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物流中心砌体工程施工技术交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物流中心砌体工程施工技术交底.doc(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安徽安联电脑有限公司物流中心工程(一) 施工准备 1材料(1) 钢筋混凝土原材料。(2) 围护材料,各种钢、木板枋材。 2作业条件(1) 建筑物位置的标准轴线桩、水平桩及灰线尺寸,已经过复核。(2) 在基坑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根据地质资料和地下水们对基坑开挖的影响,确定基坑开挖的围护方案,以保证基坑作业顺利进行。(3) 决定挖土方案,包括方法、挖土顺序、堆土弃土位置、运土方法及路线等。(4) 障碍物和地下管道已进行处理或迁移。(5) 排水或降水的设施准备就绪。(二) 操作工艺 1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槽)或管沟底面标高,挖方深度不超过下列规定时,可以考虑不放坡和不加支撑。 密实
2、、中等密实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填充物为砂土)1.0m; 硬塑、可塑的轻亚粘土1.5m; 坚硬的粘土2m。 2当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坑(槽)或管沟底面标高时,挖土深度在5m以内不加支撑的边坡,其最陡度符合表3-2的规定。 超过5m深度的基坑(槽)和管沟开挖时,其边坡度应根据土的内摩擦角和凝聚力计算确定。 3当基槽必须设置坑壁支撑时,应根据开挖深度、土质条件、地下水位、施工时间长短、施工季节和当地气象条件、施工方法与相邻建(构)筑物等情况进行设计和选择。一般上述条件均有利于施工的,可采用断续垂直支撑、断续水平支撑和连续垂直支撑、连续水平支撑等方法,可参考表3-3。当深度较大和土质复
3、杂时,必须选择有效的深基坑支护技术。一般应由设计单位负责提出和设计。特殊情况,也可由施工单位有经验的技术人员通过认真周密的设计制定安装支撑挡板,要按设计方案实施,支撑要顶紧,挡板紧贴土面。 4采用钢(木)板桩、钢筋混涨土预制桩或灌注桩作坑壁支援沓,其构造或是否加设锚杆应按设计方案的规定。 5采用钢筋混凝土地下连续墙作坑壁支护时,其施工和验收要求应按设计图和有关规范规定执行。 6基坑(槽)底部开挖宽度应根据基础或结构和防水处理施工工艺决定。 混凝土基础或垫层需支模者,每边增加工作面0.3m;需用卷材或防水砂浆做垂直防水(潮)层时,增加工作面0.81m(搭设脚手架取1m) 7管沟底部开挖宽度(有支
4、撑者不撑板间的净宽),除管道结构宽度外,每侧增加工作面宽。8.在原有建(构)筑物邻近挖土,如深度超过原建(构)筑物基础底标高,其挖土坑(槽)边与原基础边缘的距离必须大于高差的12倍,(土质好时可取低限),并对边坡采取保护措施;如对旧有建(构)物基底有影响时,必须提请有关部门采取防止建(构)筑物变形、沉陷的加固措施后方可施工。 9基坑(槽)和管构的土方完成后应排干积水和清底,及时进行下一工序的施工。 10基坑(槽)或管构挖土深度不得超过设计基底标高。如个别地方超挖,应用砂、碎石填补夯实。在天然地基或重要部位超挖时,应采用经设计单位同意的补填方法去填补。 11采用天然地基的基础,挖至基坑(槽)底时
5、,应会同新建单位、质量检查站和设计人进行验槽。如缺乏地质资料或土质复杂的情况,必须进行钎探。钎探布置设计未规定时。钎探可用人力或机械进行,钢钎可选用2225圆钢制成,长1.82.3m,钎尖呈60度锥状,用锤重3.64.5kg,落锤高度500700,将钢钎垂上打入土中,每打入300记录一次锤击数,最后将钎探记录和结果分析对照天然地基情况而作出鉴定,如设计人提出也可使用轻便触探器进行试验。钎探后的孔要填灌中砂至密实状态。 12挖方的弃土或放土,应保证挖方边坡的稳定与排水。当土质良好时,应距槽沟边缘0.8m以外堆放,且高度不宜超过1.5m。在软土地区,不得在挖方上侧放土。 13在软土地区开挖基坑(槽
6、)或管沟时,应按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规定施工。 14土方工程一般不宜在雨天进行,在雨季施工时,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地完成,并应切实制订雨季施工铁安全技术措施。 15土方边坡的加固(包括填方、排水沟和截水沟等边坡),应按土质、地下水位情况,结合施工周期和季节制定保护方案。 16机械挖土应在基底标高以上保留1030左右用人工挖平清底。(三) 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基坑、基槽和管沟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严禁扰动。(四) 施工注意事项 1避免工程质量通病(1) 基坑开挖,应有水平标准严格控制基底的标高,标桩间的距离宜3m,以防基底超挖。(2) 在软土地层开挖桩基承台基坑时,应按打桩顺序流水
