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情况汇报 .doc(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情况汇报乡镇机构改革工作情况汇报文章标题:乡镇机构改革情况汇报黄花乡乡(镇)机构改革情况汇报各位领导:下面,我现就黄花乡乡(镇)机构改革情况作以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机构改革开展以来,按照市、县委的要求,乡上始终以实现乡镇职能转换、提高效率、增强执政能力为核心,按照政治性、稳定性、连续性、探索性和顾全大局、遵守纪律、照章办事、促进发展的总体要求,狠抓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目前,机构改革平稳推进,各项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一、主要做法、途径和取得的成效乡镇机构改革前,黄花乡辖 8 村 52 个村民小组,原设乡镇行政、事业编制 39 名,实有人员 45 名,村干部 24 人,
2、社干部52 人。改革后,全乡 8 村 46 个村民小组,村干部 23 人,社干部 46 人,新核定编制行政编制 19 人,事业编制 38 名,实有人员 45 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的。整合撤并,合理调整村社。按照弱向强合、小向大合的总体要求,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在充分考虑村社数量、产业布局、自然地理环境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发展壮大草畜、林果产业经济带,依靠强社拉动弱社发展的总体思路,确定了整建制撤销马寨子、凉水泉、油府庄、黄花塬等村部分村民小组。全乡村民小组数由原来的 52 个减少到 46 个,减少了 12。新的村民小组,更加符合黄花经济社会及区域发展的现状,协调性、区域性、整体性发展活力增强
3、。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创新组织的设置方式。乡上按照市、县改革总体要求,经过积极探索,对乡内设机构重新进行了设置。乡上的行政机构统一设置为“三办一部”,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发展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和人民武装部,“三办”主任分别由副书记或副乡(镇)长兼任,人民武装部保持原有机构和职能不变。撤销乡镇财政所、经济委员会、农机站、农经站等 13 个事业单位,统一设置为“四个中心一个站”,即:农业产业化发展服务中心、资金管理中心、劳务输转服务中心、法律服务中心、计划生育站(含计划生育服务所)。同时,为了促进农村党建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完善典型创办机制,深化“双培双带”工程建设,我乡研究制定了创新农村基层
4、党组织活动及设置方式,建立党群共富经济组织的意见,在产业发展较快、具有一定典型示范作用的村,建立了“支部协会”等党群共富经济组织 6 个,吸收会员 139人,其中党员 42 人,占农村党员的 12。先后培育出了杨家沟、油府庄草畜、林果协会、凉水泉林果产业协会和水么劳务输转协会等一批“协会增收入、群众得实惠”的典型。此外,还组织开展了“富裕党员群众帮贫困党员致富、党员帮致富能人富人进步结对子”活动,共结成帮带对子 15 个,通过帮扶,全乡共有 21 名党员脱了贫,发展能人富人党员 6 人。创新载体,多渠道分流人员。按照县委、县政府审批的XX 县区乡镇机构改革试点方案和有关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
5、分流。一是按照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2001112号文件规定,对男满 57 周岁,女满 52 周岁的干部进行了清理;二是根据公务员法有关规定,对年限满 30 年或男满55 周岁,女满 50 周岁且年限满 20 年的国家公务员,进行了清理摸底;在此基础上,制定下发了黄花乡关于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民营企业及社会中介组织任职的实施意见,鼓励乡干部到村级任职或到民营企业和社会中介组织中当负责人。并按照“五个好”的量化考核标准,即,走出一条好的致富路子;带头发展一个好的产业;组建好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建办一户好的企业;办几件好的公益事业。选派了 8 名政治素质高、办事能力强、经验丰富,身体状况良
6、好的优秀年轻干部到村、民营企业及社会中介组织任职,进一步拓宽分流渠道。夯实基础,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乡镇机构改革中,乡上坚持把各项改革紧密结合、配套推进。一是理顺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按照县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推行了“乡财县管”,乡上将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统一帐户体系管理,让乡干部挪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集中抓产业、促发展。二是继续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对现有教育布局进行了认真调研调整。三是对乡村债务进行了认真清理,摸清了底子,并积极研究探索解决的政策和办法。通过推行农村综合改革,即丰富了乡镇机构改革的内涵,更为下一步完善农村管理体制、理顺乡镇职能,实现农村管理体制在新的形势下
