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培训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发展战略培训资料.doc(7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Good is good, but better carries it.精益求精,善益求善。中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发展战略一、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在我国,现代服务业虽然是一个新兴产物,但一直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1997年,“现代服务业”的名称首次正式出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促进现代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的法规和文件,如国务院及有关部委相继颁布了“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我国
2、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促进了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及其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中也针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问题专门成立了研究组,提出了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路。多数地方政府坚持“三二一”(第三产业所占CDP的比例最高)的产业发展原则,也把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就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措施,掀起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热潮。例如,上海发布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筑具有上海独特优势的产业群,进一步增强上海服务长江三角洲、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的能力,为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作出贡献;杭州计划投入1亿元,作为扶持现代服务
3、业的发展资金,等等。现代服务业的宣传推广也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主办的“中国国际服务业大会和展览会”,其目的就是宣传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成果和政策,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展示国际服务业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增进国际服务业的交流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水平逐步提高,作用日益显现。服务业的增加值由1978年的861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37669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23上升到2003年的33.2,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由89元增加到2915元。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扩大就业岗位、转变经济增
4、长方式、缓解资源环境约束、提高产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1978年,中国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只有4890万人,到2003年猛增到21809万人,净增16919万人,几乎是同期第二产业净增从业人员的两倍,服务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和应用,我国现代服务业从无到有,快速发展。一些信息化水平较高的行业,如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已经接近国外发展水平。金融服务业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网络系统、结算系统、在线交易系统,发展了现代化支付工具,客户服务系统,提供代客理财等2000多种金融服务产品。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发展迅速,2003年全社会电子商务交易额比2002年增长30
5、以上,电子商务的经营机制和赢利模式已基本与国际水平看齐,成为当今我国经济社会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但是,我们也看到,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仍相对滞后,还存在以下现实问题:3.1服务业所占比重低,增加值滞后GDP增加值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远远高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但服务业的发展仍相对滞后。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仅大大低于64的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5的平均水平。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33个国家中排在第122位,只有11个国家的比重低于我国。从1993年到2003年,我国服务业的产出占GDP的比重分别为32.7和33.2,10年的时间仅上升了0.5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徘徊在13左
6、右,也明显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如果我国服务业能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那么我国的GDP将至少增加12,以2003年的GDP计算,折合人民币约1.4万亿元;也就是说,我国服务业在近几年内将有1.4万亿元的巨大发展空间。3.2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从服务业内部各个行业的变化情况分析,1991-2001年间,增加值提高幅度最大的是社会服务业和邮电通讯业,分别增长了5.4和5.1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广播电影电视业增长了2.1个百分点,也比较大;交通运输仓储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降低幅度最大,分别是6.6和5个百分点,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降低了1.4个百分点。就业比重提高幅度最大的是其他服务业,排在其
