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作业规程编制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作业规程编制规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煤矿作业规程编制规范 2016年1月1日目录一、煤矿作业规程编制原则3二、编制煤矿作业规程,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资料3三、编制准备4四、规程的编制4(一)基本要求4(二)规程内容规定51、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目录及相关要求52、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目录及相关要求11五、审批及发放报送22六、执行与监督23七、修改及审查审批23八、职责24九、编写规范要求及评比25(一)编写规范要求25(二)评比26十、奖惩26(一)编写随意、 不负责任26(二)报送不及时,报送不全26(三)无规程、措施施工27附件1 地质说明书的编制要求28规程编制规范一、煤矿作业规程编制原则 (一)必
2、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规程等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章、规程和相关技术规范。 (二)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推广、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和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经济效益。 (三) 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开之前,必须严格按照“一工程,一规程”的原则编制作业规程,不得沿用、套用作业规程,严禁无规程组织施工。二、编制煤矿作业规程,必须具备的条件和资料 (一) 已批准的有关设计(采区、
3、综采工作面、基建工程等设计)文件、资料。 (二) 由地质测量部门提供的经过批准的地质说明书及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变化的勘查资料。 (三) 同一煤层或邻近工作面的矿压观测,瓦斯等级和煤尘的爆炸性、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水害等资料。 (四) 由通风部门提供的通风资料。 (五) 由机电部门提供的供电系统图和机电设备资料。 (六) 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等。 (七)
4、160; 有关安全生产的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工作面交接班制度、“一通三防”管理制度、爆破管理制度、巷道维修制度、机电设备维修保养制度、通风安全仪表使用维修制度等。 三、编制准备1、确定采掘工程布局后,由技术部采掘技术人员确定巷道的拨门位置、施工方位等基本参数,并体现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经设计人员、技术部长及总工程师审查签字,一并向地测技术人员传递相应采掘工作面地质说明书编制委托书2、根据巷道的施工设计及各类地质资料,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编制地质说明书,具体内容编制要求见附件1。掘进工作面地质说明书提交时间为掘进工作面设计前一个月;回采工作面形成后,根
5、据需要开展相关物探、钻探等补充地质工作,查明工作面内部地质构造情况,并在回采工作面形成后10日内提出回采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地质说明书由总工程师组织审批。3、技术部将审批完成的地质说明书两份纸质及其电子版提供给施工单位,同时下发规程编写及拨门通知单;规程内的所需内容由编写单位完成。四、规程的编制(一)基本要求1、施工作业规程由施工单位技术人员编制,必须明确一名编制负责人。2、编制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操作规程及上级各类相关文件要求、巷道设计及地质说明书。3、规程编制按照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认真编写,规程、措施内容必须符合现场实际与矿井实际情况,严禁编写过程中随意复制粘贴。4、每份作业规程后
6、应附有与现场一致的各类事故的现场应急处置方案。附: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导则(二)规程内容规定1、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目录及相关要求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概述 巷道名称、位置与煤(岩)层、相邻巷道的关系,巷道的用途、设计长度、工程量、坡度、服务年限、开(竣)共时间等;施工中的特殊技术要求,需要重点说明的问题;按鼻裂回执巷道布置平面图。 第二节 编写依据 经过审批的设计及其批准时间等;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说明书,提交批准时间和编制内容必须符合矿井地质规程规定; 说明有关矿压观测资料。 第二章 地面相对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巷道相应的地面位置、标高,区域内的
