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黄河湟水流域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49445808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9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黄河湟水流域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青海省黄河湟水流域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省黄河湟水流域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黄河湟水流域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docx(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青海省黄河、湟水流域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20082010年)青海省农牧厅二八年六月59目 录一、基本情况1(一)地理位置1(二)自然条件2(三)社会经济条件5二、特色农牧业发展现状7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12(一)指导思想12(二)基本原则12(三)发展目标13四、优势区域与布局15(一)优势区域选择15(二)特色产业区域布局16五、发展重点19六、重点工程与建设内容23(一)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23(二)技术推广工程24(三)生产基地建设工程26(四)设施农牧业建设工程28(五)服务体系建设工程29(六)技术培训工程30七、保障措施31附件一 青海省黄河、湟水流域特色农牧业发展目标表34附件

2、二 区域布局表35附表1 奶牛区域布局表35附件2 生猪规模养殖区域布局表38附表3 肉羊区域布局表42附表4 蔬菜区域布局表48附表5 果品区域布局表49附表6 温棚建设区域布局表50附件三 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一览表54附图一 2008年-2010年青海省河湟流域蔬菜产业规划区域分布图59附图二 2008年-2010年青海省河湟流域果品产业规划区域分布图59附图三 2008年-2010年青海省河湟流域奶牛产业规划区域分布图59附图四 2008年-2010年青海省河湟流域生猪产业规划区域分布图59附图五 2008年-2010年青海省河湟流域肉羊产业规划区域分布图59为了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牧业,推

3、动“一村一品”建设,构建区域主导产业,实现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按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省政府批准的青海省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一、基本情况(一)地理位置规划区包括湟源县日月山以东至民和县马场垣下川口之间的湟水流域和共和县龙羊峡库区至民和县官亭镇峡口之间的黄河上游河谷地段,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处我国黄土高原最西部,属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过度地带,土地面积约4.86统计数据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73%。区域包括海东地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乐都县、平安县,西宁市及市辖大通回族土族自治

4、县、湟中县、湟源县,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同仁县,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贵南县和共和县,共14县、1市,190统计数据个乡镇。(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大坂山、拉鸡山由西北向东南展布全境。黄河、湟水贯穿其中。习惯上分为脑山、浅山、川水三类地区。其中:脑山:一般分布在河湟流域支流源头,地形复杂,为高山峡谷地带,海拔在2800米以上。浅山:地处河湟流域各支流中部,下段两岸丘岭沟壑地带,多为荒山秃岭,沟壑纵横,海拔1800-2800米。川水:分布于河湟流域中、下段河谷阶地,地形较平坦开阔,海拔1650-2650米。2、气候区内气候温暖,属高原内陆大陆性气候。分为三个气候分区:

5、民和、乐都、循化、尖扎、贵德、贵南、共和以及化隆南部的黄河、湟水谷地和部分低位浅山区,属暖温半干旱分区;平安、西宁、乐都的北部,湟中的西北部,同仁和尖扎,属凉温半干旱气候分区;大通、湟源、湟中、化隆大部和循化、乐都两县的南部及互助县北部属凉温半湿润气候分区。区内年均气温-2-8.7,最暖月均温12-19.8,最冷月均温-13.5-5.3;极端最高气温33.5(2000年达37.8),极端最低气温-34.1;年降水量200-595毫米,少而集中,其中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气温垂直变化大,民和至湟源由于海拔逐渐上升,气温下降3;雨热同季,对作物生长有利,年蒸发量1110-2170

6、mm,湿润系数多在0.25-0.5之间;年日照时数为2530-2889h。0积温1566-3476,5积温1359.5-3341.3, 10积温536.6-2914.1。年太阳总辐射量5500-6200兆焦/m2;风向以东南风为主,也有西北风,受地形、河流影响,局部有南风等,平均风速1.1-3m/s,全年大风日数4-25天,春季有沙尘暴发生。川水地区农作物生长期长,湟源至民和、共和至循化农作物生长期分别为213-234天和223-260天,降水量为250-500毫米;浅山地区年均温2-5,年降水量200-400毫米,作物生长期185-220天;脑山地区气温低、湿度大,年均温1.5-2.1,年降

