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考试重点2.doc

上传人:赵** 文档编号:4897498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规划考试重点2.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六章 城市总体布局1. 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主要功能在空间形态演化中的有机构成,它是研究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考虑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及其相关的城市网络、城镇体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发展中的动态关系。2. 城市功能的多元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综合服务功能,社会再生产功能,组织管理、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功能,物资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集聚与辐射功能。3. 城市结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及空间各组成部分的高度概括,是他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抽象写照。4. 城市功能的变化是结构变化的先导,通常它决定结构的变异和重组。5. 城市的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

2、的动力因素。6. 城市是人口、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活动以及其信息高度集中的载体。7. 城市总体布局的形成及其优化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原则: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体现政策、突出重点、带动全局。8. 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9.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建设发展的正常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即遵循城市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规划建设领导部门的科学决策以及当地

3、居民发挥主人翁精神与积极投入。10. 优化产业结构要认真考虑一下几个方面:强化市场作用,依靠市场力量在现有产业结构中进行调整,实行优胜劣汰;深化企业改革和投资体制改革;强化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调整国有资产存量,以促进行业内资源向大中企业集中,效益向优势企业集中;立足于现实,注重小企业集群的优化。11. 社会结构的演化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居民老龄化、小户家庭和独生子女明显增多、社会治安与犯罪率升降、就业岗位分布于居民迁移意向、外来人口的集聚与管理、城市不同地段社会环境的差异、城市更新与社区网络的保存等等,这些都是城市内部结构调整与完善的主要内容。12. 社会的基本要素是人,人是所有社会活动的

4、基础和主体。人是各种社会行为的承担者,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本质。13. 项社会指标是指: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就业人员总数的比例,这是反映社会化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例,即恩格尔系数;平均预期寿命;每千人医生数;婴儿死亡率;中学入学率;每户居民拥有住房;每户居民拥有电话机数量;人均生活用电;人口自然增长率。14. 为了强化城市总体布局的整体性和统一性,搞好城市内、外部结构的协调发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充分重视城乡建设的结合部;促进生成城市社会经济新的增长点;注重城市地域开发序列的衔接与过渡;积极制定和推行行之有效的城市发展策略与建设政策。15. 按照价值规律,对城市基础设

5、施有偿使用,可分为三类:生产经营型;经营服务型;社会服务型。16. 促进城市上下部结构的协调发展,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并不是消极地从属,而是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力;基础设施能力的分布,特别是力源点的变化将会对全局产生较大的影响;地下水的合理开发,防止地面下沉;注重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开发;结合车功能和特点合理部署高层建筑;保持合理的建设投资比例。17. 城市总体布局是反映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战略部署,关系到城市各功能部分之间的合理组织、城市建设投资的经济性及建设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必然涉及到很多复杂的问题。18.

6、综合比较是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方法,在规划设计的各个阶段中都应进行多次反复的方案比较。19. 方案比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地理位置及工程地质等条件;占地、动迁情况;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居住用地组织;防洪、防震、人防等工程设施;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城市总体布局;城市造价。20.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因地制宜,与河湖山川自然环境相结合;均衡分布、有机构成绿地系统;21. 城市景观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关系:城市景观规划,是根据城市的性质规模、现状条件、城市总体布局,形成城市建设景观布局的基本构思;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对城市景观的考虑是同样的内容的前后阶段,相互渗

7、透、充实,达到和谐统一,但有时两者之间也难截然分开,更不能前后工作各行其是,造成不协调的后果。22. 城市景观规划与城市环境面貌的关系:无论城市的总体布局或详细规划中的布置处理,都要体现城市美学的要求。23. 自然环境与城市景观规划: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城市的规划布局有比较紧凑整齐的条件;丘陵地区,地形变化较大,城市的规划布局应充分凸现城市的主要景观,并结合自然及地形条件,多采用建筑体量相宜、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河湖水域,不但可以解决城市的水运交通及用水、排水问题,并可以利用水面组成秀丽的城市景色。24. 矿山城市的规划布局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矿山生产不同于一般工业生产,矿区资源条件是矿

