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五)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五)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 年各地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记叙文阅读(五)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1 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分类汇编小说(记叙文)(五)阅读(含答案解析)一、(2021 年四川泸州市)阅读下列文章,完成 4 一 7 题。(15 分)艾叶又飘香余雪云那时候,日子过得穷,一年也就过这两个节:端午节、春节。说起来,那种对节日的期待和期盼呀,其实是潜藏于梦里梦外的,让小小的我心里充满了各种憧憬和盘算。当然,盘算最多的是吃,那个馋劲儿呀,都馋到梦里去了。最可恨的是,每每梦到吧唧吧唧吃得正香时,总会被大人叫醒,或被野狗吠醒,反正没有一次能顺利地畅淋漓地吃个痛快,令人特别沮丧。不过,“初一糕、初二桃、初三棕、初
2、四艾、初五划龙舟”,那来自乡野山村的童谣,我倒是记得牢牢的。日子也的确像童谣唱的,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端午节,每天都有仪式感。比如做发糕,首先要磨好米浆,加糖、加发酵粉等候华丽蜕变。随之,奶奶开始做准备工作了,往锅里注入一大锅水,将笼屉洗净垫上一块大布巾,架在大锅上,水烧开后倒入米浆盖好锅盖,蒸笼的周围用毛巾包裹严实以免漏气,这样蒸 40 分钟左右,发糕差不多熟了。这时奶奶会用手扇一扇热气腾腾的蒸笼,然后拿双筷子往发糕一戳,凑近眼前一看,筷子上没粘到东西就说明发糕熟了,再往发糕面上撒些黑芝麻点缀一下,发糕便一下子生动起来,像白雪公主的黑眼睛眨呀眨地向外张望。由于大人们白天都在忙其他的事情,所以,通
3、常选在晚饭后蒸发糕。当天晚上,孩子们哪里也不去,就待在厨房里等,困了就躺在厨房的凳子上或趴在厨房的任意角落打盹儿,等吃到发糕时大概都晚上十点了。对闹腾一天的孩子们来说,这个时间除了嘴巴能动,我估计身上其余的功能都已经睡着了,当大口大口的发糕被动地吞进了肚子后,唯一能感觉到的是舌尖被烫得火辣辣的。这是初一。初二是吃桃子的习俗日,我至今不知道吃桃子的缘由。记得有一年端午节前,爷爷和奶奶到泉州看望伯公,从泉州带回的水蜜桃,个儿大皮薄,水分多,口感酸甜适宜。一个桃子估计有半斤多,吃上一个,小小的肚子一下子变得圆滚滚的。那是我这辈子吃过的最好吃的桃子。初三是包粽子。粽叶是自家房前屋后的竹林里摘的,新鲜清
4、甜。绑粽子的绳子是棕树叶,棕树叶要提前到山上去割取,晒后备用。棕树的叶子像一把大大的蒲团扇子,用时要提前泡软,用锥子把棕叶划拉成一条条细细的丝线。一把棕树叶大概可以包五六斤的米馅儿。那时候,粽子的馅儿比较单调,要么纯糯米加碱,要么糯米加黑豆,当时对大家来说已经算是人间美味了。包粽子是母亲的强项,母亲手很巧,包的粽子非常精致、结实,而且形状各异:像羊角、像荷包;有四角粽、三角粽、菱形粽。然后用野生的薄荷头同粽子炖在一起,整个厨房香气扑鼻。薄荷香、艾叶香、竹叶香、棕树香、糯米香,还有柴火香,闭上眼睛,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在厨房里还是在原始森林里。端午节前,母亲会买些彩线,找些碎布头儿给孩子做老虎、荷包
5、、香囊之类的小玩意儿,再用五彩丝线卷边点缀,然后戴在孩子们身上,这些小饰品有时也成了我在其他小朋友面前炫耀的资本。渐渐地,我也学会了做各种各样的小挂件。(据民间传说,用五彩线系臂跟龙的文化习俗有关)初四的早上,父亲会早早拿着镰刀去割午时草,什么菖蒲、艾叶、薄荷等。太阳升起来时,父亲已经把菖蒲和艾叶挂在门上了,满堂飘香,父母还不忘对孩子们说道:初四这天要起早,才会更聪明伶俐的。其实,过节这几天,期待、兴奋、嘴馋,根本不可能睡懒觉。五月初五端午节,按家乡的惯例,中午饭吃炒面、扁食、鸭蛋(取用中午 12 点的古井水,放入午时草煮,据说这样煮的鸭蛋颜色橙黄鲜艳,有辟邪、祛湿气、祛风寒等功效)。炒面和扁
6、食是莆仙的特色食品。记得有一年端午,家里没钱买肉,只好包素馅儿的扁食,用紫菜、花生、豆腐、葱头剁成馅儿,没想到没有肉参与的扁食,居然特别好吃,成了我记忆里的风味美食,也成了我几十年抹不去的乡愁。吃好午饭,母亲会搬来大木桶倒入用午时草煮的水给孩子们沐浴,然后给孩子们换上新衣服。端午节有新衣服,在那个时候是很奢侈的事情,那是个什么都凭票的年代,买布是凭布票去买,然后请裁缝师傅到家里来做新衣服,孩子们添的所谓新衣服,无非就是一件小碎花短袖衫,一条小短裤之类的。这对于小孩子来说,都是非常高兴的事。接着,母亲还给孩子们的额头上都画个“王”字,腋下也涂抹些雄黄,(这些都是民间习俗的传承,都与辟邪、辟疫说法
