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开发原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开发原理课件.ppt(15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系统开发原理第1页,此课件共155页哦第一节第一节 系统开发方法概述系统开发方法概述 开发方法是指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指导思想、逻辑、途径以及工具的组合。一、系统开发方法的历史回顾一、系统开发方法的历史回顾 20世纪50年代计算机开始应用于管理工作。面向处理 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数据库。面向数据 20世纪6070年代是结构化系统分析和设计时代。20世纪80年代初是原型法时代第2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20世纪80年代末是CASE时代(Computer Aided(or Assisted)Software Engineering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强调解决整个系统开发过程的效率问题。)20世纪90
2、年代至今,则到了客户服务器的时代,或基于Web的开发时代。这时客户宁愿买现成的软件包,甚至是整个系统,而不愿自己开发。用户买来许多软件部件,自己或请顾问公司把它们集成起来,这就是系统集成或基于部件的开发,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第3页,此课件共155页哦二、系统的开发策略二、系统的开发策略 1、“自上而下”(亦称“自顶向下”)策略 优点:整体性强、逻辑性强;缺点:工作量大,周期长,复杂 ;适用范围:大、小系统2、“自下而上”(亦称“自底向上”)策略 优点:工作量小,周期短,相对简单;缺点:缺乏整体性,功能、数据冗余,易返工;适用范围:小系统 第4页,此课件共155页哦3、综
3、合方法 自上而下的进行系统的总体规划、分析、设计;自下而上的对各个模块进行实施。特点:既考虑到系统的整体性,又可节约人力、物力、时间的耗费。第5页,此课件共155页哦三、系统开发方法三、系统开发方法(一)生命周期法(life cycle approach)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结构化方法的基础。基本思想:按照软件系统的生命周期规律,把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五个主要的阶段,并明确规定各阶段工作的任务、原则、方法、工具和形成文档资料的方法。第6页,此课件共155页哦(二)结构化方法(structured approach)1.基本思想 采用结构化的系统
4、分析和设计的方法,即“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分解成足够简单,并能被清楚地理解和表达的若干层次。第7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它是生命周期法的继承和发展,是生命周期法与结构化程序设计思想的结合。它用顺序、选择和循环三种基本结构来编程,使之标准化、线性化。优点:结构化方法不仅提高了编程效率和程序清晰度,而且大大提高了程序的可读性、可测试性、可修改性和可维护性。第8页,此课件共155页哦2.结构化方法的含义 结构化方法采用“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思想方法,先明确用户的需求,然后从系统的总体出发,把一个复杂的系统“自顶向下”地划分为尽可能独立的子系统和模块,进行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再“自
5、底向上”地开发和调试各个模块,最后进行模块联调和整个系统的调试。第9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具体而言,就是先将整个系统开发为若干相对独立的阶段,如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等。v在系统规划阶段,从最顶层的管理业务入手,逐层深入至最底层;v在系统分析阶段,新系统方案和系统设计应从宏观整体考虑入手,先考虑系统整体的优化,再考虑局部的优化问题;v在系统实施阶段,则应坚持自底向上逐步实施,即组织资源从最基层的模块开始编程和调试,然后按照系统设计结构,将模块按层次一个个组装到一起进行调试,自底向上,逐层地构建整个系统。第10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结构化方法包括结构化分析(SA)、结构化设计
6、(SD)和结构化程序设计(SP)。结构化方法通常把整个系统的开发分为六个阶段:(1)系统开发准备阶段;(2)调查研究及可行性研究阶段;(3)系统分析阶段;(4)系统设计阶段;(5)系统实施阶段;(6)运行和维护阶段。第11页,此课件共155页哦3.与传统的生命周期法相比,结构化方法强调以下四个方面:运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 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抽象方法(层次性,由高到低)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如系统、模型、流程设计等,都是以抽象为基础的。模块化方法。(模块:能够单独命名并独立地完成一定功能的程序语句的集合)模块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具有层次结构。体现了抽象化与信息隐藏原则。第12页,此课件共
