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总结--经典资料1教学提纲.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49255461 上传时间:2022-10-08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美术史总结--经典资料1教学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中国美术史总结--经典资料1教学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美术史总结--经典资料1教学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美术史总结--经典资料1教学提纲.doc(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国美术史总结-经典资料1-绘画艺术特点绘画是运用点、线、色彩、明暗、透视、构图等手段在平面上创造图像,反映现实和表达审美感受、思想感情的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绘画逐渐形成多种风格和样式,并在中西方形成两大体系。绘画是用色彩和线条在平面上描绘形象的美术种类。绘画是一切画种和品类及其所有样式、形式的统称,广义还包括图案装饰纹样和建筑设计图等。它借助于可被利用的物质材料和相应的制作方法以创造艺术形象,包括运用笔、刷、刀、手指等各种绘画工具和挥洒、涂抹、拓印、腐蚀等各种绘制手段,将颜料、墨汁、油墨及其他有色物

2、质描绘和移置到纸张、纺织物、木板、皮革、墙壁或岩石等平面上,以线条块面、色彩、明暗等造型因素,通过构图形成视觉形象的画面或图像。绘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门类,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迄今已发现的最早的绘画作品大约是1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和法国拉斯科的原始洞窟壁画。稍晚的主要有:印度卡纳塔克贝拉里县汉皮附近一个山洞里的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的石壁画,北非阿特拉斯山脉、撒哈拉沙漠、利比亚以及南非罗得西亚等地岩洞中的新石器时代壁画,中国新疆、内蒙古、广西、云南、黑龙江一些地区的峭壁悬崖上或阴刻或涂绘的新石器时代的岩画。原始壁画多绘动物形象和狩猎场景,与当时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在人类几

3、大文明发祥地最早出现的彩陶,是在陶器坯体上描绘装饰纹样,再经烧制完成的。公元前4000前3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欧贝德文化、乌鲁克文化和西亚其他地区,公元前2000前1700年的爱琴文化的克里特岛,都曾出现几何图形和动植物图形的原始彩陶。世界原始彩陶中,以中国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装饰纹样最为丰富,除几何图形及鱼、鹿、人面形外,还有排列成组的人形纹样,在彩陶中属罕见。出现于公元前6前5世纪的希腊陶瓶有红地黑花和黑地红花两种式样,也称黑绘、红绘。东南欧其他地区,也曾出现过彩陶。人类社会出现阶级和国家后,在宫廷、神殿、寺庙、陵墓等处,普遍都有装饰性壁画,壁画成为古代社会中绘画的主要形式。公元前4

4、000前3000年,尼罗河盆地部落首领的墓穴墙壁上有狩猎仪式的装饰图样,埃及墓穴和神庙墙垣上的壁画主要题材是歌颂法老的权威以及狩猎活动。公元前17世纪古巴比伦汉漠拉比时代玛里宫殿壁画中,有采集、祀神和凯旋的场面。公元前8前7世纪亚述宫殿壁画的主题是国王的生活及战争场面。中国最早的壁画,据文献记载,可上推到商纣王时的“宫墙文画”;周代用于祭祀和会见诸侯的明堂以及战国楚先王庙等,都已绘有壁画。迄今所见最早的实物则是1959年以来考古发掘的陕西咸阳秦宫殿遗址中色彩瑰丽的车马图等壁画残片。中国历朝的宫殿厅堂多有装饰壁画,其题材内容一般为文武功臣、祥瑞、奇禽异兽以及山川景物等。画在墓室四壁、顶部和墓道两

5、侧的墓室壁画,以汉、唐时最为盛行,通常以死者生前生活情景和历史故事、神灵怪异等为题材。在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各石窟中,保存着大量的自南北朝至元代各时期的壁画,其题材多为佛教造像、经传、本生故事以及一般社会生活场景。佛教寺院及道教庙观也常绘壁画,保存至今的著名寺庙壁画有元代道教的永乐宫、佛教的兴化寺和明代佛教的法海寺等。公元前1公元7世纪之间开凿的印度阿旃陀石窟和巴格石窟的壁画主要是宗教题材。在公元前4公元10世纪玛雅人所居住的墨西哥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一带,也有壁画。公元前20前17世纪克里特的克诺索斯宫墙垣上的装饰壁画是迄今所知欧洲最早的建筑壁画。考古发掘出来的公元1世纪罗马庞培城

6、,到处都有彩色壁画。中世纪的欧洲,尤其是1314世纪的意大利,壁画大为发展。文艺复兴时期,西欧及北欧各国广泛流行壁画,最著名的代表作品是米开朗基罗绘制的西斯庭教堂天顶画。文艺复兴后,天顶画仍盛行一时。壁画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时有兴衰。现代壁画,无论其题材内容、艺术形式或制作材料和工艺等,都品类繁多。同时,壁画设计强调与建筑物谐调,形成统一的艺术整体。与壁画相应发展的有镶嵌画,即用彩色的陶片、石块、珐琅或玻璃小块拼嵌成图画,除装饰于墙壁、天花板上以外,也有装饰地面的。它在古代伊朗、希腊、罗马以及中世纪的拜占庭,都曾盛极一时。现代壁画用镶嵌形式者亦不少见。除壁画外,以独立的画幅形式出现的绘画作品

