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精选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精选PPT.ppt(6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三章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第1页,本讲稿共61页 如果一位教育工作者不能明确说出他的教育活动的目的,那就如果一位教育工作者不能明确说出他的教育活动的目的,那就跟一个建筑师在为一座新建筑奠基时还不知道要建筑什么东西一样,跟一个建筑师在为一座新建筑奠基时还不知道要建筑什么东西一样,令人不可理解。令人不可理解。乌申斯基乌申斯基 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我们应该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望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技能,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望知识的火花,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烧下去。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第2页,本讲稿共6
2、1页(一)教育目的的概念(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1、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广义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广义教育目的: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狭义狭义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把受教者培养成为一定:把受教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社会所需要的人所需要的人的的总要求总要求,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是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质量规格。一、一、教育目的的概述教育目的的概述 第3页,本讲稿共61页 应然的教育目的应然的教育目的:人们依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提出人们依据现存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所提出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教育目的。实然的教育目的:实然
3、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者或与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在自己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或与教育有直接联系的人,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行为中所实际追求的教育目的。第4页,本讲稿共61页 2、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的功能 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工作的归宿。“目标就是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愿意获得它目标就是价值,假如目标有价值,并且人愿意获得它(实现它),那么,它便能使学习者付出为达到该目标所(实现它),那么,它便能使学习者付出为达到该目标所需要的力量。需要的力量。”1.定向定向(指明方向)2.调控调控(激励奋进)3评价评价(评价标
4、准)教育目的的功能教育目的的功能 第5页,本讲稿共61页 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包括三部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包括三部分:分: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 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第6页,本讲稿共61页 (1)区别区别 1)分别属于不同的研究范畴)分别属于不同的研究范畴 教育目的是学术性概念,是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内容与范畴;教育教育目的是学术性概念,是教育
5、基本理论研究的内容与范畴;教育方针是政治性概念,是教育政策学或教育行政学范畴。方针是政治性概念,是教育政策学或教育行政学范畴。2)定位不同)定位不同 教育目的是针对人的发展而言,指向受教育者个体;教育方针则是反教育目的是针对人的发展而言,指向受教育者个体;教育方针则是反映对教育事业整体的要求和希望,定位于上层建筑或意识领域的地位和作映对教育事业整体的要求和希望,定位于上层建筑或意识领域的地位和作用。用。3)特点不同)特点不同 教育目的具有理想性、不确定性;方针不可回避性和现实针对性。教育目的具有理想性、不确定性;方针不可回避性和现实针对性。第7页,本讲稿共61页 教育方针是上位概念,教育目的是
6、下位概念。教育目的要通过教育方针是上位概念,教育目的是下位概念。教育目的要通过贯彻教育方针来实现。贯彻教育方针来实现。(2)联系)联系 1)二者都是由国家规定的,都是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全国必)二者都是由国家规定的,都是对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全国必须统一执行的,二者具有一致性和同构性。须统一执行的,二者具有一致性和同构性。2)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内)教育方针包含了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核心和内容。容。3)它们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它们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第8页,本讲稿共61页(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二)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结构 1、层次结
7、构(纵向分析)、层次结构(纵向分析)1、教育目的(国家)、教育目的(国家)2、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3、课程目标(学校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学校课程设置)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节课、一单元或学期)(一节课、一单元或学期)教育目的的层次教育目的的层次 第9页,本讲稿共61页层层 级级陈述名称陈述名称 制定者制定者 特特 点点 举举 例例 一级一级 教育教育 目的目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政府国政府国政府国政府国家家家家抽象,笼统,抽象,笼统,抽象,笼统,抽象,笼统,比较关注应比较关注应比较关注应比较关注应然状态然状态然状态然状态在德育、智育、体育几在德育
8、、智育、体育几在德育、智育、体育几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九年义务教九年义务教九年义务教育的培养目育的培养目育的培养目育的培养目标标标标教育教育部部学科学科学科学科专家专家专家专家课程专课程专课程专课程专家家家家从从从从“抽象抽象抽象抽象”逐步过渡到逐步过渡到逐步过渡到逐步过渡到“具体具体具体具体”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法法法九年义务九年义务九年义务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育语