7、高效运转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合理定位,切实转变乡镇职能。乡上通过开展广泛调查研究,将政府的主要职能定位在建立公共服务型和法制型政府,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兴办各类企业、协会和中介组织,提供生产服务;引导帮助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收入;组织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搞好计划生育;搞好农村社会管理,排查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从而把乡镇的重点转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把乡镇干部的精力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务上来,使政府建设开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和法制型转变。我乡通过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有力地促进了各项的开展,初步达到了改革的目标和效果。概括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成效:
8、1、重新定位乡镇职能,初步实现了方式的转变。通过改革,对政府职能进行了新的思考和定位,初步解决了过去存在的重管理、轻服务,重下达任务、轻农村实际需要,习惯于行政命令、不善于发挥市场作用等弊端。乡镇政府的职能由过去的行政型、命令强迫型、管理型的方式转变到服务型、法制型的职能上。明确“三个定位”。首先明确了乡政府的职能和职责定位。乡政府的职能和职责就是要由过去的催种催收,大包大揽转加到加强引导、提供公共服务发展社会事业上来,把公益事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发展环境等政府该管的事管好,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社会和市场去经营。其次,明确了村级组织的职能和职责定位。村级组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组织农民
9、发展优势产业,组织农村中的富人、能人成为中介组织成员,通过他们引导群众走向市场,同时,兴办乡村企业,搞好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第三,明确了领导的职能和职责定位。调整领导方式和方法,以服务为前提,努力学习一技之长,提高领导素质,加强政策引导,搞好政策服务,抓好组织协调。盘活“三个资源”。一是盘活了干部资源。按照县委、县政府下发的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制定了黄花乡机构改革试点方案,规范了新设机构的运行机制,按人员编制方案对所有人员进行定编、定岗,定责,做到了“四有”即有地点、有岗位、有职责、有人员。按职能需要及干部所学的专业和乡镇积累的技能,在干部中开展了自报专长、竞争上岗,初步确定了人员
10、。同时,采用量化管理的办法推进干部管理机制改革,促进干部由被动应付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二是盘活了劳动力资源。重点抓了劳务摸底建档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及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成立了领导机构,健全了劳务输出组织服务网络,利用农闲有利时机,聘请县农牧局、果业局、科技局、劳务办等有关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 10 期 1654 人(次),实现了劳务输出由苦力型向技术型转变、由自发无序输转向有市场的输转转变。积极联系可靠的劳务市场信息,实行跟踪服务,努力维护在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止目前,全乡集中向我县境内的新安、大柳开工建设和周寨、新周等企业及兰州、银川、新疆、西安等大城市,累计输出劳力 1
11、537 人,其中:就地输转 816 人,向外输出 721 人,实现劳务收入 614.8 万元以上,人均达到 4000 元。三是盘活了自然资源。重新整合乡域内的自然资源,启动乡域内的能人创业。杨家沟村积极为群众创业致富搭建平台,将本村的荒山沟协调划拨给致富能人袁春牛、李林保发展畜牧业,实现了自然资源向经营资本的转变。着力“三个重点”。一是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依托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组建了“草畜、林果、劳务输转”三大产业经营性社会协会组织,积极推行农户合作型、技术服务承包型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实效。二是在示范典型带动方面。以典型培育为载体,做到胸中有全局,
12、手中有典型,在巩固发展上培育典型,不断提高内涵,培育了高庄子村草畜产业专业村及新农村建设典型。目前,高庄子依托草畜产业专业村建设项目,投资248 万元,修建养畜暖棚 35 座,投放基础母牛 35 头,栽植仁用杏 200 亩,种草 100 亩培育 5 头以上的养殖大户 30 户,牛饲养量达到 456 头,实现畜牧业收入 32.1 万元。按照新农村实施规划,高庄子村整修各类用地 78.2 亩,在新村内建成“一纵三横”主干道路 1500 米,拓宽村社道路 3 条 6.8 公里,硬化开通排洪渠 550 米,栽植侧柏 802 株,薯块松 230 株,建成塘坝 1处 5000 立方米,村小学、新村部、卫生
13、所完成主体工程,休闲广场已投入使用。开工修建以拱家洼、剪子沟两社为主体的“小康住宅庭院经济增收产业生态节能”四位一体模式的产业型家园 45 户,现有 35 户完成了主体工程,配套完成了“三通”。三是抓好龙头企业建设。黄花乡群众观念落后,思想保守,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先后 4 次组织群众参观学习,鼓励突出产业优势打造,建办养殖园。按照“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疏通产销渠道,今年,在扩大荣盛养殖园养殖规模的基础上,通过下派乡干部任副会长,指导养殖能手闫李龙等,投资 35 万元,建办黄花塬养殖园,新建猪棚 3 座 55 间,购置饲料粉碎、搅拌设施 3 台(件),配备畜疫设备,购回仔猪 130 口
