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0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解析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04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解析版).doc(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实验四、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目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器材】: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一块玻璃板、一个光屏、火柴、刻度尺【实验步骤】: 将玻璃板垂直置于桌面,在玻璃板的一 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面的蜡烛的像。 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将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 移到蜡烛的位置,观察其像的大小有无变化。 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数据】:&
2、#160;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物体与玻璃的距离(cm)像与玻璃的距离(cm)物像连线与镜面的关系实像或虚像位置1 位置2位置3 【实验结论】: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大小 相等 ; 2.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 互相垂直 ;4.平面镜所成像是 虚 像。【考点方向】: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2、镜面的选择与放置:用薄的 茶色 透明 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3、 ;由于玻璃板的前后表面均能反射成像,为了减小两个像之间的干扰,玻璃板要 薄 一些较好。放置时玻璃板要和纸面 垂直 ,否则玻璃板后的蜡烛无法与像完全重合 。3、像的位置与大小: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的目的是 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前侧从不同角度观察,同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 完全重合,说明 :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1)镜前蜡烛点燃,目的是成像清晰 ;镜后蜡烛不点燃,替代镜前蜡烛的像,用到了“等效替代法”。(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在 镜前 反射光线所在的区域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像,在镜后无法观察
4、到物体的像,因为镜后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即“镜前观察,镜后成像”。4、多次测量探求规律:要分析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就要改变物距并用刻度尺多次测量记录像距和物距,比较得出像距等于物距的结论,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得出普遍结论 。使用有刻度的方格纸,其目的是便于比较 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5、虚像的理解和应用: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到镜后的像点,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没有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光屏 不能 承接。6、像的亮度:像的亮度取决于物体和环境的光线亮度关系。可以在 较暗 的环境中观察蜡烛的像;若用棋子或圆斑小人代替蜡烛时,若像不清晰,可以用激光灯照亮棋子或小人 ,注意要照亮朝向镜面的一侧。7、
5、如果在实验过程中,垂直于桌面的玻璃板向蜡烛方向倾斜,那么看到玻璃板另一侧的像会怎么变化: 像的大小不变,像的位置会升高,与未点燃的蜡烛不在重合 。8、评估:(1)像无法和蜡烛重合,可能是因为 平面镜放置时与纸面 不垂直 。(2)分析像距与物距关系时, 一组数据太少,结论没有普遍性 。9、结论: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取决于物的大小,像距取决于物距。【经典例题】:【母题】:在学习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后,聪明的小明也在家里也独自完成了实验,小明的实验步骤如下:(1)实验前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 。(2)选择玻璃板时,应该选用 (选填“较薄的”或“较厚的”),请说出其中的理由是: 。(
6、3)聪明的小明认为不用玻璃板也能完成实验探究。他利用生活中梳洗用的两块小镜子,如图甲所示,将两块平面镜分开一定距离固定于不锈钢框架上,将铅笔A放在平面镜前,可以看见铅笔通过平面镜成上下两段不完整的 像(选填“虚”或“实”),此像虽然不完整,但比玻璃板成像要 ,理由是: 。(4)小明用与铅笔A完全一样的铅笔B找到了铅笔A像的位置,选择完全一样的铅笔B的目的是: ,他具体的操作是: 。(5)小明经过测量和比较得出:像与物的大小_;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6)为了消除平面镜厚度对物距和像距测量的影响,小明用图乙的方法测出了物距和像距,图丙为图乙的简化图,图丙中 表示像距(选填“BD”或“BC“)。(
7、7)如果把铅笔A远离平面镜,你看到的像会 (选填“远离/靠近”),像的大小会变 (选填“变大”、“不变”“变小”)【答案】:(1)即能看到像,也能透过玻璃板看到另一侧的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由于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能成像,会有重影,较厚的玻璃板形成的重影比较明显,影响实验探究。(3)虚;清晰;玻璃板既能透光又能反射光,平面镜只能反射光,故用平面镜反射的光多,成像清晰;(4)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将铅笔B放在平面镜后,使B与A的像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铅笔;(5)相等;相等;(6)BD。(7)远离;不变。【解析】:(1)我们一般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这样既能看见物体的像,也能透过玻璃板看见
8、另一侧的物体,便于确定物体像的位置;(2)由于玻璃板前后两个面都能成像,会有重影,较厚的玻璃板形成的重影比较明显,在实验测量研究是成像特点规律时形成的误差较大,影响实验探究的结果。(3)铅笔射线平面镜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不能会聚成像,而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一起形成虚像;玻璃板既能透光又能反射光,平面镜只能反射光,故用平面镜反射的光多,成像清晰;(4),选择一样大小的铅笔B便于比较实验中直接比较出像和物的大小关系;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小明将铅笔B放在平面镜后,使B与A的像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铅笔;(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6)AD是物体到平面镜的距
9、离即物距,根据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知,BD是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即像距。(7)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是等大的,像的大小取决于物的大小,A铅笔远离平面镜时,大小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像不会变化;像距和物距也是相等的,物体远离平面镜,物距变大,那么像距也会随之变大,因此像是远离平面镜。练习1:(2019l枣庄) 如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面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可以看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取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
