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国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我国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摘要:随着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度越来越高,教育公平的实现越来越紧迫。而我国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成了这条路上的一块“绊脚石”。本文将从我国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这一现象出发,分析其构成原因,结合他人优秀成果,提出自己的见解,期待能为实现城乡师资配置均衡尽绵力。一、我国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的表现(一)师资配置的数量不均衡1、教师超编与缺编现象共存。城区学校以及重点学校的师资普遍存在超编现象,而农村学校与薄弱学校则缺编严重。2、部分学科任课教师严重短缺。我国城乡教育师资配置不仅在总量上不均衡,而且部分学科任课教师的配置也很不均衡,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学科教师短缺问题严重,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小学,一个教师身兼多
2、科教学是正常情况。去年通过湖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进入郴州市宜章县笆篱中学教学的邹老师,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师范,现在却要担任初一的语文老师,五年级的英语、体育和音乐老师。更有甚者,由于学校音体美老师短缺,不少教师在入校后没有教授所取教师资格证上的科目而教他科。(二)师资配置的质量不均衡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自身运动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学生的发展主要在于自己,但我们不可否认教师的作用,“名师出高徒”的现象更是笔笔皆是。可以说,师资质量总是世上新人撵旧人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从数量满足向质量提高转变,从职业模糊向职业精专转变,是使我国教师队伍建设迈向一个新台阶的
3、目标和标志。”进入21世纪后,虽然义务教育师资在数量上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随着义务教育师资数量总体上趋向饱和以及“普九”后人民群众对“上好学”这一新需求的出现,教师质量问题成为主要矛盾,尤其是农村学校教师质量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学历水平的差距。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义务教育对教师学历层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学历成为衡量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指标。学校招聘教师也越来愈注重教师学历,以最新的2012年长沙市芙蓉区招聘为例,它要求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并且是211和985工程学校应届生方能报考。但一个教师教龄可长达三十年甚至更长,一些老教师的学历由于历史原因等
4、并不高,尤其在农村,通过函授、夜大、电大等方式获得达标学历的,大有人在。尤其是农村一些教师为了能够尽快提高学历,避难就易,往往是所获学历的学科与所任教的学科不一致,这种学历水平的隐性差距不可忽视。2.骨干教师的聚集与流失。骨干教师称号表明某一教师的职业道德、文化 水平、教学水平、综合能力以及教育教学成就明显高于一般教师,是衡量教师质 量的重要指标。如果说教师学历水平、职称水平是衡量教师质量的硬指标的话, 那么骨干教师称号则是衡量教师质量的软指标。目前,农村骨干教师大量流入城市,甚至有些学校出现所谓的“空巢”现象,一个学校都是刚上任的年轻教师或者学历等要求不太合格的老教师,而没有一个骨干教师。二
5、、我国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的原因(一)社会支持不够社会是人的载体。我国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也大大受着社会原因的影响。与师资配置不均衡相关的社会原因主要有:1、城乡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是教育发展的保障因素之一,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长期存在,结果城市获得了长足发展,而农村却发展缓慢,时至今日城乡发展水平不可同日而语。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决定了教育资源总量上的差距,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待遇,城区的教师待遇就普遍高于农村教师。尽管近年来中央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历史形成的城乡资源配置不公平的惯性在短期内仍无法削除,从而造成了很多人不愿去农村任教的情况,也造成了城乡师资的不均衡。2、城乡社会文化发
6、展不均衡文化是一个地区的象征物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大规模地人口流动,所形成的城乡文化也越来越不同。有人将城区文化比喻为“阳春白雪”,农村文化比喻为“下里巴人”,且不谈这比喻是否恰当,但足以显现出城乡文化的差异。教师可以称得上是高级知识分子了,很多高校毕业生不愿去农村,他们觉得在那里找不到共同语言,尤其是重点高校的学生这点体现尤为名显。3、社会的认可度不同教师尽管是个崇高的职业,但渐渐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他领域的迅速崛起越来越多的行业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和重视。尽管“臭老九”的时代已经远去,但教师的地位也早已不是荀子所说的“天地君师亲”了。尤其是对偏远的农村教师认可度非常低。一个师范类毕业班愿意当特
7、岗老师的不足百分之十。(一)社会方面1、发展经济,为教师提供经费支持经济在师资队伍的强健领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要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村的经济实力和经济总量,创造优越的物质条件和发展条件,实现城乡优质资源有效的双向流动,实现城乡经济的均衡。这样,才能使农村吸收到更强的师资。2、发展农村文化,为教师提供精神文化支持教师不愿去农村在很大程度上是认为农村精神文化程度不高,自己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因此,要加快农村精神文明创建的步伐,比如完善农村的体育场所,娱乐场所,兴建教师居住社区这类硬件措施
