写如下的板书:第一节植物的生殖一、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二、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出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点4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8、,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有性生殖是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又称合子),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合子是第二代发育的起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该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入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又展现了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本章先介绍植物生殖后,介绍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包括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着重突出了生物和发育与人类以及环境的关系,进一步体现了整套教材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本节讲述的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兴趣的一类动物,昆

9、虫的生殖和发育。它在本章中体现了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及特点,突出了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2、教学目标根椐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和学生的实际,制订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观看教学片和饲养家蚕课外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以致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能力目标: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增强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表达交流、合作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

10、情感目标:通过昆虫摄影图片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美好感受,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原始情感,培养另眼看世界思维习惯,多看事物的美好面。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常见的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难点: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变态发育的理解。二、说教法: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尝试新的课堂教学方式,利用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引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探索设计一个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主动探索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主动探究的教学理念。三、说学法5根椐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观察、阅读、思考

11、、分析、合作探究、讨论等多种途径,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四、说课教学过程(一)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导入,活跃气氛、激发兴趣达成:组织引导学生交流日常生活大踏步观察到的昆虫生殖和发育的自然现象。例如:腐肉生蛆?等等问题。目的:这样从日常生活中现象开始引入,激发兴趣的同时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充分体现了生物是一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科学。既学习了知识又领略大自然的奥妙。达成:通过昆虫摄影图片的展示,给学生直观的美好感受,目的:激发学生爱护动物的原始情感,培养另眼看世界思维习惯,多看事物的美好面。(二)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内容1、蚕的生殖与

12、发育的过程及特点达成:分组自主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联系生活实际、阅读课文、观看教学片,思考分析并合作完成三个讨论题。教师在过程中引导、评价。目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引导攻破重点、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合作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达成:学生在前面阅读、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给出家蚕发育的教学录像片,并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观察,说出变态发育的概念,理解变态发育。目的:这样通过学生进一步观察分析攻破难点达成:引导学生对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图片进行分析,培养学生认识到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通过联系中国文化,让学生体验蚕的奉献精神;通过诗的改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目的:

13、完成能力的培养;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培养情操。3、其他昆虫的发育,区别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达成:让学生进一步对家蚕和蝗虫的发育进行比较相同点,归纳小结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发育。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列举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的常见昆虫。目的:攻破目标难点理解变态发育和常见昆虫的发育。(三)知识的学以致用和能力培养达成:进行技能训练,先分析课本上家蚕和蝗虫蜕皮说明原因,并说明这问题不明确、不具体。从而再引导学生针对本节内容进一步知识的拓展。目的: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能力。(四)课后练习,加强知识加强教学重点、难点的巩固,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学而致用和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且充

14、分体现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体现了昆虫与环境的关系。(五)课堂小结,提升能力(六)板书设计6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完全变态1.定义在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2、发育过程:受精卵、幼虫、蛹、成虫3.例如:蜜蜂、菜粉蝶、蝇、蚊等。二、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不完全变态1、定义个体的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的发育过程。2、发育过程:卵、若虫、成虫3、例如:蟋蟀、螳螂等。五、说理念(三个关键词):生命:教育教学对象是有生命的个体,最质朴的教和育的理念应该是:有利于生命个体的良性发展,有利于种族的繁荣和

15、延续。生物学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应该注重此方面,通过教和育的活动,使学生更能深刻体会和转换思维感受生命轮回的奇妙,生命消逝过程中美好的瞬间:蝴蝶的优雅起舞,蚕蛾至死完成繁衍的使命,早春蜻蜓婷婷玉立等等,等等!以至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生活:生命都会有生活,生活中都会有生命,养蚕织布,丝绸之路,以虫赋诗都是我们的生活的一部分。生生不息:生殖与发育,形成轮回,多种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变态发育等等,以适应自然环境,得以生生不息,也才有生命轮回,不断生殖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下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这次说课主要从教材

16、、教法、学生、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度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生生活的结构特征,但受精和幼体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经变态而上陆生活。教材对该部分内容的处理是以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和特点。有关两栖动物的生殖与环境的关系,可引导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来获得结论,从而使学生培养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二、学情分析:因为两栖动物中最具代表的动物是青蛙,也是农村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之一,同时小蝌蚪找妈妈也是孩子们所熟知的,因此学习本节课孩子们有一定的基础。7三、教学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通