10、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 (选填“蜡烛A的像”或“蜡烛B的像”),看到蜡烛是由光的 (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乙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 图中的 (选填“A1”、“A2”或“A3”)。【答案】:(1)确定像的位置;(2)蜡烛A的像;反射;(3)不能;(4)A1。【解析】:(1)该实验采用透明薄玻璃板代替日常使用的平面镜,玻璃板是透明的,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B,当蜡烛B和蜡烛A的像重合时,蜡烛B的位置便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11、(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时,蜡烛B替代的是蜡烛A的像;看到蜡烛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3)移去后面的蜡烛,并在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A1;练习2:(2019l德州)利用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12、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1)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2)图乙是小强某次测量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L为 cm;将蜡烛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若将玻璃板向左倾斜,如图丙所示,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 (选填“”或“”)处。【答案】:(1)虚;(2)3.50;不变;(3)。【解析】:(1)光屏不能承接虚像,只能承接到实像,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由图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 mm,物体左侧
13、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50 cm对齐,则长度为3.50 c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相同,将点燃的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它的像将大小不变。(3)如图所示,作出蜡烛火焰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可知在实验中如果把玻璃板向左倾斜,观察到蜡烛的像的大致位置在图中的处。练习3:(2019l绥化)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蜡烛放在水平面上,玻璃板竖直放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应选择 (选填“薄”或“厚”)玻璃板进行实验。(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5cm处,小丽沿垂直板面方向将A以5c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2s后放稳。则未点燃的蜡烛
14、B与A相距 cm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3)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4)若玻璃板上端向左倾斜(如图),蜡烛A在玻璃板中成像的位置会 (选填“偏高”或“偏低”)【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薄;(2)30;(3)不能;(4)偏高。【解析】:(1)玻璃板透明,来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哦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这是等效替代法。实验中为了减小误差,防止出现明显的重影,所以用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2)在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不变,由速度公式可以计算A蜡烛移动的距离s=vt=10cm,此时A蜡烛距平面镜的距
15、离为5+10=15c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得:B蜡烛应与A相距15+15=30cm,这样才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3)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的像,从而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由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可知:玻璃板如果不竖直放置,蜡烛A的像会偏高。练习4:(2019l阜新)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 。(3)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选取两支_ _的蜡烛。(4)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 。(5)判断平面镜成虚像的方法是 。
16、(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答案】(1)光的反射(2)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3)完全相同(4)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5)在B处放一个光屏,眼睛在B侧观察,如果光屏上没有像,那么,所成像为虚像(6)相等【解析】(1)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利用光的反射。(2)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能够同时观察到原物体和用来代替像位置的物体,便于准确确定像的位置。(3)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实验时需要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4)像与物体不能重合,可能是由于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导致蜡烛A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无法与蜡烛B重合。(5)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蜡烛A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
17、收,才能看到像,故为了判断所成的像是虚像还是实像,应在B处放一个光屏,眼睛在B侧观察,如果光屏上没有像,那么所成像为虚像。(6)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练习5:(2019l荆州)如图 1 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B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 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在白纸上记下蜡烛 A 和蜡烛 B 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1)实验过程中蜡烛 B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2)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 _关系(3)实验中若移开蜡烛 B,将光屏放在像的
18、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选填“虚像”或“实像”)(4)如图 2 所示,玻璃板原来沿直线 BC 竖直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90º)后,蜡烛 A 成的像移动到点 A1 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_【答案】(1)不需要;(2)大小; (3)虚像;(4)45°;【解析】(1)实验中蜡烛B的作用是确定像的位置以及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故不需要点燃;(2)选择大小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所成像与物的大小关系;(3)光屏所能承接的像是实像,平面镜所成的像光屏无法承接,故为虚像;(4)由于平面镜的