7、,在中国主要是卷轴画。目前所见最早的一幅是晚周帛画。卷轴画在中国发展,历千年而不衰。欧洲于15世纪以前,非壁画的绘画形式有祭坛拼板画,即在大幅的木板、皮革上绘以耶稣受难图等,置于祭坛上的圆龛中。希腊、罗马和伊朗一带,曾普遍流行一种小型绘画,即以手抄书插图为主的细密画。7世纪以后,基督教的圣经和祈祷书上普遍应用此画种。8世纪,印度流行贝叶经的插图。中国明清以来的小说书刊中所附人物绣像,以及故事内容的全图,也属插图一类。用刀在木板上刻画,而后用纸拓印的木刻,是一种最早的版画形式。中国早在唐代即有木刻,元明时代,小说和戏曲说唱本中的木刻插图,其艺术水平已相当可观。公元前16前15世纪埃及新王国时期,

8、由素描发展而诞生了埃及的版画。欧洲中世纪时,为印刷圣经而延续下来的木刻图画,发展而成版画。15世纪,德国画家丢勒将文艺复兴的科学成果,诸如人体解剖学、透视法等运用于木刻版画。版画历经画家们的改进、创造,出现多种材料和刻制手法。1516世纪,欧洲流行铜版画,即在以铜质为主的金属材料版面上刻制,有干刻和腐蚀铜版两种。18世纪末,在发明石印技术的基础上,出现用石版或铅版绘制的石版画。此外,有以黄麻布作底子,用树脂干燥油和软木屑混合压制而成的麻胶版画。20世纪又创造了丝网版画等。约自13世纪起,欧洲许多地方的画家都着手在中世纪流行的湿壁画和蛋彩画的基础上,探索一种比较方便又更有表现力的绘画材料,逐渐形

9、成了油画。蛋彩画多用于拼版画,其颜料中加蛋黄、蜂蜜、无花果汁及胶水和溶剂溶合而成。15世纪以后,蛋彩画逐渐为油画所取代。油画的颜料用快干油,如亚麻仁油、核桃油、罂粟油等调和,颜料中含有硬脂酸,既能表达出丰富的色彩效果,又能塑造形象的层次、质感和肌理。所以油画从文艺复兴以后,成为西方绘画中主要的画种,现在普遍到世界各国。与油画近似的绘画形式有水彩画,其颜料以胶水调制,使用时以水溶解,画于水彩纸上,18世纪在英国发展为独立的画种。18世纪在欧洲,还流行色彩笔画,又称粉彩画。世界上各个国家、地区和各个民族,由于社会风情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由于采用的物质材料和表现手段的不同,因而各自创造了独特的绘

10、画样式;又随着各国文化的交流,彼此学习和借鉴,再加以发扬创造,使绘画发展成为品种极其丰富多采的一个艺术门类。大体上可分为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欧洲绘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两大体系,不但物质材料、工具不同,其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段亦各具特色。在欧洲,约自15世纪开始,油画技术广泛地流传开来,逐渐形成西方传统绘画的特色。一般说来,它以具象摹写、再现客观现象为基础,重在反映客体真实,故重视远近、大小和明暗的正确性,讲究透视、明暗和投影的关系,以造成空间实体如能触摸的效果。然而,油画也并不停留于如实摹写对象。西方绘画的诸形式因素,如色调、结构的巧妙运用和安排,也极大地影响作品的艺术表现力。画家用富于情感

11、的色彩、构图、节奏和韵律,以突出创作的意图表达作品的内涵,使它更加强烈地感染观众。西方绘画发展到19世纪印象派之后,在强调主观精神、表现自我及形式探索等方面,大幅度突破传统写实的束缚。到了20世纪,各种流派纷呈,从强调形式到否定形式,从具象到抽象,出现了各持己见的诸种极端见解。中国绘画传统,以“神形兼备”为皈依,重在抒发主体精神。绘画创作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把握,由表及里地强调对精神特征的理解,通过画家的主观精神因素,包括修养、品德、秉性等,与客观世界相融合,从而创造出具有深刻内涵的美的形象和境界。中国画在长期发展衍变过程中,又积累了极其丰富的技法经验,包括以毛

12、笔纵横挥洒,运用线描和墨、色的变化,来表现形体和质感,强调传达神韵和气势。文人画派又将诗、书、画、印相结合,形成富有东方特色的艺术情趣。绘画艺术发展至今,从材料工具来分,其种类主要有:水墨画、油画、版画、壁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等。许多画种又可细分为不同的品种和样式,如版画可细分为木刻、铜版、石版、胶版、丝网版等。其中木刻版画因印制技法不同,又有水印木刻和油印木刻之分。水墨画若从表现手法不同特点来区分,有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或谓工笔重彩、水墨写意;若依装裱形式,则可分为卷轴和册页。油画又可分为无光的和有光的品类。壁画的发展,除了传统的湿壁画、镶嵌画外,还有陶瓷壁画和有色水泥壁画以及木板拼嵌

