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级医院资料》规章制度汇编(医务、护理、院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级医院资料》规章制度汇编(医务、护理、院感).doc(48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民医院规章制度汇编(医务、护理、院感、医技分册)*人民医院2012年12月目 录第一章:医务管理工作制度18一、医疗核心制度181、首诊负责制度18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183、分级护理制度194、术前讨论制度205、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216、死亡病例讨论制度217、危重病人抢救制度218、医疗查对制度219、病历书写制度2310、值班、交接班制度2511、临床用血管理制度2612、会诊制度2813、医疗技术准入制度2814、医患沟通制度(试行)29二、医疗质量管理制度331、*人民医院质量管理及持续改进方案332、全程医疗质量控制实施方案403、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隐患)报告制度44附件一
2、:医疗质量安全事件的定义、分类、常见的医疗质量安全事件48附件二: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隐患)登记表50附件三: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隐患)报告表504、住院病历环节质量与时限基本要求53三、手术质量管理制度551、*人民医院手术分级管理工作制度(试行)55附件一 :*人民医院手术医师分级表(2012年度)58附件二:*人民医院临床科室手术分级(试行)593、术前病例讨论制度644、医师手术资格准入与授权管理制度64附件:手术医生资格准入申请表685、围手术期管理制度686、手术风险评估制度70附件二:手术风险评估流程71附件三:*人民医院手术风险评估表727、非计划再次手术监控管理制度73附件一:非
3、计划再次手术管理流程75附件二:非计划再次手术上报表76此表一式两份,一份科室保留,一份交医务部。768、术后患者管理制度与处理工作流程769、手术安全核查管理制度79附件:手术安全核查的内容及流程7910、重大手术上报审批制度8011、手术中输血制度81四、医疗安全与患者权益811、医院依法维护病人权利的制度812、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823、手术部位识别、标识工作流程图834、紧急情况下口头医嘱制度与执行流程835、实验性临床医疗管理制度836、急诊预检分诊制度857、卫生技术人员执业资格审核与执业准入管理制度858、医院外来短期工作人员的技术资质管理的规定与程序869、医疗技术
4、临床应用管理制度8710、医疗技术分级管理制度8911、医疗风险防范管理办法9012、医疗安全管理制度9313、医疗质量管理制度9314、关于会诊管理的有关规定9315、人员紧急替代制度与程序9616、住院时间超过30天患者的管理与评价制度97附表:“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专项登记表98附表:住院时间超过30天的患者检查监督评价表10017、医疗告知制度10118、住院病人出院指导与随访工作管理制度10219、患者病情评估管理制度10320、医疗双向转诊制度10421、 *人民医院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108界首市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补充规定10922、约束器具使用制度11123、医院高风险诊疗
5、技术操作授权及审批管理制度111附件:*人民医院高风险诊疗技术资质申请表11324、病案室工作制度11325、病历管理制度11426、病案服务管理制度11527、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制度115第一章制度总则115第二章 临床路径的组织管理制度115第三章 临床路径的开发与制定的管理制度116第四章 临床路径实施应用管理制度117第五章 临床路径评价与改进制度11828、临床路径知情同意告知管理制度118附件:临床路径病种管理知情同意书11929、血液净化中心工作制度12030、血液透析患者接诊、登记制度12031、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检测制度12132、患者入院、出院、转科、转院管理制度12133
6、、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12234、重症患者分级查房及多科联合查房制度12335、危重病人进行高风险诊疗操作的资格许可授权制度12436、医疗登记统计工作制度12537、非惩罚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25五、麻醉科相关工作制度1261、麻醉医师资格分级授权管理制度1262、麻醉恢复室的管理制度1303、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制度1304、麻醉恢复室护士长职责1315、恢复室护士职责1316、病人交接制度(与手术室、与病房)1327、毒、麻限制药品管理制度1328、医疗器械使用、消毒和保养制度1329、外来人员参观制度13210、麻醉科麻醉前访视与病情评估制度13211、麻醉前病情评估与讨论制度
7、13412、麻醉科术后访视制度13413、麻醉前知情同意制度13414、麻醉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13515、康复治疗效果满意度调查评价制度136六、急诊科管理制度1361、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136第一章 总则1362、首 诊 负 责 制1393、急诊病人接诊及护送入院制度1404、急诊病人须知1405、急诊程序1416、急诊观察室工作制度1417、急诊留观病历书写制度1428、急诊就诊制度1429、急诊科查房制度14310、急诊科工作制度14311、急诊科规范14412、急诊科设施配置及管理14413、急诊抢救室工作制度14514、急诊抢救室规章制度14615、急诊抢救制度14616、急诊清
