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权威预测试卷(4).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权威预测试卷(4).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权威预测试卷(4)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 21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2 分)1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发展勤奋感B培养主动性C形成亲密感D建立自我同一性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名师详解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
2、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 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 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3)主动感对内疚感(45 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 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3 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哪方面的表现?()A广度B强度C时间
3、D空间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注意的品质” ,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名师详解】注意的品质包括:(1)注意的范围,即注意的广度,即一瞬间意识能把握的事物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即注意能否较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事物上;(3)注意的转移,即注意能否根据需要较快地从一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上,其与原先注意的强度有关;(4)注意的分配,即能否同时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事物上。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4 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中学”的过程。这一观点是由()提出的A赫尔巴特B夸美纽斯C杜维D凯洛夫参考答案:C【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
4、外著名教育家的教学思想” ,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名师详解】19 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他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17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 “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教学过程分为:感知、记忆、理解、判断。19 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他从实用主义哲学出发,反
5、对赫尔巴特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阶段理论,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和“从做中学”为基础的教学过程的阶段理论。20 世纪 40 年代,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C。5 当个体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使目标无法达成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种心理现象是()反应。A压力B挫折C焦虑D愤怒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情绪的表现特点” ,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名师详解】从心理学上分析,人的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经过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如果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碰到了困难,遇到了障碍,就产生了挫折。遭受严重挫折后,个体会在情绪上表
6、现抑郁、消极和愤懑。所以本题选 B。6 在知觉、思维、记忆等认知活动中,往往强调速度而不是精度的认知风格属于() 。A场独立型B沉思型C场依存型D冲动型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知风格的分类” ,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名师详解】冲动型学生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有时还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所以说,冲动型往往强调的是速度而不是精度。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D。7 学生源于对学习内容或结果的兴趣引发的学习动机,属于()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间接的、远景性动机D直接的、近景性动机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
7、的动机是内部动机,学习兴趣属于个体的内在需要。8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其思维特征与其他阶段相比,不同的是()A单维思维B多维思维C思维的不可逆D以命题形式进行参考答案:D9“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循序渐进的原则参考答案:C10 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品德的基本结构” ,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名师详解】品德主要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心理成分构成。其中,道德情感是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动力色彩的成分。11 个体主观能动
8、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作用是() 。A可能性B影响作用C决定作用D外在作用参考答案:C12 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比例如何,各种专业之间的比例如何,都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所制约。这说明了() 。A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B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教育结构的变化C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D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方法发展与改革参考答案:B13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为重点的教育。A个性品质B全面发展C创新精神D动手能力参考答案:C14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B提高学校教育质量C促进生产力发展D提高升学率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
9、解析】A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15 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模仿。17 下面属于情绪而不属于情感的是()A对艺术作品的欣赏B对祖国的热爱C助人为乐的幸福感D高考录取后带来的喜悦参考答案:D19 我国学科课程的雏形是()A七艺B语文、数学、外语C礼乐射御书数D四书五经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即所谓“六艺” 。20 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A发展勤奋感B培养主动性C形成亲密感D建立自我同一感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埃里克森认为该阶段的基本任务主
10、要是建立或发展自我同21 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阶段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人的身心发展不是一个匀速过程,有时快有时慢。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32 分)22 记忆术是一种有效的复述策略。参考解析答:错误。精细加工策是一种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记忆术是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记忆方法,所以是一种精细加工策。23 根据迁移的内容,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参考解析24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
11、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参考解析对【解析】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27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参考解析(1)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业的培养要求。(2)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能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或专
12、业的培养要求;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教育的总要求,而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二者的联系在于,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28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 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 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参考解析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
13、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8 分,共 36 分)30 课上马老师给大家讲“波伊尔定律” 。他说具有恒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后来他又出示一个公式“PV=K”并解释说其中 P 代表压力,V 代表体积,K 代表一个衡量(衡量中包括恒定的质量和温度)。他边举例边板书:如果 P=2 个大气压,且衡量为 8,那么体积就是 4 立方厘米。2 个大气压4 立方厘米=8。如果我们把压力变量改为 4 个大气压,体积就成了 2 立方厘米,4 个大气压2 立方厘米=8,别的同学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小刚还是搞不明白。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他说,你可以
14、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 ”对于小刚,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的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小刚自己尝试了几次。也搞明白了“波伊尔定律” 。参考解析(1)以上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教师为
15、主导和学生为主体,依据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和我国成功教育经验总结而提出的。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3)在以上案例中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并且知道小刚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这充分说明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后面因材施教奠定了基础。对于小妮,老师对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你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 ”小妮很快就明白了。 “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 ”而对于小刚,他对小刚说:“你鼓起腮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得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 。这也体现了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