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划分句子方法和例句试题及答案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划分句子方法和例句试题及答案八年级下册.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学划分句子方法和例句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下册划分句子成分 (一)知识要点 1什么是句子 句子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据用途和语气,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是单句,要给它划分成分。 2句子成分的名称及符号 名称: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符号:主语=谓语宾语 定语()状语【】补语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宾语。 补充成分是:定语、状语、补语。 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之间可用划开。 3(1)划分句子成分,首先要研究主语、谓语、宾语。 主语:
2、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句子一般有两种情况:写人、写物(写事、写物)。分析句子时,首先判断是“写人”还是“写物”。 写人格式:“谁”“干什么” 例:杨亚写字 注意:处理复杂的单句时,要抓主干。 例:一中的杨亚在课桌上写着毛笔字。 写物 格式:“什么事”或“什么物”“怎么样” 例:猫捉鱼 例:一只小猫在盆边捉了一条大鱼 注意:“是”为典型的动词,一般是“谓语”。 例如:他是学生 (2)划分句子成分,还要抓住枝干(定语、状
3、语、补语) 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起着修饰、限制作用。例如: 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三杯)美酒敬亲人。 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语,一般在谓语中心语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待时间、地点、范围、情况等。例如: 他已经走了。 咱们北京见。 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
4、,介词短语常作状语。一般状语紧连在谓语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补语:对谓语中心语起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作用,一般放在谓语中心语之后。例如: 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他生于1918年。 他坐在桌子旁。 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3)独立成分: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
5、等。例如: 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4)复指成分: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指同一事物,作同一个句子成分。例如: 先生自己也要书。 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这已经成为挡不住的历史潮流。 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丽的战斗松骨峰战斗。 句子成分划分顺口溜 (1)主谓宾,定状补(2)主干枝叶要分清(3)定语常在主宾前(4)谓前为状谓后补(5)“的”定“地”
6、状“得”后补,(6)句子成分要记牢 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例:画眉唱歌 两只美丽的画眉 高兴地唱 一首歌 歌唱得好 划分句子成分练习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6、长江三峡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7、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8、昨天下午他只答应了一声。 9、我们连队把敌人的碉堡攻破了两个。 10、他家的羊被狼咬死了。 11、狼咬死了他家的羊、 12、狼把他家的羊咬死了。 【状修饰全句的】+(定)主+【状】谓+(定)宾+。 每当有外
7、地人来,(好客的)天津人总是眉飞色舞地谈(天津的)小吃 练:昨天下午,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大爷认真地给大家讲完了可爱的小学生的表演有多么精彩。 (二)如何区分谓语后是宾语还是补语 其一,细推敲两种概念,从回答问题入手。 宾语是动词中心语的支配对象,补语是对动词、形容词中心词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份,根据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知道宾语是动词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之间是被涉及与涉及的关系,回答的是“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而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边的连带成分,它与动词、形容词之间是补充和被补充,说明和被说明的关系,回答的“怎么样”的问题。例如: (1)他打球。 (2)他打输了。 例(1)中,“球”是“打”涉