7、水量492-595毫米,作物生长期137-153天;3、水资源区内均属黄河流域。其中循化、尖扎、共和(部分)、贵南、贵德、化隆、同仁6个县和湟中、民和的一小部分为黄河干流的龙羊峡至积石峡段,主要支流有芒曲、沙沟河、马克塘河、隆务河、巴燕河、街子河和清水河等;湟源、湟中(极大部分)、西宁、大通、互助(大部)、平安、乐都(极大部分)、民和(大部)8个县(市)为黄河一级支流湟水河流域,主要支流有药水河、西纳川、云谷川、北川河、南川河、沙塘川河、引胜沟、岗子沟、巴洲沟等;互助县小部、乐都县极小部属黄河二级支流大通河流域,主要支流有甘禅沟、浪士当沟、扎龙沟等。区域为青海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区域水资源比

8、较丰富,水质好,宜于灌溉和人畜饮用。由于地势垂直差异性大,分配不均匀,川水地区谷地宽阔,含水层较厚,河流渗漏及降水补给的浅层地下水较丰富;浅山地区地表黄土分布广泛,降水是浅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埋藏深,可开发的地下水贫乏;脑山地区雨量充沛,山泉较多,水源丰富。黄河虽流经区内,但河床切割深、开发困难,利用率低。4、土壤规划区土地总面积48635统计数据平方公里,2007年耕地面积631.34行业数据万亩,占全省77.65%,其中水浇地169.84万亩统计数据、浅山地302.69万亩、其它耕地158.81行业数据万亩(含脑山地和临时性耕地等)。规划区土壤共有7个土纲,8个土类,15个亚类。川水地区的

9、河谷阶地与冲积扇土层较厚,土壤主要为栗钙土、灰钙土;浅山地区土壤主要为第四纪黄土母质形成的淡栗钙土、栗钙土,植被较为稀疏,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左右;脑山地区土壤主要为高山草甸土、黑钙土及灰褐土,土壤有机质含量4-6%,保水保肥能力强,土壤肥力高。5、植被本区植被以草原植被型和栽植植被型为主,草原植被型分布海拔1750-3300m。主要建群植物有:长芒草、西北针茅、短花针茅、大针茅、芨芨草、白草、青海固沙草等。区域栽植植被主要有:粮食作物型,如春小麦、青稞、蚕豆、豌豆、马铃薯;油料作物型以油菜为主,蔬菜作物型有青菜、白菜、黄瓜、辣椒、萝卜、大蒜等;果园型有苹果、梨、杏、核桃、

10、花椒等;中草药型有黄芪、党参、枸杞、甘草、柴胡、麻黄等;花卉型有丁香、玫瑰、榆叶梅、郁金香、唐菖蒲、百合、大丽花等。(三)社会经济条件除特别标注外,其他均为行业数据规划区共有14县、1市,190统计数据个乡镇(其中农业乡178个,牧业乡12个),2952统计数据个村(其中农业村2835个,牧业村117个),13686个合作社(其中农业合作社13277个,牧业村409个)。2007年全区农牧户总数593191户,其中牧业户20042户;农业总人口265.13万人,其中牧业人口10.75万人。区内农牧户户数、农业人口分别占全省的73.83%和73.55%。区内劳动力总数145.48万个,占全省70

11、.87%。2007年区内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73.48万亩,占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7.80%,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1.83万亩、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90.27万亩、蔬菜播种面积(含菌菇)42.61万亩、其他作物播种面积28.76万亩;2007年区内粮食产量74.99万吨、油料产量24.43万吨、蔬菜产量93.08万吨,分别占全省粮食、油料和蔬菜总产的81.15%、77.72%和94.72%;2007年区内农机总动力287.78万千瓦,占全省农机总动力79.75%。2007年区内存栏草食畜621.26万头(只),占全省草食畜存栏31.18%,其中存栏牛91.57万头,占全省牛存栏总数的20.

12、36%;存栏羊507.28万只,占全省羊存栏总数的33.77%。区内存栏猪100.33万头,占全省猪存栏总数的95.25%;存栏家禽189.68万羽,占全省家禽存栏总数的94.73%;2007年出栏牛39.96万头、羊320.38万头、猪117.14万头、禽290.59万羽;猪肉、牛肉、羊肉、牛奶产量分别为8.41万吨、4.11万吨、4.99万吨和14.93万吨,分别占全省猪肉、牛肉、羊肉、牛奶总产的93.62%、33.19%、39.85%和47.14%。200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74.29亿元,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59.51%,其中农业产值34.03亿元、牧业产值36.03亿元、林业产值1.32

13、亿元、服务业产值2.82亿元、其他产值881.6万元;2007年全区农业增加值45.7亿元,占全省农业增加值的53.37%,其中农业19.77亿元、牧业23.41亿元、林业7657万元、服务业1.69亿元、其他624.29万元;2006年全区农牧民人均收入2795统计数据元,高出当年全省农牧民人均收入436.6元。二、特色农牧业发展现状行业数据近年来,该区域立足资源比较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和优化农牧业结构,特色农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增长,已初步成为全省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产业化经营基地。1、蔬菜产业初具规模。2007年,规划区蔬菜面积达到42.61万亩,占全

