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课件.ppt(7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学习第1页,此课件共78页哦本章寄语本章寄语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德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育不仅在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德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教育不仅要培养要培养“有才有才”之人,也要培养之人,也要培养“有德有德”之人,还要培养之人,还要培养“德才德才”兼备的人。这里所谓的兼备的人。这里所谓的“德德”,指的是个体的品德。培养学,指的是个体的品德。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生良好的社会态度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务。第2页,此课件共78页哦本章内容本章内容 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概述态度与品德概述态度与品德概述态度
2、与品德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第二节 态度与品德形成的理论态度与品德形成的理论态度与品德形成的理论态度与品德形成的理论 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第3页,此课件共78页哦第一节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 态度的实质与结构态度的实质与结构态度的实质与结构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品德的实质与结构品德的实质与结构品德的实质与结构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态度与品德的关系态度与品德的关系态度与品德的关系态度与品德的关系第4页,此课件共78页哦一、态度概述一、态度概述一、态度概述一、态度概述 态度(态度(at
3、titudeattitude)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人是人们经常提起的名常提起的名词。态度的度的对象包括象包括对人的人的态度、度、对物的物的态度、度、对事的事的态度、度、对社会和集体的社会和集体的态度、度、对生活和工作的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度、对金金钱和物和物质的的态度等等度等等 但心理学家对其尚无一致的看法。但心理学家对其尚无一致的看法。但心理学家对其尚无一致的看法。但心理学家对其尚无一致的看法。第5页,此课件共78页哦态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态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态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态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1 1)态度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内
4、部状态内部状态内部状态内部状态”,是一种行为的倾向性或反应是一种行为的倾向性或反应是一种行为的倾向性或反应是一种行为的倾向性或反应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它可以直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它可以直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它可以直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它可以直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但态度与实际行为不一定一致。现,但态度与实际行为不一定一致。现,但态度与实际行为不一定一致。现,但态度与实际行为不一定一致。(2 2)态度与能力不态度与能力不态度与能力不态度与能力不同,同,同,同,能力决定人们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
5、定人们是否能力决定人们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人们是否能力决定人们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人们是否能力决定人们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人们是否愿意完成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愿意完成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愿意完成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愿意完成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3 3)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态度不是天生的,是个体通态度不是天生的,是个体通态度不是天生的,是个体通态度不是天生的,是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也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改变。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也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
