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衔接活动方案及有关材料样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衔接活动方案及有关材料样本.doc(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课题研究方案一、 课题的提出长期以来, 中小学在语文教学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脱节现象, 相当一部分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不适应, 学习兴趣有所减退, 学习质量有一定的幅度下降, 久而久之不但语文学不好, 而且还会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经过具体的调查与分析, 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是无可非议的, 从扎实训练学生基本功入手, 搭好了三座桥: 即幼儿园向小学过渡的桥, 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 小学向初中过渡的桥。低年级侧重搭了启蒙桥。在入学之初, 注意为儿童创设了学习语文的情境, 让儿童在语言环境
2、中学好汉语拼音, 打好识字和写字的基础, 利用汉语拼音工具, 提早读书, 同时早读书为丰富学生知识、 扩大学生视野, 启迪学生智慧, 架起了桥梁。中年级一直是学生低凹段, 语文教学一方面在注意丰富学生词汇的同时, 加强句段训练, 另一方面大力培养学生独立默读的能力, 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指导读书方法。从三下开始以读写训练为重点, 从多方面拓宽道路, 铺好了过渡桥。高年级语文教学注重把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统一起来, 以阅读为基础, 读写有机结合, 同时加强逻辑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使学生能自己读书, 自己会作文, 在实践中培养了儿童的主动性和初步的创造精神, 为升入初中
3、搭好了挺进桥。经过调查分析, 我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成效是大的, 是值得褒奖的, 可在初中阶段确实有不少小学阶段语文成绩好的学生每况愈下, 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四点: 1.学习门类突然增多, 学生一时适应不了。2.在教与学方面, 中小学教学方法有较大的区别。小学生”听鼓下挠”, 学习往往容易处于被动; 中学生强调动口、 动手、 动脑, 如缺乏自觉性、 独立性就很难完成学习任务。小学生有依赖”耳提面命”式辅导的习惯, 中学生强调独立思考, 注重培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习计划不周密, 顾此失彼。初中阶段学习时间较紧, 在校时间基本排满了课程。由于以前习惯的影响, 学习任务不能如期完成
4、。计划不周密, 时间安排不合理, 就会出现打乱仗的情况。4.偏科或”欠债”, 积重难返。初中所学科目较多, 学生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少数学生在小学就有偏科的毛病, 进入初中后, 一旦忽视了某一学科的学习, 日积月累, 等到她醒悟过来时, 就发现自己”欠债”太多了, 想赶上去困难很大, 一是时间精力不容许, 二是自学能力较差, 一科没学好, 就会影响其它科目的学习, 一科成绩没赶上来, 整体成绩也好不了。造成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远远不止以上四点, 其中还有很多重要原因要在老师身上找。因此, 怎样抓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 是摆在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二、 研究的目的本课题力争经过中小
5、学语文衔接研究, 有效解决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建设充满活力的语文课程, 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强, 让学生能顺利进入初中学习, 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素质。三、 研究的内容1.课堂内容研究: 汉字教学、 阅读教学、 作文教学三个方面的研究2.教学方式的研究四、 研究可行性行为分析( 一) 加强学习习惯上的衔接, 克服不良倾向。在教学实践中, 习惯对学生搞好学习来说, 是举足轻重的前提, 学好语文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良好的习惯: ( 1) 课前有主动预习, 课后有自觉复习的习惯; ( 2) 课堂上有思路活跃、 勤记笔记的习惯; ( 3) 课堂里有大声答问、 大胆质疑的习惯; ( 4)
6、课堂上有与同学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寻求解决途径的习惯; ( 5) 阅读时有随手查阅字典释疑的习惯; ( 6) 有眉批圈点、 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 7) 作文时有先构思、 再写提纲、 写正文以及加后记的习惯; ( 8) 文章写成以后有读两三遍并进行自我修改的习惯; ( 9) 课外阅读时有随手摘录、 随时积累并运用的习惯; ( 10) 有勤于动笔、 写心得体会、 记日记的习惯。( 二) 加强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交给学生”钥匙”。无数教学实践证明, 学生语文学的好坏, 是教师”引”出来的, 而不是靠老师讲出来的。学生升入初中后, 对新的学习环境及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很陌生, 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充分起好桥梁的
7、作用。方法上注重深入浅出, 激发学习兴趣, 不但教她们”学会”, 而且让她们”会学”。老师除教知识外, 还应多教方法, 不但”授业解惑”, 还应该交给学生”钥匙”, 让她们去打开语文知识的大门。( 三) 加强语文知识上的衔接, 切实打好基础。众所周知的道理: 蓝图再好没有砖瓦不行, 文章再妙没有字词句不行, 因此,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 首先应严在字词句上, 扩大识字量、 掌握汉语拼音是搞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前提。在严格训练、 讲究效益的基础上, 去开阔学生的阅读面, 拓宽学生的视野, 经过课外阅读、 看报纸、 听广播等活动, 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 经过”书法课”等语文实践课以及文学社团活
