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城建市政规范大全》CJJ40-2011 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城建市政规范大全》CJJ40-2011 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pdf(1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0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011 40-2011 备案号 1 1185-2011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00(16 & I 6 8 111 0【16 1 8 111 6 111116 6 1*111 118 111 吕 11-1111*131(111:7 界技102011 - 04-22 发布 2012-01-01 实施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部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00(16 1*01 0 狄3161 6118111661181131113 1111-11111)1(1117 13狄 161033 40 - 2011批准部门: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1 2年1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11北 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0 x 1 6 01 681 80 0王 21 1 61 : 5 1 1 1 ) 1 ) 1 乂 61 1 81 1 1 661 1 1 1 8 1 1 81 1 1 8 匕 运卜 7 1 * 3 81 :61 :0X140 - 2011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 行 ( 北京西郊百万庄) 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 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 北京市密东印刷有限公司印刷开本:8 5 0X116 8 毫 米 1 /3 2 印张:3乂 字 数 :99千字
3、2011年 8 月第一版 2011年 8 月第一次印刷 定价:19. 00元 统一书号:15 112* 20305 版权所有翻印必究 如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 (邮政编码100037 本社网址: !):/。&匕 卩.00111. 011 网上书店:、 句11 0111113-1)1111(1111 运.00111. 01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 告第996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 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为行业标准,编号为01】 40-2011,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 1. 7、4. 1. 8、 6 . 1. 4、6 . 3.
4、 5、7 . 3. 8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行业 标 准 高浊度水给水设计规范011 40-91同时废止。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1年4月22日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关 于 印 发 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 规范制订、修订 计 划 第 一 批 的 通 知 ( 建 标 2008 102 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 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修订了本规范。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是:1 .总则;2、术语和符号;3, 给水 系统;4, 取水工程;5, 水处理工艺流
