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配送中心的现状和发展战略.docx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49449017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配送中心的现状和发展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我国配送中心的现状和发展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配送中心的现状和发展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配送中心的现状和发展战略.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存档日期: 存档编号: 徐州师范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论 文 题 目: 浅析我国配送中心的现状和发展策略姓 名: 张 先 腾 学 号: 07113223 院 系: 管 理 学 院 专业 年级: 07物流管理 指 导 老 师: 范林榜 徐州师范大学教务处印制徐州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本人承担本声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浅析我国配送中心的现状和

2、发展策略The brief analysis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ese distribution center 摘要 随着国名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十一五规划进程的深入,在现代物流行业建立一批社会化、专业化、信息自动化功能的配送中心已经成为深入发展物流业的瓶颈。但由于我国国名经济的发展模式的历史,我国目前拥有的配送中心的基础设施设备、经营理念和规模、发展效益上都存在着出多的问题。我国应该主动的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调整建设物流配送中心的整体理念,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的高效的配送中心。关键词 配送中心 现状 问题 对策 发展趋势The

3、 brief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ese distribution center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national name five-year planning process in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deeply, set up a number of socialization, specialization, information automation function

4、distribution center has become the bott- leneck of in-depth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But because Chinas nationalist economic development pattern of history, our country has distribution center infrastr- ucture equipment, management concept and scale, development benefits is presence w-ith

5、a number of problems. Our country should be active learning referring to the experience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djust construction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s overall concept, developmen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fficient distribution center. Key words: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

6、nter countermeasures construction development trend目 录一、物流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况(一)配送中心的由来 1(二)配送中心的功能与作用 2(三)配送中心的类型 3二、我国配送中心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一)我国配送中心的现状 5(二)我国配送中心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7三、我国配送中心发展的方向和基本对策(一)我国配送中心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9(二)现阶段发展我国配送中心的基本对策 11 四、意义总结 13五、参考文献15一、配送中心的基本概况(一)配送中心的由来:配送中心作为流通企业进行供应链管理的重要设施,在物流网络环节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

7、内外众多研究者认为配送中心和传统仓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功能上来看仓库是存储大批货物或者其他物资的场所或建筑物,是从静态的角度上理解的。而专业词典的解释为除了一般的存储功能外,配送中心还是从事物资的收集、发放、活动的单位或企业。很显然,此时的仓库在功能上表现出了一定的动态功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危机过后,众多流通企业开始对物流过程进行了细化。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买方市场在中国的形成, “营销重心下移”“顾客导向型”的营销战略逐渐深入人心,“末端物流”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在这种环境和需求影响下,配送中心开始从一般主要经营存储保管的仓库不断改善进化。“配送中心是在物流发展到一定阶段,供应链要求成熟

8、的基础上,社会分工、专业分工进一步细化之后产生的”在配送中心成立之前,配送中心承担的职能主要是在一些流通性的节点完成的,新的配送中心建立之后,这种配与送的功能便在这里结合起来了。现阶段国内外物流配送中心的说法众多,从诸多定义中可以概括为:“配送中心是从事配送(及货、加工、分拣、配货)和组织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和供应的现代流通设施。”种类存储周期现代化程度反应速度功能针对程度仓库长低慢存储、保管设施配送中心短高快存储、保管、分拣、加工功能物流中心短高快存储、保管、分拣、加工宏观表1-1 仓配、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的区别(二)配送中心的功能与作用由图1-1可知配送中心和传统的仓库在功能上有诸

9、多区别,配送中心的功能比仓库、更加全面、完整。下面从基础性和增值性两方面来介绍配送中心的功能。1.基础性功能(1)保管。 这也是仓库的最基本得功能。配送中心主要是负责配送客户需要的物品,将物品按照客户要求送到手中是配送中心的使命。但对那些交易完之后剩余的商品入库保管,等待第二次客户需求。在此期间配送中心履行了仓库的保管加工功能。(2)运输。众所周知,在现代物流行业中,一个在行业中有较高竞争优势的配送中心不仅仅应该只是一个孤立的点,而应该是拥有一个能覆盖广大范围的网络集合。配送中心作为一个活动的货物集散中心拥有一定规模的运设备和工具,用它们来实现在城市范围内短距离的网络配送是配送中心的重要功能。