7、相关)完成仪式后,孩子们便跟着村里的大孩子或大人去木兰溪边看龙舟比赛。雷雨刚过,木兰溪的水面比往常开阔了许多,水面激流飞跃,非常壮观,一年一度的龙舟大赛就在这里举行。竞渡的龙舟高高地挂起一面面红旗,从柳荫深处的水面出击。鼓声像春天的雷电,冲破烟雾,劈开波涛,直奔远处夺标目的地。围观人群的欢呼声震天动地,有惊退万人争战的豪气。小孩子呢,其实就是去看热闹的,享受着那种节日特有的快乐。4.请简要回答第二自然段中的童谣有何作用。(3 分)5.文中划线句在细节描写和修辞手法上富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 分)6.有人认为,文中三处括号中的内容太啰嗦,应该删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4 分)7.本文标题为
8、“艾叶又飘香”,作者却用大量笔墨写了与艾叶无关的内容,是否文不对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 分)【分析】本文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家乡端午节初一到初五的习俗,文化气息浓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端午节的怀念、喜爱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引用童谣的作用。此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上,第二段的童谣写出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使文章增加了文化韵味。由“那来自乡野山村的童谣。我倒是记得牢牢的”可见,童谣表现了作者对家乡习俗的印象很深刻。“日子也的确像童谣唱的,从五月初一至初五端午节,每天都有仪式感”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端午节的怀念和喜爱之情。结构上,后文内容按照此童谣的顺序依次叙写端午习俗
9、,童谣有领起下文的作用。(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此题要求从描写和修辞角度着手,“用手扇一扇热气腾腾的蒸笼,然后拿双筷子往发糕一戳。凑近眼前一看”“再往发糕面上撒些黑芝麻点缀一下”是动作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奶奶蒸发糕时的动作,可见奶奶蒸发糕手艺的娴熟、高超,也表现出“我”对奶奶的赞叹和对发糕的喜爱。“像白雪公主的黑眼睛眨呀眨地向外张望”把撒上黑芝麻的发糕比作白雪公主的黑眼睛,是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出奶奶手艺的高超和“我”对发糕的喜爱。(3)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据民间传说,用五彩线系臂跟龙的文化习俗有关”解释了“找些碎布头儿给孩子做老虎、荷包、香囊之类的小玩意儿,再用五彩丝线卷
10、边点缀,然后戴在孩子们身上”的原因,既给文章增加了文化韵味,又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爱。“取用中午 12 点的古井水,放入午时草煮,据说这样煮的鸭蛋颜色橙黄鲜艳,有辟邪、祛湿气、祛风寒等功效”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化韵味。“这些都是民间习俗的传承,都与辟邪、辟疫说法相关”解释了“母亲还给孩子们的额头上都画个王字,腋下也涂抹些雄黄”的原因,也具有丰富文章内容、便于读者理解和增加文化韵味的作用。由此可见,括号中的内容不宜删除。可据此作答。(4)本题考查对标题的赏析。此题可从标题与文章主旨的联系进行分析。挂艾叶是端午的习俗,标题中的“艾叶”能表明本文写的是主要内容是端午习俗。古代民间认为,端午节挂艾草
11、和菖蒲可以去除阴邪之气,去除病毒蚊虫,有着祈求家人身体健康的美好寓意。因此,以“艾叶”为标题有着美好的寓意。“艾叶又飘香”具有意境美,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此题答案虽具有开放性,但宜对此标题持赞同态度。可据此作答。答案:(1)内容上,增加文章的文化韵味,表现出作者对家乡端午节的怀念和喜爱之情;结构上,领起下文。(2)这一句运用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细致地写出奶奶做发糕的动作,并且把撒上黑芝麻的发糕比作白雪公主的黑眼睛,生动形象地写出奶奶制作的发糕非常精美,表现了奶奶蒸发糕手艺的娴熟、高超,表达出“我”对奶奶手艺的赞美和对发糕及家乡端午节的怀念、喜爱之情。(3)这三处括号中的内容解释了文中
