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文学史Samura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文学史Samurai.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一、“ 中国文学批判史” 名称释义 韦勒克 文学批判:狭义:对详细文学作品的争论,主要是对它的评判;广义:指迄今为止有关文学的原理和理论,文学的本质、创作、功能、影响,文学的种类、手 段、技巧,文学的起源和历史这些方面的思想;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广义:中国文学批判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论)二、中国古代文论的进展阶段1、先秦萌芽时期 2、两汉草创时期 3、魏晋两朝独立、成熟时期 4、唐代进展时期 5、宋代深化时期 6、明代反叛时期 7、清代总结时期8、近代现代转型时期 三、中国古代文论的存在形状( 1)
2、专文、专著;陆机文赋等( 2 诗话、词话、曲话 钟嵘诗品欧阳修六一诗话 (第一部正式)何文焕历代诗话唐圭璋词话丛编 清李调元雨村曲话( 3 序跋、书信毛诗序、苏轼东坡题跋白居易与元九书( 4)论诗诗杜甫戏为六绝句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5)评点(批点、批判)水浒传李贽、叶昼、金圣叹评点本红楼梦脂砚斋评点本、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评:批判,对作品的分析、评论;有回评、眉评、夹评等;点:圈点,做标记;( 6)笔记、札记;刘义庆世说新语沈括梦溪笔谈苏轼东坡志林四、中国古代文论的思维方式(1 以已度物的类比式思维 以自身为衡量标准来推测、类比外物文心雕龙 :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鲠,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
3、人格化:佳人、美人、畸人、壮士(司空图二十四诗品)(2)物我同一的整体性思维 天人合一、物我一体(3 直寻妙悟的直觉式思维 范诗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 ; 丘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先秦文论 第一章 先秦时期包括自远古至秦统一六国漫长历史时期;先秦文论主指周至战国时期文学理论批判;定位 : 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萌芽时期 . 文学 : 泛指学术学问,不具有独立位置;文论自然也无独立位置;第一节 周易 文论观点: 1、阴阳之道; 2、观物取象; 3、通变入神; 4、言意之辩; 5、贲饰尚素;其次节尚书 尧典1 / 13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1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4、- - - - - - - -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儒家经典之一,我国古代历史事迹、典章文献的汇编;相传由孔子编定;文论观点:1、诗乐舞三位一体;2、“ 诗言志” 说;朱自清:中国诗论的开山纲领;言:即说,吐露表达;志:记忆、记录和怀抱 闻一多 志偏于政治、社会感情,个人情感抒发的成分少;第三节诗经文论观点:一、诗歌出自内心剧烈的感情;心之忧矣,我歌且谣;君子作歌,维以告哀;二、美刺;(1)美:对美好的人和事,赞扬称颂;刺:对黑暗时政、丑恶现象进行讽刺、贬斥;(2)委婉含蓄地讽刺;第四节 儒家文论 一、孔子论语以改造社会与人为已任(修身、治国、平天下)其文化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格
5、局与价值取向;文论观点:1、兴观群怨论文学的社会功能 兴:激发感染情志;孔安国:引譬连类;朱熹:感发志意;观:观看政治社会、风俗风情;郑玄:观风俗之盛衰;朱熹:考见得失;群:沟通情感,相互切磋,团结和谐;孔安国:群众相切磋;朱熹:和而不流;怨:批判讽刺;孔安国:怨刺上政;朱熹:怨而不怒;(批判、指责为政者在社会政治方面的过失,也包含一般的哀怨)2、文与质、美与善论文学的内容与形式 文质彬彬、尽美尽善 3、思无邪评诗的标准(1)内容的限制;仁(2)诗歌情感的表现要适度,不得流荡过分;二、孟子 文论观点:1、以意逆志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过犹不及(中和)(1)不能拘泥于个别字句,而应当着眼于作品的实