14、省蔬菜种植面积的94.31%,蔬菜总产量达93.08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94.72%。温棚达到10万栋。2、特色果品稳步发展。果品生产主要集中在民和、乐都、循化、化隆、贵德、尖扎6县。2007年果品种植面积达到7.2万亩,年产各类果品1380万公斤。其中,苹果面积1.89万亩,总产量552万公斤;梨面积1.61万亩,总产量621万公斤;核桃2.55万亩,产量15万公斤;杏、桃、李、樱桃、油桃、葡萄等其他杂果面积1.15万亩,产量192万公斤。3、奶牛产业发展较快。2007年,规划区共存栏奶牛能繁母牛9.58万头,占全省奶牛能繁母牛总量的75.79%,其中纯种及高代杂种奶牛近3万头。牛奶产量达到

15、14.93万吨,占全省牛奶总产量的47.14%。4、养猪业稳步增长。2007年,规划区共存栏猪100.33万头,占全省猪存栏的95.25%,其中能繁母猪9.28万头,占全省能繁母猪总量的89.84%,猪肉产量达到8.41万吨,占全省猪肉产量的93.62%。5、肉羊产业发展迅速。2007年,规划区共存栏羊507.28万只,占全省羊存栏的33.77%,其中能繁母羊248.57万只,占全省能繁母羊总量的30.86%,羊肉产量达到4.99万吨,占全省羊肉产量的39.85%。6、高原农畜产品品牌已显现。“大通”牌蔬菜、“老爷山”牌鸡腿红葱、“乐都”牌长辣椒、“青乐”牌紫皮大蒜、“圣域”牌蚕豆、“循化红”

16、线辣椒等15个生产的农产品已注册为青海省名牌产品。 “天香”和“仙红”牌辣椒制品、“牧羊仔”牌胡萝卜浓缩果汁、“天露”牌乳制品、“海拉里”牌牛羊肉、“绿草源”牌牛羊肉、“雪舟”牌三绒、“藏羊”牌地毯等18个农畜产品加工产品已成为青海省著名商标,其中4个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通过打造和培育品牌,提高了高原特色农畜产品的知名度,增强了竞争力。7、农畜产品加工能力不断提高。2007年,河湟流域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23%,比全省高1个百分点。乳品加工企业有17家,占全省的58.6%,牛奶加工量达到3.5万吨,占全省牛奶加工量的77.8%。羊肉加工企业有22家,占全省的50%,年加工羊肉1.2万吨,占全省

17、羊肉加工量的80%。蔬菜生产营销加工龙头企业有21家,年加工销售蔬菜30万吨,占全省蔬菜总产量的32.23%。果品加工企业有5家,年加工量2400吨左右,占全省果品总产量的17.4%。特色农牧业的发展,对充分挖掘农牧业内部潜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河湟流域特色农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中面临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1、生产规模小,产业链条短。特色农牧业发展总体上处于“小而全”的经营格局,生产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产业优势。河湟地区日光节能温室集中连片100栋以上的只有135处,年存栏能繁母牛5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数量只有2337户,年出栏10头

18、以上生猪的规模养殖户有2682户。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大部分农畜产品还停留在生产环节。现有的大部分龙头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不高,农畜产品加工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精深加工品种少,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加工企业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带动力不强。2、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差。特色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省上虽然对设施农牧业、种养业良种工程、重点技术推广等有专项投入,但投资总量小,与特色农牧业发展需求缺口大。州、县由于地方财力困难,对蔬菜、果品、奶牛、肉羊发展投入不足,设施农牧业建设标准低,蔬菜保鲜、贮藏设施建设滞后,生产条件差,缺乏发展后劲。同时,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滞后,许多农户不能及时获取市

19、场信息,在生产安排上往往彼此模仿,盲目跟从,导致市场供求失衡,生产效益低下。3、优良品种推广慢,科技含量低。蔬菜生产中,繁制种面积小,工厂化育苗空白,特色精细菜比重小。地方特色果品的品种更新和提纯复壮工作滞后,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畜种改良工作跟不上,良繁体系不健全,优良品种少,产量低。特色农畜产品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队伍素质不高,科技含量低。4、缺乏行业标准和专项规划,特色农牧业发展缓慢。特色农畜产品行业标准制定滞后,生产基地建设标准低、不规范。全省虽然有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但没有河湟流域特色农牧业发展规划,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具体,重点不突出,加之销售服务、技术指导和政策扶持跟不上,特

