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学(2)模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冲压工艺学(2)模板.doc(35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冲压工艺学(2)模板351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绪论内容简介: 本章讲述冲压及模具的概念; 冲压的特点、 发展及应用, 冲压工序的分类及基本冲压工序。学习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冲压及模具的概念; 2、 了解冲压冲压的特点、 发展及应用; 3、 掌握冲压工序的分类, 认识基本冲压工序。重点: 冲压及模具的概念、 冲压的特点、 发展及应用, 冲压工序的分类。难点: 冲压基本工序。1.1冲压的概念1.1.1冲压冲压: 在室温下, 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被冲材料施加一定的压力, 使之产生分离和塑性变形, 从而获得所需要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也称制件) 的一种
2、加工方法。因为一般使用的材料为板料, 故也常称为板料冲压。冲压成形产品示例一日常见品: 易拉罐、 餐盘、 垫圈等。冲压成形产品示例二兵器产品: 子弹壳等。冲压成形产品示例三高科技产品: 汽车覆盖件、 飞机蒙皮等。1.1.2冲模冲压模具: 将材料加工成所需冲压件的一种工艺装备, 称为冲压模具( 俗称冲模) 1.1.2冲压生产的三要素: 冲压生产的三要素: 合理的冲压工艺、 先进的模具、 高效的冲压设备1.2冲压加工特点与应用1.2.1冲压加工的特点( 1) 生产率高、 操作简单。高速冲床每分钟可生产数百件、 上千件。( 2) 一般无需进行切削加工, 节约原料、 节省能源。( 3) 冲压件的尺寸公
3、差由冲模来保证, 产品尺寸稳定、 互换性好。”一模一样”( 4) 冲压产品壁薄、 量轻、 刚度好, 能够加工形状复杂的小到钟表、 大到汽车纵梁、 覆盖件等。局限性: 由于冲模制造是单件小批量生产, 精度高, 是技术密集型产品, 制造成本高。因此, 冲压生产只适应大批量生产。1.2.2冷冲压的应用由于冷冲压在技术上和经济上的特别之处, 因而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汽车、 拖拉机、 电器、 电子、 仪表、 国防、 航空航天以及日用品中随处可见到冷冲压产品。如不锈钢饭盒, 搪瓷盆, 高压锅, 汽车覆盖件, 冰箱门板, 电子电器上的金属零件, 枪炮弹壳等等。据不完全统计, 冲压件在汽车、 拖
4、拉机行业中约占60%, 在电子工业中约占85%, 而在日用五金产品中占到约90%。如一辆新型轿车投产需配套 副以上各类专用模具; 一台冰箱投产需配套350副以上各类专用模具; 一台洗衣机投产需配套200副以各类专用模具。能够这么说, 一个国家模具工业发展的水平能反映出这个国家现代化工业化发展的程度。对于一个地区来说也是如此。当前世界各主要工业国, 其锻压机床的产量和拥有量都已超过机床总数的50%以上, 美国、 日本等国的模具产值也已超过机床工业的产值, 在中国, 近年来锻压机床的增长速度已超过了金属切削机床的增长速度, 板带材的需求也逐年增长, 据专家预测, 今后各种机器零件中粗加工的75%,
5、 精加工有50%以上要采用压力加工, 其中冷冲压占有相当的比例。1.3冲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1.3.1中国冲压技术的历史与现状据考古发现, 早在 多年前, 中国已有冲压模具被用于制造铜器, 证明中国古代冲压成型和冲压模具方面的成就已处于世界领先。可是,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近代工业水平一直处于落后状态。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在前苏联的帮助下, 中国的近代工业才开始起步。1953年,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首次建立了冲模车间, 于1958年开始制造汽车覆盖件模具, 60年代开始生产精冲模具。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正确引导下( 退税) , 经过多年努力, 现在中国冲压模具的设计与制造能力已达到较高水
