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10602138.doc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8652190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8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1060213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1060213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1060213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10602138.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第 6 6 课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课后训练巩固提升双基巩固学考突破一、选择题1 1.隋朝统一后,在各地建立了许多义仓。其目的是()A.加强各地经济交流B.保障朝廷的物资供应C.保证军队粮食供应D.防备灾害以赈济百姓解析:隋朝时,义仓遍置于乡间,是为了防备水旱灾害,救济百姓之用。答案:D2 2.隋炀帝穷奢极欲,曾修建了繁华的东都。其东都是()A.长安B.洛阳C.开封D.扬州解析:隋唐两朝的东都都是洛阳。隋炀帝兴起的洛阳城,宏伟壮丽,闻名于世。答案:B3 3.唐初曾发生了玄武门之变。这一事件的发生主要是由于()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B.节度使力量的极度膨胀C.唐政权与少

2、数民族矛盾的激化D.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矛盾的激化答案:A4 4.唐朝建立后,曾一度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盛世景象。导致其盛世景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B.与周边民族关系的融洽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D.统治者的励精图治解析:在题目提供的四个选项中,A、B、C 三项都是盛世局面的表现。唐太宗、唐玄宗等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答案:D5 5.下图所示的生产工具在唐代普遍流行于()A.黄河流域B.东北地区C.西北地区D.江南地区解析:图中所示的工具是曲辕犁,特别适合水田耕作。故选 D 项。答案:D6 6.唐代,被少数民族尊称为“天可汗”的统治

3、者是()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答案:B7 7.安史之乱削弱了唐朝的中央集权。当时,趁唐朝边防空虚占领其河西陇右地区的是()A.突厥B.回纥C.吐蕃D.靺鞨解析:在安史之乱中,吐蕃趁机占领了河西陇右地区。答案:C8 8.唐朝灭亡后,出现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五代”中最早建立的是()A.后梁B.后唐C.后晋D.后周解析:907 年,节度使朱温废掉了唐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建立了后梁。答案:A二、非选择题9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考古工作者 1971 年发现位于洛阳老城区北侧的含嘉仓遗址时,还以为是八角墓葬,等看到铭文砖之后才知道,它是唐玄宗时代大名鼎鼎的含嘉仓。这个粮

4、仓始建于隋代,在唐代和北宋仍继续使用。含嘉仓的规模之大不可思议:东西长约六百余米,南北长约七百余米。仓城内东西成行、密集排列着四百多个粮窖。粮窖口径最大的约十八米,深约十二米,可藏粮一万几千石。其实,含嘉仓只是唐政府许多粮仓中的一个。在当时的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大城市,大小粮仓星罗棋布,数不胜数。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在历史研究中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之间的关系。(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政府在大城市广建粮仓的目的,并指出含嘉仓的发现有何重大价值。参考答案:(1)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相互印证,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认识历史事实。

5、(2)目的:保证政府的粮食和物资供应。价值:是隋唐盛世景象的直接印证,对于研究隋唐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资的储存以及建筑设计等都有重要的价值。选考奠基素养提升一、选择题1 1.在完成统一后,隋文帝规定以古尺一尺二寸八分为一尺,古斗三斗为一斗,古秤三斤为一斤,颁行全国。唐以后历朝沿用隋制大尺、大斗和大秤,变动不大。隋文帝的做法()A.意在促进经济的恢复与发展B.体现了对重农抑商政策的改变C.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D.实质上是对农民财富的掠夺解析:隋文帝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传统的经济政策没有改变,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不会因统一度量衡而增加。答案:A2 2.隋朝修建了含嘉仓

6、、洛口仓、永丰仓等众多的官仓,粮食储藏丰盈。府库中的布帛等其他物资也不计其数,甚至到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 年),隋府库中的各种物资还未用完。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隋朝()A.交通发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B.社会经济的高度繁荣C.赋税制度的完备D.统治者的腐化堕落解析:隋朝是一个短命的朝代,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府库中的积蓄丰富,这是社会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高度繁荣的结果。答案:B3 3.下表中的内容是历史上著名人物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评价。这些评价都()评价者评价唐代李吉甫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唐代皮日休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明代顾炎武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

7、仁而有功者矣A.猛烈抨击隋炀帝的暴政B.都强调了运河对农业发展的作用C.都肯定运河的积极影响D.都辩证地指出了隋炀帝的功与过解析:题干材料中,三位历史人物都肯定了运河的积极作用,李吉甫、顾炎武指出了隋炀帝的暴政,但皮日休只肯定了进步作用。故选 C 项。答案:C4 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

8、,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新唐书太宗本纪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解析:题干材料中,有两点是一致的,一是唐军曾与薛举在泾州作战,二是唐军战败。对战役的主要指挥者、战败的原因,史籍的记载存在较大分歧。故选 C 项。答案:C5 5.唐太宗曾向大臣表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能形成这种可贵的认识,主要()A.得益于魏征的不断劝谏B.在于自身良好的政治素质C.在于对隋朝的灭亡感触深刻D.为尖锐社会矛盾所迫解析:题干材料体现了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唐太宗从隋朝