13、的壁画,还有用放大的照片制作的壁画,这些都是边缘画种。此外还有丙烯以及多种塑料颜料的画种。习惯上还以绘画的题材内容和社会作用来区分画种:以人物为主体的人物画。其中描绘具体人物的称肖像画,15世纪西画中,肖像画很盛行;中国的肖像画,传统称为写照、传神、写真。以社会生活风貌为题材的风俗画。16世纪,风俗画在欧洲发展为独立的绘画体裁。17世纪荷兰画派的风俗画著名一时。1719世纪日本的浮世绘,即是著名的风俗画流派。中国宋代画家李嵩的货郎担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也是著名的风俗画。专以宣传为目的的招贴画,又称宣传画。以宗教教义及故事为题材的宗教画。以讽刺幽默为特征的漫画。以战争事件及军事活动为题材的

14、军事画。以历史事件、故事及传说为内容的历史画,如中国唐代阎立本所绘步辇图、宋代陈居中所绘文姬归汉图等;欧洲历史画于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独立的绘画形式,1719世纪发展鼎盛。在中国又有专为春节喜庆活动绘制的年画。除人物画外,依题材划分,中国画又可分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西洋画可分别为肖像画、静物画、动物画、风景画、室内画等。此外,又可根据画面形式和体裁,区分为独幅画、架上画、组画、连环画和插图等。在绘画发展的历史中,不仅在实践上出现了千姿百态的表现手段、形式技巧和风格特色,而且,在理论上形成了众多的派别,反映着世界观和艺术观的差异。从原则上说,一切绘画都要求思想性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而绘画又是

15、个体性很强的艺术劳动。古今中外,其风格流派更迭变幻,纷纭繁复,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有的重视绘画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强调题材内容的思想性及社会意义,要求作品表现一定的哲理、信仰、伦理道德观念等;有的则强调绘画的审美作用,以美感为最高境界,追求完美的形式技巧。在主体(画家)和客体(描写对象)的关系上,有的恪守客观对象的形与质,并力求生动地传达其神态;有的则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精神,即自我感受和激情以及心理效果。从绘画的发展来说,不同的画家,总是有所侧重,现实的、理想的、写实的、写意的、具象的、抽象的、形似的、神似的,或神形兼备的,从不同角度和程度上各自强调某一方面。从创作方

16、法来说,自古以来,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表现主义等主要派别;在西方,现代流派更是层出不穷,有的刻求逼真,有的完全摒弃任何意义的具象,以至产生了只求理性思考的以及非具象性的绘画。绘画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自有它最基本的要素与特征。区别于其他文艺形式的绘画,是依赖视觉来感受和欣赏的造型艺术。画家可以充分利用绘画的造型因素(形、色、光、线条等)和笔法的魅力来感染观者。但绘画有其局限性,即不能像小说、诗歌、戏剧、电影和乐曲那样利用人物对话、表现情节发展和心理状态,只能展示出静态的形象。因此,画家需善于选择和捕捉最富有启发性的瞬间形象,予以概括、提炼和升华,创造出富有生命力、表现力并富于联想的形

17、象,使之超越相对静止的时空范畴,而达到深广的艺术境界。绘画造型不像雕塑、建筑及一部分工艺品那样,占有三维空间,它是在平面上表现形象,因而有它独特的艺术语言。它运用透视学原理、明暗向背关系、色彩的浓淡冷暖变化等,表现景物的远近层次,使平面的画幅呈现出具有深度和立体的空间效果。中国画章法布局的虚实、疏密,运笔的轻重疾徐,用墨和色的浓淡干湿以及皴擦点染等形式技巧的妙用,油画的笔触、色块和各种形象化的手法等,无不使平面的画幅反映出形象的质感、气势、神韵和风采。即使最写实的绘画,也区别于摄影艺术。摹写客观现实生活的绘画,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通过画家的主观意识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画家在对客观世界的观察、理解和

18、感受中,产生艺术的想象与联想,融合个人的主观精神因素,包括修养、品性、气质及情思,按照自己的审美意识和趣味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因此,绘画作品远不是客观事物的单纯摄取和反映,而是画家通过自己的意志及技艺作客观事物的表现。现代超现实主义和照相现实主义流派的作品,仍然具备着绘画的素质,绝非照相术所能代替。此外,不同的绘画种类,由于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工具和表现技法的互异,产生着各自特殊的审美意趣,如油画的变化多端的肌理感的技法美感,版画的黑白灰关系中的刀法趣味,中国画的富有生气的笔墨情趣等,都说明绘画的物质材料、手段技巧所构成的形式美是绘画形象统一整体不可分割的因素。中西方绘画自成体系及区别造型手段:中

