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答题模式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述题答题模式优秀课件.ppt(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述题答题模式第1页,本讲稿共13页论述题答题模式n1、找出题目中的核心概念,解释这个概念。n2、分述论点,插入实例,简单阐述。第2页,本讲稿共13页 论述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n找出题目中的核心概念,解释这个概念。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第3页,本讲稿共13页分述论点,插入实例,简单阐述。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1、人的知觉特点2、定势3、已有知识经验与动机4、个性差异第4页,本讲稿共13页1、注意学生的知觉特点,避免先入为主。n人的知觉的整体性有时会使人偏离问题解决的方向,使思维陷入困境。特别要注意克制先入为主的倾向。第5页,本讲
2、稿共13页2、定势n定势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 的解决,有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知觉定势即先前的知觉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影响人的当前知觉。思维定势即先前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功能固着”上,对问题解决是一个很大的障碍。n针对定势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克服定势的消极作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通过言语暗示,启发学生从定势中解脱出来,教育学生克服思维的惰性和一些习惯倾向的消极影响。第6页,本讲稿共13页3、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与确定适当的动机强度。n具备有关问题的丰富的知识及运用知识于实践的丰富经验
3、,均有助于问题的解决。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活动,人必须具备相应的需要和动机。问题解决的需要和动机使人对问题的解决持积极的态度,并使思维处于活动状态。如果缺乏这样需要和动机或这种需要和动机太弱,就会对问题持默然的态度,思维活动也不会活跃。n在解决一般问题时要获得最佳的效率,动机强度应适中,在解决较容易的问题时,动机应偏强一些,在解决很困难的问题时,动机强度应偏弱一些。第7页,本讲稿共13页 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n个性差异对问题解决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和性格特征上。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意志坚强,勤奋好学及创新进取精神的人,是能够克服困难,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的。反之,
4、对问题解决持消极态度往往容易半途而废。n其次,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生的智力对解决问题也有显著的影响。一个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在遇到复杂困难问题时,善于灵活综合的运用各种知识促进问题的解决。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的学生,问题解决不仅效率高,还会找出新方法和新途径。一个智力水平较差的学生,往往容易受定势的影响或困于书本、固定程序,导致问题解决的效率不高。第8页,本讲稿共13页 结合实际谈谈知觉的基本特性在教学中的应用。n找出题目中的核心概念,解释这个概念。知觉是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的过程。知觉的基本特性有:知觉的选择性、知
5、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第9页,本讲稿共13页分述论点,插入实例,简单阐述。n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进行知觉时,从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做知觉背景。n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自觉遵循知觉的这一特性,可促进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如在课堂教学中,有意使知觉对象和背景形成鲜明的对比,有意提高知觉对象的活动性等。再如在校园建设中,采用提高刺激物的强度等做法可突出教育内容。第10页,本讲稿共13页n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一些事物时,不仅能形成关于它的知觉形象,还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加以解释或判断,即从不同方面对它加以理解。n教师在从事教学
6、时,一方面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进知识的理解性,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当前知觉活动所产生的消极定势作用。第11页,本讲稿共13页n知觉的整体性是指把物体或现象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来反映。n小学生识字教学阶段,学生对一些字形相近的字常常出现书写错误,如学习“折”、“析”、“拆”等字时,往往容易把“、”忽略了。这就是由于“、”在整个字形中是弱的组成部分,被强的组成部分掩盖了。对于知觉的整体性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应用,使学生能更清晰地反映事物的整体。第12页,本讲稿共13页n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然相对不变。n知觉的恒常性使人能在不同的情况下,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反映它们,使人能在客观环境中正确定向,并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和改造世界,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第13页,本讲稿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