6、平, 已形成了300多亿元各类冲压模具的生产能力。大型冲压模具已能生产单套重量达50多吨的模具; 为中档轿车配套的覆盖件模具内也能生产了; 精度达到12m, 寿命2亿次左右的多工位级进模国内已有多家企业能够生产; 表面粗糙度达到Ra1.5m的精冲模, 大尺寸( 300mm) 精冲模及中厚板精冲模国内也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可是,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模具设计、 制造能力仍有较大差距。差距主要表现在: 在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的模具结构与生产周期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在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的制造精度、 使用寿命、 模具结构和功能上存在一定差距。1.3.2冲压技术的发
7、展趋势( 1) 冲压工艺方面为了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 降低成本和扩大冲压工艺的应用范围, 研究和推广各种冲压新工艺是冲压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 国内外涌现并迅速用于生产的冲压先进工艺有: 精密冲压、 柔性模( 软模) 成形、 超塑性成形、 无模多点成形、 爆炸和电磁等高能成形、 高效精密冲压技术以及冷挤压技术等。( 2) 冲模设计与制造方面在冲模设计与制造上, 有两种趋向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模具结构与精度正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方面为了适用高速、 自动、 精密、 安全等大批量自动化生产的需要, 冲模正向高效、 精密、 长寿命、 多工位、 多功能方向发展。另一方面, 为适用市场上产品更新换代迅速
8、的要求、 各种快速成形方法和简易经济冲模的设计与制造也得到迅速发展。模具设计与制造的现代化计算机技术、 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模具技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使得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发生了深刻的革命性的变化。当前, 最为突出的是模具CAD/CAE/CAM。在这个方面, 国际上已有许多应用成熟的计算机软件。中国不但能消化、 应用国外的软件, 不少单位还自行开发了模具CAD/CAE/CAM软件, 如CAXA。模具的加工方法迅速现代化。各种加工中心、 高速铣削、 精密磨削、 电火花铣削加工、 慢走丝线切割、 现代检测技术等已全面走向数控( NC) 或计算机数控化( CNC) 。在模具材料及热处理、 模具表面
9、处理等方面, 国内外都进行了不少研制工作, 并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冲模材料的发展方向是研制高强韧性冷作模具钢, 如65Nb、 LD1、 LM1、 LM2等就是中国研制的性能优良的冲模材料。模具的标准化和专业化生产, 已得到模具行业的广泛重视。模具标准化是组织模具专业化生产的前提, 模具专业化生产是提高模具质量、 缩短模具制造周期、 降低成本的关键( 先进国家模具标准化已达到7080%) 。( 3) 冲压设备及冲压自动化方面性能良好的冲压设备是提高冲压生产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高效率、 高精度、 长寿命的冲模需要高精度、 高自动化的冲压设备与之相匹配; 为了满足新产品小批量生产的需要, 冲压设备
