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新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泰顺新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docx(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泰顺新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二年八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 产业带发展现状分析41.1 产业带基本概况41.2 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51.3 发展机遇和挑战8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102.1 指导思想102.2 功能定位102.3 发展原则112.4 发展目标12第三章 总体空间布局153.1 一轴153.2 一核153.3 三区16第四章 产业发展及重点区块建设174.1 高效农业174.2 生态工业224.3 特色旅游业254.4 景观大道建设28第五章 产业带的区域协调315.1“九峰-泗溪-雅阳”旅游协调带315.2“三魁-筱村”农业协调带325.
2、3“罗阳-司前”城镇与工业互动协调带33第六章 城镇体系构建346.1 城镇体系构架356.2 中心城镇建设356.3 重点城镇建设376.4 特色乡镇建设38第七章 支撑体系407.1 交通支撑407.2 供电支撑417.3 给排水支撑43第八章 保障机制458.1 加快体制创新,形成产业带崛起的内生机制458.2 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产业带崛起的动力机制458.3 加强要素集聚,建立人才与资金的支撑机制468.4 强化政策扶持,形成产业发展的援助机制478.5 加强区域合作,形成产业带开发建设的协调机制475前 言1.编制背景“十一五”以来,全县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
3、县”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2007年12月,新58省道建成通车,极大地缩短了泰顺与温州市区的时距,使其融入温州两小时交通圈,破解了长期制约泰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瓶颈。为充分发挥新58省道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构筑点、线、面联动发展的新58省道产业带,特编制泰顺新58省道产业带发展规划。本规划是泰顺新58省道沿线开发的指导性规划。2.规划范围新58省道产业带是泰顺县的战略发展轴,是泰顺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集聚发展带,考虑到产业发展的关联性、交通网络的拓展性,本规划在空间范围上分为核心区和协调区。核心区为新58省道沿线的月湖、彭溪、峰文、松垟、泗
4、溪、三魁、大安、下洪、罗阳等9个乡镇,泰顺县其它区域为规划协调区。其中,核心区总面积约410.2平方公里,2007年末人口约12.5万人,分别占全县土地面积和人口的23.3、35.6。3.规划重点本规划既要满足全县产业发展布局与城镇体系发展需要,做好省道产业带与其它地区的协调,又要根据人口与经济规模的测算,合理调控和引导各种资源的开发,协调产业带内空间的开发与保护。(1)确定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确定发展重点和开发规模;(2)突出重点产业的培育和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提升全县产业结构和优化空间布局结构;(3)强调产业带发展中基础设施、土地、生态环境等支撑体系建设;(4)明确核心区和协调区在交通、产
5、业、城镇等方面的衔接和协调发展内容。4.规划期限以2007年为规划基准年。近期为2008至2010年,中期至2015年,远期展望至2020年。5.规划依据温州市产业布局规划;泰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泰顺县产业布局规划;泰顺生态县建设规划;泰顺县“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泰顺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999-2020);泰顺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2-2010);泰顺县县城总体规划(2002-2020);泰顺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第一章 产业带发展现状分析1.1 产业带基本概况1.1.1区位条件新58省道(分泰线)产业带,位于泰顺县中部,东起甬台温高速公路分水关(紧邻苍南县界与福
6、建省界),西至泰顺县城罗阳镇,横向贯穿泰顺全县。新58省道产业带东接温州沿海产业带,南临老58省道经济发展区,北部辐射九峰、凤洋等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革命老区,是一条可对接周边较发达县市、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经济走廊。1.1.2资源禀赋1、低丘缓坡资源相对丰富。泰顺全境均属丘陵山区,地势高峻、沟壑纵横,是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平地资源十分匮乏。而新58省道所经之地,地势相对平坦,集中了全县主要的低丘缓坡资源,其中有泰顺小平原之称的大安乡1500亩低丘缓坡,为发展生态型工业,发挥规模和集聚效应提供了相对充裕的土地空间。2、农业基础条件较好。新58省道产业带沿线乡镇具有传统的农业发展