6、用而改变。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也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改变。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也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改变。第6页,此课件共78页哦态度的结构态度的结构态度的结构态度的结构 态度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组成。态度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组成。态度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组成。态度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组成。1 1、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认知成分、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义的观念和信念。义
7、的观念和信念。义的观念和信念。2 2、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被认为是态度的或情感,被认为是态度的或情感,被认为是态度的或情感,被认为是态度的核心成分。核心成分。核心成分。核心成分。3 3、态度的行为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向或意图。向或意图。向或意图
8、。第7页,此课件共78页哦1.1.认知成分认知成分认知成分包括知成分包括对对象的了解、象的了解、认识和和评价价了解、了解、认识是是获取取对象的信息,象的信息,评价是价是对对象象进行价行价值判断,即判断判断,即判断对象的性象的性质、意、意义、重要性、重要性等,如等,如对与与错、美与丑、善与、美与丑、善与恶等等,等等,评价是价是态度形成的重要一步度形成的重要一步很多情况下不同的人很多情况下不同的人对相同的信息有不同的相同的信息有不同的态度,其关度,其关键就在于各就在于各人的人的评价不同价不同第8页,此课件共78页哦评价所依据的是价所依据的是个人需要与价个人需要与价值观对象能否象能否满足人的需要决定
9、了人足人的需要决定了人对对象的象的评价。不价。不同的同的对象象满足不同的需要,同足不同的需要,同样的的对象在不同人的眼象在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价里有不同的价值,因此得到的,因此得到的评价也不同价也不同同同样的的对象在同一个人的不同象在同一个人的不同时间里具有不同的里具有不同的意意义,因此同一个人,因此同一个人对它的它的态度也会有所不同。度也会有所不同。这说明随着需要的明随着需要的变化化态度也会有所度也会有所变化化第9页,此课件共78页哦2.2.情感成分情感成分情感是人的内心体情感是人的内心体验,这种体种体验能使人聚集起某种力量准能使人聚集起某种力量准备采取采取行行动。情感越。情感越强,人行,人
10、行动的力量就越的力量就越强,行,行动的可能性就越大的可能性就越大情感体情感体验按需要是否得到按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分足而分为两种:两种:一种是一种是积极的体极的体验,即需要得到,即需要得到满足足时产生的情感,如高生的情感,如高兴、幸福、幸福、兴奋、喜悦、喜悦、欢乐、欣喜、愉悦、欣喜、愉悦、骄傲、自豪、荣耀、傲、自豪、荣耀、满足等足等另一种是消极的体另一种是消极的体验,即需要没有得到,即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足时产生的情感,如沮生的情感,如沮丧、悲哀、悲悲哀、悲伤、悲、悲悯、苦、苦恼、痛苦、失落、失望、落寞、孤独、仇恨、嫉、痛苦、失落、失望、落寞、孤独、仇恨、嫉妒、生气、妒、生气、恼怒、怒、愤怒等怒等第
11、10页,此课件共78页哦3.3.行为成分行为成分在情感的推在情感的推动下,人就会下,人就会产生行生行动的的动力以及要采取的行力以及要采取的行动,即想怎么做。,即想怎么做。但一个人想怎么做与但一个人想怎么做与实际上怎么做往往不是一回事。因此上怎么做往往不是一回事。因此这里的行里的行为只是一种行只是一种行为倾向并不是向并不是实际的行的行为第11页,此课件共78页哦认知成分(知成分(认识-评价)价)肯定性肯定性否定性否定性情感成分情感成分积极极消极消极行行为倾向向趋近、接受近、接受逃避、拒逃避、拒绝实际行行为第12页,此课件共78页哦改改变态度度,就改就改变你你的一生的一生第13页,此课件共78页哦