10、朝多功能、 数控方向发展;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生产, 应用各种自动化装置、 机械手乃至机器人的冲压自动生产线和高速压力机纷纷投入使用。( 4) 冲压基本原理的研究冲压工艺、 冲模设计与制造方面的发展, 均与冲压变形基本原理的研究进展密不可分。例如, 板料冲压工艺性能的研究, 冲压成形过程应力应变分析和计算机模拟, 板料变形规律的研究, 从坯料变形规律出发进行坯料与冲模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在冲压变形条件下的摩擦、 润滑机理方面的研究等, 这都为逐步建立起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先进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方法打下了基础。1.4冲压工序分类冷冲压加工的零件, 由于其形状、 尺寸、 精度要求、 生产批量、
11、 原材料性能等各不相同, 因此生产中所采用的冷冲压工艺方法也是多种多样, 概括起来分为两大类, 即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分离工序的目的, 是在冲压过程中使冲压件与板料沿一定的轮廓线相互分离, 同时, 冲压件分离断面的质量, 也要满足一定的要求。成形工序的目的, 是使冲压毛坯在不破坏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 成为所要求的成品形状, 同时也达到尺寸精度方面的要求。在实际生产中, 当生产批量大时, 往往采用组合工序, 即把两个以上的单独工序组成一道工序, 构成复合、 级进、 复合-级进的组合工序。为了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充分发挥冲压的优点, 还能够利用冲压方法进行产品的某些装配工作。如, 微型电机定
12、、 转子铁芯的冲压与叠装。常见的冷冲压基本工序见表1-1。表1-1常见冲压工序分类表冲压类别序号工序名称工序简图定义分离工序1切断将材料沿敞开的轮廓分离, 被分离的材料成为零件或工序件2落料将材料沿封闭的轮廓分离, 封闭轮廓线以内的材料成为零件或工序件3冲孔将材料沿封闭的轮廓分离, 封闭廓线以外的材料成为零件或工序件4切边切去成形制件不整齐的边缘材料的工序5切舌将材料沿敞开轮廓局部而不是完全分离的一种冲压工序6剖切将成形工序件一分为几的工序7整修沿外形或内形轮廓切去少量材料,从而降低边缘粗糙度和垂直度的一种冲压工序,一般也能同时提高尺寸精度8精冲是利用有带齿压料板的精冲模使冲件整个断面全部或基
13、本全部光洁成形工序9弯曲利用压力使材料产生塑性变形, 从而获得一定曲率、 一定角度的形状的制件10卷边将工序件边缘卷成接近封闭圆形的工序11拉弯是在拉力与弯矩共同作用下实现弯曲变形, 使整个横断面全部受拉伸应力的一种冲压工序12扭弯是将平直或局部平直工序件的一部分相对另一部分扭转一定角度的冲压工序13拉深将平板毛坯或工序件变为空心件, 或者把空心件进一步改变形状和尺寸的一种冲压工序14变薄拉深将空心件进一步拉伸, 使壁部变薄高度增加的冲压工序 15翻孔沿内孔周围将材料翻成侧立凸缘的冲压工序16翻边沿曲线将材料翻成侧立短边的工序17卷缘将空心件上口边缘卷成接近封闭圆形的一种冲压工序18胀形将空心
14、件或管状件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工序19起伏依靠材料的延伸使工序件形成局部凹陷或凸起20扩口将空心件敞开处向外扩张的工序21缩口将空心件敞口处加压使其缩小的工序22校形校平是提高局部或整体平面型零件平直度的工序; 整形是依靠材料流动, 少量改变工序件形状和尺寸, 以保证工件精度的工序23旋压用旋轮使旋转状态下的坯料逐步成形为各种旋转体空心件的工序24冷挤压对模腔内的材料施加强大压力, 使金属材料从凹模孔内或凸、 凹模间隙挤出的工序1.5本课程的学习要求与学习方法1.5.1学习要求: ( 1) 掌握冲压成形的基本原理; ( 2) 掌握冲压工艺过程设计和冲模设计的基本方法; ( 3) 具有设计中等复杂程
15、度冲压件的工艺过程和冲模的能力。( 4) 能运用已学知识, 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生产中常见的产品质量、 工艺及模具方面的技术问题; ( 5) 能合理选择冲压设备和设计自动送料和自动出件装置( 6) 了解冲压新工艺, 新模具及其发展动向。1.5.2学习方法: 由于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和使用性很强的学科, 而且又是以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金属塑性成型原理等工程技术基础学科为基础, 与冲压设备、 模具制造工艺学密切相关, 因此在学习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认真参加实验、 实习、 设计等重压教学环境, 注意综合运用基础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第2章冷冲压变形基础知识内容简介: 本章讲述冲压变形的