8、动把学语文与学生学生活、 做人紧密地结合起来, 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让学生的学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学生阅读的基础切实打好了, 就应在写作训练上加大力度, 以读促写, 以写带读, 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 四) 加强防差转差上的衔接, 关键时刻拉一把。学生进入初中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学生成绩必然会出现好、 中、 差。为了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取得好成绩, 防止学生成绩早分化、 多分化, 语文教师要重视提前做好防差转差工作。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认真分析原因, 及时制定防差转差措施。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 但运用能力差; 有的学生阅读能力强, 但写作能力差, 因此教师要因人而
9、异, 因人制宜, 差什么就补什么。在中小学衔接阶段, 学生思想容易波动, 成绩也容易滑坡, 关键时刻拉学生一把, 就能不让她们掉队, 使她们和其它同学共同进步。五、 初步设想1.认真研读语文课程实验标准, 分析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在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和方法上的相同与异同, 做对比性进行研究, 然后找出衔接点和研究点,使研究工作有的放矢。2.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经过深入对方课堂进行听课研究, 发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异同点, 找出共性和需要加强或者需要关注的问题, 从而调整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式方法, 以利于学生到初中后能顺利地适应语文学习, 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3.研究学法, 经过课堂学
10、习的调查及课外阅读的拓展, 研究初中和小学学习语文的不同的心理特点, 学习方法, 在布置语文作业和引领学生学习生活语文方面做研究。4.做好学生的毕业跟踪发展研究, 经过单元考试成绩和月考试成绩的分析, 初中老师能够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供小学语文教学思考和实践。5.做好每次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收集和整理, 特别是数据分析和整理, 确保研究的实效。六、 具体策略( 一) 小学阶段1.加强百日字功的落实和研究, 让外小出来的学生能说一口漂亮的普通话, 能书一手漂亮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书漂漂亮亮中国字。2.作文教学: 加强语文的生活化研究。我笔写我心, 作文是自由表示思想的教学内容, 因
11、此作文教学的提高需要从给学生体验的舞台, 给学生作文的灵感, 给学生生活的积淀, 给学生思想的放飞, 经过课内海量阅读、 推荐阅读和了解国家大事, 看新闻、 看高品质的谈话节目等, 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看问题, 用自己的思想去表示的习惯。提高作文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让每个学生自由畅写, 交流分享, 感受作文的价值。将作文教学与综合素质紧密结合, 从而提高作文的效益。3.阅读教学: 一是加强读的训练, 让学生喜欢读, 喜欢大声读, 达到读的三个层次: 读的正确; 读的流利; 读的有感情; 二欣赏读, 结合课文让学生欣赏部分名家朗诵, 提高学生读的兴趣和读的技巧; 三是书香校园打造注重实效, 建
12、立读书平台, 落实读书评价, 将读书纳入考试评价, 总分的占20%,甚至能够单独拟定考试卷。4.课堂教学研究: 一是老师要逐步放手, 让学生有独立阅读, 自我感悟的时间和空间,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辨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感, 感悟文字的能力; 二是适当地整合教材, 有意识地将生活语文渗透到课堂中来, 让学生学会有思想地表示; 三是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 ”自主、 合作、 探究”的自主学习方式要落实, 建立学科资源库, 经过资源博客引领学生阅读, 引领学生写作, 将有限的校内学习拓展到无限的课外学习空间。诸如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四是加大学法的研究, 多研究学情学法, 将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 尝试课堂
13、备课的改革。五是考试评价及命题的研究, 经过命题分析及解题, 探寻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 二) 初中阶段1.在七年级上半学期这个”过渡期”内应适当降低学习难度, 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增强学生自信心。七年级新生面对新的环境、 新的教材、 新的老师, 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教师应该放慢教学脚步, 适当降低要求, 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信心, 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例如在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中, 不要急于对课文开展较深层次的分析理解, 而应侧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了解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以及语文学习的一般规律、 方法。又例如在初一上学期的每次测验或考试
14、前, 教师可与学生一起回顾、 整理、 归纳知识要点, 列出详细的复习提纲; 测验考试后再共同分析失误原因, 总结教训; 到初一下学期就可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上述工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教学用语, 避免使用深奥艰涩的学术语言。对于学生的发言, 无论答案正确与否, 都应充分肯定其学习积极性。总之, 教师要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 保护学生要求进步的热情, 在不断的肯定与鼓励中,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与能力, 从半扶半放教学方式过渡到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学习。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欲望, 使学生在活学、 乐学中提高语文思维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教学活起
