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急预案范本参考模板范本.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急预案范本参考模板范本.doc(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工挖孔桩施工应急预案范本目 录第一章工程概况和编制依据2第一节 工程概况2第二节 地质条件3第三节 编制依据4第二章抢险应急组织安排及工作流程4第一节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职责5第二节应急准备8第三节紧急情况发生和上报程序8第三章各种应急处理措施9第一节 坠落事故应急处置措施9第二节 物体打击事故应急处置措施9第三节 坍塌事故应急救援9第四节 中毒、窒息应急救援10第五节 触电事故应急措施11第五节 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措施12第四章应急物资、机械设备储备13第五章恢复生产及事后处理13.第一章 工程概况和编制依据第一节 工程概况市园五里冲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项目V区14#、15#楼位于延安南
2、路、中山中路与黔渝铁路交汇地带;14#楼建筑面积约为6.6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下4层,地上45层,建筑总高度134.2米,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115.100m;15#楼约10.7万平方米,为框架核心筒结构,地下5层,地上55层,建筑高度198.45米;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1119.100m。该项目各方责任主体为: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根据目前施工图纸,。基础设计为人工挖孔桩和机械冲孔桩,以中风化白云岩层作为持力层。孔桩平面如下图所示:14#楼桩位平面图(部分):15#楼桩位平面图第二节 地质条件14#楼场地岩土单元种类较多,经钻探查明场地丛
3、上至下岩土单元为素填土、粘土、强风化炭质泥岩、中风化白云岩; 拟建场平场后,场地出露为强风化泥岩、中风化白云岩。均匀性及稳定性均较好,强风化泥岩地基承载力相对较低,中风化白云岩地基承载力相对较高,15#楼场地岩土单元种类较单一,经钻探查明场地丛上至下岩土单元为杂填土、红粘土及石灰岩,其地质特征分述如下:(1)杂填土(Qm1):杂色,为建筑垃圾、粘土混含碎石等组成,成分复杂,结构松散。(2)红粘土(Qel):褐黄色,微裂隙发育,见铁锰质条带及团粒,质均匀。在钻探期间,经现场观察具有失水崩解、浸水软化的特性。拟建场区均有分布,大部分部埋深在13m左右,拟建场区红粘土状态为硬塑红粘土。(2)石灰岩(
4、Pml):灰、灰黄色,细晶结构,薄中厚层。裂隙较发育,裂隙面较粗糙,局部裂隙面见灰黄色溶蚀风化痕迹,表层发育13.834.6m强风化层,强风化层岩芯呈砂状见粘土可粒,具溶蚀现象,强风化石灰岩为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中风化岩岩石质量较差,岩芯呈碎块状,局部呈柱状。岩体较破碎,饱和状态下的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3.14MPa,属较硬岩。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表3.2.2-3拟建场地中风化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可定为类。拟建场地平场后,场地上覆素填土压缩性高,承载力低,红粘土承载力较低,作为地基持力层差,强风化石灰岩局部层面裂隙较宽,充填粘土,岩质软,承载力低,强风化石灰岩作为地基
5、持力层差。本场地中风化石灰岩埋深大部分在15m左右,均匀性及稳定性均较好,地基承载力较高,为场地内最佳地基持力层第三节 编制依据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2、人工挖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规程DB22/ 11-20003、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7、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及资料、电子版地质勘察报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要求。第二章 抢险应急组织安排及工作流程 根据人工挖孔桩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项
6、目部制定了由项目经理组成的应急抢险小组。并认真组织了对挖孔桩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对广大员工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的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影响。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如下图 :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流程图编制抢险应急预案成立抢险领导小组组织抢险队伍配备应急物资、设备定期进行应急培训实施应急预案对应急预案评审、修订第一节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及职责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项目经理是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第一负责人,担任组长,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指挥工作。副组长负责紧急情况处理的具体实施和组织工作,组长不在或授权时,副组长按序行