8、创手术室规章制度14617、急诊收住制度14718、急诊死亡病例讨论制度14719、急诊诊区规章制度14720、急诊转科转院制度14821、紧急外派抢救制度14822、培训与教育制度1482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报告制度14924、院内急救接诊,诊疗管理制度15025、院前急救管理制度15126、灾害事故急救管理制度15327、急危重症优先处置制度15428、急诊手术管理制度154七 、中医工作相关制度1551、中医科工作制度1552、中医病历管理制度1553、中医特色分级查房制度1574、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考核制度1585、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会诊、转诊制度158第二章:科教工作制度
9、160*人民医院图书室管理工作制度160医学图书管理制度161声像电教工作制度161进修医师管理制度162新职工上岗前培训制度163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制度163临床科研项目使用医疗技术管理制度164急诊医务人员职能评价与再培训制度165医院职工培训制度167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制度168卫生技术人员转岗前培训制度(试行)168医院职工培训制度169医院“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制度169第三章:护理工作制度171一、护士值班、交接班制度171二、查对制度172三、分级护理制度173四、护理文书书写制度174五、抢救工作制度175六、危重患者抢救和上报制度175七、护理质量管理制度175八、给药制度17
10、6九、护理查房制度176十、健康教育制度177十一、护理会诊制度177十二、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177十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78十四、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和管理制度178十五、护理缺陷(不良事件)管理制度179十六、饮食管理制度180十七、教学科研管理制度180十八、护理人员分级培训制度180十九、护理人员分级培训计划181二十、新护士岗前培训制度183二十一、药品、物品、器械管理制度183二十二、护理会议制度184二十三、执行医嘱制度184二十四、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制度184二十五、重点护理环节(输血、药物不良反应等)的护理管理制度184二十六、护理部工作制度185二十七、护理部
11、对重点科室的管理制度186二十八、护理质量督查反馈制度186二十九、护理投诉管理制度186三十、护士定期考核制度186三十一、护理风险(缺陷)防范制度187三十二、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187三十三、护理病例讨论制度188三十四、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制度188三十五、病房管理制度188三十六、急诊科护理工作制度189三十七、供应室护理工作制度189三十八、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制度190三十九、血液透析室护理工作制度190四十、新生儿室护理工作制度190四十一、新生儿室安全制度191四十二、手术室护理工作制度191四十三、手术病人查对制度192四十四、手术物品查对制度192四十五、手术室交接班制度19
12、2四十六、患者术前术后访视制度193四十七、护士长夜查岗管理制度193四十八、护理人员考核考评制度193四十九、注 射 室 工 作 制 度194五十、治 疗 室 工 作 制 度194五十一、换 药 室 工 作 制 度194五十二、护理制度、操作常规变更批准制度195五十三、护 理 人 员 继 续 教 育 制 度195五十四、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195五十五、压疮风险评估制度195五十六、护士薪酬制度196五十七、护士同工同酬制度196五十八、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制度196五十九、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保障措施196六十、推进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考评激励机制197六十一、危重患者风险
13、评估、安全护理制度197六十二、围手术期患者护理评估制度198六十三、观察、了解和处置患者用药与治疗反应制度198六十四、保障常用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使用的制度198六十五、标本采集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199六十六、手术室管理制度201六十七、手术安全核查制度202六十八、手术患者交接制度203六十九、手术中安全用药制度203七十、手术室标本管理制度203七十一、护士岗位职业防护制度204第三章:医院感染控制相关工作制度206一、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制度206二、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206三、医院消毒灭菌与隔离制度207四、医院消毒药械管理制度209五、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209六、医