19、国画:以线条造型为主色彩注重概括性、装饰性,讲究墨色变化。如:送子天王图吴道子西洋绘画:明暗造型为主色彩注重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变化。如:夜巡伦勃朗空间处理:中国画:散点透视如:清明上河图张择端西洋绘画:焦点透视如:林间小道霍贝玛互相吸收互补:中国画:转战南北石鲁西洋绘画:舞蹈马蒂斯中国美术史总结-经典资料第一章史前美术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艺术彩陶及分布: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一、仰韶文化的分期:早期半坡文化中期庙底沟文化晚期马家窑文化(马厂、半山、马家窑)二、彩陶文化的特征:1、型制2、纹饰:典型纹饰与作品3、手法:线描平涂综合陶器-人类利用泥土的烧制造的实用器皿或陶艺品,是史前人类社会的

20、重大发明。按用途分3:饮食器,炊煮器,储藏器;按陶质分4:红、灰、白、黑;按器表装饰分4:拟形陶,彩陶,印纹陶,素陶装饰纹样分3:动物纹、植物纹、人形纹。山大本课题拟形陶-指将器外形做成某种事物形象的陶器,如狗形陶,鹰形陶等。就功能说,它具有同类器皿的实用功能;从外表看,它又是一种史前雕塑。彩陶-指器表带有彩绘纹样装饰的史前陶器。多以红黑白黄赭等颜色绘成纹样,色彩沉稳浑朴,纹样造型概括简练,并具有较强的主观抽象性。有几何、植物、动物、人物纹样,是史前美术品中装饰最精美,内容最丰富,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形式。山大本科题陶塑的创作手法分为:模仿性、幻想性、抽象性山大本科题三、黑陶艺术黑陶-史前陶器中

21、艺术成就较高的一类,器物表面光洁,整体器形线条流畅优美,器物本身具有黒薄光亮棱鼻的艺术效果,富有高于实用价值的纯审美价值。四、雕塑与绘画新石器时代绘画形式:彩陶上的绘画岩画地画壁画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造型方法及特点山大本科题1、采用间接打击石片法。2、石器类型丰富,形状对称,加工精致。中国岩画的艺术风格山大本科题在制作手法上大体上可分为刻、绘两种。北方岩画大都是刻制的,其手法有3种:磨刻,线条无明显的凹陷,画面平整光洁;敲凿,用坚硬器物在岩石上敲击出许多点窝;线刻,似用金属凿头勾勒出形象轮廓,然后掏深线条。作品风格具有粗犷、简洁、明快的特点。南方岩画的制作大都以红色涂绘,颜料为矿物质颜料。色彩稳

22、定,经久不变。有用手指蘸着颜料绘制的,某些较大的图形也可能是使用羽毛或其他工具涂刷的。表现手法古拙独特,画人物大都不表现五官,只通过四肢位置以表现动作、体态和感情;画动物亦仅重点刻画出角、尾、耳等特征部位,即可辨认出是何种动物.中国岩画在构思上天真纯朴,反映出人类童年时代某种幼稚的想像和美好的愿望。在造型上采用平面的造型方法,许多岩画往往是一些相互不关联的个别图像,即使是组成一幅画面的,也经常是一个个图形的重叠,而没有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画面采用垂直投影画法,视线与对象最富特征的面保持垂直,追求物体的正面显示。岩画在塑造平面图形时,很善于抓住物象的基本形,物体的结构简化到不能再简的程度。没有细

23、节刻画,大都不画五官,这些粗制的图形中,却能描绘出生活的真实,显示出活跃的生命力,其中以动物形象尤为生动。这种原始形态的艺术的特征是,对于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艺术上粗犷手法浑然一体地结合在一起,这或许是许多岩画至今仍有其生命力的原因。先秦美术(一)青铜器概述青铜器类别“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器、车马器”功用及其文化内涵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如鼎、鬲、尊等。(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3)兵器:

24、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有戈、钺(yue)、矛、剑、镞(zu)等。(4)工具及车马具:如犁、锄、镰、铲、斧等。此外,青铜日用器从用途上的主要分类有:食器、酒器、水器、日用杂器四种。其中以食器、酒器为主。(二)青铜器的造型与装饰特点一、纹样类型饕餮、夔龙、夔凤、云纹、雷纹、乳钉纹饕餮纹-又称:兽面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恶兽。饕餮纹是一种图案化了的兽面,是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龙纹,图案取传说中龙的形象。蟠虺纹,以蟠曲的小蛇(虺)的形象,构成几何图形。蟠螭纹,图案表现传说中的一种没有角的龙(螭),张口,卷尾,蟠曲。象纹图案表现象的形态,有长鼻构成明显的特征。涡纹特征是圆形的几何图案,这是一个