8、的完善,还有农村多媒体的建设,互联网工程的完善,拓宽农村教师的生活面,使教师感觉在农村同样能得到精神需求的满足和生活。3、转变社会文化观念,为教师提供舆论支持人们对教师的认可度在逐步下降,使不少优秀人从教育领域流失。我们需重新树立教师是崇高的,令人钦羡的这一思想观念。转变对教师地位的低级看法,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教师这个行业,支持身边的人从事这一行业,自己也愿意去担当这份光荣的重任,尤其是懂得为农村教育献力是光辉使命,这样,教师来源将得到扩大。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也会相对缓解。(二)政府方面:1、改革与完善教师管理政策,加强教师的职业稳定感教师是个庞大的群体,教师的准入和成长都受着政府管理政策的影响
9、,比如说有些教师没有职业安全感,尤其是一些代课教师和未入编教师他们在教学的同时还担心着自己的失业,无疑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因此,政府需改善管理政策,加大督导检查力度,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可以进一步提高师资的质量,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是教师能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中。2、教师待遇政策的改革与完善,保障教师生存和发展需要我国对师资发展的投入资金相对较少,因此,更需有良好的待遇政策,来保障每一分钱都能得到恰到好处的运用。为解决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的问题,我们建议由省级财政部门统一制定教师薪酬标准,普通和重点学校、城市和农村学校均实行同级别管理,同级同酬,同工同酬,力争创造良好环境,树立尊教的社
10、会风尚;提高工资待遇,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创新教师职业发展机制,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实施“积极差别待遇”政策,提高教师福利,真正实现城乡教师待遇均等,甚至可以加大对农村师资的倾斜力度。3、建立合理的教育经费投入比例城乡师资配置不均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村的师资力量低于城区,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则是农村教育经费的不足。因此,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农村经费投入是必要的。农村地区历史欠账太待多,在一段时期内必须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转移支付的力度,各级政府在财政预算中,要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在资金投入和项目规划上向农村倾斜。222222222222222一、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面临的主要问
11、题据统计,2005年2008年,在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4562件教育建议或提案中,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有869件,占19.1%。其中,关于义务教育教师问题的建议或提案从2005年的3.3%增长到2008年的6.8%,呈逐年上升趋势。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是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源在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分布很不平衡,其中的“短板”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1.农村教师整体素质不高截止2007年,全国中小学尚有30余万不具备合格学历的教师,其中26.5万是农村教师;农村小学具有专科学历教师的比例比城市低28.9个百分点,农村初中具有本科学历教师的比例比城市低38个百分点。部分地区农村
12、小学教师年龄偏大,相当数量的农村教师教育观念陈旧、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手段落后。2.优质教师资源“逆向流动”,城乡教师资源配置失衡现实情况是:优质教师资源从农村到县镇,从县城到地市城市,从地市城市到省城,从中西部省城到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持续呈现“逆向梯次流动”的趋势。3.农村教师待遇偏低,农村教师岗位缺乏吸引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是农村教师岗位缺乏吸引力的根本原因。2006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后,由于取消了农村义务教育的收费,所以农村学校靠收费发放的教师津贴、补贴失去了经费来源,导致一些地方农村教师的实际收入有所降低。1.教育法律手段是基础义务
13、教育教师的职业属性和法律地位,是整体设计教师管理制度的出发点和基石。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的职业属性还不是很清晰。如果能够实行教育公务员制度,强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承担的国家使命和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就为国家财政保障和改善义务教育教师待遇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推进教师交流轮岗等政策措施奠定了基础。目前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已与公务员之间建立了比较和联动机制,并且全额由公共财政来保障,这为将义务教育教师作为公务员管理提供了现实可能性。2.教师财政政策是保障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完善教师财政政策,是解决农村师资薄弱、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基本保障。其中,设立乡村学校教师岗位津贴、对乡村教师实行
