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菲利普斯曲线毕业论文电子版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菲利普斯曲线毕业论文电子版本.doc(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国菲利普斯曲线毕业论文-安徽财经大学毕业论文学院国际经济贸易学院班级081国际商务0班学号200829016姓名XXX题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指导教师徐德云教授(姓名及职称)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ThePhillipsCurveinChina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国际商务2008(0)班XXX200829016指导老师:徐德云教授内容摘要: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本文通过从1979
2、-2008年的数据对菲利普斯曲线做出验证,发现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存在。然后对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形状进行分析,并对产生原因进行解释说明。基于中国国情的菲利普斯曲线分析,可以得出,在中国,要想调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作为调控者的政府要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把好预期这一关,不能盲目让物价过高,而且为了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应运用不同的政策进行协调配合,实行综合治理的对策。另外,对于其他影响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因素,本文并未一一阐述。关键词:中国;通货膨胀;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Abstract:In1958,accordingtotheexperiencestatisticsoftheunem
3、ploymentrateandthechangerateofcurrencywagefrom1867to1957inBritish,Phillipsputforwardacurvewhichisusedtorepresent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unemploymentrateandthechangerateofcurrencywage.ThispaperistocheckthePhillipscurvewhichisbasedonthedatafrom1979to2011,andfoundthatPhillipscurvethereinChina.Thenanal
4、ysethedifferentshapeofthePhillipscurveinChina,andexplainthecausesofthePhillipscurve.TheanalysisbasedontheChinesenationalcondition,wecandrawtheconclusionthatinChina,ifthegovernmentwanttoadjust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inflationandtheunemployment,asaregulator,thegovernmentshouldtostrengthenthestrengtho
5、fmicroeconomiccontrol,andknowhowtocontroltheexpectation,nottoletthepricestoohigh,andinordertokeepthestabilityofthemacroeconomic,thegovernmentshouldusedifferentpolicytocoordination,carryoutthecomprehensivemeasures.Besides,therearesomanyotherfactorscanaffect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inflationandunemplo
6、ymentrate,butthispaperdidnotconcern.Keywords:China,Inflation,unemploymentRate,PhillipsCurve目录一、导言1二、基础理论概述2(一)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2(二)理论模型3三、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的验证3四、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态势及成因4(一)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4(二)成因分析5(三)基本结论和启示6五、结束语8(一)政策建议8(二)文中存在的不足9参考文献10附表12-一、导言菲利普斯曲线虽然是根据英国的经验所作出的模型,但它的意义在于不仅指出了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的关系,而且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现的通
7、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取舍关系表明经济决策者的两个目标是低通货膨胀和低失业这两个目标常常是冲突的,即通过发行货币可以刺激经济的繁荣,从而降低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提供了将失业与通货膨胀关联起来的方程式,填补了凯恩斯理论中的通货膨胀缺口,成为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阶段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中,通货膨胀和失业已经成为宏观经济的热点话题。但是,由于经济活动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及其组合在各国之间的差异,特别是考虑到我国的特殊国情,所以对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的我国的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十分必要。通过对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应用的实证研究,若存在货币工资率与失业率之间反向变动的关系,那
8、么对于宏观经济政策而言,则有比较强的政策建议,所以当失业率比较高的时候,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来降低失业率,因为较高的产出意味着较低的失业,尽管这些政策无形中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最早由Phillips(1958)1提出,对于我国的特殊国情,许多经济学家引用菲利普斯曲线来研究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刘树成(1997)2着重探讨了中国不同时期“产出物价”菲利普斯曲线的具体形状,并对其进行了原因分析。谢璐(2004)3通过引进经济增长率变量,运用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三者互相连动的关系模型,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从而得出了拟合程度较高的计量模型,并从我国的经济背景、
