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讲课教案.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49263373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专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讲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专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讲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专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讲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专题生物体的结构层次2讲课教案.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一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考点一 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种类:植物、动物、病毒等。2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现象(举例)基本特征鲸浮出水面呼吸新陈代谢人体内部分废物随汗液排出松鼠寻找食物琬豆幼苗不断长大生物具有生长现象小麦开花结果生殖后代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猫妈妈的孩子毛色各异变异含羞草受刺激后合拢叶片具有应激性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除病毒外,都具有细胞结构考点二 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结构(1)放大物像的是目镜、物镜。(2)调换物镜的是转换器。(3)调节光线强度的是光圈和反光镜。(4)升降镜筒的是细准焦螺旋和粗准焦螺旋。2显微镜的使用(1)对光:用低倍镜对准通光孔,并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

2、眼注视目镜,右眼注视物镜,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物像的视野为止。(2)安放装片:将装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3)观察:镜筒下降时,右眼注视物镜,镜筒上升,左眼注视目镜。(4)整理存放:用纱布将显微镜的外表擦干净,若镜头弄脏则用擦镜纸擦拭。考点三 临时装片的制作1植物细胞:用纱布擦干净载玻片和盖玻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面的薄膜用解剖针将水滴中的薄膜展平盖盖玻片用碘液染色:可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2动物细胞:擦干净载玻片和盖玻片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漱口后用消毒牙签刮口腔上皮细胞把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几下盖盖玻片用碘液染色;可概括为:擦、

3、滴、刮、涂、盖、染、吸。考点四 细胞的结构1植物细胞2动物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考点五1细胞的分裂(1)概念: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2)过程:细胞核一分为二细胞质分成两份形成新的细胞壁、细胞膜(植物)。(3)结果:细胞数目增多。2细胞的分化(1)概念: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其形态、结构、生理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2)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专题二 生物与环境考点一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生物圈与栖息地(1)(2)栖息地概念: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类型:林地、划地、沙滩、岩岸等,不同的土壤类型、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4、,决定了各种栖息地有不同的特征。破坏栖息地的主要原因:全球人口数量剧增,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及不合理利用。2环境对生物的作用(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为两类: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2)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空气和水等。(3)生物因素主要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在各种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对其生活环境表现出一定的适应,如睡莲的根、茎中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荒漠中的仙人掌,叶变成了刺等。不同的生物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2)生物

5、对环境的作用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考点二 对生态系统的理解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范围(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2)范围: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2生态系统的组成组成成分及作用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为生物提供能量、营养和生存空间生物成分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生物生存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部分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依据食性将动物分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分解者:把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用是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

6、进物质循环3生态系统的类型(1)(2)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1)调节方式:自我调节机制。(2)调节能力自身的结构特点决定调节能力的大小。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考点三 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1)概念: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2)在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是借助食物链相互联系起来的。(3)生物富集: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2食物网(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2)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丰富,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网就越复杂。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

7、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考点四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能量传递渠道:通过食物链依次传递。(2)营养级: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3)能量流动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的过程。特点a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b一般地说,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c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所以大多数食物链只有34个营养级。意义: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关系,提高能量的利用率。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所完成的一个循环

8、过程。(2)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3)物质循环的特点:周而复始、循环流动。专题三 人的生活需要营养考点一 食物的营养成分和作用1三大营养物质名称食物来源组成作用糖类谷类和根茎类大多是淀粉,少量麦芽糖,葡萄糖等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蛋白质瘦肉、鱼、奶、蛋和豆类等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生命活动调节的物质基础;提供能量脂肪蛋黄、花生、豆类和硬果类甘油和脂肪酸贮备的能源物质,组织细胞的构成物质2维生素名称来源缺乏症维生素A肝脏、黄玉米、胡萝卜、鱼肝油皮肤干燥、夜盲症维生素B1牛肉、肾脏、豆角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C蔬菜、水果坏血病、抵

9、抗力下降维生素D肝脏、鸡蛋、鱼肝油儿童佝偻病、成人骨质疏松症3无机物(1)水:参与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占体重的6070%。(2)无机盐钙是构成牙齿、骨骼的重要成分。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考点二 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和吸收1消化系统的组成(1)消化道:由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其中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2)消化腺2食物的消化(1)消化:食物在消化管里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2)消化方式物理消化: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食物被磨碎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的过程。化学消化:消化酶将食物中的有机物分解的过程。(3)淀粉、脂肪、蛋白质的消化过程3营

