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扶贫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于扶贫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对于扶贫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 1关于扶贫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3 篇 关于扶贫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第 1 篇 为深化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动我乡脱贫攻坚工作,根据县委关于在全乡开展高校习、大探讨、大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乡脱贫办和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组成调研组,分赴相关贫困村开展专题调研,现将开展脱贫攻坚大调研相关状况报告如下。一、基本状况我乡位于县域东南(方向),距县城 55 公里,毗邻镇、乡、市区镇、县镇、镇。全乡幅员面积 38.02 平方公里,年末耕地面积 1071 顷,其中田 602公顷。辖 11 个行政村,1 个社区,98 个村民小组,2 个居民小组,总户数
2、 6288 户,总人口 21002 人,非农业人口 684人。地处深丘、山区,海拔在 230m508m 之间;属亚热带潮湿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年无霜期 300 天,年平均气温 17.3,年总降雨量 800 毫米。森林覆盖率为 43%,兹竹资源遍及全乡各社,有珍稀林木楠木树约 100 亩。国有森林 4 处:。以农业生产为主。2017 年粮食总产量种植优良杂交水稻 525 公顷,玉米 310 公顷,优质水 2 果 112.6 公顷,绿色蔬菜 202.5 公顷,优质高产小麦 181 公顷,柠檬 148.3 公顷;稻田养鱼 65.8 公顷,养殖小家禽 19.3万羽,出栏生猪 2.12 万头,山羊
3、0.35 万只。二、脱贫攻坚现状分析(一)产业发展方面。2016 年,发展优质粮油生产基地60 亩、蔬菜生产基地 20 亩、水果生产基地 60 亩、中药材等其他生产基地 30 亩,发展养殖业 1.3 万头,发展水产养殖123 亩,森林覆盖率达 42.9%。2017 年,巩固发展粮油 50 亩,经果林 12 亩,蔬菜 25 亩,中药材 19 亩,森林覆盖率增加0.2 个百分点、覆盖率达到 43.1%;年出栏生猪 2500 头,牛、羊出栏量约 220 头(只),小家禽出栏量约 0.8 万只;水产养殖面积达到 200 亩。重点打造了 3 个产业扶贫基地,建成产业脱贫示范村 1 个,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4、2 个,科技示范户5 户,1360 人依靠农业产业脱贫。贫困村农业产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农业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一村一品布局基本形成,农业产业扶贫增效效果显著。一是着力产业优化布局。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综合考虑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须要等因素,深化推动农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差异化、特色化培植贫困村主导产业,着力抓好以蜂糖李、生猪、水产和小家禽为主的特色种养业,确保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项致富主导产业,实现产业扶贫全覆盖。依据贫困村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先集中发展以蜂糖李为主的特色产业,再根 3 据各村实际状况发展优质水果、粮油、蔬菜、中药材、畜牧业、水产等,基本实现了种养结合、长短结合、粮
5、经结合。二是着力生产实力提升。通过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带动,稳步推动贫困村生产实力提升,已新建和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基地130 亩,全乡贫困村蜂糖李种植面积达到 300 亩,其它经果林 12 亩,中药材 19 亩,蔬菜 160 亩,出栏猪牛羊禽类 1000只(头),水产养殖 200 亩,以蜂糖李为主的产业布局初步显现。三是着力基础设施改善。围绕贫困村农业生产薄弱环节,全乡已建成了 2000 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定高产的高标准农田。修建农机化道路 10 公里,产业便道(小板路)15 公里,修理整治山坪塘 3000 立方米,新建修理蓄水池 2000 立方米,提灌站 1 座,完善了田间渠网配套,进一步提
6、升农田排灌实力。通过耕地爱护与质量提升、测土配方施肥、地力培肥等措施,不断提高贫困村耕地质量,提升耕地综合生产实力。四是着力产业组织发展。围绕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基地建设、品牌打造、三品一标、装备升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借力扶贫实惠政策,布局农林项目,扶强扶大本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脱贫致富留下燎原之火。截至 5 月底,在贫困村培育专业合作社 2 个,家庭农场 1 个,种养大户 5 户,实现全部贫困村有新型经营主体全覆盖。(二)就业扶持方面。主动引导企业吸纳贫困群众就业, 4 优先为贫困家庭劳动力支配公益性岗位,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 1 人实现就业。先后举办