10、(3)信息处理。高效的配送中心离不开计算机的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的联通功能和迅速反应机能可以从配送中心的各个环节中读出批发商可供厂商对货物的多要要求,例如哪一个客户订多少商品?哪一种商品畅销?从ERP需求软件中能够十分清楚的反映出,这样配送中心便可以科学准确地把供应需求信息有效地传达给上下游企业,上下游的供需方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为作出科学的决策提供可靠地参考。另外,配送中心除了以上基础功能外还有流通加工、装卸、分拣、集散的功能。为了实现物流网络环节协调上下游关系的重要作用,配送中心在对各个功能的要求上比传统仓库更加严格它集配送、分拣、运输、存储于一体。在各个功能的协调综合下,发挥着更高水平的配

11、与送的功能。2.增值性功能由于我国物流业兴起的时候比美、日等发达国家晚上大约半个世纪。现阶段我国配送中心只是在基础性功能上发挥作用。而流通行业发达的国家的配送中心在物流作业中除了基本的功能外还表现除了一些增值性功能:(1)结算。配送中心的结算功能是配送中心对物流的一种延伸扩展,配送中心的结算不仅只是物流成本的结算,从事代理、配送的配送中心还需要向货主收贷人结算货款等徐佳:物流配送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方法及实现,武汉理工大学2006(2)物流教育培训和咨询。配送中心在提供配送业务服务时,一些物流专业信息和配送中心的基本要求同时在完成业务的过程中传达给客户,既培养了客户的满意程度也方便了物流流标准的确

12、立,另一方面,对业主提供一些具有价值的科学建议,提高了货主的物流业务水平的同时增加货主对配送中心的依赖度。(3) 需求预测。众所周知,采购部门可以根据本部门的供求绩效和仓库订货量的变化及时作出采购预测。同样,配送中心也可以根据信息软件提示的历史货物流动量和时间关系的参数来预测现实市场对某种商品的需求程度,这样配送中心便可以更加有效地、第一时间作出供应和配送作业。可以看出,配送中心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两种功能中,基本功能的发挥需要一定的管理经验和设施设备的硬件实力,增值性服务功能则需要在一定的基础性功能成熟下表现出的灵敏和全面。鉴于我国目前物流配送发展滞后的现状,我国配送中心在设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应

13、该在全面实现基础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配送中心的带来的增值性功能,实现高效发展。3.配送中心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有着不同的类别,从理论创始和经营运用上来看,可将配送中心作如下分类:(1)根据配送中心供应网络范围配送中心的服务辐射范围是有其服务的半径决定的,配送中心的服务半径是指配送中心所服务的需求点的地理覆盖范围。按照配送中心的服务辐射范围一般可将配搜中心分为城市配送中心和区域配送中心 城市配送中心。由于我国城公路设施比较发达,大多城市公路运输均可以触达,运输路途较短,反应能力较强,因此城市配送中心进行的运输配送一般有品种多、货物量少、用户广泛的特点,在现阶段的我国配送业务

14、中,大多数的零售商和管理的配送中心一般都属于这种类型。区域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主要是对某个区域的需求进行专门配送。他依靠的是较广的网络铺设范围和高效的机动库存。和城市型配送中心相比,这种类型一般在配送规模上较为宽广,总体用户的需求量也比城市需求大。这种类型的配送中心经常在发达的国家大规模的出现。(2)根据配送中心的运营投建者配送中心的运营主体在设置配送中心的主要类别上一般是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的,不同的流通企业的主要业务要求决定了配送中心的类别“制造商配送中心是制造类企业建设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专门服务于制造类企业自身的生产、供应、销售依次降低企业产品咋流通中的费用,提高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