7、水体和建、构筑物对工程的影响等; 巷道与相邻煤(岩)层、邻近巷道的层间关系,附近已有的采掘情况对工程的影响; 分析老空区的水、火、瓦斯等对工程的影响。 第二节 煤(岩)层赋存特性 叙述煤(岩)层产状、厚度、结构、坚固性系数(f),预计巷道揭露的各煤层间距,顶、底板岩性及特性分析; 预测巷道瓦斯涌出量、瓦斯突出倾向、煤层自然发火倾向、煤尘爆炸指数、地温等; 其他煤(岩)层技术特征分析; 按比例绘制地层综合柱状图; 常用的围岩分类参考表见附件1。锚喷围岩分级见附件2。 第三节 地质构造 描述巷道煤(岩)层产状要素(
8、走向、倾向、倾角),断层,褶曲,裂隙,火成岩侵入的岩墙、岩床,陷落柱,导水性及其控制程度等参数; 受冲击地压威胁的煤(岩)层或应力集中区掘进,对施工的影响,应有技术分析; 在突出煤层顶底板掘进岩巷时,必须使用经定期验证的地质资料; 按比例绘制地质平面图、剖面图。按比例绘制瓦斯地质图; 普氏岩石分类。 第四节 水文地质 分析巷道区域的主要水源,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形式、涌水量、补给关系、影响程度等; 分析巷道区域的图纸资料,分析相邻老巷、老空积水、钻孔终孔位置、封孔质量、构造导水等对施工安全的影响程度; 分析第四纪砂砾层
9、水、承压水等的水量、水压及其与工程的距离和关系,进行隔水层安全厚度计算; 积水区域附近掘进巷道,应在掘进工程平面图上标出其“三线”(积水线、探水线和警戒线); 隔水层安全厚度计算参考公式,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计算参考公式。 第三章 巷道布置及支护说明 第一节 巷道布置 描述巷道布置:层位、水平标高、断面、工程量、坡度、中腰线、开口的位置、方位角等; 巷道净断面的设计,必须按支护最大允许变形后的断面计算; 突出矿井巷道布置原则:充分利用保护层,避开地质破碎带,避开应力集中区,掌握施工动态和围岩变化情况等; 巷道开口施工:开口方法和步骤,开口前的准备
10、工作,开口附近的支护加固,一次成巷、支护方式等; 巷道施工顺序:巷道为分段定向施工时,逐段说明巷道中线方向、坡度、各段长度、与煤层的相对位置等; 特殊地点的施工:如车场、硐室、溜煤眼、交叉点、绞车房等,该巷道与其顶部或底部老巷道的岩层厚度,要将其空间位置、坡度和特殊要求描述清楚。特殊工程应按设计要求绘制大样图,标出开口的位置、转变点、起坡点,平、竖曲线等计算数据; 按比例绘制巷道剖面图,按比例绘制开口大样图; 巷道断面形状及其适用条件参考表。 第二节 矿压观测 观测对象:矿压显现明显、跨度大的巷道,松软的煤、岩层或流沙性岩层中的巷道,破碎带的
11、巷道,“三软”(顶板软、煤层软、底板软)及煤(岩)与瓦斯突出煤层的巷道,不支护巷道,各类支护巷道等; 观测内容:顶底板活动规律分析;不支护巷道表面位移量观测,支护巷道顶板离层量、底板及两帮变形相对移近量监测,支护质量动态监测,锚杆锚索锚固力检测等; 观测方法:主要包括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的选型、安设位置,矿压观测方式、观测时段等。根据掘进巷道顶板压力显现状况,安设顶板离层仪、锚杆压力指示仪等,对锚杆受力及围岩位移进行适时观测; 数据处理:监测数据与支护设计不符时,应重新计算,改进设计。 第三节 支护设计 根据巷道围岩性质,矿压观测资料,施工现场实际情况,
12、选择科学的支护设计,确定巷道支护形式,选择支护参数等; 巷道支护设计,可采用以下办法:(一) 解析法:根据巷道围岩的物理学性质、坚固程度、地压作用方向及大小,巷道的不同用途、条件,合理选择支护方式与参数。(二) 工程类比法:参照煤炭系统总结的经验,根据本煤矿或邻矿同煤(岩)层矿压观测资料、支护方式与参数和经验公式进行设计。(三) 围岩松动圈分类法:根据巷道围岩松动圈分类及锚喷支护建议进行支护设计; 巷道临时支护的方式:明确临时支护的方式,确定工作面与临时支护、与永久支护间的最小和最大距离; 坚硬稳定
13、的煤、岩层中巷道不设支护的条件和要求: (一) 巷道开凿后,岩体不发生明显的变形和位移。(二) 巷道在整体均匀的岩层中,无冲击地压危险。(三) 煤和半煤层巷道中,煤层无自然发火危险。(四) 岩体位移测定自然稳定,或有相邻矿井同类地质条件不设支护的巷道为依据。(五) 制定不设支护的安全措施; 复合顶板、软岩巷道或特殊地点需锚索时,可根据现场实际确定锚索长度及布置方式; 位于软岩中的巷道和受动压影响的巷道,采用柔性或可缩性支护形式,有底鼓的应明确防
14、治办法; 按比例绘制巷道支护平面图、断面图。按比例绘制临时支护平面图、剖面图; 巷道支护分类。主要支护型式参考表。支护设计参考。锚喷支护参数参考表。坑木和钢材对照参考值表。 第四节 支护工艺 各类支护工艺及要求:(一) 锚杆及联合支护。 1. 锚杆(锚网、锚索)的材质、规格、间排距、安装(包括药卷的种类、数量及使用要求)、锚固力等要求; 2. 锚杆的孔位、孔深和孔径应于锚杆类型、长度、直径相匹配等要求; 3. 锚网的铺设
15、与锚杆或其他锚固装置连接牢固等要求; 4. 软岩使用锚杆或支护时,必须全长锚固等要求; 5. 喷射材料(水泥标号,速凝剂型号,砂子、石子的颗粒等),根据混凝土强度要求,计算出配比,混合料的搅拌、速凝剂用量、喷射工艺等; 6. 喷射混凝土的风压、水压、温度等; 7. 对粉尘浓度及喷射混凝土回弹率的规定等; 8. 巷道涌水的处理方式; 9.