7、就业扶贫专项聘请会,发放各类就业创业宣扬资料 800 余份,供应就业岗位 15 个,吸引 150 余人次入场应聘,20 人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依托县内各定点培训机构,大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参训的人全部合格,合格率 100%,就业率 70%。开发一批农村马路养护、治安巡逻等公益性岗位,用于扶持贫困人口就业,目前已开发公益性岗位 15 个。4 月,通过公益性岗位新增 5 名贫困劳动力就业,累计使 10 名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三)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依据各乡镇、各贫困村资源、地理条件、发展环境等因素,突出固本强筋,培育造血功能,实行盘活存量资产、开展服务创收、资本运作等方式大力发
8、展村集体经济。一是走服务创收型路子。激励村集体领办农夫专业合作社,结合互联网+模式,通过劳务输出、保洁服务、农产品深加工、产品销售等方式,增加村集体收入。二是走资源开发型路子。依托城镇及园区兴办标准厂房、仓储、市场等二、三产业载体发展集体经济;激励马路沿线村开发专业市场,由村集体统一经营或租赁经营增收;激励集镇所在地的村,利用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增加集体积累;激励有石场和竹木资源的村,通过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激励边远村村集体统管或农户承包 5 的荒山、荒水、荒地、荒滩等四荒资源;激励经营管理能手、种养大户进行规模经营。三是走资本运作型路子。对于村集体闲置货币资金数额较大的
9、村,严格按程序民主决策后,投资或入股企业或项目获得盈利。四是走乡村旅游型路子。激励村集体依托山水、石刻、寺庙、红色文化、特色水果等旅游资源优势,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和生态观光农业,实现旅游增收。五是走能人创收路子。重点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高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实力。出台激励政策,激励能人参加村集体经济。六是走成熟项目路子。依据市场需求,借鉴胜利案例,以集体经济资金拉动社会资金,发展蜂糖李种植、温氏现代化养猪等项目,确保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截至 5 月底,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共投入资金 60 万元,其中财政补助专项发展资金 40 万元,产业扶持基金借用 17.44 万元。2
10、 个贫困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 5 万元,其中资产租赁收入 2 万元,入股分红收入 3 万元。(七)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方面。一是深化开展感恩奋进教化活动。加大扶贫政策宣扬力度,通过开办农夫夜校等提升贫困户的实力素养,提高贫困户对扶贫工作的认知度和知晓率,提振广阔贫困群众的精气神,切实增加贫困群众感恩意识和主动脱贫意识。二是深化开展华蜜漂亮家园建设活动。以建设华蜜漂亮新村为契机,结合七顺七干净要求,扎实开展建设华蜜漂亮家园活动,美化贫困群众生活环境,提 6 高生活质量,带动和辐射广阔农村破陋俗、树新风、促和谐。三是深化开展文明家庭评比活动。紧紧围绕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亮家风、评家训等评比活动,评比出
11、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文明家庭。重点开展以孝道文化教化为基础,以赡养老人为详细内容的敬老爱老示范户评比活动,提高广阔独居老人的华蜜指数。四是深化开展特困户帮扶活动。依据各乡镇、挂联部门的摸底调查结果,各相关单位部门主动广泛开展关切关爱帮扶特困户活动,增加特困户生活信念,激发内生动力。五是深化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结合贫困群众喜好,大力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努力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广阔贫困群众在活动中体验欢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陶冶情操。截至5 月底,全乡共开展感恩奋进教化活动 24 次,参加群众达到260 人次;开展华蜜漂亮家园活动 2 次,参加群众达到 8
12、0 人次;开展文明家庭评比活动 2 次,参加群众达到 80 人次,累积评出文明家庭 22 个;开展特困户帮扶活动 10 余次;开展文化体育活动 2 次,参加群众达到 80 人次。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一)产业发展方面1.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主导产业不够突出。有的贫困村主导产业、产业特色和比较优势不突出,仍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有的村产业发展种类太多,未突出重点;多数贫困 7 村主导产业还未形成规模优势、产业优势,产业特色还不明显、商品优势还不突出,没有形成集中连片、规模效应,还不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确定性带动作用。二是贫困户发展产业主动性不高。贫困户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多劳动力不足,发展农业