7、使组长的权力。人工挖孔桩应急组织体系:组 长:李 胜(项目经理) 联系电话:副组长:王守武(执行经理) 联系电话: 梁 强(生产经理) 联系电话: 田芝洪(技术负责人) 联系电话: 赵运刚 (安全主管) 联系电话: 组 员:赵春霖(14#楼栋号长) 夏水清(15#楼栋号长) 程俊 (安全员) 李德洪(动力主管) 黄 洋 (材料主管)抢险队:施工班组成员、现场保卫人员。医疗救护组:沈亚南 联系电话: 医疗:120救护 医院:医学院附属南华医院 联系电话:2.职责和分工总承包项目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负责本工程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日常工作由总承包项目部安全环境管理部兼管。一旦发生重大
8、事故或紧急情况时,以指挥领导小组为基础,立即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项目经理任总指挥。如项目经理不在工地时,则由执行经理、生产经理任总指挥,依次类推,全权负责应急救援工作。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事故的现场抢救和应急处置及报警工作。岗位/部门职能及职责应急总指挥分析紧急状态确定相应报警级别,根据相关危险类型、潜在后果、现有资源控制紧急情况的行动类型;指挥、协调应急反应行动;与外部应急反应人员、部门、组织和机构进行联络;直接监察应急操作人员行动;最大限度地保证现场人员和外援人员及相关人员的安全;协调后勤方面以支援应急反应组织;应急反应组织的启动;应急评估、确定升高或降低应急警报级别;通报外部机构
9、,决定请求外部援助;决定应急撤离,决定事故现场外影响区域的安全性。应急副总指挥协助应急总指挥组织和指挥应急操作任务;向应急总指挥提出采取的减缓事故后果行动的应急反应对策和建议;协调、组织和获取应急所需的其它资源,设备以支援现场的应急操作;组织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对施工场区生产过程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定期检查各常设应急反应组织和部门的日常工作和应急反应准备状态;根据实际条件,努力与周边有条件的企业为在事故应急处理中共享资源、相互帮助、建立共同应急救援网络和制定应急救援协议。危险源风险评估组对各施工现场及加工厂特点以及生产安全过程的危险源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指导生产安全部门安全措施落实和监控工作,
10、减少和避免危险源的事故发生;完善危险源的风险评估资料信息,为应急反应的评估提供科学的合理的、准确的依据;落实周边协议应急反应共享资源及应急反应最快捷有效的社会公共资源的报警联络方式,为应急反应提供及时的应急反应支援措施;确定各种可能发生事故的应急反应现场指挥中心位置以使应急反应及时启用;科学合理地制定应急反应物资器材、人力计划。后勤供应组协助制订施工项目或加工厂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的储备计划,按已制订的项目施工生产厂场的应急反应物资储备计划,检查、监督、落实应急反应物资的储备数量,收集和建立并归档;定期检查、监督、落实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管理人员的到位和变更情况及时调整应急反应物资资源的更新和达标;定
11、期收集和整理各项目经理部施工场区的应急反应物资资源信息、建立档案并归档,为应急反应行动的启动,做好物资源数据储备;应急预案启动后,按应急总指挥的部署,有效地组织应急反应物资资源到施工现场,并及时对事故现场进行增援,同时提供后勤服务。应急救援组抢救现场伤员;抢救现场物资;组建现场消防队;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事故调查组保护事故现场;对现场的有关实物资料进行取样封存;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及相关人员的责任;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教育、总结。3.善后安置发生事故后,根据人员伤亡或失踪情况,负责联络和接待其家属,处理有关赔偿、抚恤等事宜。工程所在地在五里关附近,周边3Km范围内
12、医院如下图字母标记所示:主要医院表名 称地 址电 话贵州省建筑医院园后街27号贵州省人民医院中山东路83号贵州省交通医院宝山北路东山巷1号市第一人民医院博爱路97号市第四人民医院解放西路126号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宝山北路71号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飞山街83号南明区人民医院新华路182号云岩区医院瑞金中路61号第二节 应急准备1. 目部组建抢险队队长熊良辉。发现险情时首先抢险队进行抢险,需用较多人时可由各作业队进行汇集,对抢险队和项目部所有人员均进行针对性的应急知识培训。2.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为了在出现险情时处理迅速,项目部对预设险情进行实地演练,使所有人员参与其中,并填写应急演
13、练记录表,记录演练内容,人员分工,方案及处理程序等。 第三节 紧急情况发生和上报程序 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或驻地发生无法预料的需要紧急抢险处理的危险时,应迅速逐级上报,次序为抢险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由安全部负责收集、记录、整理紧急情况信息并向小组及时传递,由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紧急情况处理会议,协调、派遣和统一指挥所有车辆、设备、人员、物资等实施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事故处理根据事故大小情况来确定,如果事故特别小,可以根据上级指示可以由施工单位自行直接处理,如果事故较大或施工单位处理不了可以由安质部向建设单位主管部门请示,请示启动上一级救援预案。 紧急情况发生后,现场要组织好警戒和疏散工作,
