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经济学导论.doc

上传人:涵*** 文档编号:49585057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 经济学导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1章 经济学导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 经济学导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 经济学导论.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章 经济学导论第1章 经济学导论【知识目标】 1理解资源稀缺性的含义。2掌握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3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技能目标】1学会用经济学的眼光去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2初步学会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各种社会问题。人生离不开选择关于作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作出决策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之间有所取舍。我们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他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间。他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他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心理学;他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他把某

2、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他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且,当他将每一小时的时间用于一门课的学习时,他都要放弃本来可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时间。还可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或者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大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一美元用于上述物品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其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交替关系。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交替。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边境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在现

3、代社会里,同样重要的是清洁的环境和高收入水平之间的交替关系。要求企业减少污染的法律增加了生产物品与劳务的 成本。由于成本高,结果这些企业赚的利润少了,支付的工资低了,收取的价格高了,或者是这三种结果的某种结合。因此,尽管污染管制给予我们的好处是更清洁的环境,以及由此引起的健康水平的提高,但其代价是企业所有者、工人和消费者的收入减少。社会面临的另一种交替关系是效率与平等之间的交替。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平等是指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在设计政府政策的时候,这两个目标往往是不一致的。例如,我们来考虑目的在

4、于实现更平等地分配经济福利的政策。某些这类政策,例如,福利制度或失业保障,是要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社会成员。另一些政策,例如,个人所得税,是要求经济上成功的人士对政府的支持比其他人更多。虽然这些政策对实现更大平等有好处,但它以降低效率为代价。当政府把富人的收入再分配给穷人时,就减少了对辛勤工作的奖励。结果,人们工作少了,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也少了。换句话说,当政府想要把经济蛋糕切为更均等的小块时,这块蛋糕也就变小了。认识到人们面临着交替关系,这本身并没有告诉我们,人们将会或应该作出什么决策。一个学生不应该仅仅由于要增加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时间而放弃心理学的学习。社会不应该仅仅由于环境控制降低了我们的物

5、质生活水平而不再保护环境,也不应该仅仅由于帮助穷人扭曲了工作激励而忽视了他们。然而,认识到生活中的交替关系是重要的,因为人们只有了解他们可以得到的选择,才能作出良好的决策。(资料来源:梁小民微观经济学纵横谈M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理论学习1.1 认识经济学1.1.1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资源的稀缺性经济生活中能够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一切要素或条件统称为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类劳动以及制造的工具和设备等。世界上的资源按照稀缺与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由取用资源,即不受限制、不付代价而可以任意取用的资源,如空气和阳光,它们相对于人的需要来说是丰富的,人们对这种资源可以随心所欲地消

6、费而不会影响他人的享用。当然,自由取用资源的种类是屈指可数的。另一类是经济资源,这类资源相对于人们的需要来说是有限的,在使用过程中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些稀缺的生产资源就是通常所说的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的才能。经济资源的价值在于它们可以组合起来,生产出人们希望消费的最终物品和服务。人类社会要生存和发展,就需要不断地用产品和劳务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被称为资源的稀缺性。【趣味阅读】资源的稀缺性与欲望的无限性从前有位秀才写了首嘲讽人贪得无厌的诗,内容如下:终日奔波只为

7、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拴了骡和马,叹无官职受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想朝中挂紫衣。作了皇帝求仙术,更想登天跨鹤飞。若要世人心里足,除非南柯一梦西。这里要注意的是,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的稀缺性,即从相对的意义上来谈资源的多寡,它产生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与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矛盾。也就是说,稀缺性强调的不是资源的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欲望无限性的有限性。但是,这种稀缺性的存在又是绝对的。这就是说,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思考

8、题:哪些原因导致我国的资源供应紧张?你认为我国能解决资源稀缺的问题吗?为什么?1.1.2 生产的可能性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可以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从而可以生产的产品数量也是有限的。为了使相对稀缺的有限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的需要,经济学提出生产可能性边界这个概念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问题。假定一个国家的全部资源只能用来生产两种商品:大炮和黄油。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能生产的大炮和黄油的不同数量组合如表1-1所示。表1-1 某国家消费品和资本品的生产可能性表生产可能性黄油产量/万吨大炮产量/万门A010B3.68C56D5.64E60根据表1-1中的5组数据资料

