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48720624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卷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检测 考试时间:150分钟分数:150分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所谓诗意,当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品品皆出诗意。王维的禅味是诗意,李白的幻想是诗意,杜甫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是诗意,白居易的自相矛盾是诗意,李贺的生涩别扭也是诗意总之,诗意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因为有了诗意,我们麻

2、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 诗歌的诗意来自我们对于世界、生活的看法,来自我们对于诗意的发现。诗人发现事物诗意的一刹那,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人与世界相遇的一刹那,而在相遇的一刹那,心灵感应降临的一刹那,人和世界都会有所改变,生活因此变得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思议。陈子昂发现了“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感遇.其三十四)的诗意,阿波里奈尔发现了一个走在雾中的罗圈腿农夫的诗意(秋天)。许多人漠视生活中的诗意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切入生活,触及事物。对他们来说,生活不是此时此刻的存在,而是远方、亿万年时光。他们以为只有物理时空能够给他们距离和词汇,实际上,他们完全不了解他们的心灵。他们应该对着

3、镜子入神地自我观望三分钟,他们会发现镜子里的人他们从未见过。他们误解了诗歌写作,误解了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的意思。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是第二位的,一个诗人必须首先让他的诗歌语言触及那真实的花朵,然后再把它处理成语言之花。诗歌中的真实事物是第一位的。事实上,任何事物都充满了诗意,无论它们是美的还是丑的,善的还是恶的,明亮的还是昏暗的,只要你发现,只要你抓住,任何事物一经你说出,都会诗意盎然。 (摘编自西川生活的诗意) 材料二: 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

4、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 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你要知道,当时胡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然而事实上,他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导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称苏东坡为诗人他很开心,叫他词人就未必,因为词是诗之余。元明也是如此。到了清代,晚清出现了

5、一批非常优秀的诗人,在文字狱的背景下,这批文人实际上保存了汉文化的经典,清诗用了很多的文学典故,他们把诗写得非常含蓄、非常精彩。即便是小说红楼梦,它之所以精彩,也是因为它的诗意。整部红楼梦,写了许许多多的诗,但曹雪芹是根据小说中每个人的身份在写诗,因此小说中的这些诗并不能代表曹雪芹本人的最高水准。曹雪芹真正以自己的身份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句:“自傅诗灵应喜甚,定叫蛮素鬼排场。”这两句诗很明显有“诗鬼”李贺的味道,这也说明曹雪芹本人其实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个非常好的诗人。 (摘编自陈鹏举用诗意理解世界,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材料三: 所谓“诗意地栖居”,是人的生活、生存的诗化。“诗意”的内

6、涵是丰富的,而且是多指向的,但是,笔者以为,其本质是明确的,那就是自由与和谐。自由自在,其乐无穷,这是世上善良人们共有的体验;自然而然,生趣盎然,则往往又是人们生存中滋生诗情画意的根本元素。但人类的生存并不仅止于单向度地依附于自在的自然,或终日满足于欣赏自在的自然,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还要进行能动的创造性实践,即所谓“充满劳绩”。所以,如何使得人类的实践行为(包括对自然的“人化”)成为充满“诗意”的创造,亦即如何在“充满劳绩”的同时,为人类的生存创造出更大的自由空间与和谐境界,这是问题的关键人类生存实践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人类作为从自然环境中剥离而出的一个智能物种,本质上就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着

7、一种天缘关系。在人类历史发展演进的过程中,这二者之间,有过对立,有过混乱,有过和谐,有过平衡。顺应自在的自然环境,以求生存,是人类的天性;改造自在的自然环境,以求更好地生存,是人类的特性。总而言之,生存与发展的需求,总是促使人类与自然环境保持一种根本性的关系。在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自然界从“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对它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它的关系一样,人们就像牲畜一样服从它的权力”,变成了对人类有益的、为人服务的对象。它或者作为人类的生活环境而出现,或者成为人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资料来源,成为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故而,人类在生

8、存实践中必须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包括在人类发展中对于自在的自然世界的改造,也应当把握适度。 (选自宋生贵人类生存的诗意之源,有删改) 1下列关于诗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意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更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 B诗意使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使生活变得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思议。 C诗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前人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歌的原因。 D人类追求的诗意的生活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的,其理想境界是自由与和谐。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