17、过观察图片和资料分析,能总结出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3、培养学生观察、联想、分析、判断和总结的能力。4、帮助学生树立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良好道德意识,关注环境对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影响。教学重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与生活习性的变化。教学难点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基本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突破利用图片展示突破青蛙的变态发育,其次,通过字面解释、直观解释和分析对比等方法来描述蛙卵的受精方式和环境条件,避免学生误认为两栖动物就是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将水栖爬行动物,水栖哺乳动物与两栖动物相混淆。四、教法本着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思想,我采取

18、学案练习,合作探究为主的比较法进行教学。通过与其它动物类群生殖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两栖动物生殖和发展的过程。从比较中发现问题,从解决问题中学到知识。并设计了一系列的抢答题,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五、学法对于内容比较简单,并且教材有明确答案的知识点,采用自学的方法,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适当设计梯度,通过小组合作方式获得解决。六、教学程序:热点问题导入课题自主探究生生交流、合作、分享(评价)点拨追问(评价)总结提升。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学生熟知的小蝌蚪找妈妈为题,引出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题。对比蜻蜓的发育过程,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探究两栖

19、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积极性。2、自主探究课前发放导学案,把青蛙的生殖发育问题化,如:1)、青蛙的鸣叫、雌雄蛙的抱对对青蛙的繁衍有什么意义?2)、青蛙的受精作用在哪里完成?(理解受精作用对水环境的依赖)3)、观察青蛙受精卵的颜色推测受精卵是怎样孵化的?(对照家燕的孵化,推想后代的成活率高低)4)、蝌蚪的形态结构对水中生活有8什么意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5)、蝌蚪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蛙的形态结构和的生活习性有哪些不同?(蝌蚪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都更象鱼,而成蛙因为登陆,所以有了如四肢是运动器官、肺是呼吸器官等,青蛙肺结构简单,还要皮肤辅助呼吸,所以青蛙要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以保持皮肤湿润)6)、青

20、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与前面学习的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有异同之处吗?(不同点:家蚕为体内受精,青蛙为体外受精;相似点:有性生殖,变态发育)7)环境的变化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有什么影响?任务分派到组,组内交流、合作、分享,教师巡视。3、点拨追问,提升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展示相关的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课件及第 14 页资料分析,展开课堂研讨。1)为什么小蝌蚪很像小鱼,这说明什么?2)为什么两栖动物不是真正的陆生动物?3)现在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的原因是什么?4)部分地区出现畸形蛙的原因是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5)从资料显示的事实中你受到哪些启示?(企业排放的废水、农民使用农药灭虫、居

21、民排放生活污水都将使我们的环境水资源遭到破坏,不利于两栖动物的繁衍和生存,在建设我们的家乡的同时,更要保护我们的环境,让人类的好朋友两栖类动物与人类共同繁荣昌盛!”)4、总结提升为了让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我设计有关本课的一些习题及抢答题(略),进一步深化本节教学内容。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既要表现出来本节重点,说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要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同时还要反映出本节课知识体系的构建。我设计的板书如下所示:9第四节第四节鸟的生殖鸟的生殖与发育与发育(说课稿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八年级 1、2、4、5 班的生物教师郁金艳,今天我说课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教材分析、二

22、、教法与学法、三、教学过程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鸟的生殖和发育是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的第四节,本节课是在介绍完植物,昆虫、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更高等动物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目的是突出生殖和发育与人类以及与环境的关系,再结合前两课时所学习的内容,对动物的生殖和发育形成完整的认识。雌性排卵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离不开水水域环境影响生殖、发育、生存爱护青蛙,保护环境特征:幼体在水中生活,用腮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过程:受精卵蝌蚪幼体成体类型:变态发育发育受精卵雄性排精抱对过程:鸣叫(求偶)生殖举例:青蛙、蟾蜍、大鲩、蝾螈两

23、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10也为以后学习生物的进化埋下伏笔。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鸟卵适于陆地发育的结构特点。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通过课后参观或参与家禽养殖活动,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2)能力目标: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学生对鸡卵结构的探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并说出鸟卵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分析、合作讨论,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探究水平;通过表达交流,增强竞争意识,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探

24、究实验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本节内容,引导学生关注鸟类与人类的和谐发展,渗透爱护鸟类、保护自然的情感教育。3.教学难点和重点:(1)教学重点: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鸟卵的结构功能。(2)教学难点:设计实验,探究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二、教法与学法1.教法:教学中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把学习的钥匙交给11学生,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结合教材内容,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实物等进行直观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2)实验探究法:通过对探究实验的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