8、及的对象,回答“什么”的问题,所以是宾语:例(2)中“输”是补充说明“打”的结果,回答的是“怎么样”的问题,所以是补语。 从概念和回答不同问题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是区分宾语和补语的最基本方法。 其二,依词性类别判定,细辨认数量结构。 用分辨词性的办法进行对比也是判定句子成份的方法之一。宾语作为动词所涉及的对象,经常用名词、代词或其他名词性短语来充当;而补语则经常用形容词、动词、介词结构或其他动词、形容词性的词语来充当。例如: (1)他看书。 (2)他看完了。 (3)他看什么? (4)他看得很认真。 (5)他去新华书店。 (6)他来自南方。 以上(1)(3)(5)句子分别以名词、代词和名词短语来充当
9、宾语,而(2)(4)(6)句则以动词、形容词或介词结构充当补语。 数量结构在句子中既可以充当宾语,也可以充当补语,这时我们就要从词的意义上去区分。 例如:他写了三篇;他唱了三遍。 前者中“三篇”指文章之类的东西,是以定语代替中心词,故而是宾语;而后者中“三遍”是指唱的次数,是补充说明“唱”这个动词的,故而是补语。 又如:他浪费了三天,他休息了三天。 以上两个句子都出现了“三天”这个“数词时间名词”的结构,“三天”后面显然都省去了“时间”这个中心词。 这时我们要看谓语动词能否跟省略去的“时间”一词进行搭配。能搭配成为动宾结构的,说明动词后面的是宾语;如果不能,则是补语。在前一句中“浪费”可与中心
10、词“时间”构成动宾关系,所以“三天时间”的“三天”是定语代替中心词充当宾语。在后一句中,“休息”虽然可与“时间”搭配,但构成了偏正关系,而不是动宾关系,不合句意,故而这里的“三天”是表示时段的补语。 再如:他买了二米,线长二米。 前者“二米”是“买”的对象,自然是宾语。后者“二米”是补充说明形容词“长”的,形容词具有不带宾语的特点,故而这“二米”只能是补语。此外,非动作动词“有、等于、变成”等后面所带的数量结构都是这些词所涉及的对象,所以不是补语,而是宾语。 例如:我有十个;一个变成了二个;三个加三个等于六个。这些句子中的数量结构都是宾语。 其三,用“得”、“这”二字检验,从“顺序”“结构”分
11、析。 我们知道,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如: 他笑得非常天真; 这花香得很; 他说得怎么样? 但是,如果“得”字不作为结构助词而作为独立词素出现时,我们就不能混为一谈。 如: 他懂得这事。 你值得学习。 这些句子中“得”字与其它词素结合而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词,故而不是补语的标志,它后面的成份是宾语。 用代词“这”可以判定“个”字的宾语和补语。“个”字是最常见的量词,通常用在名词前头。 例如: (1)吃个西瓜。 (2)吃个痛快。 第(1)句中“西瓜”是“吃”对象,是宾语,且可以在“个”字前面加“这”字;第(2)句中“痛快”是补充说明“吃”的,不可能在“个”字前边加“这”字。也就是说,通常情况
12、下“个”字前边能加“这”字的是宾语,否则即为补语。 一般说,动词后边同时有宾语或补语时,是补在前、宾在后,所以宾语和补语在动词后的位置有时也可以做为判定依据。 如: 他打了三次球。 我织成一件毛衣。 但也有些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宾在前、补在后。 例(1),他每天上山两趟。 当补语是量词结构时,这种顺序较为常见。 例(2):你拿杯水来吧!他撕下一张纸来。 这两个句子中前者补语是趋向动词,置于宾语之后;后者补语是合成趋向动词,两个部份分别置于宾语前头和后头。有些介词结构也可以放置在宾语之后作补语,如:这件事给人以巨大的鼓舞。 另外,有些形式相同的短语可以通过分析结构的方法来对比判定。 例如:他跑下大
13、堤。他摘下眼镜。这两个句子中都有带“下”字的词组,前一句“下”与“大堤”构成动宾关系,做“跑”的补语,补充说明跑的结果是下了大堤,而不是“大堤”被“跑下”;后一句的“下”与“摘”搭配成词,做谓语,“眼镜”做“摘下”一词的宾语“眼镜”是被“摘下”;再如:我希望去一次;我去一次。这两个句子中也都有形式相同的“去一次”,但根据结构分析,它在句子中充当的成份显然不同。 (三)句子按照结构方式可以分成: 1.单句,不可再分析出分句的句子。包括: 主谓句(由主谓短语构成的句子),如今天星期五。她身份特殊。赵州桥非常雄伟。(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等等。 非主谓句(由其他短语或单个词构成的句子),如
14、:呀!好漂亮的彩虹呀!快一点吧!禁止吸烟!去吧。嘿!等等。 特殊单句,句式特点比较特殊的句子。主要是: (1.把字句:用“把”(或“将”)将动词支配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把字句在结构上有:“把+宾语”作状语。语义上,把字句表示主动。主语是施动者,发出动作,处置某一对象。处置的对象是指定的或已知的事物。如: A我们把豹子打死了。 B你简直把我吓死了。 C不要把自己做的坏事赖在别人身上。 (2.被字句:用介词“被”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并且表达被动语义的句子。被字句的典型格式是:主语+被+被的宾语+动词短语。语义上,被动句表被动。主语是还艘动者,接受动作。如: A凶手被警察抓住了。 B小鸟被
15、他们吓跑了。 C玻璃杯被小王子打碎了。 2.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句子。包括: (1)一重复句,只有两个分句的句子。主要有八种类型: (1.并列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陈述几种事物,或者几种事情,或一种事情的的几个方面,分句之间是平行相对的并列关系。主要关联词语是:既又,还,也,同样,不是而是,是不是,同时,一方面一方面,有时有时,有的有的。如: 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我们不是要空话,而是要行动。 从门到窗子是七步,从窗子到门也是七步。 (2.承接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一个接着一个的叙述连续发生的动作,或者接连发生的几件事情。分句之间有先后顺序。常用关