9、可以绘制出图1-1。在图1-1中,A、B、C、D、E各点间连线就是生产可能性曲线,它表示在给定的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一个国家最大可能的资本品与消费品生产的各种可能性的组合,也叫生产可能性边界。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内任何一点,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可能存在资源的闲置或浪费,没有实现这两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组合,如图1-1中的F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外的任何一点,因为资源条件的限制,也无法达到这样的数量组合,如图1-1中的G点。黄油/万吨图1-1 生产可能性曲线图1.1.3 人类社会的基本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在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多种可能性组合中,究竟该选择哪一种,即一个国家关

10、于消费品和生产资料这两大部类的生产组合,到底选择C点、E点,还是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的任何其他一点?这就有个选择问题。所谓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以便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求,它是稀缺性的必然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学就是一门关于如何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作出最佳选择的学问。人们在生产中的选择问题可以归纳为3个方面。(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由于资源有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多一点,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资源就会少一点。人们首先要对其各种欲望加以审定,什么欲望最迫切,其次的欲望是什么,再次的欲望又是什么,在可供选择的物品和劳务中,选择哪些来生产,每种生产多少。在决定使用资源之前,必须明确这

11、一问题。 (2)怎样生产生产或提供某一种物品或劳务可以有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不同的生产方法和资源组合可以相互替代,同样的产品可以有不同的资源组合(劳动密集型或资本、技术密集型)。因此需要决定的是,由哪些人使用哪种资源,应用什么技术来生产;各种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组合,才能提高生产效率,是多用原材料,还是多用劳动力少用机械,或者是多用机械少用劳动力。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人类社会为了增加产品和劳务的有效供给,必须选择能够节约使用资源与提高经济效益的生产资源组合方式。(3)为谁生产即财富如何进行分配,亦即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供谁来享用。由于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可能使全社会中每一个人的欲望同时获得满足。

12、社会产品总量的有限性,要求思考如何分配给不同的人和家庭。例如,什么人能够或不能够参与分配?以什么方式来参与分配?各类参与者分配的数量有多少?是强调公平还是以效率的提高为准则?很显然,分配的方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成为主体的动力。经济分析就是要回答上述问题,从而揭示出最能刺激经济发展的东西。以上3个方面的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也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也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经济学是为解决稀缺性问题而产生的,因此,经济学所研究的对象就是由稀缺性而引起的选择问题,即资源配置问题。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许多经济学家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之

13、间进行分配的科学”。1.1.4 资源配置、资源利用与经济体制前面说明了经济学是研究相对稀缺经济资源(劳动、土地、资源、企业家才能)如何分配给各种不同用途的问题,也即是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但实际上,在现实的经济社会中,还有另一方面的问题,那就是劳动者失业、生产设备和自然资源闲置是经常存在的状态。这就是说,一方面资源是稀缺的,另一方面稀缺的资源还得不到充分的利用。这种情况就是产量没有达到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给定技术条件下一个社会可能实现的最大产量,或称潜在的国民收入。如图1-1中,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任何一点(如F点)上,资本品与消费品的组合,也是资源既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但并不是

14、最大数量的组合,即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这就给经济学提出了另一个必须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用什么办法来改进这种状况,从而实现充分就业,使实际的国民收入接近或等于潜在的国民收入。这就要研究稀缺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的经济体制基本有两种。一种是市场经济体制,即通过市场上价格的调节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与为谁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依靠价格的调节与刺激来实现。另一种是计划经济体制,即通过中央计划来决定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依靠计划来实现。当然,在现实中,许多国家的经济制度都是市场与计划不同程度的结