7、155页哦4.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优点 继承了生命周期法的优点,还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强调在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考虑具体的分析设计问题,即自顶向下的观点。缺点 但是结构化方法也具有开发时间长、见效慢,需要用户提供完整的需求,对于需求不确定情况不适应等缺点。适用范围 主要适用于系统规模较大、功能和数据关系复杂的开发项目,如会计核算信息系统的开发。第13页,此课件共155页哦(三)原型法(prototyping approach)用户需求的多变性和环境的不确定性,为结构化方法的重大障碍,而原型法在这方面则大大改善。原型:本义是指其结构、大小和功能都与某个物体相似的模拟该物体的原始模型。在信
8、息系统开发中,“原型”是指该系统早期可运行的一个版本,反映系统的部分重要功能和特征,其主要内容包括:系统程序模块、数据文件、用户界面、主要输出信息及与其他系统的接口。第14页,此课件共155页哦1.基本思想原型法的思想出发点: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总是循序渐进的容易开发出一个用户满意的系统能充分利用先进的各种软件工具。第15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基本思想:在获得用户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快速地构造系统工作模型-初始模型,然后演示这个原型系统,在用户参与的情况下,按用户合理而又可行的要求,不断地修改这一原型系统。每次修改都使系统得到一个完整的新原型,直到用户满意为止。第16页,此课件共155页哦2.开发过
9、程图图2-2 原型法的工作流程原型法的工作流程NYYN确定用户最初需求开发系统原型试用、评价原型修改、扩展和完善完成系统产品用户满意可修改加工工第17页,此课件共155页哦3.特点 (1)尽可能利用现成软件或软件生成工具来构造原型 (2)按照最小系统原则构建原型 4.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优点 通常更能满足用户需求;适应需求不确定的情况;能较快地实现系统基本结构;开发成本低。缺点 为了加快系统开发的速度,常常导致系统质量的下降;没有严格的开发文档,维护较困难。第18页,此课件共155页哦(四)面向对象的方法 起源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如VC、C+、VFP。1.含义 所谓“面向对象”是一种认识客
10、观世界的世界观,是从组织结构角度模拟客观世界的一种方法。第19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人们在认识和理解现实世界的过程中,普遍运用以下三个构造法则:(1)区分对象及其属性,如区分车和车的大小;(2)区分整体对象及其组成部分,如区分车和车轮;(3)不同对象类的形成及区分,如所有车的类和所有船的类。因而,客观世界可以看成由不同种类的对象构成,每个对象都有自己的内部状态和运动规律,不同对象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完整的客观世界。第20页,此课件共155页哦2.基本思想 (1)将客观世界看成是由各种对象组成的集合,以数据或信息为主线,把数据和施加在这些数据上的操作封装为一个称为对象的统一体;(2)把
11、所有对象划分为各种对象类,为每个对象类定义一组数据和一组方法;(3)按照子类和父类的关系,建立对象类间的层次结构;(4)对象之间通过传递消息互相联系。第21页,此课件共155页哦3.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方法的比较 4.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概念和特性(1)基本概念 对象(Object):是对客观世界中事物实体的抽象。每个实体即称之为对象。软件中的对象是一个封闭体,它由一组数据和施加于这些数据上的一组操作构成。数据刻画了对象的属性,表明对象的状态;操作刻画了对象的功能,表明对象的行为。对象由属性和方法组成,属性反映了对象的信息特征,方法则是用来定义或改变属性状态的各种操作,用对象这个概念及其方法可以完
12、整地反映客观事物的静态属性和动态属性。第22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类(class):具有相同特征和行为的对象的集合。如帕萨特,是一种轿车,轿车是一种交通工具,轿车是帕萨特的类,交通工具是轿车的类。对象是类的具体化、局部化。消息(message):是对象之间进行通信的一种数据结构。实质上是接受对象所具有的操作或方法名称。对象之间是通过传递消息来进行联系的。系统可以看作一个彼此传递消息而相互作用的对象集合。第23页,此课件共155页哦(2)对象的特征 封装性:将自由数据和操作封闭在一起,并尽可能隐蔽对象的内部细节。用户只需要根据对象提供的外部特性接口访问对象。继承性:是指直接获取父类已经有的性质