12、二、品德概述二、品德概述二、品德概述二、品德概述(一)品德的含义(一)品德的含义(一)品德的含义(一)品德的含义品德(品德(品德(品德(moral traitmoral trait)通常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行或品行、操行)通常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行或品行、操行)通常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行或品行、操行)通常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行或品行、操行等。品德是个体现象,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等。品德是个体现象,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等。品德是个体现象,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
13、表现出来的比较稳等。品德是个体现象,指个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其品德其实也是也是态度,只不度,只不过是人在一定的是人在一定的道德情境中表道德情境中表现出来的一出来的一贯的的态度度.第14页,此课件共78页哦 品德的形成是把主体外在的社会行为规范品德的形成是把主体外在的社会行为规范品德的形成是把主体外在的社会行为规范品德的形成是把主体外在的社会行为规范内化内化内化内化为其内在的道德行为观念,通过为其内在的道德行为观念,通过为其内在的道德行为观念,通过为其内在的道德行为观念,通过个体道
14、德价值取向,稳定调节其外显的道德规范行为的过程。个体道德价值取向,稳定调节其外显的道德规范行为的过程。个体道德价值取向,稳定调节其外显的道德规范行为的过程。个体道德价值取向,稳定调节其外显的道德规范行为的过程。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其发展有赖于个体的存亡。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其发展有赖于个体的存亡。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其发展有赖于个体的存亡。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反映,其发展有赖于个体的存亡。品德是认识和行为的统一。品德是认识和行为的统一。品德是认识和行为的统一。品德是认识和行为的统一。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品德具有相
15、对稳定性。第15页,此课件共78页哦品德和道德品德和道德1.区区别道德道德是社会是社会现象,受社会象,受社会发展展规律的制律的制约,不以个,不以个别人的存亡或个人的存亡或个别人是否具有某种品德人是否具有某种品德为转移,它是社会学和移,它是社会学和伦理学的研究理学的研究对象。象。品德品德是个体是个体现象或心理象或心理现象,品德的象,品德的发生和生和发展依展依赖于个体于个体的存在,它一方面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的存在,它一方面受到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同,同时还受到个体的受到个体的身心身心发展展规律的制律的制约,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象。第16页,此课件共78页哦品德
16、和道德品德和道德2.联系:系:品德是一具人品德是一具人对社会道德的反映,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社会道德的反映,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表现。一个人的。一个人的品德是在社会道德的品德是在社会道德的舆论和和风气的熏陶下和在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形成气的熏陶下和在学校道德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离开了社会道德就的。离开了社会道德就谈不上个人的品德,而不上个人的品德,而许多个人的品德也构成社会多个人的品德也构成社会道德道德风貌。所以貌。所以说人人们何以会有何以会有这样那那样的品德内容的品德内容时,应当到社会当到社会寻找找原因。原因。第17页,此课件共78页哦道德情境指能道德情境指能够用社会道德准用社会道德准
17、则衡量和衡量和评价的人的行价的人的行为的情的情境。当一个人置身于某个境。当一个人置身于某个环境或境或场合,合,这种种环境或境或场合合发生了道德生了道德问题,这就是道德情境就是道德情境第18页,此课件共78页哦问题问题情境情境公交公交车到站了,上来一位精神矍到站了,上来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奶奶。小芳正在的老奶奶。小芳正在车上坐着,但她没有上坐着,但她没有让座。座。请问她的行她的行为道德道德吗?为什什么?么?如老年人上公交如老年人上公交车如半夜三更吹小号如半夜三更吹小号第19页,此课件共78页哦不是所有的情境都与道德有关,与道德有关的情境才能衡量不是所有的情境都与道德有关,与道德有关的情境才能衡量人的
18、品德,但偶人的品德,但偶尔一次在道德情境中的表一次在道德情境中的表现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品德。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品德。看一个人的品德主要看他在道德情境中的一看一个人的品德主要看他在道德情境中的一贯的表的表现第20页,此课件共78页哦(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品德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基本心理成分品德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基本心理成分品德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基本心理成分品德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基本心理成分 。道德认知,道德认知,道德认知,道德认知,是指对于行动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知。是指对于行动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知。是指对于