16、0;备用材料、数量、规格及存放地点; 10. 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 (二) 支架支护: 1. 钢混支架:钢件和钢筋混凝土加工件的品种、制作形状、规格尺寸、强度、配件、背板、充填材料的规格、质量等要求; 2. 金属支架:支架必须构件齐全,撑(拉)杆、垫板、背板的规格,支架的顶部、两帮背紧、背牢、充满填实,安设方式等要分别要求,可缩性支架可缩量应与围岩的变形量相适应; 3. 备用支架的数量、规
17、格、存放地点; 4. 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 (三) 砌碹支护: 1. 预制混凝土块、料石等规格,砌体厚度、基础槽深度、砂浆配比、强度设计、砌体壁后充填质量、砌体灰缝质量等; 2. 碹胎的架设应与巷道中心线垂直,结构尺寸、碹胎的间距、倾斜巷道迎山角度、支设方法、固定方式、脚手架设置等; 3. 砌筑碹体操作工艺、砌体顺序、一次砌体长度、砌体壁后充填材料选择、高冒区的处理方式等;
18、160; 4. 备用砌拱材料的品种、数量、规格、存放地点; 5. 明确支护质量与要求。 第四章 施工工艺 第一节 施工方法 确定巷道施工方法; 巷道开口施工方法:从支设巷道开口临时棚开始,到支上固定棚止,施工顺序作必要的描述; 特殊条件下的施工方法如: 1、 石门揭开煤层时的施工方法:放震动炮、打超前钻排放瓦斯等; 2、 硐室的施工方法:硐室位于类、类围岩中宜采用全断面施工方法,位于类、类围岩中宜采用分层施工法;
19、 3、 交岔点的施工方法:交叉点位于类、类围岩中宜采用全断面施工法,位于类、类围岩中宜采用分部施工法,位于类围岩中宜采用导硐施工法; 4、 倾斜巷道的施工方法:支架应有迎山角、支架防倒采用上、下撑拉杆,增设防滑、防跑车装置,掘进、扒装机械固定等。 第二节 凿岩方式 确定凿煤(岩)方式; 机掘作业方式,截割顺序等; 炮掘施工工序安排,工艺流程等; 描述全岩巷、半煤岩巷、煤巷掘进施工,不同的钻爆、扒装、运输方式等; 不同施工方式的机具、钻具、供电、照明、湿式凿
20、岩(煤)、通风、设备布置方式等; 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倾向的巷道掘进,采取先抽后掘的施工方式等; 对掘、斜交、正交巷道时,必须有准确的实测图;当两个巷道接近时、斜巷与上部巷道贯通时的施工方式等; 绘制设备布置示意图。绘制掘进机截割顺序图。 第三节 爆破作业 爆破条件:巷道断面、顶板,通风方式、瓦斯含量,掏槽方式,周边眼与设计轮廓线关系,循环进度,炸药的种类,雷管的型号,炮眼利用率,炸药、雷管消耗量等; 掘进采用锚喷支护钻爆法施工时,必须采用光面爆破。爆破参数,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炮眼的深
21、度为1.83.5m; 2、 周边炮眼的间距为350600mm; 3、 周边炮眼的密集系数为0.51.0; 4、 周边炮眼的药卷直径为2025mm; 爆破说明表:炮眼的名称、眼距、角度、深度、数量,使用炸药、雷管的品种,装药结构、装药量,封泥长度、连线方式、起爆方式、爆破顺序等数据; 炮眼布置图:标明巷道岩石的厚度,断面形状、尺寸,炮眼的位置、个数、深度、方向、角度,炮眼编号等参数; 在有瓦斯或有煤尘爆炸危险的掘进工作面,爆破应全断面一次起爆;不能
22、全断面一次起爆的,必须注明采取的安全措施。具体说明光面爆破作业采取的措施等; 绘制炮眼布置正面图、平面图、剖面图。绘制装药结构示意图。 第四节 装载与运输 确定装载与运输方式; 装载、运输机械及其配套设备的名称、型号、安装位置、固定方式,安全设施的安设方式、运输距离等; 煤、矸、材料、设备等的运输方式; 人员进、出工作面与物料运输安全隔离方式及要求; 耙装机固定、防滑、防出槽、机身照明方式,耙装机与掘进工作面的最大和最小的允许距离等; 小绞车及回头轮的安装、固定方式等; 装载与运输各工序安排,与其他工序协调等; 绘
23、制运输系统示意图。 第五节 管线及轨道敷设 风筒、风管、水管、缆线等吊挂方式与工作面保持间距等; 敷设轨道的型号,中心线距、轨距、轨枕等参数,临时轨道、永久轨道、道岔、调车场质量要求等。 第六节 设备及工具配备 列表说明所需设备、工具的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等。 第五章 生产系统 第一节 通风 选择通风方式、通风设备、设施;低瓦斯矿井局部通风机采用装有选择性漏电保护装置的供电线路供电,或与采煤工作面分开供电;采用风电、瓦斯电闭锁的方式等;掘进工作面风量计算。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应按各煤矿企业制定的“一通三防”规定或根据瓦斯、二
