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安康市2020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陕西省安康市陕西省安康市 20202020 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解析)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的 RNA 具有催化功能B.tRNA 分子中存在碱基对C.酵母菌的遗传物质只分布在细胞核中D.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其初步水解后得到核苷酸【答案】C【解析】【分析】RNA 分子的种类及功能:(1)mRNA:信使 RNA;功能: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2)tRNA:转运 RNA;功能:mRNA 上碱基序列(即遗传密码子)的识别者和氨基酸的转运者;(3)rRNA:核糖体 RNA;功能:核糖体的组成
2、成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此外,某些 RNA 可作为酶具有催化功能,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详解】A、酶是蛋白质或 RNA,可见有的 RNA 具有催化功能,A 正确;B、tRNA 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因此也可以形成氢键,B 正确;C、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中也有,C 错误;D、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其初步水解后得到核苷酸,D 正确。故选 C。2.念珠藻含有叶绿素 a 和胡萝卜素,其胞外多糖有清除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等功能。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念珠藻以链状的 DNA 分子为遗传物质B.将念珠藻放在清水中,其会因渗透吸水而涨破C.念珠藻在红光区的吸收光谱与高等植物的
3、相同D.念珠藻中含有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答案】D2【解析】【分析】蓝藻是原核生物,又叫蓝绿藻或蓝细菌。在藻类生物中,蓝藻是最简单、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没有细胞核,细胞中央有核物质,但核物质没有核膜和核仁,具有核的功能,故称为拟核。蓝藻不具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内质网和液泡等细胞器,唯一的细胞器是核糖体。蓝藻含叶绿素 a,无叶绿素 b,含数种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还含有藻胆素(是藻红素、藻蓝素和别藻蓝素的总称),能进行光合作用。【详解】A、念珠藻以环状的 DNA 分子为遗传物质,A 错误;B、念珠藻有细胞壁,将念珠藻放在清水中,不会因渗透吸水而涨破,B 错误;C、念珠藻含叶绿素 a,无叶
4、绿素 b,含数种叶黄素和胡萝卜素,还含有藻胆素(是藻红素、藻蓝素和别藻蓝素的总称),在红光区的吸收光谱与高等植物的不同,C 错误;D、念珠藻中含有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核糖体是原核细胞的唯一一种细胞器,D 正确。故选 D。3.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菜无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作用B.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C.叶绿体内含 DNA 和 RNA 两类核酸D.细胞质基质中的大分子物质不能进入细胞核【答案】D【解析】【分析】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较小(一般 110um)较大(1100um)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只有拟
5、核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细胞质只有核糖体,没有其它复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等3细胞壁细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增殖方式二分裂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来源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共性都含有细胞膜、核糖体,都含有 DNA 和 RNA 两种核酸等2、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详解】A、发菜无叶绿体,但含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B、磷脂双分子层是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 正确;C、叶绿体内含 DNA 和 RNA 两类核酸,是半自主性细胞器,C 正确;D、细胞质基质中的
6、大分子物质如 DNA 聚合酶、RNA 聚合酶等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及功能;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4.下列有关紫色洋葱鳞片外表皮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中染色质和染色体之间能发生周期性的相互转变B.丙酮酸能进入线粒体中进行氧化分解并释放出 CO2C.细胞液中含有色素、无机盐等物质,可以调节细胞内的环境D.质壁分离时液泡的体积变小、颜色加深、细胞液的渗透压增大【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周期性变化、有氧呼吸、细胞结构和质壁分离的相关知
7、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详解】A、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故细胞核中不会发生染色质和染色体之间的周期性相互转变,A 错误;4B、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中与水发生反应,生成 CO2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B 正确;C、植物细胞的液泡内有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C 正确;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的体积变小、颜色加深、细胞液的渗透压增大,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8、;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5.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植物主动运输所需 ATP 的来源,将等量黑藻分别置于四种实验条件(初始培养液中 Cl-浓度相等)的环境中培养,24 h 后检测培养液中 Cl-的变化量,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DNP(2,4-二硝基苯酚)能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烧杯序号环境培养条件培养液中 Cl-变化量125mL 池水光照-3.84225mL 池水完全黑暗-3.84325mL 含 10-4molL-1的 DNP 的池水光照-0.02425mL 含 10-4molL-1的 DNP 的池水完全黑暗-0.02A.该实验说明黑藻吸收 Cl-所需 ATP 主要来自