14、,猪存栏已达到 288 口,出售育肥猪和仔猪 195 口,实现销售收入 8.3 元。全乡的生猪饲养量达到 4210 口,出栏量达到 1684 口,实现销售收入 67.36 万元,为养猪产业链条延伸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了“龙头产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了农民增收的步伐。实现“三个转变”。一是重心由指挥型向服务型转变。干部由以往的开会命令,对实情掌握不够充分,而造成干群之间有距离的模式,变成赴“第一线”,摸实情,理思路,出实招,自己率先一步干起来,做给群众看,带动了广大农民群众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二是干部作风由被动应付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干部在中由过去的“一刀切”安排,蒙混过日子,缺乏积
15、极主动性向直接参与,有具体服务目标转变,减少了人浮于事,难以管理的弊端,作风从“务虚”到“务实”转变,效能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优化,乡村干部变亲民、为民、利民。四是服务方式和执政方式上由原来的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由执政为民向为民执政转变,由“行政命令”向“管理服务”转变。2、规范机构设置,新的职能作用发挥显现。设置的“三办一部”、“四个中心一个站”。“三办一部”主要负责党务政务、经济发展规划实施、社会事业发展和人民武装等。“四个中心一个站”主要承担农业产业化发展、乡级财务、劳务输转、法律援助服务和计划生育等任务。这种机构设置强化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组织协调等职能,顺应了新形势下社会主义
16、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尤其乡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以农业产业化服务为重点,坚持“养畜温棚化、牛品改良化、饲草基地化、总量规模化、防疫体系化”的“五位一体化”思路,巩固提高了凉水泉等五村草畜产业整村推进片带,加强了对高家坡等 7 个 1000 亩以上饲草基地管理,引进优良种畜和冻精品种,推广先进饲养管理技术,缩短育肥周期,提高出栏率,做活、做大、做强草畜产业,使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今年,全乡种植优质紫花苜蓿 200 亩,改良草地 1200 亩,牛饲养量达到8512 头,存栏 6880 头,出栏 1632 头,冻配改良基础母牛 435头,已产犊的 163 头,新增温棚 65 座,培育 5 头以上的养殖大
17、户 98 户,实现畜牧业总收入 261.1 万元,人均达到 346.1 元。同时,补植补造、补栽仁用杏、结杏苗木 2.4 万株,新开小寨子对面山等 2 处三荒大点 1450 亩。加强化果业基地建设,对三处千亩仁用杏基地进行标准化管理,组织群众落实了除草、果带整修、病虫害防治等各项管理措施 2 次,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多方筹资 2.3 万元,购买新品种脱毒洋芋、黄豆籽种,在经济林带内套种 285 亩和 795 亩,长势良好,有望增收。3、合理精简人员,减轻了行政运行成本。通过机构改革,全乡 24 名村干部实行村支书、主任交叉任职或支书、主任“一肩挑”,有的还兼任合作社长,使村干部职数由原来的
18、76 人减少到目前的 65 人,精减 11 人,占村干部总人数的 15,每年节省开支近 3.6 万元。4、推行竞争考核机制,创造了服务产业的平台。通过机构改革,将大部分干部按照所学专业和特长,安排到相应的村、企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任职,使干部把以前的包村、包片、包点的机制向包产业、包项目典型、包重点转移,干部本人也由当过去的“万金油”干部转变为“专长专用”。同时,按照形势发展的需要,不等不靠,积极探索制定机构改革后新的干部考核机制和管理办法,实行周小结,月评比,季考核,年汇总,实行一个产业组、一支服务队、一套管理办法、一套考核机制,打破过去的平均主义,进行绩效挂钩,使干部人人身上有压力,个个肩上
19、有担子,消除过去干部等待观望的依赖思想,增强干部的紧迫感、压力感和主观能动性,使干部真正把的着力点从过去的行政命令式开始向为农民生产提供服务、带领和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等参与式服务上转移。凉水泉村党员袁占梅结合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帮助凉水泉村确定了以“支部协会”党群共富经济合作为平台,以党员能人、富人为骨干,带动群众走肉猪养殖产业规模化开发路子的思路。机构改革以来,共组织销肉猪 2100 多口,输出劳务 60 多人(次),实现收入 152 多万元。5、进一步转变了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通过乡镇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干部原来的催种催收、刮宫流产(计划生育)变成了服务于民,方式由“管理型”向“