7、作业,以保证桩身强度达到70%以上时才开挖基坑。挖方要对称进行,高差不超过0.8m,防止软土滑陷而发生桩身位移。(3) 在地下水位以下挖土,必须有措施、有方案,地质资料反映有细砂粉土、中粗砂层的工程项目,必须有截水、降水等有效防止流砂的措施。 2主要安全技术措施(1) 夜间施工时,施工现场应有足够照明设施,在危险地段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和护栏。(2) 土方开挖前,应对周围环境进行普查,清除安全隐患。对邻近设施在施工中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 3产品保护(1) 对定位桩、水准点等应注意保护好,挖运土时不得碰撞,并应定期复测,检查其可靠性。(2) 基坑(槽)、管沟的直立壁和边坡,在开挖后应有措施,避免塌
8、陷。(3) 如基坑(槽)或管沟开挖后未能及时修筑基础或安装管道,基底土应视土质条件预留100200厚度,待施工之前再予以挖除。(4) 挖土需要的支护结构,在基础施工的全过程要做好保护,不得任意损坏或拆除。施工准备 1材料(1) 回填土:宜优先利用基槽中挖出的优质土,回填土内不得含有有机杂质,粒径不应大于50,含水量应符合压实要求。(2) 石屑:不应含有有机杂质。(3) 填土材料如无设计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碎石、砂土(使用细、粉砂时应取得设计单位同意)和爆破石碴,可作表层以下的填料。 含水量符合压料要求的粘性土,可作各层的填料。 碎块草皮和有机含量大于8%的土,仅用于无压实要求的填方。 淤泥
9、和淤泥质土一般不能用作填料,但在软土或沼泽地区,经过处理且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可用于填方次要的部位。 2作业条件(1) 填土基底已按设计要求完成或处理好,并办理验槽签证。(2) 基础、地下构筑物及地下防水层、保护层等进行检查和办好隐蔽验收手续,且结构已达到规定强度。(3) 大型土方回填前应根据工程特点、填料种类、设计压实系数、施工条件和压实工艺等合理确定填料含水量、每层填土厚度和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重要的填方工程和路基,基参数通过压实测试来确定。(4) 室内地台和管沟的回填,应在完成上下水道安装(经试水合格)或间墙砌筑,并将填区内的积水和有机杂物等清除干净后再进行。(5) 在建(构)筑物地面
10、以下的填方,若填筑厚度小于0.50m,应清除基底上的草皮和垃圾;若填筑厚度小于1m,应清除树墩及割去长草。(6) 填土前,应做好水平高程的测设,基坑(槽)或沟坡边上按需要的间距打入水平桩,室内和散水的墙边应有水平标记。(一) 操作工艺 1当填方基底为积土或耕植土时,如设计无要求,可采用推土机或工程机械压实56遍。 2填筑粘性土,应在填土前检验填料的含水率,含水量偏高时,可采用翻松晾晒,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含水量偏底,可预先晒水湿润,增加压实遍数或使用大功率压实机械等措施。 3使用碎石类土或爆破石碴作填料时,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每层铺厚度的2/3(当使用振动辗压时,不得超过每层铺填厚度的3/4)。
11、铺填时,大块料不应集中,且不得填在分段接头处或填方与山坡连接处。 4填料为砂土或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时,回填前宜充分洒水湿润,可用较生的平板振动器分层振实,每层振实不少于三遍。 5回填上应水平分层找平夯实,分层厚度和压实遍数应根据土质、压实系数和机具的性能参照表37选定。 6墙柱基回填应在机对两侧或四侧对称同时进行,两侧回填高差要控制,以免把墙挤歪;深浅两基坑(槽)相连,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坑标高时,再与浅基坑一起填夯。 7分段分层填土,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每层互相搭接,其搭接长度应不少于每层填土厚度的两倍。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少于1.0m。 8混凝土、砖石砌体挡土墙,必须在混凝土或砂浆达
12、到设计强度后才能回填土方,否则要作护壁支撑方案,以防挡土墙变形倾复。 9对有压实要求的填,在打夯或辗压时,如出现弹性变形的土(俗称橡皮土),应将该部分土方挖除,另用砂土或含砂石较大的土回填。 10采用机械压实的填土,在角隅用人工加以夯实。(二)施工注意事项 1避免工程质量通病(1) 回填土应按规定每屋取样测量夯实后的干容重,在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后才能回填上一层。(2) 严格选用回填土料质量,控制含水量、夯实遍数等是防止回填土下沉的重要环节。(3) 雨天不应进行填方的施工。如必须施工时,应分段尽快完成,且宜采用碎石类土和砂土、石屑等填料。现场应有防雨和排水措施,防止地面水流入坑(槽)内。一、木模