15、来。教师务必发挥主导作用, 依靠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心理氛围, 以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巧妙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能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以及自学能力的形成。七、 研究步骤1. 秋季学期10月, 初中部承担第一次学习研究, 启动此课题研究; 12月, 初中部走进小学, 进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 元月, 完成课题实验方案的编制, 各校成立课题小组。2. 春季学期1.六年级实验班学生学情调研报告( 外小) 3.七年级( 外小毕业的学生) 学情调研报告( 金中) 4.第一阶段学案、 课例分析材料整理( 外小、 金中) 5.
16、两校课堂教学交流( 外小、 金中) 3.三年跟踪调研( ) 1.实验报告2.学生跟踪情况分析报告中小学数学衔接教学课题研究方案一、 分析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难的原因。1、 环境与心理的变化。对初中一年级新生来讲, 环境能够说是全新的: 新教材、 新同学、 新教师、 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还有, 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 知识内容浅, 并多以教师教为主, 学生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中学后, 科目增加、 内容拓宽、 知识深化, 特别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 从文字发展到符号, 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上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 没有自觉摄取知识的能力
17、, 致使有些学生因为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 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 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另外, 经过紧张的小学升中学考试, 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 入学后无紧迫感; 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 她们在入学前, 就耳闻初中数学很难学, 初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实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 如负数、 绝对值、 方程组等, 使她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初中一年级新生的学习质量。2、 教材的变化学生在小学数学中接触的都是较为直观、 简单的基础知识, 而升入初一后, 要学的知识在抽象性、 严密性上都有一个飞跃。( 1) 由算术数到有理数。学生在小学里只学过算术
18、数(整数、 分数、 小数), 这些数都是从客观现实中得出来的, 进入初中后, 引进了新的数负数, 把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域, 数的运算也相应地由加、 减、 乘、 除四则运算, 引进了乘方、 开方运算, 实现了由局部到全局的飞跃, 这次的过渡, 负数的引入是关键。( 2) 由数到式。就是从特殊的数到一般的抽象的含字母的代数式的过渡, 是数学上的一个大的转折点, 实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 意义十分重大。这次过渡, 代数式的概念是关键, 要使学生明确”式”也具有数的一些性质, 以及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例如, 用a表示a的相反数; 用字母表示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结论; 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除法
19、法则。这样做能够使问题的阐述更简明、 更深入, 同时, 前面学过的数与代数式的知识, 也得到了巩固、 加强和提高。( 3) 由列式计算解应用题到列方程解应用题。小学里的应用题大部分是用算术法去求解, 是把未知量放在特殊的位置, 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进入初中后, 用列方程解应用题, 把未知量用字母来表示, 而且和已知量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设法找出等量关系, 列出方程, 求出未知量。算术解法较强调套类型, 但有时不好理解, 学生往往加减不分, 乘除不分。而代数解法则重视灵活运用知识, 因此, 一般地说列方程要比列算式考虑起来更直接、 更自然, 因而有更多优越性。刚开始, 学生由于习惯用算术法来求解
20、, 不习惯、 不重视列方程解应用题, 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用列方程解比算术法简便的应用题作为范例, 用两种方法对比讲解, 使学生逐步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 对学生的作业, 有些应用题也要求用两种方法去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还要重视灵活运用知识,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在前两个学段均已渗透一些初步知识, 到第三学段又有不同程度的扩展和提高。如七年级上册的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第三学段”统计与概率”的起始章,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加强了与前两个学段的衔接, 同时也注意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对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
21、学课程标准在三个学段采用螺旋上升的安排方式, 第一学段要求”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 整理数据的方法”, 第二学段要求”进一步学习收集、 整理数据的方法”, 第三学段要求”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等。根据这个特点, 本章教材特别注意与前两个学段的衔接, 在系统整理前两个学段相关内容的基础上, 编写新内容。比如增加了设计问卷调查、 利用抽样调查来收集数据的初步知识、 利用频数分布表整理数据等, 使三个学段的学习连成一个整体。3、 课时的变化在小学, 由于内容少, 题型简单, 课时比较充分。因此, 课容量小, 进度慢, 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分时间重复强调, 重复练习, 对各类习题的解法