5、程;水处理药剂;1、 沉 淀 ( 澄清构筑物;8, 排泥;9, 应急措施。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 .规范的适用范围,由原规范的只适用于黄河高浊度水, 扩展到适用于全国范围高浊度水的给水设计;现规范所指高浊度 水,包括界面沉降高浊度水和非界面沉降高浊度水。2, 全面总结原规范发布以来我国在该技术领域发展的新技 术、新经验,重点是水源取水和预处理工艺系统的优化,泥沙输 送处理与处置的新内容和有关设计参数。3, 新增高浊度水给水设计中安全供水和应急措施内容。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执行。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 释,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
6、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 的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市政工程西 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定西路45 9号,邮 政编码:7 30000)0本 规 范 主 编 单 位 :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本 规 范 参 编 单 位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 兰州威立雅水务( 集团有限责任 公司兰州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孔令勇戴之荷马小蕾毛继程厉彦松付忠志刘冬平孙晓霞张建锋陈树勤武福平罗万申郝立栋袁一星贾万新章伟民赫俊国熊易华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沈裘昌张晓健万玉成刘延澄吕启忠吕品祥张 智
7、武道吉郄燕秋贾瑞宝康旺儒目 次1 細 12术语和符号 22 . 1相吾 2 2 符号 53给水系统 6 3 1 一般规定 63 . 2系统分类与优化组合 64取水工程 8 4 1 一般规定 84. 2 取水构筑物 94. 3 取水泵房 115水处理工艺流程 135 . 1 般 规 定 135 . 2 一级沉淀( 澄清处理流程 135 . 3 二级或三级沉淀( 澄清处理流程 14 6水处理药剂 166 . 1 一 般 规 定 166. 2聚丙烯酰胺溶液的配制 166. 3聚丙烯酰胺的投加 176. 4多种药剂联合投加 187沉 淀 ( 澄清构筑物 207 . 1 一般规定 20 1. 2沉 沙
8、( 预沉池 217. 3调蓄水池 21 7 . 4 混合、絮凝池 2367. 5辐流沉淀池 247. 6平流沉淀池 267. 7斜管沉淀池 271. 8机械搅拌澄清池 287. 9水旋澄清池 297. 1 0泥沙外循环澄清池 308排泥 328,1 一般规定 328. 2泥 沙 浓 缩 328 3刮 ( 排)泥设备 338 , 4泥沙排除与输送 358. 5吸 泥 船 368 6泥沙处置与利用 369应急措施 389. 1 一般规定 389 . 2水源应急措施 389 . 3水处理厂应急措施 399 . 4配水系统应急措施 39本规范用词说明 40引用标准名录 41附:条文说明 4370011
9、1:6 111: 306 116 1*8 1 ?1015 10115 1丁6 11118 31101 8 x11113015 2 2 1 6 11118 2 1. 2 3 1 X 1 1 3 0 1 3 5界攸 1 : 311 卯 1又 37 5 1:6 111 63, 1 06 116 1-31 1 6 0 1 1 1 1 1 : 6 1116 1113 63參 2 5 X8 16 111 01215 5 110311011 3 1 1 0 1 0)1:11111231:1011 01011? 1118 6311: 11111 01*18 84 1 0 6 1 1 6 1 & 1 6
10、 1 1 1 1:6 1 1 1 6 1 1 1 ;3 84 2 1111316 3加。1;1 1 1 : 6 94 3 研31:6 1 1111315 6 ?1 1 1 1 1 口 110118 6 11 界316 1 &11116 111 ?1 : 006 35 13 5 1 06 116 1-31 6 1111:6 1 11 6 11 1:8 135 2 5 1118 16 5 138 6 5 6 (1 1 1 1 1 6 1 1 1 :&1 1 0 X 1 ? 1006 8 5 1118 135镛 3 0001)16 0 1 - 11111:1 8 6 0111116
