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市林果业建设工作报告 (2)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全市林果业建设工作报告 (2) .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全市林果业建设工作报告全市林果业建设工作报告一、市情概况市地处东部,属高原丘陵沟壑区,位于东经105deg;20prime;107deg;50prime;,北纬34deg;54prime;35deg;46prime;,全市总土地面积 1.1 万平方公里,辖六县一区,102 个乡镇,1529 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226.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92.4 万人,占总人口的 85.1%。横贯其中,海拔 8902857m。年均降水量 420700mm,年均气温7.410.1,ge;10 活动积温 26003400,无霜期 156188 天,年蒸发量 13001690mm,年日照时数 2413 小时,
2、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境内有黄河一、二级支流泾河、水系的干支流 17条,流域面积 8000 平方公里,年总径流量 15.28 亿立方米,年土壤侵蚀模数在 5000 吨以上。全市林业用地 778.13 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 373 万亩,灌木林 17.76 万亩,疏林地 5.66 万亩,未成林 186 万亩,宜林荒山荒地 195.3 万亩。在有林地中天然次生林 56.88 万亩,人工林 316.12 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达到 980 万立方米,全市森林覆盖率由 1977 年的 7.79提高到现在的 22.32,净增 14.53 个百分点。截止 xx 年底全市果树经济林面积达到 149.6 万亩,
3、果品总产量达到 59 万吨,果业直接产值 12 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 33.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8.4,全市农民人均果业综合收入达到 625 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29.8。境内植被稀疏,分布不均,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干旱少雨,风沙、冰雹、霜冻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典型的雨养旱作农业区。二、林果业建设与森林资源保护取得的成效我市林果业建设与森林资源保护在历届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省林业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市各级广大干部群众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依托,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增加了林草植被,加快了国土绿化步伐,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态环境,有效地促进了
4、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不断显现,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加快了国土绿化步伐,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目前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到 778.12 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373 万亩,分别是 1978 年的 4.7 倍和 3.3 倍。近年来,通过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四期等林业生态工程,全市新增造林 464.34 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补偿面积达到 319.08 万亩,培育林业助建新农村典型近 100 个,累计绿化铁路 1 条 80公里,国道 200 多公里,省、县、乡、村四乡公路 500 多条 xx多公里。城市和重点乡镇拆墙透绿,按需设景,
5、共建各类绿地1.7 万亩,城镇绿化率达 33.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7 平方米。全市控制水土流失面积 2486 平方公里,年降水量由1999 年的 465.4 毫米增加到了 xx 年的 578.1 毫米,年均降水量达到 516.5 毫米,沙尘天气逐年减少,使的生态环境和对外形象进一步改善。全市森林蓄积量由 1977 年的 458 万立方米,提高到目前的 980 万立方米,农田庇护率达到 49.5%,基本农田得到有效庇护,平均每年每公顷农田增产粮食 227 公斤,增产率达 10.6%。贮备了森林碳汇,年森林碳汇贮备达到 1793.4万吨。通过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提高了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