13、和特征而不必再重复定义。继承性提高了程序的可重用性。对象与类之间、子类与父类之间都存在继承性。如下图所示。第24页,此课件共155页哦哺乳动物人大象老年人中青年青少年非洲象图图2-3 继承性示例继承性示例第25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多态性:指相同的操作(过程,或函数)可作用于多种类型的对象并获得不同的结果。同一消息发送至不同类或对象可导致不同的操作结果,使软件开发设计更便利,编码更灵活。第26页,此课件共155页哦(3)面向对象方法的开发步骤 定义问题(系统调查和需求分析)。对系统将要面临的具体管理问题以及用户对系统开发的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对问题的概括描述(面向对象的分析)。分析问题的性质和
14、求解问题。在复杂的问题域中抽象地识别出对象以及其行为,结构,属性,方法等。第27页,此课件共155页哦形式化处理(面向对象的设计)。整理问题,即对分析的结果作进一步的抽象、归类、整理,最终以范式(由许多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命题和原理组成的系统整体)的形式将他们确定下来。实现(面向对象的编程)程序实现,即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将上一步整理的范式直接映射为应用程序软件。第28页,此课件共155页哦5、面向对象方法的开发过程 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分为四个阶段:(1)需求阶段 (2)面向对象分析 (3)面向对象设计 (4)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第29页,此课件共155页哦(1)需求阶段是对系统将要面临的具体
15、管理问题以及用户对系统开发的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即定义问题。(2)面向对象分析是分析问题的性质和求解问题,在复杂的问题域中抽象地识别出对象以及其行为、结构、属性、方法等,即对问题的概括描述。第30页,此课件共155页哦(3)面向对象设计 就是整理问题,即对分析的结果作进一步的抽象,归类,整理,最终以范式的形式将他们确定下来。根据设计的要求对问题领域对象和类进行整理和求精。对于面向对象的概念模型所确定的对象结构、属性、方法等内容,进行增加、分解、合并等分析,改正错误的内容,删去不必要和重复的内容以及进行分类整理等。第31页,此课件共155页哦(4)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就是(面向对象的编程)程序实现.
16、即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将上一步整理的范式直接映射为应用程序软件。采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如Visual C+,Visual B,Visual FoxPro,Powerbuilder等,根据已经规定的每一对象和类的静态属性、动态属性以及对象和类之间的关系,编写出对象化的模块程序。第32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6、面向对象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优点:1.和人们习惯思维方法一致,有较好的稳定性、可重用性和可维护性;2.解决了传统结构化开发方法中客观世界描述工具与软件结构不一致性问题,缩短了开发周期;3.实现软件重用,简化程序设计;4.系统易于维护。第33页,此课件共155页哦缺点:1.需要相应
17、的软件支持;2.对于大型管理信息系统,一开始就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系统,会造成系统结构不合理、各部分关系失调等问题;3.从面向过程到面向对象的转换过程难度较大。适用范围:适用于各类信息系统的开发。第34页,此课件共155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一、内容、任务和步骤 v需求分析的内容包括以下8点:1、会计部门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分工调查2、业务处理流程调查(即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整个数据流程进行调查)3、输入数据调查第35页,此课件共155页哦4、输出数据调查5、数据处理方法调查6、对存储时间和方式的调查7、代码调查8、对信息量的调查第36页,此课
18、件共155页哦需求分析的任务(1)准确地确定问题,充分理解和表达用户的需求。这也就是要详细定义要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有关属性、外部接口、设计限制、数据库需求、确定硬件和软件支持环境以及辅助软件等内容。第37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2)使用自上而下逐层分解的结构化分析(SA)方法,把整个会计信息系统分解为若干个子系统,把整个软件的所有功能分配给会计信息系统的各功能部分,并详细定义每个子系统的外部功能以及它们间的接口。(3)对以上已经进行的两项工作进行阐述,形成需求文档(需求规格说明书)。其中明确定义了要开发的会计信息系统的需求、系统的构成和有关接口。第38页,此课件共155页哦v需求分析的工
