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练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练习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2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文阅读练习题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58年到1982年,张家界林场职工垦荒整地、植树造林。到上世纪80年代初,林场的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森林蓄积量由1958年建林初期的约4万立方米增长到约20万立方米。以前,由于路不通,林场“与世隔绝”。1979年后,媒体的推荐报道、吴冠中到此写生等,一次次向世界展示了张家界林场的美,来张家界的游客络绎不绝。1982年,中央批准建设全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亲历者说】张杰:原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调研员,亲历张
2、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建设发展。 “三千奇峰、八百流水、十万森林,我们当地人称之为放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张杰说,“为扩大宣传,我们背着电影机和传单走出大山,向外推广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电影名为奇山揽胜,反响热烈,每一场都座无虚席。” “开发加宣传,1984年,公园接待游客共8万人次,到1988年,游客就达到了56万人次。” “游客多了,环境是否承载得起?2000年左右,为了减少污染,提质发展,森林公园15家酒店宾馆的煤锅炉全被叫停,换成了燃油锅炉。金鞭溪的上游建起了污水处理厂,老百姓家中排出的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才能排入溪水中。景区的厕所外建起了技术先进的化粪池,粪污经过就地处理,能达到国家一
3、级A类排放标准。” “无论是黄石寨,还是金鞭溪,现在依然是山清水秀林深。” 这些年,张家界国家森公园蜚声海内外,成为中国首批5A级旅游区,不仅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 (来源: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森林公园大致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国家森林公园是其中的最高等级。被人民网报道,截至2019年2月,我国国家森林公园已达897处。 湖南省林业局专家表示,截至目前,湖南省已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64个,位居全国第一,经营总面积34.75万公顷。湖南省十分重视森林公园管理,出台了全国第一部森林公园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湖南省森林公园条例。2018年,全省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森林旅游接待
4、游客860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997亿元。 (来源:人民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中国退耕还林工程始于1999年,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最大的强农惠农项目,仅中央投入的工程资金就超过4300多亿元,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2014年,为解决中国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问题、增加中国森林资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批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2017年5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林业局等部门提出的要进一步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请示,同意调减云南等18个省(区)3700万亩陡坡耕地基本农田用于退耕还林还草,从而使新一轮退耕