25、能力,动手能力,实验能力。(3)引导发现法:利用学生课下收集的信息,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2、学法:观察思考小组讨论学习、实验探究学习法3、学情分析:通过以往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有了一定的认识。日常生活中对鸟类也比较熟悉,但对鸟卵是如何适于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还比较模糊。因此在知识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上,尽可能贴进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所思考的问题是熟悉的又是新奇的,从而引起学生进一步去探究来寻找答案。三、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导入新课: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特点?今天我们来继续探讨鸟类的生殖和发育。(二)趣味认知层层深入、小组学习合作探究一、自主学习反馈(阅读课文自

26、主完成)(感受新知)课前预习并独立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第 9 页自主学习部分内容。各小组内交流汇报。教师巡视。二、合作探究(新知探究)学习任务一: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121、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课件展示有关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图片。2、阅读课本 P2021 页,小组合作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探究二的第一小题。完成后汇报交流。3、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进行小结。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其中求偶、交配、产卵是鸟类生殖发育的必须过程。总结鸟的生殖特点:雌雄异体、有性生殖、体内受精。4、刚破壳而出的鸟叫雏鸟,按照雏鸟的发育类型,鸟又可以分为早成鸟和晚成鸟。这两种雏鸟又什么

27、不同呢?(幻灯片展示早成鸟和晚成鸟的图片,学生观察并回答。)早成鸟:孵出时体表有羽毛,眼睛能睁开,能行走;晚成鸟:孵出时体表无羽毛,眼睛不能睁开,不能独立生活。学习任务二:鸟卵的结构和功能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鸡卵的结构并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探究一的 1-4 题。1.观察外部结构:用放大镜观察卵壳,你是否看到了许多气孔?你能推测气孔的作用吗?用什么方法能够证明蛋壳上有许多气孔?将鲜蛋浸没在 40 度50 度的温水中,看蛋壳上有小气泡发生。2、观察内部结构:要求:根据课本第 18 页“实验”中的方法步骤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并认识各结构的作用。3、展示交流(成果展示)汇报能力培养与测试探究一的 1-4 题

28、。4、小结:鸟卵的结构及功能。三、我来判断:认识受精卵的胚盘的特点。四、学以致用(知识拓展)家里买的鸡蛋是不是都能孵出小鸡?为什么?13五、情感升华保护环境、保护鸟类六、课堂小结:(知识回顾)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七、随堂测试(知识巩固)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第 10 页选择题并汇报交流。七、作业布置1、“能力培养与测试”10 页非选择题2、预习新课,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15 页中的自主学习八、板书设计: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鸟的生殖和发育:1.过程: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2.特点:雌雄异体,体内受精有性生殖(卵生),发育过程不变态二、鸟卵各结构及功能:卵壳、卵壳膜、卵黄膜:保

29、护气室:贮存空气,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卵白:保护作用,并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营养。胚盘: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说课稿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生物的性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第一课时的内容。14(二)教材地位: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特征之一,是生物延续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有关遗传和变异的知识随着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正成为普通公民应当具备的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人们的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乏感性的认识,但往往

30、又会遇到一些困惑的问题,因此,让学生掌握一些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知识就变得很有必要。人们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逐渐才深入到基因水平的。因此,生物的性状在整章的学习中就起到引领的作用,同时也在第一章、第二章内容的衔接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中编排入“观察与思考”,试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现象形成概念的作法,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容易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人教版教材编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为突破口”的指导思想。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

3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出或辨别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等现象;(2)能正确表述遗传、变异、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2、能力目标:(1)通过组织学生课前收集材料、调查性状,培养学生分析和收集信息的能力;(2)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及语言概括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明确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2)养成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学会自主学习。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形成进而掌握遗传和变异的一些基本概念。因此,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形成正确的概念就成了本节课的重点

32、;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起到路旁“穿针引线”,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就成了本节课的难点。二、说教法、学法在社会知识、信息更新速度日新月异的今天,一切知识、科学都在发展中,课堂教学已经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了,还要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知识、程序、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富有个性的综合科学素养为目标。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拟用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分析自然现象,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归纳进而形成概念,再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自然现象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学生通

33、过课前调查、发表见解、辨析正误、观察归类、分组讨论、完成习题等自主、合作的学习活动,逐步形成进而掌握遗传和变异的一些基本概念,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明确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的观点,从而达到学习目的。三、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拟用引言“在上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生物生殖和发育的一些现象,根据上节课布置的调查和同学们的理解,大家能否说说哪些现象是遗传来的?”引导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遗传现象,说明理由,其他同学辨析正误,让学生畅所欲言,创设一种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分三组展示上一章生物生殖与发育现象中有关形态结构、行为方式、生理特