13、板(含大夹板)安装与拆除1、基础模板制作安装(1)阶梯形独立基础:根据图纸尺寸制作每一阶梯模板,支模顺序由下至上逐层向上安装,先安装底层阶梯模板,用斜撑和水平撑钉稳撑牢;核对模板墨线及标高,配合绑扎钢筋及垫块,再进行上一阶模板安装,重新核对墨线各部位尺寸,并把斜撑、水平支撑以及拉杆加以钉紧、撑牢,最后检查拉杆是否稳固,校核基础模板几何尺寸及轴线位置。(2)杯形独立基础:与阶梯形独立基础相似,不同的是增加一个中收杯芯模,杯口上大下小略有斜度,芯模安装前应钉成整体,轿杠钉于两侧,中心杯芯模完成后要全面校核中心轴线和标高。(3)条形基础模板:侧板和端头板制成后,应先在基槽底弹出基础边线和中心线,再把
14、侧板和端头板对准边线和中心线,用水平尺校正侧板顶面水平,经检测无误差后,用斜撑,水平撑及拉撑钉牢。2、柱模板(1)按图纸尺寸制作柱侧模板(注意:外侧板宽度要一致)二、主次梁交拉时,先主梁起拱,后次梁起拱。(3) 梁下支柱支承在基土面上时,应对基土平整夯实,满足承载力要求,并加木垫板或混凝土垫板等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不会发生支顶下沉。(4) 支顶在楼层高度4.5m以下时,应设二道水平拉杆和剪刀撑,若楼层高度在4.5m以上时要另行作施工方案。(5) 梁侧模板:根据墨线安装梁侧模板、压脚板、斜撑等。梁侧模板制作高度应根据梁高及楼板模板碰旁或压旁来确定。(6) 当梁高超过750mm时,梁侧
15、模板宜加穿梁螺栓加固。4、 楼面模板(1) 根据模板的排列图架设支柱和龙骨,支柱与龙骨的间距,应根据楼板的混凝土重量与施工荷载的大小,在模板设计中确定。一般支柱为8001200mm,大龙骨间距为6001200mm,小龙骨间距为400600mm。支柱排列要考虑设置施工通道。(2) 底层地面应夯实,并铺垫脚板。采用多层支架支模时,支柱应垂直,上下层支柱应在同一竖向中心线上,各层支柱间的水平拉杆和剪刀要认真加强。(3) 通线调节支柱的高度,将大龙骨找平,架设小龙骨。(4) 铺模板时可从四周铺起,在中间收口。若为压旁时,角位模板应通线钉固。(5) 楼面模板铺完后,应认真检查支架是否牢固,模板梁面、板面
16、应清扫干净。施工注意事项1、 避免工程质量通病1)带形基础要防止沿基础通长方向,模板上口不直,宽度不够,下口陷入混凝土内,拆模时上段混凝土缺损,底部钉模不牢的现象。措施a.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支模时垂直度要准确。b.模板上口应钉木带,以控制带形基础上口宽度,并通长拉线,保证上口垂直。c.隔一定间距,将上段模板下口支承在钢筋支架上。d.支撑直接在土坑边时,下面应垫以木板,以扩大其承力面,两块模板长向接头处应加拼条,使板面平整,连接牢固。(3) 梁模板:防止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的现象。措施:a.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下
17、料尺寸一般应图为缩短。b.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侧钉固。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c.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4) 柱模板:防止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柱身扭曲的现象。措施:a.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钉牢固。b.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与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c.四周斜撑要牢固。(5) 板模板:防止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的现象。措施:a.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木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b.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c.板模按规定起拱。(一)操作工艺1、 基础(1) 钢筋网(筛底
18、)的绑扎,四周两行钢筋交叉点应每点扎牢,中间部分每隔一要相互成梅花式扎牢,双向主筋的钢筋,必须将全部钢筋相互交点扎牢,注意相邻绑扎点的铁线扣要成八字形绑扎(左右扣绑扎)。(2) 基础底板采用双层钢筋网时,在上层钢筋网下面设置钢筋撑脚(凳仔)或混凝土撑脚,以保证上、下层钢筋位置的正确和两层之间距离,。(3) 有180°弯钩的钢筋弯钩应向上,不要倒向一边;但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向下。(4) 独立柱基础的钢筋网双向弯曲受力。如图纸没有规定绑扎方法时,其短向钢筋应放在长向钢筋的上边。(5) 现浇柱与基础连接的其箍筋应比柱的箍筋缩小一个柱筋的直径,以便连接。2、 柱(1) 竖向钢筋的弯