6、识,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绿化意识,促进了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质量和水平逐年提高,形成了人人爱绿、播绿、护绿的良好社会风尚。全市先后获全国绿化奖章的有 15人,省绿化奖章 9 人,国家级各类绿化先进县(区)10 多(次);省级各类绿化先进单位 7 个,先进个人 40 多人(次),为全市造林绿化树立了典型和样板。(二)强化了森林资源管理,确保了生态安全。多年来,全市上下始终把森林资源的保护与管理作为林果业工作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严格贯彻森林法,建立健全了森林公安、森林防火、林政稽查,木材检查站等组织管理机构,加强了乡镇林业站、国有林场护林组织建
7、设,落实了人员、经费,强化了管护责任,为依法行政、依法治林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林业政策、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各级林业部门坚持向基层和群众宣讲林业法律、法规规定,现场办理各类林业行政案件,以案说法,不断提高基层法制工作人员政策水平和法律水平,提高了林农执行法律和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三是依法开展行政许可。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政策,严管天然林,管活人工林,管好公益林,规范林木采伐程序,做到合理有序凭证采伐林木。市、县(区)林业主管部门不断加强征占用林地的审核,对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提前介入,同
8、建设单位一道,进行征占用地的勘察丈量,加强协调与服务,及时审核并上报省林业厅批准。近年,我市实施涉及征占用林地的项目共 5 项,其中平定高速公路和华庄公路建设工程征占用林地 1751.5 亩,已分别取得了国家林业局和省林业厅下发的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输油管道工程、兰州东至 750 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和西长凤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征占用林地已申报省厅核批。加强林权颁证的管理,按照当年退耕,翌年颁证的原则,及时颁发林权证,止目前,共颁发林权证 28.8 万份,颁证面积352.12 万亩。四是加强行政执法。组织执法力量,严厉查处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
9、和伤害农民利益等违法行为。去年下半年,组织开展绿盾二号行动,出动森林公安、林政执法人员 368 人(次),车辆 101 辆(次),查处各类毁林案件 43 起,打击处理各类违法人员 69 人,清理木材、野生动物加工场所 44 处,收缴林政罚款 6.9101 万元、木材 4.81 立方米、野生动物死体 101 只、作案工具 15 件、自制土枪 3 支,共检查运输木材 2100 立方米。今年上半年,组织开展封山禁牧专项治理行动,全市共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 50 起,查处率 100%;共检疫、检验各类林木种苗 17 万株、木材 103 立方米、花卉 1723 盆(株)。五是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制度改革
10、。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和省委办发xx68 号通知精神,组织县(区)对集体林现状进行了调查,为全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奠定了基础。县被列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已开展前期工作。全市将以此为契机,在抓好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三)培育形成了全市林果支柱产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多年来,我市始终把果产业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以金果品牌为主的果树经济林产业的蓬勃发展。一是基地规模形成。到 xx 年底,全市果树经济林面积已发展到149.6 万亩,培育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果带 12条、高效果业集中区 3 个。全市共有建
11、成果树万亩乡镇 36 个,千亩以上果树专业村 279 个。二是质量效益提升。全市已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 32 万亩,认证出口注册基地 6 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 60.4 万亩、落实良好农业规范(gap)示范基地5034 亩。优果率达到了 58%以上,商品率达到 95以上。果品产量达到 59.29 万吨,其中以苹果为主的水果总产量 53 万吨。果品产地价连续 4 年位居全国之首。果业直接产值达到 12 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 33.5,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8.4,全市果农人均收入达到 4800 元,农民人均果业收入达到 625 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29.8%。三是产业链条延伸。建成果品库、
12、窖 5000 多孔,贮藏能力达到 37 万吨,占到果品总产量的71.9%;培育引进以果汁、果酒、果醋为主的果品加工企业 6家,年加工果品超过 3 万吨,占果品总产量的 5.3%;兴建果袋、包装纸箱、发泡网等关联生产企业 20 多家,年产值超过 1亿元。从事果品营销各类企业(公司)200 多家,有 7 家企业拥有自营出口权。四是品牌效应凸现。金果先后取得了原产地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中国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等五张国家级名片和省著名商标。通过举办新闻发布会、参加国际林业产业博览会等大型节、展会,金果知名度显著提升,以红富士为主的七个系列产品多次获得金奖和中华名果