25、圆凸面上饰有水涡状线条的纹样。弦纹,纹形为凸起的横线,一般一道至三道。乳丁纹,纹形为凸起的乳突,排成单行或方阵。云雷纹,青铜器上一种典型的纹饰。(三)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帛画画中人物为一宽袖长裙,合掌侧立的上流社会的女性形象。其上方画一展翅扬尾的凤鸟和一只张举双足,身姿劲健,尾部卷曲的龙。所表现的是此女子的“灵魂”在被想像为具有神异力量的龙、凤引导下,升往仙境的情景。画面上墨笔线条运转有节奏韵律感,黑白块的对比,点、线、面结合,使形象既有一定的重量感而又生意盎然。理想化的凤鸟形象,是综合了自然界的雉、孔雀等羽毛华丽的鸟类特点创造而成,并赋予作为神灵的凤鸟形象以雄健奔放,轩昂非凡的气势。人物御龙帛画

26、画中是一位头戴高冠,身穿长袍,一手握剑,一手拉缰,驾龙升天的中年男子形象内容与上一人物龙凤帛画相仿,形式也近似,帛画,标志着中国古代绘画的独特风格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形成,是中国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战国时期帛画:都表达了,死者生前立场景或死后生者对死者的美好寄托,女的景物的为雉、孔雀等华丽的鸟类,男的舞剑、龙升天)。西汉马王堆帛画:天地人神混杂的图象山大本科题汉代绘画遗存中最精彩的当数帛画,而其中最令人动魄惊心的便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T字形“非衣”,系驮侯利仓之妻盖棺的吉祥物。画面分天朝、人间、地府三段。天上为横幅,其余为直幅。分别以太一神、驮侯妻、祭祀者、合欢鳌为各段的中心。天界有扶桑

27、树、九个太阳、嫦娥、新月,以及象征长寿的蟾蜍、白兔;日月同辉,令人神往;天门有司命守卫。气界为驮侯妻缓行升天,吏前婢后,迎护隆重。人间双龙穿璧,象征幸福吉祥;家属聚集祭祀,祈求死者灵魂早归仙境。最底部合欢鳌背上大力神,双手、托着大地,孔武有力。全图内容丰富,想象瑰丽。(四)书法艺术甲骨文是殷代的古人在占卜时,写在兽骨或龟甲上的文字,又称殷墟文字,可说是中国最早的艺术文字。山大本课题金文是铜器铭文,又称钟鼎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金文就像是装饰体。金文亦无大变化,跟前期比较起来,字势相近,但不如其雄健的风格。字体紧密而又疏落,字形方阔,极为优美。山大本课题汉字起源的传统说法:1,结绳说.2,八卦说

28、3,刻契说山大本科题第二章秦汉美术绘画艺术秦汉绘画的艺术特征形式、表现、内容及技法秦汉时期的绘画作品仅见于墓葬壁画和帛画。壁画大都以仪仗、宴会为题材,人物为主,车马为辅;帛画以表现天上、人间、地下“三界”为主,体现了引魂升天的主题思想。绘画技法大都采用线描填彩。秦汉书法发展秦汉时期,时代变迁剧烈。文字缺少统一,大篆经过改创小篆,大小篆书又简化成隶书,随后又发展成草书,而又演变成章草,行书楷书。秦汉时期,文字书法遗迹主要是帛书、简牍、壁画、篆刻、瓦当以及青铜铭文。画像石与画像砖画像石(砖):是指汉代豪族祠堂和陵墓地面建筑阙、享祠碑的壁面上以及墓室表面的装饰绘画性雕刻。画像石和画像砖的艺术风格?a

29、、画像石和画像砖是我国古代祠堂、墓室、石阙的装饰性图象。始于西汉,风行东汉,随厚葬之风发展。画像石以山东、河南、四川等地最多,以山东武氏祠石刻最著名;画像砖主要分布在四川、河南、甘肃等地,以四川最多且具特色。画像石多为祠堂石室的壁画及墓门、楣、楹的装饰画;画像砖则往往是嵌在墓室的壁上。b、画像石画像砖表现内容广泛,从上层贵族的享乐到下层人民的劳动;从伏羲女娲到凤舞龙潜的神话无所不包,另有历史故事和战争田猎,如荆轲刺秦、列女孝子等等。c、画像石和画像砖的雕刻技法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平面浅浮雕,即在打磨平整的砖石上,将所绘物象轮廓周围的平面剔去一层,再对形象略施雕刻,有的还涂以彩色,多表现人物,如

30、山东武氏祠的石刻画像;另一种是线刻,即在平面上以直线或曲线刻成图画,花鸟虫鱼或建筑物都是用这种方法,如四川画像砖中的花砖等。d、各地的画像砖石各有特色。山东朴重、四川活泼、河南雄健,在中国绘画雕刻史上有重要的艺术价值,鲁迅、林风眠都对汉代画像砖石有很高评价。雕塑艺术俑-是古代用来陪葬的塑像,主要是陶瓷、泥土或木质作成人的形像。山大本科题秦始皇陵兵马俑:兵马俑反映了秦王朝兵强马壮、叱咤风云的气势。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而塑造的,艺术手法细腻、明快,手势、脸部表情神态各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出泥塑艺术的顶峰,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老文化增添光彩,给世界艺术史补充了光辉的一页。