20、色农牧业的区域优势没有发挥出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对农畜产品提出了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需求,特色农畜产品一直呈现出购销两旺的态势,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特色农畜产品的发展仍具有很大的优势和发展潜力。1、资源优势。黄河谷地、湟水流域是我省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耕地集中区和农畜产品的主要产区,种养业产品生产历史悠久,产品品质好。农牧民科学种养水平相对较高。气候条件优越,地势较低,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年积温较高,雨热同季,水资源丰富,水质好,是全省农业区中水土条件匹配最好的地区,发展特色农牧业的基础条件好。、政策优势。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四区两带一线”的区域发展布局,提出要把以西宁为中心

21、的东部地区努力建成农畜产品加工基地,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基地。强调要高度重视黄河沿岸综合开发,不断提高湟水沿岸发展水平。根据这一要求,河湟地区是优先发展的地区,要充分利用这一政策优势,必将加快河湟流域特色农牧业发展。、加工优势。特色农畜产品加工是提高农牧业附加值,带动特色农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牛羊肉由现在的简单分割包装向系列化、熟制品、生物制品方向发展;蔬菜、果品由现在的原料销售向果蔬汁方向发展,由随季上市向保鲜贮藏、均衡上市方向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潜力很大。、市场优势。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对特色农畜产品的需求供不应求,我省蔬菜总体自给率只有53%,果品自给率不足7%,远远满足不了市

22、场需求。商品奶产量仅占全省牛奶总产量的14.22%,乳品加工企业奶源不足。牛羊肉外销量不断增加,供应紧张,价格高位运行,市场需求量很大。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为目标,以发展“一村一品”为抓手,因地制宜,立足区域资源优势,深度挖掘区域资源潜力,依靠科技,加快培育特色农畜产品知名品牌和优势产区,走集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打造现代特色农牧业产业链,逐步形成合理区域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格局,做大做强特色农畜产品产业,不断提高特色农牧业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产业基础。(二)基本原则

23、1、市场导向,政策扶持。发展特色农牧业必须坚持市场导向,立足省内市场,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特色农畜产品商品率,满足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优质化的要求。要充分发挥政策扶持作用,通过资金投入、项目支撑,促进生产要素向特色产业和优势区域集中,重点加快蔬菜、果品、奶牛、生猪、肉羊产业带建设。2、资源依托,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立足区位资源优势,综合考虑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市场条件等方面的因素,突出区域特色和地方特色,进一步优化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布局,将特色农畜产品生产集中布局选择在最适宜区域内,集中力量打造川水地区。 3、产业开发,规模适度。要着眼于特色农畜产品整个产业的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建立产业体系,

24、构筑产业群体,提高特色农畜产品竞争力。在产业开发中,充分尊重农牧民意愿,积极引导和组织农牧民进行适度规模生产。4、科技支撑,技术创新。以科技进步来保障特色农畜产品特有的品质,加快优良品种推广,提高地方特色品种品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研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打造高原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品牌。5、环境友好,兼顾生态。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在特色农畜产品发展中,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既能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又要防止过度开发,同时兼顾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特色农畜产品生产,促进特色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发展目标经过3年努力,河湟流域集

25、中投入,全力打造百公里特色农牧业产业带,实现“544”目标,即做大做强蔬菜、果品、奶牛、生猪和肉羊5个产业;突出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优良品种和实用技术推广、龙头企业和专业协会扶持、特色农畜产品品牌培育4个发展重点;实施百里万栋温棚、百里万亩薄皮核桃、百里万头奶牛、百里百万头仔猪4个百万计划。具体目标是:1、蔬菜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到2010年,规划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5万亩,总产达到135万吨,蔬菜自给率达到65%,温棚达到16万栋,新增6万栋。2、特色果品明显增加。到2010年,规划区果品面积达到15万亩,新增7.8万亩,其中,薄皮核桃面积达到10万亩。总产达到2100万公斤,增加720万公斤

26、;改造老果园4万亩。3、奶牛生产基地规模进一步扩大。到2010年,规划区建立集中连片的奶牛规模养殖小区和示范村90个,乳品加工企业千头奶牛基地10个,存栏纯种及高代改良奶牛能繁母牛达到6万头,增加3万头,新增商品奶10万吨。4、生猪生产进一步加快。到2010年,规划区建立集中连片的生猪养殖小区和示范村85个,年繁育仔猪达到125万头,其中小区及示范村育肥出栏40万头,提供仔猪85万头。通过建设,使全区生猪存栏达到100万头,出栏135万头,猪肉产量9.05万吨,增加6400吨。5、肉羊生产基地稳步发展。到2010年,规划区建立集中连片的肉羊规模养殖小区和示范村87个,年生产商品肉羊由现在的11