7、优势,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好,森林覆盖率高,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适宜发展茶叶、高山蔬菜、中药材等特色效益农业。3、旅游资源丰富。产业带沿线旅游资源丰富,九峰省级风景名胜区、廊桥古建筑游览区、雅阳氡泉度假区等均分布在产业带沿线及周边,为产业带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1.1.3县域经济社会条件泰顺全县辖11个镇25个乡,总人口35.2万,人口密度199人/平方公里。全县经济基础薄弱,但近年来增长较快,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27亿元,同比增长15.8。人均生产总值为7688元,按2007年平均汇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011美元,首次突破1000美元大关。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8、11.937.450.7,实现工业总产值19亿元,增长3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6亿元,增长17.3。2007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7亿元,增长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87亿元,增长24.5%。农民人均纯收入4138元,增长15.6%。1.2 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1.2.1产业发展现状1、总体情况。2007年,产业带核心区农村经济总收入为5.9亿,占全县的35.4,其中老58省道经过的罗阳镇、三魁镇、彭溪镇合计为4.3亿,占产业带农村经济总收入的72.6。年末耕地面积42821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5万吨,占全县的26.8;农业总产值1.18亿元,占全县的28.8;工业总产值5.58
9、亿元,占全县的38.3。2007年产业带沿线乡镇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为35.8:15.7:48.5。2、农业。农业产业化、基地化建设有效推进,分别建成了一批茶叶、高山蔬菜、畜禽养殖、中药材、野菜等具有带头示范作用的特色基地。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示范组织、名牌产品、著名(知名)商标等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 3、工业。产业带工业基础相对薄弱, 主要集中在罗阳交垟工业区和彭月产业转移基地,其他乡镇工业总量较小。除竹木制品、小水电、矿产业采掘及加工业等传统产业外,通过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初步形成橡胶、不锈钢制品、装饰材料等新兴产业。其他乡镇来料接工业发展迅速,为解决农民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径。4、
10、服务业。产业带的服务业大多集中在罗阳、三魁等重点乡镇。其中,罗阳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信息和交通中心,服务业相对发达。三魁镇则是县域中部的商贸和交通重镇,具有悠久的商贸业传统,其市场对周边地区辐射作用明显。1.2.2存在的主要问题1、工业基础薄弱。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仅27亿元,仅占全市GDP比重的1.25。工业产业发展基础薄弱,全县仅有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不到10亿。2007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4.56亿元,占全市比重只有0.35,而产业带核心区占全县的工业总产值比重为38.3。产业带内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以家庭作坊和小型工场运行为主,产品结构雷同,生产工艺原始、技术水平落后、环
11、保设施不到位。2、优势产业不突出。产业带内虽拥有廊桥、氡泉等旅游资源,茶叶、中药材、高山蔬菜等农业资源,以及叶腊石头、辉绿岩矿石等等特色资源。但一方面特色资源分布疏散、规模较小,不易于集中开发、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县域基础设施配套能力较弱,故特色资源的开发效率不高,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难度较大。另外,现有产业中尚缺乏辐射范围广、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无法形成产业集群,品牌效应不强,核心竞争力弱。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随着新58省道的贯通,产业带沿线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但与干道衔接的乡镇连接线及配套路网建设滞后,影响了省道带动作用的发挥。部分乡镇输变电设施能力不足,个别乡镇缺水问题比较突出,排污及