8、区工业布局的自然基础;矿区生产需有频繁的交通运输、大量的动力用电和生产用水;矿区工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矿区居民点布局的形式;由于矿区大多分布在山区丘陵地带和地质构造比较复杂的地方,因此矿区的规划布局要很好的考虑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由于矿区与农村的联系较为密切,在进行矿区总体布局的同时,应尽可能结合考虑矿区所在地区的工农业基本建设,把矿区的开发与农田基本建设、大工业与乡镇企业、矿区公路与农村规划道路、矿区供电和农村用电统一考虑;不同的矿产性质和种类的矿业城市在规划布局上也会有不同的特点与要求。25. 风景旅游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中,应着重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城市布局要突出风景城市的个性,维护风景

9、和文物的完整性;正确处理风景与工业的关系;正确处理风景区与居住区的关系;正确处理风景与交通的关系;正确处理风景旅游与休、疗养的关系;26. 纪念性城市的主要特点是:城市的政治或文化历史意义比较重要,革命纪念旧址或历史文化以及在城市中分布较多,他们在城市布局中往往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27. 山地城市有以下几种布局形式:组团式布局、带状布局、有机疏散、分片布局。28. 港口城市的规划特点: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合理的分配岸线;合理组织港区各作业区,提高港口的综合运输能力,使港口建设和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结合港口的城市特点,创造良好的城市总体艺术面貌。第七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1. 先进国家的现代交通发

10、展大体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利用天然河湖水系,开凿一定数量的运河;建设铁路,以铁路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汽车、航空以及管道运输的发展;发展综合运输。2. 现代城市的特征是:高效益和高效率。3. 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4. 效率则主要是指城市的运转,其重要组成之一就是城市交通。5. 现代交通发展趋向的特点:交通工具的高速、大型、远程化;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6. 城市交通对城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影响: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对城市规模的影响;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11、7. 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农业、采掘、加工、交通运输)之一。 8. 城市道路交通有以下主要特征:在吸引点之间的车辆行人交通虽错综交织,但从其运输对象来说可以分为客流与货流两类,各有其特点;各类交通的流动线路、流动数量随时间而变化,而且具有一定规律性;城市道路交通由于交通工具(方式)的不同,而对道路系统提出不同要求;城市道路交通(车流人流)的交叉组织是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重点,对于提高道路通过能力至关重要;静态交通是城市道路交通的组成部分,必须在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中统一考虑。9. 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在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基础上,组织完整的道路系统;按交通性质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充分利用

12、地形、减少工程量;要考虑城市环境和城市面貌的要求;要满足辐射各种管线及与人防工程相结合的要求。10.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正处于发展的阶段,在规划中,除大城市设有快速道外,大部分城市的道路都按三级划分,采取下述的规划指标:主干道,主要联系城市中的主要工矿企业,主要交通枢纽和全市性公共场所等,为城市主要客货运输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次干道,为联系主要道路之间的辅助交通路线,一般红线宽度为;支路,是各街坊之间的联系道路,一般红线宽度为左右。11. 城市道路的形式:城市道路系统一般可以归纳为方格棋盘式、环形放射式等几种形式。12. 城市道路系统可分为主要道路系统和辅助道路系统。13. 城市道路宽度有路幅

13、宽度与道路宽度两种含义。14. 路幅宽度,即道路红线之间的宽度,是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宽度的总和。15. 道路宽度,只包括车行道与人行道宽度,不包括人行道外侧沿街的城市绿化等用地宽度,主要由交通量来决定。16. 城市中的停车场地可分为配建停车场和公共停车场。17. 停车场的服务半径: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在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一般地区不应大于;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宜为,并不得大于。18.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如下:按照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运营特点、货流条件与地区条件,综合利用他们的设备,使之共同发展、相互协作、相互补充、各尽其长、各尽其用;为了发挥各种交通设施的效能,在布置时,