5、还林还草总规模扩大了近一倍。 (来源:百度百科有删改) (1)下列对三则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家界森林公园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垦荒造林;第二个阶段开发宣传;第三个阶段提质发展。 B.2018年,张家界以森林公园为主体的森林旅游接待游客8600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997亿元。 C.材料一中的划线句通过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而突出地说明了张家界林场垦荒造林成效显著。 D.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保护环境,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实施绿色发展。 (2)材料三画线句“仅中央投入的工程资金就超过4300多亿元”中,“仅”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3)读
6、材料一,分条概述张家界森林公园为了减少污染所采取的措施。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植物也讲方言 有一种草叫铜草花,学名香萧(r),开兰色的花,少数也开紫色的花。这种花的颜色十分罕见,喜欢铜草花的人也就相当多。他们设法培植它们,但结果都失望了:无论栽种者如何精心照料,铜草花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整天发蔫,好像它们生不逢时。原来,发蔫的铜草花是“生不逢地”:铜草花的生长要求土壤含铜量特别高,其花的兰色,需要吸收大量铜离子来扮靓,只有蕴藏了铜矿的地区才能支持铜草花的这种生物。1984年,在大冶铜绿山发现的古铜矿遗址,据考证是公元前13世纪殷小乙时期的遗址。发现遗址的一个重要线索,就是这个
7、地区的地表长着美丽茂密的铜草花。 澳大利亚桉树是植物界鲸鱼级别的树种,它的身高记录是160米,有50层楼房那么高。支撑其庞大身躯的,是它特别坚硬的木质。如此卓立的特征,当然引来无数“粉丝”,想把澳大利亚桉树移植到自己那儿。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雇用了20名意大利劳动力,在他位于索若马岭的土地上种植了10万棵澳大利亚桉树。但杰克.伦敦和许多美国的拥趸(dn)都遭到了这种桉树的嘲弄:美国的澳大利亚桉树不管什么时间砍伐,也不管如何处理,总难于加工,板会弯曲,裂纹会扩展开来;即使去做枕木,由于布满莫名其妙的裂纹而无法把钢轨钉上去,也不能派上用场。在其故乡澳大利亚,这些毛病统统没有。
8、 这是什么原因呢?澳大利亚林学家雅各布斯数十年后才发现是桉树在北美长得过快,因而材质就差。在澳大利亚,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会减缓其生长速度。当种子散布到全球各地时,却把这种天敌留在了家乡。麻烦在于桉树已经进化得适应这些天敌。在正常的虫害配合下慢速生长时,桉树的组织显然是最优化的。当没有这些害虫时,快速生长的桉树就会陷入物理学定律的陷阱。生活中有些人用方言表达时眉飞色舞,用普通话表达时却会口蹇(jin),也可以用雅各布斯的发现解释这一现象。 我国南方某地从美国引进脐橙栽种,其口味与美国脐橙非常接近。但两种脐橙的外观差别明显:我国南方某地的脐橙“脐部”(与果蒂相对的底部)的收口比美国的大好多,表
9、面也没有美国脐橙光洁。林业专家借鉴雅各布斯的思路,发现我国南方某地的微生物环境与美国同一纬度上的脐橙果园有显著的差异性。对应到语言现象,可以这么理解:美国脐橙落户我国南方某地后,它的“口音”不再是纯正的美国口音,而是带有那种微生物环境下的当地口音。 生活在什么地方的人发什么口音,树也是。树挪死,人挪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树是比人更讲方言的生命。 (1)文章中画线的词不能体现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A.这种花的颜色十分罕见,喜欢铜草花的人也就相当多。 B.据考证是公元前13世纪殷小乙时期的遗址。 C.对应到语言现象,可以这么理解。 D.我国南方某地从美国引进脐橙栽种,其口味与美国脐橙非常接近。 (
10、2)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逻辑顺序D.总分顺序 (3)下列选项与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人们可以根据地表上长着美丽茂密的铜草花这个线索,在大冶铜绿山发现的古铜矿遗址。 B.我国南方某地的脐橙“脐部”的收口比美国的大好多,其原因是我国南方某地的微生物环境与美国同一经度上的脐橙果园有显著的差异性。 C.在北美,澳大利亚桉树缺少“家乡的天敌”,导致生长过快材质变差。 D.结尾说树是比人更讲方言的生命,就是告诉我们植物生长需要适合它的环境。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原来你是这样的落叶 古有“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今有“秸秆还田促生长”,落叶是
