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研究.pdf(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研究姓名:刘姝姝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劳动经济学指导教师:魏立萍20090401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国力的竞争已经转为经济实力的竞争,创新立国也成为发展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趋势。传统的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今日中国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从新世纪国家振兴的战略全局出发,提出了大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就是要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开始向地理集聚发展,最终成为产业集群而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以
2、求得发展。同时,以企业为单元的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本文正是基于此背景,研究了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评价。首先,本文回顾并研究了国内外对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研究的各种理论文献;其次,将产业集群作为一个共生的整体,延续区域创新系统的理论脉络,总结各种理论的利弊,建立起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及机构,研究集群创新系统的运行机制,同时对福建省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集群创新系统的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集群创新系统的整体竞争力略高于全国水平;集群产业链比较完善;集群内企业对科研与人力资本的投入不足,企业问的合作与分工质量不高;集群
3、创新系统辅助网络中的服务软环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最后借鉴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集群的发展经验,分析了促进集群成功的突出因素,同时,结合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实证分析的结论,对我国如何提高传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竞争力提出了对策建议。关键字:产业集群;创新系统;层次分析法A B S T R A C TU n d e r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e c o n o m i cg l o b a l i z a t i o n,t h ec o m p e t i t i o ni no v e r a l ln a t i o n a ls t r e n g t hb e
4、t w e e nc o u n t r i e sh a sb e e nt u m e di n t oc o m p e t i t i o ni ne c o n o m i cs t r e n g t h,a n di n n o v a t i o nh a sb e c o m eam a j o rt r e n di n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p a r t i c i p a t i o ni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c o m p e t i t i o n T r a d i t i
5、 o n a le c o n o m i cd e v e l o p m e n tm o d ew h i c hm a i n l yd e p e n d so nr e s o u r c e s,c a p i t a la n dl a b o rf o r c ei sn ol o n g e rf e a s i b l et od e v e l o p m e n to fC h i n an o w a d a y s B a s e do nt h e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o ft h eu p l i f to fC h i n ai
6、nn e wc e n t u r y,t h eC h i n e s eC e n t r a lP a r t ya n dS t a t eC o u n c i ls u g g e s tg r e a t l yr e i n f o r c i n gt h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N a t i o n a li n n o v a t i o nS y s t e ma n dk e e p i n gc a r r y i n go u tS c i e n t i f i cO u t l o o ko nD e v e l o p m e
7、 n t,t h ec o r eo fw h i c hi st oe n h a n c ee n t e r p r i s e s c a p a c i t yf o ri n d e p e n d e n ti n n o v a t i o n E n t e r p r i s e sC a nn e v e rd e v e l o pw i t h o u tt h es o c i e t y,S Ot h ec o m p e t i t i o na n dc o o p e r a t i o nb e t w e e ne n t e r p r i s e s
8、b e g i nt oa s s e m b l eg e o g r a p h i c a l l y,a n df i n a l l yt h o s ee n t e r p r i s e sc o m p o s ei n d u s t r i a ld u s t e r si nw h i c ht h e ys h a r em u t u a ld e p e n d e n c ef o re x i s t e n c e M e a n w h i l e,t h ei n n o v a t i o n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9、i n d u s t r i a lc l u s t e rw h i c hi sc o m p o s e do fu n i t so fe n t e r p r i s e sh a v ea t t r a c t e dn a t i v ea n df o r e i g ns c h o l a r s a t t e n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e so nt h e mh a v ea l s ob e e nc a r r i e do u t B a s e do nt h i sb a c k g r o u n d,r e s e a
