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汇报材料:精心编制导学案提高学习有效性知识分享.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汇报材料:精心编制导学案提高学习有效性知识分享.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汇报材料:精心编制导学案,提高学习有效性-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汇报材料:精心编制导学案,提高学习有效性长期以来,人们对语文教学诟病甚多,主要矛头指向语文教学的“低效”与“无味”。新课改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理念,让平静的教学方塘陡生波澜,它给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新的挑战。于是,新的备课模式-导学案应运而生了。我们102中学是市推进课堂改革比较早的学校,至今已经有三年多了。我校语文组的全体教师,在学习新课标、反思传统教学的基础上
2、,不断践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力求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其中我们在导学案的设计方面也是几经修改,如今日臻成熟。我们学校导学案编写的过程分成两个时段:年到年上学期的蹒跚学步阶段,年下学期至今的大胆创新阶段。今天借着教研的机会,我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交流我们在导学案设计上的一些收获。我们学校最早开始课改的时候,学校统一规定导学案的编写模式,把模式范例下发到各位老师手里,要求大家严格按照模式编订导学案,并严格按照导学案的流程上课。一段时间后,纯粹的模式化暴漏出许多问题:一、设计思路教案化。这是教师传统教育教学观的直观反映,老师表面上在编写导学案,但观念没有更新,只是给教案换了一个适合新课改的名字而已。二、
3、知识习题化。这是教师把“问题”和“习题”的概念混淆了,这种学习往往只重结果,不重过程,既体现不出问题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也缺乏问题设计的层次,更没有问题设计的情景,反映在语文教学上就是没有语文味了。三、学习设计的共性化。现在的网络资源特别丰富,当老师们对导学案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的时候,他会很自然的“拿来”别人的东西,这种“拿来”不仅脱离了校情和学情,更致命的是我们在没有对文本透彻分析的前提下只用其“形”,我们自己都会认为自己“不知所云”。也就是说,绝对不能认为只要手中有了导学案,就可以按部就班去上课了,导学案的设计是集体的智慧,但使用绝对是一个个性化的活动。四、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
4、主体性。只考虑如何“授之以鱼”而忽视如何“授之以渔”。导学案编写的宗旨在于引导学生去自学,培养学生的预习、独立思考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五、过分注重教学的预设性,忽视问题的生成性。严格按照导学案预设的流程进行,就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事实上,课堂上要求教师随时把握和调节学生学习的环节和节奏,并根据教学环境不断的变化随时给与帮助和点拨,利用启发机智促进知识的生成和能力的提升。六、学习目标表述模糊,没有可操作性。比如我们常用“体悟作者在文中蕴含的情感”、“学会欣赏文中重点语句的方法”等。学生在年龄、经历、知识结构等方面和作者迥异,又如何能“悟”到其情呢?欣赏重点语句的方法不明确又谈何“学会”呢?七、展
5、示内容过多,影响课堂效率。导学案设计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能够解决的不必展示。学生的精彩生成很多时候是教师无法预料的,因此,老师要有调控学习活动有效进行的能力。八、有知识点却没有可视的方法指导。导学案上罗列了许多知识点、重难点,但却没有细致入微、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的预习仍然是无“案”可据。题目会做的太简单,不会做的又摸不着头脑。九、有要求无落实。各科导学案每次倒是发给同学们了,可一天下来,放眼望去,教室里到处都是,同学们疲于应付像雪片一样飞来的导学案。可老师们还在忙着编写,课前的检查也是走马观花,学生人数众多,难以一一批阅。正如美国教育学家西蒙说过:“只有
6、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效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预习无检查,其结果可想而知。十、为了模式而模式,结果就只剩下模式。导学案上倒是有诸如“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方法”、“知识链接”、“当堂测试”、“当堂反思”等林林总总一大堆条目,可往往都虚有其表,满是“假”“大”“空”,用学生的话就是:“尽整些虚的”,并无实际意义。当然,还有一些细节上的问题我没有一一列举,我相信,很多学校的老师走过或正在走我们的弯路。年下学期开始,随着课改的深入,校领导提出教研要精细化,要求导学案的设计要体现学科特点,要突破原有的导学案编写的死格式,让导学案更好地为学科教学服务。尽管说前期我们在编写导学案上是被动的
7、,但在使用导学案时出现的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却促使我们主动地有了越来越多的想法。我们学校是个完中,初高中在语文教学的重点和对教材挖掘的深度上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的初语组和高语组的老师们分别对导学案的设计和细节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达成了共识。初中把“读、议、写、品”作为语文导学案编写的主体式,并根据文体的不同设计出贴近学生实际的导学案来,使得它们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散文是初中教材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文体,也是一个极具文学趣味的文体,其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给初中生的阅读制造了一定的障碍。为此,我们在导学案的设计中,应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和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