7、次的是房地产业和社会服务业,分别提高了0.17和0.09个百分点,其他的各个行业所占比重都有所下降。在服务业增加值结构中,交通运输仓储业下降比例最大,邮电通信业、社会服务业上升比例最大,体现了现代服务业地位提升、传统服务业相对下降的规律。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发达国家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变化,虽然与我们的分类不同,但也显示出同样的趋势: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保险、房地产、商务服务以及科学教育和社会服务业比重上升,其他服务业的比重变化不大。但是,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仍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包括商品流通、餐饮和交通运输,大概占40左右,劳动生产率较低。另外,我们的货物贸易出口有很大的顺差,而服务贸易却基本
8、是逆差,服务产品竞争力比较弱,每年约五、六十亿美元逆差,最近几年还有所扩大。从就业比重来看,我们现在大概是27.7,而和我国收入水平相当的国家的就业比重大概是4045,所以我国服务业的就业比重也比较低。2000年,美国、日本、欧盟的服务业从业人员人均生产率是6万美元以上,我国仅为2000美元左右。生产性服务比重小,仅占28左右,与发达国家50以上的比重存在量级差别。2003年北京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虽然高达61.4,居全国第一,但有80是传统的餐饮、旅游等传统服务业,科技、金融、高科技等现代知识型服务业比重还不足10。3.3服务业信息化总体水平较低,技术含量不高(1)行业信息化水平差
9、异明显金融服务等一系列金字工程领域信息化水平较高,其他领域则相对落后。分析信息化水平高的行业的原因主要有:业务模式相对稳定。这些行业业务模式固定且标准化,人为参与操作较少,可以方便的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基础信息相对规范。很明显,由于其服务内容的特殊性,这些行业数据格式严格统一,可以方便地实现基于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共享;国家投入力度大。其他行业信息化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是服务模式复杂且不统一,如电子商务,涉及到不同的贸易规则和协商调节机制等等。另外,规模小、用户分散等也是制约信息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2)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虽然我国服务业信息化发展迅速,服务业内部办公自动化具有较高普及率,近年来
10、各种基于Internet的服务站点日益增多,网络信息服务正在从单向信息发布向双向交流过渡。但是,总体建设水平仍然落后,主要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没有统一规划,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信息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基础信息建设责权利不清楚,造成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大小信息孤岛泛滥,形成当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信息技术产品在我国服务业中应用的领域和水平低。即使在我国信息化水平很高的服务业领域一一银行业中,信息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也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我国2002年的ATM装机量相当美国1983年的水平;我国每100万人口的ATM机拥有量不到40台,美国为1100台。(3)服务业信息化观念
11、落后在服务业领域,一方面,服务业从业人员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清醒认识,迷信技术,使得信息化工作不务实,重技术,轻管理,信息化目的不明确,不理解信息化的真正含义,盲目追求技术上先进性,却与自身管理模式无法匹配,有的甚至是为了攀比等其他目的,期望结果与实际效果出入太大。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对信息化持有保守态度,认为信息化对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加速服务业发展作用不大,使得很多服务行业特别是规模较小的行业信息化进程迟缓。(4)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落后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是信息增值的必要途径,是整个信息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我国服务业规模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行业沟通,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12、,造成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按照经典信息服务模式理论,当前服务业信息化阶段所提供的服务模式以传播模式和使用模式为主,而真正满足用户的问题解决模式没有有效的实现,包括一些信息化水平高的行业,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充分开发利用相关的信息资源,这就要求我国服务业信息化要进一步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3.4服务产品创新能力差,附加值不高我国的服务业由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所以相对的劳动生产率也非常低。2000年,我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大体上是2000美元,而美国、日本、欧盟都在6万美元以上。发布向双向交流过渡。但是,总体建设水平仍然落后,主要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没有统一规划,信息共享机
13、制不完善,信息所有权、使用权以及基础信息建设责权利不清楚,造成各自为政,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大小信息孤岛泛滥,形成当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信息技术产品在我国服务业中应用的领域和水平低。即使在我国信息化水平很高的服务业领域一一银行业中,信息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也与国外存在很大差距。我国2002年的ATM装机量相当美国1983年的水平;我国每100万人口的ATM机拥有量不到40台,美国为1100台。(3)服务业信息化观念落后在服务业领域,一方面,服务业从业人员缺乏对信息技术的清醒认识,迷信技术,使得信息化工作不务实,重技术,轻管理,信息化目的不明确,不理解信息化的真正含义,盲目追求技术上先