11、否也会像凋落的生物残体一样,变成供应土壤肥力的“大功臣”?它们除了供应土壤肥力,还会对生态环境、气候变化有着怎样的贡献呢? 落叶为土壤生态系统提供“食物” 叶落归根,是植被生态系统的常态,片片落叶为土壤的生态系统提供了“食物”。 当落叶进入土壤首先会被植食性动物如蝼蛄、线虫、螨虫等食用。例如蚯蚓,它们可将落叶和土壤中的矿质颗粒一起吞食。当这些食物通过蚯蚓的肠腔时,落叶中的一些大分子物质如木质素、纤维素和蛋白质等会被分解,最后连同土壤矿质颗粒贴合在一起作为粪便排至蚯蚓体外。这些粪便具有通气、保肥、保水的结构特点,因而被认为是形成肥沃土壤的最佳团粒结构。 同时落叶还会在微生物分泌的外酶作用下发生氧
12、化反应。落叶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了新鲜养分,可促使生物大量繁殖。在繁殖过程中,为了从落叶中获取足够养分,微生物会分泌一些特殊的酶类,易被分解的有机物会在酶的作用下释放出二氧化碳、水、能量和可供植物生长所需的无机营养元素。它们使落叶中不能为微生物或植物直接吸收的复杂大分子物质分解成易被吸收的小分子养分。这些小分子养分可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因此,微生物在这过程中起着将“难有效养分”转化成“易有效养分”的作用。 而被微生物分解后剩下的落叶残体,成为所谓的“腐殖质”。这些腐解的、看不见的有机质再次牵手土壤矿物,或被土壤矿物绑架,成为结合于矿物的新物质。它们构成了土壤结构的基本粒子团聚体,使土壤酥松、多孔
13、、吸水和透水,同时也造就了土壤微生物的居住空间。 小小落叶也能抵抗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给地球的生态环境,物种平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的大量排放,是气候变暖的重要源头。为此,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也成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之一。 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什么联系呢?这就要从土壤的碳储量说起。土壤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生物基因库,也是碳素生物循环转化和储存的巨大活动库。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一方面可将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而储存在土层中,通过减少向大气层排放的二氧化碳而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土壤中大量有机碳的增加提高了土
14、壤肥力,为绿色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更好的条件,而绿色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进一步改善了空气质量。 只有当落叶作为“有机食物”投入土壤,土壤中有机质来源充分,土壤才能够形成稳定的结构。土壤的储碳、储水和储存养分的功能发达了,生态系统就稳定了,就能起到调节气候、供应养分和维持生命代谢的巨大作用。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落叶,并不简单的是生命活动的“废弃物”,而是土壤维持自身肥力、维持健康以及提供人类生态系统服务的物质基础。它们落于土壤,经过有机物分解再回到大气中,参与碳循环和水循环,经过植物光合作用同化为碳水化合物,再成为生命的部分。如此循环再生,让地球上的植被得以长青。 (选自新华
15、日报,有改动) (1)小德尝试用思维导图来呈现落叶增强土壤肥力的过程和作用,请帮她完成。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写作思路清晰,介绍了落叶能供应土壤肥力,还能为生态环境、气候变化作出贡献。 B.标题“原来你是这样的落叶”交代说明对象,巧设悬念,很好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C.落叶是土壤有机质的全部来源,从而使土壤形成稳定的结构,有助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D.选文语言力求准确的同时,也不乏生动,例如,第段画线句中的“牵手”和“绑架”。 (3)小德认为“秸秆还田”的原理跟选文有相同之处,你认同吗?结合选文与链接材料作分析。 【链接材料】变废为宝的农业技术秸秆还
16、田: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麦秸、玉米秸和水稻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减少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的作用。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小小无人机 在旅游景区、影视拍摄基地,或是重大新闻现场。我们经常能看到无人机在空中忙碌地穿梭。那么到底什么是无人机呢? “无人机”全称“无人驾驶飞机”,英文缩写为“UAV”,它其实是一种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机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螺旋桨、录音、摄像、摇控、传输以及感应部件构成。 常见的无人机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固定翼,顾名思义就是翅膀形状固定,靠通