12、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成为产业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4、发展要素制约明显。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产业带对土地、水、电等资源的需求量将逐步加大。首先是土地资源缺乏,产业带上平地资源少且大多属于农保地,政策处理难度大;二是产业发展对环境与资源形成较大压力,需处理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资源适度开发、环境有效保护之间的关系;另外,由于本地经济落后,产业带内大量人口外出经商,导致人才与资金的净流出,不利于产业带发展。1.3 发展机遇和挑战1.3.1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新58省道建成通车,不仅使产业带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而且使泰顺真正融入了温州2小时交通圈,加强了泰顺同周边较发达地区之间的联系。随
13、着新58省道各连接线的开工建设,县域交通网络体系将趋于健全,产业带内部发展条件和交通便捷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势必为产业带吸引外部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融入温台沿海产业带创造有利条件。1.3.2生态资源潜在价值得到提升当前,我国东部较发达地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已经初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人们对绿色农产品和生态旅游的消费预期进一步显现,加之交通条件的改善,泰顺优质生态资源的经济价值将逐步提高,发展生态经济的条件将更加成熟,有利于产业带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1.3.3承接周边产业转移的条件更加成熟温州市区及产业带周边发达县(市)受企业运营成本升高和土地瓶颈制约的困扰,传统产业加速向
14、外转移,新58省道产业带区域具有要素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将更有利于应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带发展。1.3.4加快发展的形势越发紧迫针对温州等浙南沿海地区传统产业加速向周边地区转移的现实,泰顺周边的景宁、寿宁等地,正主动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积极争夺产业资源。这在客观上要求泰顺必须加快发展步伐,打造核心竞争力,主动参与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因此要加快新58省道产业带建设,合理构筑产业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为泰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2.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泰顺“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开放活县
15、”的发展战略,依托产业带沿线乡镇的特色资源优势,以发展生态工业、高效农业和特色旅游业为重点,以科技、体制创新和观念转变为动力,着力创造有利于资金、技术、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建立起产业定位合理、比较优势明显、空间相对集聚、生态环境良好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业与城镇互动发展,将产业带建设成为带动泰顺经济起飞的核心区、实现全面小康的先行区和生态型产业发展示范带。2.2 功能定位把握加速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接温台沿海产业带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新58省道产业带比较优势,整合城镇体系和产业资源,全力打造“两带两区”,即现代城镇集聚带、高效农业示范区、生态工业领先区、特色旅游休闲带。现代城镇集聚带。利用产业发
16、展契机,推动产业带沿线城镇做大做强,依托城镇现代服务业发展和功能提升,促进人口向产业带沿线的城镇集聚,并形成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打造辐射全县的现代化城镇集聚带。高效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产业带及周边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规模经营方式,在农产品品牌和附加值提升方面有所突破,建立全市高效农业示范区。生态工业领先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低能耗、低污染、减排放、可循环”的生态型工业,对工业区内的基础设施和企业进行绿色设计和污染预防,注重清洁生产和能源有效使用,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赢”。特色旅游休闲带。充分利用并整合产业带沿线点状分布的特色旅游资源
17、,以市场为导向,科学设计旅游线路、包装旅游产品,突出“廊桥文化”、“红色革命”“ 古朴民俗”“休闲氡泉”等特色资源,打造具有浓郁泰顺特色的高品质旅游休闲带。2.3 发展原则坚持中心强化和要素集聚。努力发挥重点乡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大力促进资源要素向产业带沿线重点乡镇集聚,在产业带形成若干重点区块和产业集群,构筑以其为载体的“葡萄串”式产业布局。坚持统一规划和滚动开发。规划确定产业带的整体框架,分阶段、分区域加以建设。优先建设核心区块和重点项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张,使先期产业带动后期产业,主导产业带动相关产业,上游产品带动下游产品,形成滚动开发的产业发展格局。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协同推进。工业化