10、养物质的吸收(1)概念: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2)消化管各段吸收的营养物质胃: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小肠: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甘油、脂肪酸、水。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3)小肠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吸收面积增加。小肠绒毛的壁很薄,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1适于消化的特点(1)在消化道内最长,约6米。(2)肠腺分泌肠液。(3)还含有胰液、胆汁等多种消化液。2适于吸收的特点(1)面积大:在消化道内最长,约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小肠绒毛。(2)壁薄: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

11、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成分。专题四 人的生活需要空气考点一 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考点二 呼吸的过程1呼吸运动(1)吸气:肋间肌和膈肌收缩,胸腔体积增大,肺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外界气体入肺。(2)呼气:肋间肌和膈肌舒张,胸腔体积缩小,肺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体外。2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过程图解呼吸运动、呼吸和呼吸作用的区分方法1呼吸运动:指胸廓有节律地扩大和缩小,包括吸气和呼气。2呼吸:指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过程。3呼吸作用:是一切生物细胞所具有的生命活动,是生物体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重要生理作用。从物质转变

12、的特点来看,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多种酶的催化下被氧化分解的过程,其反应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专题五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考点一 血液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2输血与血型(1)血量: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2)血型:ABO血型可分为A型、B型、AB型和O型四种类型。考点二 心脏和血管1血管血管特点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管壁、弹性厚、弹性大较薄、弹性小非常薄管径小大最小血流速度快慢最慢血流方向从心脏运到身体各部分从身体各部分运回心脏从最小动脉运到最小静脉2心脏(1)四个腔和与其相通的血管:左心房与肺静脉相通,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通,左心室与主动脉相通,右心

13、室与肺动脉相通。(2)血流方向:心房心室动脉。(3)瓣膜:心房、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4)心率:成年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平均为75次分。考点三 血液循环1血液循环的途径(1)体循环路线:血液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成分变化: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2)肺循环路线:血液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成分变化: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2血压与脉搏(1)血压:流动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通常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2)正常值收缩压:1218.7千帕。舒张压:812千帕。(3)血压异常高血压:血压经常超过

14、18.7/12千帕。低血压:血压经常低于12/6.7千帕。(4)脉搏:动脉的搏动,通常在手腕部外侧的桡动脉处测得。血液循环图解专题六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考点一 肾的结构、肾单位的组成1排泄:人体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2肾(1)结构:皮质、髓质、肾盂,其中皮质颜色深。(2)基本单位:肾单位。考点二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1尿液的形成(1)滤过:由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完成,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2)重吸收:由肾小管完成,重吸收的物质有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2尿液的排出(1)途径:尿液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2)排尿的意义排出体内的废物。调节体内水和

15、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考点三 皮肤的结构、汗液的形成及排出的意义1皮肤的结构(1)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生发层细胞能分裂产生新细胞。(2)真皮:由结缔组织构成,内含弹性纤维、胶原纤维、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3)附属物:汗腺、皮脂腺、毛发、指(趾)甲等。2汗液的形成和排出(1)形成:血液流经汗腺周围毛细血管时,水、无机盐、尿素等进入汗腺形成汗液。(2)排出:通过导管排出体外。(3)意义:排出代谢废物,调节体温。尿液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之间的关系人体的新陈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与其有直接关系的系统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

16、,在代谢过程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图:下图为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数字17表示人体内某些结构,字母AG代表人体内某些物质。请据图回答:(1)A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叫_。(2)进入7的F透过_进入血液,组织细胞利用血液循环获得的A和F进行_释放出能量,用于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及维持体温。(3)健康人体内的C液与D液相比较,D液中不含有物质是_。某人排出的D液经医院化验发现了大分子的蛋白质,说明肾脏的 _部位发生了病变。答案:(1)营养物质的吸收 (2)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 有机物的分解 (3)葡萄糖 3 肾小球专题七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人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考点一 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17、1腺体的分类腺体类别导管分泌物输送方式分泌物举例内分泌腺无经血液送出激素垂体、甲状腺外分泌腺有经导管排出汗液等肝脏、胰腺2激素的调节作用(1)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作用: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2)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作用:促进新陈代谢、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异常症呆小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甲亢:成人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引起。(3)胰岛素:由胰岛分泌。作用: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等。异常症糖尿病:胰岛素分泌不足,可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考点二 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1神经系统(1)(2)基本单位:神经元作用:受