22、, 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 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初中, 由于科目增加, 知识点增多, 灵活性加大, 使课时减少, 课容量增大, 进度加快, 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 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全部都讲和巩固强化。这也使初中一年级新生开始不适应初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4、 学法的变化在小学, 教师讲得细, 类型归纳得全, 练得熟, 考试时, 学生只要熟记概念、 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 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 学生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 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初中, 由于内容多且抽象, 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各种题型讲全讲细, 只能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
23、目进行讲解。因此, 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 善于归纳总结规律, 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然而, 刚入学的初一新生, 往往继续沿用小学的学习方法, 致使学习困难较多, 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 更没有预习、 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 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二、 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的几点措施( 一) 、 从中学角度考虑与小学的衔接1、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搞好中小学数学系统知识衔接(1)立足于课标和教材, 尊重学生实际, 实行分层次教学或实行我所推广的”小组疑难学习法”力争把不会的问题尽早解决,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初
24、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如负数、 绝对值、 几何证明等, 对初一新生来讲确实困难较大, 如果刚一进入中学就遇到”急转弯”, 往往很不适应。因此, 在教学中, 应从初一学生实际出发, 采用”低起点、 小梯度、 多训练、 分层次”的方法, 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 放慢起始进度, 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在知识导入上, 多由一些简而易懂的实例和已知引入; 在知识落实上, 先落实”死”课本, 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 在难点知识讲解上, 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 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 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2)重视新旧知识
25、的联系与区别, 建立知识网络。中小学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 如有理数、 三角形等, 到初中, 它们有的加深了, 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 有些在小学成立的结论到初中可能不成立。因此, 在讲授新知识时, 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 复习和区别旧知识, 特别注重对那些容易出错易容混淆的知识加以分析、 比较和区别, 这样能够达到温故知新、 温故而探新的效果。(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 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初中数学较小学抽象性强, 应用灵活, 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彻, 应用要活, 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 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 形成和探索过
26、程, 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 提高应用的灵活性, 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 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 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初中数学概括性强, 题目灵活多变, 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 需要课后进行认真消化, 认真总结归纳, 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 抓住时机积极培养; 在单元结束时, 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 在解题后, 积极引导学生反思: 思解题思路和步骤, 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习惯, 扩大知识和方法的
27、应用范围, 提高学习效率。(5)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 集中精力攻克难点, 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 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 应用形式、 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 有意渗透数学思想方法。2、 加强学法指导(1)预习方法的指导初一学生往往不会预习, 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 即使预习也仅是流于形式, 草草看一遍, 看不出问题和疑点, 以至于不能带着问题去听课, 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因此, 在学习洋思中学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我建议教师可把预习时间放在课堂上, 让学生在教师的监管之下完成预习任务, 提高预习的效率, 教师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 ( 一