14、进性,却与自身管理模式无法匹配,有的甚至是为了攀比等其他目的,期望结果与实际效果出入太大。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对信息化持有保守态度,认为信息化对提升服务业竞争力,加速服务业发展作用不大,使得很多服务行业特别是规模较小的行业信息化进程迟缓。(4)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落后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是信息增值的必要途径,是整个信息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由于我国服务业规模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行业沟通,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无法实现资源共享,造成信息资源的极大浪费。按照经典信息服务模式理论,当前服务业信息化阶段所提供的服务模式以传播模式和使用模式为主,而真正满足用户的问题解决模式没有有效的实现,包括一些信息化
15、水平高的行业,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充分开发利用相关的信息资源,这就要求我国服务业信息化要进一步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3.4服务产品创新能力差,附加值不高我国的服务业由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所以相对的劳动生产率也非常低。2000年,我国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大体上是2000美元,而美国、日本、欧盟都在6万美元以上。知识密集程度低直接阻碍了服务业产品的创新能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服务业的内涵和覆盖领域也在发生着变化。一是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的发展促进了传统服务业的振兴,使传统服务业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提供服务产品;二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迅速发展。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产品价值体现在服务的
16、输送和知识产权上,包括计算机软件与信息加工服务、研究开发与测试服务、市场服务、商务组织服务(管理咨询、员工招聘服务)、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但是我国服务业不够发达,新兴服务业比重过小,特别是我国服务业知识密集程度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显著的差距。近年来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如金融业、保险业、邮政业、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中涉外服务业务虽然日见扩大,但是,这些涉外服务业不论规模或数量都无法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也不能适应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3.5服务市场开放不够,竞争不充分服务业市场开放不够,竞争不够充分,服务业投资在所有制结构上的转换仍然缓慢。与1998年相比,2002年国有经济投
17、资占服务业总投资的比重下降了4.2个百分点,而股份制经济投资则上升了12以上,但相对于目前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33.6的国有投资比例,服务业投资在所有制结构上的转换仍然滞后。由于历史原因,某些服务行业(如电信、金融、保险、交通运输等)垄断性较强,存在较为严重的市场进入壁垒,外商直接投资和民营资本很难进入,在开放方面落后于制造业,导致居于垄断经营地位的国有服务企业经营机制僵化,服务价格居高不下,服务业自由化程度相对较低。在服务业贸易中,我国的顺差主要集中在传统旅游和劳务输出两个领域,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服务等新兴服务比重仍然很低,我国服务贸易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仍将维持一定的逆差。3.6服务业市场
18、不规范,需求与供给不足我国市场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不规范,是严重制约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服务业市场不规范主要体现在: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现有立法未成体系,相当一部分领域的法律处于空白状态,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仅立法层次较低,而且缺乏协调;服务业零零散散,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对服务产品与质量也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一些不具备条件的组织和个人进入服务业,出现参差不齐甚至鱼目混珠的局面,加之市场竞争激烈,许多服务机构不顾职业道德和法律约束,采取不正当手段竞争,导致市场运作不规范、无序竞争。服务市场的不规范导致有效供给不足,服务产品不能
19、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或者消费者根本不敢消费,服务业的消费市场需求不足,甚至会造成供给与需求双向不足的恶性循环。3.7综合型高层次人才缺乏国际比较研究表明,以现代科技经济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劳动人口的文化程度一般以高中为起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至少要达到人口总数的25以上,本科以上的比例不低于15。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但正面临着严重的人才短缺问题。在高端信息化人才中,中国信息产业尤其缺乏“软件系统分析员”和“高级软件设计师”等专门人才,以及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例如,在服务业比较发达的上海,高级人才与人口的比例仅0.51,远低于美国的1.64,日本的4.97,新加坡的1.56,德国的2.4
20、7。上海市现有的1000多家软件企业中,100人以上的只占13,公司规模普遍较小。在4万余名软件从业人员中,现有软件人才的层次多在本科,硕士以上较少;能担任项目经理以上职位的人才缺乏。而且,目前在上海的本土人才中,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金融家、教育家”屈指可数,大公司的CEO等大师级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综合型高层次人才缺乏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二、现代服务业信息化4.1现代服务业信息化内涵信息化是通过普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把工业社会或农业社会推进到信息社会的过程。信息化过程可以归纳为:信息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过程;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信息产业的成长与发展过程;农业及工业经济向信息经