31、东汉陶俑:圆雕-说唱俑左手抱鼓,右足高跷,眉飞眼笑,塑造了一位兴高采烈地一边拍鼓一边说唱民间艺人形象。手法之洗练,形象之生动,神态之活泼,可谓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汉代人物雕塑之代表)。霍去病墓石雕的重要特点,是因石而得形,因形而造意,因意而施工。艺术家充分利用石块的自然形态,运用纯朴的意匠稍事雕凿,就完美地体现了创作意图。造人物情态方面细致入微,并且在写实中已寓有夸张手法。山大本科题建筑艺术瓦当-是指屋顶檐头简瓦前面的陶治圆形遮挡物,俗称瓦头。同时又是一种装饰物。瓦当主要有图案纹和文字纹两种,瓦当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山大本课题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美术魏晋南北朝绘画艺术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

32、美术领域的重要发展变化06年山大硕考(1)艺术的自身功能被人们认识,美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而独立(2。)山水画开始萌芽(3。)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批确有历史记载的画家(4。)专门的绘画理论著作出现(5。)佛教绘画和佛教雕塑成为美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曹不兴,三国吴人,是最早享有盛誉的一位画家,他的画被列为吴国“八绝”之一。顾恺之东晋最伟大的一位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顾恺之的绘画注重表现人物精神画貌,尤其重视眼神的描绘。女史箴图共九段,内容是讲解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春蚕吐丝”、“春云浮空、流水行地”游丝描。洛神赋图是据诗人曹植的洛神赋而画的。创造了人神相恋的梦幻境界,用以抒发作者

33、失恋的感伤。南朝人物画:陆探微的“秀骨清象”、“密体”,张家样(僧繇凹凸法疏体)。谢赫“六法”谢赫的“六法”有什么意义?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模写“六法”。六法原先是绘画优劣的批评准则,后来成为中国画的经典理论和实践指导原则。a、气韵生动:原指表现出对象的精神面貌,使作品具有生动的感染力。骨法用笔:指物象的结构和表现这种结构的线条笔法;应物象形:应对描绘对象的外形再现形象;随类赋彩:依据不同的对象色彩类别表现色彩;经营位置:构思和构图的谋篇布局;传移模写:临摹学习前人的优秀作品,向遗产学习。b、谢的“六法”是在总结前人及当时

34、的绘画创作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他将之前散乱、模糊的思想系统化、明确化,确定为批评的准则,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画品专著。c、“六法”本是人物画的品评和创作准则,由于这些准则的包容性、概括性,后来成为所有题材绘画的普遍指导原则,也成为整个中国画的品评标准。宗炳的画山水序有何意义?宗炳画山水序出现于公元440年之前的南朝刘宋。他除了提出的近大远小透视原理之外,力倡山水画要体现圣人之道,而非消遣。画山水序既是中国山水画理论的起点和基础,也是最早将老庄道家思想贯彻到画论。后世山水画家、山水画论者几乎都以道家精神为宗旨,皆可归功于宗炳的影响。“山水以形媚道”、“卧以游之”、透视法。王微叙画有何意

35、义?a、王微(415453)在叙画中首先排除山水画的地图实用价值,认为山水画独立成科,且与易象同体,把山水画提高到圣人经典般的高度。b、提出书法笔势点划可用于山水画描写,这是后世书画相通论之始。c、提出“拟太虚之体”的“写心论”,与宗炳的“以形写形”相得益彰,影响至今。d、最后涉及山水画欣赏问题。要求山水画“怡悦情性”,可称为文人画论之滥觞。魏晋绘画理论有哪些?(1)顾恺之提出了”传神”的理论,开始是指肖像而言,即图绘人物。要求能生动的传达其神情意态,后来传神一词被运用到山水花鸟等画科中,表现出事物的自然生机。(2)宗炳提出了”畅神”的绘画理论。(3)谢赫提出了绘画品评标准”六法”:1。气韵生

36、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彩。5。经营位置。6。传移摹写。“六朝三杰”指谁?六朝三杰是指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南朝梁张僧繇三大家,若加上三国吴曹不兴并称六朝四杰;加上唐吴道子并称“画家四祖”。画史上把陆探微和顾恺之并称为“顾陆”属于“密体”画风。张僧繇、吴道子属于“笔才一二,象已成焉”的“疏体”画法。隋唐的绘画艺术(一)阎立本代表作: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线描细劲坚实,设色浓重妍丽,造型中的观念性与“以神写形”的强化与夸张。阎立本的人物画有什么特色?阎立本乃世家弟子,承家学而在人物、鞍马、山水、道释、台阁等方面都有较高造诣,其中成就最高的当推人物画。阎立本的作品流传至今的有步辇图