19、钩应朝向柱心,角部钢筋的弯钩平面与模板面夹角,对矩形柱应为45°角,截面小的柱,用插入振动器时,弯钩和模板所在的角度不应小于15°。(2) 箍筋的接头应交错排列垂直放置;箍筋转角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均应扎牢(箍筋平直部分与竖向钢筋交叉点可每隔一根互成梅花式扎牢)。绑扎箍筋时,铁线扣要相互成八字 形绑扎。(3) 下层柱的竖向钢筋露出楼面部分,宜用工具或柱箍将其收进一个柱筋直径,以利上层柱的钢筋搭拉,当上下层柱截面有变化时,其下层柱钢筋的露出部分,必须在绑扎梁钢筋之前,先行收分准确。3、墙(1)墙的钢筋网绑扎同基础。钢筋有180°弯钩时,弯钩应朝向混凝土内。(2)采用双层
20、钢筋网时,在两层钢筋之间,应设置撑铁(钩)以固定钢筋的间距,见图618。4、梁与板(1)纵向受力钢筋出现双层或多层排列时,两排钢筋之间应垫以直径25mm的短钢筋,如纵向钢筋直径大于25mm时,短钢筋直径规格与纵向钢筋相同规格。(2)箍筋的接头应交错设置,并与两根架立筋绑扎,悬臂飘梁则箍筋接头在下,其余做法与柱相同。(3)板的钢筋网绑扎与基础相同,但应注意板上部的负钢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别是雨篷、挑檐、阳台等悬臂板,要严格控制负筋位置。(4)板、次梁与主梁交叉处,板的钢筋在上,次梁的钢筋在中层,主梁的钢筋在下,当有圈梁或垫梁时,主梁钢筋在上。(5)框架梁节点处钢筋穿插十分稠密时,应注意梁
21、顶面主筋间的净间距要留有30mm,以利灌筑混凝土之需要。(6)钢筋的绑扎头应符合下列规定:1)搭接长度的未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接头不宜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2)受拉区域内,级钢筋绑扎接头的未端应做弯钩,级钢筋可不做弯钩;3)直径不大于12mm的受压级钢筋的未端以及轴心受压构件中任意直径的受力钢筋的未端,可不做弯钩,但搭接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5倍;4)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铁丝扎牢。5)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符合表68的规定,受力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应取受拉钢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0.7倍。(二)施工注意事项1、避免工程质量通病(1)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准确
22、,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2)钢筋骨架吊装入模时,应力求平稳,钢筋骨架用“扁担”起吊,吊点应根据骨架外形预先确定,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3)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4)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应及时调整。2、主要安全技术措施(1)起吊或安装钢筋时,应和附近高压线路或电源保持一定安全距离,在钢筋林立的场所,雷雨时不准操作和站人。(2)在高空安装钢筋应选好位置站稳,系好安全带。(一)操作工艺1、浇筑前应对模板浇水湿润,墙、柱模板的清扫口应
23、在清除杂物及积水后再封闭。2、根据配合比确定的每盘(槽)各种材料用量要过称。3、装料顺序:一般先装石子,再装水泥,最后装砂子,如需加掺合料时,应与水泥一并加入。4、混凝土运输(1)混凝土自搅拌机中卸出后,应及时运到浇筑地点,在运输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离析、水泥浆流失、坍落度变化以及产生初凝等现象。如混凝土运到浇筑地点有离析现象时必须在浇灌前进行二次拌合。1)掺用外加剂的混凝土其运输延续时间应由试验确定。2)轻骨料混凝土运输延续时间应适当缩短,以不超过45min为宜,若产生拌合物稠度损失或离析较重者,浇筑前宜采用人工二拌合。(2)混凝土运输道路应平整顺畅,若有凹凸不平,应铺垫桥枋,在楼板施工时,
