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教学大纲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教学大纲 (1).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生理学教学大纲前 言生理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医专生理学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熟悉影响各种生命活动的主要因素。为学生学好后期课程和从事基层疾病防治工作打下 良好的基础。本大纲是以全国医专生理学第三版统编教材为依据编写的,大纲对教材内容分为三级;其中掌握内容必须讲深讲透,使学生理解、记牢、并能联系实际可以运用;熟悉内容要重点讲解清楚,使学生能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概念并记住其主要的观点或问题。本教学大纲所列的掌握和熟悉内容是教学考核的主要内容。按照教学计划规定,生理学总教学学时100学时。一般安排理论课72
2、学时,实验课28学时。学时分配表教 学 内 容授课时数实验时数 第一章 绪论82 第二章 血液62 第三章 循环124 第四章 呼吸62 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62 第六章 能代与体温40 第七章 排泄62 第八章 感官42 第九章 神经系统122 第十章 内分泌60 第十一章 生殖20 总计7218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 绪 论目的要求掌握生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了解生理学研究的常用方法,学习生命的基本表现特征及高等动物功能活动特征。教学内容掌握:人体生理学研究的目的、内环境与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兴奋性与阈刺激的概念及相互关系、反馈的概念。易化扩散与主动转运的概念及其特点。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
3、形成原理,动作电位产生的条件及其特点。兴奋收缩偶联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单收缩与复合收缩的概念。熟悉:兴奋与抑制的概念,新陈代谢及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的概念。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的概念和特点。反射与反射弧的概念,局部反应电位的概念及特点,动作电位的传导原理。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过程及传递的特点。前负荷与后负荷的概念及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了解:生理学研究的方法。动物实验的分类;单纯扩散、出胞与入胞作用的概念,细胞膜受体的概念及其特点。以载体为中介易化扩散的特点,电压依赖性通道与化学依赖性通道的概念,骨骼肌收缩的滑行学说。第二章 血液目的要求掌握血液生理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
4、,熟悉细胞的生成与破坏,并了解血液的免疫功能。教学内容实验时数2学时。掌握:血量与红细胞比容、血浆胶体渗透压与晶体渗透压的组成以及生理意义。红细胞生成及生成调节。血小板的止血功能。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概念,血浆中主要的抗凝物质。 ABO血型的分型原则。熟悉:全血与血浆的概念,血浆蛋白的分类及其生理作用。影响红细胞生成的因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和渗透脆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血小板的基本功能、交叉配血的概念及对输血的指导意义。凝血的主要步骤。了解:血液的组成及理化特性,白细胞的分类及功能,凝血因子与凝血,纤维蛋白溶解系统,Rh血型系统。第三章 血液循环目的要求学习心脏泵血机能,心肌生物电现象,心肌
5、生理特性和血管生理基本内容,掌握其活动规律及其调节机理,熟悉血液动力学基本内容。教学内容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心动周期中心室的压力、瓣膜和血流顺序性变化。每搏输出量和心输出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心指数、射血分数及心力贮备的概念。心肌细胞跨膜电位的特点及形成原理,窦性心律和潜在起搏点的概念,心肌细胞兴奋性变化的有效不应期的概念及意义,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概念,心肌细胞自律性的概念及其形成原理。心内兴奋传导的特点及其生理意义,前负荷与后负荷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平均动脉压的概念及正常值。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中心静脉压的概念及影响因素。微循环主要通路及其生理意义。减压反射
6、的途径及其生理意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冠脉循环的特点及决定冠脉血流量的因素。熟悉: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形成及其特点,心内特殊传导系统及影响心肌自律性的主要因素。正常临床心电图的波型及其代表的意义。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血压、阻力的概念、形成及影响因素。影响静脉回流量的因素,微循环血流的调控、组织液生成的因素。神经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调节中枢及反射,代谢产物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了解:血液循环的主要生理功能,影响传导性的因素,离子对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脑循环的特点及脑血流量的调节。第四章 呼吸目的要求学习呼吸生