9、文教育语文教育语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激发想象力和情感体验,激发想象力和情感体验,激发想象力和情感体验,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会运用多种创造潜能。学会运用多种创造潜能。学会运用多种创造潜能。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方法阅读方法阅读方法一至二年级一至二年级一至二年级一至二年级语文课程目语文课程目语文课程目语文课程目标标标标(阅读领阅读领阅读领阅读领域课程域课程域课程域课程)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际了解
10、课文中词句的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意思,在阅读中积累意思,在阅读中积累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词语。词语。词语。本单元章本单元章本单元章本单元章或节课或本或节课或本或节课或本或节课或本次活动的教次活动的教次活动的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学目标学目标学目标 教教教教 师师师师比较具体,比较具体,比较具体,比较具体,比较关注比较关注比较关注比较关注“实实实实然然然然”状态状态状态状态沁园春沁园春沁园春沁园春雪雪雪雪的教学的教学的教学的教学目标:感情充沛地吟诵;目标:感情充沛地吟诵;目标:感情充沛地吟诵;目标:感情充沛地吟诵;当堂背诵;理解诗人的当堂背诵;理解诗人的当堂背诵;理解诗人的当堂背
11、诵;理解诗人的壮志豪情。壮志豪情。壮志豪情。壮志豪情。二级级 培养培养培养培养 目标目标目标目标 三三 级级 课程课程 目标目标四级四级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第10页,本讲稿共61页(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区别:区别:1)教育目是唯一的,培养目标是多种多样的。)教育目是唯一的,培养目标是多种多样的。2)教育目的是对所有的受教育者;培养目标对不同的受教育者提出的。)教育目的是对所有的受教育者;培养目标对不同的受教育者提出的。联系:联系:(1)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确立培养目标的依据,培养目)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确立培养目标的依据,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
12、;(2)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教育目的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来体现和落实。体现和落实。(3)普遍与特殊、)普遍与特殊、总目标与分目标、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总目标与分目标、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第11页,本讲稿共61页(2)教育目的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教育目的与课程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课程目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教学目标: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教学目标:教师在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时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结果。时所期望达到的要求或结果。课程目标、
13、教学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设计,反映教育目的对培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必须依据教育目的来设计,反映教育目的对培养人才的要求。养人才的要求。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落实具体的教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和落实具体的教学目标来实现。学目标来实现。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第12页,本讲稿共61页(一)(一)确立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确立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教育目的受一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以此为基础的政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的政治观点与制度的制约。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
14、础二、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第13页,本讲稿共61页1)生产力发展状况)生产力发展状况 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反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各种因素中,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力的发展是制约制约教育目的的最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性的因素终决定性的因素2)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建立在这种生产关系之上的)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及建立在这种生产关系之上的政治制度政治制度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第14页,本讲稿共61页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如:
15、人性假设、哲学观念、理想人格如:人性假设、哲学观念、理想人格3、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 但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但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不能决定不能决定教育的性质与方向教育的性质与方向 所以,真正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是社会的生产力水所以,真正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的是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平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目的的基本观点。目的的基本观点。第15页,本讲稿共61页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思考:我们接受教
