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省教育厅霍健康厅长在全省高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doc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658326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省教育厅霍健康厅长在全省高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省教育厅霍健康厅长在全省高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省教育厅霍健康厅长在全省高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省教育厅霍健康厅长在全省高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省教育厅霍健康厅长在全省高校科技工作会议省教育厅霍健康厅长在全省高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上的工作报告提高贡献率充当生力军在全省高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霍健康(2012 年 3 月 16 日)尊敬的润生副司长、各位领导、同志们:众所周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秉承和践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大功能,这是大学生生不息的奥秘。在去年底召开的全省科学技术大会上,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我省赢得后发优势,实现

2、产业高端化、高新化、集群化的根本动力,作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作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力保障。加强科技创新,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我省高校作为人才、教育、科技汇聚高地,在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各高校必须始终以服务国家、省战略需求为使命,在融入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有所作为、做出贡献、体现水平,努力成为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池、思想库和智囊团。今年初国务院专门针对我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 号),这是建国以来首个从

3、国家层面系统支持我省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文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各高校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和用好我省发展进入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在新的起点上思考问题,从长远发展上研究谋划工作,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贡献率,充当生力军,进一步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在建设工业强省、城镇化带动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切实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高校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广

4、大教育工作者不懈努力,高校科技实力显著增强,科技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截止 2011 年,全省高校科研人员达到 11943 人,比 2005 年的 8411 人增长了 30%;科技经费达到 4.39 亿,比 2005 年的 5500 多万元增长了 7.98 倍,全省高校承担国家、省的科技课题总项数 34890 项,其中“973 计划”、“863 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上千项;出版专著 205 部,在国外及全国性刊物发表高水平论文 1199 篇。贵州大学马克俭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全省40 名核心专家中高校就有 14 名;全省省管专家、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中近一半集中在

5、高校;19 名青年教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2个;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个、工程研究中心 2 个,全省 40 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建在高校的有 31 个。国家重点学科 1 个、省级重点学科 66 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 26 个、省级重点支持学科 22 个。这些平台和基地已成为我省高校培养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建立科技创新基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场所,在人才凝聚、产业聚集和技术集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高校已经成为全省科学研究、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的重要基地,科技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6、不断增强,产生了一批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优秀研究成果,事实雄辩地说明我省高校已成为全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省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我省高校科技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教育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育科研人员辛勤努力的结果,其中特别凝聚着在座各位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辛勤耕耘、刻苦钻研、为学校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全省高校科技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贵州高校科技工作的教育部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高校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六个不足,亟须

7、尽快解决。一是科技创新意识不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和意识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主动跟踪前沿和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不足,政策落实不够,搞科技与创新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科技经费投入不足。2010 年全省高校科技经费为 2.9 亿元,相邻的云南为 6.5 亿元、重庆为 16.96 亿元、四川为 44.8 亿元,经费投入不足、经费投入的机制体制不健全,没有形成多渠道的经费来源,严重制约了全省高校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科技基础平台建设水平。三是科技创新人才不足。我省高校高层次人才、学术大师、科技创新拔尖人才还不多,缺少学科带头人和高、精、尖专业技术人才,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人才后备力量严重不足。四是科技成果

8、贡献力不足。高校科技创新尤其是应用技术研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接不够,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还大量存在,科技成果的贡献率不足,高校作为全省科技创新生力军作用不突出,贡献率不高,校企、校政紧密结合度不够,普遍存在关门搞科研现象。五是开放合作动力不足。我省高校、特别是市(州)高校相对封闭,对外交流少,开放水平低,对科技前沿跟踪把握不够,科研开发方向不明确,科技创新缺乏活力和动力。六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活力不足。科技资源条块分割,科技资源配置机制不完善,融资体系不健全等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多种形式的官产学研用的推进,难以真正推动高校与政府、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中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我们必须

9、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二、“十二五”期间高校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我厅根据省委、省政府对“十二五”期间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全省高校实际,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和“三化同步”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了省教育厅关于贯彻落实中共 XX 省委 XX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定的行动计划。“十二五”期间,我省高校科技创新要坚持“一个方针”,“两项使命”,“三个定位”,“四项目标”,“五方面工作”,“六个重点”任务。“一个方针”。即“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科教结合、协同创新、重点突破、引领跨越”的方针。“两项使命”。一是肩负培养创新人才和

10、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使命;二是肩负服务国家、区域需求和推进科技进步的重要使命。“三个定位”。一是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二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创新的主力军;三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四项目标”。一是创新人才和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水平明显提升。二是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三是科技创新贡献率尤其是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四是科技发展体制改革和创新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五方面工作”。一是在高校科技工作服务上,重点是开展我省能源、资源、环境、现代农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材料以及酒、烟、茶、民族医药和旅游等领域的科技创新。二