14、疗废物管理制度210七、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存放及交接登记管理制度211八、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防护制度212九、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制度213十、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161、感染性疾病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162、感染性疾病门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163、感染性疾病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174、门、急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175、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186、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187、产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198、母婴同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209、新生儿病房(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2010、ICU医院
15、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2111、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2112、手术部(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2213、洁净手术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2314、消毒供应中心(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2415、输血科(血库)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2516、导管室(含介入治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2617、检验科及实验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2618、口腔科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2719、内镜中心(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228十一、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228十二、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229十三、新生儿病室消毒隔离制度229十四、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230十五、血透室消毒隔离制度
16、230十六、内镜室消毒隔离制度231十七、重症医学科消毒隔离制度231十八、感染性疾病科消毒隔离制度232十九、隔离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233二十、检验科及实验室的消毒隔离制度233二十一、输血科的消毒隔离制度234二十二、病理科的消毒隔离制度234二十三、普通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235二十四、注射室的消毒隔离制度235二十五、处置室的消毒隔离制度236二十六、*人民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及责任制管理236二十七、医院感染管理责任追究制度242二十八、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制度及人员职责243二十九、*人民医院预检分诊管理制度245三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制度245三十一、传
17、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制度246三十二、传染病疫情报告、自查与奖惩制度246三十三、传染病疫情管理工作制度247三十四、界首市医院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及检验、放射检查记录的管理制度248三十五、传染病首诊医生负责制度249三十六、预防保健科工作制度249三十七、医院感染监测管理制度250三十八、医院传染源管理制度251三十九、多重耐药菌多部门联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251四十、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制度252四十一、医院死亡病例报告制度254四十二、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制度254四十三、职业暴露事故处理的工作制度255四十四、农药中毒报告制度256四十五、医院感染管理三基考核制度257药事管理工作