18、是城镇化的动力,城镇化是工业化的载体。新58省道产业带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应与城镇化和下山脱贫集中区建设相结合。利用发展生态工业的有利时机,加强重点乡镇的交通、用水、用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重视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事业的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产业带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应摒弃以牺牲生态和人居环境为代价追求GDP增长的片面发展观,对县城中心区、重点生态区污染源要有序外迁,异地治理,对规划的生态绿地、公益林、重要人文资源要依法加以保护。要注意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杜绝在政策处理和土地征
19、用过程中的损农事件,使产业带的开发建设真正成为推动泰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惠民工程。2.4 发展目标 规划期内,省道产业带建设要以基础设施为支撑,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重点区块建设为载体,力争用10-15年时间,将新58省道产业带建设成为产业集聚发展、城镇功能完善、基础设施完备、环境保护良好的生态型产业发展示范带。为保障产业带开发的有效推进,本规划按照近、中、远期三个阶段,确定主要发展目标。2.4.1近期目标(20082010年)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及重点区块建设开始有序推进,基本奠定产业带发展的基础条件,各产业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中各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逐步提高。到2010年:实现产
20、业带生产总值近15亿元,年均增长17左右,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0亿元,年均增长16;区域总人口达到14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45。产业带各项重点工程顺利推进,部分工程陆续完工,电力、交通、用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重点功能区块内相关产业开始形成,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基本落户,产业链中各相关环节基本整合到位。2.4.2中期目标(20112015年)重点功能区块进入加快发展阶段,产业带中各产业的关联度进一步提高,产业带的整体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到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30亿元,年均增长16,占全县生产总值的一半。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1亿元,年均增长16;区域总人口达到16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
21、0。产业带各项重点基本完工,电力、交通、给排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到位,一个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关联度高、整体竞争力强的新兴产业带雏形初现。2.4.3远期目标(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近62亿元,年均增长16,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3亿元,年均增长16;区域总人口达到18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55。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调整,建成起具独特优势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集聚、城镇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裕的产业新区。第三章 总体空间布局 新58省道产业带总体格局为“一轴一核三区”:一轴为新58省道经济发展轴,一核为罗阳中心城镇,三区分别为彭月生态工业集聚区、泗溪
22、文化旅游休闲区和三魁特色产业创新区。3.1 一轴新58省道经济发展轴。在充分体现新58省道交通功能的基础上,突出新58省道的景观功能,建设成为融交通、观光、环保为一体的交通主干道,重点发挥新58省道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优势,在公路出入口和有一定产业基础的城镇开发建设产业区,以特色产品为突破口构筑沿线产业带,由点到线,由线及面,沿线扩张,走出一条泰顺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使新58省道成为泰顺经济战略发展轴、绿色经济走廊和展示泰顺特色的景观大道。3.2 一核罗阳中心城镇。利用罗阳融入温州2小时经济圈的机遇,加强罗阳作为泰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升中心城镇功能