11、111;31;1011 14丁1*6 311116 111: 6 1 1 1 166 , 1 0 6 0 6 1 *3 1 1 6 0 1 1 1 1 1:6 1 1 1 6 1 1 1 ;5 16 6肇 2 ?1:6口3 1 * 3 1 :1 0 1 1 0【 ? 八1 166 . 3 008 1118 0 17 4 0)111131116 0 0 51 1 1 8 61 1 1 3 185 6 0(11116 111: &11011 31:1101; 1116 201. 1 0 6 1 1 6 1 - 3 1 尺6 1 1卜6 1 1 1 6 1 1 1 ;5 隹 201. 2 0
12、 1 *1 1 ; 0 1 1 3 1 1 1 1 3 6 1 - 丁 31110 211. 3 办 即 0 11 3 1 1 0 1 8 101- 36 丁出士 21 1. 4 11X1118 311 ? 10000131;1 0 1 1 丁3 1 1 卜 2381. 5 尺3出 卩 1 56(111116111; &11011 下311 匕 24 7.6 101-120111:31 ? 10 86(111116111311011 261. 7 1 11 0 1 1 1 1 6 0 1 下111)6 86(1111601311011 丁311 卜 271. 8 006161-316(
13、1 0130161- 281. 9 311:1111 01311 1161 29 1. 10 5106 5x161*1131 尺4111乂 01311161 308 51116 013011&1-6 328參 1 061161-31 61111*61116111:5 328參 2 510(16 0)1106111:1*311011 3 2 ,8 肇 3 5 1116 801 叩一 0131如 运 )? 3 0 1 1 1 1 : 16 5 33 8 4 5 1116 015 0)131- 8 6 3 1 1 (1 丁! 3118 口 011 358暑 5 511011011 016(1
14、 运 6 368 6 0181)0831 &11 111111231:1011 0 3111(6 369 00111:1118 6 1107 6 35 111*6 5 38 9 1 0 6 1 1 6 1 - 3 1 尺6叫1 1:6 1 1 1 6 1 1 1 ;8 38 9 2 0)1111118 6 1107 46 38 016 5 316 1 8 0111*06 38 9 3 0)1 1 1:1 1 16 110 16 38 1116 8 01 316 1 丁1 3 1 1 1 1 6 1 1 1 ? 1 3 1 1 1 39 9 4 0)1 1 1:1118 6 7 6 3
15、5 1 1 1 - 6 8 王01 16 1 0 1 8 1 1 * 1 1 3 1 1 1 1 0 1 1 53 1 ;6 1 1 1 395x11131:1011 0 界 0 出11 运 111 丁匕15 00(6 40 151 01101:6(1 81311(1818 41 01(111:1011: 0 x)18111&11011 0 ?101510115 431总则1. 0.1 为提高高浊度水给水工程设计质量,规范设计工艺和设计参数,制定本规范。1. O. 2 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以高浊度水为水源的城镇及工业区永久性给水工程设计。1. O. 3 本规范中的高浊度水处理
16、工艺,指通过预处理和一、二级(或多级)沉淀(澄清),将高浊度原水处理至满足滤池进水水质要求的净水工艺。水的过滤、消毒、深度处理等后续工艺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O. 4 高浊度水给水工程设计应以提高城镇供水保证率为目标,正确处理好技术和经济,系统和局部,工艺全流程和单体构筑物各环节的关系,使全系统安全经济地运行,并具有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1. O. 5 高浊度水给水工程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2术语和符号2 . 1术 语1.1 .1 高池度水 1111-1:111:1)1(1:7界扣 打含沙量或浊度较高,水中泥沙具有分选、干扰和约制沉降特 征的原
17、水。按照是否出现清晰的沉降界面,又分为界面沉降高浊 度水和非界面沉降高浊度水两类。1. 2 界面沉降髙油度水卜丨8卜 丨 此7巧呢1111 土 訂 口在沉降过程中分选、干扰和约制沉降作用明显,出现清晰浑 液面的高浊度水。含沙量一般大于101/爪 3 ,以黄河流域的高浊 度水为典型代表。1. 1. 3非界面沉降高池度水 I丨8卜如士丨此7 界3如 1 1 1 1 0 1 1 1; 5 1 1 8 1 : 1 1 1 1:6 8 06 8 6 1 1 :1 1 1 1 8在沉降过程中虽有分选、干扰和约制沉降作用,但不出现清 晰浑液面的高浊度水。浊度一般大于3000X1X1,以长江上游高 浊度水为典