24、更应铺设专用桥道,严禁手推车和人员踩踏钢筋。5混凝土浇筑的一般要求(1)混凝土自吊斗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如超过2m时必须采取措施。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进行,每层浇筑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决定。一般分层高度为插入式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不超过500mm。平板振动器的分层厚度为200mm。(2)使用插入式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按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0400m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0m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平板振动器的移动间距应能保证振动器的平板覆盖已振实部分边缘。(3
25、)浇筑混凝土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间歇的最长时间应按所有水泥品种及混凝土初凝条件确定一般超过2小时应按施工缝处理。(4)浇筑混凝土时应派专人经常观察模板钢筋、预留孔洞、预埋件、插筋等有无位移变表或堵塞情况,发现问题应立即停止浇灌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前修整完毕。6、桩基承台梁混凝土浇筑(1)承台梁浇筑混凝土时,应按顺序直接将混凝土倒入模板中。如留缝超过初凝时间应按施工缝处理。若使用吊斗直接卸料入模时其吊斗出料口距操作面高度,以300400mm为宜,并不得集中一处倾倒。(2)振捣时应沿承台梁浇筑的顺序方向采用斜向振捣法,振
26、动棒与水平倾角约60°左右,棒头朝前进方向,棒间距以500mm为宜,要防止漏振,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翻浆冒出气泡为宜,混凝土表面应随振捣按标高线进行抹平。(3)梁的施工缝宜留置于相邻两承台中间的1/3范围内。并用模板挡好,留成直槎(企口)。继续施工时,接缝处混凝土应先凿去浮浆,用水湿润并浇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使新旧混凝土接合良好,然后才继续浇筑混凝土。7、柱、墙混凝土浇筑(1)柱、墙浇筑前,或新浇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结合处,应在底面上均匀浇筑50mm厚与混凝土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砂浆应用铁铲入模,不应用料斗直接倒入模内。(2)柱墙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振捣,每层浇筑厚度控
27、制在500mm左右。混凝土下料点应分散布置循环推进,连续进行,并按表624控制好混凝土浇筑的延续时间。(3)浇筑墙体洞口时,要使洞口两侧混凝土高度大体一致。振捣时,振动棒应距洞边300mm以上,并从两侧同时振捣,以防止洞口变形。大洞口下部模板应开口并补充振捣。(4)构造柱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不得超过300mm。(5)施工缝设置:墙体宜设在门窗洞口过梁跨度1/3范围内。墙体其它部位的垂直缝留设应由施工方案确定。柱子水平缝留置于主梁下面、吊车梁年腿下面、吊车梁上面、无梁楼板的柱帽下面。8、梁、板混凝土浇筑(1)肋形楼板的梁板应同时浇筑,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推进,先将梁分层浇筑成阶
28、梯形,当达到楼板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2)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允许单独浇筑,其施工缝应留设在板底下2030mm处,第一层下料慢些,使梁底充分振实后再下第二层料。用“赶浆法”使水泥浆沿梁底包裹石子向前推进,振捣时要避免触动钢筋及埋件。(3)在浇筑与柱、墙连成整体的梁和板时,应在柱和墙浇筑完毕后停歇11.5小时,使其获得初步沉实,再继续浇筑。(4)施工缝设置:宜沿着次梁方向浇筑楼板,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1/3范围内,施工缝表面应与次梁轴线或板面垂直,单向板的施工缝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双向受力板、厚大结构、拱、薄壳、水池、多层刚架等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29、。(5)施工缝处须待已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少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混凝土达到1.2Mpa的时间,可通过试验决定。