18、制度258药剂科工作制度262西药房工作制度263西药库工作制度264调剂室工作制度265临床药师工作制度266临床药师查房制度268合理用药工作制度268药房值班工作制度269差错事故管理和登记制度270药剂人员健康状况的管理制度271药学人员教育培训制度271药品采购供应工作管理制度与流程272药品遴选制度273药品购进验收管理制度274药品储存保管制度275医院有关记录、凭证的管理制度276药品质量监控制度276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277药品有效期管理制度278冷藏、湿度记录管理制度278药库药品失效监控制度279采购员质量责任制度280药品养护管理制度280不合格药品、退货药品管理制
19、度281药品报损、销毁制度282药品拆零管理制度283药品安全性监测管理制度283药品质量信息管理制度284药品质量信息反馈制度285首营企业和首营品种审核制度286新药临床使用的申请和审批制度287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288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供应和保管制度291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调剂管理制度292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临床使用管理制度294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安全管理制度295第二类精神药品管理制度296临床科室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制度297麻醉、精神、放射性、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使用管理制度298特殊药品使用管理制度及程序299急救药品管理制度3
20、07高危药品管理制度307易混淆药品的管理制度308滞销药品通报制度309含兴奋剂药品临床使用管理制度309药师审核处方、用药医嘱制度310超说明书用药管理制度311临床用药管理制度311抗菌药物规范使用及管理制度313*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监管制度320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制度322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用量超常预警通报制度324抗菌药物临时采购制度325输注药品安全管理制度325重点药物观察制度328药品滥用登记和报告制度330药物咨询制度330输注药物配伍禁忌管理制度331临床用药督导制度332患者退药管理制度334患者使用自备药品管理制度336药品召回管理制度336用药后的观察制
21、度338差错事故的管理制度339备用药品领用、补充管理制度340处方点评制度和实施细则341药品调配管理制度343处方查对制度344中药饮片购进管理制度346中药饮片验收管理制度346中药饮片储存与陈列管理制度347中药饮片的调配、销售管理制度347中药房工作制度348中药库工作制度349中药房清场制度349中药调剂室药柜分工管理制度350中药质量检查制度350中药从业人员在职教育培训制度351输血科(血库)管理制度351输血科(血库)工作制度352输血科(血库)岗位工作职责353输血科(血库)登记、记录管理和保存制度353输血科(血库)血液贮存、运输制度354输血科(血库)血液发放制度354
22、输血科(血库)查对及交接班制度355输血科(血库)输血告知制度356报废血液备案管理制度356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357输血反应登记报告制度358输血感染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358输血前检查核对制度359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管理制度360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361血液贮存质量信息反馈制度362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评估制度362相容性检测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364输血科血液入库、核对、储存制度365输血科领血、发血管理制度366输血前和输血期间管理制度367输血前双人、双核对签字制度368第六章 门诊工作制度汇编370一、门诊管理工作制度370二、门 诊 首 诊 负 责 制371三、门诊
23、部会议制度371四、门诊疑难病会诊制度372五、缩短患者等候时间的措施及规定372六、门诊危重患者优先处置措施373七、医师出诊管理规定和管理措施374八、门诊流量监测与医疗资源调剂措施375九、门诊与辅助检查之间的协调机制376十、 门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377十一、门诊部便民措施380十二、门诊高峰应急预案381十三、门诊预约诊疗管理制度381超声科工作制度汇编382二、超声诊断报告书写规范383三、超声科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及项目384六、彩超仪器操作规程386七、超声科质量考核要点387脑电图室工作制度汇编388一、脑电图室工作制度388二、脑电图室医师职责388三、脑电图室业务学习制度
24、389四、脑电图室文件保管制度389五、脑电图室劳动纪律和考勤制度389六、脑电图室设备管理制度390七、脑电图室会议制度390八、脑电图室查对制度390九、脑电图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391消化内镜室制度汇编391一、内镜室仪器保养制度391二、 内镜室工作制度392三、内镜护士工作职责及要求392四、内镜室医生职责393五、内镜室护士每日工作流程394六、 内镜室清洗消毒灭菌制度394七、内镜的清洗与消毒规程395八、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及登记制度396九、内窥镜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396影像科工作制度汇编397一、影像科工作制度397二、劳动纪律管理制度398三、交 接 班 制 度398四、