9、政策含义的角度给出理论解释,从而对菲利普斯曲线走势的差异做出更为确切的描述。刘金全等(2006)4以菲利普斯曲线和奥肯定律为理论依据,采用具有区制转移的状态空间模型对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陈彦斌(2008)5在改进的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基础上,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和全面的解析。谭婕(2010)6通过对中国1979到2008期间30个数据运用菲利普斯曲线进行回归分析,并根据拟合情况,从基本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分别加入了GDP增长率,预期因素对其进行了扩展,并对三种模型进行了比较,证实了两者的反向关系在中国的存在。赵苗苗、周阳阳(2011)7从
10、“经济软着陆”的方面结合菲利普斯曲线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进行分析,而“经济软着陆”则是指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度扩张之后,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增长区间。蒋人杰(2011)1基于菲利普斯曲线曲线,既定量又定性的分析了通胀率和失业率的内在关系,摒弃了单纯讨论通胀和失业谁更重要这样一个片面的论题,而是去尝试发掘两者的内在关系,期望能做到统筹兼顾地、全面地分析宏观经济现象。在现代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中,通货膨胀和失业是不可避免的两个问题,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对我国经济有着重大意义。高通货膨胀可能会带来高就业率,但是必然要以社会动荡为代价。在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下,我们不能选择以高通货膨胀率为代
11、价以达到经济高速增长的目的,仍然可以通过稳健的措施,在抑制通货膨胀高涨的前提下,适当放慢经济增长的速度,实现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而怎样实现这个目标,只有在依据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对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才可以达到目的。二、基础理论概述(一)菲利普斯曲线的发展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13年间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当然,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而SamuelsonandSolow(1960)2在Phillips研究的基
12、础之上,将失业与货币工资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发展成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负相关关系,从而使这种负相关关系所表示的取舍关系被用于刻画通货膨胀的产生机制,用以预测通货膨胀水平。而菲利普斯曲线在不断演进和逐渐完善的过程中,很多用于刻画通货膨胀产生机制的里程碑式模型被不断提出,特别是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更是为货币当局的政策制定与执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相比于传统菲利普斯曲线,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引入了垄断竞争、粘性价格和理性预期等思想,为宏观总量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微观基础,较好地解决了传统菲利普斯曲线在理论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将通货膨胀同实际边际成本联系起来,避开了潜在产出等
13、周期性变量的测算,进而为经济转型过程中通货膨胀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更为恰当的解释。GaliandGertler(1999)3和Sbordone(2002)4的研究发现,基于边际成本的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可以为美国战后通货膨胀的动态变化提供更加合理的解释。而GaliandGertler(2001)1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不论是在欧盟地区20世纪70年代两位数的通货膨胀水平,还是在1980年代的通货紧缩,甚至是价格基本平稳的1990年代,基于边际成本的新凯恩斯主义菲利普斯曲线都可以对其进行非常好的说明。(二)理论模型菲利普斯曲线的现代形式说明了通货膨胀率取决于三种因素,分别是:预期的通货膨胀;失业率与
14、自然失业率的背离(即周期性失业)以及供给冲击。可用以下形式描述:(1)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周期性失业)+供给冲击式(1)中代表通货膨胀,e代表预期通货膨胀,(u-un)代表周期性失业,v代表供给冲击,其中是表示通货膨胀周期性失业反映程度的参数,要注意的是,前面的负号说明了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反向变动关系。通货膨胀率三、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的验证失业率图Error! No sequence specified.中国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相关图考虑到实际研究的需要以及为获取数据的方便,将1979-2011年度的数据设为样本空间,并在数据指标的选取上将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通货膨胀率的指标
15、,将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作为失业率指标。其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城镇登记失业率和GDP增长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年报及年鉴。数据搜集如附表所示。图2中国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运用eviews软件对附表中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图形,不难发现,在图1中,通胀率和失业率此消彼长的情况占了绝大部分,这同时从一个方面印证了我们对于菲利普斯曲线的经验。另一方面,在其中的几个阶段,如图2所示,中国的通胀率和失业率的散点组合大致经历了一个顺时针过程,类似于菲利普斯曲线中的情况,而且,环形的菲利普斯曲线也可以起到对未来的通胀情况的预期作用。四、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态势及成因(一)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1.改革