19、作步骤第39页,此课件共155页哦二、需求分析的基本方法SA方法 vSA方法(结构化分析方法)的特点(1)自上向下逐层分解 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而人类处理复杂问题的基本手段就是把它分割成相对独立的若干个较简单、较小的问题,如果问题不够简单,再继续分割,如此循环下去,直到问题足够简单为止,这就是分解或精细化的过程。分解可以逐层进行,即逐层添加细节,并进行逐层分解。第40页,此课件共155页哦(2)采用简明易懂、直观的描述方式 系统分析的结果是需求文档的重要组成部分,需求文档是需要反复与用户讨论并由用户进行审查,最后经双方确定、认可的。由于系统分析的描述方式必须简明易懂,让用户
20、能一看就明白,所以结构化分析方法采用了介于形式语言(按一定规律构成的句子或符号串的有限或无限的集合.)和自然语言(指一种自然地随文化演化的语言)之间的描述方式,并且尽量采用图形方式来描述。第41页,此课件共155页哦vSA方法主要工具1、数据流程图 在系统分析阶段,最重要的文档资料就是“数据流程图”,它和“数据字典”构成系统分析阶段的成果“逻辑模型”。数据流程图(data flow diagram DFD)是以图形方式来表达数据处理系统中数据的转换过程和信息的流向,从而直观地反映出该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种图示。数据流程图的基本要点是描绘“做什么”而不考虑“怎样做”。第42页,此
21、课件共155页哦 绘制数据流程图时应遵循“自顶向下、层层分解”的原则,使复杂的处理过程分解成足够简单、能被清楚理解的处理过程,从而使系统开发人员能清晰地看出各个细节之间的顺序和相互关系,并很容易找到它们之间的数据接口。(1)数据流程图的基本构成:数据流 (箭头)文件 (平行线)数据加工 (圆或椭圆)数据流的源点与终点(矩形)第43页,此课件共155页哦图形图形名称代表意义外界实体数据源点/终点 代表与系统有关的外界机构 数据流 表示数据的流动方向 加工、处理 表示数据的处理过程 数据存储 表示数据存储的处所、输出 第44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注意:数据存储和数据流都是数据,仅仅所处的状态不同
22、。数据存储是处于静止状态的数据,数据流是处于运动中的数据。即两者只不过是同样数据的两种不同形式。数据流图数据流图第45页,此课件共155页哦(2)数据流程图的绘制步骤 在绘制数据流程图时,通常先绘制手工系统的数据流程图,然后通过优化,将手工系统的数据流程图转化为新系统所需的数据流程图。具体步骤如下:识别系统边界 识别系统的边界实际上是识别系统纯粹的输入数据流和纯粹的输出数据流。这是最顶层的数据流。用来确定系统的边界。画原系统(手工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标记数据流名第46页,此课件共155页哦给数据处理命名删除控制流 控制流(它是程序执行中所有可能的事件顺序的一个抽象表示)表示控制的转移,是加工者
23、的一种意识。数据流表示数据流动。数据流程图中不允许出现控制流。标注错误或非法数据流 错误或非法的数据流用一端悬空的箭头表示,这种数据流可暂不考虑其加工处理。避免交叉数据流 相同的数据源点和终点可在数据流程图中的不同地方多次出现。第47页,此课件共155页哦v数据流程图举例数据流程图举例会计核算系会计核算系统分解统分解第48页,此课件共155页哦账务处理分解账务处理分解第49页,此课件共155页哦v数据流图举例数据流图举例银行对账单分解银行对账单分解第50页,此课件共155页哦(3)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SA)与会计信息系统分层数据流程图 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原理是采用自顶向下、有抽象到具体、逐步
24、求精的逐层分解的方式来表达系统的功能。在逐层分解过程中,要注意图中数据流的守恒,即保证分解前后的输入数据流和输出数据流的数目相等。数据流的守恒是对某个加工来说的。第51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注意:数据流程图在逐层分解过程中,数据流也被逐层分解,这时,会出现下层数据流比上层数据流“多几个”的现象,这主要是上层数据流在下层被分解造成的,本质上仍是一个数据流,并不影响其平衡。第52页,此课件共155页哦报表经营目标折旧固定资产资金合同账款产品结构质量指标结算单报表财务制度对账单采购成本发票生产技术物资部门银 行财 政 部门经营决策设备管理经 营 销 售人 事 劳资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图图2-1
25、2 会计信息系统的顶层数据流程图会计信息系统的顶层数据流程图第53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会计信息顶层数据流程图描述系统所处的界面,即与系统有关联的外部实体和与这些实体的信息流动。顶层图确定了系统的活动边界。第54页,此课件共155页哦图图2-10 会计信息系统的第一层数据流程图会计信息系统的第一层数据流程图工时产量统计数定额数据账表结算凭证出入库料单固定资产统计表成本核算单利润明细表转账凭证转账凭证转账凭证工资汇总表记账凭证结算凭证产成品入出库数转账凭证工资基本数据转账凭证工资变动数据分析结果历史数据会计报表总账明细账日记账管 理 分析总账系统销售管理成本管理固定资产工资管理料工费存货核算第