25、设 备 管 理 制 度398五、学 习 制 度399六、读 片 制 度399七、资料管理统制度400八、科室公文管理制度400九、防护及保健规章制度400十、放射工作人员培训、体检及保健制度401十一、科务公开制度401十四、CT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修订)402十五、放射科危急值报告制度(修订)403十六、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审核制度404十七、医学影像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405十八、放射安全管理制度405十九、医学影像设备、场所定期检查制度406二十、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制度406病理科工作制度汇编407一、病理科总体工作制度407二、病理科工作质量管理制度409一、病理诊断409三、病理标
26、本接收核对制度411四、病理诊断室工作制度412五、术中快速或冷冻切片检查工作制度414六、病理科实验室规章制度415七、病理科技术室工作制度415八、特殊染色室工作制度417九、免疫组化室工作制度418十、液基细胞室工作制度419十一、取材室工作制度420十二、档案室管理工作制度422十三、病理科消毒隔离制度423十四、病理科查对制度424十五、病理诊断复查、报告签发制度425十六、病理科会诊制度426十七、病理诊断及制片质量考核制度426十八、病理科差错事故登记制度427十九、病理科安全管理制度428二十、病理科危急报告制度428二十一、病理科医疗安全制度429二十二、病理科安全保卫工作制
27、度430二十三、病理科试剂采购与管理制度432二十四、病理科人员培训制度433一、病理诊断人员送出培训433二、科内人员培训434二十五、病理医师与临床医师沟通制度434二十六、病理诊断审核制度435二十七、病理诊断报告补充或更改或迟发的管理制度436二十八、院际病理切片会诊制度437二十九、病理档案的借阅与查阅制度437三十、病理科预防差错事故制度(措施)439三十一、病理切片借阅审批管理制度440三十二、疑难病例诊专家会诊制度441三十三、病理科资料管理制度442三十四、病理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制度、措施444三十五、病理科医疗废物(液)、危险品与生物安全管理制度447三十六、病理科废弃
28、物(液体)处理制度448心电图室工作制度汇编449一、心电图交接班制度449二、心电图室劳动纪律制度449三、心电图室科务会议制度450四、随访制度451五、心电图室工作制度451六、心电图室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方案452一、医疗质量与指标452二、持续改进方案452三、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453七、心电图室危机值报告制度453八、危机值报告处理流程454九、心电图室主任职责454十、心电图室机器维修保养制度454十一、心电图室质控小组会议制度455高压氧舱工作制度汇编455一、高压氧舱工作制度455二、空气加压舱的安全操作流程456三、医用氧舱的使用与管理457生物力学室工作制度汇编458一、生物
29、力学室工作制度458二、主管检验师职责459三、检验师职责459四、检验士职责460检验科工作制度汇编460一、检验科工作制度460二、工作人员职责461三、检验科危急值报告制度462四、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462二、感染性材料的管理制度463三、员工健康管理制度464四、生物安全自查制度465五、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465六、实验人员培训和考核制度466七、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466八、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468五、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使用制度469六、检验科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470七、检验复检制度471八、检验报告双签字制度471九、检验报告单书写制度472十、检验与临床的科间协调会议制度4
30、73十一、检验科试剂与校准品使用登记制度473十二、试剂、校准品管理制度474十三、标本管理制度475第一章:医务管理工作制度一、医疗核心制度1、首诊负责制度1、门诊首诊负责制度(1)凡经挂号的病人,各科医务人员均需做到“谁首诊,谁负责”,不得相互推诿。(2)首诊医师经检查、诊断,发现该病人为非本科疾病患者,应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并耐心向患者介绍其病种及应去就诊的科室。(3)对边缘性疾病患者,首诊医师应负责诊疗。必要时,可请有关科室会诊。(4)对危重、体弱、残疾的病人,若需转科,由首诊医师与有关科室联系并做好转科的护送及交接病人的工作。(5)需转院治疗的病人,经科主任同意,同时上报医务科同意后与
31、转入医院联系或电话邀请会诊。(6)若发现医师推诿病人而延误病情或导致对传染病的误诊漏诊者,必须追究首诊医师的责任。2、急诊首诊负责制度(1)一般急诊病人,参照门诊首诊负责制度执行,由急诊科护士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应诊。(2)危重病人如非本科室范畴,首诊医师应首先对病人进行一般抢救,并立刻通知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在接诊医师到来后,向其介绍病情及抢救措施后方可离开。如提前离开,在此期间发生问题,由首诊医师负责。(3)如遇到复杂病例,需两个科室或多个科室协同抢救时,首诊医师应首先实行必要的抢救,并逐级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人员,以便立即调集各有关科室值班医师、护士等有关人员参与抢救。当调集人员到达后,以其