13、、奥运推荐果品称号,市荣获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金果已销往全国 20 多个大中城市和东南亚、俄罗斯及港澳地区,xx 年,果品直接出口 3700 吨、创汇249 万美元。(四)推广实用技术,提升了林业科技水平。全市引进林果优良品种 310 多个,示范推广面积 166.8 万亩。累计完成林果业科研课题(项目)98 项,28 项分获国家、省部级、市厅级奖励,完成了黄斑星天牛防治研究、桃小食心虫防治技术研究等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科研项目。科技实用技术的推广,有力地提升了全市林业科技水平,促进了林果业技术推广、林业科研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为我市林果业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和保障。在林果业建设中,我们在实践的
14、基础上不断探索,总结和积累了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概括起来就是实现了四个方面的创新、六个方面的转变,积累了五条工作经验。四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建立了国家补助,地方配套,多方集资,群众投工投劳的投入机制。二是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把工程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不断增强了工程建设活力。三是探索出了五种治理模式。山顶梁峁建设防风林带、山腰发展经济林、沟底营造水保林、沟坡地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护坡护沟林的荒山荒沟治理模式,塬区营造点、线、带结合的农田防护林网治理模式,川区以大通道宽林带多树种混交建设国省县绿色通道及以泾河、芮河、葫芦河等主要河流营造护岸林治理模式,城镇面山营造水
15、保林及休闲观光生态林业建设模式和 XX 县区单位花园、草坪、亭台、水面景观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四是完善了工程质量监管体系。把质量作为工程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坚持对工程规划、苗木质量、施工栽植、检查验收等各个环节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建立了目标管理规划、科技推广、服务承包、检查验收、档案管理、资金管理等制度,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六个方面的转变。一是在发展思路上,由过去单纯造林栽树的营林理念,转向把林业建设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和后续产业开发融为一体,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二是在工作指导上,由过去平均分解任务、撒胡椒面的做法,转向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16、突出了生态脆弱地区的绿化治理。三是在工作推动上,由过去林业部门单打独奏的局面,转向各级领导身体力行,相关部门互助联动,抓点示范,班子换,事不变,开展绿化接力赛的可喜工作局面。四是在造林机制上,由过去集体大呼隆式的造林方式,转向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供苗、分户管理和统一规划、分户整地、分户栽植、分户管理的个体承包措施。五是在树种选择上,由过去树种单一的造林模式,推行多林种、多树种、乔灌草混交的复合经营。六是在管理措施上,由过去重造轻管,转向坚持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造林方针。五条基本经验。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是工程建设的前提条件。二是坚持保护与建设齐抓、生态治理与产业开发并重,是
17、工程建设的重要手段。三是坚持以大项目带动,依托科技支撑,是工程建设的根本保证。四是坚持依法治林、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是工程建设的关键措施。五是坚持不断创新营造林体制机制,激活各种生产要素,是工程建设的主要途径。三、今年林果业建设进展情况今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和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国家林业投资结构调整,各级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和果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克服低温冻害、干旱等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精心谋划,超前安排,扎实工作,坚持以扩大绿地面积、扩大果园规模、扩大认证基地,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果产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扩两提一增加为重点,立足抗灾生产,争项目、抓生态、强产业、争效益
18、,持续推进五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集中实施果产业开发六大战略,使全市林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据检查掌握的情况和各县区汇报,全市春季完成造林封育面积 16.1 万亩,其中:退耕还林荒山造林 9.3 万亩,占计划的 100,完成补植补造 39 万亩,占省上检查验收通报 12.94 万亩的 301;天然林保护工程 2.3万亩,占计划的 115.3;三北四期工程 6.17 万亩,占市上预安排的 102。义务植树完成 585 万株,占计划的 103;育苗2.02 万亩。新植果树经济林 18.6 万亩,占市上计划的 89,其中苹果 15.97 万亩,干果 2.63 万亩。新建苹果育苗基地0.18 万亩,占
