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贵州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贵州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复习资料中学教育心理学15 创造力的构成(四)意志行动的动机水平不断提高; (五)注意内外动机的互相补充, 相辅相成(五)意志品质进一步发展。 (1)作为基础因素的知识, 包括吸收知识(六)注意个别差异。第一章 3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6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 1)个体因素。学的能力、记忆知识的能力和理解知识的能力1教育心理学 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 (1)在自觉性方面有所提高(2)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核心的智能生的年龄、 智力水平; 学生的认知结构; 学生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 (2)在坚持性方面有了发展(3)创造个性品质, 包括意志、
2、情操等方 的学习 太多、学习定势。 ( 2)客观因素。学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3)在果断性方面有所发展面的内容 习材料的特征;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教师的有2桑代克 (美国)所著的 教育心理学 的 (4)在自制力方面,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 16 创造力的特征: 变通性、流畅性、独特性效指导。出版,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 的能力逐渐加强 17 中学生创造力发展的主要障碍 7 学习迁移 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所产志。 4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一)应付考试、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培养 生的影响。3课改下中学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8为迁移而教:(一)加强目的动机教育, 培养正确的观念; 目标(一)
3、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 (二) 以英雄为榜样, 从文艺作品中吸取营 (二)古板、单一的教学形式与方法 (一)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 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养; (三)“知识化” “笔试化”倾向的考核内 (二)优化教学程序促进迁移( 2)从注重只是传授向注重学生的全(三)改造学生不良的气质特征; 容与方式 (三)教授有效学习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的面发展 (四) 严格管理教育, 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 (四)“高分即优”的评价激励标准 学习方法。( 3)转换角色,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纪律的习惯; 18 培养中学生的创造力 9影响中学生知识理解的因素:( 4)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构建(五)启发
4、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一)教育思想现代化,转变观念,打破 (一)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新的教学结构 常规,培养创造力 (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二)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 第五章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 (三)有理解学习的心理准备(三)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 1个性 指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 (四)学习材料本身的性质(四)具有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 具有一定倾向的、 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三)创设合适的环境 (五)教师的教学方法。(五)具备独特的教学风格 2个性的特点:倾向性、复杂性、独特性和 1 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 10促进中学生知识理
5、解的教学途径4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是践行师德的最基本 2 鼓励学生的参与欲共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完整性、积极性 (一)有效运用直观教学,提供丰富的感要求 3个性的结构: 3 对学生进行肯定性的评价性材料5师德的核心是师爱 1个性倾向性(四)让学生在学习中插上想象的翅膀 (二)合理运用变式教学,帮助学生理解2个性心理特征 1 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引导想象(三)充分利用比较的方法,揭示事物间第二章 4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2 利用文章途径,引导想象的联系和区别,强化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1观察力 就是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 3 在实践活动中鼓励想象(一)初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不平衡性;(四)创设问
6、题情境,调动学生活动的积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 极端性或偏执性 (五)创设有助于提高创造性的问题情景 极性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 1自我意识高涨(六)设计发散思维教学类型 (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进行区别指导。2良好的观察具有以下品质: 观察的目的性; 2反抗心理 11中学生巩固知识的基本途径:(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精确性;敏锐性;系统性 3情绪表现的矛盾性特点(八)开展“第二渠道”教学 (一)及时复习3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 4人际交往上的新特点: (1)逐渐(九)教会学生创造性的思考方法和学习 (二)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一)观察的目的性增强克服了团伙的交往方式 方法 (