21、济演变的过程。现代服务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用于服务业的市场营销、产品设计、服务过程、管理等的全过程,通过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化开发与广泛应用,降低消耗、减少污染,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服务与决策效率与水平,进而提高服务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过程。服务业信息化实际上是以物资、能源为主导地位的服务业向着以信息为主导地位的服务业转变和发展的过程。4.2现代服务业信息化基本特征传统服务业期望低成本信息化餐饮、娱乐,交通、运输、仓储、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由于其客户主要是最终消费者,消费方式多种多样,消费水平参差不齐,大多数经营者的边际利润较低。因此,这些行业期望通过实用、低成本的信息化
22、,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信息技术已成为现代金融等服务业的主要手段对于现代金融、保险等数据处理量大面广的行业,信息技术与系统已经成为其正常经营的主要手段。这些行业的信息化重点在于在充分开发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深化信息技术与系统的应用,通过提供信息技术含量高的服务产品,提升企业或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信息技术是咨询等信息服务业的主体对于咨询、监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等信息服务业,信息技术与系统是其经营与服务的主体。信息服务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它服务业信息化的成本与水平,大力提升信息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提高信息服务业的效率与质量,对于促进现代服务业信息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4.3信息
23、化对现代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分析决定社会经济历史时期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因此,信息化从本质上看是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信息化。社会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力量,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基本要素构成。从劳动力来看,原来包含在其中的信息知识能力,即认识世界的知识含量和获取、创新、传递、处理、运用信息和知识的能力空前发达,信息化可以使劳动者获取、传递、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的依赖空前增强,劳动者从自然人发展到知识人,并获得空前的解放,促进新型信息劳动者的出现与快速增加,知识和创新能力成为主要内容,出现大量主要或专门从事信息劳动的新型劳动者,以至逐渐成为全社会劳动的主
24、力军;其次,从劳动工具来看,信息化使劳动工具网络化、智能化以及隐含在其内的信息与知识的分量急剧增大,信息工具广泛使用,工具的信息含量逐步提高,同时,信息网络本身也成了公用的或专用的重要劳动工具;最后,从劳动对象来看,信息化使劳动对象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并扩大其涵盖的范围,数据、信息、知识等都成了新的劳动对象,信息产品及产品的信息含量在社会产品中已占愈来愈大的比重。通过信息化,可以极大地创新劳动工具,改善或更新劳动对象,提高劳动力素质,即改变了生产力诸要素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组合方式,从而导致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给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力。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先进的生产力,要求要有先进的生
25、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与之相适应,一切不适应该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将随之改变。生产力的信息化必将带动生产关系信息化,建立适应信息化发展的现代生产关系。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形成了全球统一的大市场,改变了全球市场的结构与交易方式;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企业之间由相互竞争转变为竞争合作关系;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由集中的规模化转变为分散的社会化生产与服务。规模化生产与服务是工业经济的基本特征。工业经济中能源,劳动力、资金在企业中的集中使用,大批量的产出及高度集中的决策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规模生产可以
26、增加利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计算机信息技术广泛深入地运用于企业,使灵活地生产与服务成为现实,原先大规模、标准化的刚性生产与服务方式变成了适度规模、分散操作的柔性生产与服务方式。这种分散的生产并不是回到自给自足的小生产与服务,而是协作性生产与服务,是建立在网络之上的分工更合理、成本更低、更有利于持续发展的社会化生产与服务。信息技术在企业系统中进行充分组合配置,通过信息网络实现实时控制,可以大大强化管理效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信息网络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合作方式等都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网络拓展了经济活动空间,改变了拓展和保持市场占有率的模
27、式,为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发展空间的角度分析,信息化对现代服务业的带动作用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4.3.1数字化的创新服务产品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在信息化时代,基于专利和独占性技术的新产品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提高企业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我国服务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基于信息技术的服务产品不断涌现,如短信服务、网上交易服务、在线支付等,创新的服务产品不仅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而且竞争力强,是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4.3.2信息化可以改进或变革服务过程,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网络与信息技术