16、育的目的是什么?思考: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挣大钱过好生活?挣大钱过好生活?能够找个好工作?能够找个好工作?将来能教好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将来能教好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成为一个让别人看得起的人?成为一个让别人看得起的人?第16页,本讲稿共61页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一种倾向(哪种教育目的是好的)倾向(哪种教育目的是好的)。1、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 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和归宿。认为
17、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认为教育目的应当由人的本性、本能的需要来决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第17页,本讲稿共61页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马斯洛、孟子(卢洛孟卢梭、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马斯洛、孟子(卢洛孟福泰)福泰)等。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各种人本位的价值的观点不一: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各种人本位的价值的观点不一:基本观点基本观点: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定的;)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制定的;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在于有助于个人的)个人价值高
18、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在于有助于个人的价值的实现;价值的实现;3)教育的基本职能在于使人的本能不受影响的发展。)教育的基本职能在于使人的本能不受影响的发展。第18页,本讲稿共61页 2、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教育目的是由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就是教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人的要求来设定。育要追求的根本目的,教育应该按照社会对人的要求来设定。代表人物:孔德、孔子、代表人物:孔德、孔子、凯兴斯泰纳、凯兴斯泰纳、涂尔干、那托普(司徒两孔)涂尔干、那托普(司徒两孔)等。等。基本观点:基本观点:1)个人的一切发展都赖于
19、社会;)个人的一切发展都赖于社会;2)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的需要来确定;3)强调教育要培养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强调教育要培养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4)教育的结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重要程度来衡量的。)教育的结果是以其社会功能发挥的重要程度来衡量的。第19页,本讲稿共61页3、教育无目的论、教育无目的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长”代表人物:杜威代表人物:杜威 观点:观点:1)认为)认为“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别的目的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别的目的”(没有预先设置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生成);(没有预先设置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生成);2)主张主张“社会中心
20、社会中心”、“学校即社会学校即社会”。并非完全放弃教育目的,而是反对外加的、强制性的并非完全放弃教育目的,而是反对外加的、强制性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第20页,本讲稿共61页(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基础。基础。1、含义、含义 全面发展是人的精神与身体、个体性与社会性都得到全面发展是人的精神与身体、个体性与社会性都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第21页,本讲稿共61页 2、人的全面发展受到社会条件和社会分工的制
21、约(旧社会分工导致人、人的全面发展受到社会条件和社会分工的制约(旧社会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的片面发展)3、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对人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要求,、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对人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4、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和途唯一方法和途径。径。第22页,本讲稿共61页(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一)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 1、古代、古代“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论语;论语
22、子张子张:“:“子夏日子夏日:仕而优则学,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礼记大学大学“明人伦明人伦”;孟子;孟子“父子有亲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君臣有义,夫妇有别夫妇有别,长幼有序长幼有序,朋友朋友有信有信”.”.后世也称为后世也称为“五伦五伦”.”.三、我国的教育目的三、我国的教育目的第23页,本讲稿共61页 2 2、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1 1)19571957年年:“三育两有三育两有”(德育智育体育,有社会主义觉(德育智育体育,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第一个教育方针悟有文化)第一个教育方针2
23、 2)19781978年年:“两必须两必须”(为无产阶级服务,与生产劳动(为无产阶级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相结合)3 3)19821982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育三育”“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等方面全面发展。”4 4)19851985年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四有、两爱、四有、两爱、两精神两精神”。(有思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爱祖国爱社会。(有思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爱祖国爱社会主义,奉献精神科学精神)主义,奉献精神科学精神)第24页,本讲稿共61页5 5)19
24、861986年年:“三育四有三育四有”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首次把全民素质纳入教育目的。首次把全民素质纳入教育目的。6 6)19951995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两必须、三育两必须、三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是目前通行的教育目首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也是目前通行的教育目的最规范的表述。的最规范的表述。第25页,