37、和历代帝王图。前者描绘唐太宗坐在步辇上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迎亲使者禄东赞的场面。后者描绘历史上十三位君王,作为“兴废之戒”。阎立本人物画与六朝画迹相比,写实性强,重人物个性描绘;且多取材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以鉴戒贤愚、弘扬治国安邦之大业,这与同代和后来的人物画家,如吴道子主要服务于宗教有明显差别。阎立本的线描画面部细劲圆润,画衣物简练粗重。相较于顾恺之的“春蚕吐丝”风格更注重根据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线条。设色也较前代更浓重,多使朱砂、石绿,有时还使用金银等贵重矿物质颜料。中国人物画从汉代的简朴、稚拙发展为两晋南北朝的“迹简意澹而雅正”并向“细密精致而臻丽”方向发展,阎立本在此基础上将中国绘画向盛

38、唐的“焕烂而求备”推进了一步,因此他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画家。(二)尉迟乙僧造型的奇特,铁线描与凹凸法。(三)“画圣”吴道子-不拘题材,“莼菜条”,“吴装”:焦墨薄彩,“吴带当风”。吴道子的艺术风格和地位吴道子创作活动期在唐开元、天宝年间。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首先说“国朝吴道玄古今独步,前不见顾陆,后无来者”,“吴宜为画圣”。至此后人皆誉其为“画圣”。原因在于:a、吴把中国画运用线条的方法发挥到了更高境界,创造出一种离披点画、脱落凡俗的“疏体”:其特点是笔势磊落、圆转多变,笔简意全。传为吴作的“送子天王图”,人物服饰线条勾勒,有轻重、缓急、粗细、快慢之变化。b、在吴道子笔下的释道人物有三个特点:对

39、佛教故事理解中国化;佛教故事艺术形象上的中国化;宗教故事人物生活化。他的作品是佛教题材中国化的典型代表之一。c、吴是中国山水画之祖师,山水在魏晋南北朝时萌芽,画法相当稚嫩,顾恺之、宗炳、王微虽然都提出了山水画的理论方法,但在操作上还是装饰性强而写实性少。吴创造了笔简意远的山水“疏体”,才使山水成为独立画种,从而结束了山水之作为人物宫观的背景之附庸地位。(四)张萱、周昉的人物画丰颊肥体、设色明丽、刚柔相济的“琴弦描”。唐代仕女画家中最著名的是张萱和周昉,张萱捣练图是反映唐代妇女劳动生活的图景(长卷式的画面上分为三组,一组是用木杵捣练的场面;一组是理线和缝纫的活动;一组是用熨斗熨平的活动。虢国夫人

40、游春图,所描绘的贵妇人宴游生活片断,概括表现了当时贵族生活的骄纵富有,炙手可热的场面。周昉,创造了“水月观音”形式,较为活泼。但他仍以“绮罗人物”画著称,和张萱一样,妇女形象多是艳媚丰满的体态。作品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都是唐式仕女图画的典型风格。张萱和周昉开创的绮罗人物画,对后世影响很大,至晚唐仍在盛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纨扇仕女图等,都取于宫廷生活,表现出她们的闲情逸致。什么是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这是历代画论中对两种风格画派的鉴赏、评说的高度艺术概括,它指古代人物画中表现衣服褶皱的两种不同程式。曹不兴:一派笔法稠叠,所画人物衣衫紧贴在身上,犹如从水中出来;吴道子:一派笔势圆转,所画人物衣带

41、宛若当风飘舞。此语最早出于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曹为曹仲达,吴为吴道子。山水画的兴起隋代展子虔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山水画卷。游春图描绘达官贵人春季郊野踏青游乐。青绿勾填不加皴染,画面古意盎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作为人物故事画的陪衬,“人大于山,水不容泛”,还不懂得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游春图则以山水为主体、人物为点景,配以殿阁舟桥,恰当地表现了客观物体之远近、高低、大小关系及空间透视关系,为山水画的划时代创造。后人视其为“开青绿山水之源”。李思训父子的“北宗”青绿山水画李思训(“大李将军”)江帆楼阁图李昭道(“小李将军”)明皇幸蜀图唐代画坛上的“大小李将军”指谁?山水画发展到唐代,开始改

42、变了以往大都还处于位人物画作背景的状况,脱颖而出为一门独立画科,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金碧青绿山水画具代表性。明代董其昌称李氏父子的画为“北宗”山水画创立者。李思训(653718)唐宗室,工画金碧辉煌的重青绿山水,玄宗开元初官左武卫大将军。人称“大李将军”,其子李昭道人称“小李将军”,父子两人的画格律严密、笔法工整、色彩浓烈,代表着古典画派极盛时期的豪华的风格。李氏父子的代表作有“江帆楼阁图”、“明皇幸蜀图”和“春山行旅图”。水墨山水王维“南宗”之祖“破墨”、“皴法”隋唐山水画代表艺术家及其艺术特征(4)初盛唐山水画成为独立的画科,到盛唐出现不同的流派,形成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体系。(1)青绿