7、理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呼吸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以及呼吸的神经与体液调节。熟悉肺通气的基本理论,了解周期性呼吸的特点。教学内容掌握: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的原理与类型。弹性阻力的来源。顺应性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肺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的概念,呼吸膜对肺换气的影响,通气血流比值的概念及其对肺换气的影响。气体运输的主要形式,血氧含量、血氧容量和血氧饱和度的概念,氧解离曲线的生理意义,二氧化碳对呼吸活动的影响途径。熟悉:呼吸的概念、意义及基本阶段。胸膜腔负压形成原理及其生理作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呼吸过程中肺容量的变化及概念。气体交换的动力和过程,氧和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运输过程。延髓呼吸中枢
8、和脑桥呼吸中枢对呼吸运动的调节,肺牵张反射。了解:肺通气的非弹性阻力。呼吸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肺循环的特点,人工呼吸,呼吸肌的本体感受性反射,低气压和高气压对呼吸的影响。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目的要求学习消化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内容。掌握胃内消化,小肠内消化及吸收的有关理论,熟悉口腔消化和大肠内消化。教学内容掌握:消化管平滑肌的一般特性。胃液的成分及其生理作用。胃粘膜的屏障作用,胃运动的形式及特点。胃排空的概念及影响胃徘空的因素。小肠内消化液(胰液、胆汁、小肠液)的成分及其生理作用。小肠运动的形式及其特点,小肠在吸收中的作用。消化器官的神经支配及其调节作用,主要胃肠激素对消化器官活动的调节作用。
9、熟悉:消化与吸收的概念及消化的方式,消化器官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唾液的成分及消化作用,呕吐反射、胆汁的功能。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了解:咀嚼和吞咽运动,大肠运动的形式及排便反射,局部因素对消化道活动的调节作用。第六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目的要求学习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的基本概念及有关理论,掌握机体的产热及散热过程、基础代谢及体温调节的基本理论,熟悉或了解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教学方法掌握:能量代谢的概念。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食物的氧热价和呼吸商。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的概念。体温的概念,产热器官及影响产热的因素。散热的方式及影响散热的因素,体温调节中枢。熟悉:能量代谢的
10、测定及原理,能量代谢的简易测算。人体体温的生理变动、体温的调节机制。了解:食物的卡价,机体对高温、低温环境的反应及对周围环境温度的习服。第七章 排泄目的要求学习肾脏的排泄机能,掌握肾小球的滤过机能,肾小管与集合管的泌尿机能。熟悉血浆清除率的概念。了解肾脏的基本结构与血流特点。教学内容掌握:排泄的概念,肾小球滤过膜及其通透性,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滤过分数与血浆清除率的概念,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Na+、Cl-及葡萄糖在肾小管重吸收的方式,肾糖阈和葡萄糖吸收极限量的概念。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因素。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对肾小球和集合管重吸收功能的调节作用。熟悉:血浆清除率的计算方法,K+
11、和水的重吸收,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功能,尿量及尿的理化性质、排尿反射。了解:肾脏的结构特点、肾血液循环的特点,肾血流量的测定。尿浓缩和稀释机制逆流学说。甲状旁腺素与心房钠尿肽对肾泌尿功能调节。第八章 感觉器官目的要求学习感官生理的基本理论,掌握眼的折光及调节和视网膜的感光功能,耳的传音途径及耳蜗的感音功能。熟悉感受器的一般特性,了解前庭器官的功能。教学内容掌握:视近物时晶状体、瞳孔的调节及双眼球会聚调节,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折光异常及矫正方法。视网膜的两种成像系统,暗适应与明适应。视力与视野的概念及测定方法。熟悉:感受器的基本生理特征,视网膜的光化学反应,眼的色觉功能,基底膜的振动与行波学说
12、。了解: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概念,视网膜的信息处理与传递。耳蜗与听神经的生物电现象,椭圆囊和球囊的功能。半规管的功能,前庭反应。第九章 神经系统目的要求学习神经生理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内容。掌握神经生理学中的基本概念。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神经系统的感觉分析功能及运动调节机理、熟悉神经系统对内脏的调节及大脑的高级功能。教学内容掌握: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与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突触传递兴奋特点。特异性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概念,传入途径及其生理意义。牵张反射的类型,脑干易化区与抑制区对肌紧张的调节作用。小脑对躯体运动调节的功能、锥体系与锥体外系的概念及其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3、功能。自主神经的递质与受体。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生理功能。自主神经系统作用的特征及意义。熟悉: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神经的营养效应,突触传递的过程。突触前抑制与突触后抑制的概念及发生机制。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内脏痛与牵涉痛。屈肌反射与交叉伸肌反射。肌紧张发生的机制。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概念,条件反射形成过程,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的概念。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条件反射的消退和分化,正常脑电图波形。了解:神经纤维的分类,突触的基本结构及突触的分类,中枢神经递质。丘脑的感觉功能,皮肤痛觉。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