12、母亲做法的原因,便于读者理解,丰富了文章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韵味,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因此不应删除。(4)示例:我认为这个标题很好。“艾叶”是端午的标志性物品,点明了本文有关端午习俗的内容,对祈望家人身体健康的美好寓意;标题还具有意境美,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点评】在记叙文中标题有如下作用:1、交代文章写作对象(人或物);2、点明文章中心思想;3、交代文章写作情感;4、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5、作为文章的线索。二、(2021 年四川省自贡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20 题。(18 分)壶魂蒙福森多日来,已故紫砂工艺大师陈鸣远的绝世奇品蟋蟀鸣秋壶,一直在王稽的脑海里反复浮现着,如
13、梦如幻。在高家的书房里,当高善斋小心翼翼地揭开红布时,王稽霎时目瞪口呆,敛色屏气失传已久的蟋蟀鸣秋壶就在眼前。王稽用力狠狠地掐了掐自己的手臂,疼!不是梦,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作为陈鸣远的再传弟子,王稽尽得陈氏真传,深谙师公之手法、刻工、学识、喜好、脾性和人品。反复鉴定之后,他热泪盈眶,心潮澎湃:“真品!绝对真品!”高善斋欣喜若狂,手脚颤抖,连声说:“好!好!好!”蟋蟀鸣秋壶乃一代紫砂工艺大师陈鸣远一手制作的绝世稀品,价值连城。壶品古雅高洁,色泽紫红,泥质温润细腻,造型匠心独运,超凡脱俗,遒劲中出古朴,纵横中见青铜遗韵。壶身遗形取神,浑厚敦古,秀骨雅健,壶流则似笔断意连,壶把弯曲饱满,儒雅含蓄。壶
14、身铭曰:饮之清心,品之宁静;且饮且读,不过满腹。款曰:丙午仲夏,鸣远仿古。此铭切壶切茶,淡泊高远,有禅茶悟道、明心见性之意。另一侧镌刻一兰、一草、一石、两蟋蟀,并题:蟋蟀鸣秋。其笔法老练,错落有致。虽寥寥几笔,却大巧若拙,意趣盎然,栩栩如生。王稽忽然想起诗经.豳风.七月中“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之句。沉静之际,隐约似闻有蟋蟀在草丛间鳴叫,又似有茶香袅袅飘溢而来,若有若无,洇入鼻翼。王稽望着此壶,只觉恍然如梦,似入定般,久久不动。次日,高善斋约王稽到城郊的阅江来茶馆一聚。高善斋乃当地大富商,家财万贯,富甲一方,城里有十多间铺面和一家琉璃厂,乡下有良田千顷,痴爱古玩字画,
15、以收藏名家珍品为乐。雅厢临江,走近窗前,但见远处微风细雨,疏林野树,江水浩渺。雅厢里有一桌,桌上摆有一壶、一托、两杯、一碟糕点、几碟小吃。壶是好壶,茶乃名茶。此时,正是阳春三月,江畔绿草葱茏,远山近水,皆氤氲在微雨雾霭中。遥见江中一叶轻舟、一披着蓑衣的打鱼人,不知老少。.寒暄毕,喝茶,聊些闲话。.一壶茶未尽,高善斋转了话题:“先生能否为高某仿照蟋蟀鸣秋壶模样,再制一壶?银子嘛,随你说。”.王稽思忖片刻,摇头:“恕在下愚拙,实难及陈老先生万分之一。”.“这是十分难得的机会,先生不妨一试,万一仿得陈老先生紫砂壶之神韵,哪怕十之一二,亦不枉此生矣。”.王稽始终对此壶如醉如痴,依依不舍,几天后,找上门
16、来:“我愿意一试”.王稽住到了高家,再次见到蟋蟀鸣秋壶。王稽关在房间里,由伙计一日三餐送饭到门口,废寝忘食不分日夜地揣摩此壶的精妙和内涵。十天后,他开门出来了,胡子拉碴,头发蓬乱,像乞丐一般,似要虚脱了。.陈老的蟋蟀鸣秋壶,已深深地刻在王稽的心里,融入了他的灵魂深处。王稽开始制壶。选泥、压坯、修坯、雕刻、烧制、打磨、抛光从手工捶泥到烧窑,一砂一泥、一杯一托,每一道工序,每一个步骤,王稽皆一丝不苟。他的房间里,没日没夜地亮着灯。.当王稽倾尽心血的杰作和陈老的蟋蟀鸣秋壶摆在一起时,高善斋惊为神品。此壶仿佛依附着王稽的灵魂,神、气、韵兼备,和、柔、刚相济,用刀大胆,自然随意,苍劲浑厚,与真品无异。要
17、不是王稽就在旁边,他都无法分得清哪是真品,哪是仿制品。.高善斋再也无法抑制住他心头的狂喜:“王先生,你年纪轻轻,可技艺已达天下一等一的水平了,我们要发大财啦!广州十三行里那些洋人对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馋着呢!以后,我们一起合作,制出天下最好最贵的紫砂壶!”.王稽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突然刺痛了一下,他对高善斋说:“此壶尚不够完美,和陈老先生的真品相比,只是形似而非神似。我拿回去,今晚再琢磨琢磨,看看缺陷在哪里,如何改进,可好?”.第二天,日上三竿,伙计送饭到门口,发现王稽还没起床开门。敲门进屋后,发现已人去屋空。.未几,庚子事变,高善斋及蟋蟀鸣秋壶下落不明,不知去向。(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17.