10、r c h e so ne v a l u a t i o no fi n n o v a t i o nc a p a b i l i t yo fi n n o v a t i o ns y s t e mi ni n d u s t r i a lc l u s t e rh a v eb e e nd o n ei nt h i sa r t i c l e F i r s t,t h e o r ya n dl i t e r a t u r ea b o u tr e s e a r c h e so ni n n o v a t i o nc a p a b i l i t yo
11、 fn a t i v ea n df o r e i g ni n d u s t r i a lc l u s t e r sa r er e v i e w e da n dr e s e a r c h e d S e c o n d,c o n s i d e r i n gi n d u s t r i a lc l u s t e ra sas y m b i o t i ce n t i t ya n df o l l o w i n gt h et h e o r yo fr e g i o n a li n n o v a t i o ns y s t e m,t h ep
12、 r o sa n dc o I L So fd i f f e r e n tt h e o r i e sa r es u m m a r i z e d,t h ec o m p o n e n t sa n ds t r u c t u r eo fi n n o v a t i o ns y s t e mi ni n d u s t r i a lc l u s t e ra r eb u i l t,r e s e a r c h e so no p e r a t i o n a lm e c h a n i s mo fi n n o v a t i o ns y s t e
13、 mi ni n d u s t r i a lc l u s t e ri sd o n e A sa ne x a m p l e,t e x t i l e sa n dc l o t h i n gi n d u s t r yc l u s t e r si nQ B a t l z h o ui sa n a l y z e d 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o fi n n o v a t i o ns y s t e mi ni n d u s t r i a lc l u s t e r si se v a l u a t e dq u a n t
14、 i t a t i v e l yb ya n a l y t i ch i e r a r c h yp r o c e s s T h er e s u l t so fa n a l y s i ss h o wt h a tt h eg e n e r a l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o fi n n o v a t i o ns y s t e mi ni n d u s t r i a lc l u s t e r si ss l i g h t l yh i g h e rt h a nn a t i o n a la v e r a g e,t
15、 h ei n d u s t r i a lc h a i ni nc l u s t e r si sr e l a t i v e l yc o m p l e t e,d e v o t i o nt os c i e n t i f i cr e s e a r c ha n dh u m a nc a p i t a li sn o ts u f f i c i e n t,t h eC O s p e c i a l i z a t i o nb e t w e e ne n t e r p r i s e si sn o ta d v a n c e d,t h es o f
16、ts e r v i c ee n v i r o n m e n to fa u x i l i a r yn e t w o r ki ni n n o v a t i o ns y s t e mi nd u s t e r si sl o w e rt h a nn a t i o n a la v e r a g e A tl a s t,e x p e r i e n c eo fw i n ei n d u s t r yd u s t e r si nA u s f f f l i ai su s e df o rr e f e r e n c ei nt h i sa r t
17、 i c l e P r i n c i p a lf a c t o r sf o rh e l p i n gt h es u c c e s so fi n d u s t r i a lc l u s t e r sa rea n a l y z e d M e a n w h i l e,w i t ht h ec o n c l u s i o no fa n a l y s i so ft h ec a s eo ft e x t i l e sa n dd o t h i n gi n d u s t r yd u s t e r si nQ u a n z h o u,s o
18、 m es u g g e s t i o n sa b o u th o wt op r o m o t et h eC O m p e t i t i v e n e s so fi n n o v a t i o ns y s t e mi nt r a d i t i o n a li n d u s t r i a lc l u s t e r sa r eg i v e n K e yW o r d s:I n d u s t r i a lC l u s t e r;I n n o v a t i o nS y s t e m;A n a l y t i cH i e r a r
19、 c h yP r o c e s s 厦门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本人在论文写作中参考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均在文中以适当方式明确标明,并符合法律规范和厦门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规范(试行)。另外,该学位论文为(福建省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研究)课题(组)的研究成果,获得()课题(组)经费或实验室的资助,在()实验室完成。(请在以上括号内填写课题或课题组负责人或实验室名称,未有此项声明内容的,可以不作特别声明。)声明人(签名):年月日厦门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本人同意厦门大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等规定保留和使用此