15、合,但这种结合并不是一半对一半,总是以一种经济制度为主,以另一种为辅的。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市场经济从总体上看比计划经济效率高,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相关链接1-1】市场如何解决三大经济问题“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宰商、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每个人都力图利用好他的资本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和所得。但在他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他去帮助实现另一种目标,这种目标并不是他本意所要追求的东西。通过追逐个人利益,他经常增进社会利益,其效果比他真的想促成社会利益时所能够得到的那一种要更好。”(资料来源:亚当斯密国富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既然

16、稀缺性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具体的经济制度,所以经济学的定义就应该是,研究一定制度下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的科学。我们现在所讲的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制度下对于稀缺资源如何配置与利用的科学。 1.2 经济学的研究内容1.2.1 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微观经济学家可以研究租金控制对北京市住房的影响,可以研究国外竞争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影响,也可以研究接受教育对工人收入的影响。1微观经济学基本假设条件(1)完全理性假设完全理性假设又称“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

17、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设。经济人在经济生活中总是以利己为动机,意欲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2)完全信息假设这一假设是指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主体,对其经济决策行为的知识和信息有着完全了解。消费者和厂商能够迅速及时地对价格信号做出反应,实现经济行为的最优化。(3)市场出清假设这一假设是指无论劳动市场上的工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有了这种灵活性,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不会存在超额供给。因为一旦产品市场出现超额供给,价格就会下降,直至商品价格降到使买者愿意购买为止;如果劳动市场出现超额供给,工资就会下降,直至工资降到使雇主愿意为所有想工作的失业者提供工作为止。

18、因此,每一个市场都处于或趋向于供求相等的一般均衡状态。在出清的市场上,没有定量配给,没有资源闲置,也没有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2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特点(1)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经济单位指组成经济最基本的单位,即居民户和厂商。居民户又称家庭,是经济中的消费者。厂商又称企业,是经济中的生产者。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假设居民户与厂商经济行为的目标是实现最大化,即消费者居民户要实现满足程度(即效用)最大化,生产者厂商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微观经济学研究居民户与厂商的经济行为,就是研究居民户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消费,以实现满足程度的最大化,以及厂商如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各种物品的生产,以实现利润

19、最大化。(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即前文所说的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解决资源配置问题就是要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即在这种资源配置下能给社会带来最大的经济福利。微观经济学从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最大化行为入手,来解决社会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因为如果每个经济单位都实现了最大化,那么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也就实现了最优化。(3)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在市场经济中,居民户和厂商的行为要受价格的支配,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都由价格决定。价格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价格的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实现了最优化。微观经济学正是要说明价格如何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化。因此,价

20、格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其他内容是围绕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的。也正因为这样,微观经济学也被称为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实际上是解释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这一原理。斯密认为,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个人利益,但在这样做时,由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结果是增进了社会利益。“看不见的手”就是价格。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就是要解释价格如何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4)采用的方法是个量分析所谓个量分析就是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变化。如某企业的产量,就是产量这种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微观经济学中所涉及的变量,如某种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价格;某企业的成本、收益、雇用人数;生产要素所有者

21、的收入,即工资、利息、利润、地租等,都属于这一类。微观经济学分析这类个量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1.2.2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个总量的决定及变动,来说明资源如何实现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家可以研究中国政府借债的影响,可以研究经济中失业率随时间推移的变化,还可以研究提供一国生活水平的不同政策。1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条件 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总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自从市场经济建设以来,实施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经济就是在繁荣与萧条交替中发展的,若干年一次的经济危机成了市场经济的必

22、然产物。仅仅依靠市场的自发调节,经济就无法克服危机和失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纠正市场机制的偏差。人类不是只能顺从市场机制的作用,而是还要在遵从基本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对经济进行调节。政府可以通过观察与认识经济运行的规律,并采取适当的手段进行调节。2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特点(1)研究对象是整体经济整体经济是由互相联系的单个经济单位组成的,宏观经济学分析整体经济的运行状态与规律。例如,经济中失业率的变动、本期物价水平比上一时期高的原因、为提高经济增长率的政策选择等。(2)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现有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或过度利用的原因,达到资源充