7、三)反复阅读与尝试重现向结合(二)观察更具持久性 (2)朋友(十)考试模式综合化 (四)复习方式多样化。(三)观察的精确性提高 12 中学生知识的应用形式有课堂应用和实际关系在初中生的生活中日益重要 (十一)评价激励标准科学化(四)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 (3)与异 20 中学生智能发展的一般特征:应用两种。4记忆 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 13 影响中学生知识应用的因素:性朋友之间的关系 (1)可以通过假设进行思维理过程。 (4)与父(2)思维有了预计性(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程度5中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母关系的变化 (3)思维的形式化倾向(二)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一)高中阶段
8、记忆趋于成熟 (5)与教(4)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或监控能力明显(三)课题的性质。(二)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 16 学习策略 是指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对学习师关系的变化 增强(三)理解记忆明显占优势 5初中生的消极心境:烦恼突然增(5)思维能够跳出旧的模式。活动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的外显行为和内隐(四)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 21 品德 是道德品质的简称, 是指个人遵守社多、孤独、压抑 的心智活动。(五)中学时期是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 17 通用的典型学习策略(二)高中生的个性发展的特点 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6思维 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 1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是稳定的
9、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 (一)认知策略。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认识, 是认识的高级 2高中生自我意识相当稳定 1 复述策略掌握的稳定行力方式的统一体。形式。 3高中生自我评价的深化 22 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 2 精加工策略7思维的品质包括: 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5自我意识 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 3 组织策略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居灵活性、敏捷性和独创性 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 核心地位 (二)元认知策略8中学生思维力发展的特点 6自我意识的结构: 23 初中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1 计划策略(1)从形式上看, 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知、 (1)在
10、道德认识水平上, 比小学时有了较2 监控策略 (一) 抽象思维占优势, 并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 情、 意三方面, 即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和自我 大发展, 表现出明显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独立 3 调节策略(二) 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 但明显滞后调节; 性 (三)资源管理策略于形式逻辑思维发展 (2)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又可分为生理 (2)开始形成道德理想、 道德信念, 世界1 学习时间管理(三)对问题请教的思维有质的飞跃 2 学习环境管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 观开始萌芽(四) 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思维的深刻性与 7自我意识的特点 3 学习努力管理(3)初中生的品德情感日益丰富而且易于表面
11、性共存;思维的批判性与片面性共存 1自我意识的意识性 4 他人支持的利用激动9想象 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2自我意识的社会性(本质属性) 18 考试焦虑 是在一定的应试情境下, 受个体(4)初中生的道德意志迅速发展, 行为的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这是一种高级的认知 3自我意识的能动性自主性、坚持性、独立性增强 认知评价能力、人格倾向与其他身心因素制活动。 4自我意识的同一性(5)初中阶段是孩子良好道德习惯形成的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 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10中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 5自我意识的独特性时期。 方式,通过一定程度的情绪反应所表现出来的(一)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 8中学生
12、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24 高中生平等发展的特点:心理状态。(二)想象趋于抽象化、现实化 (1)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1)高中生道德认识表现出较高发展水平19影响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因素(三)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增加 1成人感(2)高中生道德情感表现出相应年龄特征(一)内源性因素2自我评价能力 1 遗传素质(3 )高中生道德行为表现出特有不稳定第三章 3重视对自制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 2 认知评价能力性。1中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25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 3 知识准备(2)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一)情感丰富多彩、富有朝气(二)情感两极性明显1不平衡性2动荡性(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