6、际,把握作品的全篇内容,以此去懂得作品的思想感情;(2)不能拘泥于个别字句,而应当用自己的见解去揣测作者的意旨;2、知人论世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真正懂得作品,就须明白作者的身世、经受、思想、情感、人品等,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文化背景;3、知言养气说 知言是对别人言辞的一种判定力;养气是知言的前提;一个人经过养气而具备了浩然之气,就能够知言,即具备正确鉴赏文学作品的才能;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第五节 道家文论2 / 13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1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一、老子据说即老
7、聃, 姓李名耳, 字伯阳, 春秋末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 人(司马迁 史记);“ 周之守藏室史”;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因其双耳长大“ 聃”生于庚寅虎年(公元前 571 年 狸儿李耳 1、哲学思想:对立统一性(冲突双方相互依存、转化)有无、长短、高下上善如水,主导性(主要冲突、主要方面)2、道(1)宇宙万物的本源(2)道法自然,无为无不为(3)道的辩证性: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3、社会政治思想大道废,有仁义;聪明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批判儒家的仁义道德、礼仪制度 小国寡民的社会抱负、落后退缩的“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8、;”4、美学思想(1)崇尚自然、平淡之美(2)主体虚静虚:空,排除杂念;静:寂,心态平和;二、庄子庄子 寓言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寓就是寄,寄托、示意 重言: 1、为人所重之言 2、重复、援引之言 巵言:无心、自然之言 文论观点:1、创作主体的审美态度:心斋、 坐忘文艺创作主体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摆脱身心欲求达到物我两忘、虚静空灵的精神境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文艺创作客体的审美风格:自然、素朴 3、创作技巧:技进于道 技:详细的技巧;道:指把握规律后达到的自如、精妙的精湛境域;( 1)技的成熟:对牛的特点与规律烂熟于心;历经 19 年,解牛数千,以无厚
9、入有间、游刃有余( 2)技的排斥:排除一切主观、客观杂念的干扰 官知止而神欲行( 3)道的最高境域:诗意的艺术享受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 4、言意关系( 1)言不尽意言意之间的冲突;实质:道理的深奥或内心情感世界的微妙复杂;( 2)满意忘言言与意之间的联系;实质:语言只能起到示意、象征作用;总结 儒家: 确定中包含着框定、限制文艺内容与风格的否定性因素;兴观群怨 重视诗歌的社会教化作用与伦理实践意义;道家: 否定是基于其审美精神与艺术抱负,因此本身又包含着确定性因素;3 / 13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1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10、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灭文章,散五采 徐复观:道的本质实系最真实的艺术精神;其次章 两汉文论 一、定位:草创时期;1、文学观念较先秦很大提高;文学指学术著作(先秦)纯文学指文章、文辞等概念(两汉)2、文论形状看,理论性更强;毛诗序(序文):理论性强、观点鲜明 3、论述范畴扩大;不仅有诗论,仍有文论和赋论;二、两汉文论的基本层面 1、毛诗序2、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论 3、几个重要的理论观点(1)形神说(刘安淮南子 )(2)诗无达诂说(董仲舒)(3)劝百讽一说(扬雄)(4)发愤著书说(司马迁)(5)疾虚妄(王充论衡 )第一节 毛诗序 今文经学:申培(鲁) 、辕固(齐) 、韩婴(燕)古文经学:毛苌