23、,发挥对周边地区的人口和要素的极化效应,突出区域中心城镇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建成浙南闽北具有山区特色的现代化生态型城镇。3.3 三区彭月生态工业集聚区。包括彭溪、月湖、峰文三个乡镇,以彭月产业基地为核心,基地含月湖片和富垟片两部分。按照可持续发展和比较优势原则,严格制定符合生态工业要求的产业入园门槛,有选择的承接温州“退二进三”的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培育一个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推进机械制造、汽摩配、装饰材料、鞋服四大产业形成规模。充分利用财税等综合手段,引导工业降低对资源环境的依赖,推动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以循环经济理念打造生态型工业集聚区。泗溪文化旅游休闲区。包括泗溪、松垟两个乡镇,以古廊桥
24、、古民居文化旅游景区为核心。按照保护和开发并重的原则,以泗溪廊桥文化园作为重点开发项目,结合松垟旅游集散中心配套建设,大力发展和规范“农家乐”,将泗溪文化旅游休闲区开发成为乡土文化、休闲度假、学术考察和廊桥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以该区为龙头,构筑泰顺“大旅游”发展格局。三魁特色产业创新区。包括三魁、大安、下洪三个乡镇,三魁生态高效农业基地和大安生态科技工业基地两个板块。依托区内丰富的茶叶、蔬菜、中药材等特色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和效益农业,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区域品牌塑造、规模化经营,建设以战州为中心区,集生产、加工、流通于一体的生态高效农业基地。依托大安花坪头较为平坦、宽阔的低丘缓坡
25、土地资源,以科技、环境、人的有机统一理念为指导,强调科技与生态相得益彰,注重工业与环境和谐发展,创新思维,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建设生态科技工业基地。抓住新58省道产业带发展的机遇,搭建基地发展的政策平台、服务平台、创业平台,把基地培育成新58省道产业带新的经济增长极。第四章 产业发展及重点区块建设立足产业带生态优势和特色资源,积极培育产业发展的内源动力,形成以高效农业为基础、生态工业为重点、特色旅游为主业的“生态为本、三业并举”的产业体系。4.1 高效农业4.1.1发展思路1、农业产业化茶叶、高山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带主要农业资源分布较散,产业带高效农业的发展应坚持产业化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公司
26、(龙头企业)农户”、“合作社农户”、“基地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及“股份合作制”、“有限合伙制”等组织形式。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农业生产环节同市场化运作的供、销体系结合起来,同需要规模化供给的农业技术、信息服务、金融支持等配套环节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小农户、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2、生产标准化在高效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应积极推行农业的标准化建设。优先制定高山蔬菜、茶叶等特色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地方标准,明确规定从品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摘技术等技术要求以及质量检测、包装、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努力通过标准化工程的实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品附加值,为打响泰顺
27、农业品牌创造条件。3、营销品牌化在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同时,通过施行品牌化营销战略,打造以“三杯香”茶叶品牌为龙头的农产品品牌体系,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附加值,充分发挥名牌效应。深度挖掘泰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品牌优势,努力打好生态牌,提高对商标在品牌战略中的重要性认识,实现中国驰名商标零的突破,积极注册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提高对农产品销售环节的重视程度,注重在农产品销售渠道、品牌策划、市场定位方面的引导和支持。4、品质绿色化针对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有机、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这一大趋势,努力生产无公害的绿色农副食品。通过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运作,最终实现农产品的高质量、
28、无公害,并向绿色、有机农产品方向努力,成为温州地区最大的高效农业生产基地之一。5、基地景观化充分发挥农业基地的景观功能,注重农作物栽培的规模化、有序化,作物品种均一、田块形态规整,形成层次分明、协调齐整的视觉效果。同时,加强观光农业发展规划工作,明确发展的目标、原则和有效途径,加强项目设计、人才培育、技术引进等工作,努力创造“新、奇、异、趣”的农业观光基地。4.1.2发展重点1、茶叶坚持“以改为主,适度发展”原则,积极推进茶园标准化建设,形成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管理水平先进的核心优质高效茶园,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经营,争取每年保持新发展茶园500亩以上。应大力普及无公害生产技术,加快基地认定