19、市上计划的 90。新建果品标准化基地 10.53 万亩,占市上计划的 105.3。创建苹果丰产园 19.41 万亩,占市上计划的 388.2%。新建苹果万元园 1.05 万亩,占市上计划的 105。实施树形改良 10.75 万亩,占市上计划的 107.5,授粉树改造 9.83 万亩,占市上计划的 98.3。完成果实套袋15.2 亿只,占市上计划的 101。超额完成了市列先进典型 5万亩优果工程各项增产措施的落实。一是果产业建设在强势推行中有了新突破。在果产业建设上,全市总结推广经验,各县(区)进一步理思路、定目标,高起点谋划,大力度推行,狠抓基地规模扩张,落实果园标准化管理措施,开展了果业建设
20、千名干部抓点示范活动,实行行政、技术双轨责任制,走点上突破、片上扩张、带上延伸的发展路子。新植面积扩大,果园管理水平提升,质量效益提高。在基地扩张上,各县区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加大以优质红富士品种为主的果园规模化栽植,完成新植 18.6 万亩,其中苹果15.97 万亩,干果 2.63 万亩。同时,狠抓了受灾幼园的补植补栽。在人才开发上,采取聘请国内外专家现地指导、院地联合和走出去考察学习等多种途径,今年培训果农 4.33 万人(次),新增持证农民技术员 715 人,印发农户生产记录册3.1 万本。全市有 1100 多名干部和技术人员抓点示范 625 处,26 万亩,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果园管理水平的
21、提高。果园管理上,对已注册认证的 66.73 万亩绿色基地、良好农业规范(gap)示范基地、出口创汇基地全面落实各项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措施,创建标准园、丰产园、万元园等优果工程 39.8 万亩,推行高光效树形改造、授粉树配置、配方施肥等提质增效措施,全市果园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在品牌打造上,市果办和各县(区)果业局、果品经销企业,积极开展了金果省著名商标注册申报和奥运果品组织起运工作,两次已向奥组委果品供应商供应果品 12 吨,进一步提升了金果品牌档次和市场价值。在产业提升上,各县区坚持走出去,拿回来的办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兴办储藏、加工、营销等龙头企业,招商引资510 万元,产业链条得到
22、延伸。在市场营销上,全市已实现果品出口创汇 102.5 万美元。二是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今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全市造林面积、质量、成活率和保存率均好于往年。在荒山荒坡造林上,各县(区)在切实抓好三大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新造的同时,把补植补造作为荒山造林的重中之重,严格按照栽植地点、树种、密度三不变的要求,完成补植补造 39 万亩,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任务。同时,还加强了退耕还林和公益林管护。在城镇面山绿化上,全市集中抓了中心城镇的绿化,共治理面山 9 处 1.01 万亩,工程质量、苗木规格、成活率普遍很高。城市 XX 县区龙隐寺至山下面山绿化,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年绿化,
23、五年成林美化,十年见效的总体目标,市林业局组织市直部门和中央、省驻平单位、部队在龙隐寺面山栽植侧柏、油松、国槐等大规格苗木 4 万株,绿化面积 4494 亩。并与水利部门投资 40 多万元在北山建贮水池2 个。协助团市委在山下新建奥运林 300 亩。组织专业绿化队在 XX 县区泾河大道前两年栽植各类高规格绿化树木 8 万株的基础上,今春在南侧建设长 3.2 公里,宽 25 米绿化带,栽植 3 米高雪松、胸径 8 公分国槐、柳树等大规格苗木 5000 多株。在绿色通道建设上,各县(区)围绕提 XX 县区、乡道路绿化档次,坚持大通道、宽林带,乔灌搭配、针阔混交的原则,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高
24、质量完成了县乡(镇)主干道路 27条、511.84 公里绿化任务,构建了县乡绿色交通长廊。区在大道西段栽植 4.5 米高的雪松 2376 株。在林业助建新农村建设上,各县(区)整合林业项目资金,采取林业部门投苗,村社投劳,按照村屯、道路、住宅三化的标准,集中抓了区官庄村、县红旗村、县向明村、县庙北村等 37 个重点新农村建设工程,占市上计划的 106。完成了高平、什字、策底、万泉等15 个重点乡镇农田林网建设 66 处、232.3 公里。在生物能源工程上,围绕加快全市生物能源建设,认真实施了国家林业局和中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在我是试点的文冠果生物柴油原料林示范项目,高起点、高标准在国有林场栽
25、植文冠果 10526亩,其中区 4000 亩,30 万株;县在高平原梁、后庄、官山林场栽植 3026 亩;县在百里大华沟栽植 500 亩;县栽植 3000亩,18 万株。三是森林资源管理和护林防火工作在严查严管中实现了安全平稳。今春,面对气温高、干旱少雨、大风扬沙等恶劣天气,市护林防火指挥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加强春季护林防火工作。针对春节、清明前后林区处于高火险等级的严峻形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过问,市护林防火指挥部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一线,督查指导防火工作。市、县(区)及早谋划,及时预警,精心部署,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责任措施落实的工作合力。市、县(区