25、本讲稿共61页 7 7)19991999年年6 6月颁布的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决定 “四有两重点四有两重点”“以培养学生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26页,本讲稿共61页1、培养、培养“劳动者劳动者”或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社会主义建设人才”1 1)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
26、 2 2)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 3 3)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观念)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观念2、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全面发展 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但不是平均发展)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但不是平均发展)3、培养独立个性、培养独立个性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二)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第27页,本讲稿共61页(三)普通中小学的任务和培养目标(三)普通中小学的任务和培养目标1、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的性质与任务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基础教育 任务是培
27、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任务是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习做人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全和进一步接受专业(职业)教育打好基础,为提高全民族素质打好基础。民族素质打好基础。特点:基础性、全面性和全体性特点:基础性、全面性和全体性第28页,本讲稿共61页 2、普通中小学的培养目标、普通中小学的培养目标 九年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九年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道德
28、、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三育四有三育四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29页,本讲稿共61页 3、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普通中小学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体育、智育、美育、综合实践活动德育、体育、智育、美育、综合实践活动1 1)德育)德育 方向,导向方向,导向第30页,本讲稿共61页 湖北省公安厅2月12日宣布,“熊猫烧香”病毒的制作者李俊(男,25岁,武汉新洲区人)被抓获,参与传播的雷磊(男,25岁,武汉新洲区人)等7名犯罪嫌疑人也一并归案。这是我国破获的国内首例制作计算机病毒的大案。第31页,本讲稿共61页 2 2)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
29、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智育: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的智力的教育。3 3)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4 4)体育)体育5 5)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技术)第32页,本讲稿共61页 德育德育为首,起导向和保证作用;为首,起导向和保证作用;智育智育是全面发展的基础为其它各育提供科学知识基础和智力基是全面发展的基础为其它各育提供科学知识基础和智力基础依据;础依据;体育体育是实施各育的身体
30、保证;是实施各育的身体保证;美育美育是全面教育的升华;是全面教育的升华;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在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使学生手脑在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使学生手脑并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有重要作用。并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有重要作用。正确理解和把握正确理解和把握“五育五育”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基础性。性和基础性。在教育中,我们应当做到在教育中,我们应当做到五育并举、相互贯通五育并举、相互贯通。第33页,本讲稿共61页 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要想使中国
31、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案例一案例一 第34页,本讲稿共61页 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
32、是以分数来衡量一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为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育等部分组成,为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第35页,本讲稿共6
33、1页四、素质教育四、素质教育 1 1、应试教育的理解、应试教育的理解应试教育是应试教育是一种一种“考什么、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教什么、学什么”的教育;的教育;它以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质量它以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质量标准,突出教育的筛选功能,标准,突出教育的筛选功能,是是“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学生选拔适合于教育的学生”的教育。的教育。第36页,本讲稿共61页1)应试教育的特征)应试教育的特征 应试教育是选拔、淘汰、不平等的精英教育,强调用考试成绩应试教育是选拔、淘汰、不平等的精英教育,强调用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唯一的指标;作为衡量学生唯一的指标;应试教育是一种片面强调智育的教育;应试教育是一种片面强调智育
34、的教育;应试教育着重于对学生的共同要求,过分强调统一性而忽视应试教育着重于对学生的共同要求,过分强调统一性而忽视差别性。差别性。应试教育是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应试教育是以片面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第37页,本讲稿共61页2)应试教育的危害)应试教育的危害束缚了教育视野;束缚了教育视野;弱化了学生能力;弱化了学生能力;影响了教育公平;影响了教育公平;导致学生片面发展;导致学生片面发展;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加重教师与学生的负担。加重教师与学生的负担。第38页,本讲稿共61页 2、素质教育、素质教育 是依据人的发展与社会是依据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提高发展的实际