27、万只提高到21万只。6、农畜产品加工水平明显提升。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由现在的23%提高到30%。四、优势区域与布局(一)优势区域选择1、河湟谷地具有较好的水土光热条件,蔬菜、果品发展基础条件好。湟水流域的川水地区以发展蔬菜为主,黄河谷地以发展传统特色果品(小杂果)和薄皮核桃为主,并按照不同的生态类型确定优势区域,形成点状分布,带状发展的格局。2、奶牛以西宁和海东地区乳品加工基地为中心,在西宁市郊、大通、湟中、湟源、民和、平安、乐都、互助、循化、化隆湟水、黄河流域的川水地区和城镇郊区集中布局,确定为奶牛产业优势区。3、生猪在湟水流域的西宁市郊、大通、湟中、湟源、民和、平安、乐都和互助县以传统养猪

28、乡村为重点布局,规模发展。4、肉羊在湟水流域的西宁市郊、大通、湟中、湟源、平安、民和、乐都、互助县和黄河流域的循化、化隆、贵德、同仁、尖扎、共和、贵南县的浅脑山地区,确定为肉羊产业优势区。(二)特色产业区域布局1、蔬菜产业(11县、1市,99个乡镇)重点区域是西宁市郊、大通、湟中、湟源、民和、乐都、平安、互助、化隆、贵德、共和、尖扎11县、1市河湟谷地的温暖灌区。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二十里铺镇,城中区总寨镇;湟中县拦隆口、多巴镇,上五庄、共和、西堡、李家山乡;大通县桥头、城关、新庄、塔尔、东峡、长宁、景阳、黄家寨镇,青林、多林、朔北、极乐、良教乡;湟源县大华、城关镇,申中、巴燕、东峡、和平、

29、日月、波航乡。海东地区:平安县平安、小峡、三合镇,巴藏沟、古城乡;乐都县碾伯、高庙、雨润、洪水镇,高店、蒲台、曲坛、峰堆、共和、寿乐、中岭、李家、马营、马场、芦化乡;民和县巴州、中川、官亭、古鄯、川口镇,马场垣、总堡、隆治、峡门、松树、核桃庄乡;互助县威远、塘川、高寨镇,台子、五峰、林川、东沟、东和、五十、哈拉直沟、南门峡、丹麻、红崖子沟乡;化隆县群科、甘都、巴燕镇,扎巴、牙什尕、石大仓、昂思多乡;循化县积石、街子镇,白庄、文都、清水、查汗都斯乡。海南州:共和县恰卜恰、龙羊镇,铁盖乡;贵德县河阴、河西、拉西瓦、常牧镇,河东、尕让、新街乡。黄南州:尖扎县马克塘、康杨镇。2、果品产业(7县、37个

30、乡镇)重点区域是循化、化隆、民和、乐都、贵德、尖扎、同仁。(1)薄皮核桃:循化、化隆、民和、贵德、尖扎、乐都。(2)桃、杏、樱桃、沙果:民和、乐都、化隆、循化、尖扎、贵德。(3)长把梨、黄果梨:贵德、同仁。3、奶牛产业(9县、1市,56个乡镇)重点在西宁市郊、大通、湟中、湟源、平安、民和、乐都、互助、循化、化隆县川水地区和城镇郊区。西宁市:城北区大堡子镇、二十里铺镇、彭家寨镇,城中区总寨镇;大通县城关、塔尔镇,良教、极乐、石山、新庄、桦林乡;湟中县鲁沙尔、多巴、田家寨、上新庄、上五庄、拦隆口镇,大才、西堡、汉东、李家山乡;湟源县城关、大华镇,申中、波航、和平乡。海东地区:平安县平安、小峡镇,石

31、灰窑、沙沟乡;民和县川口、巴州、马营镇,马场垣、核桃庄、松树乡;乐都县碾伯、高庙、高店、雨润镇,共和、洪水乡;互助县威远、塘川、高寨镇,五峰、台子、丹麻乡;循化县街子、积石镇,查汗都斯、清水乡;化隆县群科、甘都、巴燕镇,牙什尕乡。4、生猪产业(7县、1市,93个乡镇)重点在西宁市郊、大通、湟中、湟源、平安、民和、乐都、互助县川水地区和城镇郊区。西宁市:城北区朝阳、小桥、马坊办事处、大堡子镇、二十里铺镇,城中区总寨镇、南川东路办事处,城东区韵家口镇;大通县长宁、景阳、黄家寨、桥头、城关、东峡镇,多林、逊让、朔北、青山乡;湟中县鲁沙尔、多巴、田家寨、上新庄、拦隆口、李家山、共和镇,西堡乡;湟源县大