8、重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散文导学案的编写基本体式为:通读理“形”赏读品“言”情读悟“神”。理形就是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引领下自觉把握散文结构,领会构思之妙;品言就是品读文章的精妙语言;悟神不仅是让学生能概括归纳本文的思想情感,还要联系自我,写出自己的独到感受。各种朗读贯穿全文,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以指导。在这里我以许宏伟老师设计的端午的鸭蛋导学案为例,我们编写时采用了三个环节来完成本文的学习:(一)理“形”,在这个环节设计这样三个问题,、作者在文中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找一找作家的家乡过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呢?作者为什么偏偏挑选鸭蛋来写呢?这样可以引导学
9、生把握全文结构,也可以领悟作家构思之精妙。(二)品“言”,汪曾祺的散文语言极有特色,平淡的语言里包含韵味和情意。为此,许老师重点开展了这个活动:从本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读出内在的情感,并谈谈你喜欢的理由;和小组成员交流你的心得;推荐一个最佳或最有个性的理解代表本组观点向全班同学作展示。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学习来达到自主生成,也有利于学习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有序有效地展开。(三)悟“神”,通过品言,学生能充分感受到作家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韵,再加上理形环节的铺垫,不难总结出作家对故乡深沉的热爱和对充满童趣的童年生活的怀想的主题思想。于是我们设计了“小小的鸭蛋背后有什么深
10、意”引导学生概括归纳文章的主题。这三个环节互为补充,相互作用。在散文导学案的编写中,我们应该正确审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本之间的差距,从我们的教学实际来讲,理“形”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散文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脉络是教师编写导学案特别要注意的。讲什么课使用什么样的导学案,并不是所有的课都必须使用导学案这些说法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设计的理念只要是围绕着新课改,教学环节围绕着调节教学展开,设计的形式是可以多样的,并且我们鼓励创新。高中语文组明确提出了设计要求:(一)对学生的课前自学要有明确的要求。一定要有比较明确的预习目标,并针对预习目标设计相应的预习活动,避免随意性、盲目性;预
11、习的任务量要适度,以不增加学生的负担为宜。(二)每节课的学习目标要科学,叙写要具体。第一,要根据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课标的相关要求,结合文本的特点来制订目标;第二,目标尽可能具体、可操作、可观察、可检测,要用行为动词。第三,目标要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第四,目标是一节课可以达成的,不贪多。目标设计的出发点是:什么是学生已知的,什么是学生以为知实际并不知道的。落脚点是:文章最值得学习的东西是什么。(三)学法指导要明确。教师在导学案中应对学生的学习作出明确的指导,这样才能保证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学法指导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第二种是各科普遍的学习
12、方法。对学生学习的内容、所用的时间、可采用的具体方法、学到什么程度、如何呈现学习成果等等,导学案中应有明确的说明。(四)可操作的学习过程。叶圣陶曾说:“教师所务,惟在启发诱导。”学习过程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它要给学生提供真实、情境式的、有意义的任务,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学习过程要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便于学生自主学习,一步步实现目标。我们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选择的课型多样,因为时间有限,在这里我只是展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要求,那细化到每篇课文,目标的设计啦,学法的指导啦等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对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给出了以下三点建议:(一)学生的课前自主
13、学习是一节课是否高效的关键。课前的自主学习越充分,课堂的目标就越容易达成。相反,如果课前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尚未充分熟悉文本,课堂的“对话”往往游离于文本或者对文本只是浅尝辄止,未能深人,尤其是未能深入到作者心灵深处。教师在课前一定要通过导学案和其他形式,及时了解、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程度决定了一节课的深度。教师在对话中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平等的首席”,教师在对话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但尊重个性见解并不意味着肯定学生的所有见解,教师要能够及时肯定学生对话中正确的理念,纠正一些错误的取向。否则,对话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教师提高自己解读文本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三)一定要严格控制导学案的容量,精选内容。不要面面俱到。创新后的导学案编写及使用感悟:1、 体现不同文体的阅读规律,让学生有章可循,比较好的起到了引领作用;2、 各个环节既独立又统一,保证了一篇课文学习的整体性,没有了以前的零碎感;3、 各个环节的问题的提出更具体、有指向性,更能体现出层次性,更利于学习活动的展开,实用性更强;4、语文学习有“语文味”了。总之,所有的教学模式都是特定环境的产物,没有一种模式是万能的。我们现在的模式只是适用于当前我校的学情,我们会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践行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追求理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