14、应在城市总体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尽量满足他们的技术经济要求;充分照顾城市整体利益,尽量减少对城市环境、交通等方面的干扰,尽量为城市的生产与生活创造便利条件;保证城市与交通运输密切配合,有计划按比例的共同发展。19. 岸线分配总的指导思想是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统一规划、各得其所。20. 港口城市用地功能布局原则:保证临水生产用地、港区、生活居住用地有各自的岸线;对外交通用地与各组成部分联系方便,并不致分割成城市和阻碍城市干道交通;生活居住用地与生产用地长边相邻,尽量方便与缩短职工上下班路途:本身紧凑完整,不与其它用地穿插,有良好的环境;城市交通组织区分生活性与交通性,分别组成各自的网络,既保证集、

15、疏、运运输线路的便捷,又不互相干扰;仓库用地按其类型分别接近其服务对象,并接近对外交通设施和货运干道。21. 对于港-城的联系道路应做到:线路快捷;提高港-城道路的技术标准,保证车速。22. 城市客运交通由步行、自行车、摩托车、小汽车以及公共交通四部分组成。23. 城市货运的方式有道路(公路)、铁路、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等。24. 管道运输具有运量大、运行稳定、安全性好、污染小、耗料低、生产率高等优点。25. 汽车运输的优点是门到门,运输灵活,中途转驳少,时效高,货损少。26. 城市对外交通综合布局的一般原则如下:各类对外交通运输设施之间,应按其联运要求创造方便条件,以便于组织水、陆、空各种运

16、输方式的综合运输;各类对外交通运输的客运部分应与城市市区靠近,联系直接方便;对外交通站场与城市交通性干道系统密切联系,由干道把城市大量货流的集散点串连起来,充分发挥室内交通与对外交通的运输效率;对外交通运输设施的布置与城市功能布局密切配合,尽量较少对城市的干扰。27. 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是我国城市客运的主要交通方式。28. 城市货运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过境货运交通;出入市货运交通;市内货运交通。第八章 城市规划中的工程规划1. 水资源指人类可以利用的那一部分淡水资源。2. 给水水源可分为地下水源及地表水源两大类。3. 城市给水工程,按其工作过程,可分三个组成部分: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

17、工程、组成给水系统。4. 城市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主要方面以及噪声污染、气味污染、光干扰、电波干扰等。5. 排水制度一般分为两种:分流制、合流制。6. 排水系统一般有下列几种布置形式:截留布置、扇形布置、分区布置、分散布置。7. 能源结构有下列一些分类: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干净能源与不干净能源;再生能源与非再生能源。8. 变电所的电压等级可以分为、等。9. 变电所有屋外式、屋内式或地下式、移动式。10. 燃气管道的分类,基本上有三大分类法:根据用途分类,根据燃气管道输气压力分类,根据燃气管道敷设方法分类。11. 根据煤气用途可分为:远距离输气干管;城市煤气管道;工业企业煤

18、气管道。12. 根据城市燃气管道输送压力可分为:低压煤气管道,中压煤气管道,次高压煤气管道,高压煤气管道。13. 根据燃气管道的辐射可分为:地下燃气管道,架空燃气管道。14. 燃气管道按照其复杂程度可分为四类:单级系统、两级系统、三级系统、多级系统。15. 集中供热有两种方式,热电厂供热及区域锅炉房供热。16. 供热系统由热源、管网和热用户散热器三部分组成。17. 电话网等级可分为五类:一级为大区交换中心,二级为省级中心,三级类似地区交换中心,四级为长途交换网终端,五级为终端局。18. 有线电话系统规划的内容包括:研究电话局所的分区范围及局所在的分区范围及局所位置、调查研究电话需求量的增长、通