16、后第一种形状: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线。图31981-1986年“产出-物价”曲线如图3所示,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线那种同向变动的特征.从1981年出发,到1984年,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由左至右逐步上升,物价上涨率先有微弱的下降后亦随之上升;从1984年到1986年,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由右往左逐步下降,物价上涨率先有一个滞后的上升(1984-1985年线段),尔后亦下降。整个看,这一曲线环略向右上方倾斜、位势较低且较为扁平,大体表现为基本菲利普斯曲线的形状。2.改革后
17、第二种形状:左上位陡峭型菲利普斯曲线。图41986-1990年“产出-物价”曲线如图4所示,与上一轮周期相比,这一曲线环发生了向左上方的位移,且十分陡峭。从1986年出发到1987年,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上升,物价上涨率亦上升;从1987年到1990年,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由右往左下降,物价上涨率先有一个滞后的、陡峭的上升(1987-1988年线段),随后先是缓慢、再是陡峭地下降(1989-1990年线段)这一曲线环的向上移动,说明物价上涨率的位势提高了;向左移动,说明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下降得较大。3.改革后第三种形状:右上位陡峭型菲利普斯曲线
18、。如图5所示,从1990年经济增长率的波谷出发,1991-1996年这一轮经济周期中的曲线。与上一轮周期相比,这一曲线环又向右上方移动了,且仍为陡峭。从1990年出发到1992年,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由左至右逐步上升,物价上涨率随之缓慢上升;从1992年到1996年,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由右往左逐步下降,物价上涨率先有一个滞后的、陡峭的上升(1992-1994年线段),尔后陡峭下降(1994-1996年线段)。这一曲线环的向上移动,说明物价上涨率的位势又提高了;向右移动,说明这一轮周期处于较图51990-1996年“产出-物价”曲线高的经济增长状态。(二)成因分
19、析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总的说,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基本菲利普斯曲线所表明的同向变动关系。这是因为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中,市场机制开始发挥作用。经济增长率与物价上涨率二者之间的同向变动,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随市场供求变化而变动的基本特征。但是,在这一基本特征之上,菲利普斯曲线又发生了陡峭型变形。特别是在1987-1990年、1991-1996年这两轮经济周期中,当现实经济增长率偏离潜在经济增长率而上升到波峰、并开始回落时,也就是当“产出-物价”曲线向右移动达到顶端而开始转折时,物价上涨率却滞后一年或两年达到波峰,且十分陡峭。为什么物价上涨率的波峰滞后于现实经济增长率
20、的波峰?为什么物价上涨率的波峰又如此陡峭?总起来说,这是对物价上涨的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其一,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从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偏离的上升,到商品零售价格的上涨,这中间有着内在传导过程。这一传导过程是通过两种机制实现的。第一种机制:在需求的强扩张下(表现为货币的扩张、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扩张),现实经济增长率超越其潜在经济增长率而上升,在能源、交通运输、主要原材料等瓶颈制约逐步加强的情况下,首先带动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现实经济增长率领先达到波峰,然后回落。其一开始的回落,幅度较小。这时,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率滞后达到波峰,并通过物质成本推
21、动,传导到生活资料(消费资料)价格上。生活资料价格上涨率波峰的出现又滞后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率的波峰,而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的波峰则与生活资料价格上涨率的波峰同时出现。第二种机制:现实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带动职工工资的上升。现实经济增长率领先达到波峰,职工工资滞后达到波峰。职工工资的上升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对生产企业来说,使其产品的劳动成本提高;另一方面,对劳动者来说,是其收入的提高,并引致消费需求的增加。因此,职工工资的上升,一方面通过劳动成本推动,另一方面通过消费需求拉动,传导到商品零售价格上,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的波峰则与职工工资增长率的波峰同时出现。其二,物价上涨本身的滞后惯性。上年物价上涨对
22、下年物价上涨具有内在的滞后影响,通货膨胀预期因素的作用。在现实经济增长率对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偏离连续上升,导致物价上涨率连续上升的情况下,生产者和消费者将会产生普遍的通胀预期,通胀预期对推动物价上涨有着重要作用。其三,有关改革措施的出台。上面两个因素解释了物价上涨为什么会滞后于经济增长。那么,为什么这一滞后又如此强烈?这是因为在物价上涨率的波峰年份,还有很强的外在冲击因素作用进来。其中,最重要的外在冲击因素是价格改革措施和对物价上涨有影响的其他改革措施的出台,这可以称为有关价格改革等政策因素。在我国,有关价格改革措施的出台对物价上涨起着直接的重要作用。而我国价格改革措施又主要体现在农副产品收购价
23、格的提高上。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的涨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价格改革政策因素的作用。其四,粮食丰歉。在我国,农业生产的状况,特别是粮食的丰歉,对物价上涨亦起着重要作用。物价上涨率的波峰年,均对应着粮食的减产年。物价涨落与粮食丰歉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其五,利润推动等乱涨价因素。在我国目前体制转轨期,市场秩序还不规范。一些部门、行业、企业,利用特殊权力、垄断地位等,乱涨价,乱收费,乱搭车。这种利润推动下的乱涨价,一般说来,需要以经济快速扩张下的需求拉动为其实现的基础。(三)基本结论和启示根据样本数据所得出的模型比较明显地表现出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变动之间的负向关系,这说明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现的失业率与通