16、基础知识。涉及塑性变形、 塑性、 变形抗力、 主应力状态、 主应变状态等概念; 冲压成形基本原理和规律; 冲压成形性能及常见冲压材料及其在图纸上的表示等。学习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塑性变形、 塑性、 变形抗力、 主应力状态、 主应变状态等概念; 2、 掌握屈服准则、 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 体积不变条件、 硬化规律、 卸载弹性恢复规律和反载软化现象、 最小阻力定律等冲压成形基本规律; 3、 了解冲压成形性能指标, 认识常见冲压材料; 重点: 塑性变形、 塑性、 变形抗力、 主应力状态、 主应变状态等概念、 冲压成形基本规律及应用、 冲压成形性能指标、 常见冲压材料及其在图纸上的表示; 难点
17、: 冲压成形基本规律、 冲压成形性能。冷冲压成形是金属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 冷冲压成形的理论是建立在金属塑性变形理论的基础之上。因此, 要掌握冷冲压成形的加工技术, 就必须对金属的塑性变形性质、 规律及材料的冲压成形性能等有充分的认识。2.1塑性变形理论基础2.1.1影响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因素1、 塑性变形、 塑性与变形抗力的概念塑性变形: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变形, 若外力去除以后, 物体并不能完全恢复自己的原有形状和尺寸; 塑性: 物体具有塑性变形的能力称为塑性, 塑性的好坏用塑性指标来评定。塑性指标是以材料开始破坏时的变形量表示, 它可借助于各种试验方法测定。变形抗力: 在一定的
18、变形条件( 加载状况、 变形温度及速度) 下, 引起物体塑性变形的单位变形力。变形抗力反映了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塑性和变形抗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说某种材料的塑性好坏是指受力后临近破坏时的变形程度的大小, 而变形抗力是从力的角度反映塑性变形的难易程度。如奥氏体不锈钢允许的塑性变形程度大, 说明它的塑性好, 但其变形抗力也大, 说明它需要较大的外力才能产生塑性变形。2、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金属受外力作用产生塑性变形后, 不但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 而且其内部组织和性能也将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能够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形成了纤维组织(2)形成了亚组织(3)产生了内
19、应力(4)产生了加工硬化3、 影响金属塑性及变形抗力的因素金属的塑性不是固定不变的, 影响因素很多,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金属的成分和组织结构一般来说, 组成金属的元素越少(如纯金属和固熔体)、 晶粒愈细小、 组织分布愈均匀, 则金属的塑性愈好。(2)变形时的应力状态金属变形时, 压应力的成分愈多, 金属愈不易破坏, 其可塑性也就愈好。与此相反, 拉应力则易于扩展材料的裂纹与缺陷, 因此拉应力的成分愈大, 愈不利于金属可塑性的发挥。(3)变形温度变形温度对金属的塑性有重大影响。就大多数金属而言, 其总的趋势是: 随着温度的升高, 塑性增加, 变形抗力降低( 金属的软化) 。(4)变形速