11、是在基础研究中,重点支持以新思想、新理论、新发现、新发明为主要目标成果、引领科技进步的原始创新,支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引领产业发展、社会发展的应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领域的原始创新。三是在应用研究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支持研发立项选题符合贵州企业和市场需求;研发过程与企业深度合作;研发成果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四是在成果转化中,重点是对高校科技研发成果加强以提高成熟度、配套度和应用性为主要目的、与企业合作并与风险资本结合的孵化,强化高校科技成果小试、中试环节;着力抓好具有良好市场潜力和产业化前景的重大成果的转化。要强化科技中介服务,畅通科技

12、成果转化通道,要采取转让、作价入股、带成果创办科技企业等多种方式促进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五是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方面,要围绕“创新”这个主题词,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拼搏进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团结协作、淡薄名利的团队精神;营造学术无禁区、研究无权威、真理无止境的创新氛围;凸显“以人为本、需求导向,合作竞争,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求是求新、力戒浮躁”创新文化内涵。要把科技创新文化作为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和大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成为创新文化建设的源头和示范。“六项重点任务”:一是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第一,加快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坚持“内培外引”相结合的原

13、则,以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产学研基地、重点学科等为依托,以优秀学科带头人为核心,以科技创新群体、梯队建设为目标,培养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学术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具有贵州特色的优秀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创新群体。第二,加快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畅通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人才相互流动的渠道,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多种形式,大力吸引留学生和海内外科技创新人才,努力做到引进一个人才,推动一项科研,带动一门学科,形成一种优势。重点引进在国内外科技界享有较高声望、在某一领域有突出贡献的海内外专家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等。二是加速三大创新平台体系建设

14、。重点是加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服务中心等建设力度,实施分类指导、规范管理。第一,大力推进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要根据学科发展的主流方向,加强战略高技术研究和技术创新集成,努力提升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要力求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和学科上形成特色和优势,为提升高校整体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新建的公共研发平台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作用,推动高校与企业、科研机构联合共建,推进开放共享。第二,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整合和建设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强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为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突破

15、提供支撑。要通过建立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科技服务中心、大学与产业联盟等合作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成果转化、科技服务和培训活动,大力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加快建设和发展大学科技园,重点孵化高素质、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使之成为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第三,大力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点要在计算机网络服务、数字化科研信息资源、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成果转化综合服务等方面,逐步完善服务门类,不断增强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高校在科技中介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引导高校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加快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三是着力构建一批产学研合作基地。第一,打通产学研合作

16、信息渠道。高校要主动亮出科研家底,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积极做好科技的宣传工作,特别要重点宣传“十一五”期间我省高校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的业绩和“十二五”发展思路和措施,让社会更多地了解高校科技创新,为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和产学研合作奠定信息互通的基础。同时,鼓励高校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主动融入以企业为主体、以应用研发为重点的创新活动,把高校的人才、技术、智力要素与企业的资金、设备要素结合起来,使成果与市场更紧密地对接。第二,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可以通过产业联合、项目契约、项目委托、共建实体等方式,与企业共建实验室、工程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开发联盟等研究机构,形成与企业“产研分工、优

17、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高校要积极承担政府的科技项目,特别是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强化社会服务功能。鼓励高校师生参与企业、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活动,加速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力争在工业发展、农业现代化、成果转让等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第三,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加快技术转让转移。通过创新组织形式和评价方式,支持高校科技人员走进市场、走进开发区、走进企业创业,建立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和汇聚的科研体制,促进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有机统一。各高校要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制订有关鼓励技术发明、转化的措施,调动师生从事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18、加快推进技术转让转移及产业化,不断强化高校在产学研结合中的特色和优势。四是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要把重大项目带动作为高校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围绕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着力抓好重大项目、重大产品、重大创新载体、重大科技工程,在技术攻关、搭建平台、成果转化、嫁接改造上下功夫。坚持统揽全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定学校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研究,实现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突破,抓紧策划生成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的高科技项目,依靠具体项目推动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特别要用好“125”科技创新项目平台,按照成熟一个

19、、启动一个的原则,力争每年资助 10 项左右,每项资助额度为 100 万元左右,到 2015 年设立科技创新项目 60 项左右,努力形成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产链长、带动力强的项目。同时,每年设立“省教育厅青年科技创新项目”,支持 40 岁以下青年教师开展科技创新研究。在项目立项上,实现单一性课题向集群性项目转变,重点支持能产出相互关联技术的组群项目。要搞好跟踪服务,及时解决计划和项目执行中的问题,高度重视科技投入的效益问题,改革评价体系,确保创新项目实现新突破、开发项目取得新进展、示范项目产生新效果,保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项目的完成和目标任务的实现。五是建设一批特色重点学科。第一,调整优化

20、学科结构。根据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需求,引导高校新增设与我省十大支柱产业相关的学科,重点支持一批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发展一批新兴、交叉和边缘学科,建设一批填补贵州空白的学科、扶持一批急需的弱势学科,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形成凸显特色和优势、布局合理的学科结构,成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第二,重点打造特色优势学科。建设国家重点学科、省级特色学科、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支持学科体系。充分发挥现有国家、省级重点学科的核心和带动作用,通过加大投入与政策支持,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和动态管理,推动全省学科整体实力上台阶、上水平。鼓励我省优势学科面向全国,积极参与国