16、联词语有:就,便,才,又,于是,然后,接着,首先(起初)然后,从而。如: 他们俩手拉着手,穿过树林,翻过山坡,回到草房。 起初他们问我个人的情况,然后又问到有关革命形势的一些问题和镇头市敌驻军的动静。 吃过了饭,老秦跟小福去场里打谷子。 (3.递进复句,后面分句的意思比前面分句的意思进了一层,分句之间是层进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尚且何况(更不用说,还),况且。如: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原理,施工技术颈是巧妙绝伦。 他这样胆小的人尚且不怕,我还怕吗? (4.选择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并且表示从
17、中选择一件或几件。分句之间就构成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或者或者,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或许或许,可能可能,也许也许。如: 作为一个有骨气的男儿,与其跪着生,不如站着死。 我们宁可挨批评,也不能昧着良心去搞假呀! 武松这一去,或者把老虎打死,或者被老虎吃掉,别无选择。 (5.转折复句,后一分句的意思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的意思说下去,而是作了一个转折,说出同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来。分句之间构成转折关系。常用的关联词有:虽然(虽、尽管)但是(但、可是、却、而、还是),但是,但,然而,只是,不过,倒,竟然。如: 他小小年纪,胆量可不小啊。 虽然我一见便知是闰土,但又不
18、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 我们几个苦口婆心地给他讲道理,他竟然一句也没听进去。 (6.假设复句,前一个分句假设存在或出现了某种情况,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情况一旦实现产生的结果。两个分句之间是一种假定的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常见的关联词语是:如果(假如、倘若、若、要是、要、若要、假若、如若)就(那么、那、便、那就),即使(就是、就算、纵然、哪怕、即便、纵使)也(还、还是),再也。如: 如果老王不能前去,那就让我去吧。 即使天塌下来,这件事也得继续做完。 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7.因果复句,前面分句说明原因,后面分句说出结果,可分为说明因果和推论因果。说明因果一个分句说明原因,另一
19、分句说明由这个原因产生的结果,因和果是客观事实。常用关联词有:因为(因)所以(便),由于因而,因此,故此,故而,之所以是因为。推论因果一个分句提出一个依据或前提,后一分句由此推出结论,结论是主观判定的,不一定是事实。常用关联词有:既然(既是)就(那就、便、又何必)。如: 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 哥哥嫂嫂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 几房本家大约已经搬走了,所以很寂静。 由于病魔缠身,两次体检未通过,他只好第二次踏进补习班的门槛。 (8.条件复句,前一个分句提出一个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这个条件一旦实现所要产生的结果,分为充分
20、、必要、完全等三种类型。常见关联词语有: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不),无论(不管,不论)都。如: 衣服只要干净整齐,越朴素穿着越称心。 只有具备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才能昂首阔步于成功的大道之上。 我们除非预先作了准备,这次行动绝无成功的可能。 不管人员是不是齐整,我们都得赶往阵地。 (9目的复句,一个分句表示实现或避免某种目的,一个分句表示为此而采取的行为。常用关联词语有:为了,以便,以,用以,好,为的是,以免,免得,省得。如: 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 这段时间校卫要好好检查校园设施,以免出现安全事故。 答题之前,我们应仔细思考,省得过后又来修改。 并列复
21、句与承接复句的区别 1.并列复句的分句是相互对称的,成平行的雁行式排列。其基本格式是A,B,C,分句的排列比较自由,有时可以前后对调。如: 他一边看报,一边听音乐,一边吃饭。 小李今年十八岁,小王二十四岁,至于老陈嘛已是年过古稀了。 2.承接复句的分句排列次序是由分句所表示的时间和事理上的先后决定的,因此,分句的派顺序不能前后对调。其基本格式是ABC成鱼贯式的排列。如: 见过了小李和小王,老陈便带着他们到田间去打谷子。 看过报纸,听了两段音乐,他心满意足地去吃饭了。 假设复句与转折复句的区别 用“即使(就算、纵然、哪怕、纵使、就是)也”这组关联词语组合成的假设复句。含有转折意思(有的书称为转折
22、式假设复句,有的称之为让步假设复句),它与用“尽管还是”这组关联词语组合成的转折复句最容易混淆,其区别是: 1.让步假设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没有成为现实,“即使”表示撇开的是虚拟的事实,是做最大的假设罢了。 2.转折复句前后分句所说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尽管”所撇开的是既成事实。如: 即使明天刮风下雨,我们也要到达山顶。(“刮风下雨”说不准) 尽管今天刮风下雨,我们还是要到达山顶。(“刮风下雨”是确定的事实) 条件复句与假设复句的区别 相同点:前后分句的关系都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都是没有实现的事情。 不同点:条件复句着重于条件,假设复句着重于假设。 只要记住条件复句的几种类型和关联词语就很容易区别了。如: 如果美国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对抗,中国政府愿意奉陪到底。(假设复句) 只要美国政府仍然一意孤行搞对抗,中国政府就要奉陪到底。(条件复句)(121.19.52.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