34、征的图片,进一步让学生了解遗传现象,同时为下一步学习“生物的性状”埋下伏笔,再让学生根据现象归纳出遗传的概念。通过学习让学生明了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的观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变异的概念也以这种方式完成教学。152、观察思考,分组讨论让学生利用课文上的“观察与思考”及课前调查进行分组讨论,完成课文上的讨论题,教师依情况加入到小组讨论中。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风格、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各抒已见,更能取长补短,较完善地得出观察结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知识的意识和兴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3、归纳总结,形成概念大部分的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引导各组学生畅

35、谈讨论所得的结果,如有不足让其他同学或教师进行补充,最后归纳形成“生物的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让学生意识到一个概念的形成所经历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更好地掌握知识概念。4、拓展探究,扩大思维利用课后练习及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生物的性状受哪些因素影响,使学生意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可运用于生活,进一步让学生明确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联的观点,将所学的知识活学活用到日常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下节课“基因控制性状”的学习埋下伏笔,使学生有效地产生问题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去寻求答案,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四、板书设计第二章 生物的遗

36、传和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遗传:二、变异:三、生物的性状:形态结构:如行为方式:如生理特征:如四、生物性状受哪些因素影响1、受遗传物质控制(主要原因)(为什么?)2、受环境因素影响,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课稿一、教材解析一、教材解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第二节,主要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本节即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教材从经典遗传学的庞大体系中

37、提出基因这一核心概念,并以基因为线索,深入浅出地介绍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而解决亲代基因如何传递到子代的过程,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文字量很少,但人体染色体图以及染色体和 DNA 之间关系的示意图却为学生提供了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合作交流的空间,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便紧紧把握这个关键,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断生成的问题情境中分析、交流获取知识。(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染色体 DNA 和基因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说出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16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观察图片资料,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

38、能力和处理信息能力。将基因传递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学会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简单化。3、情感目标:通过介绍科学家发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减半的事实,对学生进行科学史的教育。(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亲子代间具有遗传性,即在性状上具有相似性,亲代与子代之间具有相同的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因此亲代的基因通过什么途径传给子代确立为本节的重点。2、同种生物的染色体形态和数量是相同的,只有保持染色体数在亲子代间的稳定性,才能保持同种生物性状的稳定遗传,在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为本节的难点。二、教学方法二、教学方法(一).学情分析 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上册关于细胞

39、结构的知识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回忆进一步去正确认识基因的位置。对于本节内容,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在整个认知过程中,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困难,因为基因这类问题比较抽象,学生没有一定的感性思维。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知识内容的设计与安排尽可能贴进学生生活实际,使学习与学生的直接经验相联系,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到所思考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多多,发言就会勇跃,每个新问题的提出必然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寻找答案的欲望。(二).教学方法1.活动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的形式,以学生为主

40、体,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2.小组讨论法:利用已有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三、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同学们在自己身边到处可以遇到。但是我们应该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如为什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是怎样把自己的性状传给下一代的?或者生物通过什么途径把自己的性状传给下一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板书课题、口述目标)(1)基因和染色体我们知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又知基因控制性状。可见,基因就是遗传信息,那么基因在细胞核内怎样存在的?接下来,我们具体来看一下人体内的染色体以及与基因的关系。

41、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DNA 分子很长,在它特定的结构中储存有大量的遗传信息。17(2)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的传递在生殖过程中,父亲产生精子、母亲产生卵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之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发育成个体,在生殖发育过程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怎样变化的呢?受精时,精子与卵细胞的结合又意味着什么呢?下面我们来探讨这个问题1.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染色体的形态形态和数目数目都是一定的。2.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3.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课堂小结课堂小结:1.基因

42、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 DNA 片段。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又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2.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基因以染色体为载体在亲子代间传递。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由受精卵经过发育形成的孩子的细胞中就具有了父母双亲的染色体或者说父母双亲的遗传物质了。父母的遗传物质就是这样传给了子女。四、四、巩固训练、达标测评巩固训练、达标测评五、五、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传递的桥梁精子和卵细胞基因、DNA、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经精子和卵细胞传递:减数分裂六、六、教学后记教学后记掌握 DNA 基因和染色体它们