20、度变形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应变的变化量, 但在冲压生产中不便控制和计量, 故以压力机滑块的移动速度来近似反映金属的变形速度。一般情况下: 对于小型件的冲压, 一般能够不考虑速度因素, 只需考虑设备的类型、 标称压力和功率等; 对于大型复杂件, 宜采用低速成形( 如采用液压机或低速压力机冲压) 。另外, 对于加热成形工序, 变形速度比较敏感的材料( 如不锈钢、 耐热合金、 钛合金等) , 也宜低速成形。(5)尺寸因素同一种材料,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尺寸越大, 塑性越差。这是因为材料尺寸越大, 组织和化学成分越不一致, 杂质分布越不均匀, 应力分布也不均匀。例如厚板冲裁时, 产生剪裂纹时凸模
21、挤入板料的深度与板料厚度的比值(称为相对挤入深度)比薄板冲裁时小。2.1.2塑性变形时的体积不变定律在冲压过程中, 材料的塑性变形都是模具对材料施加的外力所引起的内力或内力直接作用的结果。一定的力的作用方式和大小都对应着一定的变形, 因此为了研究和分析金属材料的变形性质和变形规律, 控制变形的发展, 就必须了解材料内各点的应力与应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即1+2+3=0 (2-1)这就是塑性变形时的体积不变定律, 它反映了三个主应变之间的数值关系。根据体积不变定律, 能够得出如下结论: 塑性变形时, 物体只有形状和尺寸发生变化, 而体积保持不变。不论应变状态如何, 其中必有一个主应变的符
22、号与其它两个主应变的符号相反, 这个主应变的绝对值最大, 称为最大主应变。当已知两个主应变数值时, 便可算出第三个主应变。任何一种物体的塑性变形方式只有三种, 与此相应的主应变状态图也只有三种, 如图1-1所示。图2-1三种主应变图2.1.3塑性条件(屈服条件)决定受力物体内质点由弹性状态向塑性状态过渡的条件, 称为塑性条件或屈服条件。金属由弹性变形过渡到塑性变形, 主要取决于在一定变形条件(变形温度与变形速度)下金属的物理力学性质和所处的应力状态。一般来说, 在材料性质和变形条件一定的情况下, 塑性条件主要决定于物体的应力状态。当物体内某点处于单向应力状态时, 只要该向应力1达到材料的屈服点
23、s, 该点就开始屈服, 由弹性状态进入塑性状态, 即此时的塑性条件是1s。可是对复杂应力状态 , 就不能仅仅根据一个应力分量来判断该点是否已经屈服, 而要同时考虑其它应力分量的作用。只有当各个应力分量之间符合一定关系时, 该点才开始屈服。法国工程师屈雷斯加(HTresca)经过对金属挤压的研究, 于1864年提出: 在一定的变形条件下, 当材料中的最大切应力达到某一定值时, 材料就开始屈服。并经过单向拉压等简单的试验, 该定值就是材料屈服点应力值s的一半, 即s/2。设123, 则屈雷斯加屈服条件可表示为: max=或1-3=s (2-2)屈雷斯加屈服条件又称最大切应力理论。该条件公式简单,
24、在事先知道主应力大小的情况下使用很方便。但该条件显然忽略了中间主应力2的影响, 实际上在一般三向应力状态下, 2对于材料的屈服也是有影响的。德国力学家密席斯(Von Mises)于19 在对屈雷斯加条件加以修正的基础上提出: 在一定的变形条件下, 无论变形物体所处的应力状态如何, 只要其三个主应力的组合满足一定条件, 材料便开始屈服。该条件为: (1-2)2+(2-3)2+(3-1)2= 2s2 (2-3)密席斯屈服条件又称常量形变能量理论。因密席斯条件考虑了中间主应力2的影响, 实践证明, 对于大多数金属材料(特别是韧性材料)来说, 应用密席斯屈服条件更符合实际情况。密席斯屈服条件虽然在数学
25、表示方法上比较完善, 但在方程中同时包含了全部应力分量, 实际运算比较繁锁。为了使用上的方便, 可将密席斯屈服条件改写成如下简单形式: 1-3=s(2-4)式中, 为反映中间主应力2影响的系数, 其范围为11.155, 具体取值见表1-1。表2-1值中 间 应 力应 力 状 态应 用 举 例2=1或2=31.0单向应力叠加三向等应力软凸模胀形、 外缘翻边2=(1+3)/21.155平面应变状态宽板弯曲1不属于上面两种情况1.1其它应力状态(如平面应力状态等)缩口、 拉深由表1-1可知, 在单向应力叠加三向等应力状态下, =1, 密席斯屈服条件与屈雷斯加屈服条件是一致的; 在平面应变状态下, 两