13、(2)消极的倾向体验4 应试技能(二)外源性因素(三)情感不断深刻 3自主性 1 期望(3)人际关系的不正常(四)情感逐渐稳定 4前瞻性 2 教师的评估(4)不良行为习惯( 1)对情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逐 5闭锁性 3 考试情境的知觉(5)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渐提高( 2)逐步带有文饰性、 内隐性、 曲折6社会性9价值观 是指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6)道德意志薄弱(7)心理发展特点。20中学生如何克服考试焦虑(一)经常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的性质 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容尺度。 26 对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的矫(二)往最好处做,不计较最后结果( 3)情绪的倾向性正在定型化 10
14、 价值观包括:价值目标、价值手段、 价值正: (三)考前要注意调节情绪评价(1)激发学生改变不良品德行为的强烈动 (五)情绪的外露和表达已趋向理性化2中学生早恋的原因 11 价值观特点:机 第七章(一)性生理发育的提前 1稳定性和发展性 1建立良好中学生班集体的心理学要素(2)促进不良品德行为的转化(二)性信息的广泛传播(主要原因) 2独特性和社会历史性(3)引起内心震动,转化思想认识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三)性教育的忽视 3主观性和选择性(4)运用集体力量,改善人际关系二、建立班集体的领导核心(四)学生的个人原因 4系统性(5)考虑学生的差异,运用教育机智(一)班干部的选拔3中学生的早恋
15、特点 5导向性(6)合理运用惩罚。(二)班干部的培养(1 )普遍、低龄化的特点;12 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呈现四个基本特点三、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2 )大胆的特点;第一,价值主体的转变 社会本位与个 第六章 四、树立良好的班风(3 )成人化的特点;人本位的兼顾 1 动机 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特定需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4 )舆论宽容的特点;第二,价值选择的矛盾 理想主义与现 要的内部状态,是行力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 2开展班级活动的原则(5 )行为隐蔽,内心矛盾; (1)目的性原则实主义并存 力。(6 )发展迅速、变化快; (2)针对性原则第三,价值取向的转型 由人伦关系走 2学习动
16、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7 )相互感染;自我显示 (3)自主性原则向功利、效率关系 种内部动力, 即引起、 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4中学生早恋的教育第四,人格价值的冲突 观念意识与行 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力量。 (4)多样性原则为的不一致 3影响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兴趣、成就(5)整体性原则 (一)早恋弊多于利(二)引导男女生间正常交往 13 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动机、归因、交往动机。(6)易操作性原则(三)加强性教育 4 归因 即指从行为的结果来推究原因的方 3开展班级活动要做好的几项工作(一)增强爱国意识,提高振兴民族的责任感 式 。 (1)制定活动计划第四章 (二)正确认识 “金
17、钱、地位和价值” “学 5激发中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2)落实组织准备工作1意志 是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历、知识和价值”的关系 (一)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 外部动机 (3)出来活动的偶发事件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三)勤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潜在创 作用为辅 (4)活动总结。2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造力 (二) 实施启发式教学, 创设“问题情景” ,(一)意志行动的目的性不断提高; 14 创造力 是指产生新思想, 发现和创造新事激发认识兴趣和求知欲 第八章(二)克服困难的毅力不断增强; 物的能力。 它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在于他的新颖 (三)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 1中学课堂
18、教学心理气氛的特征(三)喜欢模仿,善于模仿; 性和独创性 (四)正确引用竞赛、考试与评比(一)内隐性和外显性贵州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 复习资料(二)稳定性与易变性一、正视现实,适应环境2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主要特征有:注二、心理特点和年龄阶段相吻合意力集中、 认知活动积极、 师生情感和谐融合 三、悦纳自己,自尊自爱3组织课堂教学艺术的基本要求及技巧四、情绪正常,乐于交往(一)建立课堂教学常规 五、奋发向上,自强自制(二)认真抓好上课的开始环节 六、心理协调,人格健全(三)创造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的学习环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完整、健境 全的人格(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4中学生典型心理问题4