23、分利用的途径和手段,以及如何实现持续增长等问题。(3)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好坏体现为国民收入水平的高低及其波动,因此,国民收入是一国经济最重要的经济总量,它综合反映了其他经济总量以及变动状况。宏观经济学以国民收入为中心形成理论体系,研究如何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4)采用的方法是总量分析法总量是能反映整体经济运行状况的经济变量,或者是个量的总和(如国民收入是单个经济单位收入的加总),或者是个量的平均值(如价格水平就是各种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平均数)。宏观经济学所涉及的总量很多,如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总储蓄、总投资、总就业量、价格水平、货币供给量等。总量分析就是分析这些总

24、量的决定、变动及相互关系,以说明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及如何制定经济政策。思考题:在你的周围,哪些问题属于微观经济学的范畴?哪些问题属于宏观经济学的范畴?1.3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3.1 实证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应该研究“是什么”的问题,其结论的正确性应该是客观的,可检验的。但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也不应该像自然科学一样是纯实证科学。因此,经济学既是一门实证科学,又是一门规范科学,因为提出什么问题进行研究,采用什么方法,突出强调哪些因素,实际上都涉及研究者的个人价值判断问题。而且,一个经济学家之所以提出某一理论,都是为他主张的政策提出理论根据。政策主张不同,除了实证分析有不

25、同结论外,实际上还在于各人有不同的价值判断。所谓实证分析是指企图超脱或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它用既有的理论对经济现象作出判断和解释,即以事实为依据,就事论事,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不对事物的好坏作出评价。而规范分析是指根据一定的价值判断基础,提出某些标准作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提出行动的规范,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规范,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实证分析方法和规范分析方法之分,相应的经济学也有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之分。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主要有以下区别。 实证经济学企图

26、超脱和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效果。规范经济学则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是以某些标准来分析、处理经济问题,奠定经济理论基础,作为制定经济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经济学要回答的则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经济学排斥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因此实证经济学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即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所得的结论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规范经济学则没有客观性,它所得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具有不同价值判断标准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好坏会作出截然不同的评价,谁是谁非没有什

27、么绝对标准,从而也就无法进行检验。1.3.2 均衡分析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分析 均衡即平衡,本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作用在质点上的所有力的合力(或矢量和)为零时的状况。经济学的均衡是指经济行为主体意识到进一步改变决策行为已不能获得更多利益,从而不再改变其行为的状态。均衡分析就是假定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时所出现的情况以及实现均衡的条件。经济学中广泛使用均衡分析方法,均衡概念也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一定意义上说,微观经济学研究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目的,都是为了揭示微观经济行为达到均衡的条件。例如,消费者行为理论就是在给定消费者偏好、收入及商品价格的情况下,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达到平衡时的条件

28、;生产者行为理论则是在给定生产要素价格和生产函数的情况下,研究生产者实现生产要素最佳组合(即生产要素购买行为达到平衡)的条件。均衡分析包括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二者都是从量的方面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只是分析时所考虑的影响均衡的因素在范围上是不同的。1.3.3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1静态分析静态分析就是分析经济现象的均衡状态以及相关经济变量达到均衡状态所需具备的条件,但并不涉及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静态分析是与均衡分析密切联系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方法分析经济规律时,是假定这些规律在一个资本、人口、生产技术、生产组织和需求状况等因素不变这样设想的静态社会里起作用。2比较静态分析比较

29、静态分析是将一种给定条件下的静态与新的条件下产生的静态进行比较。因为,如果原有的已知条件发生了变化,则必然导致有关变量相应地发生一系列变化,从而打破原有的均衡,达到新的均衡,比较静态分析就是对新旧两种均衡状态进行对比分析。这种分析只是对既成状态加以比较,但并不涉及条件变化的调整过程或路径,不研究如何由原来的均衡过渡到新的均衡的实际过程。3动态分析动态分析则是要考察随条件变化而使经济均衡调整的路径或过程。经济动态指在时间序列过程中的经济变动状态。动态分析的主要特征在于加进了时间因素的作用,一方面分析人口、生产技术、资本数量、生产组织等在时间过程的变化,这种变化如何影响经济体系的运动和发展;另一方