(6)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前,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应凿毛,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排除积水后,先浇一层水泥浆或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然后继续浇筑混凝土。(7)浇筑梁柱接头前按柱子的施工缝处理。9、楼梯混凝土浇筑(1)楼梯段混凝土自下而上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筑,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木磨板)将踏步上表面抹平。(2)楼梯混凝土宜连续浇筑完成。(3)施工缝位置:根据结构情况可留设于楼梯平台板跨中或楼梯段1/3范围
30、内。10、混凝土的养护(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在12小时以内加以覆盖,并浇水养护。(2)混凝土浇水养护日期一般不少于7天,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3)每日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足够的润湿状态。常温下每日浇水两次。(二)施工注意事项1、避免工程质量通病(1)蜂窝。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罗密或石子相应过大,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黏浆,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2)露筋。产生原
31、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预防措施: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钢筋下垂挠度减少;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3)麻面。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2主要安全技术措施(1)搅拌机应该设置在平坦的位置上,用木枋垫起轮轴,将轮胎架空,防止开机时发生移动。(2)使用振动器的叙利亚人员,应穿胶鞋,戴绝缘手套,使用带有漏电保护的开关箱。(3)使用手推车倾倒混凝土时,应有挡车措施,不得用
32、力过猛或撒把。(4)垂直运输采用井架时,手推车放置要平稳,车把不得伸出笼外,车轮前后应挡牢。(5)夜间作业,应有足够照明设备,并防止阳光。(1)操作工艺A、拌制砂浆(1)根据试验室提供的砂浆配合紫进行配料称量,水泥配料精确度控制在±2%以内;砂、石灰膏、电石膏、粘土膏和细磨生石灰粉等本料精确度控制在±5%以内。(2)砂浆应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别在拌成后3小时和4小时内使用完毕。B、 组砌方法(1)砖墙(砖砌体)砌筑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灰缝平直,砂浆饱满,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2)砖墙的转角处和交
33、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实心砖墙的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图71)。如临时间断处留斜槎确有困难时,除转角处外,也可留直槎,但必须做成阳槎,并加设拉结筋,拉结筋的数时按每12cm墙厚放置一根直径6mm的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得超过50cm,埋入长度从墙的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cm,末端应有90度弯钩(图72)。(3)隔墙和填充墙的顶面与上部结构接触处宜用侧砖或立砖斜砌挤紧。(4)每层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应用丁砌层砌筑。C、基础砌砖(1)排砖撂底1)砌体大放脚的撂底尺寸及收退方法,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规定。如是一皮一收,里外均应砌丁砖;如是两皮一收,