9、线粒体B.第 2 组细胞内 ATP 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光照不能加快 Cl-的吸收,说明光照不会影响 ATP 的合成D.第 3、4 组细胞吸收少量 Cl-所需 ATP 可能来自无氧呼吸【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和获5取信息的能力。表格分析:1、2 组在没有加入 DNP 的情况下,发现无论是光照还是黑暗,吸收 C1-基本相同。3、4 组分别各加入了1mL 的 DNP,吸收 C1-明显减少,并且发现无论是光照还是黑暗相差不大,说明黒藻吸收 C1-需要消耗 ATP,与光照无关。【详解】A、由题中信息可知,黑藻吸
10、收 Cl-所需 ATP 来源于细胞呼吸,且主要来自线粒体的有氧呼吸,A 正确;B、由于第 2 组的培养条件为完全黑暗,因此第 2 组黑藻细胞内的 ATP 只能来自细胞呼吸,其合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 正确;C、光照虽然不能加快 Cl-的吸收,但光照会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中 ATP 的合成,C 错误;D、由于 DNP 抑制了线粒体的功能,因此第 3、4 组细胞吸收少量 Cl-所需 ATP 应该来自无氧呼吸,D 正确。故选 C。6.图表示某兴趣小组将长势相似的不同种的植物甲和乙,分别置于两个规格相同的密闭透明容器内,在适宜的光照强度和温度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容器内 CO2浓度的变化情况
1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与 A 点相比,C 点时的植物甲在暗反应过程中H消耗较少B.在 B、C 点对应的时间段内,植物乙的叶肉细胞中 C5的消耗量比植物甲的大C.C 点对应的时间点之前,植物乙积累的有机物比植物甲积累的多D.C 点对应的时间点之后,植物甲和乙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乙两种植物所在容器内的氧气含量都不断的减少,最后趋于平衡,平衡点以前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下降说明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大于呼吸速率,平衡点以后二氧化碳浓度不变,说明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乙植物所在容器内二氧化碳下降的更快,说明其光合速率大于甲的光合速率。【详解】
12、A.与 A 点相比,C 点二氧化碳浓度低,光合作用弱,故 C 点时的植物甲在暗反应6过程中H消耗较少,A 正确;B.在 B、C 点对应的时间段内,植物乙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幅度比植物甲的更大,二氧化碳与 C5结合进行二氧化碳固定,故植物乙的叶肉细胞中 C5的消耗量比植物甲的大,B 正确;C.C 点对应的时间点之前,植物乙的二氧化碳浓度比植物甲下降更多,说明植物乙从外界吸收的二氧化碳更多,积累的有机物比植物甲积累的多,C 正确;D.C 点对应的时间点之后,二氧化碳浓度不变,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细胞呼吸强度,植物甲和乙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但不积累有机物,D 错误。故选 D。【点睛】易错点:容器内二氧
13、化碳的减少说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大于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B 点二氧化碳降低变慢,说明两者的差值在减小。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颜色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向 2mL 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 1mL 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B.将花生子叶制成匀浆,用苏丹染液染色后呈现红色C.向 2mL 豆浆中加入 4 滴 001g/mL 的 CuSO4溶液,混匀后出现紫色D.用盐酸解离根尖细胞后,需要漂洗后再用龙胆紫溶液进行染色【答案】C【解析】【分析】1、鉴定还原性糖使用的斐林试剂,需要现用现配;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 0.05g/mL 硫
14、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 A 液(质量浓度为 0.1 g/mL 氢氧化钠溶液)和 B 液(质量浓度为 0.01 g/mL 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 A 液后再加入 B 液。2、脂肪需要使用苏丹(苏丹)染色,使用 50%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详解】A.苹果组织样液含丰富的还原性糖,故向 2mL 苹果组织样液中加入 1mL 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沉淀,A 正确;B.将花生子叶制成匀浆,花生子叶含脂肪,故用苏丹染液染色后呈现红色,B 正确;
15、C.豆浆含大量蛋白质,故向 2mL 豆浆中先加 A 液 0.1 g/mL 氢氧化钠溶液 1mL,再加入 4 滴001g/mL 的 CuSO4溶液,混匀后出现紫色,C 错误;7D.用盐酸解离根尖细胞后,需要漂洗掉多于的盐酸后再用龙胆紫溶液进行染色,D 正确。故选 C。8.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B.细胞衰老后染色质收缩,不利于基因的转录C.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的分裂失控D.动物细胞都不具有全能性,不能发育为个体【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序死亡或细胞程序性死亡;原癌基
16、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基因,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它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的进程,而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细胞体积增大越大,相对表面积越,物质运输效率越低。【详解】A、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A正确;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不利于基因的转录,B 正确;C、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正常表达不会导致细胞癌变,只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才能使细胞发生癌变,C 正确;D、动物细胞也具有全能性,只是全能性受到限制,只有细胞核具有全能性,通过核移植技术能发育为个体,D 错误。故选 D。9.将某绿色植物