17、过机翼的风提供升力;第二种是直升机,特点是靠一个或两个主旋翼提供升力;第三种是多旋翼,就是具有四个或者更多多旋翼的直升机。 从外型上看,有的无人机像是从科幻电影里飞出来的古怪玩意儿,有些甚至只有巴掌大小。这让人不禁纳闷:这玩具一样的东西能有啥用?其实,这小玩意儿的本领大着呢。 对于户外运动爱好者而言,“lily”无人机将成为一个会飞的随身摄影师,全自动、全方位地记录他们的英姿。它体积小巧,可以折叠放进随身背包。使用时只需像扔飞镖一样把它抛向空中;回收时,它则像一只训练有素的小鸟一般停稳在你的手上。不论是滑雪、攀岩还是激流勇进,这款无人机都能伴随在主人左右,记录下每一帧精彩画面。 无人机不仅可以
18、在天上飞,还能下海。自带潜水技能的“海狼”无人机的问世为这个领城注入了新鲜血液。它可以搭载高清摄像机潜入水下,拍摄未知的世界。而且,“海狼”配备了带有8英寸屏幕的遥控器,能将拍摄到的画面实时显示。对于操控者来说,这就如同自己潜入水下一般,可以尽情在水中探险。 而Facebook(脸谱冈)的“互联网扩展无人机”的成功试飞,则给网络通信不便的欠发达地区带来了福音。这架无人机将“带着互联网在天上飞”,以高空扩散的全新方式将 网络联接带到全球各地。负责人表示,这架无人机“未来会帮助居住在世界上最遥远的人们做沟通”。 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是双刃剑。四川绵阳机场受到无人机干扰导致多架次航班备降的新闻还没有过
19、去,深圳机场也发现附近有不明飞行物,对航班造成了巨大的隐患。那么,无人机对飞机飞行产生的危害有哪些呢?首先,通过信号干扰飞行。飞机在起飞、降落阶段会依赖自动导航系统,而自动导航系统又需要比较纯净的电磁环境,一旦受到干抚很可能会接收到错误的信号,产生错误的应对措施。比如说被信号干扰造成飞机与塔台通讯链路中断,也许只是干扰和中断极短的时间,也可能造成飞机的轨道偏移。其次,可能引发撞击事故。空中飞行的小岛对高速飞行的飞机来说就是一颗子弹,飞机撞上小鸟都可能造成机毁人亡,同样如果飞行中的飞机撞上无人机同样会造成严重后果。 无人机的时代正在到来,它会走向何方?这不单是政府应该考虑的,也是所有人应该思考的
20、问题。 (1)选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无人机的? (2)选文在介绍“Lily”无人机时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是双刃剑”一句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4)“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是双刃剑”这一观点是具有普遍性的,请你结合我们常用的科技产品谈谈它的两面性。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杂说苦味 人们天然不愿意吃到苦味。喂小孩子甜水,小孩子都能够接受,喂苦的药,小孩子都不愿意,要吐出来,要哭闹,这不是教出来的,是本能,这说明人们天然排斥苦味。 人们为什么会天然排斥苦味?我们先看看哪些食物是苦的。首先是植物,我们的祖先最早是吃植物的。在许多植物中,都含有生
21、物碱。所谓生物碱,就是指若干含氮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有碱性。生物碱基本上都有苦味,碱性越强,苦味也就越重。我们常常说苦似黄连,黄连中的黄连素就是一种生物碱。茶叶中有咖啡因,这也是一种生物碱。 生物碱或多或少都有毒性。当然,生物碱只是植物体内苦味及多少带有毒性的化学物质的一类。植物中含有生物碱实际上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由于我有毒性,喜欢吃我的动物便容易得病甚至死亡,而留下来的动物都是不喜欢吃我的动物,这就是植物的自我保护。 而动物有能够分辨苦味的本领,也是自我保护的手段。多少代遗传的结果,存活下来的,都是能够分辨苦味的。所以,我们有苦味的味觉,实际上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人们天然地、本能地排斥苦
22、味,也就是这个原因,那就是要本能的保护自己。 在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苦物都不好,有些苦物,吃了对人是有好处的。比如,有些苦物,能够治疗某些疾病,在患病的时候吃这些苦物就是有好处的。这些苦物,就是药。 有时候,我们虽然并没有病痛,但是,吃某些苦物能够使我们产生特殊的功能。例如,吃某些植物的叶子或果实,虽然有些苦味,但能够使我们精神焕发,如茶或咖啡。又如,啤酒花里有一些萜类化合物,也是有苦味的,但是,很多人却非常喜欢这种略带苦味的啤酒。还有些时候,我们把某些苦味的植物,与别的食物一起烹调,能够使食品比原来更加可口或者产生特殊香味。慢慢地,我们就适应了这些特殊的苦味,觉得吃这些苦物还是一种