26、55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会计信息系统的第一层数据流程图是顶层数据流程图的进一步分解和细化的结果,它把整个会计信息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底层为专业核算层,中间层为总账处理层,最高层为管理分析层。这三个层次是以数据流描述各层次之间的数据联系,数据流将3个层次有机地联系起来。第56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第一层数据流程图是一个以专业核算为基础,以总账处理为中心,以管理分析为目标的层次结构。会计信息系统的第二层数据流程图是对第一层数据流程图的每个处理功能的进一步分解和细化。对第一层数据流程图的每一处理功能进行分解,可以得到第二层数据流程图。第57页,此课件共155页哦银行对账单凭证记
27、账凭证文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科目余额及发生额文件报表总账日记账凭 证 输入对账单输入对账单文件报表文件银行日记账未达账明细账记账制表输出对账图图2-11 会计信系统的第二层数据流程图(总账系统)会计信系统的第二层数据流程图(总账系统)第58页,此课件共155页哦补充补充:数据流程图有两种典型结构v变换中心型和事物中心型(1)变换中心型数据流程图 变换中心是一种线状结构。可以比较明显地分成输入、中心加工和输出三部分。往往存在于上层的数据流程图中。变换中心的“变换”含义:在中心对数据有逻辑处理功能,也就是对数据有变换功能,这里变换指对数据进行变换数据结构。例如,将数据格式重排;在原有数据内容的基础
28、上产生新的数据。如平均值、求和等。第59页,此课件共155页哦1234输入中心加工输出图图2-13 变换中心结构数据流程图变换中心结构数据流程图第60页,此课件共155页哦(2)事务中心型数据流程图 事务中心型数据流程图是一种束状结构。从中心流出的数据流呈平行状态。往往存在于下层的数据流程图中。事务中心的“事务”含义:在中心不对数据进行逻辑处理,而只是根据要求将数据分配到相应的处理中去。多出现在判断结构中。第61页,此课件共155页哦11111输入事务中心输出图图2-14 事务中心型数据流程图事务中心型数据流程图第62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在一个复杂系统的数据流程图中通常是同时包含变换中心型
29、结构和事务中心型结构的混合型结构,这时通常是从总体上确定一种类型,但在具体分解时又根据局部特性按其所属类型去分解。第63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例如,图2-11会计信息系统的第二层数据流程图按“数据处理”进行简化后的图形如下:凭凭 证证 输输入入制表制表记账记账输出输出对账单对账单输入输入对账对账图图2-15 总账系统数据流程图总账系统数据流程图第64页,此课件共155页哦(4)数据流程图的用途 一是利用它作为交流信息的工具,即分析员把他对现有系统的认识或对目标系统的设想用数据流图描绘出来,供有关人员审查确认;二是作为分析和设计的工具,即根据该系统的逻辑模型考虑系统的物理实现。第65页,此课件
30、共155页哦vSA方法主要工具2、数据词典 数据词典(Data Dictionary,DD)是对数据流图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集合,也就是对数据流图中各文件及数据流进行详细地描述和确切地解释。即通过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每一数据项、数据流、数据存储以及加工给出精确的定义,并将其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便组成了一本数据字典。其作用是为系统人员在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维护过程中提供关于数据的描述信息。第66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数据流程图与数据字典的区别与联系:数据流程图描述信息处理系统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数据字典描述信息处理系统的具体细节,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都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没有数据
31、字典,数据流图就不严格;然而没有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就难于发挥作用。第67页,此课件共155页哦数据词典的内容应包含以下4 种类型的词典条目:数据流、文件、数据项和加工。加工类条目又称小说明,主要涉及算法描述,描述特点有所不同。第68页,此课件共155页哦1.数据流条目 数据流由“数据流名称、来源、去向、组成和数据流的流通量”组成。数据流通量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传输次数。例1:工资发放单 数据流名称:工资发放单 来 源:财务部门 去 向:职工 组 成:职工编号+姓名+实发工资 数据流通量:6000(单位职工人数)第69页,此课件共155页哦2.文件条目 文件条目是定义数据存储文件的。定义内容包括文件