32、中职务或职称最高者负责组织抢救工作。对不服从安排的人员,按医院有关规定追究责任。2、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一、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查房制度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2次,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进修医师、实习医师和有关人员参加。(1)查房内容包括审查和决定急、危重、疑难患者及新入院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新的治疗方法及参加全科会诊。(2)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发现缺陷、纠正错误、指导实践、不断提高医疗水平。(3)利用典型、特殊病历、进行教学查房,提高教学水平。(4)对所查病人,应亲自询问诊疗情况和病情变化,了解生活和一般情况,并全面查体。(5)听取各级医师、护士
33、对诊疗护理工作及管理方面的意见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建议,以提高科室工作管理水平。二、主治医师查房制度(1)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一次,应有本院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实习医师、责任护士参加,新入院病人24小时内查房完毕。(2)对所分管病人分组进行系统查房,确定诊断及治疗方案、手术方式、检查错事、了解病情变化及疗效判定。(3)对危重病人应每日进行巡视检查和重点查房,如有住院医师邀请应随叫随到,提出有效和切实可行的处理措施,必要时进行夜查房。(4)对新入院病人,必须进行新入院病人讨论,对诊断不明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例,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查明原因。(5)对急危重、疑难病例或特别病例,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安排
34、主任医师查房。(6)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其他典型病例进行每周一次的教学查房,结合实际,系统讲解,不断提高下级医师的业务水平。(7)检查所管住院医师的病历,不符合病历书写要求的,都要予以纠正。同时还应检查诊疗进度及医嘱执行情况,治疗效果,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避免和杜绝医疗差错事故发生。(8)决定病人的出院、转科、转院问题,签发会诊、特殊检查申请单、审查特殊药品处方及病历首页并签字。(9)注意听取医护人员和病人对医疗、护理、生活饮食、医院管理各方面的意见,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3、住院医师查房制度(1)住院医师查房每日查房一次,上、下午下班前各巡视一次,夜查房一次,危重病人和新入院病人及手术病人重
35、点查房并增加巡视次数,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报告上级医师。(2)对新入院病人24小时内完成病历及病程记录,危重、疑难的新入院病例和特别病例,除及时完成病历书写外并向上级医师汇报。(3)及时修改实习医师书写的各种医疗记录,审查和签发实习医师处方、化验检查、会诊申请单等医疗文件。(4)向实习医师传授疾病诊断、体检方法、治疗原则、疗效判定、诊疗操作要点,手术步骤及分析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5)检查当日医嘱执行情况,病人饮食及生活情况,主动征求病人对医疗、护理和管理方面的意见。(6)作好上级医师查房的各项准备工作,介绍病情或报告病例。3、分级护理制度一、住院病人由医师根据病情决定护理等级并下达医嘱,
36、分为、级护理及特别护理四种。护理人员要在病人床头牌内加放护理等级(按省卫生厅医疗护理文书规范要求)标记。二、特别护理(一)病情依据:1.病情危重、随时需要抢救和监护的病人。2.病情复杂的大手术或新开展的大手术,如脏器移植等。3.各种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二)护理要求:1.设专人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备齐急救药品,器材,随时准备抢救。2.制定护理计划,设特别护理记录单。根据病情随时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并记录出入量。3.认真、细致地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严防并发症,确保病人安全。三、一级护理(一)病情依据:1.重病、病危、各种大手术后及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2.各种内出血或外伤、高
