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蜂特色产业绿色发展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蜂特色产业绿色发展工作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中蜂特色产业绿色开展工作方案为加快推进中蜂产业提档升级,突出中蜂养殖在全县产业开展中 的重要基础地位,以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市场化建设推进产业 高质量开展,实现产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 案。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新开展理念,坚持产业强县、生态立县总体开展要 求,围绕五大提升行动,将中蜂养殖与文化旅游、生态经济产业 深度融合,推行标准化养殖,强化标准化检验,打造多元化高品质蜜 粉源基地,调强加工能力、调大养殖规模,调长产业链条,擦亮地方 品牌,提升蜂蜜知名度和影响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的现 代中蜂产业体系。二.目标任务按照夯基建标、扩量增质、扩链增效、扩市增收
2、的产业开展 思路,围绕特色产业绿色开展示范县创立目标,新建9个标准化蜂场, 进一步提高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强基扩群,通过现有蜂群分蜂 扩繁12000箱,县外引进蜂群2000箱,全县中蜂养殖规模到达4 万箱,年产优质蜂蜜30万公斤;配强龙头企业,深化蜂产品精深加 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统一规范使用蜂蜜形象设计和包装,加大 宣传推广力度提高蜂蜜知名度和影响力,擦亮地方品牌;强化技 术服务和实用人才培养,培训中蜂养殖从业人员200人;种植多元 化蜜粉源植物1万亩,进一步拓展产业开展空间;加强中蜂资源区保 护,确保中蜂产业健康持续开展。三、建设内容(-)夯基建标,筑牢产业开展基础1 .强化技术标准。
3、参考国家及行业有关中蜂技术规范或标准,结 合当地实际,制定建立蜂蜜技术标准,并全面推广应用。共需资 金5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5万元。完成时限:3月底前完成标准制定,4月全面推广应用。2 .强化良种繁育。支持中蜂良种繁育基地培育优质蜂王及王台1 万只以上,向县域内有需求的养蜂户提供,鼓励养蜂户扩繁适应性、 抗病性强的蜂群,确保健康高效养殖。共需资金25万元,申请协作 工程资金25万元。完成时限:5月一9月底。3 .强化产品检验。选取养殖技术和规模稳定的标准化蜂场蜂蜜样 本,在国内权威蜂产品检测机构进行检验,为蜂蜜宣传推广提供 参考依据。充分发挥蜂蜜检测中心职能,对县域内养蜂户所产蜂蜜进 行标准化
4、检验检测,为蜂蜜品质提升提供参考依据。共需资金 25万元,申请协作工程资金25万元。完成时限:11月底前完成。4 .强化技术服务。聘请国家蜂产业体系或农林大学蜂学院专家教 授,组建中蜂产业专家服务团,建立校地校企联合技术服务和产品研 发机制。开展中蜂养殖实用人才+产业致富带头人工程,培养双型 人才30名,辐射培训养蜂户200人,进一步提升标准化饲养管理水 平。持续推行大手连骨干拉小手养殖机制,由农业农村局牵头, 各乡镇优选技术经验丰富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养殖大户作为大手; 每名大手带动3-5户技术成熟的养蜂户为技术骨干;每名技术骨干指 导5-10户养蜂户代为销售,形成网格化技术服务模式,确保养
5、蜂户 技术服务全覆盖。共需资金65万元,申请协作工程资金65万元。完成时限:3月底确定大手及骨干,签订服务协议,全年按生产 需要开展技术指导服务;5月底完成专家服务团组建;9月底完成技 术培训。5 .强化疫病防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那么,严格落实常 年饲养强群和定期消毒、疫病防治等关键措施,全面加强中蜂囊状幼 虫病等疫病防控,确保中蜂产业健康开展。完成时限:长期坚持。6 .强化资源区保护。加强中蜂养殖资源保护区建设,县域内禁止 饲养意蜂等其他蜂种,杜绝其他蜂种对中蜂的侵害。在中蜂养殖区禁 止使用农药,为中蜂养殖提供平安保障。完成时限:长期坚持。(二)扩量增质,拓展产业开展空间7提扩养殖
6、规模。实施中蜂养殖百千万示范带开工程,培育 养殖规模百群以上的标准化蜂场9个,干群以上示范村10个,万群 以上示范乡镇1个,辐射带动养蜂户强基扩群,扩繁新增蜂群12000 箱,其中已脱贫户5000箱,一般户7000箱;为三类人群及产业单 一户县外引进蜂群2000箱,其中已脱贫户1200箱,一般户800箱, 全县中蜂养殖规模稳定到4万箱。共需资金180万元,其中县财政 统筹整合资金86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94万元。完成时限:4月底完成县外引蜂,6月中旬完成验收及资金支付; 8月底完成扩繁蜂群验收及资金支付。8 .建设标准化蜂场。在乡镇扶持建设标准化蜂场9个,发挥标准 化蜂场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
7、进一步提升全县中蜂标准化、规模化 养殖水平。共需资金70万元,其中申请协作工程资金45万元,农 户自筹资金25万元。完成时限:9月底完成。9 .种植蜜粉源植物。结合生态经济产业和牧草种植工程实施,在 生态恢复区、蜂场周边种植紫花苜蓿、红豆草、草木樨、中药材、花 卉等蜜粉源植物1万亩,进一步拓展中蜂产业开展空间。所需资金由 具体工程实施单位解决。完成时限:9月底完成。(三)扩链增效,延伸产业开展链条10.蜂产品加工销售。培育蜂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支持产品 研发开拓,提高蜂蜜附加值,加快中蜂产业品牌化、市场化开展 进程。坚持让利于民的原那么,鼓励支持蜂产品加工企业及合作社订单 回收、加工、销售