43、山水画派:1展子虔(隋):A.游春图:a.以青绿勾填法描写山川人物,尚无皴法,树木直接用粉点染,体现朴拙而真切描绘自然景色的能力。b.画面取俯瞰式构图,获得“远近山川,咫尺千里”的效果,游乐于山川中的人物,是在追求“画外有情”的艺术境界。C.艳丽的设色,观察与认识自然景物能力的提高,开创青绿山水的端绪。“大小李将军”(唐):A.李思训:a.史称“大李将军”,通过致密的描绘,创造动人的意境,唐人推崇他的作品为“国朝山水第一”.b.绘画着眼于山川景色和画面寄寓的情怀:江帆楼阁图追求特定的季节效果,是对青绿山水在艺术上的继续和发展。B.李昭道:a.史称“小李将军”设色用笔稍变其父法,被认为“变父之势

44、,妙又过之”。b.明皇幸蜀图:表现唐明皇避难入蜀,在崇山峻岭中与其行从路途跋涉的情景。“初见平陆,马皆若惊,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这一细节描绘,对突出画面中心人物及唤起联想有较大的作用。(2)水墨山水:王维:a.著名诗人,也是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以诗入画,创造简淡抒情的意境。b.采用“破墨”山水的技法,发展了山水画的笔墨意境。c.以辋川为题材。张璪:a.唐中期画家,以水墨作山水松石。b.他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通过摹写自然山水来传达人物的主观性情。花鸟畜兽画家韩滉的五牛图是传世品中最早的纸本作品。画中五头不同角度的牛,用线勾勒,结构略施晕染,可据此了解当时的造型能力以及笔墨

45、技巧。韩干:唐代杰出画家,善于画马。韩干画马,不拘于陈法,注意观察事物和写生,遍画宫廷御马,受人称颂。他画的马,体态骠悍肥壮,精神饱满,生机勃勃,是典型的唐代风格。其代表作有牧马图、照夜白图等。绘画画史论著作的发展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唐朝名画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绘画断代史。按“神、妙、能、逸”四品记述唐代画家共120人。历代名画记:是中国第一部较完备的绘画通史,作者唐代张彦远。全书共分十卷,四部分内容:绘画的发展史、画家传记及有关资料、绘画技法与理论、作品的鉴赏、收藏与考证。在古代美术史论著中,是一部科学、系统的重要文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

46、通史著作。(1).作者张彦远:晚唐时期重要的书法家和书画理论家。采集前人著述加以汇集整理,并发挥自己的见解。(2)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A.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B.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赏,收藏。C.画家传记及作品。(3)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史论结合的著史传统,在占有尽可能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以当时绘画实践所能达到的理论认识为指导,作绘画历史规律的探讨和理论的归纳。(4)专辟叙论部分,集中阐述绘画发展的史论认识:A.绘画的功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B.强调了“气韵”,“骨气”之间的辨证关系,提出“笔不周而意周”,作画在于“得意”的主张。C.指出古代绘画中存在着“疏”

47、,“密”二体的发展线索和唐以来师资南北传授系统。(5)全书七卷篇幅汇集了三百七十余位画家传记资料及其作品著录,是一部系统的绘画史学名著,在中国绘画史学发展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只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经典文献。山大本科题06研考题书法篆刻艺术钟繇被誉为“正书(楷书)之祖”皇象,急就草画如铁石,每字下方的竖笔尖尖下垂,古称“悬针体”。王羲之兰亭序名贤41人宴集会稽山阴兰亭快雪时晴帖王献之鸭头丸帖洛神赋圆润成熟,笔意中已不见波磔隶意,世称“行世小楷无出其右”,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颜真卿论者称他的字“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其正书笔画求横平竖直,丰腴雄强,结构则宽博大度,字字谨严

48、,颇有庙堂气,被视为千余年来书学的典范。祭侄文稿柳公权与颜体不同,柳书偏重骨力,顿挫转折明确,却又遒媚得体。时有“颜筋柳骨”为誉,玄秘塔碑张旭与怀素草书起源早,入唐以后变化极快。唐文宗时称李白诗歌、裴旻(min)舞剑、张旭草书为“三绝”。代表作有古诗四帖。雕塑艺术杨惠之:唐代雕塑家。与吴道子同为唐开元年间人,两人初为画友并均师从张僧繇。后专攻雕塑,“为天下第一”,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誉。杨惠之的作品当时几乎遍布中州一带,今天所见到的只有传为其所作的苏州保圣寺的罗汉塑像了。著有塑诀一卷,可惜已散佚。陵墓雕塑隋唐陵墓雕塑主要几种形式:线刻、浮雕、半圆雕、圆雕昭陵六骏-指立于唐太宗墓前的六块浮雕,内容表现他生前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