19、讯电缆的走向及位置。19. 移动电话网规划包括:移动电话话务量规划、移动通讯站点布置、通讯频道取置等。20. 电视广播分有线及无线两种。21. 城市防灾规划包括两方面,在硬件方面,要布置安排各种防灾工程设施;在软件方面要拟定城市防灾的各种管理政策及指挥运作的体系。22. 城市防灾规划包括:城市防洪规划、城市防火规划、城市减轻灾害规划及城市人民防空规划。23. 防洪标准应根据城市的重要性确定。重要的城镇、工业中心、大城市应按年一遇的洪水位来定标准,应以年一遇特大校核。一般城镇,可按年一遇洪水频率考虑。24. 以蓄为主的防洪措施,有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控制泾流及流沙,还有建水库蓄洪及滞洪。25.

20、以排为主的防洪措施,有修筑堤防,整治河道。26. 处于河道上游、中游的城市,多采用以蓄为主的防洪措施。处于下游的城市,多采用以排为主的防洪措施。27. 城市防洪措施,主要有排洪沟、截洪沟、防洪沟堤、排涝设施等。28. 消防站占地及装备状况也可分为三级:一级消防站,有车辆,占地平方米左右;二级消防站,有车辆,占地平方米左右;三级消防站,有车辆,占地平方米。29. 我国的人防工程建设的方针是: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30. 按工程管线性能和用途分类:给水管道、排水管道、电力线路、电信线路、热力管道、可燃火助燃气体管道;空气管道;灰渣管道;城市垃圾输送管道;液体燃料管道;工业生产专用

21、管道。31. 按工程管线输送方式分类:压力管线,重力自流管线。32. 按工程管线敷设方式分类:架空线、地铺管线、地埋管线。33. 按工程管线弯曲程度分类:可弯曲管线,不宜弯曲管线。34.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与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综合规划。35. 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对管线工程综合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可分为:规划综合;初步设计综合;施工样图检查。36. 管线过程综合的编制内容:管线过程综合规划示意图;道路横断面示意图。37. 需要对全市的用地进行竖向规划,可以编制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示意图。38. 详细规划阶段的竖向规划方法有:等高线法;高程箭头法。第九章:居住区规划1. 居住

22、区的组成要素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2. 物质要素由自然和人工两大要素组成。3. 根据工业类型基本上可分为:建筑工程;室外工程。4. 居住区的用地组成: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5. 居住区的环境组成:内部居住环境;外部生活环境。6. 居住区的外部环境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空间环境;大气环境;声环境;视觉环境;生态环境;小气候环境;邻里和社会环境。7. 合理服务半径,是指居民到达居住区及公共服务设施的放大步行距离,一般为8001000米,在地形起伏的地区可适当减少。8. 城市道路的合理间距一般应在6001000米之间,城市干道间用地一般在36100千平方米左右。9. 街道

23、办事处管辖的人口一般约5万人,少则3万人左右。10. 按居住区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类:城市内的居住区;独立的工矿企业的居住区。11. 居民在居住区内活动的规律和特点是影响居住区规划结构的决定因素。12. 规划结构有各种组织形式,基本的形式有:以居住小区为规划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以居住组团为基本单位组织居住区;以住宅组团和居住小区为基本单位来组织居住区。13.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14.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应充分体现居住环境的整体性、功能性、经济性、科学性、地方性与时代性、超前性与灵活性。15. 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使用要求;卫生要求;安全要求;经济要求;美观要

24、求。16. 现代住宅如按不同的使用对象,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供以家庭为居住单位的建筑,一般称为住宅;另一类是供单身人居住的建筑,一般称为单身宿舍或宿舍。17. 从用地的角度来看,提高层数能节约用地。加大进深也有利节约用地;18. 住宅的规划布置应建立在建筑群体结合的基础上,与居住区总的规划结构相结合。19. 住宅群体平面组合的基本形式:行列布置;周边布置;混合布置;自由布置。20. 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整体组合方式。21. 群体的空间构图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对比;韵律和节奏;比例和尺度;色彩;绿化;道路;建筑小品。22. 按公共设施的使用性质分类