29、工作。不断健全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应继续推广品种改良、加工企业升级改造、无公害认证、品牌建设等工作,并着重加强茶叶营销渠道建设,积极构建各种有效的营销渠道,诸如超市、专业农副销售市场、茶叶专卖店、品牌连锁店、网络营销等形式,选择最有利于维护茶叶品牌和竞争优势的销售方式,促进茶叶流通市场进一步规范。主要布局在下洪、大安、三魁、泗溪、松垟、峰文和月湖等乡镇。2、高山蔬菜产业带高山蔬菜应以规模化、基地化、品牌化发展为主要方向。一是要积极扩大高山蔬菜的种植规模,通过建设特色村、培育种植大户,发挥示范效应,以户带村、以村带片,渐进式推广。发挥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贝谷育才蔬菜基地的示范带动效应,不断扩大无
30、公害蔬菜种植面积。二是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推广,建设引水渠和田间机耕路,推广应用钢管大棚、滴灌设施,引进优良品种,推广性诱剂生物杀虫、避雨栽培、穴盘育苗等技术。三是以基地、合作社、协会为纽带,做好农户与龙头企业、销售商、农技站、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工作,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重点布局在下洪、三魁、月湖、罗阳等乡镇。 3、畜牧养殖业加快禽养基地建设,利用基地这一载体,加大科技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选配优良品种,推广适用技术、提高养殖过程中的质量、疾病监控水平,推行无公害化养殖,有效控制污染。针对市场需求变化趋势,积极引进优良的畜牧品种,大力发展瘦肉猪、长毛兔、山羊、山地鸡等优良养
31、殖品种,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主要布局在三魁、大安、下洪、罗阳和泗溪等乡镇。4、中药材种植业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种植业。加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规划工作,合理保护野生中药材资源,加快重点乡镇的中药材基地建设,使中药材种植业走上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道路。积极引进中药材加工的龙头企业,加强中药材综合开发工作,延长产业链、提高中药材种植的附加值。主要布局在下洪、大安、三魁、泗溪、峰文、彭溪和月湖等乡镇。5、战州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区块范围。该区块以三魁镇战州为中心,涵盖大安乡部分地块,占地面积1500亩。发展重点。充分利用泰顺生态条件优越和山区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重点发展蔬菜加
32、工、饮料制造、中药材加工等食品工业和农副产品流通储运业,巩固提高茶叶加工、蔬菜加工,促进农副产品加工向深度、广度发展。依托产业带生态农业基础,积极发展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积极引进品牌好、实力强的外地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快速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应积极开展标准化认证工作,加强品牌营销和管理,打响生态、绿色品牌。同时,研究启动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建设,加快产、供、销一体化进程,依托专业市场提高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整体竞争力。4.2 生态工业4.2.1发展思路1、提高准入门槛泰顺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温州饮用水的源头地,其高质量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特色和宝贵财富,要坚决贯穿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产
33、业园区载体,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杜绝工业遍地开花的低、小、散格局,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严把企业和项目的入驻关。做好产业污染控制,健全污染物排放、处理机制,做到达标排放。在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末端治理的基础上,建立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产业体系,做到从产品原料生产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过程中推行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对工业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2、市场引导在合理开发特色资源的过程中,要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转变以往的资源导向型开发模式,探索市场导向型开发模式。在发展中,不仅要关注自身拥有的特色资源,更要深入研究周边市场的需求变化趋势,通过“市场产品资源市场”的模式,从市场需求分析出发、针对需求,研究开发特色产品
34、,进行资源筛选及开发利用。3、产业链完善在加快提升产业带传统产业的过程中,应积极从完善产业链角度,找出制约和阻碍本土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配套上下游和相关产业,减少“短板效应”。在招商选资的过程中,应以产业上下游及配套联系为基础,改变传统招商模式,实施“产业链招商”。在完善产业链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本地块状经济。4.4.2重点区块1、彭月产业基地区块范围。彭月产业基地包括月湖片和富垟片两部分;月湖片东起墓林岗,南至东云岗和剑门岭,北至紫微尖,西至谢墓地;富垟片东至大坑内,南至老虎丘,西至西山,北至坑竹仔。规划控制用地为24.6平方公里;规划总用地为9.62平方公里,其中富垟片用地规模