20、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学位论文(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厦门大学图书馆及其数据库被查阅、借阅。本人同意厦门大学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 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查核定的保密学位论文,于年月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2 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请在以上相应括号内打“”或填上相应内容。保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未经厦门大学保密委员会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
21、适用上述授权。)声明人(签名):年月日第1 章研究背景第1 章研究背景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立国已成为发展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大趋势。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力为主导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转向依靠科技、知识和人才为主导的创新发展模式。党中央、国务院从新世纪国家振兴的战略全局出发,提出了大力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
22、,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产业集群现象的存在由来以久,而不同时期的产业集群又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现代竞争的市场环境把某个产业的众多企业吸引到特定区域以形成集群,并具有集群独特的竞争优势,如生产流程的可分割性、最终产品和相关的支持性、服务的可运输性、资源优势、长的价值链、系统创新、市场的变动性和合作的意愿等。因此,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相互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P o
23、r t e r,1 9 9 8)。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依靠集群自身具有的竞争优势,创新又发展成为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根本方法。人们对创新的认识经历了从线性过程到国家创新系统的演化与积累过程。由于创新的线性过程只注重从线性的角度分析创新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系统中各个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以线性创新思想为指导,就不可能对我国的创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作透彻的分析,结果也难以找到对症的良方。这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政府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旨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和配套措施,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依然不强的一个主要原因。随着创新研究从熊彼特“线形范式 的企业创新理论进入产业集群创新
24、系统研究一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研究“网络范式”区域创新系统的研究领域,对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构成和模型的探讨引起了国内外学者极大的兴趣。同时,集群创新系统竞争优势的评价也备受政府关注。有鉴于上述情况,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我省实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中,集群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如何评价集群创新系统的竞争力呢?本文基于以上背景,以泉州市纺织服装集群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集群创新系统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借鉴澳大利亚葡萄酒产业集群成功的创新政策,进而提出对策建议。2第2 章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理论研究第2 章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理论研究2 1 产业集群的概念早在1 9 世纪末,英国
25、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A l f r e dM a r s h e l l)在其代表作经济学原理中就提出了产业区理论,他把大量专业化生产相关产品的中小企业集聚而形成的特定区域称为“产业区”,他认为“产业区 的出现使劳动分工不断细化,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促使区域与外部经济建立持久广泛的联系。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社会科学家引用马歇尔的产业区概念来解释当时在西方经济衰退背景下某些地区(如美国的硅谷等)却仍然保持高速增长的现象,从而引发了对“新产业区”的研究。意大利的社会学家巴卡提尼(B e c a t t i n i)在对“第三意大利 的专业化区域研究后首先提出了新产业区的概念,他