25、:教育;医疗卫生;商业、服务;文化、体育;金融邮电;行政管理;市政公用;其他。23. 按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频繁程度分类:居民每日或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居民必要的非经常使用的公共服务设施。24. 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机制下,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又可分为盈利性和非盈利性的两大类。25.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定额指标包括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两个方面。其计算方法有千人指标、千户指标和民用建筑综合指标等。26. 千人指标:即每千居民拥有的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27. 公共设施的规划布置应按照分级、对口、配套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一般与居住区的规划结构相适应。28. 规划布

26、置的基本要求:便于居民使用;应设在交通比较方便人流比较集中的地段,并要考虑职工上下班的走向;如为独立的工矿居住区或地处市郊的居住区,则应在考虑附近地区和农村使用方便的同时,还要保持居住区内部的安宁;各级公共服务中心宜与相应的公共绿地相邻布置,或靠近河湖水面等一些能较好体现城市建筑面貌的地段。29.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布置的方式基本上可分为两种:即按二级或三级布置。第一级(居住区级);第二级(居住小区级);第三级(居住组团级)。第二级和第三级的公共服务设施都是居民日常必需的,通称为基层公共服务设施,这些服务公共设施可以分成二级,也可不分。30. 居住区文化商业服务中心的布置方式大致有以下三种

27、:沿街线状布置;独立地段成片集中布置;沿街和成片集中相结合的布置方式。31. 居住区商业服务设施的布置方式:住宅底层商业服务设施;独立设置的商业服务设施。32. 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又可分为居住小区级和居住组团级两级。33. 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分为商业服务业设施和儿童教育设施两类。34. 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应与住宅建设的步骤一致。35. 居住区工业的布置方式:单独设置;与其他生产服务设施结合,组成综合楼;利用新建住宅底层作为生产用房。36. 居住区内部道路的功能要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居住区日常生活方面的交通活动,是主要的,也是大量的;通行清除垃圾、递送邮件等市政公用车辆;居住区内

28、公共服务设施和工厂的货运车辆通行;满足铺设各种工程管线的需要;道路的走向和线型是组织居住区建筑群体景观的重要手段,也是居民相互交往的重要场所。37. 根据功能要求和居住区规模的大小,居住区道路一般可分为三级或四级:第一级居住区级道路;第二级居住小区级道路;第三级住宅组团级道路;第四级宅间小路。38. 居住区内动态交通组织可分为:人车分行的道路系统;人车混行的道路系统和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三种基本形式。39. 居住区内静态交通组织是指各类交通工具的存放方式,一般应以方便、经济、安全为原则,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并根据居住区的不同情况可采用室内、室外、半地下室或地下室等多种存车方式。40.

29、 居住区绿地的功能:改善小气候;净化空气;遮阳;隔声;防风、防尘;杀菌、防病;提供室外活动场地、美化居住环境。41. 居住区绿地系统的组成:公共绿地;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附属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街道绿地。42. 居住区外部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整体性;生态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地方性;大量性;经济性。43. 居住区用地范围的确定:居住区以道路为界时,如属城市干道或公路,则以道路红线为界,如属居住区干道时,以道路中心线为界;与其他用地相邻时,以用地边界线为界;同天然障碍物或人工障碍物相比邻时,以障碍物地点边线为界;居住区内的非居住用地或居住区级以上的公共建筑用地应扣除。44. 城市旧居住区的

30、特殊性,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复杂性;长期性和阶段性;综合性。45. 根据改建地区的具体条件和改建需要可分为局部改建、道路沿线改建和成片集中改建等几种方式。46. 旧居住区的调查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土地施工线状;建筑现状;人口构成;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市政公用设施现状;工厂的生产情况;地区内大气被污染情况、噪声状况、原有保留住宅的日照和通风条件等;建设资金来源;行政区划现状。第十章城市公共空间1. 市公共空间: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2. 市公共空间由建筑物、道路、广场、绿地与地面环境设施等要素构成。3. 据设计对象的用地范围和功能特征,城市设计可以分为下列类型