14、保护好现场,及时抢救伤员和财产,并由在现场的项目部最高负责人指挥,在三分钟内电话通报到项目经理,主要说明紧急情况性质,地点,发生时间,有无伤亡事故,是否需要排救护车,消防车或警力到现场实施抢险工作,如需要可以直接拨打120、110、119 等求救电话。 抢险领导小组在组织讨论后在最短时间内发出如何处理现场的指令。分派人员车辆等到现场进行抢救、警戒、疏散和保护现场等。由安全部门在 30 分钟内以小组名义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遇到紧急情况,全体职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的投入到紧急情况的处理中去,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要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组长或副组长的命令和安排
15、,不得拖延、推委、阻碍紧急情况的处理。 与相关单位建立快速联系通道,以便及时处理问题。 第三章 各种应急处理措施第一节 坠落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发现人员应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或专职安全员报告,现场负责人或专职安全员应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并向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现场人员应尽快帮助伤者快速脱离危险环境,察看事故现场周围有无其它危险源存在。在急救人员未到达现场之前,应对受伤人员按受伤人员现场急救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急救。如确认人员已死亡,立即保护现场。第二节 物体打击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发现人员应立即向现场负责人或专职安全员报告,现场负责人或专职安全员应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并向项
16、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现场人员应尽快帮助伤者快速脱离危险环境,察看事故现场周围有无其它危险源存在。如人员身上有盖压重物,应仔细观察,结合现场情况,搬离重物或将伤者救出,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在急救人员未到达现场之前,应对受伤人员按受伤人员现场急救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急救。如确认人员已死亡,立即保护现场。第三节 坍塌事故应急救援坍塌事故发生时,安排专人及时切断有关闸门。发生后立即组织抢险人员到达现场。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对坍塌现场进行处理。抢救中如遇到坍塌巨物,人工搬运有困难时,可调集大型的吊车进行调运。在接近边坡处时,必须停止机械作业,全部改用人工扒物
17、,防止误伤被埋人员。现场抢救中,还要安排专人对边坡、架料进行监护和清理,防止事故扩大。事故现场周围应设警戒线,划出事故特定区域,非救援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特定区域。统一指挥、密切协同的原则。坍塌事故发生后,参战力量多,现场情况复杂,各种力量需在现场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积极配合、密切协同,共同完成。以快制快、行动果断的原则。鉴于坍塌事故有突发性,在短时间内不易处理,处置行动必须做到接警调度快、到达快、准备快、疏散救人快、达到以快制快的目的。讲究科学、稳妥可靠的原则。解决坍塌事故要讲科学,避免急躁行动引发连续坍塌事故发生。救人第一的原则。当现场遇有人员受到威胁时,首要任务是抢救人员,当坍塌物难以
18、处理或人员难以救出时,应首先确保被埋人员呼吸顺畅,有条件时还应为其补充体液或水份。伤员抢救立即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自我保护,在救助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第四节 中毒、窒息应急救援尽快将中毒者从中毒地点转移到空气流通的地方。下井救护人员不能忘记戴上防毒面具和氧气呼吸器。如果没有,最好用手帕捂住口鼻,将中毒者迅速从井下拉到井上,如果在短时间内能抢救
19、的话,也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注意,即使中毒者还有点知觉也不能让他自己行走,因为中毒者有随时摔倒的可能。吸氧。附近若有焊接用的氧气瓶,可在中毒者的鼻子附近排放氧气,最好是准备聚乙烯帐篷,在里面放出氧气。使用氧气时,严禁烟火,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也要继续供给氧气。保温。不要使中毒者感到寒冷,那会消耗体内大量的热量,这是非常不利的。当停止呼吸时候,可以采用人工呼吸法。并赶快送往医院,在送往医院途中应坚持人工呼吸。注意呕吐。如果中毒者达到丧失知觉的程度,往往会出现呕吐。如吐出的东西被吸入肺内容易引起肺炎。所以要把头侧放,以便充分呕吐。孔下流砂应急措施井孔内作业人员必须经常注意观察井壁漏水情况和孔下的流泥
20、(砂)、塌土情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与井上联络或直接顺爬梯上井,报告领导以待处理。为保证流砂、塌土不继续发展,可用袋装土迅速回填,以防止流砂、塌土继续扩展。井孔内发生流砂、塌土后应暂停挖孔作业,撤离井下作业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定出处理措施后方可进行下步作业。流砂、塌土稳定后,通常采用向井周灌注速凝水泥浆,以稳定孔壁,待水泥凝固后方可继续挖孔作业。处理后孔继续开挖时,应先挖孔边再挖孔中,同时应放慢开挖速度。挖孔过程中特别注意观察孔壁的变化,以防再次发生流砂、塌孔现象。每下挖0.3-0.5M浇筑护壁砼一次,中间不准停断,更不准推迟过夜,做到开挖后快速浇注砼。第五节 触电事故应急措施使触