11、(赵)不同:(1)文字不同;今文经:汉代流行的隶书;古文经:古篆,据传发觉于孔子故宅夹壁中(2)内容不同;今文经:重内容的阐释和义理的发挥;古文经:重训诂毛诗序:约撰于西汉至东汉初年,作者尚无定论,当是汉代儒者经师 文论观点:1、确立了中国古代诗歌抒情言志的传统;第一次将“ 情” 与“ 志” 联系起来;志:经过伦理道德规范过滤秩序、法就优先于个人 情:未经太多伦理道德过滤自然显露 抒情言志,都必需受到“ 礼义” 的约束:发乎情,止乎礼义 2、论述诗的讽刺、教化作用(1) “ 主文而谲谏” 的美刺说主文:留意文采;谲谏:刺上的方式应委婉含蓄;(2)诗歌反映社会的治、乱以及风俗盛衰;3、六义说 故
12、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风雅颂 风:通过个人抒怀言志反映一个地区的政教和风俗;“ 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雅:王政兴废所由,反映国家的治乱兴衰;“ 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颂:歌颂先王功德和祈祷神明的祭歌;“ 美盛德之形容” 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 变风变雅:时世由盛变衰,政纲大坏,产生以怨刺为主的诗;赋比兴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叙)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譬喻)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起兴)几个重要的理论观点 第三节 一、刘安的形神说形神的辩证关系:形神不离;神为主,不否定形4 / 13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
13、,共 1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淮南子)夫形者 , 生之舍也;神者 , 生之制也 以神为主者, 形从而利;以形为制者,神从而害;二、司马迁的“ 发愤著书” 说阐述主体的创作心理,强调社会现实对创作的重要影响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行胜记,唯俶傥特别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屈原 放逐,乃赋离骚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 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 往事,思来者;(报任安书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理论意义
14、:1、揭示“ 愤” 是作家创作的心理动力;“ 愤” 的内涵:指作家“ 意有所郁结”、心理上受压迫而不得舒展的精神状态;不限于愤慨、愤恨之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以“ 愤” 为创作动力,其作品有较高的品位和质量;3、具有与儒家“ 温顺敦厚”、“ 中和” 之美不同的美学品行 三、王充的“ 疾虚妄” 说 1、提倡真实、朴质,反对浮华、虚泛 2、提倡世用,反对空作 3、强调作家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论衡篇以十数,亦一言也;曰:疾虚妄;虚妄之语不黜,就华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文不见息;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论 一、定位 : 独立成熟时期 1、文学观念的
15、变化;文学从哲学、史学、经学的母体中分娩出来,走向文学的自觉;2、文学理论批判专著的崛起;论文第一部文论专篇 : 曹丕典论 第一部创作论专篇 : 陆机文赋第一部诗话 : 钟嵘诗品第一部体大精深的文论巨制 : 刘勰文心雕龙不局限于某位作家、一篇作品、一部作品集和一种文体;广泛涉及多位作家作品、多种文体和多方面的理论问题;上升到对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探讨 二、思想界大变动:儒学衰微,玄学兴起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专制、统一) (个性、自由)魏晋风度:政治追求的幻灭剧烈的艺术追求 精神寄托及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文学批判反常富强 三、魏晋六朝文论的基本层面1、曹丕典论 论文2、陆机文赋3、刘勰文