18、刺激产生生物电变化,并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递信息。组成: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分为轴突和树突两种。(3)相关概念名称概念神经冲动能够传递的电信号神经纤维由轴突或长的树突及套在外面的髓鞘构成神经末梢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结缔组织膜2脊髓(1)位置:脊柱的椎管内。(2)组成:灰质和白质;其中灰质位于中央,呈蝶形。(3)功能:反射和传导。3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1)大脑组成: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表层是大脑皮层(又叫灰质),大脑皮层以内是白质。大脑皮层的功能区: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语言中枢等。(2)小脑位置:脑干背侧,大脑后

19、下方。功能: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考点三 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反射(1)概念: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2)结构基础: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组成。2反射的类型(1)非条件反射概念: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参与结构: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2)条件反射概念: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参与结构:必须有大脑皮层神经中枢的参与。意义: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3)人类神经调节的特征: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最突出的特征。考点四 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的过程1视觉(1)眼球的结构(2)视觉的形成

20、: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折射成像于视网膜,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视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3)近视的矫正:配载凹透镜。2听觉(1)耳的结构(2)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3其他感受(1)皮肤中的感觉神经末梢:感受冷、热、触、痛、压等刺激。(2)鼻腔内的嗅黏膜:感受化学气味的刺激。(3)舌上的味觉感受器:感受酸、甜、苦、咸等化学物质的刺激。考点五 人对生物圈的影响随着人口数量的剧增,人类的生存需求不断增加,人类向大自然的索取

21、也不断升级,造成森林资源减少、草地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被破坏、自然资源的消耗量迅速增加,缩短了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时间。人类活动引起的水体、空气、土壤、噪声污染等,都会对人类及其他生物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大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控制高级神经中枢:可控制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低级神经中枢:可完成基本的低级的反射活动。婴儿尿床:大脑发育不完善。成人尿床:脊髓受损,大脑无法控制脊髓。专题八 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考点一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生殖特点:体内受精、卵生。2发育特点发育方式发育过程举例不完全变态受精卵若虫成虫蝗虫、叶蝉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果蝇、蝇考点二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生殖特点:体

22、外受精和卵生。2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3两栖动物生殖发育的共同特征:体外受精、变态发育。考点三 鸟类的生殖和发育1鸟的生殖(1)过程:筑巢后,雄鸟求偶,雌雄鸟交配,精子和卵细胞在雌鸟体内结合成受精卵。雌鸟产下的卵是具有坚硬外壳的大型卵。(2)鸟卵的主要结构:气室、胚盘、卵白、卵黄。2鸟的发育(1)鸟卵发育过程:鸟的受精卵在雌鸟体内已开始发育,产出后由于外界温度低于亲鸟的体温,胚胎停止发育,需由亲鸟孵化才能继续发育。(2)鸟的发育分类早成雏:孵出时已充分发育。晚成雏:孵出时尚未充分发育。晚成雏的亲鸟有育雏行

23、为。专题九 人的生殖和发育考点一 婴儿的诞生1男、女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组成功能男性生殖系统睾丸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精囊腺、前列腺分泌黏液,有利于精子活动输精管和阴茎输送精子的管道女性生殖系统卵巢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输卵管输送卵细胞的管道;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子宫孕育胎儿和定期发生月经的场所阴道排出月经和娩出胎儿的通道2受精作用(1)受精的基础:产生生殖细胞。(2)受精场所:输卵管。(3)受精过程:卵细胞成熟后,由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若在输卵管里与一个精子相遇,则结合完成受精作用。3胚胎发育(1)人类个体发育的开始:受精卵的分裂标志着人类个体发育的开始。(2)发育过程考点

24、二 青春期发育1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物质基础: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作用。2青春期的生理变化(1)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身高和体重的迅速增长。(2)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3青春期发育的心理特点:性器官的发育引起性意识的萌动。考点三 计划生育1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2为了保证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控制人口的增长。专题十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考点一 遗传的物质基础1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2染色体(1)概念:正在分裂的细胞中,存在着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2)成分:主要包括蛋白质和DNA、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3DNA分子的

25、结构:由两张长链盘旋而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4基因:DNA上的许多与遗传相关的片段。5染色体、DNA与基因的关系:在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通常都包括一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包含许多基因。考点二 人类染色体与性别决定1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1)数目:23对。(2)2人类染色体的传递(1)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生殖过程中,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2)受精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人的体细胞中含有23对染色体,所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内各含有23对染色体。通过受精作用,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在一起,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23对。其中的每一对染色体,都是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