13、生产、开拓市场的实力较弱,对新型产业发展形式相识不足,缺乏信念。对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簇新事物不接受、不实践,甚至抵触,主动性不高。三是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目前我乡绝大部分有文化、有实力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返乡创业的青年农夫只是极少数,不少留守农夫仅满意于在家带孩子、种粮保自足,收入主要依靠在外打工的青壮年,基本没有希望靠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致使产业发展缺乏后劲,给产业扶贫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四是规避市场风险不够。贫困村长效产业,主要以经果林为主,种植周期长,至少须要三年左右才有收益。且前期在产业选择上,论证不充分,没有坚持市场导向,存在跟风现象,多局限于眼前效益高的品种,未精确分析市场和
14、产业发展规律,未充分考虑市场风险。2.下步工作建议。一是加大资金扶持,拓宽融资渠道。主动探究财政性投入,形成资产民用、民管、民受益的管理运行机制,优先支配符合实施条件的经营主体担当农业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装备实力建设等方面项目;主动探究建立农村集体土地产权证、农业政策性补贴等方式, 8 解决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以及壮大农业产业扶持基金,将资金投入到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产业,让资源变资金,让资金变股金,让农夫变股民,确保贫困村、贫困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二是推动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发展。以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依托,逐步向贫困村辐射,充分利用各乡镇、村自然条件,建设集农业生产
15、、农耕文化、采摘体验、乡村旅游相结合的休闲农业体验观光园,打造生态农业+休闲公园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实现农业发展接二连三,为我乡现代农业发展树立标杆。三是拓展产业链条,创建知名品牌。加大农产品深加工研发力度,进一步拉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充分挖掘当地的资源、地理、生态和区位等比较优势,调整优化农业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调减低端、劣质产品,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主动布局和打造农产品出口基地,创建农产品品牌,推动农业标准化绿色化生产。主动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和农超对接,推动农产品触网和向超市转变,提升贫困村特色农产品销售实力,让贫困村生产的绿色农产品走出去,摆上消费者的餐桌。四是强化科技服务,
16、加大示范推广。加强扶贫技术服务队伍,大力推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培育农技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提高农业科技服务水平。接着发挥好驻村农技人员,专家服务团的技术优势,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二)就业扶持方面 91.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贫困家庭劳动力与就业需求不相匹配。随着我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劳动力供应结构的改变以及企业的升级改造,企业从之前的普遍缺少普工转变为技术性人才的短缺。而贫困家庭劳动力缺乏必要的专业学问和技术实力,文化素养普遍较低,难以胜任技术岗位,只能从事简洁的体力劳动。二是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主动性不高。个别贫困家庭劳动力由于客观上要赡养老人、照看子女或者是自身的因病、因残、
17、因技等缘由,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顾虑,宁愿守着自家三亩地,也不愿从事二三产业。三是贫困家庭劳动力培训意识不强。贫困家庭劳动力在培训方面只顾眼前利益,认为参与培训耗时耗力,又没有培训生活补贴,加之培训后效果没有立竿见影,导致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培训的热忱不高。2.下步工作建议。一是优化就业服务,帮助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依托基层就业服务平台,组织专人进村入户,实施定点服务和上门服务,免费为贫困劳动力供应岗位信息、技能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落实好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另一方面,广泛搜集供求信息,开展面对贫困劳动力的专场聘请会,促进贫困劳动力与当地用人单位实现供需对接。二是开展技能培训,
18、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实力。以就业为导向,围绕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帮助贫困群众驾驭一门就业技能,实现一人就业全 10 家脱贫。三是扶持企业发展,激励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对吸纳贫困劳动力的用人单位,赐予肯定的实惠政策,减轻企业用工成本压力,创建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贫困劳动力。(三)村集体经济发展方面1.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发展资金运用不够规范。全乡各贫困村都支配了 2030 万元的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但运用率仅为 40%,在借用产业扶持基金发展集体经济方面,借用手续不齐,资料不完备。二是发展项目启动推动迟缓。受去冬今春干旱天气的影响,规划的产业和发展