34、第一皮砌顺砖,第二皮砌丁砖。2)砌体大放脚的转角处,应按常规放3/4砖,其数量为一砖厚墙放两块,一砖半厚墙放三块,按此类推。(2)砌筑1)基础墙砌筑前,基层表面应清扫干净,洒水湿润,砌筑时如遇基础标高不一致,应从低处砌起,高度差不准超过1.2m。2)基础墙砌筑应依皮数杆先砌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的部分砖,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五皮砖,然后才在其间拉线砌中间部分。3)砌基础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砖时应随砌随靠平吊直,并应拉通线;240mm墙采用单面挂线,370mm厚以上墙则双面挂线,以确保墙身横平竖直。4)基础大放脚砌至墙身时,要拉线检查轴线及边线,确保基础墙身位置正确;同时要对照皮数杆的砖层及标高,如
35、出现高低差时,应以水平灰缝逐层调整,使墙体的层数与皮数杆相一致。5)基础墙上的各种预留孔洞及埋件以及接槎的拉结筋,应按设计标高、位置或会审变更要求留置,避免事后凿打洞,影响墙体结构性能。6)变形缝两边的墙角应按直角要求砌筑,先砌一边,溢出墙面的砂浆要随砌随刮除;后砌的另一边采用铺缩口灰的方法进行操作,掉入缝内的砂浆及杂物,应及时清除干净。(3)抹防潮层:抹前应将基础墙顶面清扫干净,浇水湿润随即批抹防水砂浆,厚度一般20mm为宜,防水砂浆掺入防水剂分量按砌筑砂浆配合比规定和设计要求确定。D、砖墙砌筑(1)排砖撂底(干摆砖样):一般外墙第一皮砖撂底时,横墙应排丁砖,前后纵墙应排顺砖,根据已弹出的窗
36、门洞口位置墨线,核对门窗间墙、附墙柱(垛)的长度尺寸是否符合排砖模,如若不合模数时,则要考虑好砍砖及排放的计划,所砍的砖或丁砖应排在窗口中间、附墙柱(垛);旁或其他不明显的部位。(2)挂线:砌筑一砖厚及以下者,采用单面挂线;砌筑一砖半厚及以上者,必须双面挂线,如果长墙几个人同时砌筑共用一根通线,中间应设几个支线点;小线要拉紧平直,每皮砖都要穿线看平,使水平缝均匀一致,平直通顺。(3)砌砖:砌砖宜采用挤浆法,或者采用三一砌砖法。三一砌砖法的操作要领是一铲灰、一块砖、一挤揉,并随手将挤出的砂浆刮去。操作时砖块要放平、跟线,清水墙面砌筑操作过程中,以分段控制游丁走缝和乱缝、经常进行逢检,如发现有偏差
37、,应随纠正,严禁事后采用撞砖纠正,清水墙砌筑应随砌随划缝,划缝深度按图纸尺寸要求进行;如图纸没有时确规定时,一般深度为68mm为宜,缝深浅应一致,清扫干净,砌混水墙应随砌随将溢出砖墙面的灰迹块刮除。(4)木砖预埋:木砖应经防腐处理,预埋时小头在外,大浆在内,烽量按洞口高度确定;洞口高度在1.2m以内者,每边放2块,高度在23m者每边放4块,预埋木砖的部位一般在洞口上下四皮砖处开始,中间均匀分布。(5)构造柱做法:凡设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混合结构,在预放墙身轴线及边线时同时按设计图纸施放好柱的平面尺寸,到砌筑时把构造柱的竖钢筋处理顺直,砖墙与构造柱联结处砌成马牙槎;一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宜超
38、过300mm(即五皮砖)。砖墙与构造柱之间应沿墙高每500mm设置26水平拉接钢筋联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000mm。砖过梁砌筑1)平拱式砖过梁:过梁净空跨度范围内排砖砌结时砖块排列数一定要成奇数,并两边对称,砌筑从两端起砌到拱中间合拢,正中一块挤紧;拱脚应伸入墙内不少于3cm,并应有1%的起拱;灰缝应砌成楔形缝。灰缝厚度(如无楔形砖时)上部应不大于15mm,下部应不少于5mm。(7)安装过梁、梁垫:安装过梁、梁垫时其标高、位置及型号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坐浆饱满;如坐浆厚度超过20mm时,要用细石混凝土铺垫,过梁伸入两端的支承长度应一致。F、砖柱和砖垛(附墙砖柱)(1)砖柱、砖垛组砌方法
39、砖柱一般砖成矩形断面,个别也有砌成圆形、多角形断面。依其断面大小不同的砌法中,应使柱面上下皮砖的竖缝相互错开1/2砖或1/4砖长,柱心无通缝,少砍砖并尽量利用1/4砖,严禁采用先砌四周后填心的包心砌法。砖垛的砌筑,应使垛与墙身逐皮搭拉,不得分离砌筑,搭接长度至少为1/2砖长,根据错缝需要可加砌3/4砖或1/2砖。(2)砌筑单独的砖柱砌筑,可立固定的皮数杆,或用流动的皮数杆进行操作及检查高低的情况,当几个或多个砖柱均在一条直线上时,可先砌两头的砖柱,然后拉通线,依线砌中间部分的砖柱,砌筑时可采用三一砌砖法或满口灰法进行操作。最下面几皮砖一定要吊直(垂直),防止砖柱发生扭曲或砖缝不水平等现象。每天
40、的砌筑高度应控制不大于1.8m,每砌完一步架高要刮缝、清扫柱面。有网状配筋的砖柱,砌入的钢筋网在柱的一侧要露出12mm,以便检查。砖垛砌筑时,墙和垛要同时进行,不能先砌墙后砌垛,也不能先砌垛后砌墙,其操作要求与墙体相同。G、中小型砌块墙的砌筑(1)组砌方法采用主规格砌块为主,镶砖为次,砌块应错缝搭接,搭砌长度不得小于块高的1/3,也不应小于15cm。(2)砌块与实心墙柱相接碟块与实心墙柱相接位置,应按设计图纸规定处理,如设计没规定时,可预留26钢筋作拉结筋,拉结筋沿墙高的间距为500mm,两端伸入墙(柱)内各不少于700mm。铺浆时将钢筋理直铺平。(3)砌块墙的加固措施墙体的加固措施,应按设计