26、个屈服条件相差最大, 为15.5%。2.1.4塑性变形时应力与应变的关系物体弹性变形时, 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能够经过广义虎克定律来表示。但物体进入塑性变形以后, 其应力与应变的关系就不同了。在单向受拉或受压时, 应力与应变关系可用硬化曲线来表示, 然而在受到双向或三向应力作用时, 变形区的应力与应变关系相当复杂。经研究, 当采用简单加载(加载过程中只加载不卸载, 且应力分量之间按一定比例递增)时, 塑性变形的每一瞬间, 主应力与主应变之间存在下列关系: (2-4)式中, C为非负数的比例常数。在一定的条件下, C只与材料性质及变形程度有关, 而与物体所处的应力状态无关, 故C值可用单向拉伸试
27、验求出。式(1-12)也可表示为: (2-5)上述物理方程又称为塑性变形时的全量理论, 它是在简单加载条件下获得的, 一般见于研究小变形问题。但对于冲压成形中非简单加载的大变形问题, 只要变形过程中是加载, 主轴方向变化不大, 主轴次序基本不变, 实践表明, 应用全量理论也不会引起太大的误差。全量理论是冲压成形中各种工艺参数计算的基础, 而且利用全量理论还能够对有些变形过程中坯料的变形和应力的性质作出定性的分析和判断, 例如: 由式(1-13)可知, 判断某方向的主应变是伸长还是缩短, 并不是看该方向是受拉应力还是受压应力, 而是要看该方向应力值与平均应力m的差值。差值为正时是拉应变, 为负时
28、是压应变。若1=2=3=m,由式(1-13)可知, 1=2=3=0, 这说明在三向等拉或等压的球应力状态下, 坯料不产生任何塑性变形(但有微小的体积弹性变化)。由式(1-12)可知, 三个主应力分量和三个主应变分量代数值的大小、 次序互相对应, 即若123, 则有123。当坯料单向受拉时, 即10、 2=3=0时, 因为1-m=1-1/30, 由式(1-13)可知10, 2=3=-1/2。这说明在单向受拉时, 拉应力作用方向为伸长变形, 另外两个方向则为等量的压缩变形, 且伸长变形为每一个压缩变形的2倍。如翻孔时, 坯料孔边缘的变形就属于这种情况。同样, 当坯料单向受压时, 压应力作用方向上为
29、压缩变形, 另外两方向为等量的伸长变形, 且压缩变形为每一个伸长变形的2倍。如缩口、 拉深时, 坯料边缘的变形即属于此种情况。坯料受双向等拉的平面应力作用, 即1=20、 3=0时, 由式(1-13)可知, 1=2=-3/2。这说明当坯料受双向等拉的平面应力作用时, 在两个拉应力作用的方向为等量的伸长变形, 而在另一个没有主应力作用的方向为压缩变形, 其值为每个伸长变形的2倍。平板坯料胀形时的中心部位就属于这种情况。由式(1-13)可知, 当2-m=0时, 必有2=0, 根据体积不变定律, 则有1=-3。这说明在主应力等于平均应力的方向上不产生塑性变形, 而另外两个方向上的塑性变形数值相等、
30、方向相反。这种变形称为平面变形, 且平面变形时必有2=m=(1+2+3)/3, 即2=(1+3)/2。如宽板弯曲时, 板料宽度方向变形为0, 该方向上的主应力即为其余两个方向主应力之和的一半。当坯料三向受拉, 且1230时, 在最大拉应力1方向上的变形一定是伸长变形, 在最小拉应力3方向上的变形一定是压缩变形。同样, 当坯料三向受压, 且0123时, 在最小压应力3(绝对值最大)方向上的变形一定是压缩变形, 而在最大压应力1(绝对值最小)方向上的变形一定是伸长变形。2.1.5加工硬化与硬化曲线1.硬化现象与硬化曲线加工硬化: 一般常见的金属材料, 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 其强度、 硬度和变形
31、抗力逐渐增加, 而塑性和韧性逐渐降低。材料的硬化规律能够用硬化曲线来表示。硬化曲线实际上就是材料变形时的应力随应变变化的曲线, 能够经过拉伸、 压缩或胀形试验等多种方法求得。图1-2所示为拉伸试验时获得的两条应力一应变曲线, 其中曲线1的应力是以各加载瞬间的载荷F与该瞬间试件的截面面积A之比F/A来表示的, 它考虑了变形过程中材料截面积的变化, 真实反映了硬化规律, 故称之为实际应力曲线(又称硬化曲线或变形抗力曲线)。曲线2的应力是按各加载瞬间的截荷F与变形前试样的原始截面积A0之比F/A0来表示的, 它没有考虑变形过程中材料截面积的变化, 因此应力F/A0并不能反应材料在各变形瞬间的真实应力
32、, 因此称之为假象应力曲线。图2-2金属的应力一应变曲线1实际应力曲线 2假象应力曲线s屈服点应力j(b)缩颈点应力d断裂点应力图2-3所示是用试验求得的几种金属在室温下的硬化曲线。从曲线的变化规律来看, 几乎所有的硬化曲线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即在塑性变形的开始阶段, 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大, 实际应力剧烈增加, 但当变形程度达到某些值以后, 变形的增加不再引起实际应力的显著增加, 也就是说, 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大, 材料的硬化强度d/d(或称硬化模数)逐渐降低。图2-3几种金属在室温下的硬化曲线一般来说, 硬化曲线所表示的应力应变关系不是简单的函数关系, 这给求解塑性力学问题带来了困难。为了实