28、,可以改进和变革传统服务业的服务流程,如,基于网络交易平台的产品采购过程与销售过程,远程医疗、电子客票等,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产品采购、销售过程,就医治疗过程,客票购买与使用过程,不仅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更重要的是减少了人流、物流、纸张的消耗等,对于减轻交通压力,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根本上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4.3.3数字化的服务设备与设施可以极大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与效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大量的数字化服务设备与设施,如PDA、基于RFID的电子产品代码及相关的读写设备,自动化立体仓库等,数字化的服务设备与设施的广泛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服务过程效率,从而提高服务
29、企业的经营效率与效益。4.3.4信息化可以极大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信息化使劳动者的信息知识能力,即认识世界的知识含量和获取、创新、传递、处理、运用信息和知识的能力空前发达,使劳动者获取、传递、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的依赖空前增强,出现了大量主要或专门从事信息劳动的新型劳动者,与自然人形态的劳动者相比,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为高效的服务业奠定了基础。4.3.5信息化是传统产业体制改革与管理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优化重组、体制改革、管理创新和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工具和手段。大力推进传统产业信息化建设,降有力地促进企业优化管理流程、规范管理程序、细化
30、管理对象、强化管理力度,有利于企业弓I入现代管理技术,实现经营过程的优化管理和监控,减少决策的盲性,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增强企业的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和整体竞争力。同时,提高服务业信息化水平,能够促进传统服务业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变革,使企业与企业之间突破由于技术瓶颈所导致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提高产业链的透明性和迅捷性,弱化相互交易的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性,大幅降低交易成本,极大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为交易活动提供新的生产力。4.3.6信息化是传统服务业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有效途径用信息化改造和带动服务业,可以大幅度地优化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1)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促进新
31、的服务业形成与发展。在信息化的作用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一批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兴服务业的崛起,优化了产业结构,成为整个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信息技术促使传统服务业得到改造升级,从而使产业结构发生变革,同时,产业结构的变革又促使新的信息技术得以形成。(3)信息技术刺激需求结构发生变化,从而使产业结构发生变革,同时,变革的产业结构又对新的信息技术产生新的需求。第一,技术进步使产品成本下降,市场扩大,需求随之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产业结构;第二,技术进步使资源消耗程度下降,并可替代资源和改变需求结构,从而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三,技术进步使消费品升级换代,改变需求结构,促进产业
32、结构变化:第四,产业结构的变化使传统服务业必须创造新的服务产品,从而形成新的需求;信息技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会不断地改善市场需求和供给结构,协调好供需关系,保证产业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由于信息技术能通过不断影响投资结构,需求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来影响产业结构,所以说信息技术能依据现状促进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信息技术可以降低成本,减少资源与能源的消耗,促进资源与能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总之,信息技术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4.3.7信息化拓展了服务市场空间,有利于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互联网开拓了时空无限的虚拟空间,为服务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范围与空间,在新的虚拟的市场空间内,
33、占领战略制高点及有利位置,是信息化环境下的竞争焦点,也是服务业新的发展空间,为中国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4.3.8信息化可以有力地提高企业及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大力推进服务业信息化进程,可以促进标准、产品、技术、人才、管理、产业结构等诸方面创新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企业及整个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五、我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发展目标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目标,立足我国服务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把提高现代服务业信息化水平作为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改善服务业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吸纳
34、就业的能力不断增强,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改善,产业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今后5年中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逐步建成门类齐全、完整高效的信息服务体系,即:(1)建立面向各行各业,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以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为目标的现代交易体系;(2)建立为服务业信息化提供开发、集成、运行、维护等服务的信息技术服务体系;(3)建立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大众服务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4)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服务业政策、法律和标准化体系;(5)建立现代化、网络化的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这5大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应具备功能社会化、经营产业化、结构网络化、手段现代化和联