15、协助开展产品出促销活动。可见这种企业主要服务于销售物流,有时候也作为原材料得及运点参与企业的物流供应,市公司获得运输上的规模效益刘守臣:供应链环境下烟草区域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批发商型。批发商和代理商的主要业务均是配送或者是接应提运货物,所以在供应链管理中批发商型配送中心也开始作为一个较为重要的供应场所存在,并在供需方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承接作用。零售商型。由于零售商面向的是最终目标顾客,期一般服务对象往往是日常中的超级市场、大众商店、百货商场等。零售商配送中心面对着消费流程的最终端的目标。“所以零售商型配送中心由零售商向上整合所成立的配送中心刘守臣:供应链环境

16、下烟草区域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武汉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 专业型。专业性配送中心从事的是某项具有专业要求的配送业务,对物品的某类特点的运输配送能力要求较高。一般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体,凭借优越的地理分布,可迅速将到达的货物配送给用户。它为制造商或供应商提供具体的配送服务和管理事务。二、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配送中心的现状 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史可知,我国正式研究物流发展问题是从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的, 据物流术语记载,“物流中心”词语的出现也正是物流也刚刚开始发展的八十年代。在以后的十年才正式出现物流中心实体。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之后,我国开始积极学习借鉴美国

17、、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经过多方面深入的改革,国家在北京、上海等对外交通便利的港口城市开始全方位的进行配送中心试点工作。之后几年,国家贸易部又相继出台了诸多有关商业性物流配送中心阶段性建设的政策性文件,系统地提出了“转换机制、集约经营、完善功能、发展物流、增加实力”的发展方针。从此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开始具有计划性、全面性,有规模,有组织。从20世纪出的试点工作结果来看,配送中心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一批传统仓储企业改变了单一的存储或者运输的业务能力,开始走向服务综合化、专业化。进入21世纪,加入WTO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更加深广,与国外物流业发达的国家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又由于国家把

18、物流行业列为了十大产业之一,因此我国配送中心的发展迎来了发展热潮。在宏观方面,在中国政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宏观政策引导下,一些发达城市的流通部门更加积极的把社会性配送中心的议事提上日程,开始着重的规划配送中心设施的选址建设事宜。微观企业方面,一些大中型的生产企业、或第三方物流公司也开始狠抓配送中心的现代化建设,各相关企业纷纷出台了自己的物流发展规划,。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也同物流业的发展一样表现的如火如荼。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性的基本国情,我国的配送中心依然处在低水平、低效率,小规模的起步阶段,不合理的地方依然很多。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的网路铺设表现的很不平衡

19、。数据显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和一些重要政治中心的配送中心设施建设占全国的78%,而西部开发地区和边远地区不足6%, 而大多出现亏损.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质的影响,我国物流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其速度却十分缓慢,经济效益十分低下。从宏观上来看,由于缺乏长效的管理体质,政策管理执行程度不力,重复建设,分散经营,信息调控不畅通,社会化体制建设层次不全,致使我国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发挥受到众多阻碍。在微观企业方面,配送中心发展理念滞后,物流组织的总体水平低下,设施设备陈旧,综合利用率低,管理不科学,已经限制了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造成了流通经营和规模效益发展十分缓慢。总结

20、国内外配送中心发展情况来看,物流经济的又好又快低发展更需要具有高标准、规模化、信息网络健全的物流配送中心。“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因此现阶段我国要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利用现代化的设施的同时,还要从具体的国情、地区情况和企业情况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数量少配送范围小配送货物种类不多配送中心网点数量剧增货物总类繁多服务范围扩大集约化、系统化综合化、网络化成本逐渐降低1.萌芽阶段的配送2.发育阶段的配送3.成熟阶段的配送 图2-1 配送中心的发展的一般过程(二)我国物流配送中心现阶段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1. 物流的模式依然粗放,流通配送的社会化、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不高。受我国