16、心雕龙4、钟嵘诗品第一节曹丕典论 论文一、文学价值论 1、确定文以致用,更看重文学实现自我价值,突破儒家单纯从政治功利角度看待文学的狭隘态度 2、文章主指诗赋;3、“ 三不朽” 说:立德、立功、立言 立言:指道德、政教之言,哲学、历史等学术著作;文章:主指辞赋、诗歌 二、文气说曹丕:提出文气说的第一人; “ 气” :指作家的个性气质“ 文以气为主”性,形成特殊创作风格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特点: 1、没有伦理道德颜色 2 、多样性 3、特殊性 三、文体论:作家特殊气质打算特殊创作个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5 / 13 名师归纳总结 - -
17、 - - - - -第 5 页,共 1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本同:基本创作原就相同;末异:表现手法不同 , 风格不同 1、首次既区分文章体裁,又明确文体风格;2、“ 诗赋欲丽” 确定审美价值,反对教化,具鲜明时代特点;四、批判论 1、批判不良风气(1)贵远贱近:崇古贱今,只循名声,不重实际;(2)文人相轻 2、指出缘由 主观:暗于自见,谓已为贤;客观: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五、意义 作为政治、哲学附庸的文学理论,向相对独立的文学理论转化的标志性文献 内部规律 文学外部规律 政教中心论 审美中心论 标志着文学理论自觉、独立、成熟时代的到来
18、 其次节 陆机文赋意义: 第一篇争论文学创作过程的专论;以赋的形式论文学创作,为一大创举 一、写作目的物意文(客观外物) (主体构思的心理活动) (外化为语言文字的文章)二、文学创作的基础(创作主体条件)三种要素: 1、观(观看万物,四时、万物)2、读(阅读古籍,典坟、文章林府)3、德(高尚廉洁志向,世德骏烈、先人清芬)三、论艺术构思及其传达 1、艺术构思(1)开端:虚静深思思,旁寻广求(2)成熟:情感渐致明鲜,物象随之渐致清楚 艺术想象:不受时空限制、自由境域艺术创新:特殊性 2、艺术灵感 特点:( 1)极端的突发性(2)高度的制造性 3、艺术传达 命意(内容) : 选义按部谋篇结构: 由本
19、至末;由末及本;由难到易;由易至难;抓住主要;语辞(形式) : 考辞就班,有声有色;怀响者毕弹 抱景者咸叩四、创作应留意的四大问题和五种弊病 1、四大问题:(1)剪裁、取舍的原就:前后段落顺畅,辞意双美(2)警句:中心突出(3)独创性:力避雷同(4)精致辞句:精妙与无能的辩证关系 2、五种弊病(1)内容单薄,没有呼应; (应)(2)美丑混和,文不谐调; (和)(3)缺乏感情,文辞空泛; (悲)(4)迎合时俗,格调不高; (雅)6 / 13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1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5)清淡疏缓,
20、缺乏趣味; (艳)五、论文体与风格 1、较曹丕更加细化,突出各自特点风格;2、文体风格差异有两方面缘由:3、“ 诗缘情而绮靡” 理论的意义一方面内容的客观多样性;另一方面与作家主观个性、审美好恶有关(1)诗歌特点:情感性和审美性(2)明显淡化伦理道德规范性(3)影响庞大 第三节 刘勰 及其文心雕龙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共 50 篇, 37000 余字;沈约 : 深得文理 明 胡应麟:刘勰之评,谈论精鉴; 清 章学诚:文心体大而思精、覆盖群言 一、名称的由来 文心:为文之专心;(1)文学创作各方面问题(写作目的、构思想象、结构内容等)(2)古人以“ 心” 为名的精妙用意;雕龙:精雕细刻,具
21、有语言的形式美;二、理论体系:1-5: 总论; 6-25: 综论 34 种文体(诗赋骈文史传论说诏策等)序 : 批判论; 50: 作者自序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三、思想倾向:文源于道,是道的表达;26-46 除去时序 : 创作论; 47-49 加上时“ 道” :儒家社会人事之道;道家天地自然之道;以儒学为主而兼综道佛 1、创作论(神思物色风骨)(1)谈艺术构思( 神思)(2)谈文学创作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物色)(3)谈文学作品的基本要求和标准(风骨)2、批判论(知音)谈文学鉴赏与批判的问题一神思 神思即指艺术构思 1、艺术构思的特点 2、条件与方法 3、从构思到成文的诸问题