19、行动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知。是指对于行动准则的善恶及其意义的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情感,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知而产生、对人的道德需要是伴随着道德认知而产生、对人的道德需要是伴随着道德认知而产生、对人的道德需要是伴随着道德认知而产生、对人的道德需要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否得到实现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行为,道德行为,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道德动机的具体表现与外部标志。它也是是道德动机的具体表现与外部标志。它也是是道德动机的具体表现与外部标志。它也是是道德动机的具体表现与外部标志。它也是实现道德动机
20、的手段。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第21页,此课件共78页哦1.1.知知即道德即道德认识或道德或道德观念,也就是人念,也就是人对于行于行为规范的范的认识,如在某种,如在某种场合合人人应该怎么做、不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什么是怎么做,什么是对什么是什么是错,人,人应该怎怎样对待朋友、待朋友、对待父母、待父母、对待工作等待工作等 道德道德认识的范畴非常广泛,既有的范畴非常广泛,既有层次之分,如有很次之分,如有很笼统的道的道德德认识问题,也有很具体的道德,也有很具体的道德认识问题。又有。又有侧面之分,如工面之分,如工作中的道德、家庭中的道德、公共作中的道德、家庭中的
21、道德、公共场合中的道德等等。凡是与道合中的道德等等。凡是与道德有关的德有关的问题都有道德都有道德认识的的问题第22页,此课件共78页哦道德道德认识一般都有正确与一般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但也表之分,但也表现出有很矛盾、有差异性的出有很矛盾、有差异性的地方,如不同年地方,如不同年龄人之人之间道德道德认识就有差异,不同文化就有差异,不同文化传统的地区的地区之之间道德道德认识也有差异。同也有差异。同时人人经常会常会处在道德的两在道德的两难困境中困境中道德道德认识一般以道德概念、道德判断、道德推理、道德一般以道德概念、道德判断、道德推理、道德评价的形式价的形式出出现第23页,此课件共78页哦2.2.情情
22、即道德情感或道德体即道德情感或道德体验,也就是在道德情境中,也就是在道德情境中对所所观察到、察到、经历到的事情或行到的事情或行为产生的情感。生的情感。“人非草木,熟能无情?人非草木,熟能无情?”道德情感的道德情感的产生决定于两个条件:生决定于两个条件:道德情境中所道德情境中所发生的事件生的事件人的道德人的道德标准准第24页,此课件共78页哦不同的事件可能不同的事件可能产生不同的情感,如看到生不同的情感,如看到别人受苦受人受苦受难而而产生同情心,生同情心,帮助了帮助了别人可能人可能产生欣慰感、自豪感,看到以生欣慰感、自豪感,看到以强凌弱凌弱产生痛恨、生痛恨、愤怒的怒的情感,等情感,等同同样的事件
23、不同的道德的事件不同的道德标准下可能准下可能产生不同的情感,如看到乞丐不同的生不同的情感,如看到乞丐不同的人会人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有的人怜生不同的情感,有的人怜悯,有的人憎,有的人憎恶,有的人惧怕。看到有,有的人惧怕。看到有人落水,有的人焦急,有的人人落水,有的人焦急,有的人紧张,有的无,有的无动于衷于衷之所以有不同的感受是因之所以有不同的感受是因为不同人的道德不同人的道德标准不同,有的人准不同,有的人认为的的和和别人所人所认为的不同的不同道德情感具道德情感具有两极性有两极性,如,如爱与恨,崇敬与鄙与恨,崇敬与鄙视,感恩与,感恩与记仇,等仇,等 第25页,此课件共78页哦3.3.意意即道德意志
24、,即人按照社会的道德即道德意志,即人按照社会的道德标准行准行动的毅力的毅力这种毅力表种毅力表现在:在:坚持,即持,即坚持按照社会的道德持按照社会的道德标准去做,哪怕遇到各种各准去做,哪怕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的阻力克制,即控制住不道德的欲望克制,即控制住不道德的欲望第26页,此课件共78页哦4.行行即道德行即道德行为,即人在道德情感和意志的推,即人在道德情感和意志的推动下下产生的行生的行为。道。道德行德行为不不仅要看行要看行为的的动机,而且要看行机,而且要看行为的方式。好心的方式。好心办坏事的坏事的事情是事情是经常常发生的生的第27页,此课件共78页哦作作为道德品道德品质的几个基本的几个基本组成成