18、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6 分)A.“蟋蟀鸣秋壶”是小说的叙事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凸显人物形象。B.段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出蟋蟀鸣秋壶的精美绝伦。C.第段采用插叙,交代高善斋的富有及爱好,为后文把壶卖给了洋人做铺垫。D.第段对雅厢室内外环境的描写,为高善斋和王稽的交谈营造了轻松的氛围。E.第.段写王稽对蟋蟀鸣秋壶如醉如痴,是因为此壶价值连城,具有商业价值。18.赏析文中第段划线的句子。(4 分)十天后,他开门出来了,胡子拉碴,头发蓬乱,像乞丐一般,似要虚脱了。19.分析小说结尾段的作用。(4 分)20.以下是张馨同学在读完这篇小说后对王稽形
19、象的感悟,请你根据划线句子的内容再续写两个句子。(4 分)庚子年间,列强入侵,割地赔款,民情激愤。“扶清灭洋”运动兴起,王稽在自己的领域中坚守,德达天下,艺惊世人。他技艺高超,仿制的蟋蟀鸣秋壶形神兼备;他_,_;他_,_。他艺小精研,位卑爱国,令人敬服。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做一个品德高尚、追求卓越的人,将工匠精神发扬光大。【分析】本文写王稽在高善斋家见到失传已久的蟋蟀鸣秋壶,念念不忘;高善斋邀请王稽仿制一壶,王稽精心研究,仿制品形神兼备;当高善斋提出要制壶卖给洋人时,王稽巧妙推托,从此失踪。本文赞颂了王稽技艺高超、品德高尚、位卑爱国的工匠精神。【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ABD
20、.正确;C.有误,由文末“高善斋及蟋蟀鸣秋壶下落不明”可知,本文并未明确高善斋把壶卖给了洋人;E.有误,王稽对蟋蟀鸣秋壶如醉如痴的原因是该壶制作技艺极为高超,并非商业价值。故选:CE。(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此题可从人物描写的角度着手,“胡子拉碴,头发蓬乱,像乞丐一般,似要虚脱了”是外貌描写,生动传神,侧面表现了王稽这十天研究蟋蟀鸣秋壶的专注、忘我状态。(3)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此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上,“高善斋及蟋蟀鸣秋壶下落不明,不知去向”以未知的结局收束了全文,留下想象空间,耐人寻味。结构上,“蟋蟀鸣秋壶下落不明”照应标题及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首尾圆合。(4)本题考查续
21、写句子的能力。此题要结合王稽的形象特点和文章情节内容进行续写。划线句从技艺的角度写王稽,可根据文中王稽谦虚、专注且爱国的特点进行续写。句式上要与划线句保持一致。答案:(1)CE(2)运用外貌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王稽不修边幅的外貌特点,侧面表现出王稽研究蟋蟀鸣秋壶的专注、忘我状态。(3)内容上,以未知结局收束全文,给读者以想象空间,耐人寻味;结构上,照应标题与开头,结构完整。(4)示例:他专心致志,研究蟋蟀鸣秋壶如醉如痴;他坚持原则,不将民族工艺卖洋人。【点评】分析某一句话(一段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1、结构方面要看句子在文章中的具体位置。句子(段落)在开头的作用:
22、(1)开篇点题;(2)设置悬念,引起下文;(3)总领全文。句子(段落)在文章中间的作用:(1)埋伏笔;(2)承上启下;(3)照应上文;(4)为下文作铺垫。句子(段落)在结尾的作用:(1)总结全文;(2)照应题目或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2、句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要紧密联系文章中心分析,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表现出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或性格特征。结尾的抒情议论句还起到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的作用。一般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要把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综合起来分析。三、(2021 年湖北荆门市)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除夕的夜向成漫天大雪下了整整一天,整座城市变成了雪国。夜里,雪花还未收脚,仍在不
