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 新人教版必修精选PPT.ppt(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 第四章 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1页,此课件共59页哦种群和群落种群和群落第第4 4章章第2页,此课件共59页哦广东最新考纲要求广东考纲解读近3年广东高考考情1.种群的特征结合生态系统、代谢、遗传变异等,考查本章的基础内容2012年:单选T4非选T272014年:单选T62.种群的数量变化3.群落的结构特征4.群落的演替实验:(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2)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3)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第3页,此课件共59页哦1考查形式多种多样,多以坐标曲线、数据表格、直方图等不同形式出现,对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考查,多以选
2、择题的形式出现。2在高考中,本章知识常结合生态系统的其他知识、生物的代谢、遗传变异、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等命制大型非选择题。第4页,此课件共59页哦3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数量变化密切相关,因此,在高考中对该部分内容的考查,既可以单独命题,也可以与种群的数量变化结合起来命题。出题形式可以是选择题或非选择题。第5页,此课件共59页哦1在识记种群数量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图文转换的方式加深对各特征之间关系的理解;借助数学模型的构建,掌握和分析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用对比分析法或曲线图形象地理解各种种间关系;用比较的方法加深对两种演替类型的理解。2在复习本章内容时,考生应注重联系生态农业、环境保护
3、等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综合应用能力。第6页,此课件共59页哦第第1、2节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节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第7页,此课件共59页哦一、种群的概念及其特征1概念:在一定自然区域内_生物的全部个体。2数量特征同种同种第8页,此课件共59页哦(1)种群密度 数量数量较小较小较大较大随机随机所有样方种群密度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的平均值强强大大 第9页,此课件共59页哦总数总数 种群密度种群密度 第10页,此课件共59页哦增长型增长型衰退型衰退型变化趋势变化趋势第11页,此课件共59页哦二、种群数量的变化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1)模型假设:在_条件充裕、气
4、候适宜、没有_等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每年以_增长,第二年的数量是第一年的倍。(2)建立模型:t年后种群数量为_。(3)曲线:呈“_”型,无_值。(4)增长率保持不变。食物和空间食物和空间敌害敌害一定的倍数一定的倍数NtN0 tJK第12页,此课件共59页哦有限的有限的加剧加剧增加增加降低降低上升上升相等相等趋于稳定趋于稳定第13页,此课件共59页哦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最大数量 K/2K/2第14页,此课件共59页哦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性别比例性别比例 第15页,此课件共59页哦寄生寄生食物和天敌食物和天敌 防治防治保护和利用保护和利用拯救和恢
5、复拯救和恢复第16页,此课件共59页哦1对种群概念的理解(1)两个要素:“同种”和“全部”。(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种群是不存在的。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第17页,此课件共59页哦(3)两个方面: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从进化的观点来看: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基因库的最小单位。(4)种群虽然是由许多同种个体组成的,但它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种群的特征是个体所不具有的,个体只能具有性别、年龄、出生、死亡等特征。(5)种群是物种的存在形式。第18
6、页,此课件共59页哦2种群特征与种群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1)图解第19页,此课件共59页哦(2)析图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不直接决定种群密度,但是能够用来预测和影响种群密度的变化趋势。除图中影响因素外,气候、天敌、传染病等都影响种群密度的改变。第20页,此课件共59页哦3年龄组成对种群密度的影响(1)列表比较第21页,此课件共59页哦(2)曲线图图示:析图图甲中的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出生率死亡率,种群数量增加,属增长型;而图乙正好相反,应为衰退型。第22页,此课件共59页哦(3)统计图图示下图A
7、、B为两个国家人口的年龄组成图,纵轴表示年龄,横轴表示各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第23页,此课件共59页哦析图a男女比例在各个年龄段接近11。bA国家各个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cB国家幼年个体特别多,老年个体少,应为增长型。dB国家若需要控制人口,则最有效的措施是计划生育,但该措施几十年后可能导致老龄化问题。第24页,此课件共59页哦(4)柱形图图示析图图A中幼年个体少,老年个体多,为衰退型。图B中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为增长型。图C中各年龄段比例适中,应为稳定型。第25页,此课件共59页哦4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第26页,此课件共59页哦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注意事项随机取样样方大小适中样
