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6课《诗词五首》导学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doc(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九年级语文诗词五首解析饮酒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饮酒(其五)的意思。我把草屋建在人多聚居的地方,却没有车马的喧闹。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呢?心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我)在东篱下随手摘几朵菊花,悠然闲适间抬头看见了美丽的南山。傍晚山中的景象最美好,鸟儿结伴归巢。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意,想要辨识
2、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内容理解。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两句诗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心远地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炼的语言进行了回答: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4、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是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采菊东篱下”本是写实,因为陶渊明爱菊,寄予菊花以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东篱”则象征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而“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都显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陶渊明以其高洁的情怀、悠然的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忘,怡然自乐。
3、5、作业题一。(“悠然见南山”的“见”能改成“望”吗?为什么?)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6、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句诗所展现的画面。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之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地飞回巢穴。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真意”是什么?真意是飞鸟也晨出夕还,眷恋山林,说明宇宙万
4、物莫不顺乎自然,人亦是如此,摆脱礼教的束缚和世俗的虚伪,回到质朴状态,恢复人的自然率性。此句点明全诗主旨。8、主题概括。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春望的意思。国都破碎不堪,只有山河依旧存在;春天又来到长安城,只有荒草长得特别茂盛。感时伤世,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心。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
5、头上的白发越搔越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破”“深”的妙处。“破”字写尽国都沦陷后残破不堪的悲凉景象,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人烟稀少、乱草丛生的荒凉景象,此联虽然写景,但是痛切的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3、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花溅泪;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这就是“以乐衬哀”的反衬手法,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伤世”一语启下。3、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一名句的妙处。这
6、句诗运用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在战火连绵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消息隔绝、难通音讯的境况。“连三月”写战乱时间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4.尾联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好处?运用了细节描写。诗人以生活的一个细节因焦虑而频频搔首,刻画了一个典型的忧国思家者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复杂的内心世界。5、主旨概括: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
7、/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敌军似乌云压境,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凝重的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2、赏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黑云压城城欲摧”,点明了战争的危急形势敌人兵临城下,大军压境,有如乌云重重压下想要把城墙摧垮。极力渲染了大军压境的紧张气氛。诗人运用比喻和夸张,描写鏖áo战之前敌我双方的军威和声势。同时,这“黑云”与
8、“金鳞”形成鲜明的对比,相互映衬3、赏析“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写战斗的激烈和悲壮。作者不从正面写战争的惨烈,只是用“角声满天”表现战争的规模。“塞上燕脂凝夜紫”战场血流成河,渗入土中,在夜色中凝为紫色,这句承上句,也从侧面写战争,给人以悲壮之感。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的内容理解。这两句诗先以“半卷红旗”写乘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慷慨悲歌之地,再加上“鼓寒”的声音细节,悲壮的气氛就更浓了。5、请说说作者引用“黄金台”这个典故的用意。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
9、,写出了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时值青年的诗人已经立下了报效国家的壮志。7、本诗描绘了哪些画面?全诗写了三个画面:一个白天,表现敌军云集而来,官军戒备森严;一个从白天到黄昏,表现战争的惨烈;一个在中夜,写官军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8、课后题二: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鲜血凝成暗紫色。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所逼,郁闷低沉。9、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以战争为背景和主题的抒情诗,诗人用凝练的方式概括了这场战争的艰苦性,高度赞扬了军官将士们艰苦
10、卓绝的斗争精神,给他们的斗争染上了悲壮的色调。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沉埋在沙中折断的战戟还没有销蚀,自己拿起来磨洗认出是前朝遗物。(赤壁之战时)如果不是东风给周郎方便,大乔和小乔就会被深锁在铜雀台。2、诗歌为什么从一个折戟写起?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以小见大,暗含岁月易逝,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3、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并简要谈谈你对这个诗句的理解。“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
11、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曲折地表达了作者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4. 体会“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议论的妙处。诗人并未从正面去评论战胜的原因,而是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对于这个结局诗人没有直说,而是以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这两句也曲折地反映了诗人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会大有作为。5. 历史上一般怎样评价赤壁之战?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周瑜火烧赤壁,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多赞美之词。诗人
12、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会有相反的结果。6. 前后两联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前者是叙事,后者是议论感慨,由叙事引发议论。7诗歌主旨: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的帮助,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其观点不同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吐露心中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满天晨
13、雾云涛,水天相接,银河流转,像无数的船儿正舞动着风帆,(迷迷糊糊中)仿佛我的梦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恳切地问我,要回何方。我回答说,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大风正起,我就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风啊,你不要停,把我的小船吹到东方大海的仙山上去吧!2、“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一句写了怎样的景象?这句话写了梦中所见景象,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透过迷雾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似乎也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这样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
14、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3、怎样理解词中的“归”字?一个“归”,好像她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这是她经历了人生道路的流徙奔波之苦后,希望得到一个美好归宿的潜意识促成的。4、怎样理解“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学诗谩有惊人句”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感慨自己空有才华,但毕竟是个弱女子,能有什么作为呢?二是正值战乱年代,国难当头,诗词文章又有何用?这一句有怨嗟,有感慨。现实如此,只有把希望寄托于虚幻的想象。5、.作者为什么梦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于消极的游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从上文的意思来看,尽管她有才华,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社会中根本得不到实现和施展,找不到出路,她要回到那没有战乱,没有离散,没有悲伤的仙境去,这正反映了她对现实的厌弃和对美好境界的追求。但仙山毕竟是不存在的,她只能在自己创造的理想境界中求得暂时的安慰。所以,她的那种思想活动,并非消极的,而是积极的,有现实意义的。6、课后练习三:作者对自身才华、命运有哪些认识?作者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7、主旨概括:这首词这正是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