24、氧化碳涌出量,炸药用量,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局部通风机的实际吸风量等因素分别计算,并选取其中最大值;根据计算的工作面需要风量要求,进行局部通风机、风筒规格选型;掘进工作面风量验算;掘进工作面风量经验算必须同时满足验算4个条件,如果有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条件要求,需重新对局部通风机选型;安装局部通风机的地点,全风压风量要大于局部通风机吸风量,还应保证局部通风机吸入口至掘进工作面回风口之间的最低风速,全岩巷道不得低于0.15m/s,煤巷和半煤岩巷不得低于0.25m/s的要求等; 绘制通风系统示意图;常备用局部通风机吸风量参考表。柔性风筒有效风量及漏风率参考表。胶皮风筒摩擦阻力系数表,见附件
25、14。局部通风机风筒配套选用参考表。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参考表。 第二节 压风 确定掘进工作面风源,压风方式;称动压风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管路长度、管径、风压、安装位置、敷设路线等;绘制压风系统示意图;管路漏风系数参考表。凿岩机、风镐同时使用系数能考表。 第三节 瓦斯防治 掘进工作面临时抽放瓦斯泵站安设的地点,瓦斯抽放管理安设方式、敷设长度、管路中混合瓦斯浓度,设置警戒、超限报警、通风方式、风量要求、抽出瓦斯引排地点,抽放瓦斯操作工序等;超限报警设备、报警系统安设方式、超限报警时处理程序等;入井人员必须按规定携带甲烷检测报警仪、自救器等;绘制抽放瓦斯系统示意图。 第四节 综合防尘 说明防尘供
26、水水源、水量、水压及管路系统,安设除尘风机、水幕、防爆水袋、降尘设施个数及位置;掘进机内、外喷雾装置 ,湿式钻眼、水炮泥、爆破喷雾、冲洗巷帮、装煤(岩)洒水、净化风流、个体防护等综合防法措施;绘制防尘系统示意图。 第五节 防灭火 相邻要区、相邻煤层、邻近巷道火区情况;大倾角的煤层,火区下部区段掘进巷道的条件;在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中掘进巷道时,对砌碹或锚喷后的巷道空隙和冒落处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充填密实,沿空掘进巷道临近火区、老空前必须探明情况,采取预防性充填等措施;说明巷道施工时,消防供水管道系统、防灭火器材的存放方式和地点 第六节 安全监控 相邻采区、相邻煤层、邻近巷道瓦斯涌出变化等情况;掘进工
27、作面瓦斯浓度控制规定,安设瓦斯监控系统;绘制安全监测仪器仪表布置示意图。 第七节 供电 供电设计。 (一) 选择电压等级、供电方式、防爆设备的选型,计算电力负荷等。 (二) 进行电气保护整定计算。绘制供电系统示意图。 第八节 排水 预测掘进工作面最大涌水量; 确定排疏放水方式、选择排水设备型号、管路规格、临时水仓的地点和容积、排水路线等内容;绘制排列水系统示意图。 第九节 运输 选择运输方式、设备型号、运输路线等;绘制运输系统示意图。 第十节 照明、通信和信号 机掘工作面,运输兼作人行道的巷道,绞
28、车、压风、变配电硐室的照明设施、位置等;掘进工作面与调度室、绞车房、车场、变配电硐室等的通信设施、电话位置;掘进工作面、提升、运输、转载信号装置的种类和用途;绘制照明、通信、信号系统示意图。 第六章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节 劳动组织 说明掘进作业方式、劳动组织、劳动力配备、出勤率(附劳动组织图表)。 第二节 循环作业 根据掘进工艺流程、循环作业方式(日、班循环个数)、循环进尽,编制正规循环作业图表。采用正规循环作业,提高工时利用率。 第三节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编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第七章 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 一通三防 局部通风机安全管理技术措施;综合防
29、尘安全管理技术措施;防灭火安全管理技术措施;高温巷道施工降温安全技术措施;高瓦斯矿井、突出矿井、低瓦斯矿井高瓦斯区和瓦斯异常区的局部通风机通风实行“三专两闭锁”,装备“双风机、双电源”,以实现“自动切换、自动分风”功能的安全管理技术措施;无煤柱开采、沿空送巷、沿空留巷防上漏风的安全技术措施;排放瓦斯突出煤层中掘进巷道,采用预抽瓦斯的安全管理技术措施;排放瓦斯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其他“一通三防”安全技术措施。 第二节 顶板 在松软煤(岩)层、流沙性地层、地质破碎带、复合顶板掘进巷道的安全技术措施;三岔门、四岔门、巷道贯通采取加强支护的安全技术措施;使用前探支护、防倒支架,严禁空顶作业的安全
30、技术措施;顶板压力观测、定期分析审查的安全技术措施;其他顶板控制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节 爆破 使用爆破器材的安全技术措施;按照规定爆破的安全技术措施;特殊情况下爆破的安全技术措施;两条平行掘进工作面,间距在20m以内时,贯通、遇断层、老巷、破碎顶板等特殊情况下爆破的安全技术措施;掘进巷道卧底、刷帮、挑顶浅眼爆破的安全技术措施;处理拒爆、残爆的安全技术措施;其他爆破安全技术措施。 第四节 防治水 掘进巷道受水威胁、撤出人员的安全技术措施;说明当掘进工作面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安全技术措施。一) 接近水量大的含水层。二) 接近导水裂