14、待遇倾斜政策,对于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将会产生积极的作用。3.教师人事政策是动力 统一城乡学校编制标准和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建立教师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以及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和城乡对口支援制度等等,可以鼓励、支持和引导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应该包含以下三方面内容:一是要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是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即在教学内容、教育经费、教育设备、师资水平等方面有相对均等的条件;三是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教育均衡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在三个内容中,第一个
15、现在已经基本实现,农村的孩子已经拥有与城市孩子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就目前情况看,第二项是实现市域教育城乡一致均衡发展的关键。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不仅仅是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也将直接影响某一所学校、某一个级部、某一个班级、某一学生群体的教育效果,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资源配置,既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与前提,更是实现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人民群众已从希望“人人有学上”转向渴望“人人上好学”。为适应时代发展对义务教育提出的要求,我市义务教育工作重心已由“普及”转向“双高”,促进义务教
16、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已成为我市教育工作新的重要任务。有好教师,才有好教育。国家发展的希望在教育,办好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是各类人才的培育者,是现代化建设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教师不仅深深影响了祖国的下一代,也在整个社会树立了光辉的典范。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当前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及原因是多方面的。近年来,由于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全市所有中小学校教学设施、教学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成功创建了省级教育强市。然而由于师资等原因,市域内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日趋明显:(1)大批农村中小学生
17、不断涌入市城,出现了许多学生家长托人情、找关系,进入重点或师资力量较好的学校或班级,市城中小学不断壮大、扩招,部分学校班额达50人以上,但仍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而与此同时,又造成了相当一批农村中小学生源紧缺。凸显这些乡村学校缺乏优质的教育资源,主要是优质师资力量缺乏,形成教育资源闲置,浪费现象严重。(2)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流失。农村学校,尤其是距市城较近的学校,生源的不稳定,导致经费更加短缺,办学条件愈加落后,优秀教师大量流失,家长越发不放心,更多学生流失。造成不少教师情绪低落,上课没激情,教学质量提不高,学生留不住,教师队伍也不稳定。因此,优化配置义务教育师资,才能够促进义务教育
18、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教育公平就实现不了社会平等。义务教育的属性决定,义务教育必须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是面向全体适龄儿童少年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基本均衡的义务教育是政府的法律责任,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应该享有接受高质量的义务教育的平等机会。在教育硬件设施普遍优化的条件下,师资力量的优化配置更显重要。 要想激发教师的兴趣,可以组织他们多观摩、多参观,让他们通过现代技术教育和传统教育效果的对比,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长处和优越性,使教师树立新的教学观。为了真正实现我市范围内教育的均衡发展就要进一步健全教师交流机制。着力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实施义务
19、教育学校教师校际交流制度,均衡配置义务教育教师资源。推动校长、教师在校际、市域内合理流动和均衡配置,建立紧缺专业教师流动教学、市域内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等制度,有计划地培养和选拔一批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职任教。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机构编制部门,加大对市域内教师资源的调配力度,推动校长和教师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合理流动,逐步扩大交流比例。推进市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将伴随着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差异、整体提升教育质量的全过程;将伴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别的全过程。为此,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教师队伍的稳定,优化师资配置,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接受优质义务教育的需求,努力办好促进人民幸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