20、服务型”转变。下派到村任职的干部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到产业中去,通过研究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帮助群众出点子、找路子、想办法,搞指导、搞培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引导群众转变观念。通过他们发挥自身优势,把农民组织起来,走产业化致富的路子领办经济实体,共同创造机会解决就业、增收问题。通过带领群众创业、跑市场,广辟流通渠道,为群众提供信息、拿定单,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难的问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选派到油府庄村的李飞龙同志积极配合村党支部,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发挥能人、富人作用,大力启动民间个人资金。引导扶持致富能人袁得贵联合袁喜文等 6 户建办了以种兔繁殖、销售和技术咨询为一体聚星养殖园。该园今
21、年 3月份动工建设,完成总投资 51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45 万元,流动资金 6 万元,购置粉碎机、颗粒饲料机等机械设备 12台(件),运输车 6 辆。修建兔棚 15 座 75 间,建筑面积 1500平方米,目前饲养量达到 3260 只。同时,吸引黄寨乡的致富能人李宏文资投资 15 万元建办了油府庄村水泥预制厂,已于 5 月份建成投产,建有厂房 3 间,硬化水平台面 156 平方米,修建集雨水窖 1 眼,购置搅拌机、电焊机、切割机等机械设备 6 台(件),机动运输车 1 辆,主要以生产水泥檩条、水泥轨枕、钢梁水泥椽、屋脊等各种规格的水泥制品为主,现已生产各类产品 3600 件(块),实现
22、销售收入 4.8 万元。凉水泉村选派干部刘伟贤同志,配合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塬面百米经济林带内套种无公害脱毒 138亩,整修拓宽凉后公路 25 公里,移动土方 8 立方米,通过验收达到了四级公路标准,助推了各类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水么村选派干部贾文玉同志,依托劳务输转协会,向县内 XX 县区输送劳务工 80 人,实现劳务收入 32 万元,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发展平台。高庄子村选派干部张震同志,会同高庄子村两委班子成员吃苦耐劳,积极创新,为高庄子村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群众高兴地说:“我们贫困山区就需要像张助理这样有
23、知识、有头脑、有创劲的好干部”。6、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向村、企业或协会等中介组织选派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大部分村社干部、企业或中介组织负责人成为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他们将自己的经验、技术传授给其他农户,带动大家共同致富。二、机构改革中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思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乡镇的内容、重点发生了变化,再加上乡镇撤并、人员分流和内设机构调整,打乱了乡镇多年形成的机制和管理体制。如何适应新的变化,及时调整思路,改进方式和方法,已成为当前乡镇的一项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从目前情况来看,在乡镇职能转变中还存在方面: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长期以来,乡镇的
24、重中之重就是财政收入、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并且作为考核的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现在,不仅沿袭 2000 多年的“皇粮国税”取消了,国家还给予农民各种补贴,由“多予少取”变为“只予不取”,“失重”,干部心理“失衡”,一些乡干部因此无所事事、迷茫困惑、不知所措。二是方法不适应。农业税取消之前,乡镇干部主要是忙着“催种催收”。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中央相继下发的几个“一号文件”,农民的经营主体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单纯靠行政命令开展失去存在基础和意义。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方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搞好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大多数乡镇干部心里没底。三是发展思路不适应。农业税取消后,虽然有转移支付,
25、但转移支付是一个定数,且重在维持乡镇基本运转,根本谈不上偿还债务、发展乡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农业无税,乡镇无财,这对于长期习惯就农业抓农业的乡镇干部来说,是最大难题。四是管理模式不适应。长期以来,乡镇政府往往以行政任务的方式把农业税费等法定事项交由村民委员会执行完成,并对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生产、经营等具体活动加以干涉,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领导和管理。新的形势下,如何在推进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实行对村社的指导、支持和帮助,成为乡镇干部必须解决的迫切课题。四是乡镇事业单位资金不足,无法添置服务设施,难以开展推广项目。如兽医站没有一家健全的医疗设施,群众养殖防病治病乱找兽医,对养殖业的发展影响很大。针对