30、面须明显地表示出经济变量所属的时间,而经济变量在某一时点上的数值要受以前时点上有关变量数值的制约。正是由于该方法研究变量在继起的各个时间的变化情况,故也称此方法为“时间分析”或“序列分析”。1.3.4 经济模型经济模型也是一种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是指用来描述同研究对象有关的经济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简单地说,经济模型就是用变量的函数关系来说明经济理论,是经济理论的简单表达。经济模型可用文字说明(叙述法),也可用数学方程式表达(代数法),还可用几何图形来表达(几何法、画图法)。经济模型一般包括4个步骤。1定义定义即对所要研究的经济现象的含义作出规定,如什么是需求、什么是失业等。2假设假设

31、是提出经济模型的前提条件。现实经济十分复杂,一个经济现象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一个经济模型不可能对它们逐一进行分析,从而也就无法建立与实际丝毫不差的复制品,所以有必要提出假设,以对讨论的范围进行限定和简化。例如,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受多种因素影响,但在建立需求分析的经济模型时,一般就要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以分析价格是如何影响需求量的。3假说假说即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利用定义去说明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假说是一种未经证明的理论。例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一种商品的价格由该商品的需求和供给决定。这就是现代经济学价格理论的重要假说。4预测预测是根据假说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期,它与猜测的区别是:

32、猜测是盲目的,而预测是从假说得出的必然结论。例如,如果需求量增加,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商品的价格就会升高。知识点小结1经济学是研究由资源稀缺引起的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的一门社会科学。 2本课程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应理论。宏观经济学是把整个经济总体(通常是一个国家)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其经济活动的现象和规律。前者研究资源配置问题,后者研究资源利用问题。3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经济模型等。思考与练习一、名词解释1经济学2微观经济学3宏观

33、经济学4实证经济学5规范经济学6生产可能性曲线 二、选择题(单选)1资源的稀缺性是指( )。 A世界上的资源最终会因为人们生产更多的物品而消耗光 B相对人们无穷的欲望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生产某种物品所需要的资源的绝对数量较少 D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 2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 A价格理论 B效用理论 C市场理论 D生产理论 3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理论。 A经济增长 B国民收入决定 C失业 D国民收入核算 4产量水平落在了生产可能线以内的一点,说明( )。A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了 B资源未被充分利用 C资源即将被充分利用 D技术水平达到最高5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根本区别是(

34、)。A研究方法不同 B研究对象不同 C研究范围不同 D研究目的不同 三、判断题 1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 )2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定的,永远无法增加。 ( )3“生产是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3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的问题。( )4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相互补充的。 ( )5实证经济学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而规范经济学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四、简答题 1如何理解资源的稀缺性? 2什么是选择?它包括哪些内容?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4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五、案例分析我国能源拥有与消费现状目前,全

35、世界能源总消费量约为134亿吨标准煤,其中化石能源占85%以上;呈现出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的趋势,欧洲、日本等正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从世界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历史经验来看,当社会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之前,其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当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以上时,其人均能源消费量在4吨标准煤以上,在这之后增长变缓。我国已成为世界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居世界第二位,一次能源生产量居世界第三位。根据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的分析预测,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的需求在25亿33亿吨标准煤之间,将是2000年的两倍;2050年,我国为实现达到目前中等发达国

36、家水平的目标,人均GDP将达到1万美元,届时我国能源需求量约为50亿吨标准煤。未来,我国能源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根据预测,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55%,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为25%40%。2020年后,我国国内能源供应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据资料显示,我国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2%,人均排名却在第53位。据我国45种主要矿产可供利用储量对消费需求的保证程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2010年可以保证消费需求的矿产有21种,其他24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2020年可以保证需求的矿产仅为9种,其他36种矿产难以保证需求。特别是铁、锰、铬铁矿、铜、铝铁矿、钾盐等关系国家经济和安全的大宗矿产将长期短缺。问题:1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能源分不开,未来能源需求状况如何?2面对这样的挑战,我国能源科技将如何应对?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事务文书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