35、为2.21平方公里,月湖片为7.41平方公里。基地总投资约5亿元,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0亿元,总人口达2万人。发展重点。按照可持续发展和比较优势原则,制定基地产业入园门槛,着重限制发展不锈钢冶炼、合成革、皮革、电镀等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努力培育一个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推进机械制造、汽摩配、装饰材料、鞋服四大产业形成规模。机械制造产业应重点发展处于产业链上污染小、深加工、高附加值等生产环节的产品,力争在富垟片区形成以零部件制造加工等通用机械设备制造为主、专业机械设备制造为辅的机械制造集聚基地。汽摩配产业应重点承接瑞安市等地区汽摩配产业转移,力争在基地内形成为外地行业龙头配套的,高度分工、密切合作
36、的汽摩配产业集聚区。装饰材料产业应依托富垟现有的装饰材料产业基础,采用小型特色产业园的发展模式,积极引导铝合金加工、金属门窗、塑钢门窗、建筑幕墙等装饰材料产业向富垟片区集中。鞋服产业应充分发挥泰顺县劳动力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采用标准厂房的建厂模式,采用来料加工、贴牌生产等手段,着重应接转移周边地区服装、制鞋、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2、大安生态科技工业基地区块范围。以大安花坪头为中心,占地面积为3000亩低丘土地。发展重点。努力建设大基地,培育大项目,构筑大产业,推进大循环,全力打造集生态型、科技型和成长型为一体的工业产业基地。以建成招商引资示范区、生态工业项目聚集区、高新技术孵化区、经济增长
37、支撑区为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基地生态、区位、交通、政策优势和示范作用,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经营和生活环境,逐步建成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综合性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科技工业基地。依托大安良好的生态优势,充分利用水、电等较为丰富的要素资源,大力引进规模企业,吸引更多的项目落户。加大基地宣传力度,坚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把基地作为重点推介对象,积极搭建企业入驻基地、创业发展的平台。3、新城工业装备、物流基地区块范围。位于新城东郊高速公路出口的芝麻坦和月山下区块。发展重点。基地发展定位为立足本地,兼顾辐射服务周边县市。以高速公路等路网为主通道,依托新58省道产业带的支柱产业,发展重点产业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形成对
38、周边区域范围内物流资源的集聚,打造成为浙南闽北具有专业优势特色的装备物流基地。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和便利交通等优势,以信息技术为依托,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为切入点,以现代仓储为配套,以现代运输为载体,建成区域物流的重要结点和集散地。同时,积极引进轻型加工企业,培育轻型工业、装备、物流为一体的高速路口经济区。本着“政府统筹规划,市场机制运作,基础设施先行,软硬环境兼容”的原则,做好基础配套建设工作和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通过招商引资和整合区域内物流资源,构建现代物流骨架,鼓励基地企业做大做强。4.3 特色旅游业4.3.1发展思路1、提升品牌挖掘“中国最佳生态、世界最美廊桥”品牌价值,委托专业品牌营销机构进行
39、品牌形象策划,提高品牌营销能力。加大泗溪廊桥文化园等景点在华东地区旅游报刊杂志上的宣传和介绍力度,重点开展针对温州地区、闽北城市等4小时交通圈内目标市场营销活动。通过举办“百家宴”、“三月三”等旅游节庆活动,广泛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等手段,全力打造“沐浴氡泉水、探秘乌岩岭、观光飞云湖、传承红军魂、梦圆古廊桥”的五大旅游品牌,使泰顺的优质旅游资源早日摆脱“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尴尬境地。2、整合资源继续推进廊桥 “申遗”工作,廊桥主要遗存在浙南、闽东地区,山水相依、区位相近,有着良好的区域合作基础,可加强同丽水、福建等周边地区在廊桥“申遗”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共同打造“
40、中国廊桥”的强势旅游产品,积极开展以木拱廊桥为核心的区域旅游合作,使泰顺文化旅游产品走向全国。3、突出保护按照“生态、人文、休闲”的要求,突出原始生态和文物保护对旅游业发展的意义,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在开发前必须进行严格论证,合理有序开发旅游资源。要特别加强对廊桥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工作,除泗溪姐妹廊桥外,还应加强对其他乡镇廊桥遗产的保护,如三条桥、仙居桥、薛宅桥、毓文桥等。注重维护廊桥周边环境的自然性,禁止在廊桥周边新增砖混结构民房,维持廊桥周边环境的协调性。4.3.2重点区块1、泗溪廊桥文化旅游区区块范围。该区以廊桥古建筑为核心,涵盖泗溪镇、松垟等乡镇。发展重点。加快廊桥文化园规划实施