19、成像特点,物与像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且到平面镜距离相等,可作图如下图,因此=45°。练习6:(2019l江西)公共场所中经常看到有人饶有兴趣地低头玩手机游戏,殊不知手机中还有很多其它功能。爱好物理的“620“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发现手机有一种“镜子“功能。于是,激起了他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兴趣。【设计实验】由于用手机中的“镜子”作平面镜进行实验,无法找到像的位置.于是他们选用了玻璃板、规格相同的两个棋子、白纸等,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小华同学将棋子A移到玻璃板前某位置不动,小普同学在板一领帮忙移动棋子B,无能小普在水平桌面上怎样移动棋子B,小华都看不到棋
20、子B与棋子A的像重合。善于观察的小林同学发现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_,调整后,小华便能看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2)把棋子A在玻璃板前移动多次,同时调整玻璃板后棋子B的位置,每次都使得棋子B与棋子A的像的位置重合,这不仅可以找到像的位置,还可以比较出像与物的_关系。(3)实验中还需要_,用来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_。【分析与论证】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的大小_;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_。利用数学中的知识,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也可以表述为:像与物关于镜面_ _。【答案】:(1). 垂直 (2). 大小 (3). 刻度尺 (4). 距离 (5). 相等 (6). 相等 (7). 轴对称【解析】:(
21、1)研究平面镜成像,把棋子A放在玻璃板前面,我们透过玻璃板就可以看到棋子A所形成的虚像,虚像的位置与玻璃板摆放有关,只有当玻璃板与桌面垂直时,棋子A所形成的虚像才会与桌面垂直,小华移动棋子B,怎么也看不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重合,这说明棋子A的像与桌面不垂直,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2)选用相同的棋子A、B,并把棋子A在玻璃板前移动多次,就是为了便于比较在玻璃板中看到的A的像,与棋子B的大小是否一样,以便于比较出物与像的大小关系。(3)采用相同的两个棋子A、B可以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但物、像分别到玻璃板的距离关系,需要用刻度尺来测量才能比较。【分析与论证】通过多次实验不断改变棋子A和棋子B的位置
22、,测量并记录物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会发现,像与物的大小是相等的,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也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练习7:(2018l淮安)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实验时应选较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垂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2)将棋子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应在玻璃板 (选填“前面”或“后面”)观察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3)当棋子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 。(4)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 像。(5)用木板紧贴在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面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 (选填“能”或“不能”)看见棋子A的
23、像。【答案】: (1)薄;(2)前面;(3)不变;(4)虚;(5)能。【解析】:(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在的像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2)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眼睛应该在镜前才能观察到蜡烛A经玻璃板反射所成的像;(3)平面镜成的像与物大小相同,和物到镜的距离无关,人们感觉到的近大远小是一种视觉效果,不影响真实的大小。所以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不变。(4)因为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所以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无法直接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说明所成的像是虚像。(5)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24、,蜡烛发出的光线经玻璃板反射,被人眼接收,才能看到像,所以用木板紧贴玻璃板背面,挡住玻璃板后的光,人眼在玻璃板前能看见棋子A的像。练习8:(2018l贵阳)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用到了如下器材:白纸、玻璃板、完全相同的a、b两物块、一枚细针。请完成下列各实验步骤的填空:(1)如图甲所示将白纸铺于水平桌面上,再把玻璃板竖直置于白纸上,即保证玻璃板与白纸是相互 的,并在白纸上记录下玻璃板所在位置。(2)将物块a竖直置于玻璃板前的白纸上,记录下物块底部所在的位置CD,如图乙所示。此时,在一定光线条件下,便可透过 观察到物块a正立的像,接下来,小明将物块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b与a的
25、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 。(3)小明记录下物块b底部所在的位置CD,取出白纸并沿玻璃板底部所在的直线对折后,用一枚细针沿线段CD扎数个眼,打开白纸,发现线段CD上也布满了针眼。结合步骤(2)的结论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 关系。(4)为了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以乙图的视角来看,小明将物块a绕C点顺时针旋转至乙图虚线所示的位置后,为了再次确定像的位置,物块b应绕C点 (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并记录下位置。【答案】: (1)垂直;(2)玻璃板;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关于镜面对称;(4)顺时针。【解析】:(1)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垂直放置;如果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根据平面镜所成
26、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可知,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2)将物块a竖直置于玻璃板前的白纸上,记录下物块底部所在的位置CD,如图乙所示。此时,在一定光线条件下,便可透过 玻璃板观察到物块a正立的像,接下来,小明将物块b放在玻璃板后移动,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3)小明记录下物块b底部所在的位置CD,取出白纸并沿玻璃板底部所在的直线对折后,用一枚细针沿线段CD扎数个眼,打开白纸,发现线段CD上也布满了针眼。结合步骤(2)的结论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关系;(4)为了得到具有普遍性的结论,以乙图的视角来看,小明将物块a绕C点顺时针旋转至乙图虚线所示的位置后,像物等距,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像相对于物一起发生运动,为了再次确定像的位置,物块b应绕C点顺时针旋转,并记录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