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工作经验交流材料.doc

上传人:Wo****Z 文档编号:48889021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工作经验交流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工作经验交流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工作经验交流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工作经验交流材料.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9 页民政局救助管理站工作经历交流材料_市是鲁中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是省内外城市漂泊乞讨人员重要流经地。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城市漂泊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今年以来,按照国家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开展救助管理机制标准化建立的工作部署,各级结实树立“人性化救助”理念,变“被动求助”为“主动救助”,完善救助制度,创新救助方式,对漂泊乞讨人员施行全方位、全时制、无缝隙救助,有效维护了受助人员的合法权益。据统计,20_6 年以来,全市共接待求助对象 8239 人,施行救助 7231 人。其中,救助成年人 5771 人、漂泊儿童 635

2、 人,庇护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 500 余人。2022 年,全市共接待救助对象 2279 人,施行救助 2058 人。其中救助漂泊未成年人 135人,庇护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 11 人,对 53 名伤病受助对象进展了有效医疗救助,为 179 名走失智障人员找到了亲人,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社会和谐稳定。我站屡次被评为全市民政工作先进单位,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市级文明单位。2022 年 7 月,全省救助管理机构标准化建立现场会在我市召开,8 月 12 日,我站参加全国漂泊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建立经历交流会,在会第 2 页 共 9 页上作典型发言;我站被市民政局推荐参评全省民政系统行风建立示范单位。我们的主要做法

3、是:一、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提升救助设施标准化建立程度,是做好漂泊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重要物质平台。近年来,我市严格根据国家和省关于加强漂泊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部署和根本设施建立标准,加大资金投入,先后对全市救助管理工作的根本设施设备进展全面更新和完善,使救助管理才能得到了显著提升。重点加强了三个方面建立:一全面加强救助管理机构建立20_6 年 8 月,市政府针对原市救助管理站场地狭小、设备老化的状况,将市救助管理站建立纳入当年全市重点工程工程。投入资金 650 万元,利用两年时间对市救助管理站进展了搬迁新建。整个工程,占地 7 亩,总建筑面积 3000 多平方米,设置床位 120 张,并根据

4、受助人员的性别、年龄和身心状况,将救助站划分为“办公效劳、成年人保护、未成年人保护、妇女保护、医疗观察”5 个功能区。在此根底上,我们还根据工作实际,依托市救助管理站先后成立了“市反家庭暴力妇女庇护中心、市漂泊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市救灾紧急避险中心”三家救助机构,并协调公安部门在站内设立了专门的警第 3 页 共 9 页务室,为全面维护受助妇女儿童的合法公益搭建起了重要平台。二健全完善各类配套设施设备在加强三项重点设施建立的根底上,为进一步提升救助管理才能,我市又围绕受助人员“生活、学习、娱乐、医疗”等需要,投入资金近 20_万元,为市救助管理站配套完善各类救助设备 10 余类 70 余项。投入资

5、金近 10 万元,对市救助管理站院内环境进展了绿化和美化。投入资金 150 万元,装备了 3 台专用救助车。积极协调驻地公安部门在站内设立了专门警务室,安排一名民警长期住站办公,负责对受助的可疑人员进展身份甄别和认定,确保平安稳定。同时,着眼应急救助工作需要,投入资金近 20 万元,在站内安装了紧急呼叫救助效劳系统。聘请专家建立了_市救助管理门户网站,并在全市开通了救助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全国互联、信息共享和实时监管。截至目前,已建立求助人员电子档案 1 万余份,其中漂泊儿童档案 500 余份,庇护妇女档案 130 余份。三积极推进基层救助管理站点建立为推进救助管理工作深化开展,从 2022

6、 年开场,各级民政部门围绕“自愿求助、无偿施救、无缝隙救助、应助尽助”的工作目的,以开展“城市漂泊乞讨人员救助效劳网络进社区活动”为载体,在全市启动了“乡镇街道、村居”基第 4 页 共 9 页层救助管理站点建立,获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类基层救助管理站点 1142 处。其中,乡镇街道救助管理站点 109 处,实现了全覆盖。建立村居基层站点1033 处,占全市村居总数的 28.9%。同时,围绕扩大救助管理信息覆盖面,投入资金 60 万元,在全市车站、商场、市区繁华地段设立救助引导牌 100 余处,张贴、发放印有救助站地址、等信息的宣传单 1.5 万余份,为漂泊乞讨人员及时得到救助提

7、供了极大方便。二、加强迫度建立,促进救助管理工作标准有序开展近年来,我市围绕“标准救助程序、明确救助条件、完善救助内容、标准救助行为、提升救助效率”等方面,先后建立和完善各类救助管理制度 60 余项,为推进全市救助管理工作专业化、标准化和标准化开展提供了重要保证。特别是近年来,我们着眼变“被动求助”为“主动救助”的工作目的,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建立了三项新的救助管理制度:一建立灵敏高效的一体化联动机制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民政、公安、妇联、交通、城管执法和铁路等 12 个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全市城市漂泊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解决救助管理工作中遇到

8、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和落实相关配套政策。今年,市政府又着眼救助管理工作形势第 5 页 共 9 页任务变化,及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漂泊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救助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目的任务、指导原那么和经费保障渠道,对各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参与救助工作的工作的方式作了进一步调整和标准,为全市救助管理工作实现部门一体化联动、标准化开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二建立了完善的街头漂泊救助制度按照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工作部署,坚持把街头流动救助作为实现变“被动求助”为“主动救助”的打破口,在市和区县全部建立了完善的街头漂泊救助制度,安排人员和车辆开展经常性巡回救助。在此根底上,我们根