18、型代表。2 . 1 . 4分选、干扰和约制沉降 8印肛31丨 叩 , 1 5 1 :1 1 1 :1 3 1 1 1 8 & 8 11: &1111118 5 6 11:16 1116 111水中泥沙在下沉过程中,存在粗、细颗粒的分选下沉,颗粒 之间产生水力干扰,互相制约,随着浓度的增加,最终呈现水中 泥沙颗粒群整体下沉的现象。1. 1. 5 调蓄水池代即丨扣丨0 1 1 &1 1 8 101: &加 止用于蓄存和调节水量,在水源遭遇沙峰、洪水、枯 水 ( 脱 流、断流冻 害 ( 冰凌 、突发污染等不能正常取水的时段内, 维持水厂正常供水能力的构筑物称作调蓄水池
19、。2.1.6 浑 水 调 蓄 水 池 呢 11131 丨 011 &1 1 (1 3101-386蓄存高浊度原水( 兼有预沉作用)的调蓄水池称作浑水调蓄水池。2.1.1 清水调蓄水池代糾丨的丨0 1 1 &1 1 8 1 :0 1 - 3 8 6 1311 01: 016811 界& -蓄存预沉水 包括水库清水期原水 、沉 淀 ( 澄清水、过 滤水等处理后水的调蓄水池称作清水调蓄水池。水处理厂的出厂水清水池,一般作为水量的日平衡,不属于 调蓄水池;如果其调节容积按沙峰( 或洪水、枯水、冻害、突发 污染等历时设计,则属于清水调蓄水池。2參 1. 8 稳固河段 8 18 1
20、)16 16 1 5 6 1 1 1 6 1 1 1:指河床相对稳定,主流较固定的河段。河岸经常发生冲蚀并 经多次加固的工程地段,一般主流线变化较小,靠流几率较高, 习惯上也称其为“老险工段” ,从控制主流的角度可视作稳固河段。2.1.9 揭河底 0061: 13又60王 1 * 1 V# 1 )0 1 :1 :0 1 1 1 10 1)6 86(1 811 1X1066 1)7 打000在发生高含沙洪峰时,由于流速和相对密度增大,水流作用 于河床底面的拖曳力骤增,而致成片河床被剥离、掏冲的剧烈冲 刷现象。1. 1. 10 藕节断面 103:08 6 5 6 0 1 :1 0 1 1 1 1
21、1 X IV & V游荡性河段中河面宽窄相间形似莲藕,明显收缩处称作藕节 断面。此处主流相对稳定,流势较强。2 . 1 . 1 1预处理系统高浊度水处理过程中,在常规处理工艺前所设置的处理工 序。一般由取水头部预处理、斗槽或渠道预处理、沉沙池预处 理、调蓄水池预处理、沉 淀 ( 澄清构筑物预处理等组成。2. 1. 12 级 沉 淀 ( 澄清处理流程 5丨叩卜8 1&阴 丨1证1 1 1:七 1 1 0 1 1 。 扣 匕!)1- 006531118原水不经预处理,直接进行混凝沉淀( 澄清 即可满足滤池进水水质要求的高浊度水处理流程。2. 1. 13 二级或三级沉淀( 澄清处理流
22、程 0 1 0 1 1 1 )1 6 0 1 * 1 1 1 1 1 1 1 :15 6 (11116 111; &11011 1*006 35 111原水浊度较高,沙峰持续时间较长,需先进行第一级预处理 后,再经第二级或第三级沉淀( 澄清处理,才能满足滤池进水 水质要求的高浊度水处理流程。1.1. 1 4絮凝剂具有凝聚、吸附、架桥、网捕等功能的有机( 无机高分子 水处理药剂。1. 1. 15 药剂联合、混合投加 0 0 1 1 1 1 )1 1 1 6 0 1 05 1118 10 01 1 1 1 0 1 : 68 6 111; 8 I 1111X6 (1 0105 1118 0
23、0011101111(1 &为发挥不同药剂的特殊功能,强化净化效果所采用的混凝剂 和絮凝剂前后两次或多次投加,或复配药剂的混合一次投加 方法。2 1. 16 福流沉淀池 1 3 (1 丨& 1 -打0界 5 6 0 1 丨 1 1 1 6 1 1 1 :3 1;丨0 1 1中心进水周边出水,水流沿径向辐射流动的圆形沉淀构 筑物。2 1. 1 7水 旋 澄 清 池5研 丨1:1丨呢。1肛 丨 只 打进水依靠水力呈旋流运动,集混合、絮凝、澄清、泥沙内部 循环和两次泥水分离于一体的圆形澄清构筑物。1. 18 两次泥水分离 1:106 5 6 &1 * 2 1 1 :1 0 1
24、 1 0 界扣 打 &1 1 ( 1 丨& 阴 在水旋澄清池、机械搅拌澄清池、泥沙外循环澄清池中,较 重的泥沙絮体先在絮凝室中进行第一次分选沉降,较轻的泥沙絮 体再在分离室中完成第二次沉降分离的净化过程。原水含沙量较 高或粗砂占比较大时,絮凝室的沉泥量可占到全部沉泥量的 5 0左右。1. 1 9泥沙外循环澄清池 8 1 1 1 (1阴6 X 1 6 1 *1 1 1 乂丨瓜 多种药剂分步投加、多级机械絮凝、泥沙可调控的外部循 环,以保持混合室最佳泥沙浓度,形成高浓度悬浮层接触吸附, 具有两次泥水分离的高效澄清构筑物。1. 20 应急措施 6 1 1 1打弘 17 11 1 6&
25、amp;3 1 1 1 *6 5指在取水河段出现洪峰、沙峰、脱流、断流、冰害,或发生 突发性水源水质污染等情况,使供水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为确 保安全供水,所采取应对突发事件的技术措施。1.1. 2 1深? 弘线河道中各断面最大水深点的连线。2 . 2符 号01进水含沙量(/爪3);02一 一出水含沙量( /爪3);:3一排泥水含沙量( 竑/! ! ! 3);04 一 一泥沙浓缩区的泥沙平均浓度 一 一在历时!内泥沙浓缩的平均浓度(/矶 3 ) ;厂一一清水分离区净面积( 爪2);0排泥水量( 爪 3 、) ;X 排泥水量计算的安全系数;0一 一设计进水量( “ ) ;0-设计出水量( 爪 3