21、电者脱离电源:首先查明触电者是否脱离电源,并应防止触电者二次触电或抢救者触电。1.脱离电源方法:a、断开电源开关,要断开相线以及零线。b、使用绝缘物(如干燥的竹枝、木杆)隔离或挑开电源或带电体。c、用导电体使电源接地成短路,迫使漏电保护器和短路保护器跳闸而断开电源2.对触电者进行急救a、触电者停止呼吸,心脏不跳动,如果没有其他致命的外伤,应视触电为假死,必须立即在现场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即使请医生和送医院途中也不准停止抢救。b、抢救时可采用口对口,口对鼻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方法。3.抢救应急措施:(1)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停止呼吸者)a、使触电者头部后仰,鼻孔朝天,解开领口和衣服,仰卧在比
22、较坚实的木板、干燥的地方。b、用一只手捏紧鼻孔,另一只手掰开嘴(如果掰不开嘴的情况下,可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贴鼻子吹气。)c、深呼吸后,紧贴嘴吹气或鼻孔吹气,一般吹2秒,放松3秒。d、救护人换气时,放松触电者的嘴或鼻,让其自然呼吸。(2)胸外心脏挤压法(心脏跳动停止者)a、解开触电者衣服,让其仰卧在地上或硬板上。b、救护人骑跪在腰部两侧,两手相送,手掌根部放在心口稍高一点的地方,即放在胸骨下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处。c、掌根用力垂直向下挤压,压出心脏里面血液,对成人应压陷34厘米,以每秒钟挤压一次,每分钟挤压60次为宜。d、挤压后,掌根不必完全离开胸膛。e、如果触电者心脏跳动和呼吸停止了,人工呼吸
23、和胸外挤压方法需同时交替进行。f、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法要坚持不断,切不可轻率中止,如果触电者身上现尸斑或身体僵冷时,以医生作出无法救治的诊断后方可停止抢救。第五节 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措施当伤害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拨通120急救电话,报告出事地点、受伤人员及伤情,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伤员进行现场急救。对伤员的现场抢救包括。对心跳呼吸停止者,现场施行心肺复苏。 对失去知觉者宜清除口鼻中的异物、分泌物、呕吐物,随后将伤员置于侧卧位以防止窒息。 对出血多的伤口应加压包扎,有搏动性或喷涌状动脉出血不止时,暂时可用指压法止血:或在出血肢体伤口的近端扎止血带,上止血带者应有标记,注明时间,并且每20分钟放松
24、一次,以防肢体的缺血坏死。就地取材固定骨折的肢体,防止骨折的再损伤。遇有开放性颅脑或开放性腹部伤,脑组织或腹腔内脏脱出者,不应将污染的组织塞入,可用干净碗覆盖,然后包扎;避免进食、饮水或用止痛剂,速送往医院诊治。当有木桩等物刺入体腔或肢体,不宜拔出,宜锯断刺入物的体外部分(近体表的保留一段),等到达医院后,准备手术进再拔出,有时戳入的物体正好刺破血管,暂时尚起填塞止血作用,一旦现场拔除,会招致大出血而不及抢救。若有开放性胸部伤,立即取半卧位,对胸壁伤口应行严密封闭包扎。使开放性气胸改变成闭合性气胸,速送医院。救护人员中若能断定张力性气胸者,有条件时可行穿刺排气或上胸部置引流管。第四章 应急物资
25、、机械设备储备 项目部做好应急物资、机械设备准备,对需要外调的机械设备,需要随时与租赁单位做好协调沟通,保证在应急事故发生时,所需物资、机械能及时到位。项目部应做好以下应急物资、机械设备准备:应急物资、机械设备储备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性能指标1自卸车3502良好2皮卡车15T1良好3挖掘机1良好4风镐PC2201良好5空压机6良好6吊车2m31良好7卷扬机16T1良好8电焊机10良好9发电机1良好10水泵2.5KW50良好11对讲机10良好第五章 恢复生产及事后处理 万一发生险情,抢险救援结束后,由监理单位主持、业主、设计、等相关单位参加的恢复生产会,对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
26、下部恢复生产应采取的安全文明质量等施工措施和管理措施。施工单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恢复生产: 作好事故处理和善后工作,对受害人进行领导慰问; 严格落实公司质量认证体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认真学习应急 预案,以项目经理为中心,将创优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人,从单位工程到分部、分项直至工序。 健全各组织机构,加强人员管理,完善安全、质量保证体系,健全安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整个项目形成一套严密完整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管理的技能、职能和人的作用; 做好技术、试验、测量、机械、施工工艺、后勤等各项保证工作。 确保设计、施工方案可行,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可利用现场存有的机械、设备和材料; 及时调用后备人员和机械设备,进行生产恢复,尽快达到正常生产; 抢险结束和生产恢复后,应对整个应急预案过程进行评审,分析和总结,找出预案中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评审和修订,使以后的应急预案更加成熟,遇到紧急情况能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财产损失降到最底限度。14 / 14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