9、据岁末年尾、月初月末漂泊乞讨人员较为集中的规律,探究建立了“每月逢九必救”工作制度9 日、19 日、29 日和每年冬季“寒冬送暖”救助制度。在这些重要季节和时段,充足准备“御寒衣物、各类食物、饮用水、药品”等救助物资,安排救助车辆24 小时巡回救助,并结合公安、城管、医疗卫活力构等部门和单位建立了应急救助队伍,随时做好突发疾病、突发情况的应急救助准备,确保漂泊乞讨人员生命平安和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据统计,2022 年以来,全市通过流动救助共救助漂泊乞讨人员 500 余名,为受助人中提供住宿、购置返程车票折款40 余万元。去年 1 月,市救助管理站成功挽救一名被拐的四第 6 页 共 9 页川少女并

10、帮助其顺利返乡,经新闻媒体报道,赢得了社会各界广泛赞誉。三健全了受助人员平安送返制度近年来,我们围绕帮助困难外省求助人员顺利返乡和_籍漂泊乞讨人员接回,先后建立了困难受助人员平安返乡护送制度、漂泊乞讨人员家庭汇款程序和_籍漂泊乞讨人员接送差旅费报销方法等制度。同时,针对国家重大节日期间票紧张的实际,积极协调市交通、铁路、客运和公安等部门签订了城市漂泊乞讨人员返乡订票和换票协议,简化了救助程序、进步了救助管理效率。此外,市救助站还挑选了 3 名年富力强、有经历的工作人员成立了“外省籍漂泊乞讨人员返乡护送队”,负责护送受助人员顺利返乡。20_7 年以来,我市共平安送返、四川、内蒙、云南、广西等地流

11、入我市的漂泊乞讨人员 560 余名,均得到受助人员亲人和当地政府的一致好评。三、加强队伍建立,为救助管理标准化工作提供组织保证近年来,我们按照“以人为本”的救助原那么,坚持以“加强思想引导、标准效劳行为、强化业务培训”为抓手,以深化开展人性化亲情效劳活动为理论载体,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使全市救助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增强。一加强救助管理队伍组织建立第 7 页 共 9 页为加强工作力量,20_6 年,市政府将市救助管理站编制数由 12 个增加到 17 个,工作人员工资和福利待遇全部由财政足额拨付,按照全市部署,各区县、乡镇等街道和村居全部建立了相应的工作队伍。目前,全市各级从事救助管理的专兼

12、职人员到达 360 余名。同时,积极开展、登记注册救助管理志愿者 3700 余人。去年,我们又根据市救助管理站干部职工年龄构造趋于老化、救助管理任务日益繁重的实际,采取从市民政局内部调剂和利用事业单位招聘的时机,安排 5 名年轻才能强的同志到市救助站管理站工作。调整后,干部职工的平均年龄下降到了 4.5 岁,大学文化程度上升了 13 个百分点,救助管理队伍的活力明显增强。(二)加强救助管理专业技能培训实在把经常性的教育培训摆到突出位置。从 20_7年开场,挑选有丰富工作经历的专业技术骨干深化基层开展巡回培训专题讲座,让工作人员全面掌握救助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规、救助条件和程序、方法技能,并作为一项

13、工作制度长期坚持。截止目前,累计开展讲座和培训 50 余场次,培训区县、乡镇街道、村居和社区志愿者等基层救助管理人员 8000 余人次。同时,针对漂泊儿童、庇护妇女救助管理和维权工作日益突出的实际,成立了漂泊乞讨人员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咨询室,聘请山东理工大学的心理学专家和司法技术第 8 页 共 9 页骨干定期为救助管理人员进展心理矫正、精神调适、依法维权和可疑人员身份甄别等知识技能辅导培训,使救助管理队伍的才能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建立、完善各类救助管理制度 60多项,编印漂泊乞讨人员政策文件汇编,定期组织职工业务技能比武和军训活动。通过理论学习、技能培训、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教育等手段进步了干部职

14、工综合素质。同时,积极探究救助工作社会化推进方式,注重吸引整合社会资推动救助管理工作,组建近 4000 人的救助管理志愿者队伍,对乡镇街道、村居干部进展救助业务培训,初步形成了“大救助”工作格局。三组织开展亲情救助效劳活动坚持以经常性的教育引导和开展亲情化效劳活动为抓手,着力加强救助管理人员思想和作风建立,变“管理者”为“效劳者”,投入真情救助效劳。近年来,我们围绕标准效劳行为,开展了“三声、四心”效劳活动,即:对待受助人员做到来有应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接待热心、效劳细心、解答耐心、救助真心,并发动救助站干部职工自发捐款设立了专项救助基金,通过开展活动,先后帮助 160 余名外籍受助智障人员、漂泊儿童和庇护妇女顺利回归家庭。同时,围绕为受助人员提供良好医疗效劳,在市和区县全部设立了定点救助医院,实现了“小病不出站、大病到医院“的工作目的。第 9 页 共 9 页近年来,我市救助管理工作虽然获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和兄弟市的工作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民政部和省民政厅工作部署,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虚心学习各兄弟单位的好经历、好做法,更新观念,开拓视野,不断探究创新人性化亲情救助形式,努力把我市救助管理工作进步到一个新程度,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的奉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