31、隙、断层。三) 接近被淹井巷、老空。四) 接近矿井隔离煤柱。五) 掘进过程中发现有透水预兆;探放老空积水时,加强防突水及对有害气体的检查和防护的安全技术措施;其他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第五节 机电 掘进机、装岩机、喷浆机等移动设备的安装、固定、使且维修、移动、撤除等的安全技术措施;掘进机、耙装机、喷浆机作业运行范围内,严禁进行其他工作和行人的安全技术措施;其他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动力、照明、信号、通讯缆线的敷设、吊挂、管理等安全技术措施;其他机电安全技术措施。 第六节 运输 运输、转载设备管理的安全技术措施;下山施工
32、防止跑车伤人的安全技术措施;上山掘进施工25o以上的斜巷时,溜煤(矸)道与人行道分开的安全技术措施;利用倾斜巷道、煤仓、溜煤眼等运输的安全技术措施;掘进巷道、提升、运输、转载系统的声光信号装置与启动装置闭锁的安全技术措施;其他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第七节 其他 提高工程质量的安全技术措施;实现安全、文明生产方面的安全技术措施。 第八章 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发生火灾、瓦斯爆炸、煤尘爆炸、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透水、冒顶、提升等事故的应急措施;制定发生灾害时快速有效的传报技术和方法、撤出人员的区域和避灾路线、实施自救的条件、防上灾害扩大的措施、统计井下人数及其他应急措施等;绘制避灾路线
33、示意图。2、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目录及相关要求第一章 概 况 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1、工作面的位置:描述采煤工作面所处的水平、采区、标高(最高、最低)、几何尺寸(走向长度、倾向长度、面积),以及在采区中的具体位置、相邻关系。 2、地面相对位置:描述工面周边(含终采线)在地面的相对位置、地面标高(最高、最低)。 3、回采对地面的影响:描述工作面的回采对地面设施可能造成的影响,包括地面塌陷区范围、塌陷程度预计,以及对地面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影响程度。
34、60; 4、描述工作面相邻的采动情况以及影响范围。 第二节 煤层 1、煤层厚度:描述工作面范围内煤层最大、最小、平均厚度及其变化情况。 2、煤层产状:描述工作面范围内煤层走向、倾向、倾角及其变化情况。 3、 描述煤层稳定性、结构(夹矸)、层理、节理、硬度(f)等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 4、对煤种、煤质进行描述。 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 1、煤层顶板(伪顶、直
35、接顶、基本顶):描述煤层顶板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顶板分类等情况及其变化情况。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顶底板分类(MT554-1996)见附件1、附件2。 2、煤层底板(直接底、基本底):描述煤层底板岩石性质、层理、节理、厚度、底板分类、底板比压等情况及其变化情况。 3、绘制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能够反映出直接底、基本底以及不低于8倍采高的煤层顶板的岩性、厚度、间距等。 第四节 地质构造 1、 断层:描述对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的断层产状、在工作面中的具体位置及其对回
36、采的影响程度。 2、褶曲:描述对工作面回采有影响的褶曲产状、在工作面中的具体位置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3、其他因素:描述陷落柱、火成岩等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 4、按比例绘制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素描图。 第五节 水文地质 1、含水层的分析:描述对回采有影响的含水层厚度、涌水量、涌水型式、补给关系,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情况。 2、其他水源的分析:描述老空水、地表水、注浆水、钻孔和构造导水等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程度。