32、华镇,申中、波航、和平、巴燕乡。海东地区:平安县平安、三合、小峡镇,石灰窑、沙沟、古城、巴藏沟乡;民和县川口、古鄯、峡门、官亭镇,马场垣、总堡、隆治、新民、中川乡;乐都县碾伯、高庙、高店、洪水、雨润、寿乐、瞿昙镇,共和、城台、中坝、蒲台、峰堆、达拉、中岭、马营、马厂、芦花、李家、下营乡;互助县威远、塘川、南门峡、高寨镇,丹麻、五十、台子、红崖子沟、西山、东和、东山、东沟、哈拉直沟、林川、蔡家堡乡。5、肉羊产业(14县、1市,107个乡镇)重点在西宁市郊、大通、湟中、湟源、平安、民和、乐都、互助、循化、化隆、贵德、共和、同仁、尖扎县。西宁市:西宁市郊城北区马坊办事处、彭家寨镇,城东区韵家口镇;大

33、通县宝库镇,青山、向化、逊让、青林乡;湟中县鲁沙尔、上五庄、上新庄、李家山、共和、田家寨、甘河滩、土门关镇,群加、海子沟、大才、汉东乡;湟源县大华镇,日月、寺寨、和平、巴燕、东峡、申中、波航乡。海东地区:平安县三合镇,石灰窑、洪水泉、沙沟、巴藏沟、古城乡;民和县川口、官亭、巴州、马营镇,马场垣、大庄、转道、甘沟、中川、松树乡;乐都县寿乐、瞿昙、洪水、雨润、高店镇,李家、蒲台、城台、马厂、马营、芦化、中岭、达拉、中坝、峰堆、共和、下营乡;互助县塘川、南门峡镇,加定、西山、五峰、巴扎、五十、松多乡;循化县积石、街子镇,道帏、白庄、岗察、尕楞乡;化隆县甘都、群科、昂思多镇,扎巴、牙什尕、三塘、谢家滩

34、、德恒隆、沙连堡、巴燕、塔加、金源、初麻、石大仓、查甫、雄先、阿什努乡。海南州:贵德县河阴镇,常牧、河西、拉西瓦、新街、河东、尕让乡;共和县恰卜恰、龙羊镇,沙珠玉、铁盖乡;贵南县茫曲镇,茫拉、沙沟乡。黄南州:同仁县保安镇,年都乎、曲库乎、扎毛、牙浪、黄乃亥、双朋西乡;尖扎县马克塘、坎布拉、康杨镇,昂拉、尖扎滩乡。五、发展重点结合河湟流域资源特点、基础设施和区域布局,特色农牧业发展重点应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加大品种培育与技术推广力度。一是抓好良种工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完善良种培育、选育、引育体系,推动良种繁育、推广应用的市场化进程。推进特色农畜产品的良种化、专业化和优

35、质化。二是强化农牧业科技推广和培训。加大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力度,延伸推广链条,强化科技指导,坚持技术人员直接到村、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入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加快建立与特色农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的思路,以从事特色农牧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种养业能手、科技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合作社组织领办人等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在培训中坚持培训、指导、服务三位一体,采取面对面、手把手、零距离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提高培训质量。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把能人、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请进来、进村入户,推动

36、本地特色农牧业发展。三是加快农牧业科技创新。以省农科院、牧科院为龙头,省级事业单位为依托,着力构建农牧业科研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基地。围绕发展特色农牧业开展科研攻关,力争在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治、资源节约与利用、动物营养与饲料饲养技术、无公害生产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二)加快标准化基地和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把设施农牧业作为基地建设的重大举措,作为提高土地产出率的有效手段。蔬菜生产示范区要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种植、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与蔬菜保鲜库建设结合起来,提高档次,扩大规模。果品基地应重点发展薄皮核桃和传统特色小杂果生产,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加快低产果园改造,建设优质核桃和地方特色小