22、 1 文思之患及其补救 2 言意冲突及其调和 一、艺术构思的特点 1、超越时空限制 2、神与物游作者想象与客观物象紧密结合 二、艺术构思的条件与方法 1、条件( 1)思想感情; ( 2)语言表达才能 2、方法( 1)虚静;( 2)学习;(3)体会 三、从构思到成文的诸问题 1、文思之患及其补救 理郁者苦贫 博见为馈贫之粮(博)辞溺者伤乱贯一为拯乱之药(练)2、言意冲突及其调和7 / 13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7 页,共 1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1)周易立象尽意(2)庄子满意忘言(3)王弼言意之辩(玄学对宇宙存
23、在本源进行理性思辨的方法)言象是满意之工具,不行或缺;言象只是满意之工具,不行拘泥;(4)刘勰 言所不追,笔固知止(懂得语言的限度自动停笔)思表纤旨、文外曲致(探求言外之意)化语言的局限为语言的优势二物色物色即指文学创作与自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主客体关系:相互交融 一方面;随外物的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亦随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而变化三风骨风骨特指一种审美标准 一、何谓风骨诗总六义,风冠其首,斯乃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沈吟铺辞,莫 先于骨;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结言端直,就文骨成焉;意气骏爽,就文风 清焉;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争
24、论风指情感,骨骨指语辞,这种观点是否全面)风: 抒情方面的要求,情感鲜明生动,有感动人的力气;骨: 构辞方面的要求,语辞精练有条理,富有规律力气;二、风骨的作用:辉光乃新,征鸟之使翼 如丰藻克赡,风骨不飞,就振采失鲜,负声无力;是以缀虑裁篇,务盈守气,刚健既实,辉光乃新;其为 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三、风骨和文采的关系 夫翚翟备色,而翾翥百步,肌丰而力沈也;鹰隼乏采,而翰飞戾天,骨劲而气猛也;文章才力,有似于此;如风骨乏采,就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就雉窜文囿;唯藻耀而高翔,固文笔之鸣凤也;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有风骨而无文采鸷集翰林;有文采而无风骨雉窜文囿
25、;风骨和文采兼具文笔之鸣凤四知音知音即文学鉴赏与批判方面问题 一、知音难逢之缘由 1、主观缘由(1)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2)才实鸿懿,而崇己抑人(3)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4)各有偏好 2、客观缘由:文情难鉴(文学作品本身复杂难以鉴赏)二、正确的鉴赏方法1、博观:兼容公允的立场/ 敏捷的艺术洞悉力/ 表现手法的奇正关系/ 事典 / 声韵)2、详细途径:六观(体制/ 章句支配 / 继承和革新的关系第四节钟嵘诗品一、位置 中国文学史第一部诗论专著1、第一次真正从纯文学的意义上争论文学;2、摆脱经学束缚,诗学理论真正独立;【典论、文心雕龙 :杂文学视角】8 / 13 名师归纳总结 - - - -
26、- - -第 8 页,共 1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二、诗品的体例 1、品:品尝;2、品:品第(1)分上中下三品入品凡 123 人: 上品 12,中品 39,下品 72 (2)以五言诗人为争论对象创新胆略(3)以“ 味道” 论诗:重要审美准就 风力:充实有力的思想内容丹彩:美丽的文辞味道:二者兼具 味道说的艺术手法:兴比赋 、突显兴的位置 、界定,重在阐明诗歌的形象性、情感性 兴:余意无穷;比:形象描画感情;赋:直接铺叙 、强调三者紧密联系 三、论诗歌本质特点及产生根源 1、本质特点:情感 2、产生根源(1)自然景物(2)社会生活、人事
27、沧桑,偏于悲怨一面;四、“ 直寻” 说:从感物动情中直接求得胜语佳句 第四章 唐代文论 一、定位 : 进展时期 政治、经济、文化均致全盛;文学理论:论述深度与广度快速进展;二、特点 1、创作与理论紧密结合;创作体会上升、总结为文学理论;理论批判又进一步指导、促进文学创作;新乐府运动、古文运动 2、诗歌理论与古文理论分流、独立;专论诗歌的单篇论文、著作及附有评语的选集涌现 ; 古文家往往专论散文;河岳英灵集 诗式 / 答李翊书3、作家、理论家一身而兼之:李白、杜甫 三、文论概括 1、诗歌理论批判(1)政教系统: 留意思想内容、强调反映社会现实 陈子昂“ 兴寄说”兴:托物起兴 / 寄:因物喻志 兴