26、)把太统山山、莲花台、五龙山、云崖寺等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关山局等沿关山一带天然林区作为重点区域,坚持疏堵结合,增人增岗、分区划片、包干到人的办法,落实防范措施,严防死守,高度警惕,严格管理和防范野外用火,确保了森林资源安全。同时,积极做好武警市森林支队成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于 6 月 28 日市上举行了武警市森林支队成立大会暨授牌仪式,完成了武警省森林总队市森林支队组建工作。四是灾后重建工作紧张有序推进。5.12 汶川大地震给我市六县区和关山林管局造成了 892.79多万元的经济损失,灾害发生后,市林业局认真按照省、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调查摸排全市林业
27、系统受灾情况,落实责任领导和值班制度,加强灾情报送和信息反馈,组织发动全局干部职工和离退休老干部捐款 3.085 万元,捐衣 159 件。同时,积极为帮建点县中台镇坷台小学灾后重建捐款 6 万元,并联系滨河集团九粮液品牌营销公司和嘉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为坷台小学捐款 20 万元。为了搞好灾后重建,按照市委、市政府和省林业厅灾后重建的总体要求,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了现地调查评估,制定全市林果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积极与市发改委、省林业厅作了汇报衔接,全力争取国家和省上资金,搞好林业灾后恢复重建。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了四抓:一抓组织动员。市上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建设生态文明、搞好
28、国土绿化的重大意义,宣传全市林果业建设成效和先进典型,为迅速掀起春季造林高潮营造了强烈的舆论氛围。春造期间,市上先后四次召开会议,对全市春季林果业工作做了全面安排部署。3 月 25 日,市委、市政府在县召开了全市林业工作暨果业现场会议,全面总结了近年来全市林果业建设的成功经验,科学地分析了林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建设目标,扎扎实实安排部署了今年工作。3 月 5 日召开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测报工作。3 月 20日,市政府、市护林防火指挥部召开了全市春季森林防火工作会议,安排部署了春季森林防火工作。4 月 8 日,市上召开了xx 年
29、春季 XX 县区北山义务植树动员大会,对 XX 县区北山义务植树作了全面安排部署。二抓责任落实。市上将今年林果业工作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按照市委扩大会、经济工作会、农村工作会对林果业建设提出的总体要求,定目标、定任务、定措施,逐级分解细化任务目标,把任务落实到了山头、地块。在春季林果业建设中,全市各级继续实行政领导包片抓点,业务部门包点抓工程责任制,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三抓督促检查。3 月初,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领市林业等业务部门负责人,深入造林生产第一线,抓督查、抓协调、提要求、定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春造工作。3 月 12 日,市林业局由分管
30、局长带队,组织业务科室人员逐县(区)、逐乡镇、逐工程进行督查,保证了春季林果业建设的顺利进行。6月下旬,市果办分成 2 个检查组,对各县区今年的新植任务、标准化管理、产业开发、品牌打造等重点工作进行了抽查和全面检查。四抓工程质量。各县(区)狠抓春造造林质量,各级业务部门从整地、苗木选择、栽植、管护等方面层层把关,使今春造林呈现出树种优良、模式多样、新技术应用率普遍较高的特点,造林质量普遍高于往年。在具体工作中严把规划、种苗、整地栽植、检查验收关,确保了造林质量。4 月霜冻发生后,市上以明传电报的迅速将气象信息及预防霜冻具体措施电传各县(区)政府,并利用手机短信平台连续 7 天发布灾害预防信息
31、12 条,果业信息网及时发布气象动态信息,指导县(区)及时预防低温霜冻,防治病虫害,保花保果,使低温霜冻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上半年,我市林果业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受干旱影响,个别造林地块苗木成活率较低。二是果产业由于遭受低温、冻害和冰雹等灾害受到了一定影响。三是由于干旱少雨,一些造林地段造林成活率不高。四是地震灾害也给全市林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下大气力,认真研究解决。几点建议:1、建议尽快出台封山禁牧条例,为依法保护森林资源提供法律依据。2、恳请国家延长天保工程实施的年限,提高天保工程投入补助标准,保证国有林场职工生产生活,以便进一步保护好森林资源。3、建议将天保工程和公益林建设立法,依法进行管理,保证工程顺利推进。4、建议出台国有林场改革意见,将国有林场分为生态公益和商品经营两种类型进行管理。内容总结内容总结(1)全市林果业建设工作报告一、市情概况市地处东部,属高原丘陵沟壑区,位于东经 105deg(2),全市总土地面积 1.1 万平方公里,辖六县一区,102 个乡镇,1529 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 226.8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192.4 万人,占总人口的85.1%(3)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政策,严管天然林,管活人工林,管好公益林,规范林木采伐程序,做到合理有序凭证采伐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