28、) 粗读, 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 掌握本节知识的概况。( 二) 细读, 对重要概念、 公式、 法则、 定理重复阅读、 体会、 思考, 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 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记号, 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能够采用每节课预习或单元预习, 预习前教师能够先布置预习提纲, 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够的效地自学, 是学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习惯。(2)听课方法的指导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 ”思”、 ”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 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听好每节课的学习要求;
29、听好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 听懂重点、 难点剖析(特别是预习中的疑点); 听懂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 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 层次分明, 要注意防止”填鸭式”、 ”满堂灌”, 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 使学生听之有效。”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 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 应使学生注意: 多思、 勤思, 边听边思考; 深思, 即追根溯源地思考, 善于大胆提出问题; 善思, 由听到的和观察到的去联想、 猜想、 归纳; 树立批判意识, 学会反思。能够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 ”思”是”听”的深化, 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 会思维才会学习。
30、”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 一般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 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 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 记笔记服从听讲, 要掌握记录时机; 记要点、 记疑问、 记解题思路和方法; 记小结、 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白”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 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不论运用什么方法, 什么手段, 教师必须追求学生在课堂上确实做到真听课, 真思考, 真回答。在课堂上要严于打假,
31、 不能让部分学生特别是后进生, 在课堂上假学习。(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 忽视必要的巩固、 记忆、 复习, 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 套公式解题的现象, 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 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 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 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 难点, 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 方法, 同时记忆公式、 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 联想记忆、 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 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 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 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
32、教会学生: 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示; 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 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 训练, 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另外, 我还建议, 教者力争追求小的作业量, 把作业放在课堂上或必要的数学自习等教者能够监管到的时间段和场合去学习。力求从作业中发现问题的真实性。(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 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 习惯教师带着去复习总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要做到: 一看: 看书、 看笔记、 看习
33、题, 经过看, 回忆、 熟悉所学内容; 二列: 列出相关的知识点, 标出重点、 难点, 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 三做: 在此基础上有目的、 有重点、 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 类型的习题, 经过解题再反馈,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目的类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 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 提高的目的, 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3、 促使学生角色转变, 获得主动发展(1)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让学生有动力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各种手段、 方法, 激发学生对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激发