25、分是缺一不可的,在培成成分是缺一不可的,在培养道德品养道德品质中都要兼中都要兼顾到。到。对其中任何一其中任何一项的的过分重分重视和和对其他成分的忽其他成分的忽视,都不能培养出完善的道德品,都不能培养出完善的道德品质,比如唯智比如唯智论者(者(认知派)知派)过分分强调道德道德认知部分;行知部分;行为派(派(习惯论)者只)者只强调行行为习惯的的训练。这些在些在实际工工作中都是有害的。作中都是有害的。第28页,此课件共78页哦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态度与品德都是度与品德都是从行从行为中表中表现出来出来的有的有倾向性的心理特向性的心理特征。征。态度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
26、出来的比较稳定态度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态度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态度是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的心理特征;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的心理特征;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的心理特征;品德也是一种习得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从从结构上看它构上看它们是同构的:是同构的:它们的它们的它们的它们的结构是一致结构是一致结构是一致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由认知、情的,都是由认知、情的,都是由认知、情的,都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
27、方面构成。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感和行为三个方面构成。从功能上看也有相同之从功能上看也有相同之处:都是要:都是要产生相生相应的行的行为,这些行些行为都都具有具有倾向性向性第29页,此课件共78页哦但但态度与品德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态度与品德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首先,态度具有普遍性,人对自己所接触到事物只要有一定的首先,态度具有普遍性,人对自己所接触到事物只要有一定的认识就都会有一定的态度,而品德仅指与道德有关的行为认识就都会有一定的态度,而品德仅指与道德有关的行为 其次,态度是不稳定的。态度随人的需要而变化,昨天态度比较好,今其次,态度是不稳定的。态度随人的需要而变化,昨
28、天态度比较好,今天态度不一定好。而品德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一个人经常地一贯地表现天态度不一定好。而品德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一个人经常地一贯地表现出的行为才能作为品德的标志出的行为才能作为品德的标志 第三,态度具有层次性。从对某个具体事物的态度到对工作、对学第三,态度具有层次性。从对某个具体事物的态度到对工作、对学习的态度、到对整个人生的态度,越往上态度越抽象,越具有概括性和习的态度、到对整个人生的态度,越往上态度越抽象,越具有概括性和人生哲理性,越成为指导人的许多行为的心理品质。在比较概括的态度人生哲理性,越成为指导人的许多行为的心理品质。在比较概括的态度中与道德有关的才是品德中与道德有关的才
29、是品德 第30页,此课件共78页哦态态度度与与品德的品德的关关系系联系系:都是一种内部的状都是一种内部的状态或或倾向,构成成分相同向,构成成分相同。区区别:(1 1)涉涉及及的的范范围围不不同同 态度度的的范范围大大,涉涉及及道道德德规范范的的那那部部分分稳定的定的态度才称品德度才称品德(2 2)价价值值的的内内化化程程度度不不同同 价价值内内化化到到高高级水水平平的的态度度,成成为个人性格一部分的个人性格一部分的稳定定态度才称度才称为品德。品德。第31页,此课件共78页哦两者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区别在于:(一)涉及范围不同(一)涉及范围不同(一)涉及范围不同(一
30、)涉及范围不同 态度涉及的范围包括对社会、集体以及他人的态度,对劳动、态度涉及的范围包括对社会、集体以及他人的态度,对劳动、态度涉及的范围包括对社会、集体以及他人的态度,对劳动、态度涉及的范围包括对社会、集体以及他人的态度,对劳动、生活、学习的态度,对外物、对自己的态度等,有的涉及社会道德生活、学习的态度,对外物、对自己的态度等,有的涉及社会道德生活、学习的态度,对外物、对自己的态度等,有的涉及社会道德生活、学习的态度,对外物、对自己的态度等,有的涉及社会道德规范,有的不涉及。规范,有的不涉及。规范,有的不涉及。规范,有的不涉及。只有涉及社会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内容,只有涉及社会道德规范的那
31、部分稳定的内容,只有涉及社会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内容,只有涉及社会道德规范的那部分稳定的内容,态度才能称为品德。态度才能称为品德。态度才能称为品德。态度才能称为品德。第32页,此课件共78页哦(二)价值内化程度不同(二)价值内化程度不同(二)价值内化程度不同(二)价值内化程度不同 克拉斯沃尔(克拉斯沃尔(克拉斯沃尔(克拉斯沃尔(D.B.KrathwohlD.B.Krathwohl)和布鲁姆()和布鲁姆()和布鲁姆()和布鲁姆(B.S.BloomB.S.Bloom)等提出,)等提出,)等提出,)等提出,因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可以从轻微持有和不稳定到受到高度评因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可以从轻微