19、项目有的至今未落实,只做了前期建设工程,如水产养殖、蜂糖李、中药材种植等项目。三是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的村两委干部只能应付日常工作,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缺乏信念和方法,工作推动乏力。此外,有劳动实力的贫困户基本都外出务工去了,留守人员多为老弱妇幼,无法适应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须要。2.下步工作建议。一是夯实队伍,增加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战斗力。建设一支优秀的村级干部队伍,努力提高农夫的组织化程度。配强村两委班子,选好带头人。通过群众选举、公开竞聘、组织委派等方式,选派有口碑,有责任心、懂经营、会管理的高素养人才进入村两委班子。拓宽选人渠道,注意从高校生村官、致富能手、农夫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11
20、 中选配村干部。同时,强化农村经管干部的配备和培育。进一步抓好经管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指导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参谋实力、协调实力和指导实力。二是因地制宜,制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子。依托区位、交通、资源等比较优势,因情制宜,因村制宜,根据镇抓产业、村抓特色的思路,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集中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特色产业项目。推行农业+电商,+旅游,+文化,+养生,拉长产业链,提升产业链,让集体和农夫有更多的收入。围绕蜂糖李、通贤柚、中药材等支柱产业,主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三是强化管理,建立发展壮村大集体经济的长效机制。建立
21、调控和管理机制,对于真正带领群众致富,走合作化、集体化道路的村级组织,赐予充分确定,并予以资金倾斜扶持,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才智力气。对经济薄弱村,既要输血,更要造血,打牢自我发展的根基。部门帮扶,村企结对子,都要把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作为着力点,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扶上马送一程,确保帮扶成果不后退,农夫收入不削减,集体经济壮大之路可持续。(七)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方面1.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贫困群众脱贫基础薄弱。我乡贫困人口大多分布于自然条件差的偏远地区,生产性基础设 12 施落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抗贫实力较差。农村空心化严峻,青壮年多数外出务工谋生,脱贫攻坚工作面临着产业发展无资源、
22、扩大生产无人手、投资项目无出路的窘迫局面。二是贫困群众主动脱贫意识不强。个别贫困户等、靠、要依靠思想严峻,主动参加扶贫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主动性不高,他们不去想我为什么贫困是什么缘由造成的我脱贫的路子在哪里等问题,认为扶贫济困是政府的责任,等着政府给修房子和发展产业,以致出现上急下慢、上热下冷的现象。尤其是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部分贫困户产生了躺着享受国家政策的依靠思想,有时有意隐瞒实际状况,希望通过叫穷获得更多帮扶。三是贫困群众脱贫技能不足。许多贫困户除懂一些基本的耕种、养殖技术以外,其他技能几乎一窍不通,多数贫困群众缺乏对现代农业科技的了解,缺乏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
23、谋生技能,特殊是缺乏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自身发展实力、脱贫实力严峻不足,致使自身脱贫的内生动力也相对不足。2.下步工作建议。一是加强思想教化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贫困是最大的贫困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念,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要主动深化开展以感恩奋进教化、华蜜漂亮家园建设、文明家庭评比、特困户帮扶、文化体育为载体的五大活动,加强向贫困人口宣扬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帮助他们分析致贫缘由,引导他们坚固树 13 立自强独立、自食其力、不等不靠的信念,树立勤劳致富光荣,坐等靠要可耻的正确理念,提高贫困户对扶贫工作的认知度和满足率,提振广阔贫困群众的精气神,增加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意识。