23、识相地穿街走巷,被流环统的这座城,令人有点迷茫和感伤。老伴重病已住院半年多,医生说,看能熬过这个年吧,要是能,或者有可能再延长一段时间,我暗自落泪,内心依然巴望奇迹发生。除夕回不了家,只能在病房守岁。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过个像点样的年啊,我知道老伴吃不下东西了,但哪怕是摆摆样子,让她看一看也好啊,于是,我上街寻找饭店,去买几样老伴爱吃的菜。大雪刚落,东北的除夕夜更加寒气袭人。街道两旁大小商店、饭店都关门了。十里长街上只有我一个人的脚印。我踏着雪向前走,内心很是凄凉。今年的除夕或许就是老伴的最后一个年了,我无论如何也要把这十里长街寻遍!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个个脸
24、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我说,兄弟,过来喝酒!咱们一块儿过年吧!我说,谢谢,不了,我还有事,附近有还开门的饭馆吗?我想弄几个菜给住院的老伴儿。他们答道,往前走到头有一家小饭馆开门,我们的佐料就是她给的呢。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我听了,眼泪就流下来。自老伴患病后,我第一次听到陌生人祝福我老伴早日康复。老伴得了重病,我没有通知单位任何人。我始终认为,自己的困难,要自己去面对。雪愈下愈大。在街的尽头,终于看到一家小饭馆,我禁不住热泪盈眶。.年轻的老板娘见我进来,便站起身。我问,我想买几个菜带走可以吗?给医院的病人。.老板娘说,当然可以,你先选菜吧。.我点了几样老伴儿平时爱
25、吃的菜。问大过年的,饭馆能不能做,老板娘说,没问题。我又问,今天和平时还是一个价钱吗?老板娘说,大过年的,不能乘人之危,平时卖什么价还是什么价,还要做得更好、更精细些才对呀。.菜做好了,品相不错,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过年好!去哪儿?我说,第一医院。司机说,家里有人住院?我说,老伴儿。.司机长叹了一声,这年哪,有人欢喜有人愁哇。刚才我拉了一位老大娘。我问,大娘咋才回家过年哪?老太太一听就流泪了。我就跟她说,大娘,大过年的,咱得高高兴兴的,对吧?临走时,那个老太太非要给我一百块钱。我说,我怎么能要您钱呢?您留着吧。老太太说,就当是我给你的压岁钱了。我一听,眼泪哗哗的。最后,我还是悄悄
26、把钱塞到老太太的包里了,看她进了进站口才走人人都有犯难的事呀。老哥,你看我,媳妇在家等着我呢,可我为了家人还在路上奔波哩!.回到医院,病床上的老伴儿很高兴。看着一桌子的菜,她竟然慢慢地坐了起来。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老伴儿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呢。.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好好活着。(选自 2019 年第 1 期长城,有改动)20情节概括。请在下面横线上将文章主要情节补充完整。“我”上街寻找饭店(1)_(2)_(3)_“我”和老伴共度除夕21句子赏析。请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夜里,雪花还未收脚,仍在不识相地穿街走巷,被寒流环绕的这座城,
27、令人有点迷茫和感伤。_(2)老伴儿闪动着泪花说,好好活着。_22写法探究。请简要分析本文以“我”买菜为线索布局谋篇的作用。_23主题理解。有人认为本文讲述的是一个温暖的故事,有人认为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凄凉的故事,你认为呢?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想法。_20(1)“我”遇见流浪汉收到祝福(2)“我”找到饭馆顺利买菜(3)“我”返回医院途中与司机交谈(意近即可)21(1)本句采用拟人修辞,“还未收脚”“仍不识相地穿街走巷”,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雪下得久,下得大,表现了天气的寒冷,更加烘托出我内心的迷茫和感伤。(2)本句运用神态、语言描写,“闪动着泪花”写出了老伴内心的感动,“好好活者”是老伴除夕之夜对