26、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继续围绕以转变乡镇职能、建设服务型和法制型政府为着眼点,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一是狠抓思想观念的转变。政府的能力和作用是有限的,而市场和社会则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组织能力。应该说,自从国家产生以来,政府的作用从来都不是无限和万能的。虽然政府一直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果其角色和作用扮演发挥超过限度,则不仅自身不堪重负,反而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要使每个干部认识到,虽然政府职能的转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政府权力的缩小,并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其个人权力范围的缩小或某些利益的损失,但改革就是权力和利益的再调整和再分配。对改革不能叶公好龙
27、,要做一个真正的改革者,只要是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的改革都应坚决支持。二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今后乡镇的重点,紧密结合我乡农业和农村实际,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法和路子,把乡镇政府的职能转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转移到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三是积极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要结合完善乡镇机构改革,重点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和乡村两级债务化解等,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为加快农村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四是大力提高社会自我组织能力。在传统的“强国家,弱社会
28、”的治理模式下,一方面,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社会事务,另一方面,社会自身的组织能力很弱。在这样一种局面下,如果政府突然把很多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转移给社会,确实很有可能出现混乱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必须把政府的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的转变与大力提高社会的自我组织能力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模式。五是加强乡镇干部的技能培训。干部普遍反映,过去只围绕收款而,干部整天想的是如何采取方法从农户手中把钱要回来,而现在转变为服务型,干部就不能适应。比如在果树作物技术、农机使用、科技发展上基础知识少。现在要服务于群众,就要加大培训力度,乡上要拿出经费,鼓励和支
29、持乡干部自学和外出培训,掌握更多的科技知识,搞好乡镇。六是理顺条块关系,增强乡镇政府功能。教育、卫生、土地等以及直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其它机构的人、财、物,我们认为要下发给乡镇管理,逐步建立起适应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服务的新型事业机构运行体系。同时,把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应归政府机关行使,而技术性、事务性、服务性的则由事业单位承担。把过去政府机构与事业单位职能交叉不清的现象必须清除,切实实行政事分开。合理设置乡镇事业机构,将必要的为三农服务的农业、农技、农机、水利等部门合并为一个机构。只有理顺了县乡关系,乡镇功能得到完善,才有利于乡镇行使领导和管理职能,实现各种资
30、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以确保我县乡镇机构改革取得新的成果。乡镇机构改革情况汇报来源于网,欢迎阅读乡镇机构改革情况汇报。itp理,排查矛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从而把乡镇的重点转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把乡镇干部的精力集中到提供公共服务上来,使政府建设开始由管理型向服务型和法制型转变。我乡通过开展乡镇机构改革试点,有力地促进了各项的开展,初步达到了改革的目标和效果。概括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的成效:1、重新定位乡镇职能,初步实现了方式的转变。通过改革,对政府职能进行了新的思考和定位,初步解决了过去存在的重管理、轻服务,重下达任务、轻农村实际需要,习惯于行政命令、不善于发
31、挥市场作用等弊端。乡镇政府的职能由过去的行政型、命令强迫型、管理型的方式转变到服务型、法制型的职能上。明确“三个定位”。首先明确了乡政府的职能和职责定位。乡政府的职能和职责就是要由过去的催种催收,大包大揽转加到加强引导、提供公共服务发展社会事业上来,把公益事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发展环境等政府该管的事管好,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社会和市场去经营。其次,明确了村级组织的职能和职责定位。村级组织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组织农民发展优势产业,组织农村中的富人、能人成为中介组织成员,通过他们引导群众走向市场,同时,兴办乡村企业,搞好新农村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第三,明确了领导的职能和职责定位。调整领导方