19、课堂教学导入的基本要求一、学习问题(1 )新旧知识相联系(一)厌学(2 )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二)学习压力(3 )简洁明了(三)学习困难(4 )新颖有趣,具有悬念(四)考试焦虑5课题教学导入的技巧:直接式、温故知新二、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恐惧心理、自式、实验式、 联系实际、 故事式、 因势利导式、 卑心理、 孤僻心理、 封闭心理、 嫉妒心理、逆激趣式、设问式。 反心理、逃避心理、放任心理6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要求原因:一是受错误的思想观念的影响,(1 )要有计划性;对人际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 二是以往生活当(2 )要讲求新颖;中遇到“挫折” ,造成心理创伤;三是个性上(3 )要讲求逻辑性;的缺陷,
20、 严重表现为人格障碍; 四是缺乏人际(4 )要重视诱导性;交往的经验,尤其是成功愉悦的经验(5 )把握提问的数量、难易度;5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成因(6 )提问后应当进行点评;一、学校因素(7 )提问对象有四忌(忌偏爱、忌惩罚、(一)学校教育体制的落后;忌讽刺、忌齐答) (二)教育者的教育方法适时性不强7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三)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不够;(1 )精心设计问题(四)学校环境因素(2 )把握发问时机二、家庭因素(3 )善于启发引导。(一)不完整与不和睦的家庭8课堂教学结束的基本要求(二)父母不正确的教养方式(1 )首位照应,紧扣中心;(三)父母过高的期望(2 )留有余地,让学生回味深思(
21、四)与父母的沟通不畅9课堂教学结束的技巧:归纳式;概括中心三、社会因素式;比较式;激发情感式; 发散式; 联系巩固 (一)社会意识的污染式;活动操作式。 (二)社会传媒的不当传播(三)住宅的独立化第九章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1社会化 就是一人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一)社会压力导致孩子更关注自身人”的过程。 (二)心理素质欠佳, 自我抗压强度不2影响中学生社会化的因素足一、社会因素 (三)自我意识发展不够成熟(一)社会文化 (四)情绪、情感的因素(二)大众传媒 6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适二、学校因素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一)价值观念的社会化 (一)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 加(二)社
22、会生活知识的个人社会化 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三)理想目标的社会化 (二)充分发挥健康校园文化的教育作(四)行为规范的社会化 用,防止不健康校园文化的消极影响三、家庭因素:最基本因素 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3偏离行为 ,也称偏差行为或越轨行为,就(一)调节情绪, 合理控制情绪的强度是违反社会规范且不受大多数人赞成的行为, 和稳定性是一种与社会公认的行为标准相偏离或冲突 (二)正确归因, 能判断情绪动因的异的行为。 同4在我国现阶段学生的偏离行为主要有(三)合理宣泄,保持情绪健康向上(一)一般性社会偏离 三、协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二)违章偏离行为 (一)学会赞美他人(三)轻度违法行为 (二
23、) 学会宽容待人, 多微笑, 多倾听(四)违法犯罪行为 四、注意教育中的心理卫生5中学生偏离行为的具体表现:攻击行为、(一)学校工作的全面渗透、 全方位推犯罪、自杀、 进6中学生的上网心理(二)紧抓课堂机遇, 挖掘教材中的心(一)求知需要 理教育因素, 在常规的教学中渗入心理辅导的(二)交往需要(三)情感宣泄(四)休闲娱乐(五)好奇心理(六)自我表现7上网对青少年的影响(一)积极影响1认知结构内容(三)班主任要挖掘德育工作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四)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 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 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 (五)全面深入开展心理卫生和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2提供了求知
24、学习的新渠道3自我形成第十一章4开拓中学生全球视野,提高中学 1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生综合素质 一、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二)消极影响 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1认知结构三、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2思维方式我3道德意识四、具有教育独创性4网络成瘾五、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8正确引导中学生上网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一)家庭引导 六、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二)学校教育 2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三)社会控制 一、端正认知(一)树立正确的自强概念第十章 (二)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1心理健康 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二、调适情感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 个体能够适应当前 (一)控制情绪和发展着的环境, 具有完善的个性且心理活动 (二)合理宣泄正常 (三)转移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四)自我安慰(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面临 三、改变行为的新课题、新任务,是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 (一)角色学习素质的核心是心理素质, 素质教育的(二)个别或集体讨论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坚持锻炼(二) 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有利于中 (四)寻求专业帮助学生的生理健康 (五)积极参与继续教育(三) 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有利于中学生提高学校质量(四) 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有利于中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3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