37、烧、昏迷、肝肾功能衰竭、休克及极度衰弱者。3.瘫痪、惊厥、子痫、早产婴、癌症治疗期。(二)护理要求:1.绝对卧床休息,解决生活的各种需要。2.注意思想情绪上的变化,做好思想工作,给予周密细致的护理。 3.严密观察病情,每1530分钟巡视一次,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根据病情制定护理计划,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做好各项护理记录。4.加强基础护理,定时做好口腔、皮肤的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5.加强营养,鼓励病人进食,保持室内清洁整齐、空气新鲜。防止交叉感染。四、二级护理(一)病情依据:1.病重期急性症状消失,特殊复杂手术及大手术后病情稳定及行骨牵引,卧石膏床仍需卧床休息,生活不能自理者。
38、2.年老体弱或慢性病不宜过多活动者。3.一般手术后或轻型先兆子痫等。(二)护理要求:1.卧床休息,根据病人情况,可在床上做轻度活动。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进行特殊治疗和用药后的反应及效果,每12小时巡视一次。3.做好基础护理,协助翻身,加强口腔、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合并症。4.给予生活上必要的照顾。如洗脸、擦身、送饭、递送便器等。五、三级护理(一)病情依据:1.轻症、一般慢性病、手术前检查准备阶段、正常孕妇等。2.各种疾病术后恢复期或即将出院的病人。3.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二)护理要求:1.可以下床活动,生活可以自理。2.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二次,掌握病人的生活,思想情况。3.督促
39、病人遵守院规,保证休息,注意饮食,每日巡视二次。4.对产妇进行妇幼卫生保健咨询指导。5.进行卫生科学普及宣教工作,提高病人自我保健水平。4、术前讨论制度一、所有住院手术病例(急诊入院手术除外)均应进行术前讨论,特殊病例应报医务科备案或医务科派人参加讨论。二、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组织(主持),手术医师、护士及有关科室医务人员参加。重大疑难、新开展的手术、特殊情况可邀请家属或单位领导参加。三、讨论内容:诊断和诊断依据;手术指征和手术禁忌症;术前准备,如特殊检查、血源等;重新开展手术应订出手术方案;术中可能发生的困难与意外,以及防范措施;麻醉选择;术后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手
40、术人员、麻醉人员及有关人员的组织和安排。一般手术也要进行相应讨论。四、术前讨论要做好记录,并随同病历归档。5、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一、床位医师或医疗组长对住院超过3天诊断不明确或治疗7天内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应及时向科主任汇报,并由科主任组织院内有关专家进行讨论。二、若经院内专家会诊后仍未能明确诊断的,须上报医务科,由医务科邀请并组织院外专家进行会诊。三、讨论前,主管医师应积极准备有关病历资料,明确提出讨论目的;讨论时,应详细做好讨论记录,并于讨论完成后,将相关内容在病历中记录。6、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一、凡住院死亡病例,要求在死亡后1周内进行讨论;如为特殊病例,科室则应及时组织讨论;尸检病例待病
41、理报告后讨论,但不得超过2周。二、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及有关人员参加,如遇疑难问题,可请医务科派人参加。三、主要讨论内容:诊断是否正确、有无延误诊断或漏诊;检查及治疗是否及时和适当;死亡原因或性质;从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和今后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四、死亡讨论应记入病历,留档备案。7、危重病人抢救制度一、抢救工作应由经治(或值班)医师和护士长组织,重大抢救应由科主任或院领导参加组织,所有参加抢救人员要听指挥,严肃认真,分工协作。二、抢救工作中遇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应及时请示,迅速予以解决。如需会诊者,应本着先科内、后科外的原则,及时组织会诊,院内大会诊应报医务科协助组织,各类
42、医务人员接到急会诊后应随请随到。一切抢救工作要作好记录,要求准确、清晰、扼要、完整、并准确记录执行时间。三、医护人员要密切合作,医师的口头医嘱护士须复述一遍,无误后方可执行。四、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血空袋等用后要集中放在一起,以便查对。五、抢救物品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整齐清洁。六、新入院或突变的危重病人,应及时电话通知医务科或总值班,并填写病危通知单一式三份,分别交病人家属和医务科,另外一份贴在病历上。七、危重病人抢救结果,应电话报告医务科和科主任。8、医疗查对制度一、临床科室(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2)执行医嘱时要进
43、行“三查七对”:摆好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精神药品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5)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二、手术室病人查对制度(1)接病员时,要查对科别、床号、住院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左右)及其标志、术前用药等情况。(2)手术人员手术前在次核对科别、住院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用药。(3)有关人员要查无菌包内灭菌指标、手术器械是否齐全,各种用品类别、规格、质量是否符合要求。(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