37、杂果生产基地。奶牛、生猪、肉羊基地重点加快奶牛、生猪、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和示范村建设。养殖小区采取集中建设、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的方式,提高产业集中化程度,形成规模经营;示范村采取“一村一品”和“十户联建、1户经营”的模式,相对集中,标准养殖,合作经营,推进居养分离,净化农村人居环境。在基地建设中,注重保护好农业生态环境。(三)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以蔬菜、果品、牛奶、生猪、羊肉加工为重点,培育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建立跨区域大型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促进特色农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把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作为扶持重点,加大扶持力

38、度,加快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提高农畜产品的精深加工水平。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鼓励和扶持农民按照“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引导和规范管理,搞好农民经纪人培训,壮大经纪人队伍,提高经纪人素质,引导他们在特色农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要积极创新经营机制,完善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方式。(四)提升农畜产品竞争力。进一步突出高原特色、打造高原品牌,形成产业优势。一是培育名牌产品,搞好商标注册。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畜产品。要不断扩大牛奶、猪肉、羊肉、特色果品和蔬菜的生产规模。鼓励各地对有条件的特色农畜产

39、品进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注册商标和原产地标识,提高特色农畜产品的信誉度和知名度。二是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坚持“统筹规划、稳步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在重点优势区域率先建成无公害生产基地。三是健全农畜产品市场和信息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畜产品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对有一定规模、地域条件较好的农畜产品批发市场进行重点扶持。依托“金农”工程,完善县级信息服务平台和乡村信息服务站建设,推广“三电合一”信息服务模式。四是完善县级农畜产品质量检测站,强化产品检测手段,提高质量监测能力,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六、重点工程与建设内容(一)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1、良种奶牛扩繁项目。在奶牛生产基地西宁市郊、

40、大通、湟中、湟源、平安、民和、乐都、互助县等7县、1市,由省畜牧总站牵头、地(市)、县畜牧技术推广部门负责实施,每年引进推广奶牛性别控制细管冻精1万支,选择奶牛相对集中的养殖小区和示范村及乳品加工企业奶源基地,集中授配纯种荷斯坦奶牛及其高代杂种母牛0.5万头以上,推广饲料搭配和牛犊培育技术,对后备母牛犊给予饲料补贴,年繁育高产母牛犊3750头以上,迅速扩繁母牛群规模,3年共可繁育高产母牛犊11250头以上。2、种猪场改扩建项目。在大通种猪场,互助、湟中八眉猪原种育繁场,每场引进种猪400头,修建母猪舍2栋480平方米,产仔舍10栋1600平方米,保育舍5栋800平方米,育肥舍,6栋1500平方

41、米,形成年繁育种猪2000头,商品仔猪2000头,其中本场育肥出栏2000头。3、良种肉羊扩繁场改扩建项目。在湟源良种羊繁育场、海东乐都良种肉羊种羊场、湟中县良种肉羊种羊场,每场引进无角陶赛特母羊200只、种公羊10只,扩大羊群规模,更新种羊血液;改扩建种羊舍2栋480平方米,购置育种、防疫、配种用仪器设备,使无角陶赛特母羊群规模达到400只以上,形成年繁育种公羊200只以上的生产能力。4、蔬菜种苗制(繁)种基地建设项目。在大通、乐都、民和、循化、贵德等县建设标准化制(繁)种基地3000亩,其中:大通葱蒜类制(繁)种500亩,民和根菜类制(繁)种1000亩,乐都、循化茄果类制(繁)种500亩,

42、贵德叶菜类制(繁)种1000亩。在乐都、西宁郊区建立工厂化育苗基地2个,年育苗1000万株。政府资金主要用于种子、隔离网、晒场、育苗等配套设施的补助。5、食用菌菌种繁育中心建设项目。在大通、湟源、互助县新建食用菌菌种繁育中心3处,建立菌种生产标准菇棚4.5万平方米,简易菇棚9万平方米,菌种、菌袋生产设施和辅助工程3000平方米,购置发酵灭菌设备等,示范带动生产基地4000亩。政府资金主要用于菌种繁育生产设施的补助。6、特色果品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在贵德、尖扎、同仁、化隆、循化、民和、乐都县新建薄皮核桃、黄果梨、樱桃、沙果、长把梨等特色果品种苗繁育基地7处,面积350亩,繁育特色优质果品种苗2

43、27万株。政府资金主要用于种子、育苗的补助。(二)技术推广工程1、肉羊技术推广。在肉羊生产优势区域选择标准化肉羊养殖小区和示范村,建立人工授精点100处,每处从种羊场引进无角陶赛特种羊4只,修建人工授精室60平方米,购置必需的人工授精器械、精液储存及运输设备,推广统一供精、分散输精人工授精技术,提高受胎率。政府资金主要用于人工授精点设施建设和种公羊补贴。2、饲料搭配技术推广项目:以省畜牧总站为依托,在全面分析河湟流域现有饲草、农作物副产品和秸秆等各类饲料营养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培训和示范建设,在项目区大力推广饲料配合技术。省畜牧总站购置全自动凯氏定氮仪、氧氮式能量分析仪、电子分析天平、紫外分光光