32、名称、组织方式、组成、记录数。例2:发料单文件 文件名称:发料单文件 组织方式:按单据号顺序组织 组 成:日期+料单编号+实发数量 记 录 数:1000第70页,此课件共155页哦3.加工条目 加工条目用于描述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处理。数据流程图中不能再分解的加工为基本加工,为了理解这些基本加工,像数据流条目和文件条目一样,要为每个基本加工编写详细的说明。加工条目由“加工名称、加工编号、激发条件、处理逻辑、输入数据流及输出数据流等”组成,其中加工编号与数据流程图中的加工编号相同。第71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在数据字典中只列出基本加工的说明,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加工最后总能分解成为一些基本加工,只要
33、有了基本加工的说明和相应的描述,就可以理解其它加工。加工条目集中描述一个加工“做什么”,即加工逻辑,也包括其它一些与加工有关的信息,如执行条件、优先级、出错处理等。加工条目一般使用自然语言、结构化语言、判定表或判定树来进行描述。第72页,此课件共155页哦例3:记日记账 加工名称:记日记账 编 号:66 输 入:记账凭证 输 出: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 处理逻辑: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顺序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第73页,此课件共155页哦三、系统分析报告 系统分析报告是系统分析阶段的工作成果,也意味着系统分析阶段的结束和系统设计阶段的开始。系统分析报告中除了有系统功能的内容外,还要
34、说明系统的配置。当系统分析报告被批准后,即可开始系统设计。第74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在系统分析阶段,通过对现行系统的分析,得到了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从而解决了新系统“做什么”的问题。系统设计是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解决系统“如何做”的问题,即根据系统分析得到的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设计一个能在计算机上实现的具体方案,给出新系统的物理模型。第三节 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的系统设计第75页,此课件共155页哦系统设计过程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功能模块设计计算机物理配置设计数据库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界面设计处理过程设计第76页,此课件共155页哦一、总体设计 任务:根据系统分析中描述的系统目标、功能与环境条件,确定
35、系统的总体结构,将系统按功能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分别明确各个子系统的子目标和子功能,然后按层次划分功能模块,画出系统的模块结构图(物理模型)。即功能模块设计。同时选择确定合适的计算机系统及其软、硬件配置。即计算机物理配置设计。第77页,此课件共155页哦(一)功能模块设计 功能模块设计是以系统的逻辑功能设计和数据流关系为基础,根据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借助于一套标准的设计准则和图示工具,通过“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的反复,逐层把系统划分为若干大小适当、功能明确、具有一定独立性并容易实现的模块,从而把复杂的系统设计转变为多个简单的模块设计。由于组成系统的模块彼此独立,功能明确,因此,能够对模块
36、进行单独的维护和修改,而不会影响系统中的其它模块。第78页,此课件共155页哦1.结构化设计方法 SD方法提供了分解系统的设计策略、表达工具、评价系统质量的标准及优化技术,是数据处理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分而治之,通过分解把系统设计成具有层次及调用关系的模块结构,并且通过评价与优化技术来改进系统结构,从而提高软件的质量。第79页,此课件共155页哦2.模块 模块是一组程序语句。这组程序语句必须具有四种属性:(1)具有一定的逻辑功能 逻辑功能是指把输入数据加工成输出数据的功能;(2)有输入输出数据 模块可以调用和被调用,模块的数据来源(输入)与去向(输出)既可以是其调用者,也可是其被调
37、用者;第80页,此课件共155页哦(3)内部数据 内部数据指属于模块自己的数据;(4)运行环境 运行环境指模块之间调用和被调用的隶属关系及调用中的控制(如判断、循环)与传递的参数等。模块的运行环境、输入、输出和逻辑功能称为模块的外部属性,而模块的内部数据与处理过程称为模块的内部属性。第81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总体设计只关心模块的外部属性。在系统设计阶段,模块结构图(即系统物理模型)是指将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处理转化成相应的模块(即每一个数据处理对应一个模块)。第82页,此课件共155页哦v结构图结构图中的主要成分:(1)模块 (2)调用 (3)数据 记账凭证查询按凭证号 查 询按日期查 询按