14、,脑电波形成的机制。睡眠与觉醒。第十章 内分泌目的要求学习内分泌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及有关内容。掌握下丘脑和垂体的内分泌机能。教学内容激素的相互作用和允许作用,第二信使学说与基因表达学说。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腺垂体分泌活动的调节。催产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及甲状腺功能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调节。熟悉:激素的概念及一般作用特征。激素的分类。抗利尿激素、胰高血糖素及前列腺素的生理作用。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甲状腺激素和降钙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活动调节。了解:下丘脑与垂体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第十一章 生殖目的要求学习生殖生理基本知识,掌握雄激素、雌激素
15、的作用,熟悉睾丸生理与妊娠的有关生理学问题。教学内容掌握:雌激素、雄激素与孕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熟悉:性腺的主要生理功能,月经周期的概念及激素对月经周期的调节作用。实验内容第一章 绪 论1、蟾蜍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制备2、神经干动作电位及兴奋传导速度测定第二章 血液1、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第三章 血液循环1、蟾蜍心脏起搏点的分析2、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3、人体动脉血压测量4、心音听诊5、人体心电图引导与分析6、心血管活动神经体液调节第四章 呼吸1、人体肺通气功能测定2、胸内压观察和测定第五章 消化和吸收1、小肠平滑肌的生理特性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1、人体基础代谢率测量第七章 排泄1、影响尿生成
16、的因素第八章 感觉器官1、视野测定2、盲点测定3、声音传导途径4、豚鼠一侧迷路破坏效应第九章 神经系统1、大脑皮层机能定位2、去大脑僵直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一、实验课总学时:20学时。实验课目的:使学生初步掌握生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获得生理学知识的科学方法,验证和巩固生理学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对医学科学严肃的态度,严密的思维及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实验项目及目的要求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要求每个同学都能掌握神经肌肉标本的制作方法,观察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表现,加深对兴奋性这一生命活动基本特征的认识和理解。2、阈刺激、阈上刺激与最大刺激理解刺激与反应间的
17、关系,确定阈刺激与最大刺激强度,掌握电刺激器的使用方法。2、肌肉的单收缩、复合收缩和强直收缩 观察肌肉收缩的形式及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之间的关系。掌握离体肌肉运动的描记、记纹鼓的使用与粘纸。4、血型的鉴定与交叉配血 观察红细胞凝集现象,学习末梢采血技术,血型鉴定方法。5、血液凝固 观察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学会静脉注射和采血。6、蛙心起搏点 用局部加温和结扎的方法观察蛙心起搏点及蛙心脏不同部位自律性的高低。7、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学习蛙心在体跳动曲线的记录方法,并通过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观察验证心肌有效有应期长的特征。8、蛙心灌流 学习离体蛙心的灌流方法,观察钠、钾、钙、肾上腺素、乙酰胆硷对心脏活
18、动的影响。9、心音听诊 初步了解心音听诊方法、正常心音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为临床心音听诊奠定基础。10、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学习间接测定动脉血压的原理和方法。11、减压神经放电(示教)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家兔减压神经传入冲动的发放、加深对减压反射的理解。12、血压呼吸运动的调节、胸内负压的观察(示教) 直接观察狗血压、呼吸运动的变化及诸理化因素对血压呼吸的影响。掌握呼吸血压描记方法、气管插管术、动脉插管术。12、基础代谢测定 了解基础代谢间接测定的原理及计算方法。14、反射弧的分析 分析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并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15、神经兴奋传导速度的测定(示教)了解神经动作电位的形态及兴奋传导速度的测定方法。16、尿生成的影响因素 学习输尿管或膀胱插管术,同时描记血压,掌握水银检压仟的使用。17、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学习麦氏浴槽的使用,及哺乳动物离体器官灌流的方法,观察小肠平滑肌的一般特性。18、去小脑动物的观察 观察小脑受损时肌紧张失调,不能维持平衡的现象。19、视敏度与色盲检查 学习视力测定的原理和方法、20、视野测定 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21、盲点测定 找出盲点所在位置和范围(盲区)。22、声音传导途径 了解鉴别传导性耳聋与神经性耳聋的试验方法及原理。22、动物一侧迷路破坏的效应 观察迷路破坏和姿势的关系。注:划线者为卫生部规定的生理学基本技能训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