32、持有和不稳定到受到高度评因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可以从轻微持有和不稳定到受到高度评因价值内化水平不同,态度可以从轻微持有和不稳定到受到高度评价且稳定之间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价且稳定之间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价且稳定之间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价且稳定之间发生多种程度的变化。价值内化的价值内化的5种水平种水平第33页,此课件共78页哦克拉斯沃克拉斯沃尔和布和布卢姆姆等依据价等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由低到高共分内化的程度,由低到高共分为五五级:1、接受(注意)、接受(注意)如教如教师向学生宣向学生宣传考考试不作弊,学生愿意听。不作弊,学生愿意听。2 2、反反应应指指学学生生主主动参参与与。处于于这一一水水
33、平平的的学学生生,不不仅注注意意某某种种现象象,而而且且以以某某种种方方式式对它它作作出出反反应(如如自自愿愿读规定定范范围外外的的材材料料),以以及及反反应的的满足足(如如以以愉愉快快的的心心情情阅读),与与“兴趣趣”类似似,强调对特特殊殊活活动的的选择与与满足。如学生愿意参加学校足。如学生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不作弊的宣誓活的不作弊的宣誓活动第34页,此课件共78页哦3、价价值化化。如如学学生生考考试时做做到到了了不不作作弊弊对自自己己感感到到满意意产生生愉愉快快感感,与与诚信等价信等价值标准准联系起来。系起来。4 4、组织。如如学学生生可可能能会会产生生价价值标准准的的冲冲突突,如如人人家家
34、不不守守信信却却得得到到了了高高分分,获得得了了利利益益,自自己己这样做做值不不值,克克服服矛矛盾盾冲冲突突形形成成自自己己的的信信念念,不不能能因因为暂时的的得得失失而而失失去去做做人人的的原原则。5、性性格格化化。其其行行为是是普普遍遍的的、一一致致的的和和可可以以预期期的的,发展展了了性性格格化化“生活方式生活方式”的价的价值体系体系.第35页,此课件共78页哦情感情感领域学域学习各水平之各水平之间的关系的关系注意注意是情感是情感产生的基生的基础和先和先导,没有注意情感就无法,没有注意情感就无法产生;生;反反应表表现出人出人对事物或他人的事物或他人的积极的相互作用的极的相互作用的倾向;向
35、;价价值化化表明人将事物集中与自己的生活的中心,表明人将事物集中与自己的生活的中心,赋予予其生活价其生活价值,表,表现出出兴趣;趣;组织表明人将根据价表明人将根据价值将各种活将各种活动集合起来,形成一集合起来,形成一个有个有连带关系的活关系的活动群;群;价价值的性格化的性格化说明由某一活明由某一活动而形成的行而形成的行为特征成特征成为人人的性格的重要的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影响其它活成部分并影响其它活动使其也具有使其也具有这样的特征。的特征。第36页,此课件共78页哦判判断断:能不能:能不能视为视为品德的表品德的表现现?1 作作业马虎、字迹潦草、粗心大意。虎、字迹潦草、粗心大意。2 年幼儿童年幼
36、儿童讲假假话或或经常常损坏坏别人的物品。人的物品。3 在下面的行在下面的行为中哪些属于道德中哪些属于道德问题、哪些不属于道德、哪些不属于道德问题?为什么?什么?A.挑食挑食B.晚睡晚起晚睡晚起C.小小偷小摸小摸D.穿着不穿着不讲究究E.爱占小便宜占小便宜F.不不爱说话G.挤公交公交车H.随地吐痰随地吐痰I.在居民小区大声喧在居民小区大声喧哗J.写字潦草写字潦草第37页,此课件共78页哦1学学习态度不度不认真,不能真,不能说品德不良。品德不良。22由于年幼儿童的价由于年幼儿童的价值标准没有内化或完全缺乏价准没有内化或完全缺乏价值标准,不能准,不能视为品德的表品德的表现。3.属于道德属于道德问题的
37、是的是C、E、H、I。道德是指人。道德是指人们应遵守遵守的社会行的社会行为规范的准范的准则第38页,此课件共78页哦手表定理手表定理手表定理手表定理 当一个人有当一个人有当一个人有当一个人有1 1只手表时,他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只手表时,他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只手表时,他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只手表时,他可以知道现在是几点钟,而当他同时拥有拥有拥有拥有2 2只手表,却无法确定时间。因为只手表,却无法确定时间。因为只手表,却无法确定时间。因为只手表,却无法确定时间。因为2 2只表并不能告诉他更准只表并不能告诉他更准只表并不能告诉他更准只表并不能告诉他更准确的时间
38、,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心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心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心理确的时间,反而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学中所说的学中所说的学中所说的“手表定理手表定理手表定理手表定理”。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选择其中较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我们的标准。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我们的标准。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我们的标准。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我们的