38、 查 询 条 件 查 询凭证号日期查询条件第83页,此课件共155页哦系统的功能结构原理.XXX系统子系统1子系统2功能模块1程序模块1子系统n功能模块2功能模块n程序模块2程序模块n第84页,此课件共155页哦注:一个系统可分为若干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可以划分为若干功能模块,每个功能模块还可以划分若干个层次,每个模块执行相对独立的功能。在整个 系统中,一个子系统对应一个独立的职能,一个功能模块完成某一管理业务,是组成 子系统的基本单元;一个程序模块 实现某一具体加工处处理,是组成 功能模块的基本元素。第85页,此课件共155页哦3.模块分解和设计的基本原则 系统结构设计最终一定归结为模块的分解
39、和设计,因此模块分解和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决定了系统设计的质量。模块分解的独立性和设计的合理性主要用模块聚合和模块耦合的程度来衡量。第86页,此课件共155页哦(1)模块的聚合 模块的聚合是衡量一个模块内部各组成部分间整体统一性的指标,描述一个模块功能专一性的程度。模块聚合程度由高到低可分为7种:1)功能聚合:如果一个模块是由一个单独的且能够确切定义的处理功能组成,则称之为功能聚合模块。2)顺序聚合第87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3)数据聚合 4)过程聚合 5)时间聚合 如初始化处理模块 6)逻辑聚合 如报表打印 7)偶然聚合 一般情况下,系统较高层次的模块聚合程度较弱,而较低层次上的模块聚合程度较
40、高。第88页,此课件共155页哦(2)模块的耦合 两模块间的联结称为耦合。耦合度表明模块间的信息的关联程度。一般情况下,耦合度越低,模块的独立性就越好,越容易设计和维护。第89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影响模块间耦合程度的主要因素是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复杂性,根据信息传递方式不同,模块之间的耦合(由低到高)分为3种:1)数据耦合 2)控制耦合 3)内容耦合 模块的分解基本原则:高聚合、低耦合。第90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模块的三种调用联系模块的三种调用联系:直接调用、判断调用、循环调用。模块间的数据传递类型:模块间的数据传递类型:(1)数据通讯:用尾部带空心小圆的箭头表示模块间传递的是数据;(2
41、)控制通讯:用尾部带实心小圆的箭头表示模块间传递的是控制信号。模块及其调用联系、数据传递就组成了系统模块及其调用联系、数据传递就组成了系统结构图。结构图。第91页,此课件共155页哦4.系统结构图的设计 绘制系统结构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数据流程图中的处理逻辑转换为系统所需的系统结构图,如何有效地从数据流程图中找出不同的结构类型(即变换中心型和事务中心型)和变化规律,从而得到系统结构图,这是绘制系统结构图的基本技巧。第92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利用结构化系统设计方法(SD)进行系统结构图设计通常分为两个步骤:(1)由数据流程图导出初始系统结构图;根据系统的数据流程图的类型,结合系统中数据的传
42、递形式,遵循一定的法则来推导。(2)利用分解模块结构质量的标准,结合计算机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对结构图进行逐步优化和改进,最后形成系统的结构图(即系统物理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需要反复试探、比较,难度较大而且要有一定的经验。第93页,此课件共155页哦v注意:结构图中各层次功能与新系统数据流程图中的处理是对应的,结构图可以有数据流程图转化而来,但二者有本质区别:数据流程图着眼于数据流,反映系统的逻辑功能,及系统能做什么;结构图着眼于控制层次,反映系统的物理模型,及怎样逐步实现系统的总功能。第94页,此课件共155页哦(二)计算机物理配置设计1.网络规划2.网络拓扑结构设计3.网络设备选型
43、(网络服务器、客户机、传输介质、接口设备和操作系统)4.网络操作系统选择5.网络的可靠性与安全性设计第95页,此课件共155页哦二、详细设计 在详细设计中,要完成系统的数据库设计、代码设计、输入、输出界面设计和处理过程设计等工作。详细设计关心的是模块的内部属性。目的在于对拟开发的系统进行详细说明,满足系统分析时所明确的系统需求,并与概念设计(功能模块设计)保持一致。第96页,此课件共155页哦(一)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运行的效率、操作使用的方便程度和程序设计的难易程度,是评判一个信息系统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v数据库设计是指在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库的过程
44、,其设计的主要依据是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存储、数据字典以及所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功能和描述工具。将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的文件进行物理定义,将所有文件设计成可用计算机进行存取的物理形式。第97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数据库设计中常用的方法是“实体-联系”(Entity Relationship Approach)方法,简称“E-R”方法。设计过程分为4个阶段:(1)概念模型设计(2)逻辑模型设计(3)物理模型设计(4)数据库的实现第98页,此课件共155页哦1.概念模型设计 通过对现实世界的信息流进行分析选择、命名、分类、综合之后,用E-R图对其进行描述。概念模型是一种面向问题的数据模型,它描述