21、物流行业起步晚的历史特点的影响,我国配送中心的配送作业的发展水平低,物流配送企业的小和散,致使我国配送中心的社会化规模程度低下。众所周知,集约化配送作为联合运输的一种形式,在发展现代物流上占着众多优势,运输存储等在物流配送的各环节上衔接配套,服务功能完善能都减少大量的物流成本,做到“一站式”服务。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物流储运企业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而全”、“小而全”配送行业的各自为战现象大量存在。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网络服务设施缺陷重重造成单位资源浪费率严重,制约着这我国流通行业的长足发展。另外,物流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缺乏有效地市场管理,市场经济的盲目性特在

22、物流业上也逐渐凸显出来。由于国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物流行业的竞争,全国大多企业开始蜂拥而上,尤其是常见的运输业务,比如公路运输。调查显示,由于为实现快速效益,我国公路运输中的超载运输等不合理现象已经开始严重泛滥,恶性竞争,运输市场结构也随之失衡。2. 配送中心设备资源利用率低,发展相对缓慢我国物流业的正式发展开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比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晚大约半个世纪。长期以来,我国在基础设施设备的出资建设中很小心,引入的设备大都是发达国家前二三十年前的被更替设施。虽然目前我国现代化的配送中心的投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却只是某领域片面的改善,而且功能简单的普通货场为数众多,一些现代化的自动设施

23、少,实际运转率更少。目前大多数配送中心的运行手段是以手动或半人力完成缺少高效的机械自动化。3.现代化水平不高、信息自动化低进入21世纪,信息技术在各行业都在迅猛发展,物流行业也不例外。本世纪初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实行物流配送的企业中,没有采用信息技术作为常规手段来处理配送业务信息的流通企业占60%左右。而在其余40%的企业中只是间接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功能的企业高达70%。从国际流通配送来看,美国和日本的现代化设备已经得到普遍的应用。其配送中心自动化、信息系统化的操作模式已经变为基本的设施条件,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运作效率、节约了劳动力成本。邻国日本的机械化自动化利用在配送作业的模式也得到了广泛

24、存在。由于基础设施落后。管理设计没有系统化,我国配送中心内部的基础作业基本上还是手工作业为主,到货分拣、重装组配、货物盘点等无专业电子扫描装置;信息工具的应用只限制在配送中心的事务性管理;商业物流信息技术的采用仍然只依赖于简单的互联网、仓库管理系统,而对于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方法、企业资源计划的应用仍处于学习阶段 薛荔:我国商业物流现状与发展对策,物流科技2006年5期。4.物流政策运行执行能力受到宏观环境的制约。我国虽然将物流行业作为本世纪发展的十大产业之一并制定了若干相关政策法规来鼓励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但从实践结果来看,国家政府在促进物流业发展的力量仍然显得力不从心。首先国家没有一个在全国较

25、为统一有影响力的协会组织保持高度权威来引导地方企业的建设。第二,一些比较权威的组织协会只是简单的出台几项政策文件,但却出现了一个偌大的体制漏洞。这些协会之中理论普及却不见实际行动,一些文件传到地方企业时基本已经缺少实施的活力。要么半途而废,要么杳无音讯。而地方企业仍然以自己一贯的经营理念单独开工,各自为战。这样整个建设环境仍旧是小而散经营,政府协会的若执行力富有重要原因。三 我国物流配送中心发展的基本方向对策 (一)我国配送中心的发展方向经济全球化的现在,在国外众多大型流通企业带动我国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压力。跨国公司的对我国国内物流市场的抢占, 使我国物流业承受着

26、巨大的压力,这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既是实现跳跃式发展的机遇,又是严峻挑战的激烈竞争。因此,建设我国又好又快的物流行业,配送中心应该确立的几个的基本方向:1. 对流通企业的进行重组改造 主要对一些的小型分散经营的传统流通配送企业的整合改造,经过联合重组,建立专业配送或者是以配送为主体功能的物流配送企业。将仓库、货点等配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突破传统仓库的局限。由于大多批发、储运企业在地域、管理、技术、设施设备、网路组织上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优势。而目前在物流行业一体化经营的激烈竞争之下,各自为战的市场占有率逐渐缩小,所以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发展高效配送作业不但是脱离市场分散的现实