39、标准。尼采说过:尼采说过:尼采说过:尼采说过:“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要一种道德而不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要一种道德而不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要一种道德而不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要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手表定理的另一层含义是指,每个人都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手表定理的另一层含义是指,每个人都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手表定理的另一层含义是指,每个人都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手表定理的另一层含义是指,每个人都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否则他
40、的行为将陷入混乱。否则他的行为将陷入混乱。否则他的行为将陷入混乱。否则他的行为将陷入混乱。第39页,此课件共78页哦态度和品德的关系态度态度品德品德共性共性 认知、情感、行为认知、情感、行为 认知、情感、行为认知、情感、行为涉及涉及 涉及范围广涉及范围广 仅仅涉及社会道德规仅仅涉及社会道德规范围范围不同不同价值价值 接受接受反应反应评价评价内化内化 组织组织性格化性格化 性格化后称性格化后称为品德为品德程度程度不同不同个个性性第40页,此课件共78页哦第二节第二节 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 道德发展理论道德发展理论道德发展理论道德发展理论 (1 1)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
41、论)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2 2)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 道德价值观辨析论道德价值观辨析论道德价值观辨析论道德价值观辨析论 强化理论强化理论强化理论强化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第41页,此课件共78页哦一、道德发展理论一、道德发展理论一、道德发展理论一、道德发展理论 道德发展理论(道德发展理论(道德发展理论(道德发展理论(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Theory of moral development)由杜威)由杜
42、威)由杜威)由杜威(John Dewey,18591952John Dewey,18591952)做先导,皮亚杰()做先导,皮亚杰()做先导,皮亚杰()做先导,皮亚杰(Jean Piaget,1896Jean Piaget,189619801980)建立理论体系,经过柯尔伯格()建立理论体系,经过柯尔伯格()建立理论体系,经过柯尔伯格()建立理论体系,经过柯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Lawrence Kohlberg,1927198719271987)的继承和发展,成为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品)的继承和发展,成为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品)的继承和发展,成为迄今为止最有影响
43、力的一种品)的继承和发展,成为迄今为止最有影响力的一种品德形成理论。德形成理论。德形成理论。德形成理论。第42页,此课件共78页哦(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用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道德皮亚杰用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道德皮亚杰用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道德皮亚杰用认知发展的观点来解释道德发展。他认为,道德认知发展是使儿发展。他认为,道德认知发展是使儿发展。他认为,道德认知发展是使儿发展。他认为,道德认知发展是使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在研究中采用独创的临床研究法
44、(谈话法),在研究中采用独创的临床研究法(谈话法),在研究中采用独创的临床研究法(谈话法),在研究中采用独创的临床研究法(谈话法),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向儿童提出一些事先设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向儿童提出一些事先设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向儿童提出一些事先设在观察和实验过程中向儿童提出一些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然后分析儿童的回答,尤其是计好的问题,然后分析儿童的回答,尤其是计好的问题,然后分析儿童的回答,尤其是计好的问题,然后分析儿童的回答,尤其是回答中的错误,从中找出规律性。回答中的错误,从中找出规律性。回答中的错误,从中找出规律性。回答中的错误,从中找出规律性。皮亚杰(皮亚杰(皮亚杰(皮亚杰(Jean P