24、二是加大技能培训力度。依据贫困群众的实际须要,坚持实地、好用、实效的原则,全方位靶向式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针对性地加强科普学问和工农好用技术培训。培训要做到与厂企联合、与就业创业相结合,点对点指导,增加好用性,使每个有劳动实力的贫困人员至少驾驭一门劳动技能,实现一人就业、脱贫一户。三是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制定相关嘉奖政策,发挥政策的激励引导作用,尽可能地激发贫困户的进取动力。对贫困群众自主就业、创业和就地发展产业的,按相应嘉奖标准,赐予肯定的资金嘉奖。对贫困群众自己动手主动改善住房条件的,针对不同类型,赐予肯定的资金嘉奖。对贫困群众独立自强领先脱贫和按期脱贫的,赐予相应的资金嘉奖和荣誉嘉奖。通过
25、有效的政策嘉奖,让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干劲更足、领先脱贫的意识更强。关于扶贫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第 2 篇 为了不断提高榆林市产业发展质量,8 月 15 日,榆林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怀珠,带领市农业农村局、市财政局、市扶贫办、市改革办的相关业务科长深化清涧县调研产业扶贫项目进展状况、产业项目资金运用状况以及带贫益贫的效果,通过进村实地查看项目 14 和相关资料以及访谈等形式全面剖析清涧产业发展的现状。现将相关调研状况汇总如下。一、基本状况清涧县总人口 21.4 万,其中农业人口 19.1 万。全县有贫困村 100 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18989 户 49881 人,其中产业扶持 14038 户 41
26、171 人。2018 年贫困户 2.7 万人受益于产业扶贫,人均增收 3522 元;2021 安排退出贫困村 56 个、贫困人口 5558 户 13562 人,其中安排脱贫产业扶持户 3843户 10096 人,目前贫困户 2.8 万人受益于产业扶贫,人均增收 3358 元。全县产业扶贫根据优质枣果、文化旅游、生态养殖、特色农业、传统加工和新能源六大产业精准施策,主要以山地苹果、红枣、黑毛土猪、羊子、牛、粉条加工等产业为主,结合旅游、电商、光伏等新兴产业。截至目前,路遥书苑、太极圣境、北国风光 3 个景区获得 3A 级景区认证;红枣林面积达 90 万亩,其中盛果林 60 万亩,年产量为 20
27、万吨;苹果面积达到 13 万亩,挂果面积 8.5 万亩(平均亩产 1 吨);黑毛土猪散养场达到 109 个,开设直销店 37 家。二、资金投入状况2021 年涉农整合资金支配 3.66 亿元,产业发展支配 2.21亿元,占比 60.3%,涉及产业脱贫办实施的有 1.01 亿元。其中:种植业 4849.46 万元,养殖业 2452 万元,农产品加工 15 2180 万元,设施农业 4227.9 万元,光伏 2100 万元,营销750 万元,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 260 万元,产业配套基础设施 4901.14 万元。产业项目基本以集体经济发展为主,结合全县推广的马铃薯、谷子、山地苹果、光伏等项目。截
28、至 7月底县农业农村局涉农整合资金投入 9197 万元,支出 6189万元,支出比例 67%。三、村集体经济发展状况2018、2021 年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 43 个、56 个村。目前,100 个贫困村实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2017 年 1 个),每村投入 80 万元,以发展养殖业为主。养殖场 58 个(养牛场 28 个,养羊场 7 个,养猪场 18 个,养鸡场 1 个,养鹅场1 个,养驴场 1 个,养鱼项目 2 个);加工厂 19 个(粉条加工厂 10 个,小杂粮及农副产品加工厂 6 个,红枣加工厂 3个),食用菌栽培场 3 个,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 2 个,红薯基地 1 个,饲料加工厂 2
29、个,纯净水生产建设项目 1 个,砖厂 1 个木炭压缩厂 1 个,游泳池建设项目 1 个,桑叶基地建设及桑叶加工厂 1 个,建筑材料加工项目 1 个,冷储仓库 2个,6 个日光温室蔬菜大棚项目(115 座)。2018 年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全部分红,最高 8.8 万元,最低 0.54 万元,绝大部分分红 2-3 万元,贫困户户均分红 670元,最高 3000 元、最低 180 元。村集体经济全部由农业局负责审核项目,乡镇详细负责实施,资金切块到乡镇,实行 16 乡镇报账。2021 年 53 个贫困村发展村集体经济,根据每个村投入财政资金不低于 80 万元实施村集体经济产业增收项目,村集体预料年收益
30、328.82 万元,预料带动贫困户 2754户 7160 人。2018-2021 年发展的 99 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预料分红最高的宽州镇陈家塔 29.8 万元,最低郝家也便民中心高里寺 0.56 万元。四、产业发展模式1.贫困户自助创业的菜单式产业脱贫模式。根据不低于5000 元的标准设立贫困户创业奖补资金,产业部门确定菜单,主动 备菜、群众点菜、政府配菜、干部上菜、考核评菜,涉及种植、养殖等各类产业。2.帮能人致富,带穷人脱贫新型经营主体带贫模式。根据带动贫困户 15 户以上并增收 5000 元的标准设立新型经营主体奖补资金,让贫困户嵌入产业发展链条,让不具备生产经营实力的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