27、路径, 也标志着整个社会行业的发展趋势。另外,从微观上来讲,目前我国储运企业的仓库设施大多为简单的平房,只具有存储保管等基本功能,组织活动简单,增值性功能极少,这需要在此基础上着手进行整体考察研究,有计划,有标准地进行现代技术改造,将基础功能和增值性功能结合起来,利用现代化网络处理功能,最终实现小而散向大规模、高效率、现代化的配送中心转变,提升社会化配送服务功能。 2.大中型企业在社会化基础上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在企业发展道路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得以长久稳定发展的灵魂。流通企业和生产型企业一样,都要着重掌握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对于一些有实际能力及需要的物流企业、集团或连锁商店,在把握

28、自身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同时,综合研物流业务和核心业务之间的关系,可以尝试投资兴建自己的配送中心。这类配送中心一旦建立起来,就发挥着专业流通功能,根据自己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作业要求进行自行组装配送。从另一方面讲,这类配送企业,从眼材料的买入到成品加工成型再到出库到末端客户,期间的物流设施设备,人力资源都归属于自家企业和集团。从服务对象上来看,作为企业或集团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类物流组织只对本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并自负盈亏。 3.专业化配送和共同配送互补 专业化的配送中心一般式服务于专业连锁店。同时具有针对性和综合性特点。随着社会化配送中心的出现, 中国的配送中心在结构上将进行一次重组, 专

29、业化的配送中心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因为这有利于高效率和简单化原则 顾国建:中国配送中心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上海商业1999年1期。4.区域化和社会化相结合一个行业的稳健发展不仅要在宏观上有政策的支持和合作,在微观上还要有具体实体之间有力支持。配送中心需要走社会化集约化道路,但是这离不开地区性企业水平的标准化。应该在发展高水平综合性的配送中心的带路上要在区域化和社会化建设上双管齐下,二者相互支持渗透。这样才能更加快速、稳健地将物流流通行业引向合理化。进入21 世纪之后, 国内外流通企业普遍摒弃传统小商业的“小而全”“散而全”的经营手段, 接受社会化共同配送的新理念, 开始总整体规划上着手建设功能

30、齐全的社会化配送中心,流通部门和企业经营相结合,追求资源共享,提高物流行业的整体效益。 (二)现阶段发展我国配送中心的基本对策1.改变传统观念,培养一批理论与实际执行力的人才队伍我国在多年粗放型经济特点的影响下,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也在传统观念的影响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流通企业均在局限的范围内完成配送作业的最基础功能。虽然改革开放我国积极向国外发达国家虚心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方法。但是在将这些先进的理论与我国具体的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却十分缓慢。现在出现了拥有高水平理论知识的人员队伍,却能将学到的科学管理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体建设上,因此,为了该这种现状,我们应首先从理论和实践两手同时抓起,打破

31、高素质人力资源瓶颈。首先继续学习发达国家有关物流配送中心的科学管理理论来改变观念,并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引导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比如,大型流通集团和行业协会组织国内外较高水平的配送企业人员集中培训和实地考察研究。第二,政府组织在改善我国低水平、小而散的现状上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相关政府组织应该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带领国内流通企业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资源。将培养的一批高素质、并且热情洋溢的人才使他们能自上而下的领导并将高水平的管理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2.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提高整体配送能力受我国现实国情的制约,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区域建设表现出了严重的的不平衡,综合来看,目前全国范

32、围的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还显得相对滞后。基础设施的偏差直接决定了地区间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少和差的中西部地区目前显然不能满足连锁企业在当地的物流配送。因此,现在的当务之急应该从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提高整个物流配送能力的角度出发,加快发展物流业发展相对缓慢地区的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流通网络的建设。第二,还要着眼与国际市场,加速引进和开发高科技的物流软硬件设备,例如高水平的集装箱、专用船、移动运输器具、信操作软件等,提高国内流通企业的全面配送能力和现代化管理水平。3.大力建设联合配送中心共同化配送有着众多优点,自联合配送出现以来,在高效物流发展道路上越来越表现这不可代替的作用。从实践结果上来