34、兴趣首先应抓住课堂教学的引导这个环节, 运用恰当的教学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其次, 因大部学生对同一目标的兴趣的稳定性、 持续性都较差, 因此, 在教学中要注意参与状态, 防止学生兴趣减退, 保证学生参与的持续性, 提高参与质量。随着参与兴趣的产生, 参与积极性的提高, 个别学生会出现与众不同的参与行为和独特的参与方式, 影响到课堂秩序, 教师应该以适当的方法巧妙纠正, 做到既要引导全体进入角色, 又不至于伤害其参与的兴趣。(2)创设参与条件, 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按照不同学生的心理、 生理特点和认识水平, 根据教材和教学实际的需要创设教
35、学情景,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尽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 典型的、 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或具体事例、 情景)同时要精简教师活动量, 加大学生活动量, 给学生创设动眼、 动手、 动口、 动脑的条件和机会, 让学生去读、 听、 议、 想、 演、 练。这样在形式各异的”动”法中, 让”静”态的书本知识内化到”动”态的思维活动中, 进而激活整个课堂, 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积极的思考、 探索中, 在探索中学会思考, 学会学习。(3)设置不同目标, 让学生分层参与课堂教学目标, 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对于学有差异的不同层次的学生, 要依据大纲、 教材的教学要求, 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分
36、层设定目标, 使每个层次学生都能在最近发展区上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经过努力使其潜在的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的发展。同时并逐渐提出相应的提高目标,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经过自己的主动参与向高一层次的目标迈进, 最终得到共同发展的目的。(4)培养参与能力, 让学生有创见怎样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呢? 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寻根问底, 敢于向教师提出不同意见, 这是培养参与能力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学会肯定学生, 当学生回答问题之后, 教师不要先评判回答是否正确, 而要先肯定学生的敢于参与, 敢于提出不同的看法。其次, 在教学中, 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提出新设想, 探索新路子, 启迪学生标新立异,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
37、维, 并对学生的独到看法, 无论是否合理, 都应先肯定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的思维, 然后再对其看法进行辨析、 指导。( 二) 从小学角度考虑与中学的衔接在做好中小学数学的衔接工作中, 小学教学也不容忽视, 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要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数学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要使学生有清晰的数学观念, 有全面的、 牢固的, 结成网络的数学知识, 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必须面对全体学生, 必须严格按规定授完全部教材内容( 不论是否考这些内容) , 并要把每一部分内容的知识内涵让学生领会。而且教学时概念必须交待准确, 数理必须交待清楚, 做到每个判断都有依据, 每个推理都有道理
38、。例如, 不能说”一块厚纸板是一个长方形”, 应该说这块厚纸板的正面是一个长方形。学到长方体之后还 应该说这块厚纸板是一个长方体, 它的正面, 反面都是长方形, 还有4个长方形的面仔细看才看得到。教学”3 .5米等于多少厘米”要使学生知道: 1米是100厘米, 3.5米是3.5个100厘米, 即1003.5厘米。按乘法的意义, 列式时进率100要写在乘号的前面。教应用题就要教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制定解答方案, 然后计算结果。要让学 生独立思考, 独立解答。教学要紧紧依据教材, 注意不要增加名词述语及提出不科学的提法如说”最小的数是0”、 ”被减数一定大于减数”等。要依据运算意义确定算法, 不要
39、提死办法, 如”飞走是减”、 ”一共是加”、 ”照这样计算就是 要求单一量”。2、 要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她们的思维一般要借助实物、 图形或者头脑中的表象来进行。应当肯定, 形象思维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法, 能够终生受用。可是, 仅有具体形象思维是不够的, 还必须掌握抽象逻辑思维的方法, 以提高思维能力。教学中能够渗透一些抽象逻辑思维的因素。如教一位数加法, 就不必每题都摆弄教具, 可指导学生进行算理的推敲( 其实很多教师都做了) 。例如教8+7, 能够指导学生这样算, 8只需补上2就得10, 从7里面拿出2与8相加之后余下5,
40、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知道结果。又如解答两次归一问题”4匹马5天吃精饲料100千克。照这样计算, 6匹马7天吃精饲料多少千克? ”如果画图表示题意寻求解题方法就很难, 而且画出的图太繁反而失去直观作用。能够引导学生冷静而深入地思考: 要求”6匹马7天吃多少千克”需要知道”1匹马1天吃多少千克”。从”4匹马5天吃100千克”能够求出”1匹马1天吃多少千克”。题目说明”照这样计算”表明这个标准不改变, 能够用来求”6匹马7天吃多少千克”。思考到这里能够肯定分两大步解答: 求4匹马1天吃多少, 再求1匹马1天吃多少; 求1匹马7天吃多少, 再求6匹马7天吃多少。本题的解法是: 1005476=210(