26、 、) ;IV排 泥 耗 水 率丁-次排泥的历时 一一泥沙浓缩区容积( 爪3);I泥 沙 浓 缩 时 间 “静止沉淀浑液面沉速( 巾矶一) ; 一 一静、动水沉降速度的比值系数。3给 水 系 统3. 1 一 般 规 定3 . 1 . 1高浊度水给水系统应包括取水工程、调蓄工程、水处理 工程、输配水工程、泥沙输送工程、泥沙处理处置工程以及应急 措施等。3 . 1 . 2高浊度水给水宜采用多水源或区域联网给水系统,或有 备用水源的给水系统。3 . 1 . 3大、中型高浊度水给水工程的预处理设施,宜设置于水 源地附近。调蓄水池的设置,应根据水源特点和安全供水的需 要,并结合当地条件,经技术经济比较确
27、定。3 . 1 . 4高浊度水预处理流程和构筑物的形式,应根据沙峰历时、 泥沙颗粒组成、水量变化、水质变化、场地条件等因素,并结合 当地管理经验,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3 . 1 . 5高浊度给水系统的泥沙输送、处理、利用和处置,应根 据当地条件和环保要求,因地制宜,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环境 条件允许的地区,可根据需要分期建设。3 . 1 . 6高浊度水给水系统宜强化系统运行中的自动化、机械化 和监测预警预报系统。3 . 1 . 7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的供水水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 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08 5 7 49和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01/1 206的规定。3 . 1 . 8非生活饮用水
28、给水系统的供水水质,可按用户要求确定。3 . 2系统分类与优化组合3 1.1高浊度水给水系统可分为爹水源给水系统与单水源给水 系统,又可分为有调蓄水池的处理系统与无调蓄水池的处理系6统。对于用水量较大且比较集中,而对水质、水压要求不统一的 用水对象,可采用分质、分压、分区给水系统。3 . 2 . 2应充分发挥高浊度水给水系统各净化构筑物的功能,各 构筑物进出水水质和负荷应全面衡量、合理分担。后一级处理构 筑物的设计进水含沙量( 或浊度)应高于前一级处理构筑物的设 计出水含沙量 或浊度氕11.3高浊度水的预处理系统应以降低原水含沙量或浊度为主, 同时还应对原水中的耗氧量、色度、嗅味、有害污染物等
29、其他理 化指标发挥一定的综合净化效应。3 . 2 . 4当采用多水源给水、备用水源给水或区域联网给水系统 时,系统内各水源应有机结合、相互联通,并应保证在需要时能 及时切换或调度供水。4取 水 工 程4.1 一 般 规 定1 1. 1高浊度水取水工程的设计方案应符合城镇规划和河流规 划,并应根据水源的水文特点、水质特点、河床和岸边的地质特 点、当地气候条件、航运要求等因素综合比较确定。大、中型的 重要取水工程,宜进行河床动态水工模型试验。4 . 1 . 2大、中型取水工程的设计,当取水断面距离现有水文站 较远或附近水文站资料难以引用时,应设置临时水文站观测必要 的水文资料。4 . 1 . 3设
30、在水利枢纽库区下游的取水工程,应考虑水利枢纽建 成后不同运行工况所引起的洪( 枯)流量、洪 ( 枯)水位、河床 冲淤、含沙量等水文条件变化对取水的影响。4 . 1 . 4高浊度水给水工程的设计取水年保证率应达到90乂 99。当不能满足时,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 措施。4,1. 5取水构筑物的设计取水量应包括下列内容:1现行国家标准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08 5 0013中对应设 计规模应包括的水量;2设计最大含沙量时净水厂的自用水量;3预处理系统的排泥水量、蒸发水量、渗漏水量;4原水输送管渠的漏损水量;5调蓄水池的补充水量。4,1. 6高浊度水取水工程的设计应考虑下列因素:1江河主流游荡
31、和河床的冲淤;2流量和水位变化,河道断流、脱流;3漂浮物、杂草、冰凌和冰坝;84含沙量、沙峰特点和泥沙组成;5河道航运和上下游建有水库及其他水工设施;6可能造成水源水质污染的点源、面源因素。4 . 1 . 7当在冲、游较为严重的河段设置取水构筑物时,应考虑 在使用年限内河床淤积或冲刷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水位变 化。对可能产生冰坝的河段,应采取预防冰坝和水位上涨的 措施。4 . 1 . 8取水构筑物基础应设在局部冲刷和揭河底深度以下,并 应满足地基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4 . 1 . 9在河道上设置取水与水工构筑物或引水导流设施时,应 征得相关部门的同意。4 . 2取水构筑物4 . 2 . 1取