8、方数量不宜太少宜选双子叶植物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出生和死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生理活动,不易脱落第27页,此课件共59页哦(双选)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分析正确的是()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J型增长的种群中也有死亡率和迁出率C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bD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c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第28页,此课件共59页哦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错误;“J”型增长的种群中依然有死亡率,B正确;图中a指的是性别比例、b指的是年龄组成,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C正确;图中c指的是种群密度,而种群密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
9、而发生波动,D错误。答案BC第29页,此课件共59页哦(2013北京黄冈冲刺卷)“水稻杀手”福寿螺是对我国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一块500 m2的水稻田中放入200只大小不同的福寿螺,然后调查其种群密度,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福寿螺种群密度的变化(单位:只/100 m2)项目第1周第3周第5周第7周第9周第11周福寿螺数量4052118198270268第30页,此课件共59页哦A调查福寿螺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B由于没有天敌,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第11周福寿螺的种内斗争最激烈D调查期间,种群的增长速率一直增大【答案】A【解析】福寿螺的活动范围小、
10、活动能力较弱,所以一般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由表中数据可知,福寿螺数量具有最大值,属于“S”型增长;种群个体数量最多时(第9周)种内斗争最激烈;种群呈“S”型增长,其增长速率是变化的,一般是先增大后减小。第31页,此课件共59页哦1两种增长曲线的比较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与“S”型曲线模型比较第32页,此课件共59页哦第33页,此课件共59页哦2“J”型和“S”型增长曲线的分析(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前提条件(判断依据)若出现以下五种情况即可判断为“J”型曲线(或按课本):a理想条件下;b.实验室条件下;c.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几个条件同时满足;d.外来物种入侵早期
11、阶段;e.无环境阻力状况。公式:NtN0 t(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第34页,此课件共59页哦(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达到K值不再增加的原因: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导致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最终达到平衡。有最大K值,K/2时斜率最大,增长速率最大。K值含义:即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K值)以后保持稳定。第35页,此课件共59页哦第36页,此课件共59页哦3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项目有害生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保护K/2(最大
12、增长速率)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到K/2处(达到K/2处,可导致有害生物成灾)维持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K值(环境容纳量)增大环境阻力,降低K值保护野生生物的生活环境,减小环境阻力,增大K值第37页,此课件共59页哦第38页,此课件共59页哦解析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了增大野生生物的K值。答案C第39页,此课件共59页哦【答案】AD第40页,此课件共59页哦【解析】曲线中a、b、c三点中b点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但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c点。c点种群增长速率明显减少是由食物、空间、生存条件、天敌等多方面引起的。当这种生物与
13、环境达到协调平衡后,K值将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固定不变。第41页,此课件共59页哦第42页,此课件共59页哦解析K/2是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点,使甲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被捕获后甲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K点增长速率为0,但是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答案D第43页,此课件共59页哦纠错种群“S”型曲线辨析第44页,此课件共59页哦种群“S”型增长曲线分析:(1)潜伏期(对环境的适应期):个体数量很少,增长速率很慢,害虫防治最好应在此期进行。(2)加速期(对数期):个体数量快速增加,K/2时,增长速率达到最高,资源利用黄金点,害虫防治严防达此期。(3)减速期和饱和期:随着种群密度增加,个体因食物、空间和
14、其他生活条件的斗争加剧,同时天敌数量也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值(K)时,种群停止生长,种群增长速率为零,即出生率死亡率,但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到达K值后,有的种群的数量呈锯齿状波动。第45页,此课件共59页哦某研究所调查发现:某种鱼迁入一新的环境后,某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第46页,此课件共59页哦(1)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_;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_,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2)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是_时,原因是_。(3)该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变化是_,主要原因是_和 _。【答案】