23、享受,比如,苦瓜、莲子、银杏等,它们的或浓或淡的苦味就很受人们的欢迎。 在动物的身体里,都有很苦的东西。动物体内的胆汁就非常苦。它主要由肝脏产生,贮藏在胆囊中,饭后就分泌到十二指肠内。它的最主要的功能是乳化食物中的脂肪,使得这些脂肪能够与脂肪酶有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使脂肪酸从它们的甘油酯上水解出来,被小肠所吸收。 但是,正因为胆汁味苦,有人认为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所以盲目地作为药物来食用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胆囊。实际上,他们能够得到的动物胆囊,特别是很多鱼类的胆囊,例如我们中国人吃得最多的青、草、鲢、鳙四大淡水鱼的胆囊,都是有毒的,几乎每年都有人因为相信鱼胆能够“清火”,吞食而中毒甚至
24、死亡。 除了动植物体内的苦味物质之外,很多盐类也带有苦味。盐类的苦味程度与形成该盐的负正离子直径之和有关,直径越大,苦味越重。我国北方的许多地区的地面水及地下水带有苦味,多为含有各种盐类所致。这些盐类食用过多也容易中毒。 .所以,在如今食物和药物已经不缺乏的情况下,遇到不明的发苦食物(例如苦的瓠子、发芽的土豆等)就不要随便食用,也不要轻易相信那些所谓“土方、偏方”,还是要谨慎一些,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选自科学画报新知版2018年第4期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天然地排斥苦味,是一种自我保护手段。动物也有能分辨苦味的本领,也是自我保护的手段。 B.生物碱都有苦味,碱
25、性越强,苦味越重。而盐类的苦味程度与形成该盐的正负离子直径之间有关,直径越大,苦味越重。 C.第段主要运用了分类别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有条理地说明了苦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情况。 D.文章运用了逻辑的说明顺序,由一般到特殊,由现象到本质,题目虽为“杂说”但其实脉络清晰,“杂说”并不杂。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A.小沈喉咙肿痛,去医院看医生吃了几天药,喉咙还是没有明显好转。他奶奶根据乡下的偏方煲了药草汤,味甘苦,为了治好喉咙小沈硬是喝下去。 B.小周是初三学生,听说咖啡提神效果好,提高学习效率,他每天泡一杯纯咖啡喝。 C.李大妈从小商贩那里买了很多蘑菇,有些叫不出名字,带有苦
26、味,她认为苦一点有利清热解毒,照常烹食。 D.生态园有一口井,井水为地下水,带有微微的苦味,村民认为带有苦味是因为矿物质丰富,因此常年饮用。 (3)常言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所以我们多吃苦物对身体肯定有好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联系全文说说理由。 6.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依然是红薯 传染病具体指的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所以传染病的传播需要具有三大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控制住任意一项都可以阻断传染病的传播。疫苗的作用就是保护易感人群。 那么疫苗到底是如何帮助我们抵抗疾病的呢?形象地说,我们身体就像一座城池,外有皮肤、黏膜这样的城墙和护城河
27、的保护,内有免疫细胞这样的警察巡逻、站岗,而警察手里的武器、信号弹等就是由免疫细胞所分泌的免疫因子。当有细菌、病毒这样的不法分子偷偷进入城内以后,就会被巡逻的警察发现并歼灭,同时他们还会记录这个不法分子的特征,把通缉令张贴全城,以保证相同的敌人再次来犯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消灭敌人。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国产新冠病毒疫苗上市的有关情况。12月31日,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 目前国内外研发的疫苗有七类,即灭活疫苗、弱毒疫苗、病毒载体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DNA疫苗、核酸疫苗以及纳米颗粒疫苗。我国之所以采取灭活疫苗路线,原因在于其制备方式是传统经典的,
28、属于成熟、可靠的疫苗研发手段。相对于其他技术路线而言,灭活疫苗研发平台成熟、生产工艺稳定、质量标准可控、保护效果良好,且易于规模化生产,具有国际通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标准。而且,灭活疫苗能够增加人体抗体,降低感染新冠病毒的几率,适合老人或孩子、身体免疫力低下及体质虚弱的人。西方国家选用的mRNA疫苗路线,是为癌症病人研究的疫苗。如果注射在健康人身上,安全问题很难排除。而且,mRNA自身稳定性弱,疫苗进入细胞的技术难度大,在体内持续表达可能出现免疫耐受,长期存在细胞内的潜在风险尚不清楚,规模化生产工艺尚有待优化。 “灭活疫苗,通俗地说就是煮熟的红薯还是红薯,煮熟以后它依然是红薯,但不能生长。把