24、货膨胀率之间的反向变动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是存在的。依据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发展的现代理论中,附加预期的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最高,相比之下能较好地解释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由此也说明附加预期的确对菲利普斯曲线产生较大影响。而从1996年我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以后,我国的价格水平一直在一个温和区域内变化,但是在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夕和2010年以来的后金融危机时期,我国的通货膨胀则出现了两次加速上升的趋势,为此,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并且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如何寻找通货膨胀加速的原因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则是近一个时期经济政策操作及宏观经济管理的重大问题。本文根据对我国近期
25、菲利普斯曲线存在情况的验证以及对我国改革开放前后菲利普斯曲线的变化情况的分析,我们获得了以下重要结论和经济政策启示:首先,我们认为在现阶段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显著的“产出物价”类型的斯菲利普斯曲线关系,因此产出缺口对通货膨胀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会导致通货膨胀压力增加,从而形成经济加速向价格上升的正向传导。而如此类型的菲利普斯曲线关系则为宏观经济调控目标选择制造了一定的困难,所以经济政策制定者需要在保持增长和稳定价格之间做出选择,如果要继续保持快速经济增长,则势必会加大通货膨胀压力,继而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工资和价格粘性减弱,而这又加大了菲利普斯曲线机制中的调整
26、速度,从而出现通货膨胀加剧和攀升的局面;而如果要以稳定价格为主要政策目标,势必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有所降低,形成负的产出缺口,这会有助于减缓通货膨胀压力,进而保持价格在短期内出现回落。因此,就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态势而言,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处于均衡水平以上,已经出现了正的产出缺口,所以有必要适当降低增长速度,从供给角度减缓价格水平的上升压力,这种宏观调控措施有助于当前通货膨胀治理和经济长期稳定。其次,在我国的菲利普斯曲线中,我们不难发现通货膨胀预期对当期通货膨胀的实现具有显著影响,并且影响的弹性程度达到了1.26,而这意味着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如果通货膨胀预期上升1个百分点,则将导致当前通货膨胀率
27、上升1.26个百分点1。而这种通货膨胀率变化的扩散型动态机制对通货膨胀管理来说是十分不利的,这说明我国价格水平变化过程中存在显著的“跟涨”和“起哄”行为,即一些产品价格的变化并不是因为供给缺口和成本上涨导致的,而是受到涨价预期导致的。根据通货膨胀率相对于通货膨胀预期变化的敏感性可以发现,在我国进行通货膨胀预期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必须要在通货膨胀预期源头上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例如:严令禁止在通货膨胀压力增大的时候出现各种价格上调的信息,严格控制各种价格上涨信息的披露,要坚决打击主要生活用品,特别是农产品的价格炒作行为。只有通过对通货膨胀预期形成有效管制,才能够落实各种通货膨胀治理措施,才能够有效防止
28、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再次,我们在我国的菲利普斯曲线中还发现,已经实现的通货膨胀对当期通货膨胀水平亦具有显著影响,虽然该影响系数为0.86,也足以表明我国通货膨胀过程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因为当期价格水平变化中的86%将传导到下一个阶段,且在再下一阶段仍然有73%的影响程度1。因此,我们曾经采取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一定要有效果,否则一旦形成通货膨胀难以治理的预期,就很难在短期内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并促使价格水平达到稳定。就从这一点上说,我国在治理通货膨胀过程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也曾经获得过经济“软着陆”和“软扩张”的成功,但是由于通货膨胀过程的持续性,我们仍需要对治理通货膨胀给予高度重视,一定要从通
29、货膨胀滞后影响和通货膨胀预期管理上做到双重兼顾,既要减少通货膨胀快速攀升的历史次数,且要树立政府治理通货膨胀的决心和业绩上的优良信誉,只有这样才能够借助菲利普斯曲线的作用机制,有效地实施产出和价格的双重管理。五、结束语(一)政策建议本文对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验证,发现中国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同菲利普斯曲线基本相同,且对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形状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在此,提出几点政策意见。首先,经济过热的不仅是某些地方政府不惜代价追求发展速度的行为的结果,也是中国特定政治周期在经济领域的一个反映:在某个政策规划刚出台的前两年。各地建设都想把摊子铺大,把基础打好。但是各级
30、地方政府应该树立全局观念,确保政令畅通;而中央政府各有关部门也应管好土地,管好税收。在宏观的一些指标中不能只顾经济增长,在有矛盾的指标间要注意协调。应该采用稳健的政策防止经济过热,且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政策,不应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长速度。其次,作为调控者的政府一定要把好预期这一关,不能盲目地让物价太高。只有让人们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预期,才能保证经济不会过分波动。一方面,要适度地控制货币投放的规模和节奏,让货币供给量平稳回落至适度水平;在另一方面,要合理的引导信贷投放的规模和结构,既要防止信贷过度膨胀,又要通过窗口的指导推动贷款投放的结构调整。此外,保持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基本稳定,合理控制水电油