35、系国际化五大特征。六、我国现代服务业信息化发展战略6.1发展战略框架在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体系中,按照现代服务业分类标准,我们把如下八个行业作为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网络基础服务(包括电信);现代金融服务;现代交易服务与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信用服务;专业服务(IT咨询、软件服务、IT外包);公共信息服务业;网络教育培训。这八大产业主要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这些产业在我国服务业乃至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设施(如网络基础服务)、关键节点(如现代物流等)和新的突破重点(如现代交易和电子商务等);二是在这些产业中,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并列,传统生产管理方式与现
36、代信息技術并存,具有研究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三是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将极大的带动旅游、餐饮、流通等其他相关服务业产业的发展,其信息化发展经验将为我国其他相关服务业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强大的动力。现代服务业支柱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关系如支柱产业是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和突破口,要重点扶持支柱产业在标准、信息化等方面的示范性工程,确立统一规范的现代服务业运营模式,引导相关产业发展和应用相关的技术、标准,带动关联产业的健康发展。优先发展现代交易、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支持国民经济高效运行的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咨询、法律服务、科技服务等专业服务行业,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和经济增
37、长质量水平的提高。发展支柱产业信息化的切入点是实施一系列重大工程,通过重大工程带动支柱产业的信息化进程,从而加速支柱产业的发展。要发展重大工程的带动作用,必须选择合适的重大工程,选择重大工程的基本原则是:(1)全局性:覆盖全国,涉及政府、企业与公众;(2)关键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3)带动性:有利于带动交易、金融、物流、咨询、IT外包、信用、培训等服务业发成功实施重大工程并取得预期效果,是发挥重大工程带动作用的关键。影响重大工程成功与的关键在于标准、产品、技术、人才与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因此,标准、产品、技术、人才发展战略是成功实施重大工程的基本保障。实现现代服务业信息化的重要前
38、提是服务产品、服务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所以必须制定服务的信息交换标准,服务的成本核算标准,服务的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的标准等等,要建立标准的相互认证制度,明确服务企业在制定标准当中的自主权。创新是信息时代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坚持面向服务的理念,不断推出丰富的创新服务产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创建种类丰富,方便灵活的服务模式。基于服务业的基本需求,瞄准信息技术前沿,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明确自主开发的重点技术领域,有所为有所不为,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国际水准的技术成果,以此提高我国服务产业的技术水准和国际竞争力。高等院校要进一步完善相关学科建设,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发
39、展需要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及复合型人才;改造和完善现有教育培训机构,多渠道强化现代服务业继续教育及在职培训,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提高服务业不同层次人员的应用与发展能力。市场体系的完善与规范,是服务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而服务业的发展程度本身是市场化程度的一个重要的标志。目前我国经济中存在进入管制和垄断问题的行业主要在服务业中,如金融业、电信业、铁路运输、教育、卫生、文化、信息媒体等行业。这些行业由于竞争不足和发展滞后导致了服务供给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随着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降低服务业进入门槛与成本,消除阻碍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已成
40、为当务之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推进垄断行业的改革,下一步体制改革的重点是服务业。改革包括放宽准入领域,降低准入条件,引入竞争机制,培养多元化的竞争主体等方面。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加强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人力资本和科学技术方面的投资;完善服务业的法律、法规,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制定信息资源开放与保护政策;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等。尽快形成适合行业特点、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和行业监管办法。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建立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6.2支柱服务业信息化带动战略现代交易服务与电子商务、现代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现代信用服务、
