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诗经》河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词鉴赏《诗经》河广.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诗经河广原文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跋予望之。谁谓河广?曾不容刀。谁谓宋远?曾不崇朝。译文谁说黄河宽又广? 一个芦苇筏就能航行。谁说宋国很遥远?踮起脚尖就能望见。谁说黄河广又宽?难以容纳小木船。谁说宋国很遥远? 一个早晨就能到 达。注释 河:黄河。苇:用芦苇编的筏子。杭:通航。践(qi):古通企,踮起脚尖。予:而。一说我。曾:乃,竟。刀:通期(d台o ) ,小船。曾不容刀,意为黄河窄, 竟容不下一条小船。崇朝(zhao ):终朝,自旦至食时。形容时间之短。K皆1此诗仅仅八句,就概括地速写了一位游子思乡的形象,和他欲归不 得的迫切心情,栩栩如生。这得益于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此诗
2、善用设问与夸张。在卫与宋国之间,横亘着壮阔无涯的黄河, 此诗之开篇即从对黄河的奇特设问发端“谁谓河广? 一苇杭之!发源于“昆仑”的万里大河,在古人心目中本是“上应天汉的壮 浪奇川。当它从天泻落,如雷奔行,直闯中原大地之际,更有览百川 之弘壮、纷鸿踊而腾鳌之势。对这样一条大河,发出否认式的谁 谓河广之问,简直无知得可笑。但是,诗中的主人公非但不以此问为 忤,而且断然作出了傲视旷古的回答:一苇杭之!他竟要驾着一支 苇筏,就将这横无际涯的大河飞越一想像之大胆,因了 一苇之夸 张,而具有了石破天惊之力。凡有奇特夸张之处,必有超乎寻常的强烈情感为之凭借。诗中的主 人公之所以面对黄河会断然生发一苇杭之的奇
3、想,是因为在他的内 心,此刻正升腾着无可按抑的归国之情。接着的谁谓宋远?跤予望之, 正以急不可耐的思乡奇情,推涌出又一石破天惊的奇思。为滔滔黄河横 隔的遥远宋国,居然在踮脚企颈中即可望见(那根本不可能),可 见主人公的归国之心,已急切得再无任何障碍所可阻隔。强烈的思情, 既然以超乎寻常的想像力,缩小了卫、宋之间的客观空间距离;那么眼前 的小小黄河,那么可以靠一苇之筏超越。所以当诗之第二章,竟又以谁谓河广,曾不容刀的夸张复叠时,便不会再令人感到吃惊或可笑,反倒觉得这奇迹”出现得完全合乎情 理。强烈的感情不仅催发了作诗者的奇思,也催发了读诗者一起去大胆 想像:夸张之荒谬已被情感之认同所消解,现实已
4、在奇情、奇思中”变 形。此刻出现在你眼中的主人公形象,当然已不再是隔绝在黄河这边 徙倚的身影,而早以“一苇越过曾不容刀的大河,化作在所牵念 的家里欣然朝食的笑颜了。以突兀而来的发问,和奇特夸张的答语构成全诗,来抒泻客旅之人 不可遏制的思乡奇情,是卫风河广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否认式 的发问,问得如一泻汪洋的黄河怒浪之逆折;石破天惊的夸张,应答得 如砥柱中流的峰峦之耸峙。其间所激荡排亮着的,便是人类所共有的最 深切的思乡之情,它不能不令千古读者为之而动容。诗人不但运用设问与夸张的语言加以渲染,而且还以排比、迭章的 形式来歌唱。通过这样反复问答的节奏,就把宋国不远、家乡易达而又 思归不得的内心苦闷倾诉出来了。这首诗没有丝毫矫揉造作之态,好像 现在的顺口溜民歌一样,通俗易懂。但它有一种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宋国既然近而易达,那么,他为什么不回去呢?这当然有其客观环 境的阻力存在,不过这是诗人难言之隐,诗中没有明说罢了。这种无 声胜有声的艺术魅力,是会引人产生各种猜测和回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