17、放置在密闭透明的容器中,给予恒定且适宜的光照,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测定容器中 CO2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 25,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为 3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8A.从 A 点到 B 点的过程中,光合速率不断减小直至稳定B.在 B、C 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不同C.与 B 点相比,C 点时植株的光合速率变小D.处理 12h 后,该植物积累了少量的有机物【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在 AB 之间,容器处于光照条件下,容器温度为 25,此时植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因此二氧化碳的减少量可表示净光合积累量,同时也可以计算出净光合速率;B之后,容器温度
18、为 30,植物的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因此容器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详解】A.从 A 点到 B 点的过程中,二氧化碳下降速率逐渐减慢至不变,故光合速率不断减小直至稳定,A 正确;B.在 B 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二氧化碳浓度,C 点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温度,两点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不同,B 正确;C.B、C 点时二氧化碳浓度均不变,细胞呼吸速率=光合速率,与 B 点相比,C 点时的呼吸作用酶活性更高,故植株的光合速率变大,C 错误;D.处理 12h 后,起点 A 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终点 C 时的二氧化碳浓度,说明该段时间内,植物从外界吸收了少量二氧化碳,该植物积累了少量的有机物,D
19、正确。故选 C。10.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性状分离是指 F1高茎植株与矮茎植株杂交,子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B.一株豌豆植株能结多粒种子,子代的数量足够多,能使实验结果更精确C.通过测交实验能检测杂种植株产生的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D.遗传因子是独立遗传的,且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过程中消失【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 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9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20、;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 F1 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详解】A.性状分离是指 F1高茎植株自交,子代同时出现高茎和矮茎的现象,A 错误;B.一株豌豆植株能结多粒种子,子代的数量足够多,统计后代数量足够大,能使实验结果更精确,B 正确;C.通过与隐性纯合子的测交实验,能检测杂种植株产生的含有不同遗传因子的配子的种类及比例,C 正确;D.遗传因子是独立遗传的,且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过程中消失,属
21、于孟德尔提出来假说内容,D 正确。故选 A。11.下列关于某动物(2n)减数分裂主要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可能会出现交叉互换现象B.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膜向内凹陷将细胞均等分裂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两极都只有 1 个染色体组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细长的染色质【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
22、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10【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配对,形成四分体,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出现交叉互换现象,A 正确;B.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细胞膜向内凹陷将细胞均等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发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B 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两极都只有条染色体,1 个染色体组,C 正确;D.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形成,染色体解螺旋形成细长的染色
23、质,D 正确。故选 B。12.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及其探索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艾弗里实验证明了 DNA 能使 R 型菌发生转化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C.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结构D.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答案】D【解析】【分析】遗传物质探索历程包括两个实验:(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别用35S 或32P 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
24、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详解】A.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 DNA 能使 R 型菌发生转化,A 正确;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子代噬菌体能检测到32P 标记,能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B 正确;C.少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结构的,如流感病毒、等病毒,C 正确;D.生物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D 错误。故选 D。11【点睛】本题考查了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
25、问题的能力。13.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B.生物膜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序地进行无关C.在形成分泌蛋白时,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与内质网膜融合D.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膜系统1、概念: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基本相同,具