29、灭活疫苗注射到人体内,它会引起机体产生抗体,但不在人体内进行繁殖,因此它不致病。”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晓明介绍说。 灭活疫苗是如何研发出来的?首先,是抗原的筛选,就是病毒的分离和鉴定,筛选出1-2株作为疫苗生产用的毒株。第二,生产工艺研究。先要把细胞养好,再把病毒种在细胞里,培养出大量的病毒进行灭活。灭活以后再进行纯化,纯化以后再进行配伍,最后配制成疫苗。第三,对质量进行控制,在不同的生产工艺段有不同的质量指标。第四,在动物体内做临床前评估。最后,通过不同阶段的临床试验,对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评估后才能上市。 “自接种以来,接种人群轻度发热比例不到0.1%,比较严重的不良反
30、应发生率为百万分之二。”国家卫健委副主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曾益新表示,我国的疫苗研发工作始终处于全球第一方阵。在疫苗研发生产过程中,我国始终把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放在第一位。 为了防范冬春季节的疫情爆发,也为了有效保护冷链物流人员、海关边检人员、医疗疾控人员、公共交通人员,以及农贸市场、海鲜市场等一些感染风险相对比较高的人群,我国于12月15日正式启动了重点人群的接种工作。半个月来,全国重点人群累计接种已经超过了300万剂次。这次的300万,加上之前的150万,充分证明了疫苗的安全性良好。当然也发生了一定比例的不良反应,总的发生率,跟常规接种的那几种灭活疫苗相比,
31、是非常接近的,主要的表现是一些局部的疼痛、局部的硬结等情况。当然,接种疫苗之后,大家也要注意多休息、注意营养均衡、适度运动,少去人口密集的公众场所。一方面提高自身免疫力,一方面降低传染可能,双管齐下,保护自己,同时也保护了他人。 (摘自光明日报,有增删) (1)下列说法和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A.西方国家选用的mRNA疫苗路线技术难度大,潜在风险也不明。 B.接种新冠灭活疫苗后会出现局部疼痛和局部硬结的不良反应。 C.灭活疫苗的研发,在不同的生产工艺段,有不同的质量指标。 D.我国疫苗研发工作居全球第一方阵,注重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生物新冠灭活
32、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附条件上市。 B.第段主要运用分类别、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我国采用灭活疫苗路线的原因,说服力强。 C.传染源、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是传染病传播的三大要素,要阻断传染病的传播,这三者必须都要受到控制。 D.第段中运用“相对”“半个月来”“一定比例”等表修饰、限制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逻辑顺序,依次说明了传染病概念、疫苗的作用、采用灭活疫苗的原因、新冠灭活疫苗的原理、研发步骤、安全性和接种情况等。 B.第段主要运用了比喻的说明方法,生动地说明了我们体内免疫细胞消灭病毒并“做好记录”的过程,便于读者理解。 C
33、.人体注射灭活疫苗后,就会引起机体产生抗体,并在人体内进行繁殖,因此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 D.接种疫苗之后,一方面提高自身免疫力,一方面杜绝传染疾病,大家到公众场所显得更方便。 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每天多吃一匙盐,降低你的免疫力 张二七 中国一直是食盐的消费大国。古话常说,盐是“百味之王”,“要得鲜,放点盐”。可以说,盐是中餐中最重要、也最基本的一味调料。但是中国人对美味饭菜的追求,也导致中国的人均食盐摄入量非常高。 2019年发表于美国心脏协会杂志的一项研究,就总结了过去40年来关于中国食盐摄入的所有公开数据,其结果显示,中国成年人每天平均摄入的食盐在10g以上,居全球首位。其中,北方人比南方人“口味重”一些:北方人平均每天吃11.2g盐,而南方人平均每天吃10.2g。全中国36岁儿童的食盐平均摄入量约为5g/天,青少年为9g/天。这一数据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摄入量。 目前,已经有较多的研究证明,长期摄入过量盐分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患中风、心脏病等疾病的风险。最近,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的研究又带来了另一个坏消息:除了心血管疾病的隐患,吃盐过多还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研究者首先在小鼠身上做了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