41、图说明进行处理,若设计无明确规定时,当墙体高度大于3m时,应沿每1.5m高度范围通长加设28或36钢筋水平带,当本水平长度大于8m时应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8m,柱截面不小于180mm×240mm,配置纵向钢筋不小于412,水平箍筋直径46,间距不宜大于250mm,柱与墙之间应沿每500mm高度设置28拉结钢筋,钢筋两端伸入墙内应不小于1000mm。构造柱和圈梁应在砌墙后才进行浇注,以加强墙体的整体稳定性。(二)施工注意事项1、避免工程质量通病(1)基础砌砖_1)、砌筑砂浆不符合要求,造成原因:a、砂浆配合比不准确,水泥、砂和掺合料没有过秤,计量不准确。B、砂浆搅拌不均
42、匀,搅拌时间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2)、埋入砌体中的拉结钢筋不符合要求,造成原因:埋入位置不正确,不平直;其外露部分在施工过程中受过碰撞或弯折而没有检查修直。3)、留槎不符合要求。造成原因:砌体转角和交接处不能同时砌筑而留槎时没按有关规定砌成梯级斜槎。4)、高低台基础砖搭接不合理。造成原因:砌筑高低台基础时,没有从低处向高处砌筑,高低台相接处没有砌成踏步式相接,操作时应从低处砌起,由高台向低台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基础部分的高度。(2)砖墙砌筑1)、墙身轴线位移,造成原因:在砌筑操作过程中,没有检查校核砌体的轴线与边线的关系,以及挂准线过长而未能达到平直通光一致的要求。2)、同一砖层的标高差一砖
43、的厚度。造成原因:砌筑前由于基础顶面或楼板面标高偏差过大而没有找平理顺,皮数杆不能与砖层吻合,在砌筑时,没有按皮数杆控制砖的皮数。3)、构造柱未按规范砌筑。造成原因:构造柱两侧砖墙没砌成马牙槎,没设置好拉结筋及从柱脚开始先退后进;当齿深120mm时上口一皮没按进60mm后再上一皮才进120mm;落入构造柱的地灰、砖渣杂物没清理干净。(一)操作工艺1、安装木扶手应由下往上进行,首先按栏杆斜度配好起步弯头,扶手接头应以45°角截面相接,扶手截面宽在70mm以内的可用扶手料配制弯头。扶手的接头可采用粘接,粘接区段内最少要有三个木螺钉与支承件连接固定。大于70mm的扶手接头除粘拉外,还应在下
44、边作暗榫,也可用铁件铆固。扶手栏杆连接用木螺钉拧紧,间距不得大于400mm。2、楼梯扶手采用整体弯头时,制作前应做足尺样板,在弯头料上按样板划线,制成雏型毛坯(毛坯尺寸一般大于实际尺寸约10mm)。弯头粘接时,操作环境温度不得低于0°C。弯头下面刻槽应与栏杆扁铁紧密结合,不得松动,木螺钉应钻孔后再拧入,不得用 子直接打入。3、采用粘结的弯头时,待接头粘结牢固后,才能根据扶手坡度、形状用扁铲将弯头初步加工成形,再用小刨刨光,刨不光的部位应用细木锉锉平,找顺锉光,使其坡度合适,弯曲自然,截面顺直,最后用木砂纸磨光。(二)施工注意事项1、避免工程质量通病(1)粘接对缝不严或开裂:主要是木料
45、含水率高,安装后干缩所致,扶手料进场后,应存放在库内保持通风干燥、避免受潮。(2)螺帽不平:主要是钻孔角度不当。施工时,钻眼方向应与扁铁垂直。(一)操作工艺1、检查贴脸板安装部位的抹灰和门窗框的接缝平直度。2、根据贴脸板的安装位置,配制贴脸板长度和接头,转角应采取45°割角斜面对接。安装后的贴脸板应遮盖抹灰及其他面层与门窗框的连接缝,遮盖宽度不小于10mm。3、贴脸板应紧密钉固在门窗框上,贴脸板与离门窗框内边缘线的宽度一致,钉帽应打扁顺木纹冲送入板内。钉的间距视贴脸板的树种、材质、截面尺寸而定,一般不宜大于300mm。(二)施工注意事项1、避免工程质量通病(1)对缝不严、割角不准:加
46、强预装,有缺陷应在预装时修理。(2)接槎不平、不正:贴脸板加工规格不一致,安装操作接槎对得不准所致。在安装配料时应在同一部位相接处选择规格一致的加工品,操作中应对准接槎后方可钉固。 (一)操作工艺1、 刷素水泥浆结合层:宜刷水灰比为0.40.5的素水泥浆,也可在基层上均匀洒水湿润后,再撒水泥粉,用竹扫(把)帚均匀涂刷,随刷随做面层,并控制一次涂刷面积不宜过大。2、 打灰饼(打墩)、冲筋(打栏)根据50cm水平线,在地面四周做灰饼,然后拉线打中间灰饼(墩)再用干硬性水泥砂浆做软筋(推栏),软筋间距约1.5m左右。在有地漏和坡度要求的地面,应按要求做泛水和坡度。对于面积较大的地面,则应用水准仪测出
47、面层平均厚度,然后边测标高边做灰饼。3、 水泥砂浆地面操作(1)、混凝土基层通常用干硬性水泥砂浆,砂浆外表湿润松散、手握成团、不泌水分为准。水泥焦渣在层可用一般水泥砂浆,水泥砂浆配比为1:2(水泥:砂),如用425号水泥则可用1:2.5的配比,操作时先在两冲筋之间均匀地铺上砂浆,比冲筋面略高,然后用刮尺(压尺)以冲筋为准刮平、拍实,待表面水分稍干后(禁止用水泥粉吸水催干),用要抹子(磨板)打磨,要求把砂眼、凹坑、脚印满涂在面上(约12mm厚),再用铁抹子(灰匙)抹光。向后退着操作,在水泥砂浆初凝前完成。(2)第二遍压光:在水泥浆初凝前,即可用铁抹子压抹第二遍(此时人站在上面有脚印但不下陷、要用水泥袋纸包裹平整木板垫脚),要求不漏压,做到压实、压光;凹坑、砂眼和踩的脚印都要填补压平。(3)第三遍压光:在水泥砂浆终凝前,此时人踩上去有细微脚印,当试抹无抹纹时,即可用灰匙抹压第三遍,压时用劲稍大一些,把第二遍压光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