26、认为新产业区是具有共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和企业在一定自然区域上形成的社会地域生产综合体。后来的学者对新产业区的概念进行了完善,他们认为新产业区是在后工业化时代为顺应社会生产的柔性专业化(f l e x i b l es p e c i a l i z a t i o n)需要而出现的有效生产组织形式,其实质是一个具有紧密内在联系的地域生产综合体,其具体特征与马歇尔所研究的产业区相似,但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例如,供应商和客户之间频繁的沟通;同行之间为分担风险、稳定市场和分享创新而合作;设计和创新人员占相当比例;行业协会为成员企业提供管理、培训、金融等服务;地方政府在促进产业区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国际
27、著名的战略学家波特 在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中明确提出了产业集群的定义:产业集群是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的企业及机构在地理上的集聚体。集群包括一系列相关联的产业和其他一些与竞争有关的实体,如零部件、机器设备和服务的供应商、专用性基础设施的供应商等。集群向下游拓展到销售渠道和客户,横向扩展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和在技术、技能上相关或有着共同投入哪A I f r e dM a r s h e l l:P r i n c i p l e so f E c o n o m i c s M A ni n t r o d u c t o r yv o l u m e 19 8 9 oFP y k e,GB e c
28、 a t t i n i,W s e n g e n b e r g e r:I n d u s t r i a ld i s t r i c t sa n di n t e r-f i r mc o-o p e r a t i o ni ni t a l y J】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I n s t i t u t eo fL a b o u rS t u d i e s,l9 9 0 P o r t e r,M E C l u s t e r sa n dt h en e we c o n o m i c so f c o m p e t i t i o n H
29、 a r v a r dB u s i n e s sR e v i e w,(1 9 9 8)N o v e m b e r-D e c e m b e r,7 7-9 0 3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研究品的企业。集群还包括政府部门和其他机构如大学、培训机构和商会等,这些机构提供专业化的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在波特之后,区域经济研究代表人物欧洲创新环境研究小组(G R E M I)的学者们提出了“创新环境”(i n n o v a t i v em i l i e u)和“集体学习(c o l l e c t i v el e a r n i n
30、 g)的全新研究视角。其中“创新环境 指代高科技和创新密集型中小企业集聚区。“集体学习指区域内的创新主体(企业、研究机构、大学等)之间有强大而稳定的创新协同作用,其实现途径包括企业区内衍生、当地企业间的结网和互动以及人才在当地企业间流动等过程。“创新环境和“集体学习 概念的提出将企业的地理集聚与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开辟了产业集群研究的新领域。近年来国内的学者也展开了对产业集群的研究。仇保兴(1 9 9 9)在其专著小企业集群研究中提出企业集群是一群自主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组织,这种组织的结构介于纯市场和层级两种组织之间,它比市场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本文对产业集群的
31、定义将采用魏江(2 0 0 3)从地理集聚和产业特性方面阐述产业集群的定义:大量企业和相关成员要素(包括集群代理机构、公共府机构)在地域上相互邻近,而且共同锁定于一个区域,具有显著的地域相关特征。所有成员企业只从事某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生产和服务,成员之间有广泛的劳动分工和紧密的、基于长远关系的合作,并由此构成了产业集群系统。2 2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研究演进对于创新系统的研究,从历史层面考察,主要遵循这样一条主线:熊比特创新思想一企业创新系统一国家创新系统一区域创新系统。伴随这条主线,隐约地存在另外一条对集群创新系统研究的线索,只是不像前一条主线那么清晰,那就是集群创新思想的演进:从马歇尔创新产
32、业区理论到创新环境学派的观点。本章试图从这样两条线索分析创新系统的演进过程,为揭示集群技术创新系统的要素、结构和特征提供理论背景。仇保兴,J、企业集群研究 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9 9。魏江产业集群创新系统与技术学习【M】北京:科学出版社2 0 0 3 4第2 章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理论研究2 2 1 创新系统的理论起源熊比特 1 9 2 1 年发表的“经济发展理论 一书首先提出了创新理论,他将经济发展视为“实施新的组合,创新的定义也由此而生。在他的著作中指出了创新的具体内容包括五种情况:采用一种新产品一一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一一或者一种新的产品特性;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也就
33、是在有关制造部门中尚未通过经验鉴定的方法,这种新的方法决不需要建立在科学新发现的基础上,它可以存在于商业上处理一种产品的新方式中;开辟一个新的市场;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制品的一种新的来源;实现一种工业的新组织。他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理解为不断执行这样的“新组合 的过程和机制。他还将“新组合 与康氏长波定理结合起来解释经济周期。同时,熊比特认为创新具有四种特性:一是内生性。“我们所指的发展只是经济生活中并非从外部强加于它的,而是从内部自行发生的变化。二是“革命性。正因为创新的突发和间断的特点,使熊比特强调经济研究中的动态分析。“而恰恰就是这种革命性变化的发生,才使我们所涉及的问题也就是在一种非常
34、狭窄和正式意义上的经济发展问题。三是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四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熊比特是以“创新 为前提来界定企业家的,即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能够实现新组合的人称为“企业家。在这四种特性中,熊比特更强调“企业家精神 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自熊比特之后,西方学者在技术创新方面所做的研究主要出现在2 0 世纪5 0年代中期以后,可以说是分为两个方向进行的:一是新古典经济学家在将技术进步纳入到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方面所做的努力,其结果就是经济增长理论以及近年来发展声势颇大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二是以美国经济学家施穆克勒、罗森伯格和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为代表侧重于研究科技进步与经济结合的方式、途径、