37、; 3、为防止溃沙、溃泥、透水等事故,开采急倾斜厚煤层、特厚煤层时,还应对开采后的上部垮落层的情况进行预计、描述。 4、 工作面涌水量:描述采煤工作面正常涌水量、最大涌水量。 第六节 影响回采的其他因素 1、参考矿井和相邻采掘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涌出情况,确定工作面的瓦斯、二氧化碳等级以及相对、绝对涌出量。 2、根据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数据,确定工作面的煤尘爆炸指数。 3、根据有资质的鉴定机构提供的鉴定数据,确定工作面煤层的
38、自燃倾向性;参考相邻采煤工作面煤的自燃情况,确定自然发火期。 4、 参考矿井和相邻采掘工作面的地温等情况,分析地温对回采的影响 5、冲击地压和应力集中区:描述本采区、相邻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应力集中区情况及其对回采的影响。 6、叙述地质部门对工作面回采的具体建议。 第七节 储量及服务年限 1、计算工作面的工业储量,根据规定的采出率计算可采储量。 2、应采用下列公式之一进行工作面服务年限(以月为单位)的计算。 (一)
39、; 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推进长度/设计月推进。 (二) 工作面的服务年限 =可采储量/设计月产量。第二章 采煤方法 第一节 巷道布置 1、选择采煤方法,描述选择依据。 2、描述采区巷道布置概况、服务巷道位置和设施情况。 3、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开切眼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 4、描述其他巷道(联络巷、溜煤眼、硐室)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
40、0;5、 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要对区段平巷、溜煤眼、行人眼、运料眼以及联络平巷等巷道的断面、支护方式、位置、用途进行描述。 6、采用水力采煤时,应对多水力运输石门、回风石门、回采垛的尽寸、块段巷道(采煤头、溜煤道)以及煤水硐室的布置进行描述。 7、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条件下下采遥排放瓦斯专用巷道、抽放瓦斯专用巷道的,需要对排放瓦斯尾巷、抽放瓦斯专用巷道进行描述。 8、按比例绘制工面及巷道布置平面图,能够反映出井上下对照情况,构造情况,工作在周边的巷道、工程情况。 第二节
41、160;采煤工艺 1、简述采煤工艺。 2、描述采高、循环进度等。 3、描述落煤、装煤、 运煤、顶板控制方式。 4、采用放顶煤工艺的,应对采放比、放煤步距、放煤方式、端头顶煤回收方式、初次放顶(煤)及收尾时的放顶煤工艺等内容进行描述。 5、采用分层开采工艺的,应确定分层厚度等内容。 6、采用上下面同时回采(对拉、顺拉)工艺的,应明确上下面的位置关系和错距。 7、采用柔性掩护支架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要明确: (一)
42、;支架的角度结构、组成、宽度,支架垫层数和厚度,点柱等; (二) 工作面安全出口及两巷管理要求; (三) 扩巷方法、扩巷支护要求; (四) 支架的安装和管理要求(点柱的支设角度、排列方式和密度); (五) 回棚(柱)放顶规定; (六) 支架下放方式、要求; (七) 落煤方式和架内爆破规定; (八)
43、160;架外放煤方式; (九) 支架的拆除方式; (十) 收作。 8、采用倒台阶方式开采急倾斜煤层时,需要对各台阶长度、相互之间的错距等作出明确规定。 9、采用水采工艺的,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明确落煤方式(开式、半闭式或闭式); (二) 根据煤层顶板稳定程度选择落垛方式及煤垛参数; (三) 根据煤体的硬度选择合理的水压;
44、;(四) 明确水枪的安设位置、安设要求、水压要求等内容以及水枪的撤出方式、路线等。 10、使用采煤机割煤,应叙述采煤机的进刀方式、进刀段长度、进刀浓度,割煤方式、牵引方式、牵引速度,并绘制进刀方式示意图。如果采用人工爆破开切口的,还应参考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对有关事项进行描述。 11、采用爆破落煤的,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进行炮眼布置设计。描述炮眼具体的布置要求,绘制炮眼布置三视图(正、平、剖面图); (二) 填写爆破说明书。应包括工作面的采