21、际、国内学术合作组织,积极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建立联合研发基地。促进高校与企业、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科研机构合作共建重点学科,加快建设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以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群,增强在国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六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鼓励省内高校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和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实质性、深层次、紧密型的全方位合作。积极探索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新模式,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实现科技创新事业在合作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支持省内高校参与区域性的双边、多边科技合作和人员交流,学习世界领先科技,分享最新知识、技术创造和研究开发条件。高起点引进和吸纳国外先进技术,大力引

22、进国外人才智力,积极吸引优秀海外留学人员来黔服务。鼓励各高校科研实验室向留学人员和企业开放,支持留学人员在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或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有发明专利或科研成果的回国创业留学人员申报国家和省部级有关科技奖项。设立“专项基金”鼓励优秀科技人员到国外进行合作研究、短期访问、进修以及参加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三、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领导加快推进高校科技创新,是高等院校的一项重大任务,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一)努力营造有利于高校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一是各高校党政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切实加强与兄弟院校

23、、有关部门、科研机构、企业、社会团体的统筹协调和交流合作,围绕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凝聚力量、整合资源,共同组织开展科技创新。二是明确科技创新责任目标。要组织制订好各高校“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建立党政领导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定期召开科研工作会议,认真研究促进学校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要努力增加高校科技创新投入。通过支持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科技项目等方式,加大财政投入力度。高校要积极增加纵横向经费投入,调整办学经费支出结构,不断提高科技经费在学校事业经费中的比例,逐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高校科技投入体系。四是要建立健全有利于高校科技创新的评价

24、体系。切实把科技创新工作纳入高校考核评估的核心指标,列为考核高校领导干部业绩和教师晋升职称的重要内容。五是要积极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鼓励高校与国内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实力雄厚的企业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建立科技机构,结成战略联盟。六是要大力发展高校创新文化。要在高校中大力倡导拼搏进取、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团结协作、淡泊名利的团队精神。加强科研职业道德建设,坚决制止科研中的浮躁情绪和不良学术风气。(二)创新科技管理体制围绕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构建高校参与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提高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率,各校

25、科技管理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职能,更加注重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不断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工作新机制。一是调整资金的主体投向。科研经费主要要向重大科技工程、重点科技行动以及重大科技专项集中,重点支持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技攻关项目。二是改变项目的组织方式,强化集成推进。重大科技项目的组织方式由自下而上、被动受理,改变为面向社会、深入企业,自上而下征集科技需求和按工程模式主动设计。三是规范项目管理流程,体现“公开、公平、公正”。规范科技项目的整个流程,严格按照流程运行。在项目申报上全部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评审;在项目评审上实现申报单位、评审专家、中介机构三不见面;在项目审批上,所有项目实行

26、集体决策。四是转变工作作风。深入调研科技需求,及时发现和掌握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支持基层开展科技创新和产业科技服务工作。要加强各类科技计划管理,加强主动谋划和顶层设计,努力做到应用基础研究、科技攻关、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各环节的有机衔接,提高政府科技计划的引导带动作用,提高科技政策和财政科技资金的使用效益。五是加强内部监督和社会监督,推进勤政廉政,强化实施绩效。重点加强计划监督、行政监察和内部审计。聘请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项目监督员,对重大项目的申报、评审、管理、验收等重要环节进行监督;聘请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知名专家担任项目特派员,对重大项目进行技术指导。(三)提高科技管

27、理水平新的形势对高校科技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高校科技管理人员要增强服务全局观念。加强科技管理战略研究和政策研究,要善于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发展大背景下思考问题、开展工作。要经常分析研究本校科技工作总体情况和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和解决方案,在科技需求信息、科技项目申报、科技成果推介、知识产权管理、科研条件改善、创新环境营造等方面不断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二是高校科技管理人员要增强组织协调能力。科技管理人员要拓展活动空间,联系渠道,广交各界朋友,要走出去,积极活跃于官、产、学、研、金等创新体系的主体要素之间;要沉下去,积极活跃于广大高校科技人员中间,加强科技管理相关信息的收集、整

28、理、开发和应用,加强相关科技资源的整合和研发力量的集成,大力提高科技活动的组织程度,做好科技活动的组织者。三是高校科技管理人员要提高管理和业务水平。对科技管理这门科学要钻进去,要加强科技管理理论、政策的学习,加强业务培训进修,不断拓展视野和思路,不断提高科技管理本领,做称职内行的科技管理者。这里,我也希望各高校党政领导根据科技创新的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科技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一方面给他们的工作压担子、提出要求,一方面为他们搭台子,提供支持,努力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志们,“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

29、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面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高举发展、团结、奋进的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高校科技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内容总结内容总结(1)我省高校科技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教育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育科研人员辛勤努力的结果,其中特别凝聚着在座各位的心血和汗水(2)这里,我也希望各高校党政领导根据科技创新的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科技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一方面给他们的工作压担子、提出要求,一方面为他们搭台子,提供支持,努力关心他们的切身利益,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策划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