31、: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开发区设计;城市中心设计;城市广场设计;城市干道和商业街设计;城市居住区设计;城市园林绿地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城市旧区保护与更新设计;大学校园及科技研究园设计;博览中心设计;建设项目的细部空间设计。第十一章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1. 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原则:利用与维护相结合;应尽可能按其原有功能来利用;应和恢复与营造文物及其周围地段的活力相结合。2. 文物保护单位的利用方式一般可分以下四种:继续原有的用途;改变原有的用途;留作城市的空间标志;3. 城市更新的方式:重建或再开发;整建;维护。4. 一个城市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法规、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三个组成部分。

32、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和法定程序。第十二章城市规划的实施1. 开发控制的基本类型:通则式和判例式。2. 城市建成环境可以分为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两种基本领域。3. 城市开发的类型:公共开发和商业性开发;新开发和再开发;土地开发和物业开发4. 市场机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外部效应;2.公共设施;3.价值准则;4.合成谬误;5.市场垄断。5. 开发控制的作用机制:经济的作用机制;法律的作用机制;行政的作用机制。6. 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建设工程必须呈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包括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

33、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三个基本环节,通常称为一书两证。第十三章城市规划的行政与法制1. 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的意义:保障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社会团体的合法权益;提高规划行政的效率;推进城市规划工作的民主化和科学合理性。2. 城市规划法制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规划领域中法律规范的制订;法律规范的执行;法律规范的尊守及确立和完善依法行政的监督机制。3. 城市规划行政行为的特征:是规划行政主体的行为;是规划行政主体对城市规划进行管理的行为;是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4. 城市规划行政行为的分类: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量裁行政行为;要式行政行为与非要式行政行

34、为;依职权行政行为与依申请行政行为;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行政行为。5. 行政规划行政行为的主要内容:设定权利和设定义务;撤销权利和免除义务;变更法律地位;确认法律事实;赋予特定物以某种法律性质。6. 合法的城市规划行政行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行为的主体合法;行为的权限合法;行政行为的内容合法;行政行为符合法定程序;行政行为符合法定形式。7. 行政行为的效力及行政行为的法律效力。有效成立的城市规划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8. 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它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在行政管理中的体现和具体化。9.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核心是依法行政,主要内容是:任何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都

35、必须严格执行和遵守法律,在法定范围内依照法律规定办事;任何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都不能享受不受行政法调节的特权,权利的享受和义务的免除都必须有明文的法律依据;国家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必须有明文的法律依据;任何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都是行政违法,他自发生之日起就不具有法律效力。10. 行政合理原则的具体要求是:行政机关的行使自由裁量权时,不仅应事实清楚,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和范围内作出行政决定,而且要求这种决定符合立法的目的。11. 行政合理原则的具体要求是: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在合法的范围内还必须合理。合理的具体要求是:行政行为要符合客观规律;行政行为要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行政行为要有充分的客观

36、依据;行政要符合正义和公正。12. 廉洁、高效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要求,提高行政效率是国家行政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13. 行政统一原则分为三项内容:行政权统一;行政法制统一;行政行为统一。14. 我国行政公开的原则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各种职权行为除法律特别规定的外,应一律向社会公开。15. 我国行政法的法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和国际协定;与行政法有关的解释;国家的方针与政策。16. 行政法的效力等级关系如下:宪法和法律的效力等级;国务院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效力等级;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的效力等级。17. 作为城市规划行政的依据的城市规律规范体系,应当包括如下部分: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实施性行政法规;地方城市规划法规;城市规划行政规章;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法规;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技术规范;城市规划文本。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