31、贫困户与具有发展潜力的宗族至亲、能人富户签订帮扶协议书,形成扶贫政策资源共享,实现发展成果利益共赢。3.党支部引领的村集体经济带贫模式。根据每个贫困村不低于 80 万元的标准注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由党支部带领社员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目前,清涧探究总结出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模式 、反租倒包模式 、车间进村模式、挂靠捆绑模式、服务创收模式、物业租赁等 6 种集体 17 经济发展模式,助推贫困户增收。比如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范例,乐堂堡便民服务中心陈家河村集体合作社利用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统一购买种羊,分户饲养,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按约定分成。此外还有解家沟镇二郎山
32、和刘家畔两个养牛项目采纳以上模式。比如反租倒包范例,李家塔呼家洼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农户的土地流转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利用项目资金将土地集中进行平整,栽植苹果,果树挂果后再承包给农户。比如车间进村范例,宽州镇陈家塔机砖厂、乐堂堡便民服务中心饴糖厂。利用集体经济助推贫困户增收项目资金,吸引企业到村或激励在外创业人员回乡创办企业,将企业车间搬进乡村,组织贫困人口在家门口敏捷就业,建立扶贫车间+劳动就业联结机制。比如挂靠捆绑范例,李家塔镇李家塔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将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入股陕西果业集体公司,果业公司在本村流转土地,建设苹果基地,实现共同发展。比如服务创收范例,老舍古便民服务中
33、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注入王宿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由王宿里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负责详细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比如物业租赁范例,石咀驿镇康家湾村利用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建设在旅游景点建设商铺,每间根据3 万元的标准对外出租。五、存在问题分析 18从调研的状况看,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究了许多模式,但是在经营方式、带贫实力、管理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1.村集体经济刚刚起步。2018 年实施 43 个村,2021 年实施 56 个村,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全覆盖。从调研状况来看,目前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处在初级阶段,项目建设已建设完成或者正在完善,大部分已投入运用,经营处在起步阶段,村集体经济带动的作用发
34、挥的还不明显。2.经营方式较为单一。从调研状况来看,受在家贫困户年龄结构,文化层次,实力水同等影响,在集体经济经营方式除传统的一些粉条加工厂和一些有实力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外,其余主要是出租或入股的方式进行经营。虽然在建设阶段雇佣贫困户务工,建成后雇佣个别贫困户打工外,但贫困户对项目的参加度偏低,客观存在一包了之的现象。单从租金角度看,每个集体经济组织项目投资都在 80万以上,每年租金 2 万-8 万之间不等,如自来水厂每年承包费 6 万左右,养羊厂 6 万左右,大棚 3 万左右。承包的优点是收入稳定,每年户均都有收入;缺点是对壮大村集体经济作用不大,收益回报率低,且投资与回报不对称。3.
35、部分产业项目带贫效果不明显。在调研中发觉,如下二十里铺鲍家沟村,集体建立自来水厂投资 100 多万,安排以不低于 6 万元承包给个人或者公司,19 年 90%的承包费分给贫困户,脱贫后分给全部社员。从扶贫资金带贫角度来讲, 19 投入 100 多万租金 6 万,20 年左右才能回本,根据设计水厂寿命 15 年左右,带贫效果差,没有起到带贫效果,吸纳贫困户打工送水,带贫也是有限的,贫困户覆盖率也不高。4.部分产业扶贫项目管理机制仍需完善。在调研中发觉,产业项目的实施主体有乡镇、有部门、有村集体等等,前期虽然项目经过了专家评审和论证,也征求了群众的看法,但在市场竞争力方面还有待时间的检验,扶贫产业
36、项目后续管理跟不上,建成后监管不到位,对经济效益测算的不够精准。一些项目建成后没有专业管理人员经营,存在厂房、设备、财务等管理不善。5.缺乏致富带头人,缺少有力措施吸引人才回流。在调研中发觉,一些产业项目经营的方式为托管代养、集体经济项目产业出租,主要缘由是村里没有致富带头人,没有劳力、没有创新思维的年轻人,因此,托管和出租是最有效最稳妥的收入方式。六、几点建议1.成立扶贫产业项目评审专家组。县上要吸纳各行各业的专家或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全部进库产业项目进行评审,实行终身负责制,切实履行好项目,提高产业项目的入库质量,坚决杜绝非产业项目的项目实施。2.做好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有关部门要监测扶贫
37、产业项目的绩效,随时监控随时整改。对于绩效评价不高的项 20 目,要限时整改。对于绩效评价高的项目,要总结阅历刚好推广。3.努力探究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径。相关部门和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要走出去,多学习、多探究,仔细探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路径,培育村集体经济组织业务骨干和能人,努力提升村集体经济的带贫效益。4.强化政策落实。中省市相关扶贫领域的约束机制、扶贫资金的管理方法、负面清单都已出台并印发到县,一些部门对政策探讨不透彻,有些问题也是屡查屡犯。要强化组织各级人员学习资金和产业政策,避开项目出现不合理、不合规现象。调研组成员:李怀珠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海鹏 市农技服务中心副主任;马 蓓 市扶贫