9、现诗意,要了解自己的心灵,并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看法。 B只要有勇气切入生活,触及事物,产生心灵感应,你就会发现诗意就在眼前。 C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来概括中国唐以来的文学史,是值得商榷的。 D无论禅味或是幻想,无论美丑或是善恶,任何事物都会诗意盎然。 3下列材料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山中一夜饱雨,次晨醒来,在旭日未升的原始幽静中,踏着满地的折枝和仍在流泻的细股雨水,步上山去。 B修建青藏铁路时,修建了众多的野生动物通道,以保障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迁徙和繁殖。 C我国发射了“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与极地轨道气象卫星相辅相成,构成我国气象卫星应用体系。 D山

10、脚下,小河旁,水田里,一头牛,一个人,似乎未动,其实在动。 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4分) 5根据三则材料,“诗意”的作用有哪些?请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诗是空气,诗是呼吸潘向黎 读关于唐诗的各色文字,常常惊讶于诗歌在当时生活中的地位。当时科举举士,以诗取士,使得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几乎都是诗歌作者。诗歌作者群空前广大,诗歌影响遍及社会各阶层。 但是在和一些“情节”相遇时,我仍然感到吃惊,才知道自己的想象和事实相比是何等苍白。怀着这种愉快地“受打击”的心情,一路追寻,终于发现,在那个时代,诗歌是空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11、诗歌是呼吸,所有的人每时每刻都不能停息。 看“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这句。诗本身质朴无华,但是它所揭示的历史真实却让我惊叹。元和十年,白居易从长安贬江州,经过蓝桥驿,看到了八个月前元稹自唐州奉诏回长安路过这里时,在墙上留给他的诗。白居易出长安和元稹回长安,有一段道路是一致的,所以既然在一处看到了元稹留给他的诗,后面沿途的许多驿站,可能还有元稹的题诗,白居易每到一处就格外留心。让我惊叹的不是这两位诗人间的友谊,不是他们命运的沉浮,而是当时那种交流的方式和诗作发表的自由度。试想:长路迢迢,一路行去,每个驿亭都有诗,墨痕历历,诗韵淋漓,在墙上,在柱子上,在你目光所及的每个角落。其中有你的朋

12、友的作品,甚至就是留给你的。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 诗的太阳照彻,诗人之间容不下任何“相轻”的阴暗,他们是那样光明地互相欣赏和敬慕。李白是这样看孟浩然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是这样看李白的:“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而杜甫自己拥有众多铁杆“粉丝”,其中诗人张籍爱得别出心裁,居然将杜诗当药喝。具体“制法”是:拿来一卷杜诗,烧成灰烬,然后调了蜜制成蜜膏,经常冲来喝,他说这是为了“令吾肝肠,从此改易”。真是痴得可爱。 离风雅、教化最遥远的阶层呢?那就看看强盗吧。李涉曾到九江,在一个渡口遇到强盗,问他是谁,随从报了他的名字,强盗首领说:“若是李涉博士,我们就不抢他

13、的财物了,久闻他的诗名,给我写一首诗就可以了。”李涉就写了这首诙谐的诗:“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他时不用逃名娃,世上如今半是君。”那个强盗首领很高兴,反而送了许多东西给李涉。 不要说人,就是唐代的鬼都对诗念念不忘。“大历十才子”之一的钱起在省试时面对“湘灵鼓瑟”这个命题,写了一首诗,最后两句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深得试官嘉许,被擢为高第。但这两句的原创者不是他,而是鬼。这是钱起在一个月夜听见的“鬼谣”,在考试时看到诗题里有一个“青”字,想起了这两句,就把它写进诗中,果然不同“凡”响。这鬼,真正是才华过“人”啊。 说到鬼神不免凄清,那就说个热闹的吧。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

14、之涣齐名。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来到旗亭(酒楼)小饮。后来来了一群梨园伶官在这里举行宴会,然后是几个正当妙龄的歌女出场。王昌龄等人就偷偷约定:“我辈各擅诗名,一直难分胜负。今天可以暗中听她们唱什么。”第一个歌女唱了:“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就在墙上画了一痕说:“一绝句。”有人唱:“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就画一痕说:“一绝句。”王之涣并不着急,指着最漂亮的歌女说:“等这个唱来,如果不是我的诗,我就终身不敢与你们争衡;若是我的诗,你们就该奉我为师。”大家笑着等下去。那个最漂亮的歌女终于轻启朱唇,莺声呖呖,唱的不是别的,