26、有相似的结构,A 错误;B.生物膜中的细胞器膜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与细胞的生命活动有序地进行有关,B 错误;C.在形成分泌蛋白时,内质网产生的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C 错误;D.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有活性的,都具有选择透过性膜,D 正确。故选 D。14.为探究 DNA 的复制方式,将大肠杆菌置于含15NH4Cl 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使 DNA 的两条单链均含15N,再将其转移到含14NH4Cl 的新培养基中培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DNA 在复制的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突变B.本实验的培养基除含以上氮源外,不含有其他的氮源C.大肠杆菌细胞内的15N 仅分布在
27、DNA 分子的 4 种碱基中D.在新培养基中繁殖一代,子代大肠杆菌都含15N 标记的 DNA【答案】C12【解析】【分析】DNA 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一个 DNA 分子复制 n 次,形成的 DNA 分子数是 2n个,其中含有母链的 DNA 分子数是 2 个。【详解】A.DNA 在复制的过程中双螺旋结构解开,稳定性降低,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突变,A 正确;B.本实验为探究 DNA 的复制方式,将大肠杆菌置于含15NH4Cl 的培养基中培养,培养基中除含以上氮源外,不应含有其他的氮源,B 正确;C.大肠杆菌细胞利用15NH4Cl 合成含物质,其内的15N 有的分布在 DN
28、A 分子的 4 种碱基中,有的分布在蛋白质、ATP、RNA 等其他含 N 元素的物质中,C 错误;D.在新培养基中繁殖一代,根据 DNA 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故子代大肠杆菌都含15N标记的 DNA,D 正确。故选 C。15.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B.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都是多倍体C.单倍体的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量可能不止一个D.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组加倍【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体组是细胞中含有控制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若体细胞含两个
29、染色体组,则为二倍体,若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则为多倍体。.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详解】A、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A 正确;B、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则一定是多倍体,如果该生物体是由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B 错误;13C、单倍体的体细胞不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如由四倍体产生的单倍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C正确;D、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幼苗,能抑制纺缍体形成,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D
30、 正确。故选 B。16.下列有关诱变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原理是基因突变B.提高变异频率,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C.获得的植株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D.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答案】C【解析】【分析】诱变育种原理:基因突变,方法:用物理因素(如射线、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 DNA 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举例:太空育种、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详解】A、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A 正确;B、自然状态下发生突变的频率较低,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频率,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
31、类型,B 正确;C、获得的植株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是多倍体育种的优点,C 错误;D、诱变育种具有多害少利性,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D 正确。故选 C。17.某种动物的某遗传病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共同控制,其中基因 B、b位于 X 染色体上。当基因 A、B 同时存在时表现正常,其余情况均患病。下图是该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14A.在该动物数量足够多的群体中,雌性的发病率比雄性的低B.-1 的基因型是 AaXBY,-4 至少含有 1 个 B 基因C.-5 产生基因型为 AY 配子的概率是 1/3D.-6 和-7 生育一个患病雌性个体的
32、概率是 1/12【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动物某遗传病与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 A、a 和B、b 有关,且只有基因 B、b 位于 X 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只有当 A、B同时存在时个体表现正常,其余情况下均表现为患病。【详解】A.在该动物数量足够多的群体中,当 A、B 同时存在时个体表现正常,其余情况下均表现为患病,分析第二对与性别有关的基因,则雌性中 XBXB、XBX都不患病,雄性中只有XB正常,故雌性的发病率比雄性的低,A 正确;B.-1 正常,基因组成为 AaXBY,由于-1 与-2 生了患病的-4,故-1 的基因型是AaXBY,-4 的
33、基因型为XBX,至少含有 1 个-1 传给女儿的 B 基因,B 正确;C.分析第一对基因,-1 与-生了-4 的基因型为 aaXBX,两者基因型均为 Aa,-5正常,故-5、-6 的基因型均为 1/3AAXBY、2/3AaXBY,产生 A 配子的概率为1/3+2/31/3=2/3,产生Y配子的概率为1/2,故产生基因型为AY配子的概率2/31/2=1/3,C 正确;D.由-6 和-7 生育一个正常男孩可知,-6 的基因型为 1/3AAXBY、2/3AaXBY,-7 的基因型为 aaXBX,他们生的雌性一定有-6 传给的 XB,基因型可能是 XBX,分析第一对基因,生一个患病雌性个体 aa 的概
34、率:2/31/2=1/3,D 错误。故选 D。1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B.基因频率改变则生物发生进化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A【解析】15【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 错误,B 正