38、办协调科科长;苏梦舟 市委改革办副科长;张贵荣 市财政局副科长;魏 涛 市农业农村局干部。关于扶贫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第 3 篇 *县政协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深化渡江、程龙、临塘等乡镇,实行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该县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农业产业扶贫调研状况报告如下:一、基本状况近年来*县坚持把农业产业化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夫增收的战略举措来抓,全面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 21 展。一是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7.53 万亩,*年粮食总产量为 6.54 万吨,比市级下达该县全年粮食作物目标任务数增产 0.18 万吨,增长 2.83%;二是蔬菜茶叶产
39、业不断壮大。全县有无公害蔬菜基地 45 个,现有相对集中连片 50-100 亩蔬菜基地 5 个,100 亩以上有 35个。蔬菜复种播种面积 15.8 万亩,总产量 23.7 万吨,产值4.72 亿元,同期相比分别增长 6.1%、6.1%和 5.6%,茶叶种植面积达到 11000 亩。*县万特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县德强生态蔬菜专业合作社、窜客惠家农林股份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引领着我县蔬菜产业朝基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三是生态养殖健康发展。(1)畜牧业。*年生猪饲养量、存栏和出栏数分别为 41.91 万头、16.54 万头和 25.37 万头,分别同比增长 4.28%、2.8%和 5.27%;
40、家禽饲养量、存笼和出笼数分别为 868 万羽、382 万羽和 486 万羽,分别同比增长 4.33%、3.24%和 5.2%;牛饲养量 3.51 万头,羊饲养量 2.81万只,分别同比去年增长 2.33%和 4.1%。发展年出栏万头以上猪场 4 家,年出栏 1000 头以上猪场 30 家,规模养殖占总养殖户的 20%以上。(2)渔业产业。水产养殖面积达到 14563亩,水产品产量为 8267 吨,同比增长 5.6%,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为 2426 吨,同比增长 6.36%。主动向上争取实施了*年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县九连山水晶水产品养殖设施改扩建项目、*年渔业标准化养殖项目等多
41、 22 个渔业项目;四是休闲农业快速发展。江西虔心小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示范企业,同时江西虔心小镇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还被江西省农业厅评定为*年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虔心小镇跻身省级旅游风情小镇。二、主要措施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县始终坚持五个一产业扶贫思路,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和方法,主动发挥主体作用,激活内在动力,探究带动模式,找准脱贫路径,提高农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实效。1扬长避短,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促进农夫增收。坚持大格局引领,各部门形成合力,主动引导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项目,深化推动区域特色农业产业、休闲农业产业、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以销售农特产品为
42、主的农村电商扶贫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等项目。目前,累计带动贫困户*户 4568 人次,覆盖全县全部省、市贫困村。传统农业稳步发展。实行企业、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发展模式,通过托付养殖、合作社联结、大户(能人)带动等方式,为贫困户合理选择和布局特色产业项目,因地制宜地发展了脐橙、油茶、茶叶、生猪、水稻、肉牛、肉羊、水产养殖和其他农业产业等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目前,该县通过发展区域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全年覆盖带动贫困户 765 户 1534 名 23 人次发展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实现增收,户均月收入至少可达1200 元。休闲产业初露荷尖。根据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农夫(贫困户)主体的发展理念