26、自母方。(3)人类的遗传就是通过染色体在亲代与后代之间的传递实现的。3人类的性别决定(1)女孩: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性染色体组成是XX。(2)男孩: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性染色体组成是XY。(3)生男生女机会是均等的。考点三 性状的遗传1生物的性状(1)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2基因与改善的遗传(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位于染色体上,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2)相对性状分类: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3)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

27、基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考点四 生物的变异123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人们通常利用人工方法对生物进行适当处理,促使生物体内的染色体或基因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新的变异个体,从中选择人们需要的变异类型进行培育,获得新品种。考点五 人类优生与基因组计划1人体遗传病与优生(1)遗传病:由基因或染色体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如皮肤白化、血友病、先天性愚型等。(2)人类有许多遗传病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血缘关系越近的人,婚后所生子女得遗传病的机会就越大。因此,提供优生优育,禁止近亲结婚。2人类基因组计划(1)人类基因组:人类的全部基因构成了人类基因组。(2)人类基因组计划:按顺序破译人体细胞内全部DNA所所包含

28、的遗传信息。(3)我国的任务:1999年9月,我国科学家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全部基因序列的1%。(4)工作完成情况:2000年6月26日,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和中国等国的科学家宣布,人类基因组框架草图的绘制工作已经全部完成。(5)应用:应用基因组计划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正确解释各种生命现象,在基因水平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性状、染色体、基因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性状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染色体是存在于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梁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主要是由DNA(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遗传物质中决定生物性状的最小单位。2联系:(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物质(

29、核酸)决定的;生物的某个具体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2)每种生物都有一定的稳定不变的染色体数;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基因也成对存在。(3)在形成生殖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分别进入新形成的生殖细胞中。因此,在生殖细胞里,染色体成单存在,即只有每对染色体中的一个,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单存在的,即只有每对基因中的一个。(4)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显性、隐性之分,因此,它们控制的生物性状也就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DNA、染色体、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1DNA存在于细胞核中,呈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2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由DNA和蛋白质组

30、成,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3基因是DNA上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有显、隐性这分,它们控制的生物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四者的包含关系可图示如下: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是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人类的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只有一字之差,却相距甚远,如果不注意审题,则最易出错。专题十一 健康地生活考点一 传染病1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2特点:传染性、流行性。3类型: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4预防(1)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2)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5艾滋病(1)

31、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2)病毒名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3)传播途径: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乳汁等。(4)有效预防措施: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卫生习惯,阻断传播途径。考点二 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名称组成功能免疫类型第一道防线皮肤和黏膜阻挡病原体、杀菌、清除异物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溶解、吞噬和消灭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免疫细胞、免疫器官产生抗体,清除抗原特异性免疫2免疫的功能:抵抗抗原侵入、自我稳定和免疫监视。3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将有关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对儿童及青少年进行预防接种,使其在不发

32、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功能。考点三 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1吸烟 长期大量吸烟可引发肺癌、支气管炎、肺气肿、缺血性心脏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吸烟不仅使本人受害,还危及他人及全社会的健康,严重危害社会。 2过量地、无节制地饮酒称为酗酒。长期酗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硬化、脑血管疾病,酗酒同时大量吸烟的协同性致癌作用,都是成年期死亡的重要原因。3吸毒 吸毒属于滥用药物,容易产生成瘾或有成瘾趋势的一类行为。其中,海洛因、可卡因等可使人出现异常的精神亢奋,有致幻作用。对健康的危害呈综合性:精神颓废、人格缺损、心智功能紊乱、身体素质下降,直至衰竭死亡。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90是因静脉注

33、射吸毒(共用注射器)引起的。考点四 安全用药l概念: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2药物:分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简称0TC)。3注意事项: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厂家、贮藏条件等。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和计划免疫的区分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针对多种病原体的防御功能。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计划免疫是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和特异性免疫的原理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进行的预防接种,属于特异性免疫。抗原和抗体的区分外来物体,可以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就是抗原。抗原进入机体后,机体血清中产生的一些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的成分,将它们统称为“抗体”。抗体是用来消灭特定抗原的,不是万能杀手。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的区别 传染源是指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把病原体从传染源带到易感人群的各种途径,如水和空气及其他物质;易感人群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容易感染的人群。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