43、三者之间的关系,了解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及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结合教科书上“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图,加深同学们对这一知识点的认识,进一步了解这种变化规律对遗传上的意义。18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说教材: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及地位(一)教材内容及地位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下)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前两节内容的综合和深入,是本章的重难点,也是初中生物的难点之一。因此,学好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讲的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等知识的衔接,能够让学生简而明地理解生物遗传的实质,为下面学习人的性别

44、遗传和生物的变异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也为高中生物遗传部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可以用此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二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以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出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2、能力目标:通过对孟德尔的遗传学实验的解析,尝试科学的判断和推理,并能科学解释近亲结婚的危害性。3、情感目标: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学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说明近亲结婚的危害,学会关爱身边的遗传病人。(三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掌握相对

45、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基因的显性和隐性”,分别控制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因而“掌握相对性状与基因”是本节课重点之一。2、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利用遗传图解推断显、隐性基因的组成及性状这一系列过程,是一个肉眼看不到的抽象过程,所以这是一难点。根据新课程理念我们不但让学生学习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以知识为载体,去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所以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又是一重点。3、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推理,并应用理论来解释生活现象,自然而然地将生命科学和社会法律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46、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所以是又一重点。19二、说学情二、说学情:对学生学情分析:首先,学生对自然界中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现象比较熟悉,但是只是了解表面现象,并不了解其中为什么的遗传奥妙,同时也不知道其对生物传种接代的重要性。其次,这个年龄学生正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逻辑推理能力较差,所以课中要注意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知识储备知识储备能举例说出生物的一种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一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父母通过精子和卵细胞,分别只把一对基因的一个传给了受精卵,这样子代的体细胞中,控制一种性状的基因仍然有一对,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说明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规律。思维难点思维难点-孟

47、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研究思路应用难点应用难点-生殖过程中基因的传递图解三、说教法:三、说教法:1、“体验式”探究法。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无法在课堂上重现,所以采用“体验式”探究法。通过类似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体验与感知的过程中,达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2、讲解法。“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采取教师讲解法。四、说学法:四、说学法:1、收集资料法2、阅读自学法3、合作学习法4、动手画遗传图解五、说教学过程:五、说教学过程:活动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知识回顾教师明确:1、基因与性状间有何关系?2、基因在亲子代间如何传递?教师展示:“

48、染色体的遗传图解”学生回忆回答问题。巩固已学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新课引入把图中染色体去掉,只看成对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图。教师引导提问:如果 AA 和 aa 基因,分别控制着能卷舌和不能卷舌这一对相对性状,那么,当受精卵基因是 Aa 时,发育的个体能卷舌吗?为什么?学生观看变化,对结果积极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探索的欲望孟德尔的豌先让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展示资料:孟德尔简介、豌学生阅读教材 32-34 页。学生了解孟德尔其人及豌1、培养学生阅读能20豆杂交实验豆材料的介绍。(课前布置学生了解)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完成孟德尔豌豆实验的“性状遗传图解”根据图解提出问题:1、第一代杂种豌豆为什

49、么只表现高的呢?难道控制矮性状的基因没有传给子代吗?2、如何确定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3、如何确定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根据孟德尔的结论师生完成:孟德尔豌豆实验的“基因遗传图解”教师强调:大量科学实验证明孟德尔的解释是正确的。豆特点。学生确定孟德尔豌豆实验的“性状遗传图解”。思考问题并结合孟德尔的结论尝试回答。学生尝试画基因遗传图解,可分组合作。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了解科学家的生长环境。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知识推理的能力3、启发学生对实验分析、探究的能力课堂练习回到引入部分提出的问题。布置学生课外研究父母与自己之间的耳垂遗传。学生问题回顾。解决问题并起到巩固作用。引入新问题让学生阅读教材。教师展示新

50、问题:红楼梦中的“宝黛悲剧”现在还是悲剧吗?提示:宝黛两人有血缘关系吗?他们在现代能结婚吗?教师介绍近亲的含义,并举例。教师展示资料:利用遗传图解解释近亲结婚的危害。学生阅读教材 34 页:禁止近亲结婚。学生回答讨论:1、常见遗传病有哪些?2、近亲结婚的危害性原理是什么?1、再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运用科学原理分析问题的逻辑推理能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加强学生总结能力科 学、技术、社 会教师布置学生课后阅读学生阅读教材科学、技术与社会培养学生关注生物科学能力六、说板书设计:六、说板书设计: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孟德尔2、豌豆杂交实验3、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