35、需要,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思想,它重视人标的教育思想,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是“造就适合造就适合于教育的学生的教育于教育的学生的教育”。“教育是鞋,孩子是脚。教育是鞋,孩子是脚。”第39页,本讲稿共61页 1)素质教育的内涵解读)素质教育的内涵解读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五育协调五育协调”(德智体美劳)(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协调的教
36、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协调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其价值取向是使学生,其价值取向是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存、学会共处”。最终成为一个。最终成为一个“完整完整”的人。的人。第40页,本讲稿共61页 (1)宗旨)宗旨 “一个宗旨一个宗旨”:提高国民素质:提高国民素质 (2)三大任务)三大任务 发展生理素质发展生理素质 培养心理素质培养心理素质 形成社会文化素质形成社会文化素质 (3)两个重点)两个重点 “两个重点两个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现
37、代教育与传统教: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育的根本区别)思考: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吗?思考: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对立吗?第41页,本讲稿共61页“传统教育传统教育”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传统教育传统教育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升学,应试升学,应试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培养目标培养目标知识型的人知识型的人创新型的人创新型的人教育内容教育内容知识知识“五育五育”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三死三死”:死扣书本,死记:死扣书本,死记硬背,死追分数硬背,死追分数“三发展三发展”: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理论依
38、据理论依据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选拔教育的基本功能是选拔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发展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发展学生观学生观面向少数尖子学生面向少数尖子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第42页,本讲稿共61页 思考:思考:1 1、素质教育就是要取消考试吗?、素质教育就是要取消考试吗?2 2、素质教育就是多加几节音乐课、美术课和体育课吗?、素质教育就是多加几节音乐课、美术课和体育课吗?3 3、“减负减负”就是素质教育吗就是素质教育吗?“?“减负减负”就是不布置作业了吗?就是不布置作业了吗?4 4、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的负担减轻了吗?、实施素质教育教师的负担减轻了吗?第43页,本讲稿共61页案例二:案例二:试从创新教育的角度
39、,谈一谈你对下面这则案例的看法:试从创新教育的角度,谈一谈你对下面这则案例的看法:我国某学校,来了一位美国的访问教师,对中国孩子进行为期我国某学校,来了一位美国的访问教师,对中国孩子进行为期三个月的美术教育。有一次,他以三个月的美术教育。有一次,他以“快乐的节日快乐的节日”为题让孩子们为题让孩子们画画。结果,很多孩子画的是圣诞树,而且一模一样。他惊叹之画画。结果,很多孩子画的是圣诞树,而且一模一样。他惊叹之余顺着孩子的视线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同样的圣诞树。于是,他把余顺着孩子的视线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同样的圣诞树。于是,他把墙上的圣诞树盖起来,要求孩子们仍以墙上的圣诞树盖起来,要求孩子们仍以“快乐的节
40、日快乐的节日”为主题,为主题,重新画一副画。这一回,孩子们咬着笔头,瞪着眼睛,无从下笔。重新画一副画。这一回,孩子们咬着笔头,瞪着眼睛,无从下笔。第44页,本讲稿共61页 1 1)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观与学生观)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观与学生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把德育放在首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把德育放在首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生得到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生得到生动活泼发展。生动活泼发展。2 2)深化对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等的改革)深化对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等的改革 3 3)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
41、4 4)改革考试和招生制度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素质;)改革考试和招生制度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素质;系统筹划,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系统筹划,整体推进素质教育3、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第45页,本讲稿共61页学校教育制度第46页,本讲稿共61页教育制度教育制度一、教育制度的内涵一、教育制度的内涵(一)概念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广义的学校制度 包括儿童教育机关(如少年宫、儿童影剧院、少年之家)、成人教育机关(如文化宫、图书馆、博物馆、等影剧院)和学校教育的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二)结构 1.就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而言,教育制度不
42、仅包括教育的各种施教机构与组织,还包括教育的各种管理机构与组织。2.就教育机构与组织的规则而言,教育制度包括教育基本法、教育法律法规与学校规章等。第47页,本讲稿共61页二、学校教育制度二、学校教育制度(一)概念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国家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二)建立学校教育制度的依据(社会、个人)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2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3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 4各国历史条件、文化传统第48页,本讲稿共61页(三)现代学制的类型 1.双轨型(英)一轨自