32、水构筑物宜采取直接从主河道取水的方式,不宜设引 水渠、集水前池和单独的集水室( 井八也不宜采用倒虹管或自 流管引水。4 . 2 . 2对于江、河岸边较陡,靠岸有足够的水深,河床较稳定 且地质条件较好的河段,应采用直接取水的岸边合建式取水构 筑物。4 . 2 . 3对于江、河岸边平缓,枯水期无足够水深,在主流深泓 线比较稳定的河段取水的大、中型给水工程,宜采用河心合建式 取水构筑物。小型工程也可采用移动式取水设施,直接从主河道 中取水。4 . 2 . 4对于河道主流摆动的游荡性河段,宜在能控制主流,深 泓线较集中的藕节断面处设河心式取水头部与岸边泵房相结合的 分建式取水构筑物。4 . 2 . 5
33、对于江、河岸边取水条件较好的冲淤型河段,为防止枯 水期脱流或断流发生,宜采用岸边合建式取水构筑物与河心取水 头部互为备用的多点取水方案。4 . 2 . 6对于冰情较严重且无冰水分层,河水含沙量较高,河道纵坡较大具有自流冲淤条件的河段,宜采用双向斗槽和岸边泵房 结合的取水构筑物,斗槽自清流速不宜小于2. 0111/8。必要时应 进行水工模型试验。4 . 2 . 7对于岸边有足够的枯水位水深,水位变幅较小,原水含 沙量较低并有冰水分层,漂浮物和杂草等较少的河段,可采用直 吸式岸边泵房取水构筑物,并应设置必要的反冲洗设施。4 . 2 . 8在江河支流取水,对于水流较分散,水深较浅,枯水期 取水比大于
34、2030且无航运要求的河段,宜采用低坝与岸 边泵房结合的取水构筑物。宜在冲沙闸上游一定距离设置分水墙 及导沙底槛;进水闸底宜高出冲沙闸底0. 8 1111. 5 111;在寒冷地 区,进水闸后可设水力排冰兼预沉渠道,进水闸和出水闸的闸底 高差不宜小于1. 0111,渠道底坡不宜小于I X,并应对闸门等设 备采取防冰冻措施。4 . 2 . 9在非界面沉降高浊度水河道取水,当水深和流速等条件 允许时,可采用取水头部预除沙和泵房合建的直吸式取水构 筑物。 11 0取水口位置选择应符合下列条件:1游荡性河段的取水口应设于主流深泓线较密集,枯水位 有一定水深的位置上;2取水口应设在弯曲河段主流顶冲点下游
35、的凹岸,必要时 还应于该顶冲点上游采取稳固主流的控导工程;3寒冷地区设取水口,应选在冰水分层或冰凌、冰坝危害 较轻且浮冰、杂草等能顺流而下的河段;4取水口应远离江河中浅滩、江心洲、岛屿的尾部,并应 注意其演变趋势;5取水口上游有支流汇入时,应设在汇入口下游1000111 以外;6在无基岩出露的顶冲点凹岸可选时,取水口位置也可选 在稳固河段的适当位置。4 .2 .1 1取水口进水闸前缘应凸入枯水位水流边线内,并与水流10流线平行。4 .2 .1 2取水口宜设多层进水孔,或安装不同引水高程的叠梁闸。4 .2 .1 3当原水含沙量较高,河床冲淤变化大,邻近有支流汇 入,易形成砂坝或断流,主河道游荡,
36、冰情严重时,均可设置两 个或多个取水口。4 .2 .1 4水泵直吸取水的取水头部,应采取拦截悬浮物的措施。3取 水 栗 房1 3,1高浊度水取水泵房的结构形式,应根据水文和地质条件,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4 . 3 . 2取水泵房的进水口应防止推移质泥沙进入。进水口下缘 与河床的高差不应小于1. 0 1 1 1,在水深较浅的河段,高差不应小 于0. 5 111。进水口应设叠梁闸。4 . 3 . 3格栅应设在进水口的外侧,并采用平板格栅,栅前应设 置除渣设施,严寒和寒冷地区应采取防冻措施。4 .3 .4设置在冰絮、冰凌或杂草等漂浮物较严重河段的取水泵 房,其格栅的过栅流速宜选用0. 1111/
37、30. 3111/3;进水口前应设 置胸墙,胸墙下缘宜低于正常高水位2,0 1 1 1;冬季水位若低于胸 墙下缘,应留有设置防冻板的位置;在进水口前上游宜设置防浮 冰、防杂草等的活动导流装置。4 . 3 . 5进水间不得少于2个,在进水间前端应设置闸门。大型 取水泵房每台水泵都必须设置单独进水间,中小型取水工程可两 台水泵合用进水间。4 . 3 . 6当进水间内设旋转格网时,格网底部应高出进水间底面 4111仏5111,格网和进水间底面之间不得设置挡板。4 . 3 . 7格网至水泵吸水管口的间距宜采用1. 5 1X12. 5 111。当间 距大于1, 5111时,应设置专用的排泥泵定期排泥。4
38、 . 3 . 8进水间底板应坡向水泵吸水口,底板最低处应与吸水口 下缘相平。114 . 3 . 9当在非界面沉降高浊度水河道取水时,不宜设置进水间 或集水井。当需要设置进水间时,应设置高压水或压缩空气冲洗 系统。4 .3 .1 0高浊度水取水泵宜选用低转速卧式离心泵,并应选用耐 磨蚀叶轮、耐磨蚀泵壳和耐磨蚀密封件,还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易 损部件。1 1 1 1当原水含沙量超过104/爪3或浊度大于5 000X11; 时, 选泵时应考虑泥沙含量对水泵特性的影响。对重要的大型工程, 宜通过试验测定泥沙水的水泵特性。4,3丨1 2水泵的台数容量的配置应考虑由于进水含沙量不同所 引起取水量的变化,泵组的