32、式和方法,以服务为前提,努力学习一技之长,提高领导素质,加强政策引导,搞好政策服务,抓好组织协调。盘活“三个资源”。一是盘活了干部资源。按照县委、县政府下发的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实施意见,制定了黄花乡机构改革试点方案,规范了新设机构的运行机制,按人员编制方案对所有人员进行定编、定岗,定责,做到了“四有”即有地点、有岗位、有职责、有人员。按职能需要及干部所学的专业和乡镇积累的技能,在干部中开展了自报专长、竞争上岗,初步确定了人员。同时,采用量化管理的办法推进干部管理机制改革,促进干部由被动应付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二是盘活了劳动力资源。重点抓了劳务摸底建档和农村劳动力培训及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成立了领导
33、机构,健全了劳务输出组织服务网络,利用农闲有利时机,聘请县农牧局、果业局、科技局、劳务办等有关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 10 期 1654 人(次),实现了劳务输出由苦力型向技术型转变、由自发无序输转向有市场的输转转变。积极联系可靠的劳务市场信息,实行跟踪服务,努力维护在外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止目前,全乡集中向我县境内的新安、大柳开工建设和周寨、新周等企业及兰州、银川、新疆、西安等大城市,累计输出劳力 1537 人,其中:就地输转 816 人,向外输出 721 人,实现劳务收入 614.8 万元以上,人均达到 4000 元。三是盘活了自然资源。重新整合乡域内的自然资源,启动乡
34、域内的能人创业。杨家沟村积极为群众创业致富搭建平台,将本村的荒山沟协调划拨给致富能人袁春牛、李林保发展畜牧业,实现了自然资源向经营资本的转变。着力“三个重点”。一是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依托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组建了“草畜、林果、劳务输转”三大产业经营性社会协会组织,积极推行农户合作型、技术服务承包型的发展模式,不断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实效。二是在示范典型带动方面。以典型培育为载体,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在巩固发展上培育典型,不断提高内涵,培育了高庄子村草畜产业专业村及新农村建设典型。目前,高庄子依托草畜产业专业村建设项目,投资248 万元,修建养畜暖棚 35 座
35、,投放基础母牛 35 头,栽植仁用杏 200 亩,种草 100 亩培育 5 头以上的养殖大户 30 户,牛饲养量达到 456 头,实现畜牧业收入 32.1 万元。按照新农村实施规划,高庄子村整修各类用地 78.2 亩,在新村内建成“一纵三横”主干道路 1500 米,拓宽村社道路 3 条 6.8 公里,硬化开通排洪渠 550 米,栽植侧柏 802 株,薯块松 230 株,建成塘坝 1处 5000 立方米,村小学、新村部、卫生所完成主体工程,休闲广场已投入使用。开工修建以拱家洼、剪子沟两社为主体的“小康住宅庭院经济增收产业生态节能”四位一体模式的产业型家园 45 户,现有 35 户完成了主体工程,
36、配套完成了“三通”。三是抓好龙头企业建设。黄花乡群众观念落后,思想保守,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先后 4 次组织群众参观学习,鼓励突出产业优势打造,建办养殖园。按照“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疏通产销渠道,今年,在扩大荣盛养殖园养殖规模的基础上,通过下派乡干部任副会长,指导养殖能手闫李龙等,投资 35 万元,建办黄花塬养殖园,新建猪棚 3 座 55 间,购置饲料粉碎、搅拌设施 3 台(件),配备畜疫设备,购回仔猪 130 口,猪存栏已达到 288 口,出售育肥猪和仔猪 195 口,实现销售收入 8.3 元。全乡的生猪饲养量达到 4210 口,出栏量达到 1684 口,实现销售收入 67.36 万
37、元,为养猪产业链条延伸起到了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了“龙头产业”的科技含量,促进了农民增收的步伐。实现“三个转变”。一是重心由指挥型向服务型转变。干部由以往的开会命令,对实情掌握不够充分,而造成干群之间有距离的模式,变成赴“第一线”,摸实情,理思路,出实招,自己率先一步干起来,做给群众看,带动了广大农民群众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二是干部作风由被动应付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干部在中由过去的“一刀切”安排,蒙混过日子,缺乏积极主动性向直接参与,有具体服务目标转变,减少了人浮于事,难以管理的弊端,作风从“务虚”到“务实”转变,效能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优化,乡村干部变亲民、为民、利民。四是服务方式
38、和执政方式上由原来的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由执政为民向为民执政转变,由“行政命令”向“管理服务”转变。2、规范机构设置,新的职能作用发挥显现。设置的“三办一部”、“四个中心一个站”。“三办一部”主要负责党务政务、经济发展规划实施、社会事业发展和人民武装等。“四个中心一个站”主要承担农业产业化发展、乡级财务、劳务输转、法律援助服务和计划生育等任务。这种机构设置强化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组织协调等职能,顺应了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尤其乡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以农业产业化服务为重点,坚持“养畜温棚化、牛品改良化、饲草基地化、总量规模化、防疫体系化”的“五位一体化”思路,巩固提高了凉水泉等