33、看,它一方面减少企业间的竞争,从整体上减少供应商提供商品价格的能力, 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并可促使企业走向联合的规模经济之路, 实现优势互补,改变我国物流行业小而散,低而差的滞后结构 唐东存:配送中心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年1期。 因此,共同配送的营运方式会拥有广阔的市场。4.大力加强物流配送的信息化、网络化铺设。众所周知,在信息技术爆炸的今天传统的人力半自动的统计管理应用已经不合时宜。一方面大力引进学习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加以整合应用到我国配送中心的具体实践工作中。全面铺设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全球定位系统(GPS)、地

34、理信息系统(GIS)、管理信息系统(MIS)、产品识别条码(BC)、自动分拣系统(ASS)、仓库管理系统(WMS)、柔性物流系统(AGV)等一系列高效有力管理软件,流通企业建设自己的专业通讯网辅之以自动化的托盘、电动叉车、吊车、高效传输带,开启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新时代。二是充分利用全社会物流配送的基础设施,政府和企业之间联合建立覆盖全面的供需网络。协调市场有效需求,整体规划,避免物流设施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高物流网络化、组织化程度,通过适当方式将物流相关企业组织起来,形成较为完善的物流服务网络 李延松:日本国际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物流业的启示,中国港口2007年6期。四 意义总结 中国

35、物流标准体系已经基本建成,目前正在报批阶段,何时正式出台尚不能确定。在科技进步和管理技术创新的驱动下,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种质的飞跃说明全球物流已经进入供应链时代,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物流产业发达国家,都寻找到了物流配送趋势的路径,而专业配送、共同配送对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全球经济将进一步增长,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优胜劣汰将不可抑制,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全球物流将会得到极大发展,发展中国家物流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根据国内外物流配送中心的发展情况,可以将21世纪物流的发展趋向归纳为信息化、网络化、柔性化、标准化、社会化等。专家认为:面对世界物流发展趋势,中国物

36、流配送中心应该把握供应链,提升核心竞争力。供应链是物流管理在深度和广度方面的扩展;制造业企业、物流企业都应重视供应链,供应链取代物流,不仅是理论的发展,更是时代的变革。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率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当下,我国虽然加入了WTO,但是从发展到发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面对现实,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才是真正归宿。在全球化的21世纪,我国想要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配送中心的大规模发展不可生硬嫁接,不可削高就低,更不可急于求成、拔苗助长,要深入把握时代发展趋势,把时尚性和前瞻性统一起来,本着创新原则,吸纳前人思想

37、,把继承和变革统一起来,选择从今天开始,微笑面对物流变革后的机遇和挑战。参考文献:1 陈修齐:物流配送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82唐东存:配送中心在我国的发展趋势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年1期3日本国际物流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物流业的启示D中国港口2007年6期4刘守臣:供应链环境下烟草区域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M武汉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95顾国建:中国配送中心的发展现状与趋势M上海商业1999年1期6薛荔:我国商业物流现状与发展对策J物流科技2006年5期7王岩:发展物流配送中心,促进厦门连锁经营发展M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期8王孝坤:面向社会效益的城市共同配

38、送研究进展J物流技术2007年3期9沈绍基:借鉴国外经验 发展我国物流配送中心J商场现代化1997年4期10广舟:与国外比较下的中国物流配送业发展研究M中国铁道出版社2010年6期11彭白桦:浅谈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能力D中国市场2008年23期12 潘可: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中心的设计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200513李振:配送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10月14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中国物资出版社199515李永生:仓库与配送管理M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6桂琴:现代物流配送的发展现状与对策问题的研究J/OL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12期17 宋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018 徐佳:物流配送中心服务能力评价方法及实现,武汉理工大学200619 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dortrecht:kluwer PUB,198820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aymond A. Noe, John R. Hollenbeck, Barry Gerhart, Patrick M. Wright, People University Press, 200621 Carlos F.Daganzo. logistics systems analysis.New york:spring 196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企业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