43、,坚持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抓手,据统计,全县休闲农业经营主体 50 家,其中农家乐 19 家,休闲农庄 11 家,休闲农业园 20 家,农夫就业人数达 1200 人次,其中引导带动贫困户参加发展农家乐 7家、观光采摘园 9 家,带动贫困户 106 户 152 人,实现贫困户收入 2800 元。电商农业蓄势待发。通过出台政策、龙头企业引领、电商学问培训等方式,大力开展电商扶贫工作,主动支持电商龙头企业及电商服务站点引导、带动贫困户参加电子商务产业,通过电商增收。据统计,全县 17 个乡(镇、场、管委会)均设立了电商服务站点,其中农村 e 邮
44、精准脱贫站点已完成 11 个脱贫站点建设,此外杨村镇还设立了农村电商快递综合服务中心。目前,覆盖全县省、市级贫困村34 个,建设电商服务站点 36 个,建设益农信息社 10 家,558户贫困户参加电子商务培训,培训后通过电商创业就业 294户,电商服务站帮助 734 户贫困户销售了农产品。2创新模式,培育壮大新型主体,带动农夫创业。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夫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在全县形成了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新局 24 面。一是培育主体多元化。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载体特色、经营产业、服务全面、管理规范的特点
45、。一方面注意在产业链条上把贫困户纳入帮扶对象范围,实行订单生产,全程技术指导,贫困户只管简洁的种或养,收购、加工、销售环节全部由企业负责,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共赢;另一方面激励贫困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流转土地、参加合作社经营、入园进厂务工,通过多种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同时,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济主体示范带领作用,让贫困户跟着看,跟着干,共同富。在全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既有种植养殖大户、经营能手牵头,又有龙头企业带动;既有村组干部、基层农技人员领办,又有私营业主创办;二是经营范围多元化。全县农业经营主体主营经营范围遍及粮食生产,生猪、牛羊、水产、家禽等传统产业,果蔬、茶叶等有机产业,
46、油茶、花卉苗木等相关行业,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逐步扩展到休闲农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乡村旅游等农旅领域,进一步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使县域特色产业基础得到夯实。目前,全县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结带动贫困户 980 户实现增收 2190 人;三是利益联接多元化。实行整体经营、带动发展、保底分红等方式,推广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基地)+贫困户等帮扶联结模式,通过产业扶贫信贷通政策文件激励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 25 困户以实行土地、贷款资金等要素入股,以及返租倒包、基地共建、阶段就业等方式,建立保底分红、劳务增收、订单生产等联结机制,让懂市场、懂经
47、营的能人带动贫困户增加收益,形成了产业精准扶贫的大合唱。目前,全县通过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基地)+贫困户等帮扶联结模式带动贫困户数 1000 多户,其中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 600 多户;通过土地流转、租赁、入股等创收的贫困户共有 400 多户。3典型引路,全面孵化产业基地,拓宽辐射力度。一是强措施解决难题。坚持点面兼顾、平衡推动,主动向上争取资金,着力解决资金和土地的瓶颈难题,加快建立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年,全县有 1917 户贫困户发展了农业产业,其中申请产业奖补的贫困户有 1123 户,涉及 86 个行政村,全面覆盖省级、市级贫困村,共下拨农业产业奖补资金共计
48、 232 多万元;累计发放产业扶贫信贷通贷款 21242 万元,惠及贫困农户 2716 户。二是多模式齐驱并驾。产业基地因地制宜,实行多种形式,全面发展,实现产业扶贫示范带动推动。如临塘乡虔心小镇实行阶段就业、倒包返租、自我发展、基地共建等方式,增加当地农户收入,带动了 330 户贫困家庭走向增收之路;渡江镇和宏昌商贸有限公司主动推动农户贷款+带资入股+就业分红扶贫模式,该镇 286 户贷款贫困户可从中连续三年按每季度 800 元进行股权分红,同时, 26 公司还优先吸纳贷款贫困农户到基地务工,贷款贫困户也可以承包公司基地的蔬菜大棚自己种菜,公司供应种子、肥料和技术,有力增加了扶贫工作的造血功
49、能。三是大力度建设基地。目前,全县共建设农业产业扶贫示范基地 23 个,17个乡(镇、场、管委会)均建设一个百亩以上农业产业扶贫基地,主动打造了渡江精准扶贫综合示范基地、临塘东坑村万亩茶园基地、里仁千亩花卉苗木基地、武当镇千亩鹰嘴桃产业基地、*九连山下湖千亩蔬菜基地、东坑均兴千亩油茶基地及东江大稳千亩脐橙基地等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同时,大力发展程龙龙秀村精准扶贫石斛旅游种植基地、食用菌种植基地等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基地。据统计,我县产业扶贫基地面积 10000 多亩,涉及产业扶贫基地 25 个,安排投资 2亿 8 千多万,已完成投资 7000 多万元。目前,扶贫产业基地已基本全面建成,累计带动贫困户 400 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