35、确;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 正确;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 正确。故选 A。19.图表示甲、乙、丙三种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分别用 A、B、C 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 中含有气体,乙细胞不一定消耗和产生气体B.C 中的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 B 中液体的量增多C.A、B、C 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其中的某些离子有关D.A、B、C 是甲、乙、丙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根据图中物质交换情况可以判断 A 为淋巴,B 为血浆,C 为组织液,A、B、C 统称为细胞外液,也叫内环境。【详解】A、根据图中物质交换情况可以判断 A 为淋巴,
36、B 为血浆,B 中含有气体氧气,C 为组织液,乙细胞为血细胞,若为红细胞则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气体二氧化碳,A 正确;B、B 血浆中的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 C 组织液中液体的量增多,从而导致组织水肿,B错误;16C、A、B、C 统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 Na+、Cl-有关,酸碱度与 HCO3-与 HPO42-等离子有关,C 正确;D、A、B、C 构成的细胞外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 正确。故选 B。20.下列有关人体水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会产生渴觉B.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机体的尿量会增加C.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抗利尿
37、激素释放量减少D.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体内失水过多或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饮水)。体内水分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详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则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 错误;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则尿量减少,B 错误;C、当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C 正确;D、当细胞外液渗
38、透压降低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则尿量增加,D 错误。故选 C。21.人体剧烈运动时,血液中 CO2浓度升高,会刺激感受器产生兴奋,使其传至呼吸中枢,导致呼吸频率加快和呼吸幅度加大,从而排出 CO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细胞有氧呼吸产生 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B.调节该呼吸运动的过程包含神经调节,且神经中枢位于脑干C.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产生的 CO2不会使血浆 pH 明显降低D.CO2可通过体液运输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属于体液调节因子【答案】C17【解析】【分析】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刺激感受器产生兴奋,传至呼吸中枢
39、,刺激呼吸肌,导致呼吸加深加快,肺的通气量增加,排出体内过多的二氧化碳。【详解】A.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有氧呼吸产生 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A 正确;B.调节该呼吸运动的过程包含神经调节,呼吸中枢位于脑干,B 正确;C.人体剧烈运动时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 CO2,不会使血浆 pH 明显降低,C 错误;D.CO2可通过体液运输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属于体液调节因子,D 正确。故选 C。22.如图为下丘脑参与人体的血糖调节、水盐调节以及体温调节的示意图,其中的甲、乙、丙为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引起胰岛细胞分泌激素甲的信号分子可能是神经递质B.若腺体 A 为甲状腺,则丙的分泌存
40、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C.天气寒冷时下丘脑分泌并释放的激素乙抗利尿激素减少D.下丘脑即可直接分泌激素参与调节,也可以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甲是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乙是抗利尿激素,丙可能是甲状腺激素。【详解】A、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受下丘脑的调节,因此信号分子可能是神经递质,A 项正确;B、若腺体 A 为甲状腺,则丙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B 项正确;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C 项错误;18D、下丘脑可分泌激素,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还具有渗透压感受器,可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D 项正确。故选 C。【点
41、睛】下丘脑是体温、水盐、血糖调节中枢,还可以分泌多种激素,是内分泌活动的枢纽。23.疫苗通常用灭活和减毒的病原体制成,接种后机体可产生免疫反应,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接种疫苗可激发人体免疫反应来抵抗各种疾病B.接种疫苗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一直起防卫作用C.灭活和减毒的病原体保留了其抗原特性但不会致病D.接种疫苗后同种病原体再次侵染时,浆细胞只来自记忆细胞的分化【答案】C【解析】【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 B 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 T 细胞,再由 T 细胞呈递给 B 细胞;(2)B 细胞接受
42、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详解】A、接种的疫苗是特定的抗原,能引发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不能激发人体抵抗各种疾病,A 项错误;B、接种疫苗后,机体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可存在一段时间,记忆细胞存在的时间长至几年甚至终生,B 项错误;C、病原体灭活或减毒后仍有抗原特性,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但是不会导致机体患病,C项正确;D、二次免疫时,浆细胞来自记忆细胞和 B 细胞的分化,D 项错误。故选 C。【点睛】浆细胞可以由 B 细胞或记忆 B 细胞增殖分化而来。24.某研究小组以月季为材料,探究不同浓度的吲哚