39、五村草畜产业整村推进片带,加强了对高家坡等 7 个 1000 亩以上饲草基地管理,引进优良种畜和冻精品种,推广先进饲养管理技术,缩短育肥周期,提高出栏率,做活、做大、做强草畜产业,使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今年,全乡种植优质紫花苜蓿 200 亩,改良草地 1200 亩,牛饲养量达到8512 头,存栏 6880 头,出栏 1632 头,冻配改良基础母牛 435头,已产犊的 163 头,新增温棚 65 座,培育 5 头以上的养殖大户 98 户,实现畜牧业总收入 261.1 万元,人均达到 346.1元。同时,补植补造、补栽仁用杏、结杏苗木 2.4 万株,新开小寨子对面山等 2 处三荒大点 1450 亩
40、。加强化果业基地建设,对三处千亩仁用杏基地进行标准化管理,组织群众落实了除草、果带整修、病虫害防治等各项管理措施 2 次,积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多方筹资 2.3 万元,购买新品种脱毒洋芋、黄豆籽种,在经济林带内套种 285 亩和 795 亩,长势良好,有望增收。3、合理精简人员,减轻了行政运行成本。通过机构改革,全乡 24 名村干部实行村支书、主任交叉任职或支书、主任“一肩挑”,有的还兼任合作社长,使村干部职数由原来的 76 人减少到目前的 65 人,精减 11 人,占村干部总人数的 15,每年节省开支近 3.6 万元。4、推行竞争考核机制,创造了服务产业的平台。通过机构改革,将大部分干部按照
41、所学专业和特长,安排到相应的村、企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任职,使干部把以前的包村、包片、包点的机制向包产业、包项目典型、包重点转移,干部本人也由当过去的“万金油”干部转变为“专长专用”。同时,按照形势发展的需要,不等不靠,积极探索制定机构改革后新的干部考核机制和管理办法,实行周小结,月评比,季考核,年汇总,实行一个产业组、一支服务队、一套管理办法、一套考核机制,打破过去的平均主义,进行绩效挂钩,使干部人人身上有压力,个个肩上有担子,消除过去干部等待观望的依赖思想,增强干部的紧迫感、压力感和主观能动性,使干部真正把的着力点从过去的行政命令式开始向为农民生产提供服务、带领和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等参与式服务
42、上转移。凉水泉村党员袁占梅结合实施“双培双带”工程,帮助凉水泉村确定了以“支部协会”党群共富经济合作为平台,以党员能人、富人为骨干,带动群众走肉猪养殖产业规模化开发路子的思路。机构改革以来,共组织销肉猪 2100 多口,输出劳务 60 多人(次),实现收入 152 多万元。5、进一步转变了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通过乡镇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干部原来的催种催收、刮宫流产(计划生育)变成了服务于民,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下派到村任职的干部以市场主体的身份参与到产业中去,通过研究市场调整产业结构,帮助群众出点子、找路子、想办法,搞指导、搞培训,帮助农民解决生产难题,引导群众转变观念
43、。通过他们发挥自身优势,把农民组织起来,走产业化致富的路子领办经济实体,共同创造机会解决就业、增收问题。通过带领群众创业、跑市场,广辟流通渠道,为群众提供信息、拿定单,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难的问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选派到油府庄村的李飞龙同志积极配合村党支部,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发挥能人、富人作用,大力启动民间个人资金。引导扶持致富能人袁得贵联合袁喜文等 6 户建办了以种兔繁殖、销售和技术咨询为一体聚星养殖园。该园今年 3月份动工建设,完成总投资 51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45 万元,流动资金 6 万元,购置粉碎机、颗粒饲料机等机械设备 12台(件),运输车 6 辆。修建兔棚 15 座
44、 75 间,建筑面积 1500平方米,目前饲养量达到 3260 只。同时,吸引黄寨乡的致富能人李宏文资投资 15 万元建办了油府庄村水泥预制厂,已于 5 月份建成投产,建有厂房 3 间,硬化水平台面 156 平方米,修建集雨水窖 1 眼,购置搅拌机、电焊机、切割机等机械设备 6 台(件),机动运输车 1 辆,主要以生产水泥檩条、水泥轨枕、钢梁水泥椽、屋脊等各种规格的水泥制品为主,现已生产各类产品 3600 件(块),实现销售收入 4.8 万元。凉水泉村选派干部刘伟贤同志,配合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塬面百米经济林带内套种无公害脱毒 138亩,整修拓宽凉后公路 25
45、 公里,移动土方 8 立方米,通过验收达到了四级公路标准,助推了各类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水么村选派干部贾文玉同志,依托劳务输转协会,向县内 XX 县区输送劳务工 80 人,实现劳务收入 32 万元,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发展平台。高庄子村选派干部张震同志,会同高庄子村两委班子成员吃苦耐劳,积极创新,为高庄子村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群众高兴地说:“我们贫困山区就需要像张助理这样有知识、有头脑、有创劲的好干部”。6、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向村、企业或协会等中介组织选派干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大部分村社干部、企业或中介组织负责人成为带领