45、了从用户角度看到的数据库的内容及联系,是一种纯粹的现实反映,与存储结构、存取方式等数据库的具体实现内容无关,即和数据库管理系统无关,适用于任何数据库管理系统。第99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概念模型是通过E-R图来描述的,E-R图有三种基本成分:实体、联系和属性。(1)实体:现实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或概念。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凭证、账簿、报表等都是实体。E-R图中,实体用矩形框表示,在框中写明实体的名称。第100页,此课件共155页哦例如:记账凭证实体可表示为:记账凭证实体符第101页,此课件共155页哦(2)联系:实体之间可能存在的对应关系。E-R图中,联系用一个带有两条以上连线的菱形框表示,框
46、中写明联系的名称。例如,科目汇总表和记账凭证之间的联系是“科目汇总”。科目汇总科目汇总联系符第102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在E-R图中,联系有三种:(1)11 一对一联系,如 车间车间主任(2)1N 一对多联系,如 车间工人(3)MN 多对多联系,如 工人产品第103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联系”有带属性的“联系”和不带属性的“联系”。对于带属性的“联系”,按实体对待,如果“联系”是两实体处理的中间结果,这个“联系”要带属性,否则,不带属性。例如学生选修某门课程所取得的成绩,成绩既不是学生的属性,也不是课程的属性,它依赖于某个特定的学生和课程,所以它是学生和课程之间的联系“选课”的属性。第
47、104页,此课件共155页哦(3)属性:描述实体和联系性质的参数。E-R图中,属性用一个带连线的圆圈表示,圆圈中写明属性名称。XM属性符 一个实体可以有多个属性,但通常有一个属性可以唯一地确定实体中的各个记录,这个属性就是“关键字”。第105页,此课件共155页哦记账凭证固定资产科目汇总表科目汇总科目汇总11NM日期凭证号折旧折旧折旧额凭证号编号编号名称贷方金额科目编号科目名称贷方金额折旧率实体实体-联系图(联系图(E-R)第106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概念模型在用户与设计人员之间起一个桥梁的作用,因为E-R模型非常接近人的思维方式,因而人们很容易接受它。概念模型一方面表达了用户所需求的一个
48、数据模型,另一方面这个模型又是设计数据结构的基础。因此,概念模型是数据库设计中的一个关键,由于概念模型不涉及到数据库的具体实现,所以它适用于任何数据库系统。第107页,此课件共155页哦2.逻辑模型设计 数据库的逻辑模型设计就是设计数据结构,即将数据组织成一个和计算机提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所采用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形式。目前,广泛使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因此,下面介绍如何从E-R 图转换导出关系型数据模型。第108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一个二维表表示一个关系,对应E-R图中的一个实体,表中每一行称为一个记录,用于表示一个具体的实体。每一列是记录中的一个数据项,对应E-R图中的
49、一个属性。在E-R图中有两类数据,一是实体的数据,二是实体与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第109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所以,从E-R图转换出关系模型,实际上就是实体属性和联系属性这两类数据转换成数据模型中的关系,其转换的基本规则有两条:(1)一个实体用一个关系表示 这个关系的属性由实体的所有属性组成,实体中的关键字就是关系中的关键字。第110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例如,记账凭证这一实体的关系模型可表示为:记账凭证(日期,凭证号,摘要,科目编号,借方金额,贷方金额)从转换中可以看出,关系模型的名称就是实体的名称,圆括号中的数据就是实体属性的集合。它与数据库中的字段相对应。第111页,此课件共155页
50、哦(2)一个带有属性的联系用一个关系表示 这个关系的属性由联系的属性和构成联系的每一个实体的关键字组成。例如:折旧(凭证号,编号,折旧额)凭证号是记账凭证实体的关键字,编号则是固定资产实体的关键字,折旧额是折旧的属性。所有由实体和联系转换得出的关系数据模型的集合,就构成了数据库的逻辑模型。第112页,此课件共155页哦 由概念模型向逻辑模型转换时,要根据数据库操作的要求对关系进行规范化,规范化有5个范式(由许多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命题和原理组成的系统整体),一般规范到第三范式就可以满足大部分应用了,这三个范式为:第一范式:使关系中每个属性都不可再分;第二范式:消除关系中的部分依赖;第三范式: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