45、高、打眼范围,每循环炮眼的名称、编号、个数、位置、浓度、角度、使用炸药、雷管的品种,装药量、装药方式、封泥长度、水炮泥个数、连线方法、起爆顺序、炮眼总长度、循环用药、雷管量等内容。 12、描述采煤工作面施工工艺流程,简要说明从准备、采、支、运、回到整理的流程。 13、用下列公式进行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的计算。W= LShRc。W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L工作面平均长度、S工作面循环进尺、 h工作面设计采高、r煤的视密度、c工作面采出率。 14、描述工作面采煤、支护、运输设备名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和数量。 15、采用
46、机采工艺的,应绘制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第三章 顶板控制 第一节 支护设计 1、风巷支护设备的选型、支柱密度的选择、基本支架柱排距确定、柱鞋的规格尺寸等内容。 2、工作面的支护设计,一般采用以下方法。 (一) 采用顶底板控制设计专家系统时,应根据系统要求,合理选取有关参数。 (二) 采用类比法时,应根据本煤矿或邻矿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和经验公式进行设计。 1.
47、0; 参考本煤矿或邻矿同煤层矿压观测资料,选择本工作面矿压参数,可参考表1. 2. 合理的支护强度,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计算(一般可以采用前两种方法,取其中最大值即为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Pt). 采用经验公式计算:Pt=9.81hrk式中Pt-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Kn/h-采高,m;r-顶板岩石容量,Kn/m3k-工作面支柱应该支护的上覆岩层厚度与采高之比,一般为4-8,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取。开采煤层较薄、顶板条件好、周期来压不明显时,应选用低度倍数;反之则采用高倍数。
48、 选用现场矿压实测工作面初次来压时的最大平均支护强度Pt. 采用工作面不同推进阶段(顶板来压、正常推进)按“支护原则”和“防滑的原则”要求计算支护强度,取其中最大值。 3. 支柱实际支撑能力可以采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Rt=KgKzKbKhKaR,式中 R-支柱额定工作阻力,KN;k-支柱阻力影响系数,可以从支柱阻力影响系数表中(表2)查得。 4. 工作面合理的支柱密度,可以采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n=Pt/Rtn-支柱密度,根/; Rt-支
49、柱实际支撑能力Kn/根 5. 根据合理的支柱密度,确定排距、柱距。 6. 合理控顶距的选择:在满足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工作面的际条件选择控顶距。坚硬顶板控顶距可适当增大,松软、缓慢下沉顶板控顶距可适当缩小,一般应采用“见四回一”的管理方式。 7. 柱鞋直径的计算柱鞋一般选用圆形铁鞋。根据支柱对底板的压强应小于底板容许比压的原则,采用下列公式计算铁鞋的直径。式中 铁鞋的直径;Q底板比压,可以从矿压参数参考表中查得,Mpa 2、根据上述有关
50、参数,结合采高等因素,选取合适的支柱并确定选用的顶梁的型号。 4、选用金属摩擦支柱进行支护时,应明确升柱器的型号、数量。 5、 综采工作面的支护设计,需要根据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强度(Pt),选取液压支架,并参考表3的内容进行适应性比较。 6、乳化液泵站商讨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 泵站及管路选型。 (二) 泵站设置位置需在相关图纸上明确标明。 (三) 泵站使用规定:泵站压力调整要求、乳化液配
51、制方式、乳化液浓度、检查方式等。 第二节 工作面顶板控制 1、确定工作面回采时顶板控制方式。描述控制方法、控顶距离、放顶要求、支柱支设要求、伞檐规定、铺网要求、护顶方式及要求等。 2、确定工作面正常回采时特殊支护形式。描述密集支柱、抬棚、戗柱(棚)、丛柱、有垛、贴帮支柱的支设及临时支护、挡矸等要求。 3、确定各工序之间平行作业的顺序和安全距离,回柱放顶的方法,放顶区内支柱(架)、特殊支护等的回撤方式。 4、描述顶底板变化、地质构造、应力集中区等特殊地段
52、以及其他因素时的顶板控制方法和要求。 5、采用水砂充填或矸石充填控制顶板时,需要要明确充填的工艺要求、材料来源、材质要求、工序衔接等内容。 6、采用放顶煤工艺或采煤工作面倾角较大时,需要描述增加支架(柱)稳定性、防止倒架(柱)的方式。 7、采用水采工艺时,需要描述护枪方式和撤退路线的维护;倾角超过15°时还要描述采空区挡矸点柱的支设方式。 8、采用人工顶板分层开采工艺时,需要描述造假顶方式、要求、材料以及在回采中防止顶板冒漏的方法等内容。 9、采用强制放顶工艺的,应进行人工强制放顶设计。