41、专业服务(IT服务、法律服务、财务服务、监理审计等)、公共信息服务业、网络教育培训、网络基础服务(包括电信)等八个方面是当前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和突破口。既有基础雄厚的传统服务业,也有比较薄弱的新兴服务业;既有服务业的基础设施、专门行业领域,也有电子商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等共性的重大问题。推动这些关键领域的发展,必将大大提升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层次和素质,带动其他相关服务业领域和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改善我国国民经济的经济结构,提高运行效率和质量。6.2.1现代交易与电子商务服务业现代交易服务以IT(如互联网)为基础工具(平台),以营造(交易)环境,促进交易为基本功能,现代交易服务是传统交易服务
42、在IT的时代的转型与创新,处于现代服务业的中心位置。随着IT(特别是互联网)应用的深入和扩展,现代交易服务逐渐改变传统交易服务所处的位置,从“居间型”中介向“平台型”中介转型,从以撮合交易(者)为主向以营造(交易)环境、促进交易为主转型。交易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本质。现代交易服务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也是未来整个经济活动的核心。近年来,全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发展十分迅速,对社会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以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代表的现代交易服务预示着未来经济活动的发展方向,对于未来信息社会的形成、构造和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促进和决定作用。在我国,现代交易服务和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出现了主要面向企业服务
43、的阿里巴巴、慧聪等,面向个人服务的eBay易趣、淘宝网、一拍网等以及行业性的中国化工网、北斗手机网等不同类型的交易服务平台。2003年底,阿里巴巴的会员数达到270万,在中国会员超过200万,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20多家成为阿里巴巴的专业采购伙伴,2003年全年盈利超过1亿元人民币。易趣网累计注册用户430万,2003年上网商品总数达到720万件,总成交量达到20亿元人民币,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273。今后,我国现代交易服务业的发展战略是:推广和深化信息技术在现代交易服务业中的应用,以现代交易服务的信息化促进现代交易服务的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进而促进现代交易服务的迅速发展和广泛运用。发
44、展现代交易服务业的主要举措包括:.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电子认证体系,加强现代交易服务安全保障。.加快制定我国无线射频技术标准,加快无线射频、无线互联、网格等信息技术在现代交易服务业中的应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扩展数字商品,从产品的角度促进现代交易服务业的发展。现代先进的电子交易技术和通讯手段等给交易服务业的的产品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交易服务业需要不断扩充产品,为交易者和参与者提供增殖服务产品和自动化、便利化的服务产品。.提高现代交易服务业信息化集成水平。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交易平台与交易者之间,不同交易终端之间,交易平台与支付平台、物流平台等相关业务平台之间以及交易平台内部的集成,构建统一和协
45、同的现代交易服务平台,使各类业务功能实现紧密集成,实现交易的“一条龙”服务,极大程度的发挥现有平台作用。发展现代交易与电子商务的关键技术突破主要表现在:.现代交易技术,基于互联网络交易谈判技术、拍卖以及动态电子商务技术等,使用先进的网络信息交流和信息服务技术,改进传统的交易模式,提高效率,增加交易双方信息对称程度。安全认证是现代交易服务的重要保障技术之一,包括身份安全和信息传输安全,采用数字签名的身份认证技术和基于XXL信息交换的安全传输协议,保障交易信息的安全。采用移动计算和数字终端技术,进一步为用户提供实时交易平台服务。移动计算的目标是要解决在移动条件下实现人们不论在家庭、办公室与各种信息
46、供应服务商的信息设备进行访问、交互运行及管理等有关的技术应用,其核心技术是移动终端(包括移动手机及掌上计算机等)与因特网的接入、移动网络通信协议、移动信息存取及移动用户管理。6.2.2现代金融服务业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国际上,金融业发展迅速,主要业务在全世界范围内可以灵活开展;金融产品混合化,即银行,证券、保险混业经营的金融业务多元化发展;金融产品超过2000种,而且在不断创新;国家可以对金融进行高度监督和控制。金融信息化已经从业务电子化、管理信息化迈进决策智能化阶段,信息技术成为金融竞争力的支撑环节,金融机构逐步完成业务的集中处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金融产品,开拓网上金融服务等,信息技
47、术在信用分析、产品定价、产品创新、风险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我国金融业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系统化的服务体系,建立了完整的网络系统,结算系统,建立了无纸化的在线交易系统,发展了现代化支付工具,客户服务系统,提供代客理财等200多种金融服务产品。我国金融信息化正处于数据集中即将完成、数据应用刚刚开始的关键阶段,即正处于从业务电子化向管理信息化过渡阶段。我们一方面鼓励金融机构进行创新发展,另外一方面在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金融稳定局、反洗钱中心等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金融业发展与运行健康协调的问题。当前我国金融服务业面临新的机遇。中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对金融服务业提出大量迫切需求,提供了巨大市
48、场发展机会;中国经济国际化进程加快,是亚洲地区乃至全球重要经济大国,为我国金融业进入国际金融舞台提供了商机;世界IT的迅速发展,发达国家金融业在高科技的支撑下进行金融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为我国金融业快速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可能性。按照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制定战略,采取符合我国实际的策略来发展金融业,是企业在新时期的目标。同时,随着我国加入WT0,国内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金融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日益强烈,如何应对国际化的挑战成为了金融业的首要任务;各金融单位在主要业务上的独立运行性将严重影响我国金融业务的国际化发展;金融行业创新不足,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金融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低下,将影响金融业的健康发展。新时期的我国金融业信息化发展战略是:要发展国际化金融企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