46、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领头雁”,他们将自己的经验、技术传授给其他农户,带动大家共同致富。二、机构改革中职能转变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思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乡镇的内容、重点发生了变化,再加上乡镇撤并、人员分流和内设机构调整,打乱了乡镇多年形成的机制和管理体制。如何适应新的变化,及时调整思路,改进方式和方法,已成为当前乡镇的一项十分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从目前情况来看,在乡镇职能转变中还存在方面:一是思想观念不适应。长期以来,乡镇的重中之重就是财政收入、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并且作为考核的硬指标,实行“一票否决”。现在,不仅沿袭 2000 多年的“皇粮国税”取消了,国家还给予农民各种补贴,由“多予少取”变为
47、“只予不取”,“失重”,干部心理“失衡”,一些乡干部因此无所事事、迷茫困惑、不知所措。二是方法不适应。农业税取消之前,乡镇干部主要是忙着“催种催收”。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中央相继下发的几个“一号文件”,农民的经营主体意识、民主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单纯靠行政命令开展失去存在基础和意义。新形势下,如何创新方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搞好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大多数乡镇干部心里没底。三是发展思路不适应。农业税取消后,虽然有转移支付,但转移支付是一个定数,且重在维持乡镇基本运转,根本谈不上偿还债务、发展乡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农业无税,乡镇无财,这对于长期习惯就农业抓农业的乡镇干部来说,是最大难题。四是管理模式
48、不适应。长期以来,乡镇政府往往以行政任务的方式把农业税费等法定事项交由村民委员会执行完成,并对属于村民自治范围的生产、经营等具体活动加以干涉,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进行领导和管理。新的形势下,如何在推进村民自治的基础上,实行对村社的指导、支持和帮助,成为乡镇干部必须解决的迫切课题。四是乡镇事业单位资金不足,无法添置服务设施,难以开展推广项目。如兽医站没有一家健全的医疗设施,群众养殖防病治病乱找兽医,对养殖业的发展影响很大。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将继续围绕以转变乡镇职能、建设服务型和法制型政府为着眼点,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一是狠抓思想观念的转变。政府的能力和作用是有限的,而市场和社会则有很强的自
49、我调节能力和自我组织能力。应该说,自从国家产生以来,政府的作用从来都不是无限和万能的。虽然政府一直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果其角色和作用扮演发挥超过限度,则不仅自身不堪重负,反而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要使每个干部认识到,虽然政府职能的转变会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政府权力的缩小,并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其个人权力范围的缩小或某些利益的损失,但改革就是权力和利益的再调整和再分配。对改革不能叶公好龙,要做一个真正的改革者,只要是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的改革都应坚决支持。二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今后乡镇的重点,紧密结合我乡农业和农村实际,按照“生
50、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积极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法和路子,把乡镇政府的职能转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转移到搞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三是积极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要结合完善乡镇机构改革,重点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乡镇财政体制改革和乡村两级债务化解等,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为加快农村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四是大力提高社会自我组织能力。在传统的“强国家,弱社会”的治理模式下,一方面,政府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社会事务,另一方面,社会自身的组织能力很弱。在这样一种局面下,如果政府突然把很多社会事务的管理职能转移给社会,确实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