53、 10、采用放顶煤工艺需对顶煤进行弱化的,应描述顶煤弱化的措施。 11、如果工作面有伪顶、复合顶板时,应确定其控制方式。 第三节 运输巷、回风巷端头顶板控制 1、 描述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超出前支护的方式、距离。 2、描述端头支护方式、支护质量要求, 以及与其他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 3、描述安全出口的高度等。 4、确定各类支护材料的正常使用数量、规格,确定各类备用支护材料的数量、规格、存放地点、管理
54、方法。 5、绘制工作面开切眼、运输巷、回风巷及端头支护示意图(平面、剖面图),反映出工作面、超前、端头支护和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正常支护等情况。 6、确定矿压观测内容。应包括日常支柱(架)支护选题动态监测、巷道变形离层观测、顶板活动规律分析等内容。 7、描述矿压观测方法,说明工作面和巷道中矿压观测仪器、仪表的选型和安设位置,观测时段。第四章 生产系统 第一节 运输 1、确定运输、半载、转载方式,选择运输设备。
55、;2、描述运输设备的安装位置、固定方式、推移方式。 3、 描述运煤路线和辅助运输路线。 4、绘制运输系统示意图。 第二节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1、描述工作面范围内通风设施的安设位置和质量要求。 2、进行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应按各煤矿企业制定的“通防实施细则”计算或根据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工作面的温度、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风速等因系分别进行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进行风速验算,满足要求时,该最大值即是工作面实际需要
56、风量。 (一) 一般情况下采用下列公式:Q=100(67)qk,式中 Q-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m3/min;100(67)-单位瓦斯涌出量配风量,按回风流瓦斯浓度不超过1%取100计算或按二氧化碳浓度不超出过1.5%取67计算;q-工作面瓦斯(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m3/min;k-工作面瓦斯(二氧化碳)涌出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它是积压个工作面瓦斯,(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的最大值与其平均值之比,须在各个工作面正常生产条件下,至少进行5昼夜的观测,得出5个比值,取其量大值。通常机采工作面k= 1.2-1.6,炮采工作k=1.4-2.0,水平工作面k2
57、.高瓦斯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应根据瓦斯抽放后的实际情况计算,具体为: Q=100qk(1-K抽放率),式中 K抽放率-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抽放率,%; (二) 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Q=60vS,Q=60Vsk(放顶煤工作面),式中 v-工作面平均风速,可选取空气温度与风速对应表中(表4)的相关数值,m/s;S-工作面的平均断面面积,可按最大和最小值控顶断面积的平均值计算,;K-综放工作面支架断面及工作面长短的风量调整系数,可从表5中选取。 (三) 按工作面每班工作最多人数计算: Q=4n,式中 n-
58、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四) 按炸药用量计算: Q=25A,式中 A-采煤工作面一次爆破的最大炸药用量,kg. (五) 按风速验算 1. 按最低风速验算,工作面的最小风量Q15S,S采煤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面积,; 2. 按最高风速验算,工作面的最大风量Q<240S,S-采煤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面积,; 第九十三条 如果工作面布置独立通风有困难,需采用符号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串联通风时,应按其中一个工作面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