44、度计、原子吸收仪、气相色谱仪等营养成分分析仪器,对流域内的饲料资源进行营养成分分析并建立饲料营养成分数据库。标准化养殖小区和示范村购置粉碎机、饲料搅拌机等饲料加工设备,开展饲料搭配技术推广。3、奶牛人工授精技术推广项目。在奶牛生产优势区域建设奶牛改良点90处,使改良面覆盖全区域。每个牛改点主要购置显微镜、恒温载物台、输精枪及外套、保温设备、冷配液氮运输车等。4、蔬菜、果品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项目。引进100个蔬菜、果品新品种进行抗病虫抗逆性试验,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进行示范推广。引进滴灌、喷灌、保温等配套设施,并示范推广。政府资金主要用于引种、试验示范和配套技术推广的补助。5、老

45、果园技术改造项目。对贵德、尖扎、化隆、循化、民和、乐都等县4万亩苹果、梨、杏、桃等老果树品种进行以高接换种、加强水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合理修剪为主要技术内容的技术改造。政府资金主要用于高接换种、种苗的补助。(三)生产基地建设工程1、奶牛规模养殖小区和示范村建设项目。建设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40个、奶牛规模养殖示范村50个。其中每个养殖小区建设标准化奶牛暖棚10座6000 平方米;修建配种室、兽医室、消毒室、隔离室150平方米,配套养殖小区供电、供水、道路等设施,修建粪污处理系统1处,青贮窖1000 立方米、挤奶站1处270 平方米。每个示范村辐射农户150户,建设牛棚15座9000平方米

46、,配套建设配种点100平方米。2、生猪养殖小区和示范村建设项目。建设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45个、生猪规模养殖示范村40个。其中每个养殖小区建设标准化猪舍10座6000 平方米;修建配种室、兽医室、消毒室、隔离室150平方米,配套养殖小区供电、供水、道路等设施,修建粪污处理系统1处,饲料房1座270 平方米。每个示范村辐射农户150户,建设猪舍15座9000平方米,配套建设配种点100平方米。3、乳品加工企业千头奶牛基地建设项目。以乳品加工企业为龙头,由加工企业在奶牛生产基地中,自主选择生产基地村,建设 “千头奶牛”生产基地(场)10个。每个场修建种牛舍4栋4000平方米、粪便处理和污水处理设

47、施各1套、建设饲草饲料加工间120 平方米、青贮窖1000 立方米、挤奶站1处270 平方米、病牛隔离室300 平方米,配套供电、道路、绿化、围墙、供水等设施,购置饲料加工设备1套、挤奶站设备、兽医器械等。4、肉羊规模养殖小区和示范村建设项目。在肉羊生产优势区域建设肉羊规模养殖小区60个,其中每个养殖小区建设标准化羊暖棚10座6000平方米,建设肉羊标准化养殖示范村27个,每个示范村辐射农户150户,建设羊棚15座9000平方米,配套建设配种点100平方米,购置相关仪器设备。5、反季节夏菜及食用菌基地建设项目。在河湟流域建设8个反季节夏菜及食用菌生产基地,基地面积达到35万亩。其中:在城北、湟

48、源、湟中、大通、循化县建立10万亩胡萝卜生产基地;在大通、湟中县建立2万亩甘蓝、西葫芦、大白菜生产基地;在大通、互助县建立2万亩鸡腿红葱、章丘大葱生产基地;在城北区、湟源、湟中、大通县建立1万亩西芹、蒜苗生产基地;在乐都、平安、互助县建立8万亩大蒜生产基地;在乐都、贵德、尖扎县建立3万亩长辣椒生产基地;在循化、民和、化隆县建立3万亩线辣椒生产基地;在城北区、湟源、湟中、大通、互助县建立1万亩食用菌生产基地;在乐都、民和、平安、互助县建立5万亩菜用薯生产基地。政府资金主要用于良种、菌种、农药、专用肥料和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的补助。6、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在城北区大堡子镇、二十里铺镇,湟中县西纳川、西川,湟源县国道沿线,贵德县三河地区,大通县城以北地区,互助县城以北地区和乐都县、民和县、平安县的沟岔水地及部分浅脑山地区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5万亩,推广“十户联保”的无公害技术措施。政府资金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企业管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