9、暴政而亡的教训中,得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答案:C6 6.晚年的唐太宗在帝范中写道:“若崇美以广德,则业泰身安。若肆情以从非,则业倾而身丧。且成迟败速者国基也,失易得难者天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这表明晚年的唐太宗()A.基本上对自己的统治持否定态度B.注重反省和总结经验教训C.美化自己并掩饰统治期间的过错D.对最高统治地位已无兴趣解析:“成迟败速”“失易得难”是唐太宗对政治统治经验和教训的高度概括和总结。答案:B7 7.“唐初,凡食实封的王公贵族,封户的租调由受封者直接征收”。715 年,唐玄宗改变旧制,“规定封家的租调由封建政府统一征收,送于京师,封家在京城领取”。唐玄宗的

10、这种做法意在()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抑制地方上的割据势力C.强化中央的行政职能D.加强对地方的军事控制解析:把征收租调的权利由王公贵族手中收归中央,这实际上是防止形成地方上的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答案:B8 8.据唐朝封演所著的封氏闻见记卷六载,唐代饮茶之风由南方传播到北方,“茶自江淮而来(运至北方黄河流域),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上述现象反映出()A.唐代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B.南方风俗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C.唐朝经济重心有南移趋势D.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达到鼎盛解析:B 项错在“占据主导地位”上,D 项错在“达到鼎盛”上。仅凭南方茶叶产量增加这一史实,不能得出唐朝经济重心的转移

11、,因此,C 项的叙述也不正确。茶叶是经济作物,茶产量的增多,反映出经济作物种植的发展,这是唐代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故选 A 项。答案:A9 9.下表中的内容选自唐代的典籍,这些记载可以作为史料来实证唐代()典籍记载内容旧唐书玄宗本纪“(741 年)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车坊,以运输货车出赁者)”全唐文卷八十一“应(所有)公主家有庄宅邸店,宜依百姓例差役课税”唐会要六十九“天宝九载(750 年)十二月敕,郡县官寮,共为货殖,竟交互放债侵人,互为征收,割剥黎庶”唐会要八十六“大历十四年(779 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A.基本放弃

12、了重农抑商政策B.城市布局已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C.有不少官僚涉足商业活动D.对商业贸易活动的管理更加规范解析:题干中的史料表明,在唐代,官府对清资官、公主、郡县官僚、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涉足商业的行为进行限制和禁止,这些限制令、禁止令或针对措施,恰好证明了唐代有不少官僚涉足商业活动。答案:C1010.据资治通鉴载,唐玄宗天宝年间,“猛将精兵,皆聚于西北边,中国无武备矣”。这种现象说明()A.唐朝军队的战斗力空前提高B.唐玄宗时期出现盛世景象C.唐政府与边疆各族关系融洽D.唐朝出现了外重内轻局面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当时唐代的精兵“皆聚于西北”,也就是说边军远远多于驻守京师和内地的军队。故选 D 项

13、。答案:D1111.乾符元年(公元 874 年)底,濮州人王仙芝聚集数千人在长垣起义,他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天补平均”体现出当时的农民()A.要求提高自身政治地位的诉求B.对赋税繁重和社会不公的不满C.对于强枝弱干社会现实的不平D.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解析:唐朝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国家赋税繁重,官吏贪暴,赏罚不平。“天补平均”意即替天行道,解决社会不公。故选 B 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12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太宗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使得唐初的赋税徭役比隋朝有所减轻。尤其是力役,不仅削减了大型公共工程,以减轻民众的劳役负担和赋税,而且比较有节制,注意

14、不夺农时。太宗认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注意百姓疾苦,重视灾害的救济工作,或减免灾区租赋,或直接对灾民给予抚恤与赈济。为减轻广大人民的负担,唐太宗“去奢省费”,注意节俭。同时精简机构,把中央官吏从两千余人减少到六百余人,“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还并省了许多州县,节约了政府的开支。材料二唐太宗大力倡导发展农业生产。他曾“亲耕籍田”,以示重农之意。为解决耕牛之不足,太宗通过与突厥等族的“互市”换回大量的马、牛,用以耕田。又释放宫女三千多人回到民间,准予婚配,以增加农业生产人口。为保障农民有充足的生产时间,太宗还特别注意“不夺农时”。他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

15、本。”认为人君唯有崇尚“简静”,不发兵戈,不兴土木,“不夺农时”,与民休养生息,农业生产才能得以恢复和发展起来。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宁欣中国古代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为缓和社会矛盾所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为发展农业生产所采取的举措,并说明其举措所体现的治国理念。(3)根据材料,评价唐太宗的治国策略。参考答案:(1)轻徭薄赋;重视灾害救济;提倡节俭;精简机构,撤并州县,节约开支。(2)举措:“亲耕籍田”,做出表率;通过与少数民族的互市增加耕作的牲畜;增加农业生产人口;不夺农时,与民休息。理念:重农、存百姓。(3)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以民为本,采取措施缓和社会矛盾,发展

16、农业生产,最终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这体现出其作为一位杰出政治家的清明统治和敏锐的政策眼光,反映出他是位有作为的封建统治者。13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 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 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的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 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参考答案:(1)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灵活调整征讨策略,剿、抚并用。(2)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努力实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