28、我真诚的希望和祝福,表现了“我”和老伴之间相濡以沫的深情。22文章以“我”买菜为线索,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使情节集中,脉络清晰,浑然一体。便于展现人物性格,突出主题。流浪汉、餐馆老板娘、司机的性格都是在与我交谈过程中得以展现的,通过他们表现了人性之善,突出了主题。23【示例 1】我认为本文讲述的是一个温暖的故事,理由是:本文主要讲述了我给老伴买菜过程中得到关心与帮助的故事,文章内容温暖人心;本文塑造的一系列人物,都让人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温暖;从文章主题看,本文表现人心之善,赞扬人性之美,弘扬正能量。(意近即可)【示例 2】我认为本文讲述的是一个凄凉的故事,理由是:从环境描写看,故事发生在
29、寒冷的除夕之夜,冰天雪地的环境描写带给读者强烈的凄凉感受;从人物形象看,文中所有的人物都承受着生活的压力,让人感受生活的不易和沉重;从文章主题看,本文表现了人性之善,也表现了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不易。(意近即可)【分析】20本题考查概括情节。根据段“路过一个胡同口,我看到几个流浪汉正在用小铁桶涮火锅”“我离开时,那几个流浪汉在喊,祝你老伴儿早日康复”概括为:“我”遇见流浪汉收到祝福;根据.段“终于看到一家小饭馆”“问大过年的,饭馆能不能做,老板娘说,没问题”概括为:“我”找到饭馆顺利买菜;根据.段“我决计打车回医院。上车后,司机说”概括为:“我”返回医院途中与司机交谈。21本题考查赏析句子。(1)
30、先确定赏析角度为修辞方法。“雪花还未收脚,仍在不识相地穿街走巷”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雪花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雪不停地下,下得久,下得大;“被寒流环绕的这座城”表现了天气的寒冷;“令人有点迷茫和感伤”,烘托出我内心的迷茫和感伤。(2)确定赏析的角度为描写方法。“闪动着泪花”神态描写,结合上文“老伴儿说,难为你了。我说,别这么说,我愿意,高兴着呢”可知,老伴因为“我”的良苦用心和关爱,内心非常感动;“好好活着”语言描写,结合上文“零点的钟声响了,我们老两口儿举起酒杯祝福彼此”可知,这是老伴除夕之夜对我真诚的希望和祝福,表现了“我”和老伴之间深厚的感情。22本题考查探究写法。本文以“我”
31、买菜为线索布局谋篇,可以将所写人物及事件一一展现。文章写了“我”遇见流浪汉收到祝福,“我”找到饭馆顺利买菜,餐馆老板娘善良热情,“我”返回医院途中与司机交谈,得到理解和宽慰,这样安排,可以使情节集中,脉络清晰,浑然一体。在这个过程中,也便于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表现人性的善良,突出文章主题。23本题考查文章主题。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温暖的故事”与“凄凉的故事”皆可。温暖的故事:表现人心之善,赞扬人性之美。本文主要讲述了“我“”给重病住院的老伴买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遇见流浪汉,得到祝福;在饭馆买菜,感受到了餐馆老板娘善良热情;回去路上和司机交谈,得到理解和宽慰。处处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人性的善
32、良。文章内容温暖人心,弘扬正能量。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凄凉的故事:表现了小人物生活的艰辛不易。老伴重病住院,“我”和老伴除夕夜在医院度过,“我”为了给老伴买菜,过程艰辛;流浪汉在除夕夜用小铁桶涮“火锅”;司机讲述一位老大娘除夕夜回家过年的孤独;司机在除夕夜为生活奔波劳碌。文中所有的人物都承受着生活的压力,这些普通人生活得不易。故事发生在寒冷的除夕之夜,冰天雪地的环境描写带给读者强烈的凄凉感受。因此,这是一个“凄凉的故事”。四、(2021 年湖南株洲市)毛利先生(日本)芥川龙之介初中三年级时,教我们班英语的先生病故。由于事发突然,学校便请时任某中学英语教师的一位叫毛利先生的老人,临时任教我们的英语课。毛利先生,给人第一眼印象便是个矮个子,令人联想起演杂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