31、气等资源产品价格,在积极推动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改革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以免成为推升物价的叠加因素。最后,要加强对国际热钱的监管,防止资产价格,尤其是房价的过快膨胀。再次,针对引起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的各种不同因素,为了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应运用不同的政策进行协调配合,实行综合治理的对策。但菲利普斯曲线在短期内的存在,则表明了在短期内对经济的刺激政策是有效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政策意义。在积极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失业的同时,应该防止通货膨胀率大幅上升;在防范经济过热,出台宏观调控政策遏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也应注意通过不同政策组合,积极扩大就业,逐步缓解失业问题。根据宏观经济理论可以
32、考虑“松财政一紧货币”这一政策组合,以扩张性财政政策来促进就业,刺激经济增长,而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总之,菲利普斯曲线只是揭示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一般关系,但是两者的确切影响程度并不能具体确定,主要是因为影响两者之间关系的因素太多。而且,中国市场机制与西方的规律并不完全相同,这使得完全照搬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并不可行,所以应该有选择性地应用菲利普斯曲线并加以研究,才可以找到充分运用其背后的经济意义,我们不能盲目运用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实行刺激性的财政政策,否则,除了引起通货膨胀的可能性之外,由于预期的不确定性,“滞胀”现象也有可能发生。(二)文中存在的不足另外,由于数据资源不足,本文
33、只选取了1979-2011年的数据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验证,而且在实际经济环境中,通货膨胀和失业的外在影响因素很多,至于其他原因,本文并未一一论证。参考文献1Phillips,A.W.TheRelationshipbetweenUnemploymentandtheRateofChangeofMoneyWageRatesintheUnitedKingdom,18611957J.Economics,1958(25):283299.2刘树成.论中国的菲利普斯曲线J.管理世界,1997(6):2133.3谢璐.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4(8):37-41.4刘金全,金
34、春雨,郑挺国.中国菲利普斯曲线的动态性与通货膨胀率预期的轨迹:基于状态空间区制转移模型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6(6):312.5陈彦斌.中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研究J.经济研究,2008(12):5064.6谭婕.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的实证研究J.理论与实践,2010(6):45-477赵苗苗,周阳阳.菲利普斯曲线与我国宏观经济J.经济导刊,2011(6):102-103.8蒋人杰.宏观经济政策的考量:通胀与失业孰轻孰重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的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7):6-7.9Samuelson,P.A.andR.M.Solow.AnalyticalAspectsofAnti-Inf
35、lationaryPolicyJ.AmericanEconomicReviews,1960(50):177194.10Gali.J.andM.Gertler.InflationDynamics:AStructuralEconometricAnalysis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1999(44):195222.11Sbordone,A.M.PricesandUnitLaborCosts:ANewTestofPriceStickinessJ.JournalofMonetaryEconomics,2002(49):265292.12Gali,J.,M.Gertler
36、,andJ.D.Lopez-Salido.EuropeanInflationDynamicsJ.EuropeanEconomicReview,2001(45):12371270.13国家统计局统计年报及年鉴:1979-2011.14美米什金著货币金融学(第四版),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533.15曾利飞,徐剑刚,唐国兴.开放经济下中国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3):7684.16于光耀.中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基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三因素模型视角J.经济与管理,2011(9):5-8.17范从来.菲利普斯曲线与我国现阶段的货币政策目标,管理世界,2000年6期。1
37、8刘金全,姜梅华.金融危机后期的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估计与经济政策启示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3):112-119附表:1979年至2011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数据年份通货膨胀率(%)失业率(%)GDP增长率(%)19792.05.47.619806.04.97.819812.43.85.219821.93.29.119831.52.310.919842.81.915.219858.81.813.519866.02.08.819877.32.011.6198818.52.011.3198917.82.64.119903.12.53.819913.42.39.219926.42.314.2199314.72.614.0199424.12.813.1199517.12.910.919968.33.010.019972.83.19.31998-0.83.17.81999-1.43.17.620000.43.18.420010.73.68.32002-0.84.09.120031.24.310.020043.94.210.120051.84.210.420061.54.111.620074.84.013.020085.94.29.62009-0.74.39.220103.34.110.320115.44.19.2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年报及年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