45、iaget,1896Jean Piaget,189619801980)第43页,此课件共78页哦1.1.他律期他律期他律期他律期 他律期(他律期(他律期(他律期(heteronomous stageheteronomous stage),是指受到外界支配的时期,约),是指受到外界支配的时期,约),是指受到外界支配的时期,约),是指受到外界支配的时期,约5858岁。有人称之为岁。有人称之为岁。有人称之为岁。有人称之为道德现实主义或他律的道德。道德现实主义或他律的道德。道德现实主义或他律的道德。道德现实主义或他律的道德。这一段儿童的道德认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这一段儿童的道德认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这
46、一段儿童的道德认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这一段儿童的道德认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1)认为规则是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创造的。)认为规则是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创造的。)认为规则是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创造的。)认为规则是不变的,不理解规则是由人创造的。(2 2)评定是非时,总抱着极端态度,非好即坏,非善即恶。)评定是非时,总抱着极端态度,非好即坏,非善即恶。)评定是非时,总抱着极端态度,非好即坏,非善即恶。)评定是非时,总抱着极端态度,非好即坏,非善即恶。(3 3)判断行为好坏的根据是后果的严重性,而不看主观的动机。)判断行为好坏的根据是后果的严重性,而不看主观的动机。)判断行为好坏的根
47、据是后果的严重性,而不看主观的动机。)判断行为好坏的根据是后果的严重性,而不看主观的动机。(4 4)把惩罚看作是天意和报应,认为惩罚的目的是使过失者经受跟他所犯的错误)把惩罚看作是天意和报应,认为惩罚的目的是使过失者经受跟他所犯的错误)把惩罚看作是天意和报应,认为惩罚的目的是使过失者经受跟他所犯的错误)把惩罚看作是天意和报应,认为惩罚的目的是使过失者经受跟他所犯的错误一致的遭遇,而不是把惩罚看作是改变人的行为的一种手段。一致的遭遇,而不是把惩罚看作是改变人的行为的一种手段。一致的遭遇,而不是把惩罚看作是改变人的行为的一种手段。一致的遭遇,而不是把惩罚看作是改变人的行为的一种手段。第44页,此课
48、件共78页哦2.2.自律期自律期自律期自律期 自律期(自律期(自律期(自律期(autonomous stageautonomous stage),即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的时期,),即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的时期,),即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的时期,),即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的时期,约约约约911911岁。有人称之为道德相对主义或合作的道德。岁。有人称之为道德相对主义或合作的道德。岁。有人称之为道德相对主义或合作的道德。岁。有人称之为道德相对主义或合作的道德。这一阶段的道德认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这一阶段的道德认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这一阶段的道德
49、认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这一阶段的道德认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1)儿童认为规则是由人们相互协商而形成的,因而可以依照人们的愿望加以)儿童认为规则是由人们相互协商而形成的,因而可以依照人们的愿望加以)儿童认为规则是由人们相互协商而形成的,因而可以依照人们的愿望加以)儿童认为规则是由人们相互协商而形成的,因而可以依照人们的愿望加以改变。改变。改变。改变。(2 2)根据行为的意图和后果来判断行为。例如,)根据行为的意图和后果来判断行为。例如,)根据行为的意图和后果来判断行为。例如,)根据行为的意图和后果来判断行为。例如,10121012岁的儿童认为,亨利比约翰坏,岁的儿童认为,亨利比约翰坏,岁的儿
50、童认为,亨利比约翰坏,岁的儿童认为,亨利比约翰坏,因为,约翰是无意中打碎了杯子,而亨利是趁妈妈不在偷东西吃时打碎了杯子的。这说因为,约翰是无意中打碎了杯子,而亨利是趁妈妈不在偷东西吃时打碎了杯子的。这说因为,约翰是无意中打碎了杯子,而亨利是趁妈妈不在偷东西吃时打碎了杯子的。这说因为,约翰是无意中打碎了杯子,而亨利是趁妈妈不在偷东西吃时打碎了杯子的。这说明,这时的儿童已经注意到了行为的意图和动机,并从行为的主观责任来做判断。明,这时的儿童已经注意到了行为的意图和动机,并从行为的主观责任来做判断。明,这时的儿童已经注意到了行为的意图和动机,并从行为的主观责任来做判断。明,这时的儿童已经注意到了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