33、用上的需要, 常见直线或指数曲线来近似代替实际硬化曲线。用直线代替硬化曲线的实质是: 在实际应力应变所表示的硬化曲线上, 于缩颈点处作一切线来近似代替实际硬化曲线, 如图1-4所示。该硬化直线的方程式为: =0+D (2-6)式中0近似屈服强度(硬化直线在纵坐标轴上的截距); D硬化模数(硬化直线的斜率)。图2-4硬化直线显然, 用直线代替硬化曲线是非常近似的, 仅在缩颈点附近精确度较高, 当变形程度很小或很大时, 硬化直线与实际硬化曲线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在冲压生产中常见指数曲线表示硬化曲线, 其方程式为: =An (2-7)式中A系数; n硬化指数。A和n与材料的种类和性能有关, 可经
34、过拉伸试验求得, 其值列于表1-2。指数曲线与材料的实际硬化曲线比较接近。表2-2几种金属材料的A与n值材料A/MPan材料A/MPan软铜7107500.190.22银4700.31黄铜(wZn40%)9900.46铜4204600.270.34黄铜(wZn35%)7608200.390.44硬铝3203800.120.13磷青铜11000.22铝1602100.250.27磷青铜(低温退火)8900.52硬化指数n(又称n值)是表明材料塑性变形时硬化性能的重要参数。n值大时, 表示变形过程中材料的变形抗力随变形程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大, 因而对板料的冲压成形性能及冲压件的质量都有较大的影响。2
35、.卸载规律与反载软化现象硬化曲线(实际应力应变曲线)反映了单向拉伸加载时材料的应力与应变(或变形抗力与变形程度)之间的变化规律。如果加载一定程度时卸载, 这时应力与应变之间如何变化呢? 如图1-5所示, 拉伸变形在弹性范围内的应力与应变是线性关系, 若在该范围内卸载, 则应力、 应变仍按同一直线回到原点O, 没有残留变形。如果将试件拉伸使其应力超过屈服点A, 例如达到B点(B、 B), 再逐渐卸下载荷, 这时应力与应变则沿BC直线逐渐降低, 而不再沿加载经过的路线BAO返回。卸载直线BC正好与加载时弹性变形的直线段平行, 于是加载时的总应变B就会在卸载后一部分(t)因弹性回复而消失, 另一部分
36、(s)依然保留下来成为永久变形, 即B=t+s。弹性回复的应变量为: t=B/E (2-8)式中, E为材料的弹性模量。上述卸载规律反映了弹塑性变形共存规律, 即在塑性变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弹性变形存在。在实际冲压时, 分离或成形后的冲压件的形状和尺寸与模具工作部分形状和尺寸不尽相同, 就是因卸载规律引起的弹性回复(简称回弹)造成的, 因此式(1-8)对我们考虑冲压成形时的回弹很有实际意义。图2-5拉伸卸载曲线如果卸载后再重新加载, 则随着载荷的加大, 应力应变的关系将沿直线CB逐渐上升, 到达B点应力B时, 材料又开始屈服, 按照应力应变关系继续沿着加载曲线BE变化, 如图1-14中虚线所
37、示, 因此B又可理解为材料在变形程度为B时的屈服点。推而广之, 在塑性变形阶段, 硬化曲线上每一点的应力值都可理解为材料在相应变形程度下的屈服点。如果卸载后反向加载, 即将试件先拉伸然后改为压缩, 其应力应变关系将沿曲线OABCAE规律变化, 如图1-6所示。试验表明, 反向加载时应力应变之间基本按拉伸时的曲线规律变化, 但材料的屈服点s较拉伸时的屈服点s有所降低, 这就是所谓的反载软化现象。反载软化现象对分析某些冲压工艺(如拉弯)很有实际意义。图2-6反载软化曲线2.1.6冲压成形中的变形趋向性及其控制( 自学) 1.冲压成形中的变形趋向性在冲压成形过程中, 坯料的各个部分在同一模具的作用下