8、蜂蜜,形成品牌产品,解决养蜂户蜂蜜销售难 题,建立龙头企业+合作社+养蜂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共需资金70 万元,申请协作工程资金70万元。完成时限:10月底完成。(四)扩市增收,提升产业开展效益1L强化品牌宣传推介。实施蜂蜜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 统一规范使用蜂蜜形象设计和包装;组建蜂产品高端市场开拓团 队,拓展营销渠道,提高蜂蜜市场占有率;支持经营主体开展绿 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大型农产品展销会,提高蜂 蜜知名度。围绕“5.20世界蜜蜂日,举办集产业论坛、产品推介、 蜂蜜品鉴、观摩交流为一体的蜜蜂文化活动,大力宣传蜂蜜,加 快推进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共需资金150万元,其中争取
9、自治区农 业农村厅地理标志保护工程工程资金100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50 万兀。完成时限:8月底完成。四.扶持政策(-)良种繁育补贴。对已建成的中蜂良种繁育基地,年繁育蜂 王(王台)5000只以上,并免费向养蜂户提供服务,服务台账、照 片、农户领取花名册等资料齐全,一次性享受良种繁育补贴12万元 (每只25元),繁育蜂王(王台)8000只以上,享受良种繁育补 贴20万元,繁育蜂王(王台)10000只以上,享受良种繁育补贴 25万兀。(二)分蜂扩群补贴。对县域内养蜂户通过分蜂扩繁的蜂群,经 三级验收合格并公示无异议后,每户每箱补贴100元,最高补贴100 箱。对县外引进的蜂群,经三级验收合格并公
10、示无异议后,每户每箱 补贴300元,最高补贴20箱。(三)标准化蜂场补贴。列入当年标准化蜂场建设,在要求期限 内完成规定的建设内容,经验收合格后每个蜂场以奖代补5万元。(四)大手连骨干拉小手机制运行。鼓励支持大手和骨干在 包抓辖区开展四季管理技术服务。对推荐确定的大手和骨干技术 服务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考评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 个等次。按照考评结果给予大手2000元、1500元、1000元技术服 务费(不合格不予发放),给予骨干1000元、800元、500元技术 服务费(不合格不予发放)。(五)蜂蜜加工销售补贴。坚持让利于民的原那么,鼓励支持蜂产 品加工企业、合作社订单回收、加工、
11、销售县域内养蜂户的蜂蜜,以 实际回收数量进行以奖代补。企业及合作社回收蜂蜜的价格合理(高 于市场价),订单及回收协议、花名册、照片、银行付款清单等资料 齐全,每公斤以奖代补20元。(六)三品一标认证补贴。实施蜂蜜地理标志农产品保 护工程,支持经营主体开展绿色、有机认证。对通过绿色农产品认证 的经营主体,每个补贴3万元;通过有机农产品认证的经营主体,每 个补贴3万元。(七)经销门店补贴。规范使用蜂蜜地理标志统一形象标识 和包装,在县外地级以上城市开设并常年经营销售蜂蜜的专营店, 年销售量在5-8吨、8-15吨、15吨以上的专营店一次性享受4万 元、7万元口 10万元的奖补资金。五、保障措施(-)
12、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中蜂产业 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负 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局,具体负 责协调及落实工作。各乡(镇)要把中蜂特色产业绿色开展作为巩固 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明确分管领导和 具体工作人员,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全力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实现 预期目标。(二)强化技术措施。一是突出专家团队的核心作用。继续深化 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和国家蜂产业体系以及福建农林大学的战 略合作,聘请专家团队,组建专家+技术人员+大手+养蜂户的 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标准体系建设、良种繁
13、育、病虫 害防治、技术培训、咨询服务和产品开拓等工作。二是强化产业专班 推进。实行县级主管领导牵头,农业农村局副科级以上领导分管,乡 镇主要领导主抓、分管领导和技术人员跟进的中蜂产业推进专班,确 保百千万示范工程等重要工作落实。三是强化网格化技术服务。 持续推行大手连骨干拉小手养殖机制,围绕中蜂四季管理, 建立稳定的技术服务体系,包片包户到人。农业农村局与乡(镇)要 组成督导组,随时督导大手和骨干开展技术服务工作。(三)严格督查考核。县委和县政府将中蜂特色产业绿色开展工 作推进纳入乡(镇)年终农业农村工作考核。各部门、各乡(镇)要 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大力宣传中蜂产业扶持政策和典型经验,营造浓 厚的特色产业绿色开展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