15、(1)S型曲线N/2增长型(2)T1在T1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捕获该鱼获得的量最大且不影响该鱼类资源的再生(3)不增加种内斗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第47页,此课件共59页哦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1实验目的(1)通过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尝试构建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2)用数学模型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3)学会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第48页,此课件共59页哦2实验原理(1)在含糖的液体培养基(培养液)中酵母菌繁殖很快,迅速形成一个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通过细胞计数可以测定封闭容器内的酵母菌种群随时间而发生的数量变化。(2)养分、空间、温度和有毒排泄物等是影响种群数量持
16、续增长的限制因素。3方法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讨论探究思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按计划中确定的工作流程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将记录的数据用曲线图表示出来。第49页,此课件共59页哦4具体实验操作步骤(1)将10 mL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加入试管中。(2)将酵母菌接种到试管中的培养液中。(3)将试管放在25(根据需要可设不同温度对照)条件下培养。(4)每天取样计数酵母菌数量。(5)分析数据,画出曲线。第50页,此课件共59页哦5注意(1)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也可以提出其他的探究问题,例如:在不同温度(或通氧、通CO2等)条件下酵母菌种群
17、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不同培养液(如加糖和不加糖)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等。根据提出的问题确定实验中的变量。(2)本实验时间较长(7天),因此事前一定要做好周密的计划,定程序、定时间、定人员。第51页,此课件共59页哦(3)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先将盖玻片放在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稍待片刻,待细菌细胞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4)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第52页,此课件共59页哦(2015
18、届揭阳期末)下图表示显微镜的目镜以及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两个视野中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第53页,此课件共59页哦(1)用显微镜观察时,将图1中的甲换到乙,则视野中的亮度会变_,看到的细胞数目会变_。(2)图2为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细胞图像,制作该临时装片时需要选取根尖的_部位,进行该实验的四个步骤为_。若观察到细胞出现重叠现象,其原因可能是_。(3)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_,在吸取细胞培养液计数之前需要将培养液_。若吸取酵母菌样液1mL并稀释100倍,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的结果如图3所示,则该1ml样品中酵母菌数约为_个。第54页,此课件共59
19、页哦解析(1)甲、乙没有螺纹,为目镜。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由低倍镜换到高倍镜时,视野中的视线会变暗,看到的细胞数目会变少。(2)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根尖的分生区的细胞分裂旺盛,应选取根尖的分生区的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实验步骤:1 解离:上午10时下午2时,剪取洋葱根尖23mm,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中(11),在室温下解离。目的: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2 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第55页,此课件共59页哦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3 染色:把根尖放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的玻璃皿中染色。4 制片:用镊子将这
20、段根尖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是细胞分散开来,便于观察。若观察到细胞出现重叠现象,其原因可能是解离不充分、压片力度不足,细胞没有分散开来等原因。第56页,此课件共59页哦(3)估算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称为抽样检测法(样方法),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应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使酵母菌分布均匀。由图3可知,此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是2516型,即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原1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为每个小格中的平均酵母菌数400个小格x酵母菌培养稀释倍数10000,
21、则该1ml样品中酵母菌数约为,240010010000 8108个答案(1)暗少(2)分生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缺少步骤、颠倒顺序均不得分)解离不充分(压片力度不足,细胞没有分散开来)(3)抽样检测法(样方法)振荡摇匀8108第57页,此课件共59页哦 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下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下如乙图所示。第58页,此课件共59页哦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B5小时内,酵母菌经历了约6个细胞周期C在这段培养时间里,酵母菌的一个细胞周期所需的时间平均为1.3小时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样方法,计算方法就是具体取样方,对照前后数量,后者再乘以稀释倍数。第59页,此课件共59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