38、, 却有可能发生不同形式的变形, 即具有不同的变形趋向性。在这种情况下, 判断坯料各部分是否变形和以什么方式变形, 以及能否经过正确设计冲压工艺和模具等措施来保证在进行和完成预期变形的同时, 排除其它一切不必要的和有害的变形等等, 则是获得合格的高质量冲压件的根本保证。因此, 分析研究冲压成形中的变形趋向及控制方法, 对制定冲压工艺过程、 确定工艺参数、 设计冲压模具以及分析冲压过程中出现的某些产品质量问题等, 都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一般情况下, 总是能够把冲压过程中的坯料划分成为变形区和传力区。冲压设备施加的变形力经过模具, 并进一步经过坯料传力区作用于变形区, 使其发生塑性变形。如图1-
39、7所示的拉深和缩口成形中, 坯料的A区是变形区, B区是传力区, C区则是已变形区。由于变形区发生塑性变形所需的力是由模具经过传力区获得的, 而同一坯料上的变形区和传力区都是相毗邻的, 因此在变形区和传力区分界面上作用的内力性质和大小是完全相同的。在这样同一个内力的作用下, 变形区和传力区都有可能产生塑性变形, 但由于它们之间的尺寸关系及变形条件不同, 其应力应变状态也不相同, 因而它们可能产生的塑性变形方式及变形的先后是不相同的。一般, 总有一个区需要的变形力比较小, 并首先满足塑性条件进入塑性状态, 产生塑性变形, 我们把这个区称之为相正确弱区。 如图1-7a所示的拉深变形, 虽然变形区A
40、和传力区B都受到径向拉应力r作用, 但A区比B区还多一个切向压应力的作用, 根据屈雷斯加塑性条件1-3s, A区中1-3=+r, B区中1-3=r, 因+rr, 因此在外力F的作用下, 变形区A最先满足塑性条件产生塑性变形, 成为相对弱区。图2-7冲压成形时坯料的变形区与传力区a)拉深 b)缩口A变形区B传力区C已变形区为了保证冲压过程的顺利进行, 必须保证冲压工序中应该变形的部分(变形区)成为弱区, 以便在把塑性变形局限于变形区的同时, 排除传力区产生任何不必要的塑性变形的可能。由此能够得出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 在冲压成形过程中, 需要最小变形力的区是个相正确弱区, 而且弱区必先变形, 因此
41、变形区应为弱区。”弱区必先变形, 变形区应为弱区”的结论, 在冲压生产中具有很重要的实用意义。很多冲压工艺的极限变形参数的确定、 复杂形状件的冲压工艺过程设计等, 都是以这个道理作为分析和计算依据的。如图1-7a中的拉深变形, 一般情况下A区是弱区而成为变形区, B区是传力区。但当坯料外径D太大、 凸模直径d太小而使得A区凸缘宽度太大时, 由于要使A区产生切向压缩变形所需的径向拉力很大, 这时可能出现B区会因拉应力过大率先发生塑性变形甚至拉裂而成弱区。因此, 为了保证A区成为弱区, 应合理确定凸模直径与坯料外经的比值d/D(即拉深系数), 使得B区拉应力还未达到塑性条件以前, A区的应力先达到
42、塑性条件而发生拉压塑性变形。当变形区或传力区有两种以上的变形方式时, 则首先实现的变形方式所需的变形力最小。因此, 在工艺和模具设计时, 除要保证变形区为弱区外, 同时还要保证变形区必须实现的变形方式具有最小的变形力。例如, 在图1-16b所示的缩口成形过程中, 变形区A可能产生的塑性变形是切向收缩的缩口变形和在切向压应力作用下的失稳起皱, 传力区B可能产生的塑性变形是筒壁部分镦粗和失稳弯曲。在这四种变形趋向中, 只有满足缩口变形所需的变形力最小这个条件(如经过选用合适的缩口系数d/D和在模具结构上采取增加传力区的支承刚性等措施), 才能使缩口变形正常进行。又如在冲裁时, 在凸模压力的作用下,
43、 坯料具有产生剪切和弯曲两种变形趋向, 如果采用较小的冲裁间隙, 建立对弯曲变形不利(这时所需的弯曲力增大了)而对剪切有利的条件, 便可在只发生很小的弯曲变形的情况下实现剪切, 提高了冲件的尺寸精度。2.控制变形趋向性的措施在实际生产当中, 控制坯料变形趋向性的措施主要以下几方面: (1)改变坯料各部分的相对尺寸实践证明, 变形坯料各部分的相对尺寸关系, 是决定变形趋向性的最重要因素, 因而改变坯料的尺寸关系, 是控制坯料变形趋向性的有效方法。如图1-8所示, 模具对环形坯料进行冲压时, 当坯料的外径D、 内径d0及凸模直径dT具有不同的相对关系时, 就可能具有三种不同的变形趋向(即拉深、 翻孔和胀形), 从而形成三种形状完全不同的冲件: 当D、 d0都较小, 并满足条件D/dT1.52、 d0/dT0.15时, 宽度为(D-dT)的环形部分产生塑性变形所需的力最小而成为弱区, 因而产生外径收缩的拉深变形, 得到拉深件(见图1-8b); 当D、 d0都较大, 并满足条件D/dT2.5、 d0/dp0.20.3时, 宽度为(dT-d0)的内环形部分产生塑性变形所需的力最小而成为弱区, 因而产生内孔扩大的翻孔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