41、千克) 或者1004567210 再如解盈亏问题( 作为提高题来研究) ”一组小朋友分一篮李果。每人3个余下4个, 每人5个不足8个。这组小朋友有多少人? 这篮李果有多少个? ”能够这样想: 从每人多分一些李果造成总需求量增加, 由此能够算出人数, 进而求出李果数。具体来说, 由于每人多分5-3=2( 个) , 结果由余4个变成不足8个, 需要李果的总数就多了4+8=12( 个) , 这12个是每人多分2个造成的, 可知人数是122=6( 人) ; 李果数是36+4=22( 个) , 验算: 56-8=22( 个) 。3、 适当作一些论证小学数学教学只要求教师经过实验得出结果就能够作出结论,
42、至于结论成立与否并不作论证。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认为实验就是证明, 这种观念对学习数学非常不利。教师能够在适宜的问题抓住时机作一些论证, 使学生确信所得结论的必然性, 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知道数学的严密性。例如, 教学时能够使用不完全归纳法。如1520=300,2015=300, 因此1520=2015;18125=2250,12518=2250, 因此18125=12518, 经过多次实验都得到交换因数位置积不变的结果, 从而归纳出乘法交换律, 切忌一例立论。有些地方能够作相当正式的证明。简单的证明可使学生领略数学的严密 性。4、 适时培养初步的空间想象力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使学
43、生对物体的形状、 大小、 位置、 方向、 距离等有明确的认识, 对学过的形体以及接触过的物体、 场地、 河山等能够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思考, 并以此为起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想象力。如解答篮球场铺混凝土多少立方米的应用问题, 应引导学生想象出这些混凝土铺在球场上将形成一个长方体, 混凝土的厚度就是这个长方体的高。又如解答长方体形状的粪池四壁和池底涂抹水泥问题, 应引导学生想象出这个池无盖, 涂抹面只有5个。解答复合应用题也应帮助学生想象出应用题的情境以至数量关系。如解答相遇问题应帮助学生想象出: 一 条路的两头各有一辆车, 它们同时相向行驶, 越来越靠近, 单位时间靠近一
44、段路程, 全路程包括多少个这段路程就在多少个单位时间后相遇。5、 教好简易方程和几何初步知识教好小学教材中的简易方程, 不要人为拔高, 不要引进中学的定理、 方法。例如, 列方程解应用题不急于计算结果, 首先把各数的位置摆好, 然后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根据数量关系建立方程, 用等式表示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的关系, 然后解方程求答数。列方程解应用题能解答复杂疑难的问题, 是中学的主要解题方法 , 小学应该认真做好孕伏。小学要教好几何初步知识, 为中学作准备。教学中应认真进行操作性练习。如过直线外的一点作直线的垂线和斜线, 量该点到直线之间的各条线段, 找出其中最短的。过角内的一点作两边的垂线
45、和平行线, 看哪种画法得到平行四边形。过线段两端各作一条垂线; 过线段的一端作一个直角, 另一端同侧作一个45的角 ; 过线段的一端作30的角, 另一端同侧作60的角; 过线段两端同侧各作一个75的角; 过线段两端同侧分别作30和45的角, 看哪种作法得到三角形, 得到怎样的三角形。6、 认真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教材里隐含有函数、 对应、 集合等内容, 教学时应挖掘出来进行渗透, 但不给概念, 不出名词。函数的例子随处可见。如”桃树棵数比李树的2倍多5棵”, 用关系式表示是: 桃树棵数李树棵数2+5其中”李树棵数”是自变量, ”桃树棵数”是自变量的函数。”李树棵数”变化 , ”桃树棵数”也随之变化
46、。现代数学思想融汇在教材之中, 要注意挖掘, 进行渗透, 使学生及早接触并初步领略它。7、 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 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思维要有方向, 有根据, 不能胡思乱想。如用分析法分析数量关系, 寻找解题方案, 是从问题出发进行分析推理, 形成解题思路, 方向很明确。研究其它问题也能够这样进行。思维应有灵活性。要提倡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同一问题, 用多种方法去解决, 不应强求统一, 但要注意鼓 励学生采用最佳的方法。有思维的灵活性才会有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灵活的学生能找出老师未讲过的、 一般人想不到、 有时似乎异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表示”盐的重量占海水的3%”, 可
47、能想出多种方法: 盐的重量海水重量3%盐的重量海水重量1003盐的重量3%海水重量思维的创造性还有赖于思维的深刻性。能运用所学知识深入钻研才能解决较难的问题。如要发现图中阴影的两个部分面积相等, 就要深入钻研。经过钻研就能发现图中有两个同底等高的三角形, 它们各自减去同一个三角形, 得出的两个差相等。思维的敏捷性反映思维的效率, 提高思维的敏捷性需要讲究思维方法, 还要加强训练。总之, 良好的思维品质不能给予, 但能够培养, 要给学生锻炼的机会, 并坚持不懈。8、 加强学习品质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要教师去培养, 教师要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爱好, 有责任心和主动性, 有钻研精神和毅力, 有合
48、理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里有几点认识: ( 1) 、 仅靠兴趣支持学习还不行。要教育学生产生理想和期望, 让她们用理想来支持学习, 这样, 责任心和钻 研精神才能保持长久。( 2) 、 只知等待老师授予还不行, 要学会自学, 养成自学习惯, 提高自学能力。( 3) 、 只知等待老师布置学习任务还不行。要学会自己安排学习。教师应适当放宽控制, 给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安排学习内容, 选择学习方式。如找同学讨论、 向老师请教等。总之, 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 不但体现在学生学法的衔接上, 更主要的是体现在教师教法的衔接上; 不但体现在初中与小学的衔接上, 也体现在小学与初中的衔接上。如何引导她们尽快熟悉初中教法, 增强自学与自制能力, 顺利渡过衔接关, 是我们每一位初中教师的重要责任。我们要认真分析研究有关问题, 切实加强中小学之间的数学教研, 为搞好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衔接和提高教学质量做出一些有益的探索, 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乃至更高层次的学校一直都能持续、 和谐、 健康发展。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之我见一、 主题思想: 随着教育、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英语教学随之呈现形式多样化,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