35、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经验研究和案例分析为突出特点。尽管熊比特理论中并没有用企业技术创新系统这个概念,但从他的理论衍生出来的企业技术创新理论,其研究视角隐含前提就是从微观系统角度揭示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之后的新熊比特主义一一又称新熊比特学派一一的研究学者们,其研究特点是注重对技术创新过程的研究,以及技术创新产生的技术经济基础、技术轨迹与技术范式、技术创新群集、技术创新扩散以及长波等。这些人后来同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M 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2 1 5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研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研究样成了国家创新系统研究的代表人物(如纳尔逊(N e l s o n),多西(D
36、o s i),弗里曼(F r e e m a n)巴维特(P a v i t t)等)。尽管包括新熊比特学派在内的创新理论研究者们没有把企业创新系统作为一个重点命题来研究,但他们研究的视角本身就强调微观系统的分析;因此,我们把该阶段称为企业创新系统阶段。国内有学者对企业创新系统作研究,如许庆瑞(2 0 0 0)认为企业创新系统包括研究与发展生产制造市场营销界面系统、企业家精神、研发体系、资金供应、创新文化、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工具、教育培训和人力资源等要素。实际上,对于企业创新系统的研究延续至今,并成为创新领域研究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课题。2 2 2 国家创新系统阶段现有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主要是从实
37、体和制度安排两个角度进行的,强调国家创新系统不同的内在结构和机理。本部分从概念界定和内在结构两个方面对国家创新系统理论做阐述,以期对我们寻求集群创新的内涵和结构提供参考。首先,从对国家创新系统概念的最早界定到现在,国家创新系统包含这样几层基本涵义:一是一套机构和制度;二是包含了促进知识产生、扩散和应用的各种活动和相互关系;三是包括技术交易、法律、社会和金融等一系列支持系统。其次,从国家创新系统的要素构成看。弗里曼(F r e e m a n1 9 8 7)通过对日本创新系统的研究后总结出国家创新系统的四要素:政府、企业研究与发展、教育和培训、独特的产业结构。伦德瓦尔(L u n d v a l
38、 l1 9 9 2)把国家创新系统的构成分为五个子系统:企业内部组织、企业间关系、公共部门作用、金融部门及其他部门的作用、大学和研究发展部门。他还强调生产系统中的相互学习机制和工人、消费者和公共部门等最终用户在创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纳尔逊(N e l s o n1 9 9 3)比较分析了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自主技术创新国家制度体系,指出现代国家的创新系统在制度上相当复杂,他们包括各种制度因素以及技术行为因素,也包括致力于公共技术知识到大学和研究机构,以及政府的基金和规划之类的机。许庆瑞研究,发展与技术创新管理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0 a)l L RN e l s o n
39、N a t i o n a li n n o v a t i o ns y s t e m s M O x f o r du n i v e r s i t yp r e s s,19 9 3 屯F r e e m a n T e c h n o l o g y,p o l i c y,a n de c o n o m i cl 弼r f o r m a n c e:l e s s o n sf i o mJ 印眦叨P i n t e rP u b l i s h e r s,1 9 8 7。B A L u n d v a l l N a t i o n a ls y s t e m so f
40、 i n n o v a t i o n:t o w a r d sat h e o r yo f i n n o v a t i o na n di n t o r a c i v el e a m i n g J】L o n d o n,N e wY o r k,1 9 9 2 6第2 章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理论研究构。在我国,曾国屏和李正风1 1(1 9 9 8)也提出了国家创新系统分析框架,认为国家创新系统包括国家环境和状态空间两部分,由状态空间和国家环境一起构成的创新主体一一创新空间,是支持或约束创新行为主体的诸多因素交互作用而构成的可能空间,其中状态空间由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大学构
41、成。基于对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一般认为国家创新系统的内在结构包括:(1)体制状况:包括公司法、专利法、微观经济环境、竞争政策、资本效用、进入市场的渠道等;(2)科学和工程基础:包括专业培训、积累和应用知识的大学、基础研究、与公共利益相关的R&D。(3)转移因子:影响创新扩散(经常为非正式扩散)的因素,包括价值系统、联系渠道及其网络、企业衍生可能性等。(4)创新动力:指创新企业范围内的创新活动。2 2 3 从国家创新系统到区域创新系统随着创新研究从线性创新模型和熊氏创新理论到非线性创新模型的发展,后来的研究更强调企业与创新环境间的动态性互动过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导入了“创新系统”概念,并随着研
42、究深入和系统范式的拓展,创新系统的研究热点转向了区域创新系统(C o o k e,M o r g a n1 9 9 8)1 20 同样的,我们将从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和要素构成两个方面对该系统研究理论作分析。首先,从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看。克鲁格曼1 3(K r u g m a n1 9 9 1 a,1 9 9 5)认为区域成为全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而且特别指出,区域治理系统成为了组织成长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库克1 4(C o o k e1 9 9 8)认为,区域创新系统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为了对区域集群研究分析而提出的新的理论构建,也是对一些地区实际建设创新网络的理论参考,同样也是支撑区域范围