39、备用率应达到5 0100 ,水泵扬 程和流量应留有适当的余量。在设有调蓄水池的给水系统中,取 水泵房内应设置调蓄水池补充水水泵。125.1 一 般 规 定5 . 1 . 1高浊度水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可分为一级沉淀( 澄清处 理流程、二级沉淀( 澄清处理流程或三级沉淀( 澄清处理 流程。5 . 1 . 2工艺流程的选择,除应保证高浊度水时段的处理效果外, 还应保证其他季节对低温低浊、低温高浊、有机有害物污染、藻 类污染等水质的有效处理。应根据原水水质和供水水质要求,参 照相似条件的水厂运行经验或试验资料,结合具体情况通过技术 经济比较确定。5 . 1 . 3在水利枢纽下游取水的高浊度水给水处理工艺
40、,应考虑 河流水文特征变化对原水水质的影响。根据水质变化特点,应采 用适应水质变化和净化效率较高的处理流程。5 . 1 . 4净水厂主要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水量,应满足后续处理单 元的进水量要求,并应根据其在高浊度水处理流程中的位置确 定;当构筑物下游设有调蓄水池时,还应包括调蓄水池的补充水 流量。设计应考虑季节变化或原水水质变化所引起的产水量变 化、整个处理流程及各处理构筑物的适应能力,应保证不同季节 或原水水质变化时的安全供水。5.2 一级沉淀( 澄清丨处理流程5 . 2 . 1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采用一级沉淀( 澄清处理 流程:1沉 淀 ( 澄清的出水浊度允许大于5 0乂 丁I; ;2原
41、水为最高含沙量低于奶! /! ! ! 3的界面沉降高浊度水, 或最大浊度小于3000111; 的非界面沉降高浊度水;5水处理工艺流程133采用一级沉淀( 澄清处理流程进行生活饮用水处理时, 聚丙烯酰胺投加量不超过国家现行卫生标准的;4允许超剂量投加聚丙烯酰胺的非生活饮用水处理;5有备用水源的给水系统,采用强化常规工艺,能满足供 水水质要求的中小型给水工程。5.2.2 级沉 淀 ( 澄清处理流程应采用强化混凝沉淀( 澄清 技术。可采用辐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平流加斜管( 板)沉淀 池、机械搅拌澄清池、水旋澄清池以及泥沙外循环澄清池等净化 构筑物。5 . 2 . 3当界面沉降高浊度水采用一级沉淀(
42、 澄清处理流程时, 宜设调蓄水池。当原水含沙量低于401/爪 3 ,且沙峰延续时间小 于一级沉淀( 澄清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时,可采用浑水顶清水的 运行方式,可不设调蓄水池。5.3 二级或三级沉淀( 澄清丨处理流程5 . 3 . 1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应采用二级或三级沉淀( 澄清 处理流程:1沉 淀 ( 澄清的出水浊度要求低于10111; ;2原水设计含沙量大于401/爪3的界面沉降髙浊度水,或 原水设计浊度大于3000X11; 的非界面沉降高浊度水;3采用一级沉淀( 澄清处理流程进行生活饮用水处理时, 聚丙烯酰胺投加剂量超过国家现行卫生标准的;4超过设计含沙量的沙峰持续时间较长,或因水源断流、
43、 脱流等需设调置蓄水池或预处理的给水工程;5在一级或二级沉淀( 澄清处理前还需设置沉沙预沉池 的给水工程;6无备用水源的给水系统。5 . 3 . 2采用二级或三级沉淀( 澄清处理流程的第一级预沉构 筑物,应具有较大的泥沙浓缩容积和可靠的排泥设施。可采用辐 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或斜管( 板)沉淀池,必要时在第一级沉14淀 ( 澄清构筑物前亦可加设沉沙预沉池。5 . 3. 3 二级或三级沉淀( 澄清处理流程的第一级预沉构筑物, 应设置投加絮凝剂的设施;可根据原水水质条件采用下列运行 方式: 1对辐流沉淀池、平流沉淀池、斜 管 ( 板)沉淀池等,可 采用混凝沉淀方式运行,或在沙峰期间进行混凝沉淀,其
44、他时间 进行自然沉淀;2浑水调蓄水池兼预沉池、条渠预沉池、沉沙预沉池等, 可采用自然沉淀的方式运行;3沉 淀 ( 澄清构筑物的排泥,应根据进水含沙量和泥沙 浓缩规律以及积泥量等因素确定,可采用连续排泥或间歇排泥。 5. 3 . 4设有浑水调蓄水池的高浊度水处理工艺,可根据具体条 件和要求在调蓄水池前增设沉沙池。5. 3 . 5非界面沉降高浊度水处理系统,可不设置调蓄水池;当 原水浊度大于5 000丁I; 时,其第一级预沉构筑物可采用混凝沉 淀的沉沙预沉池。156水处理药剂6.1 一 般 规 定6 . 1 . 1高浊度水沉淀( 澄清处理混凝剂和絮凝剂的选用,应 通过试验或参照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