41、进度,推进北涧桥桥屋维修等工程建设,同时开展廊桥周边环境整治,拆除部分妨碍观光的违章建筑物,使廊桥周围环境能很好地与廊桥融为一体。做好规划范围内的步行街、房屋立面改造等工作,开展特产购物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在强化观光功能的同时,用创新手段挖掘廊桥的文化、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规划建设廊桥文化博物馆,系统、全面介绍廊桥和泰顺文化。针对廊桥特有的科学、艺术价值,可开发廊桥模型装搭比赛等游客参与式的体验游玩项目。应重点开展与廊桥有关的纪念品开发活动。充分利用廊桥模型、廊桥画、艺术照片等载体,宣传廊桥、打响品牌。如可为泰顺各星级宾馆配备赠送的廊桥模型,提升宣传效应。开发高端产品,进入商务、礼仪、接待礼
42、品市场。2、松垟旅游集散中心区重点建设秀涧生态旅游度假村和布局松垟乡上仁洋村的泰顺旅游集散中心。通过精心设计,将松垟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成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标志性建筑。根据旅游市场特点和泰顺实际,选择适合的运营模式,积极引入民间资本,突出本地特色和服务质量,使松垟旅游集散中心成为集旅游中转、信息咨询、休闲度假、旅游住宿(农家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一站式旅游服务区,成为景点、运输企业、旅行社、宾馆饭店和旅游购物等资源的综合平台,形成“散客为主、兼顾团队”的一条龙旅游服务。同时应加强与周边市、县的旅游集散中心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线路共建、信息互通、实现联动发展。4.4 景观大道建
43、设4.4.1 建设思路新58省道作为国家二级公路,根据“旅游兴县”的发展战略,依托周边现有的植被资源,在充分发挥交通功能的前提下,重点突出景观功能,使其成为带动泰顺经济腾飞的绿色经济走廊和展示泰顺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针对新58省道沿线现有森林植被以人工针叶林为主,且农用地种植结构较杂,沿线景观相对零乱,审美价值不高、视觉效果不佳,以及沿线工业、旅游、农业的三大功能区块的划分,要充分利用现有森林植被及农作物等资源,进行景观美化。此外,新58省道沿线因道路施工造成的部分开挖山体、隧道道口、施工工地等需要及时进行景观修复。因此需要根据新58省道沿线地段的不同产业功能定位和环境条件,有针对性地改善新5
44、8省道沿线景观,进一步实施美化、绿化工程,突出新58省道的景观功能和空间美学特性。4.4.1 建设重点(1)彭月工业集聚区路段(分水关峰坳隧道口)针对该路段沿线集中有大量工业厂房的特点,应建设以标准厂房为重点,发挥绿色植被的衬托作用,突出现代、科技、环保的产业新区定位,有针对性开展绿化和美化工作。重点开展工业厂房标准化建设,做到厂房规整划一、厂区清洁明亮,避免出现违章搭建、污水外流、废气扩散等现象。同时沿线厂房周围应进行绿化,起到美化厂区和增加沿线视觉效果。针对工业活动中易产生各种废气、噪声、粉尘等污染物的特点,应在工业集中区大量种植落叶阔叶林,种植荷花木兰、珊瑚树等对污染物吸附能力强的植物。
45、同时,依托当地栀花、毛竹等基地资源,加以拓展、整合,形成连片的集观光与效益为一体的规模化基地。(2)泗溪文化旅游休闲区路段(峰坳隧道淡竹洋隧道)峰坳隧道至秀涧隧道段。针对该路段周边有大量毛竹林的特点,可利用毛竹林为远景,在沿线适当种植花卉、茶叶或低矮灌木,形成以竹林为主景、花卉、茶园、灌木为点缀的视觉效果。秀涧隧道段至淡竹洋隧道路段。充分利用该路段的大面积农田敞开带、茶场、毛竹林等景观资源,以现有大面积低丘绿色针叶林为远景,以农田敞开带为中景,以沿线花卉、灌木为近景,重点对未绿化的坡面、道路两侧施工空地、隧道入口周边空地,集中、规模化种植各种色彩鲜艳、观赏价值高,具有泰顺特色的花卉、果木,诸如
46、茶叶、油菜花、杜鹃、毛竹等,形成“十里竹韵”“十里茶园”、“十里油茶花”、“十里杜鹃”等特色景观。努力打造若干设计形式优美、植被色彩鲜艳、种植层次协调,群落错落有致的景观效果,体现韵律和空间美感的人造景观带,突显泰顺生态环保的定位、充分展现泰顺的整体美感。植被种植过程中,应注重静态效果和动态效果相结合,根据时间变化和四季轮换的规律,种植开花、成熟期相错位的植被,努力形成新58省道一年四季不同的视觉体验。(3)三魁特色产业创新区路段(淡竹洋隧道杨家岭隧道)针对该路段低丘缓坡资源丰富和农业发展定位,景观建设以观光农业为主,充分展示农业和旅游结合的效果。对沿线的农田敞开区,应积极做好农田的标准化建设
47、,做到田块平整连片、农作物长势良好、栽种均一。针对农田中的部分有碍观光的建筑物,应采取树木密植的方法,设立视觉阻碍带,使不美观地段得到修饰和美化,减少对道路沿线整体美感的破坏。同时,该路段沿线农田,可集中种植农业发展区中有特色的各种农产品品种,形成特色农产品的集中展示区。第五章 产业带的区域协调新58省道产业带的区域协调是指产业带核心区与协调区内在联系的加强和互动发展,重点体现在“一横三纵”的协调体系上,“一横”指新58省道产业带,“三纵”分别指“九峰-泗溪-雅阳”旅游协调带、“三魁-筱村”农业协调带、“罗阳-司前”城镇与工业互动协调带。5.1“九峰-泗溪-雅阳”旅游协调带通过产业带核心区内“
48、泗溪文化旅游休闲区”的整体带动,整合周边雅阳氡泉旅游度假区、九峰省级风景区等旅游资源,形成“九峰-泗溪-雅阳”旅游协调带。一是以泗溪廊桥旅游休闲区为核心,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充分发挥廊桥作为泰顺旅游金名片的品牌效应,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加快泗溪廊桥文化园建设。同时整合周边筱村徐岙底古村落、雪溪胡氏大院、凤洋云海、九峰红色旅游等资源,将其建设成一个融乡土文化、学术考察研究、红色旅游和廊桥观光为一体的,满足观光旅游者、学术研究者、古建筑爱好者、自驾游和背包族等多层次人群爱好的综合旅游发展区。二是充分发挥新58省道对氡泉景区的带动作用。以雅阳-新58省道连接线通车为契机,加快氡泉景区开发建设,按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