43、内企业竞争,构建创新系统的政策工具。国内也有学者对区域创新系统作了研究,如王缉慈1 5(2 0 0 1)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区域创新网络各个结点(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等)在协同作用中结网而创新,并融入到区域的创新环境中而组成的系统。也有其他“李正风,曾国屏中国创新系统研究 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 9 9 9 Z pC,o o k e,KM o r g a n T h ea s s o c i a t i o n a le c o n o m y:f i n n s,r e g i o n s,a n di n n o v m i o n M b o o k s g o o g l
44、 c c o m 1 9 9 8”K r u g m a nP1 9 9 1 a:G e o g r a p h ya n dt r a d e,C a m b r i d g e,M A:M I TP r e s s;1 9 9 1 b:I n e r e a s i n gr G 才l l r n$a n de e o n o m i c g,e o g r a p h y,J o u r n a lo f P o l i t i c a lE c o n o m y9 9:l8 3-1 9 9 1 4 PC o o k e R e g i o n a li n n o v a t i o
45、 ns y s t 廿n s J L o n d o nU C LP r e s s,19 9 8”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一企业集群和区域发展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1:2 0 _ 7 0 7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研究一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研究学者提出区域创新系统是以信任、可靠性、交换以及合作中的相互影响为条件,建立在微观规则基础上的秩序集合,区域创新系统内各成员之间相对稳定和有规律的信息流动使存在于这种集体经济团体中的体制得以形成。其次,从区域创新系统的要素和结构看。豪威尔1 6(H o w e l l s1 9 9 0)将国家创新系统的要素分析方法应用到区域层面上,他
46、指出地方政府官僚机构,地方特殊产业的长期发展,产业结构之核心和外围的差异以及创新绩效等是区域创新系统的分析要素。库克1 7(C o o k e2 0 0 2)等对欧洲十一个地区的区域创新系统从聚集性经济、制度性学习、联合治理、相近性资本和互动性创新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并总结出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构架。该系统框架认为区域创新系统由两个主要的子系统构成:知识应用和开发子系统,以及知识产生和扩散子系统。综上所述,区域创新系统理论认为区域是由企业集群构成的,也就是说区域是由通过合作和竞争规则的企业网络构成,并且通过区域创新系统和更高层次的国家创新系统或国际创新系统相连接,从而具有全球竞争力。其实,当创新系统
47、研究发展到区域创新阶段,已经开始与企业集群的研究结合起来了,以波特1 8(P o r t e r2 0 0 0)、阿歇姆(A s h e i m2 0 0 2)、托林和考夫曼2 0(T o d t l i n g,K a u f m a n n1 9 9 9)等为代表的研究成果已经体现了这种结合特征。如波特通过对企业集群的分析揭示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优势。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了两种系统的关联和结合趋势,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两类系统之间边界的模糊,客观上为理论和实证分析带来困难。这里,我们之所以对目前研究中区域创新系统和集群创新系统之间互相牵连的现象有个探究,是为了后面对集群创新系统界定有个较为
48、清晰的背景交代。2 2 4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通过回顾以上文献对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发展历程的研究,我们认为区域创1 叮H o w e l l s R e g i o n a lS t u d i e s:T h cJ o u r n a lo f t h eR e g i o n a lS t u d i e sA s s o e i a t i o n M V o l u m e2 4,N u m b e r6,D 啪b e r1 9 9 0,p p 4 9 5 5 1 2(1 8)“P h i l i pC o o k e K n o w l e d g eE c o n o m i e s
49、:O u s t e r s,L e a r n i n ga n dC q 煳矗v cA d v a n t a g e M R o u t l e d g cP r e s s,2 0 0 2:218“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 M 北京:华夏出版社,2 0 0 0”A s h e i ma n dI s a k s e n R e g i o n a lI n n o v a t i o nS y s t e m s:T h eI n t e g r a t i o no fL a l“S t i c i q e a n dG l o b a l“U b i q u i t o u s K
50、n o w l e d g e n eJ o u r n a lo f T e c h n o l o g yT r a n s f e r,2 0 0 2,2 7(1):7 7-8 6 2 乍T o d t l i n g,AK a u f m a n n I n n o v a t i o nS y s t e m si nR e g i o n so fE u r o p e-Ac o m】咖ep e r s p e c t i v e J E u r o p e a nP l a n n i n gS i n d i e s,1 9 9 9 8第2 章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理论研究新系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