45、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 确定。6 1. 2药剂单独投加所能处理最大含沙量,可参照表6,1. 2的 数值选用。表6. 1 . 2药剂单独投加所能处理最大含沙量药剂种类处理最大含沙量硫酸铝10三氣化铁25聚合氣化铝( 铁)40聚丙烯酰胺8 0 1006 . 1 . 3水处理药剂在贮存、溶解、输送、计量和投加过程中不 得混杂。当设计药剂投加设施时,应按药剂品种各成系统,投加 设施应设置切换、放空、清洗的措施。6 . 1 . 4当采用新型药剂或复合药剂作为生活饮用水处理的混凝 剂或絮凝剂时,应进行毒理鉴定,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要求后 方可使用。6 . 2聚丙烯酰胺溶液的配制6 . 2 . 1高浊度水处理
46、应采用固含量为90、二次水解的白色或 微黄色颗粒或粉末状聚丙烯酰胺产品,使用时应先经204(0 目格网筛分散均匀,投入药剂搅拌池( 罐)中加水快速搅拌 60111丨II90111丨II即可注入药剂溶液池( 罐)中,配制成浓度为161 25的溶液。6 . 2 . 2当使用胶状聚丙烯酰胺时,应先经栅条分割成条状或碎 块状后,再投入搅拌池( 罐)中注水搅拌60111丨II120111丨II,配制 成浓度为1乂2 的溶液。6 . 2 .3搅 拌 池 ( 罐)应设置投药、进水、出液和放空系统;搅 拌器宜采用涡轮式或推进式,并应设置导流筒,搅拌浆外缘线速 宜为50111/111丨II601X1/111丨I
47、I;池壁应设置挡板等扰流装置。6 . 2 .4搅拌设备能力和溶液池容积的计算,应先根据设计含沙 量历时曲线和设计水量,求得最高日用量和设计沙峰历时内的药 剂用量,再按下列方法确定:1设计水量较小或沙峰历时较短的给水工程,平时应将溶 解好的水解药液放人溶液池备用,溶液池容积应按设计沙峰历时 内所需剂量确定;2设计沙峰历时较长或大中型给水工程,应采用连续搅拌 和溶液池贮存相结合的运行方式,溶液池容积应按最高日用量和 每日配制次数不大于3次确定。6 . 2 . 5当加氢氧化钠自行水解时,配制装备和输送、计量、电 气设备等均应采取防腐措施;水解溶液池宜采用封闭式,当采用 非封闭式时应采用隔墙或其他隔离
48、设施。6 . 2 . 6储药间、配药间和投药间的地面应采取防滑措施;地坪 宜采用同一高程,不宜设置坡道或不易识别的台阶;房间应避免 阳光直射,并应设置给水排水、通风和搬运设备。用量较大的配 药间宜设置专门清洗包装袋的设备。6 . 3聚丙烯酰胺的投加6 . 3 . 1聚丙烯酰胺药液可采用计量泵或水射器投加;投加浓度 宜为0 3 0,2 。当采用水射器投加时,药剂投加浓度应为 水射器后混合溶液的浓度。6 1 2投加聚丙烯酰胺药液的计量设备必须采用聚丙烯酰胺药 液进行标定。176 . 3 . 3聚丙烯酰胺的投加剂量,应通过试验或参照相似条件的 运行经验确定;当含沙量相同时,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与泥沙粒
49、 度有关,可对泥沙进行颗粒组成与投药量的相关性试验并确定最 佳投药量。当无实际资料可用时,可参照下列数值计算以聚丙烯 酰胺纯量计的投加剂量:1髙浊度水混凝沉淀( 澄清 ,聚丙烯酰胺全年平均投加量 宜为 0丨 015 1118 /1 1. 5 1118 /1;2当 原 水 含 沙 量 为 404/1113时,投加剂量宜为1 爪羟/ 1 ;3当原水含沙量为404/爪36 04/1113时,投加剂量宜为2111/14111/1;4当原水含沙量为6 01V1001咕/爪3时,投加剂量宜为 41118 / 101118 /1。6 . 3 . 4处理高浊度水应投加水解后的聚丙烯酰胺,未水解的投 加量可按水
50、解投加量的56倍计算。6 . 3 . 5当投加聚丙烯酿胺进行生活饮用水处理时,出厂水中丙 烯酰胺单体的残留浓度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生活饮用水卫生 标准08 5749的规定。6 . 3 . 6非生活饮用水处理中,也应控制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不 能过大,应避免沉淀( 澄清池的出水浊度增加或对后续净水工 序产生不利的影响。6 . 3 . 7当投加聚丙烯酰胺时,根据原水水质的具体情况,宜采 用分步投加或清水回流投加。当采用分步投加时,其先后投加量 的比例应根据水中稳定泥沙浓度确定;浓度大时,先投入的比例 应增大,可先投加6 05 与原水快速混合,相隔5 8103 后再投加 405 。当采用清水回流投加时,回流比宜为5 ,并应采用快速 混合器设计参数。6 . 4多种药剂联合投加6 . 4 . 1原水泥沙浓度较高、颗粒组成较细、有微污染的高浊度 18水处理,应采用两种或多种药剂联合投加,包括聚丙烯酰胺与聚 合