43、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它它们是两个平行的系列,既不相通也不相接,是两个平行的系列,既不相通也不相接,这样就剥就剥夺了在国了在国民教育学校上学的民教育学校上学的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利。第49页,本讲稿共61页2.单轨型(美)单轨学制:只有一种结构,从小学、中学而后到大学自下而上。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八四、四四四等多种分段。单轨制最早产生于美国,后来被许多国家都采纳。第5
44、0页,本讲稿共61页3.分支型/混合型(中、俄)前苏联的学制是典型的分支型学制。它是在双轨制与单轨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这种学制的分支是在初中教育阶段以后进行的,而在初中教育阶段以前(包括了小学、初中阶段)还是属于单轨的。这种学制的优点是上通下达,左右畅通。第51页,本讲稿共61页中国现行学制系统第52页,本讲稿共61页(四)现代学制的变革特点 1.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义务教育通常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对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免费、强制普及实施特定年限的基础学校教育。强制性是义务教育最典型的特征。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大众化
45、、普及化第53页,本讲稿共61页三、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三、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一)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1.1902壬寅(隐忍)壬寅(隐忍)1904年的年的癸卯癸卯学制学制1902年学制:年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的学校系统。1904癸卯学制: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并在全国实施实施的学校系统;三段七级年限长;的学校系统;三段七级年限长;仿日本学制仿日本学制;重视师范教育与实业教;重视师范教育与实业教育;注重教学法的改进;注重书本与实践的结合;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育;注重教学法的改进;注重书本与实践
46、的结合;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但以是班级授课制;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一方面必须以为指导思想一方面必须以中学为本,一方面又强调学习西学,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制偏长。另中学为本,一方面又强调学习西学,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制偏长。另外,广大妇女被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这也体现了这一学制的封建性外,广大妇女被排斥在学校教育之外,这也体现了这一学制的封建性。第54页,本讲稿共61页 2.1922的壬戌学制的壬戌学制美国蓝本,该学制采用六三三六三三分段法分段法,比较符合学龄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小学修业年限6年,中学校修业年限于6年,分为初高两级,初级3年,高级3年
47、。大学校修业年限4年至6年。缩短了小学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中等教育阶段是改制的核心中等教育阶段是改制的核心。中学由4年一贯制改成三三制,分成初,高中两级,并实行选科制和分科制,学生有了选择的余地克服了旧学制中中学只有4年而造成的基础知识浅的缺失,改善了中学与大学的衔接关系。大学取消了预科,实行选科制大学取消了预科,实行选科制。新学制增强了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其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兼顾了升学和就业。在师范教育师范教育方面,种类得以增多,程度相应提高,而设置灵活。第55页,本讲稿共61页 (二)我国现行教育形式的构成(二)我国现行教育形式的构成(1)教育形态构成:学校教育、
48、家庭教育、社会教育(2)教育阶段构成:学前教育、学龄教育、继续教育(3)教育形式构成:全日制学校、半日制学校、业余制学校(4)受教育方式构成:面授教育、函授教育、远距离教育、自学考试第56页,本讲稿共61页(三)当代我国学制改革的主要趋势(三)当代我国学制改革的主要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者综合统一的方向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者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发展4.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高等教育类型多样化5.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受到普遍重视第57页,本讲稿共61页第三
49、节第三节第三节第三节 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 一一、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教育体制改革的内容 (一)积极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一)积极实现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所所谓谓义义务务教教育育,就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是一种普遍的,全民的教育。义务教育具有两方面的含义。第58页,本讲稿共61页义务教育的特点义务教育的特点第一,义务教育具有强迫性。义务教育作为国民基础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必须接受的。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无论是否愿意,都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否则国家法律机关将强制执行。第二,义务教育具有免
50、费性。义务教育是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教育。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动员社会国力量捐资助学,学校应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父母和监护人负有保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义务教育是国民的基础教育,普及教育必须走义务教育之路。实现义务教育才能达到教育的普及,从而提高整个民族素质,推进社会的发展。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义务教育。第59页,本讲稿共61页(二)调整中等教育结构,适当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二)调整中等教育结构,适当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中等教育结构主要由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两部分组成。普通教育以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为学生将来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