15、正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三位诗人不禁一起大笑起来。 多么奇妙的聚会。多么辉煌的墙壁。多么幸福的诗人。 诗是哭,诗是笑,诗是空气,诗是呼吸。这一切确实发生过,那个朝代,叫唐朝。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便提到唐诗作者众多、影响广泛;后文的许多诗人、许多社会生活场景,正好呼应、印证了这点。 B文中所讲的诸多故事中,有许多诗、许多人,还有诗人之间诗意的交往,它们都是服务于文章主旨的。 C钱起听“鬼谣”而作诗,情节固然奇幻,但情绪过于凄清,用来举例效果不太好,作者也认识到了这点。 D“旗亭画壁

16、”的故事是全文的重点和亮点,它富于波澜,一波三折,使文章的意趣和情绪都达到了高潮。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人称“我”不时在文章前半部分出现,抒发感慨,仿佛在和读者分享自己的感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B本文开头的故事温馨浪漫,结尾的故事紧张刺激有悬念,文章的节奏在其间逐渐加快,很有章法。 C“离风雅、教化最遥远的阶层呢?那就看看强盗吧。”通过设问来承上启下,过渡简洁清晰。 D文章的叙述多是对史料的白话翻译,对于诗歌则全部直接引用。文、白之间的搭配和切换十分自然。 8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诗是空气,诗是呼吸”?(4分) 9本文选材有什么特点及作用?请结合本文

17、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

18、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

19、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

20、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B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C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D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飨庙,“飨”通“享”。是指帝王祭祖庙。文中的“飨庙及郊”是指玄宗到城郊祭祖庙。 B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文中“六经”和师说中的“六艺”相同。 C省视,

21、指看望父母、尊亲等。文章的“省”和劝学“参省”中“省”的含义相同。 D李杜,杜甫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小李杜”指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很有文才。杜甫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年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仗义执言。杜甫因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受牵连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救助。 C杜甫时有率性。严武和杜甫是世交,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而杜甫对待严武常有放肆行为。 D杜甫常年漂泊。杜甫年轻时曾游历吴越齐赵,曾经寓居西南天地之间,最后客死在耒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22、) (1)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2)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 14简要概括杜甫为什么要替房琯辩驳。(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清平乐【注】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注】乾德四年(966年),后主弟从善入宋不得归。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端,点明事由与季节,春意正浓之时,“别来”之阴影笼罩一切,白梅似雪,落英缤纷,使人为之黯然神伤。 B“砌下”“还满”写出落花之多、伫

23、立之久,此两句描绘的画面冷清静寂,也正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冷寂,表现了词人无限哀伤的情怀。 C全词语言淡笔勾勒,委婉深沉,撷取身边日常所见之物,营造寂寥苍凉的意境,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D结句在句法上一波三折,在语意上一唱三叹。顿挫有致,情韵俱生。与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之一气直下,各有其妙。 16这首词写离情颇具特色,下片感情抒发尤为缱绻宛转,赏析下片如何实现这种效果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静女中“_”极写女孩活泼的形象,“_”一句则表现了男子焦灼不安以及用情之深的情态。 (2)屈原离骚(节选)

24、中表明时不我待,应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 (3)李白蜀道难中,通过虚写映衬表现蜀道雄奇险峻的句子是“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他不是诗而有诗的韵味;不是画而有画的灵动;不是舞而有舞的飘逸;不是歌而有歌的悠扬。轻轻地翻开那些令人敬仰的书家作品,一种情愫苏醒了。王羲之的作品出神入化,妙不可言,宛如“群鸿戏海,舞鹤游天”。颜真卿的作品厚重、古朴、苍劲,像一座千年古钟历代书法家如洒落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珍珠,散发着璀璨的光芒。 无论是典藏书籍,还是碑文石刻;无论是中堂条幅,还是

25、门楣楹联。书法的内容或说古论今警醒世人,或传承伦理道德教人向善,或托物言志净化心灵。书法不仅在于外在的美,更在于妙笔生出的高尚的德操。()。不仅反映一种书法境界,更有对百态的领悟。这种书家思想,一直流传后世,因而成为儒家士大夫的一种典范、更成为书法学习者初学书法的必修课。天地之间只有黑白两色最为分明,黑白两色,清淡素雅,质朴率真,经过千年凝练与沉淀,历久弥香。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用笔在笔正,笔正则心正B心正则笔正,用笔在心 C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D笔正则心正,用笔在心 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乱石穿空,惊涛