28、寄说:诗歌具有充实现实内容与剧烈情感;白居易“ 新乐府运动”(2)审美系统: 阐发艺术特点与规律、探讨表现手法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皎然诗式提倡一种人工的自然 2、散文理论批判 韩愈、柳宗元 1 白居易 政教系统 2 司空图 审美系统 3 韩愈 散文理论 9 / 13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9 页,共 1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第一节白居易个人收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新乐府指以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其条件:(1)用新题;(2)写时事;(3)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其文论观点实为新乐府运动的纲领:一、诗歌与现实的关系 1、诗歌反映时事,为现实而作 2、
29、强调风雅比兴传统 二、诗歌的构成要素(内容与形式)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1、统一有机体;以树为喻;情、义:内容,反映现实,合乎儒家之道;言、声:形式,朴实自然、浅显通俗;2、强调内容;篇无定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其次节 韩愈古文运动:适应当时复兴儒学社会思潮 文论思想即其古文运动纲领:一、文以明道:学习古文是为了学习古道,文是手段、形式,道是目的、内容;二者兼顾 1、重道:以道为主气盛言宜 道:古圣贤之道,即儒家正统思想;气:作家道德修养在作品中形成的情感气概;2、尚文:不轻视文文从字顺、务去陈言 务去陈言:语言的独创性文从字顺:语言的明朗化 二、不平就鸣 不平就鸣:人在不安
30、静心态下必表露宣泄为文章;不平:多指内心的抑郁不平 第三节 司空图一、韵味说 1、以味辨诗 “ 韵味” 是诗歌的重要元素 2、韵味的特点:(1)醇厚浓甘之味;(2)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第一个象和景,艺术形象详细有形的境域;(详细可感)其次个象和景,借助前个象和景所示意、象征的无形、虚构的艺术境域(虚构想象)(3)近而不浮,远而不尽;近而不浮:形象鲜明如在目前、不流于浮泛;远而不尽:意境含蓄、又深远无穷;二、风格论二十四诗品品:偏于审美品尝之意;意象批判:以感性具象的描画代替思辨式理论阐述的方式;第五章 宋代文论 一、定位:深化时期 1、诗话崛起于宋,转变了中国文学批判原初“ 大一统” 格局,专
31、业化、特地化,样式多样化;近人陈一冰诗话争论 :诗话,文学批判之一种也;词话、曲话、文话、四六话、赋话、剧话、小说话、书话、画话 2、宋代文学批判更具针对性;陈师道后山诗话 、吕本中紫微诗话 :为江西诗派及其诗论张目张戒岁寒堂诗话 、严羽沧浪诗话 :批判江西诗派及其诗论10 / 13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0 页,共 1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3、以禅喻诗 严羽沧浪诗话二、宋代思想文化风貌 1、文化反常富强 2、儒释道的高度融合;宋初名僧智圆:修身以儒,治心以释、湖居感伤 :礼乐师周、孔,虚无学老庄 3、宋代士子
32、普遍建立起处变不惊,淡定淡泊之态;超越仕与隐的二元对立模式;三、文论概括 1、诗话 即诗歌之话,就是诗歌的故事,关于诗歌的随笔体;首创:欧阳修六一诗话吾集古录 (金石、铭刻类图书)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 六一”;六一诗话序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魏泰临汉隐居诗话 、张戒岁寒堂诗话姜夔白石道人诗话 、刘克庄后村诗话特点:(1)内容上,记事为主,重在诗歌本领之述、用事造语之考辨与寻章摘句之观赏;(2)形式上,由互不相关的论诗条目连缀而成,有话就长,无话就短;(3)风格上,平易浅近,娓娓动人;2、宋代大家之诗文论:苏轼、黄庭坚、严羽 3、李清照
33、词论第一篇词论专文 第一篇女性文学家的理论批判文章 代表北宋词学的最高水平 李清照提出词“ 别是一家” 观点,具有文体论意义;词的本质特点:协音律 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而诗文仅分平侧而已;情致温婉的个人小情调 小歌词;重大、庄重的题材内容与豪爽雄壮的风格情调不相宜于词;典重高雅 批判柳永“ 词语尘下”、张子野等人“ 破裂”贺苦少典重,秦少故实等;第一节 苏轼 一、文学创作发生论 创作是充实而勃郁的思想内容的自然显露,反对虚无主义;与杜甫、白居易批判现实的文学主见一脉相承;苏洵的“ 风水相遭” 说:风水不相遭,就不能成文;风水相遭,就不能不成文;“ 水” :喻作家道与文