43、丁酸(IBA)、萘乙酸(NAA)对插条生根的影响。下表表示不同处理的编号对应的调节剂浓度,下图表示不同处理条件下月季甲、乙的平均生根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不同生长调节剂浓度处理编号19编号IBA 浓度(mgL-1)NAA 浓度(mgL-1)100201003020041000510010061002007200082001009200200A.单独使用 IBA 对微型月季乙生根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B.单独使用 NAA 对微型月季甲的插条生根表现为两重性C.IBA、NAA 对微型月季的插条生根表现为协同作用D.IBA、NAA 的浓度均为 100 mgL-1不一定是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答案】D【解
44、析】20【分析】由题意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激素和激素的浓度,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详解】A、单独使用 IBA的处理组是 4、7,从图中可以看出,与对照组相比,4 组的平均生根数小于对照组的,IBA 起抑制作用,A 项错误;B、单独使用 NAA 的处理组是 2、3,均表现为抑制,不能体现两重性,B 项错误;C、不同浓度的 IBA、NAA 组合对月季平均生根数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有的多,有的少,两者不能确定为协同作用,C 项错误;D、在本实验设置的组合中,IBA、NAA 的浓度均为 100mgL-1时对月季甲的促进效果最好,但该浓度不一定是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还需要在 100mgL-1
45、左右设置浓度梯度进行实验,D 项正确。故选 D。【点睛】要探究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需要缩小浓度范围进行实验。25.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C.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D.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答案】B【解析】【分析】略【详解】A.顶端优势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抑制了侧芽的生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 正确;B.幼嫩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B 错误;C.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C 正确;D.可根
46、据生长素作用,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D 正确。故选 B。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26.三叶鬼针草是华南地区重要的药用植物。某实验小组以分别在自然光照和用黑色遮阳网21遮光 50%两种条件下长期生长的三叶鬼针草为材料,测定了其净光合速率和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最终将光能转化为_。遮光处理的短时间内,植物叶绿体中_(填“C3”或“C5”)的含量增加,暗反应中是通过_过程生成该物质的。(2)根据该图可知,50%遮光处理能_(填“增强”或“减弱”)三叶鬼针草对弱光的适应能力。请写出判断依据:_。(3)实验小组为了检测遮光是否影响了叶绿
47、素的合成,从遮光的叶片中提取出色素,请简要写出从绿叶中提取色素的基本步骤:_。【答案】(1).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2).C3(3).CO2的固定(4).增强(5).弱光下 50%遮光处理的三叶鬼针草的净光合速率较自然光照下的高(6).将叶片剪碎加入研钵中,并在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SiO2和 CaCO2,研磨后用单层尼龙布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即可【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水和矿质元素等,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通过影响暗反应进而影响光合作用;光照强度通过影响光反应而影响光合
48、作用。【详解】(1)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最终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遮光处理的短时间内,ATP 减少,C3的还原减少,故植物叶绿体中 C3的含量增加;暗反应中是通过 CO2的固定过程生成 C3。22(2)根据该图分析可知,弱光下 50%遮光处理的三叶鬼针草的净光合速率较自然光照下的高,故 50%遮光处理能增强三叶鬼针草对弱光的适应能力。(3)实验小组为了检测遮光是否影响了叶绿素的合成,从遮光的叶片中提取出色素,可将叶片剪碎加入研钵中,并在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SiO2和 CaCO2,研磨后用单层尼龙布过滤,将滤液收集到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严即可。【点睛】本题考查影响光合
49、作用的因素及色素提取,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图得出结论作出正确判断。27.为验证 Cu2+能使蛋白质分子变性失活,某小组以唾液淀粉酶为材料,设计了下表所示的实验(SO42-不影响蛋白质的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甲组乙组1加入蒸馏水和pH为6.8的缓冲液各 1mL加入1%CuSO溶液和pH为6.8的缓冲液各 1ml2各加入 1%唾液淀粉酶溶液 1 mL,摇匀后放置段时间3,摇匀,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放置-段时间4向两组试管中分别加人碘液 3 滴,播匀,观察颜色变化(1)能使蛋白质变性的除重金属外,还包括_(答出两点)等。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的原理是_。(2)请将步骤 3 补充完整:_。有同学
50、认为该实验的检测试剂选用不当,理由可能是_。(3)若该实验不适合用碘液检测,则可选用_;若 Cu2+能使唾液淀粉酶完全失活,则检测结果是_。【答案】(1).高温,过酸、过碱、酒精(2).淀粉酶能降低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各加入 1%淀粉溶液 1mL(或各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4).CuSO4溶液呈蓝色,对碘液检测结果可能会产生干扰(5).斐林试剂(6).试管甲中有砖红色沉淀出现,试管乙中无砖红色沉淀出现23【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 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 1071013倍。专一性:每一种酶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