26、拍岸,卷起千堆雪。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诗经,是经年已久的爱好,且阅读的热情并不随时光流逝而消退。阅读的理由很简单,我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小女人,从少女时就有轻轻的怀想,渴慕做一名布衣乌鬓的古代女子,在打湿了花朵与衣襟的月色下,安静而忧伤地等候可以带给自己幸福的良人。每当那些神秘而优美的诗名顺流而下,御风而来,我的心幕上便恍若上演着尘封已久的往事。 那是一场轻快且世俗的爱恋,在关关雎鸠的应和中,美丽的女子不再漫步云端,她美目四盼,唇边带

27、笑,长发飞扬,裙裾飘飘,于清风流水中驾一叶扁舟,采几束荇菜,女子灵动的指尖流淌着醉人的光阴。当夏日淡黄的荇莱花堆满船舱,女子的笑容吸引着斯人。一低头,便可听见心灵深处悠远的回响,那是斯人在叹唱:“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此时,他尚不知在日后绵长的思念中,女子的倩影是如何一点点蚕食他的睡眠,更不知当他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之时,星夜中另一颗因爱而纤弱的心,也彻夜难安。 21下列各项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您的话真怪。”她鄙夷不屑地他有这样的感觉微笑着说。 B“今天下午又要考试了快看,那边发生了一场车祸!”赵明明喊道。 C他学历高、业务能力强、精力旺盛是最好的班主任人选。

28、 D红砖罐头的盖子那一扇铁门一推开,就好像鸡鸭一般地无秩序地冲出一大群没有锁链的奴隶。 22文中画线句“女子的倩影是如何一点点蚕食他的睡眠”,运用“蚕食”这个词语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校园广播站向广大同学征集朗诵作品,请你给广播站编辑写一封信,推荐一首古典诗词向同学们朗诵。可从语言、构思、意象、情感等方面选择一两个角度,赏析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分享自己的审美体验。 要求:明确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C“诗意或可称为中国文化史的

29、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前人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歌的原因”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一段“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可知,选项杂糅信息,因果逻辑关系混乱;“前人为我们留下大量诗歌”的表述于文无据。故选C。 2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任何事物都会诗意盎然”说法不正确,根据材料一结尾段“只要你发现,只要你抓住,任何事物一经你说出,都会诗意盎然”,可见在作者看来任何事物都充满了诗意,但需要

30、你去“发现”、去“抓住”、去“说出”,选项表述绝对。故选D。 3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概括出材料三的观点,即“人类在生存实践中必须与自然环境保持和谐,包括在人类发展中对于自在的自然世界的改造,也应当把握适度”。A、B、D三项均表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可以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的观点。C发射气象卫星,构成我国气象卫星应用体系,这是一种发展成就,没有体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故选C。 4(1)论证结构上,采用总分结构,先说“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然后依据时间顺序列举事例分析。(2)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如列举了苏轼、曹雪芹等人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道理论证

31、,如引用“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证明曹雪芹是个非常好的诗人。因果论证。如“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3)论证方式上,立论与驳论相结合。通过反驳胡适先生的文学史观点,证明本文的观点“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使用提取关键句法从材料二第一段中归纳出“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这是总说,提出问题,领起下文。根据关键词“为什么”“因为”确定论证方法为因果论证。材料

32、二第二段说“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这是分说的内容,论证第一段的观点。从“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但你要知道,当时胡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可知使用了例证法;结合“然而事实上,他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可知使用了反面例证法;结合“这也说明曹雪芹本人其实是一个诗人,而且是个非常好的诗人”可知使用了正面例证法;综合而言此段正反对比立论驳论相结合;结合“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可知

33、使用了因果论证。结合“然而事实上,他的这个观点把中国文学史中诗的重要地位给抹杀了。诗在我们中国文学里,实际上从来都是主导文学的,唐诗不谈,宋也是以诗为主”可知使用了道理论证。结合“元明也是如此”可知使用了类比论证。结合“曹雪芹真正以自己的身份写的诗,流传下来的只有两句:白傅诗灵应喜甚,定教蛮素鬼排场。这两句诗很明显有诗鬼李贺的味道”可知使用了引证法。 5(1)可以使我们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2)促进了我们民族文学史的发展。(3)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本,整体把握文本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即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所谓诗意,当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总之,诗意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因为有了诗意,我们麻木、散漫、暗淡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