34、的修养工夫主观条件“ 风” :喻外界机遇客观条件;苏轼:风行水上,自然成文 二、艺术思维与艺术表现论11 / 13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1 页,共 1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1、艺术思维的“ 空静” 观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行以留意于物;留意于物:物质占有无休止的功利欲望 寓意于物:精神享受超功利的审美境域“ 空静” 观强调艺术思维及其审美过程中静观和摒弃杂念的重要性 道家的“ 虚静” 思想 禅宗的“ 空寂” 观念 2、辞达说 文学作品中语言的运用只要达意就可以了,对文采要求并不高(1)从艺术思维规律的高度论
35、述 求物之妙观看万物(眼中之竹)了然于心艺术构思(胸中之竹)了然于口与手艺术传达(手中之竹)辞达说, 通过认真观看,深化事物本质之理,将心中构思酝酿成熟的艺术形象等内容用语言文字完全、充 分地表达出来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2)辞达和文采的关系 文采是辞达的内在要求 3、法度与自由的辩证关系(1)艺术表达随文思变化而敏捷多样,挥洒自如;行云流水、随物赋形(2)这种自由抒写又须遵循艺术规律规律,在法度基础上充分发挥作家的艺术制造力;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行不止;既要熟识又要超越法度技巧,敏捷运用 三、艺术风格论平淡美 平淡不是单纯之平淡,于平淡纯朴中包含最浓最深之味,显示细密浓丽之美;
36、其次节 黄庭坚 江西诗派的领头人物 点铁成金与夺胎换骨 点铁成金:取用古人陈言点化自己作品;夺胎换骨:用新的文字词汇重写前人诗意,以前人诗歌内容作为创作材料;评判:积极性:借鉴古人、推陈出新的意义 局限性:否定诗人自我个性和制造精神,违反诗歌创作规律;江西末学片面的学习鼓吹,使文坛流弊丛生 第三节 严羽沧浪诗话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中最有代表性的诗学著作;转变自六一诗话以来诗话著作专供消遣的随笔形式,代之以严谨的理论体系;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诗学见解鲜明尖锐,独树一帜;一、“ 以禅喻诗” 的诗学建构“ 以禅喻诗”:以禅语说诗:以禅宗话语作为诗学言说方式 以禅理说诗:以禅宗理论作为诗学建构的基础 1
37、、妙悟说 . 忍者为龟,悟者为佛 .忍者为龟 .a.a龟虽长寿,但究竟只能把脑袋缩在龟壳里,以一味的退让求得平安;12 / 13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2 页,共 13 页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悟者为佛 .a.a佛者, 有大觉悟之人; 悟,方能进退自如, 心无挂碍, 身与心的和谐统一, 一种心灵的升华;1、妙悟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沧浪诗话 诗辨 )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
38、一知半解之悟;汉魏尚矣,不假悟也;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他虽有悟者,皆非第一义也;(同上)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悟” :指直觉跃迁式的艺术思维方式;“ 妙悟” 、“ 透彻之悟” :指对诗歌创作规律的立刻领悟达到豁然贯穿的境域;2、熟参妙悟之基础熟参:指对前代优秀作品进行广泛透彻地阅读,领悟创作技巧,把握创作规律,提高艺术修养;3、识与辨妙悟之关键“ 识” 、“ 辨” :指高度的艺术鉴赏和审美判定才能,特别是对作品体制类型的识别辨析;二、严羽对诗歌审美境域的追求1、“ 别材” “ 别趣” 说别材:材,指诗歌题材;即诗歌创作不以学问学问为表现对象,应有自己特别的题材吟咏情性(审美情感);别趣:趣,指艺术旨趣;即诗歌创作不以抽象道理的阐发为目的,应有自己特别的艺术旨趣(特殊的审美感受);2、镜花水月诗歌的审美境域抱负诗中境象既空灵虚幻,又富有无穷的情致;韵味;含蓄、蕴藉、模糊;13 / 13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3 页,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